大奉打更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卖报小郎君
王首辅指头点在纸张,笃笃作用,笑容畅快:“而今出了这么一首佳作,为父扬眉吐气了,也算对得起天下读书人,对得起先辈,没让诗词瑰宝彻底没落。”
杏榜出来后,许新年的这首《行路难》在阅卷官们传扬出去,闻者击节叫好,热血沸腾。
再过几天的酝酿,这首诗就会传遍京城,广为传唱。
“听说那位会元是云鹿书院的学子呢。”王大小姐“不经意”的说道。
王首辅沉吟片刻,感慨道:“可惜了。”
朝廷文官排斥云鹿书院的读书人,他作为首辅,文官表率,在这方面是不容退步的。
许新年越有才华,王首辅越警惕,越不会用他。
“爹!”
王小姐一边帮忙收拾折子,一边说道:“女儿想在府上举办文会,邀请京中有名的士子参加,得以您的名义召集。”
文会发起人必定是德高望重之辈,王大小姐没这个资格。不过,她在府上举办过许多次文会,都是以王首辅的名义召集的。
春闱刚过,举办一次文会,合情合理。
王首辅颔首道:“好。”
...........
清云山,云鹿书院。
夕阳的余晖中,官道上,一骑飞奔而来,扬起尘埃漫漫。
马匹在山脚停下,穿着儒衫的学子跃下马背,手里拿着一份名单,飞快的奔向山顶。
“喜报喜报.......”
他一边高呼,一边狂奔,很快进入书院。
沿途不断有学子闻声出来查看,出口询问,报信的学子一概不理,直奔大儒张慎的书屋。
听闻动静的张慎早已等待在书屋外,脸色镇定的看着报信学子。
“读书人要有静气,大喜大悲都不能动摇心志。”
提点了一句后,张慎露出笑容:“看你神色,想来这批参加春闱的学子,都中贡士了。”
“先生,何止是中贡士。”报信的学子兴奋的高呼:“许辞旧中了会元。”
张慎以为自己听错了,沉声道:“会元?!”
报信学子用力点头,“这是杏榜提名的书院学子名单,许辞旧确实是会元,千真万确。”
张慎激动的夺过名单,上面写着本次参加春闱的书院学子的名字,以及排名。
最前头的是许辞旧,第一名,会元。
张慎看着名单,半天,突然“嗷唠”一嗓子,吼道:“院长、陈泰、李慕白......我学生中会元了,我学生中会元了。”
报信的学子目瞪口呆。
很快,院子赵守,以及两位大儒被惊动了,以吹牛逼大法,无视距离,出现在张慎的书屋外。
头发花白,邋里邋遢的院长赵守,率先问道:“当真?那位学子中了会元?”
“许辞旧!”
张慎自豪道。
赵守皱着眉头,想了想,恍然道:“是那个吵架没输过的学子?”
“........这说明他口才无双。”张慎说。
“恭喜恭喜!”
李慕白和陈泰既高兴,又酸溜溜的。
云鹿书院的学子中了会元,自然是高兴的,书院里每一位先生都会高兴,甚至手舞足蹈,大醉一场。
但不妨碍他们酸溜溜,因为许辞旧是张慎的学生。
院长赵守皱眉道:“按理说,不应该是会元啊,辞旧做了什么文章?”
以往年会试的情况,这一届肯定存在舞弊,许辞旧是云鹿书院的学子,作弊没他的份儿。
可要是说全靠实力,似乎有些牵强。
张慎收敛了喜色,“嗯”了一声:“辞旧的策问经义都是上上之选,但要说惊才绝艳,还差了些。”
但不是惊才绝艳的话,又如何让三位主管官中,至少两位力挺他?
刚才听到学子报信,他自己都怀疑听错了。
李慕白见报信的学子还在,招招手,唤他过来,问道:“京城那边还有什么消息?”
原本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报信学子立刻点头,“有的,学生抄录杏榜后,也觉得许辞旧的会元有些不同寻常,便请一位阅卷官吃了一顿。
“‘饭钱’十五两,正要找书院报销呢。”
几位大儒颔首,云鹿书院培养出来的学子,办事能力都是极强的,更不是迂腐刻板之辈。
报信学子说完,又从怀里摸出一张纸,道:“听那位大人说,许辞旧第三场作了一首诗,深受东阁大学士赞誉。其他考官也很服气,再加上他前两场考试成绩极好,这才成了会元。”
诗?
几位大儒面面相觑。
.........
ps:先更后改。
大奉打更人 第五十一章 佛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
三位大儒默契的没有接,而是彼此交换眼神。
院长赵守见状,伸手接过折叠好的宣纸,缓缓展开,然后他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察觉到赵守的异常,张慎试探道:“院长?”
但院长不搭理他,嘴里低声喃喃,陷入某种情绪里,暂时无法摆脱。
过了好一会儿,赵守抚须而笑:“好诗!这首诗,我要亲手刻在亚圣殿,让它成为云鹿书院的一部分,将来后世子孙回顾这段历史,有此诗便足矣。
“今晚你们仨来我雅居喝酒,咱们畅饮到天明。”
三位大儒觉得不可思议,院长赵守身为当今儒家执牛耳者,怎么会因一首诗如此失态。
即使是“暗香浮动月黄昏”、“满船清梦压星河”这类令人拍案叫绝的佳作,院长也只是微笑赞誉。
“你们自己看!”赵守把纸递了过来。
张慎接过,与两位大儒一同观看,三人表情倏然凝固,也如赵守之前那般,沉浸在某种情绪里,久久无法摆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慕白忽然老泪纵横,伤感道:
“这首诗,写的就是我们云鹿书院啊。”
张慎和陈泰两位大儒握紧拳头,他们明白院长为何失态,李慕白说的没错,这首诗是写给云鹿书院的。
回顾国子监成立的这两百年里,云鹿书院进入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学子们挑灯苦读,奋发向上,换来的却是雪藏,一腔热血无处挥洒,满腹才华无处施展。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而这最后两句,简直是神来之笔,让几位大儒豪气顿生,心情激荡。
诗词最大的魅力就是共情,完全戳中院长赵守,以及三位大儒的心窝了。
“院长.......”
张慎咳嗽一声,从激荡的情绪中摆脱出来,低声道:“许辞旧是我的弟子,我含辛茹苦教出来的。”
“谨言,辛苦了,辛苦了。”赵守欣慰道。
“为书院培养人才,我张谨言责无旁贷,谈何辛苦。”张慎义正言辞的说:
“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院长能满足。”
陈泰和李慕白瞬间警惕起来。
赵守温和道:“什么要求?”
“您亲手刻诗时,记得要在辞旧的署名后,写几个小字:师张慎,字谨言,荆州人士。”
赵守还没回答呢,陈泰和李慕白抢先说道:“我反对!”
张慎大怒:“我学生写的诗,管你什么事,轮得到你们反对?”
“狗屁!”
两位大儒吹胡子瞪眼,毫不客气的拆穿:“你学生什么水平,你自己心里没底儿?这首诗是谁写的,你敢说的不知道?”
张慎当然知道,许辞旧是他学生,自己学生几斤几两,当老师的比谁都清楚。
至于许辞旧是怎么猜中题的,张慎的想法是,许七安请了魏渊帮忙。
“?”
赵守心里闪过问号,挥手隔绝了旁侧报信学子的听觉,沉声道:“你们刚才说什么?这首诗不是许辞旧所作?”
陈泰哼了一声:“许辞旧擅长策论,诗词平平无奇,如何做出这等振奋人心的佳作。”
李慕白接茬:“还不是我的学生许七安作的。”
“什么时候又成你学生了。”张慎嗤笑道:“那也是我的学子,所以,不管如何写我名字都没错。”
三位大儒叽里呱啦吵起来。
院长赵守听了片刻,大概明白了,这首诗并不是许辞旧所作,而是他那位被儒林誉为诗魁的堂哥做作。
这么说来,许辞旧也作弊了。
“对了,咱们这位会元主治什么?”赵守问道。
儒家讲究人品,等级越高的大儒,越注重品性的坚挺,说白了,每一位大儒都有着极高的人格操守。
但这不代表儒家全员圣母婊,除非在立命境时,立的是圣母婊的“命”,不然的话,小节可以失,问题不大。
但作弊并非小节。
“治国和兵法!”张慎道,他本来就是以兵法著称的大儒。
治国是每一位儒家学子都要学习的“技能”,在这个基础上,儒家学子可以再选择1—2个主修的“课程”。
有些学子主治《礼记》,有些学子主治《中庸》,许辞旧主治《兵法》。
赵守闻言,放心的点了点头,主治《兵法》的话,那没有问题,不会对未来的晋升造成影响。
“你们不必为一首诗争论,我想,那许七安是借堂弟之手,将此诗赠予书院。这对我们来说,才是最大的回馈。”赵守说道。
“院长说的是。”三位大儒齐声道。
等以后在找许宁宴讨要佳作.........三位大儒又同时心想。
另外,他们很默契的在心里补充一句:卑鄙小人杨恭!
..........
第二天,许府大摆宴席,宴请亲朋好友,按照许新年的意思,府上为三部分客人划分出三块区域:前院、后院、中庭。
中庭里坐的是他的同窗好友,后院外人不方便进,所以坐的是同族的人。前院则是许二叔和许七安的同僚。
三波客人被完美的分割,自顾自的喝酒吹逼,读书人不理会粗鲁的武夫,武夫也不搭理读书人的装腔作调。
“二郎不愧是读书人,安排的井井有条啊。”许七安一边陪着小老弟四处敬酒,一边感慨。
“我们老师怎么没来参加?”许七安问道。
许二郎喝了几杯酒,粉面微红,吐着酒息,无奈道:“今早送请帖的下人带回来消息,说老师和两位大儒打了一架,受伤了。”
“又打架了?”许七安心说,云鹿书院的读书人脾气都这么暴的吗。
兄弟俩转道去了内院,这里都是族人,婶婶和二叔留在席上陪着许氏族人。几个吃饱的小孩在院子里嬉戏,很羡慕许府的大院。
许铃音羞于小伙伴为伍,从头吃到尾,打死不挪位。
许氏族人高兴坏了,前阵子许大郎刚封爵,许二叔紧接着便中会元,许家这是要崛起的征兆啊。
年轻一辈开心的同时,想的更多的是依靠这株大树,将来说不准能飞黄腾达。
老一辈的开心更加纯粹,老泪纵横的说祖宗显灵,许氏要成为大族了。
“驴二蛋,”一位族老起身,拍着许平志的手背,欣慰的说:
“大郎和二郎能成材,你功不可没啊。一文一武,都让你给培养出来了。你可比那些夫子还厉害,我家里正好有一对孙子,二蛋你帮我带几年?”
驴二蛋是二叔的乳名,许七安亲爹的乳名叫:驴大蛋。
这称呼也就族里的老人能叫一叫。
“哈哈哈,好,没问题,叔公尽管把那两个小崽子送来。”许平志春风得意,有点飘了。甚至觉得许辞旧和许宁宴能成材,就是他的功劳。
你有个屁功劳,你明明是不当人子许平志.........许七安面带微笑,心里吐槽。
爹真是毫无自知之明,你只是一个粗鄙的武夫而已.......许新年心里腹诽。
在教育子嗣这一块,没人夸赞自己,让婶婶心里很不愤,但想到以前和侄儿的过节,她觉得如果站出来邀功,肯定会被侄儿怼。
..........
京城,西门。
守城的士卒忽然听见了似有似无的梵音,缥缈的仿佛来自天际。
一位士卒挖了挖耳朵,发现梵音依旧回荡在耳畔,“喂,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奇怪的声音........”
他刚问完,便见对面和身边的同僚也在挖耳朵。
这时,城墙上有人喊道:“佛光,西边有佛光……”
城墙下的士卒下意识的握紧了长矛,警惕的远眺,几秒后,他们看见了金灿灿的佛光自西边冉冉升起。
仿佛朝阳初升……不,比阳光更纯粹,更具亲和力。
不知不觉间,他们松开了紧握着的长矛,举目望着纯粹的佛光,眼神虔诚而温和,像是被洗涤了心灵。
守城的千户用力咬破舌尖,疼痛刺激他的大脑,获得了短暂的清醒,以此来对抗内心的“虔诚”。
他踉跄推开痴痴西望的士卒,抓起鼓锤,一下又一下,用力敲击。
咚咚咚.........
沉闷的鼓声传遍四野,震在守城士卒心里,震在东城百姓心里。
..........
“来了!”
正举杯敬酒的许七安,脑海里响起神殊和尚的呓语。
来了,什么来了?
他先是一愣,然后立刻醒悟,佛门的使者团来了。
终于........西域的佛门终于抵京了。
他们为了桑泊案而来,为了神殊和尚而来。
来者不善。
他来到这个世界半年多,即将首次接触西域佛门的高僧。
监正已经为我屏蔽了天机,佛门僧人应该是无法看穿神殊和尚的存在........我作为桑泊的主办官,肯定无法避免与和尚们打交道........我听说佛门有各种诡异神通,比如“他心通”之类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是不是能听到我的念头?
许七安如临大敌。
............
ps:不是吧,刚看了眼人物卡,小母马已经6000+笔芯了?喂喂,你们别这样,它要是超过男女主们的话,我在怎么做人啊。
这章少一点,进入下一个剧情,我得好好构思,虽然有细纲。
先更后改。
大奉打更人 第五十二章 李玉春的一生之敌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
日头正高,酒宴渐入佳境,许七安敬了一轮后,以上厕所为由离席,回到书房,斟酌着如何面对西域佛门的使者团。
钟璃坐在四方桌边,低着头,小口小口的吃着饭菜。
根据这段时间做的功课,他认为西域佛门使者团,这次拜访京城有两个目的。
首要目的当然是了解桑泊案的始末,也是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
“就是不知道秃驴们只做了解,还是要久居京城,追查神殊和尚的下落........这个,大概得等他们弄清楚情况在做定论。”许七安手里转动着毛笔。
次要目的,应该是兴师问罪来了。
佛门和大奉的关系很复杂,属于那种表面笑嘻嘻,心里mmp的盟友。
比如当年的山海关战役,西域佛国和大奉是同盟,属于战胜国。南疆和北方则是战败国。
不过,经历了那次死而复生的梦境,许七安发现山海关战役没有史书记载的那么简单,因为东北的巫神教也参与其中了。
“南疆的蛮族、北方蛮族、北方妖族、东北巫神教........如果再加上万妖国余孽也参与的话,战败一方的阵营得多庞大。
“换而言之,当年的大奉国力有多强?西域佛门有多强?魏渊领军打战的本事有多强?细思极恐啊。”
但这个同盟的关系并不牢靠,这二十年来,北方和南疆屡犯大奉边境,朝廷多次向西域求援,但佛门置若罔闻。
北方先不说了,而今的南疆地域,有一半落入佛门之手——当年万妖国的地盘。
如果佛国真的有念及同盟之谊,直接派兵偷水晶就行了。南疆蛮族还敢攻打边境么。
当然大奉也不是啥好东西,远的,当年云鹿书院一手主导了灭佛行动。近的,神殊和尚脱困了,监正那个糟老头子直接装病。
“兴师问罪与我无关,我只是一个卑微的银锣,自然有朝堂诸公和元景帝自己去苦恼。不知道监正会不会出手,这老银币多半不会。
“作为桑泊案的主办官,我多半会与佛门僧人接触.......保险起见,去见一见监正吧。
“另外,这次使团到来,既是一个危机,又是一个契机。神殊和尚的身份,佛门的人最清楚。我可以借此机会旁敲侧击,挖掘出更多的信息,这样也好给神殊和尚一个交代。”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许七安脑海里成型。
“钟璃,我们走。”
当即,换上打更人的差服,戴上貂帽,离开了许府。
骑着永远不堵车的小母马,很快抵达观星楼,他把小母马拴在台阶边,与钟璃并肩登楼。
刚走完石阶,进入一楼大厅,眼前一花,多了一位白衣术士的背影,铿锵有力的声音念道:
“手握明月摘星辰......”
“世间无我这般人。”许七安抢答。
.........杨千幻停顿了一下,重新来,悠悠道:“手握明月摘星辰.......”
“世间无我这般人。”许七安又抢答,然后说道:“杨师兄,我们要去见监正,您别挡道。”
杨千幻沉默了好久,说道:“我就是为这事而来,老师让我来通知你。”
监正大人知道我要来?许七安颔首道:“您说。”
杨千幻气沉丹田:“滚!!!”
..........
许七安一边拍着耳朵,一边解开小母马的马缰,郁闷道:“你们司天监也会佛门狮子吼?
“我耳鸣了怎么办,会不会耳聋啊。”
说完,他看见钟璃默默打起了手语:我聋了,我要回去吃药,不然耳朵会没用。
“........”
许七安指了指耳朵,又指了指自己,意思是:是我害了你吗?
钟璃摇摇头(无奈摇头,不想和许七安废话)。
许七安点点头,看来这是钟璃的又一劫,反而是自己受了对方的牵连。
监正不见我,这说明屏蔽天机的效果应该足以应付佛门高僧.........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许七安松了口气。
在楼下等待片刻,磕完药的钟璃返回。
“耳朵好了吗。”
钟璃点点头:“嗯。”
两人旋即到了打更人衙门,径直来到闵山的金玉堂,五大三粗,脸颊有一道疤的闵银锣没好气道:
“你的一刀堂已经修缮完毕,还来我这里做什么。”
一刀堂是许七安的“办公室”,名字他自己取的,寓意“天下英雄谁能挡我一刀”。
“今天京城有什么事吗?”许七安随口问道。
“你也听说了?”
闵山嘿了一声,“西域使者团来了,听说队伍里有得道高僧,十里之内,佛光冲天。不少守城的士卒都看见了。
“进城之后,城里的百姓疯了般的高呼圣僧。要说蛊惑人心的手段,还是佛门最强。”
这应该是七品法师的能力,我记得案牍库的资料里记载过,七品法师开坛讲法,百姓闻之,大彻大悟,纷纷遁入空门........许七安假装困惑:
“佛门使者团来京城作甚?”
“谁知道呢。”
闵山不知道桑泊案中的封印物,其实是佛门的神殊和尚。更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
漕运船只缓缓停靠在码头,一艘三桅帆船的甲板上,伫立着数十位打更人。
金锣杨砚和姜律中率领一众打更人离开官船,一行人望着久别的京城,心里万分激动。
尤其姜律中和张巡抚这批先锋队,他们离京足足两个多月,隆冬时节离京,再返回,已是柳枝发芽,万物吐新。
李玉春招手,唤来宋廷风和朱广孝,沉声道:“等述职完毕,我们去祭拜一下宁宴。”
宋廷风和朱广孝点头,神色沉重。
距离许宁宴战死,月余过去,当时汹涌如潮的悲伤,如今沉淀在心里,成为他们永远要铭记的同僚、下属。
多年以后,回忆起那个跳脱的少年郎,心里或许还会有淡淡的悲伤,以及遗憾。
走在前方的杨砚回过头来,面无表情,声音却很低沉:“我也去。”
张巡抚叹息一声:“本官要面见陛下,就不与你们同去了。明日我携妻儿亲自祭拜。”
他事情比较多,明天肯定抽不出时间去给许宁宴上坟。
这伙人从青州开始,便一直在水上漂着,根本收不到朝廷的传书,因此并不知道许七安复生的事。
许七安非但复活了,还顺手破了一桩宫廷命案。
很快,他们抵达了打更人衙门。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