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海商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尚南山
“如果此番鞑靼真的攻破边关,我愿请命出关作战,抄鞑靼的后路。”况且毅然道。
“老弟,沿海那里比边关困难百倍,边关我们总有办法应付,沿海却是毫无办法,你的差事可是比守边关还要艰难百倍啊。”戚继光摇头道。
“我真的不想错过这一战。”况且道。
他知道戚继光所说的应付就是舍弃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只保留住军队的实力。这也不是朝廷的决策,而是大将们都畏敌如虎,不愿意跟鞑靼死拼,只想着如何保留自己的实力,只等有便宜的时候,才会追着鞑靼的尾巴打上一阵,对鞑靼的杀伤力并不大,官军为了向朝廷邀功,往往杀良冒功,甚至妇女孩子的头颅都被拿去请功。
“你这些人就跟关宁铁骑一样,要镇守一方的,皇上决不肯拿出来跟敌人拼消耗,不过在沿海那地方,想不拼消耗也很难。”戚继光一点都不看好况且将来的差事。
况且泄气,这种事他真的做不了主,就算是他想战,朝廷不允许也没有用。当然他也知道戚继光说的没错,将来他遇到的困难会更多,在边关损耗的只是边民和内地百姓的生命,在沿海损耗的将是他的主力军。
七天的时间里,况且已经能跟巴图鲁进行简单的对话了,惊得巴图鲁目瞪口呆,七天的工夫就能进行对话已经是奇迹,更让他感觉难以置信的是况且说的蒙语没有内地的口音,跟他说的口音差不多。
况且就是完全模仿他的口音,学了个十成十。
语言最难学的就是正宗的口音,巴图鲁是在内地出生的,所以说汉语时没有蒙古口音,他在家里依然保持着说蒙语的习惯,也是正宗的蒙古口音。真正的双语转换,这只有他这样的人才能做到。
“大人真乃奇才也。”巴图鲁服气了,他现在相信况且的确能够在两个月里基本熟练掌握蒙语。
况且自己也很得意,学习语言有时需要些天赋,他好像很有这方面的天赋,主要还是他的记忆力无人可比,不管是文字还是声音,听过就不会再忘记,单纯的模仿并不是很吃力。
况且跟他了解一些蒙古高原的情况,巴图鲁也没去过蒙古高原,一直在北京做传译,不过他的父母还有祖父母可是给他讲过许多,他更是看过这方面所有的书籍,现在也是对鞑靼研究最深的专家,每次跟鞑靼谈判,他都是担任口译员。
况且为了营造更逼真的环境,订做了一套蒙古袍,帽子、靴子都是正宗的蒙古货,这一穿起来,不认真看,就是蒙古高原的人。
他晚上回家来,就开始研究一本蒙药药典。
蒙古的医药在内地不受重视,蒙古大夫就是民间对不良无能大夫的蔑称,所以鞑靼对汉人非常仇视,可是对汉人的医生工匠这些人却非常尊重,再有就是商人。
边关阻隔,朝廷不开互市,鞑靼各部落只好依赖这些拿着脑袋冒险跟他们做生意的商人。朝廷对此也心知肚明,禁止的也不是非常严厉,因为朝廷也需要这些商人从鞑靼各部落里换取来优良的马匹。朝廷要的只是限制互市的规模,这让鞑靼感到非常难受,毕竟他们从商人手里进货价格要高出许多。
蒙药药典是根据孙思邈药典编纂的,只是药材少了许多,蒙古高原和青海西藏有许多内地没有的珍稀药材,价值高昂,可是许多普通常用的药材却没有,两地的药材生意也很火暴,大多是从蒙古高原购买,卖出去并不多,蒙古高原还是严重缺乏好的医生,大多数部落依然处于巫医时代。
况且找人学蒙语的事已经尽量保密,最后还是不可避免地泄露了。
张居正大惊,赶紧把他找来问询。
“我说你小子是不是吃错药了,真的想要去塞外鞑靼那里冒险?”
“没有,我只是想熟悉些鞑靼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有备无患。”况且一口否认。
“小子,少跟我玩这套。你那点心思能骗得了我?跟你说这绝对不行。”张居正也是一口封死,不留一点余地。
“大人,这次鞑靼气势汹汹,真有可能攻破边关,进入内地,不能由着他们来吧。”况且道。
“那又怎么样,咱们也不是嘉靖年间了,鞑靼顶多进来抢一通,再想兵临北京城下是不可能的。”张居正道。
“北京城他们攻不破,坚固的省城他们也攻不破,可是那些乡村,小城镇的百姓何辜?”况且小声嘟囔道。
“是,他们要是真的进来,损失会很大,这也没办法,他们也会有损失,也不会小,他们就是严重缺乏物质,只好进来抢,等他们退出关外后,咱们趁他们虚弱,也会出关去抢,去烧,去袭扰。几十年来,咱们跟塞外就是这个模式。”张居正道。
况且不语,他知道,就算他坐到张居正的位置上也没有好主意,也不敢轻易拿出全部的军力跟鞑靼对拼,一旦失败,结果承受不起,那可能是又一次土木堡之变的巨大损失,有可能引起改朝换代。
可是他心里却压着一团火,这团火越烧越旺,根本压制不住。所以他才决定深入鞑靼内部,哪怕是冒险进入俺答王的王庭,也要搞到情报,避免边关被攻破的惨剧发生。
这不是救活一两个人、十人百人的事,而是保护成千上万家庭不被战火吞没,安享天地人伦之事。
如果为此需要搭上他新练的这支部队,搭上他自己的性命,他也毫不犹豫。
这些话他没有说,说也没用,张居正只会压住他,不会让他如愿,他得另想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张居正看来,他的想法简直是幼稚到家了,只要有战争,就会有损失,打仗就要死人,死的最多的不是战士,而是平民百姓,妇女儿童,这是无法避免的,只能承受。所以古语才说,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还是想法搞到情报,只要有可靠的情报,这一切都能避免。
“你以后的任务是对倭寇海盗,真想知己知彼,就多了解沿海的习俗、气候、地方病这些东西,这才是你将来必须面对的问题,鞑靼的事不在你将来的防区。过些日子我见皇上时,会请皇上收回成命。”
张居正说的成命就是皇上让况且想办法证实他预测的事,要证实他预测鞑靼会主攻宣府,就必然要派人进入鞑靼内部刺探情报。
张居正原来不在乎,以为况且就算没办法,也大可以装模作样地派出一些人进入塞外,不管结果如何都能交差,哪里想到况且死脑筋,居然要亲身去冒险。
“这些我跟戚帅了解不少了。”况且笑道。
这不是虚言,况且跟戚继光喝酒聊天时,谈的最多的就是这些。戚继光大部分战功都是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地打倭寇海盗,这方面的经验最丰富。
“如果不是慕沙兄给我来信,我还真被你蒙在鼓里了,你的保密工作做的不错啊,居然对我滴水不漏。”张居正冷笑道。
他的确气坏了,他可是向陈慕沙保证过,在北京绝对保证况且的人身安全,任何人都不会危及到况且的生命安全。
以他的地位以及跟皇上的关系,他确信没人敢越过他加害况且,就算皇上也不行。不管怎么说,皇上也要给他这位老师几分面子的。
“老师给您寄信了?”况且有些吃惊。
“你以为呢,他怕直接给你去信劝不住你,我说你是不是本事大了,连老师的话都敢不听了,以后是不是还想欺师灭祖?”张居正怒道。
“没有,真没有,老师的话我从来都是有一句听一句的。老师说让我天天好好玩,我就天天好好玩。”况且又开始卖萌。
张居正没办法了,原想好好地跟况且深入地谈一谈,让他彻底打消去鞑靼部落冒险的念头,可是跟这小混蛋根本没法好好谈,到关键时刻就跟你卖萌撒娇。
“当年我父亲去过蒙古高原,跟当地一些人有些交情。”况且忽然道。
“你父亲?”张居正猛然一惊,况且几乎不提他父亲的事,所以他也一直没问过。
“嗯,他当时躲避仇家的追杀,所以不得不逃到塞外。”况且道。
“那又如何?”张居正道。
“所以我真的可以安全到塞外走一遭,不会有什么风险的。我还是像我父亲当年那样,去行医,鞑靼的人对大夫非常友好,他们认为大夫是超出种族之外的,是上天对每个人的赐福。”
“那也不行,绝对不行,这事不要谈了,随便你怎么派人出塞,你要是不愿意派人,我可以安排人替你去。”张居正又是一口否决。
在北京他有绝对的掌控力保证况且的安全,到了塞外,只有神仙能掌控那里的情势,就连俺答王也不能说完全掌控得了。
况且蔫了,张居正态度如此鲜明严厉,他还真的没办法强行违抗,而且知道张居正是为了他的安全考虑。
“那好吧,我不去,我派别人去。”况且道。
“你得向我保证。”张居正还是不能完全放心。
“我保证。”况且举手保证道。
张居正这才放下心,一肚子气渐渐消退下去了。





大海商 第一百九十八章 遭白马嫌弃
虽然暂时打消了亲自去塞外鞑靼部落刺探情报的念头,况且学习的劲头并没有松弛,反而日益高涨。
他每天还是在下午、晚饭后抽出时间来学蒙语,晚上回去看蒙文书籍,蒙药药典也看的差不多了,已经能试着写出一些蒙文的药方。
同时他心里也推算着,用塞外一些珍稀昂贵的药材可以合成什么药,因为这些药材流入内地的比较少,一般的药方里都没有用这些药材入药的,蒙药药典里倒是记载着几个方子,况且认为还不够好,方子里都是用的那些珍稀药材,太奢侈了不说,药效也不一定就好,药材不是越珍稀越好,越昂贵越好,而是真正需要才好,尤其是君臣配伍,更是一门学问。
当年研究出这个药方的一定是塞外的名医,他可能是无法经常得到内地一些普通药材,所以不得不败家似的用那些珍稀药材来的五花马是什么马,估计不可能是这样的天马。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千金裘也就算了,要是玄宗皇上的御马,谁敢拿出去换美酒啊,那不是找死嘛,你就是敢卖,也没人敢买吧。
万古愁又是什么东东?一家子的事能弄明白就不错了,还想什么万古愁?
况且现在可是知道了持家不易啊,左羚和李香君之间的暗战依旧,他也没办法调解,还好石榴不在这里,如果左羚跟石榴再像这样碰撞起来,他真的只有出家当和尚了。
古人说治国齐家平天下,一家子、一族的事也是太难处处都摆平了。
他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这就是没事闲的,虽然他还是不甘心放弃去塞外的念头,可是想到张居正的态度,也就打了退堂鼓,只剩下一点不甘心了。
现在练兵的事基本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选中的那些骑兵练习马术的情况也不错,最后马术虽说比不上游牧民族,却也不会差的太离谱。
一万两千精锐的骑兵如果跟鞑靼主力交手如何?真的就没一点希望取胜吗?
他总是有些不信,在战力上汉人从来不弱于任何民族,西汉时期的开疆拓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西汉帝国打败了周边所有敌人,也正因如此,那时的人才敢喊出: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过后哪个朝代也没人敢喊这话了吧,就是憋足了劲喊出来也是底气不足,根本做不到。
永乐时期倒是短暂地恢复了这种荣光,大漠被扫平,安南被征服,万国来朝,恢复了汉人帝国作为世界上中央帝国的地位。
况且对永乐时期的事还是有些存疑,一是国力,当时连年对外作战,七平安南,六扫大漠,永乐当时的精兵强将并不多,还达不到太祖时期的五分之一,最缺乏的就是像徐达、蓝玉这种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帅,平安南不得不仰仗英国公张辅独自领兵作战,扫平大漠则是永乐御驾亲征,其余的大将似乎都缺乏这种独当一面的军事才华,强将精兵也是如此,根本比不上明朝初年,却能把塞外的蒙古人打的望风而逃。




大海商 第一百九十九章 又见三颗人头
二是财力。
永乐帝连年发动战争,都是那种全国动员似的战争,同时还打造出无敌的郑和舰队,七下西洋,耗费了多少国帑?同时还建造了北京城,故宫也就是在当时,就是在后世也没人有能力和财力建造出来。
现在天下承平已久,按说财力应该远胜于永乐时期,可能连一场对外的大型战争都支撑不起,难道说郑和当年下西洋真的带回了天量白银黄铜,还有各地的无数财宝?
但如果真是这样,为何后来宣宗时期断然废掉了郑和舰队,连存放工部的图纸和海上水文气象资料都毁掉了?
这些疑问看成祖实录或者宣宗实录都是不可能找到答案的,也许根本就没有答案。
或许只有一种解释能说明这现象,就是明成祖当年统一全国,把全天下的财宝都聚集在一个人的手上,尤其是元朝宫廷的财宝,蒙古人最喜欢黄金珍珠玛瑙翡翠美玉等奇珍异宝。
当年成吉思汗西征,就是因为他派出使者跟着商人去花喇子模国购买奇珍,结果被花喇子模国的权贵羞辱了,成吉思汗这才一怒发兵,放着马上要全力攻打的大金不打,掉头带着主力部队开始了震撼世界的西征。
灭掉了花喇子模国后,成吉思汗又发现了一个个国家,也就一路灭下去,一直打到多瑙河畔,真正是平灭万国,建立起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蒙古帝国。
在后世,依然有无数的人在寻找成吉思汗和无数蒙古大汗的坟墓,因为那里曾经埋藏着整个世界的财富,真相是否如此,只有找到挖掘后才能知道了。
时间才能证明一切。
太祖后来又屠戮功臣,把这些功臣家里的财富也都没收了,他生活简朴,对待百官也苛刻,制定了史上最低廉的官员薪俸,自然攒下了难以估量的家底,或许永乐帝正是继承了这些遗产,才有底气做如此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只是一种猜测,还有一种很离谱的说法是这笔遗产太祖藏了起来,留给了出走的建文帝,永乐满天下寻找建文帝正是想要这笔遗产。
曾经有一阵,不知谁造出的谣言,说有一张建文帝的藏宝图在况且身上,就因此发生了一场凤阳大战,最后千机老人出手,又把这场大战的真相埋藏进历史的长河里。
况且找不到这些答案,他也不去多想,历史中的迷案太多了,根本不可能一一弄明白。
他现在还是心里窝着一团火,边军只敢躲在长城内被动挨打,这种感觉太糟了,他真的很想带着自己的人马和鞑靼主力部队大战一场。这样他的骑兵才有用武之地。
现在他的骑术已经非常好了,连纪昌都真心佩服,不过况且自己知道,这方面他可没有天赋,他能把马术练到这程度,真还没法说明白,大部分全仗着棕马的主动配合。
他试着骑别的马的时候,就没有这般得心应手了,不过那些军马都是驯熟过的,倒也不抗拒他骑上,但在掉头、盘马、跨越障碍等等科目上,人和马还没有协调一致的现象就暴露无遗。
时间还来得及吗?
秋季只有几个月了,这些人到时候能否堪大任?
况且想到这些心里也没有底儿,好在还有步兵的种种阵法,神机营的火炮火铳,他相信,就算是真的遇到了鞑靼的精锐骑兵,他也能跟对手势均力敌。
傍晚,一个老人在街道上蹒跚地走着,手里提着一口看起来很沉重的木头箱子。
他走的很慢,身上更是散发着一种无比孤独的气息,那种气息好像这世上的人全没了,只有他一人存活在世上。
街道上的人看到他后,都感觉很奇怪,没有人认得他,也没人能看出他的年龄,看上去似乎就是一个随时可能倒地不起的老人,可是蹒跚的步子却还很坚实,似乎还可以走上很久。
路人都有些忌惮地避开他,不是怕他,而是那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让人本能地要躲避他。
他来到一个路边的摊位上,坐在一条快要散架的条凳上,有人看到不禁发出会心的笑容,这老人跟这条凳子倒是再般配没有了。
这个摊子经营的是卤煮,一口大铁锅里煮着猪头、猪蹄、心肝肺肠等下水,热气腾腾、香味四溢,很多人都来排着队买,卤煮虽说上不得大席面,却的确是美味,更主要是便宜,几个钱一大碗,泡上一个馒头就是一顿美餐。
老者没有要卤煮,而是向帮忙的女孩子讨要一碗开水。
女孩子长相普通,只是一对大眼睛非常有神,她很善良,看到这位老人已是风烛残年,或许几个钱都没有,买不起一碗卤煮,她倒了一碗开水端给老者。
老者点头致谢,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个已经发黑的布包,打开后拿出一个硬饼子。
他用力咀嚼着那个饼子,喝着开水,不说一句话,也不看任何人一眼,只是偶尔看看那个女孩子,脸上才能挤出一丝笑容。
女孩子心中不忍,突然鼓起勇气,端了一大碗刚出锅的卤煮放到老者身边,笑道:“老伯伯,送你的,不要钱。”
大家都笑着夸女孩子的善良,说一定能找到好婆家,摊子主人皱皱眉头,也没说什么,一碗卤煮的确不值什么,当时猪肉依然不是上等人的选择,上层人物还是喜欢吃羊肉,牛肉,驴肉,这些肉的地位也比猪肉高。
这些猪头、猪蹄都很廉价,下水当时更是少有人问津,属于废料,还没有锅下的柴火值钱。
老人一声不响地啃完半个饼子,又珍而重之地把剩余的半个饼子包好,小心地放入怀中。
女孩子看的泪珠在眼圈里直打滚,连排队买卤煮的人都感觉不忍了,这也太可怜了,一个饼子都得分两顿吃啊,难怪只能讨一碗白开水,有人想掏钱施舍给老人,可是等大家再一看时,老者已经不见了,桌子上放着一枚铜板,一定是付开水钱的。
“都穷到这份上了还挺讲究的。”有人感觉很惊奇。
“是啊,这位老大爷年轻时候挺风光的吧,要不然没这好习惯。”
“看到他真让人落泪啊,咱们老了可别落到这步田地。”
“那怎么可能,咱们有儿有女的,他们敢不养咱们的老,到官府告他们去。”
排队人叽叽喳喳议论着,那个女孩子跑过去拿着那个铜板,想找到老人还给他,却根本看不到人影了。
她把那个铜板交给父亲,父亲拿过来一看却气的发笑了:“这老大爷,谁也没跟他要钱啊,怎么还给了个假钱。”随手扔在一边。
“假钱?”
别人也感到没法理解了,你不给钱也没人怪你,干嘛给假钱啊。万一官府抓到了可是要做大牢的。
无论制造假钱还是花假钱,在当时都是一等一的重罪,几乎没法活着出来。
那个女孩子却把铜板拣起来,脑子里全是老人可怜的样子,她没有怪他,想必一定有他不得已的原因吧。
一个铜板就是真的也就是买一块糖,算不了什么。
她把铜板翻来覆去看了又看,果然是假钱,不是通宝,而是实心的,只有正面写着一个字:谢。
女孩子把铜板包起来放好,她觉得这枚铜板很有意义,让她能记住那个老人的样子。
几条街外,老者又出现了,还是蹒跚着走着,在夕阳下留下一条长长的影子,无比孤独,无比凄凉。
入夜后,况且回到家里。
今天他回来的早了些,是想问左羚药材商的事,有时候他回来的晚了,家人都睡着了,他也不好进入内宅,
左羚只是找到原来进货的伙计问了一下,果然有几个药材商可以弄到那些珍稀的药材,不过还没有跟那几个药材商联系上。
况且听罢,也就点点头,他心里有急迫感,却也明白有些事急也急不来,得一步步走。
正在此时,无论是府里坐镇的慕容嫣然还是在外面巡逻的护卫抑或在附近警戒的三个大高手,都没有看到街道的一头出现一个老人。
老人依旧是蹒跚着走过来,却如同鬼一样,无人能看见,无论是眼睛还是神识,都感知不到这个人的存在,就连他手中的沉重木头箱子好像也是隐形的。
他不紧不慢地走过来,把木头箱子放在况且府邸前的台阶上,然后不做停留,又一步步走过长长的街道,消失在夜色里。
等他走过去后,才有一个巡逻的护卫发现了放在台阶上的木头箱子,然后大声叫起来,随后,三个在附近警戒的高手也发现了,三人从附近的屋顶上飞扑下来,抢先到了箱子旁。
一个人打开了箱子,里面是血淋淋的三颗人头。
所有看到的人都目瞪口呆,心里更是冰凉一片,三个高手更是又飞起来,落到附近的屋顶上,然后继续飞跃,瞬时间,就搜索了附近几个坊区,可惜却没发现任何异常的人异常的现象。




大海商 第二百章 职业送人头者
“什么,又有人送来三颗人头?”
况且快气疯了,这是谁啊,缺了八辈子大德了,干嘛没事就给他送人头啊,你不嫌膈应我还嫌呢。
等他看到那三颗人头时却是大吃一惊,他没见过这三人,却画过这三个人的画,正是刘守有他们费尽力气,把北京城翻了个遍也没能挖出来的三个刺客,还是小君偶然间发现的。
慕容嫣然只是站在那里看着,神色有些木然。
她不知来者究竟是什么意思,按说送来五颗刺客的人头应该是好意吧,第二次送来的那两个学员的头也是因为说他们是白莲教的教徒,怎么看都像是善意,问题是为什么采取这种方式?
1...7475767778...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