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末之大国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暮看云
按照大明律法的规定,凡是没有儿子的藩王,在老藩王去世之后,都会收回王位名号。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封地自然也会被收回,那样大家为之奋斗的势力,也会瞬间土崩瓦解。虽然如今朱聿键还非常年轻,但是因为孙巧婷在生了一个女儿之后就没了动静,叶纨纨也始终不怀孕,这让他们的隐忧越来越深。
如今两位侧王妃都已经怀孕,只要有其中一个生下世子,都能让所有人安心了。以现在医学院的发达程度,估计夭折的概率非常小,这样八贤王的势力也就算是稳定了。
朱聿键也早已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因为医学的不发达,不但婴儿的夭折率很高,孕妇也经常有生命危险,所以他一直希望建立起完善的医学系统,只是苦于郎中水平参差不齐,一直没有成型。
在经过医学院两年的建设之后,总共收拢了超过六百名郎中加入,其中许多都是医疗圣手。互相之间的切磋,加上不少识字的徒弟加入其中,医学院开始为整个浙南五府的百姓进行医疗诊治服务。
经过这段时间的积累,许多加入的徒弟都有了一定经验,现在朱聿键已经有了开设医院的可能,而最大的转机来自于磺胺药品的出现。中医之所以难于扩大医生规模并形成全民医疗的模式,是因为其两项先天不足。
第一就是药品的采集困难,因为中药多使用天然药材,如果采用人工培育效力会大打折扣。而且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也不能抽调出那么多人口和土地,去进行中药的培植,所以中药制作难以形成惠及全民的规模。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四百五十一章 医疗和教育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第二就是中医培养的不易,因为中医医学数千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复杂无比的体系。其初时的发展理念就极为先进,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从根本上去除病症。但是过高的发展理念,以及诊断和开药方的难度,让中医成了一个极为依赖经验和天份的学科。一个好的中医郎中需要经过数十年的经验积淀,见识过大量病例并进行庞杂的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医疗圣手。
所以后世虽然最好的中医要比西医强许多,但数量却太少,而且越是年纪大的中医,其治病的能力就越强,反观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的中医,其能力就有待商榷了。
这两个先天不足限制了中医的发展,尽管朱聿键非常清楚中医才是未来发展的真正道路,而以化学产品为基础治标不治本的西医,只不过医学道路上的一个分支,它最大的好处只是便于普及而已。
磺胺类药物的出现,成了让医生普及的好办法,那些医生在利用中医诊治的同时,可以用对所有病症都有一定疗效的磺胺类药物,让病人快速回复健康。同时也能利用中医的药物,对病人进行治本的辅助治疗,这样不但让大量经验缺乏的新中医郎中有了独立行医的可能,还让他们有了积累经验的机会。
在磺胺药出现之后,朱聿键就开始着手准备普及医疗,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磺胺药也已经大批量生产,条件终于已经成熟了。磺胺药的出现,让现在医疗条件太过落后的情况得到了转变,一旦新生儿夭折率和孕妇生产死亡率大大下降,百姓平均寿命大幅延长,对人口发展战略也是很有推动作用的,因此朱聿键立刻宣布在府县两级开设正式的医院。
人员从医学院中调拨,以老郎中搭配更多的新郎中,建立起各级医院。有了那些经验丰富的老郎中坐镇,新郎中们也有了治病实习的可能,他们可以边学习边诊治,并有磺胺类药物作为最后的方案,这样医院就可以正常运转了。
无意中设立的医学院,居然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效果,让朱聿键感到非常欣慰,不过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教育系统还有许多缺失。他的第一批学生们本来学习时间就不足,在成为各地的老师之后,每月都会回来几天,只要他尚在宁波府内,就会对他们进行再教育。
这些孩子都非常努力学习,他们通常在各自的学校工作岗位上,也自己主动学习,将所有自学不明白的问题积累起来,等见到朱聿键的时候进行询问。虽然回来学习的时间不同,情况却都差不多,所有学生基本上都是每月来五天听课,花费两天询问讲解问题,三天再快速的讲课,然后让学生们回去自己学习。
这样的授课效率极高,更何况他们都是偏科学习,经过这两年断断续续的讲解,初中课程已经基本教授完成。如今只是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后世的初中课本已经是这个世界的顶级知识层面了,如果还想继续学习,就要自己进行研究了。
在这些学生的学习结束之后,朱聿键就开始琢磨着建立更多的学校。目前最早进入学校学习的浙南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年多时间,因为年龄参差不齐,他们其中有许多大年龄的人都有了足够的文化基础。面对成年人的夜校同样有了丰硕的成果,现在浙南五府的文盲率已经降低到三成以下,而且许多人都完成了小学的课程,设立初中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了。
对于那些完成小学课程的成年人,朱聿键并没有让他们继续深造的打算,他反而是决定以每月二两白银的薪水,聘请他们前往福建组成新的小学,在福建开展普及教育。
这样一份高薪的工作,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护,教师招收任务非常迅速的完成了,很快福建各个府县的小学就建立了起来,同时这些人也开始担负夜校的教育工作。这可比朱聿键初到浙南五府的时候要轻松多了,因为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即使以福建这个人口超过六百万的大省,建立学校也相当轻松。
处于扩大基层教育之外,那些从南阳府就跟着他的学员也可以从小学教育中解放出来。他们有着初中的文化知识,足以在宁波府建立第一家中学,当然做为这种近似于后世大学知识水平的学校,朱聿键没打算让所有人都来上,他的教育法规定也只是小学义务教育而已。
中学知识作为这个时代的高端学问,只需要少数人掌握即可,所以宁波中学在最初的五年招生计划中,并没有必须完成小学义务教育的要求。只需要年龄在二十岁以下,可以通过入学考试的人,都可以进入中学。
除了中学这个高端学府之外,还需要开辟更多的学校,以应对越来越专业化的教育模式。很快聘请高级工匠为客座教授的技术学院,聘请老农教学的农学院,以及聘请退休船长水手的海务学院都被建立了起来。这里同样教授常规知识,但更多的是学习各种工作的专业知识。
为了鼓励大家加入这些学院学习,朱聿键在已经设定工匠等级的基础上宣布,只要从技术学院和海务学院毕业的人,王府麾下各个工厂定点招收,而且最初评定级别也会提升一级。另外工厂除非特招,否则还将逐渐关闭对社会招工,全部从正式的技术学院引进工人,这样的规定当然让两所学院很快繁荣了起来。
农学院同样受到追捧,这里毕业的人有可能加入到生物实验室下设的农作物培育基地,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就算无法进入这个基地,也会被政府特聘为农业科学普及人员,享受政府的薪水在各地普及新的农业知识,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这样一来朱聿键的封地内,教育体系终于基本完备了。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四百五十二章 连家船民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朱聿键忙着完善他的教育体系,普特曼和刘香却已经完成了偷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崇祯三年,也就是1630年农历七月二十九,一个乌云盖顶没有月色的夜晚,上百艘帆船已经集结在厦门港外二十海里外,等待着最后的进攻命令。
负责这次进攻的吉尔伯特一身戎装,站立在最大的尼德兰战舰米德堡号上,看着远处漆黑的海岸线:“现在已经是后半夜了,你真的可以引到船队进入港口吗?”
“大人请放心,我的人是走惯这段水路的,绝对没有问题。”刘香在一旁解释着。
吉尔伯特点了点头:“全军开始行动吧,先按照指南针的方向行驶,等待明显的灯火信号。”很快包括二十三艘尼德兰船只和上百艘刘香海盗船的庞大舰队,张开满帆向着厦门港的方向缓缓驶去。
厦门港的地形有些复杂,它是一个元宝状的凹陷,中间含着一颗圆珠。这颗圆珠叫做鹭岛,是厦门港的一部分,而在更外海的地方还有金门岛等数个岛屿,水下地形颇为复杂。
这个时代的厦门港不像后世那样,大半码头都分布在鹭岛上。因为这个时代没有跨海大桥,岛上补给极为不便,所以多数码头都设立在九龙江入海口的两侧,要想从外海进入此地,没有熟悉港内环境的引水员绝不可能,尤其是尼德兰那种超过六百吨的大船。
刘香手下的海盗,正是这种熟悉地形的华奸,他们之中许多人都到过此地,刘香甚至在数年前曾经劫掠过这个港口,所以他们对港内水文条件极为熟悉。在大舰队抵达之前,数艘小船已经到了指定的位置。他们分别处于金门岛、鹭岛和港口入口处的几个位置,以便为后续的大舰队指明入港的通道方向。
因为福建刚刚入手不久,一切建设工作才刚刚展开,而第一波建设的目标是福州港,厦门港的建设尚未开始动工,所以这里还如之前朝廷统治时期一般无二。整个港口的外围都很荒凉,平时并无人到这个地方来,所以能让海盗在这么近的距离内,用灯光发出信号。
看着远处漆黑的海面上,出现几处星星点点的灯火,吉尔伯特露出了奸计得逞的笑容。他放下单筒望远镜对着刘香说道:“开始行动吧,你的人水路最熟走前面,我们随后跟进。”
吉尔伯特嘴里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却是想让海盗当炮灰,去试一试海港的警戒水平,免得自己遭受损失。刘香如何不知道对方的心思,可是他现在一心想要投靠尼德兰人,自然要做出些成绩来,为主子在前面探路也是狗腿子必须的觉悟,所以他连忙点头哈腰的接下了任务。
最小的三十艘海盗船被放了出去,三百多海盗划着船,小心翼翼的越过金门岛,绕行鹭岛向着南面的九龙江入海口处驶去。鹭岛上除了几个渔村之外,并无军队在那里驻守,岛上根本没有警戒力量,这让他们得以放心大胆的绕行海岛。
放弃鹭岛防御这不是驻军的疏忽,事实上因为驻军人数太少,只有一个营的步兵,而且其中大半还都是新兵,所以他们只能尽量缩小防御面,将守备力量都集中到了九龙江的港口处,其他地方基本没有防御力量。
在数天来的侦察中,刘香的海盗早就摸清了这种情况,所以他们没有直接冲向九龙江的江口,而是从鹭岛的北侧绕行,兜了个大圈子打算从驻军的侧后登陆,一举消灭这支唐军步兵。
这个步兵营是唐军在厦门港唯一的驻守部队,如果这支军队被消灭了,整个厦门港将没有任何守备力量。然而海盗们自认为十拿九稳的作战方式,却被一个小疏忽破坏了。
就在远离海港的另外一侧海岸边,有着成片的木船停靠在一起。这些木船并非白天打渔的渔船,而是属于一个特殊的族群——疍民。
疍民也称为连家船民,早期文献也将他们称为游艇子、白水郎,他们是生活在福建以南水上的特殊百姓,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历史上他们被视为华夏族的一部分,区别于当地各种少数民族,但又是个相对独立的族群。
历史上对于疍民的起源有许多看法,有的说他们是被汉武帝灭国的闽越人后代;或者是5世纪东晋时期反抗晋朝失败而逃亡海上的卢循军队残部。有的说他们是9世纪王审知入闽时被夺走田地,驱入水中的福建原住民,甚至有人说他们是元末被击败的陈友谅残部。
种种说法不一而足,但没有一种能拿得出切实可信的证据。自古以来的历朝历代,都对这些疍民有些歧视,官府甚至命令禁止他们登岸生活。因为终年在狭窄低矮的船舱中屈膝睡觉、盘腿坐地、敞开双腿作业捕鱼的生活方式,他们大部分人都有腿部弯曲的情况出现。歧视他们的陆上居民根据这个特点,还给他们起了个污蔑性的称呼叫做“曲蹄”。
自从朱聿键主政福建之后,疍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被获准登岸居住或者经营,也可以登岸去医院治疗疾病,子女也拥有同样免费上学的权力。新的政府推行浙南的法律,禁止了各种污蔑性的称呼,直接将他们定名为比较中性的连家船民。同时政府宣布在福州新建设的造船厂,将为他们免费更换更大的新船,以便他们出海时减少危险,也能住的更加舒适。
朱聿键的各种积极政策,让这些连家船民都相当拥护,对于缴纳渔税也很积极,而他们现在驻扎的港湾就是政府特批给他们的居住地。住进港湾之后,船只少了许多颠簸,连家船民们睡觉也安稳了许多,他们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
窦程就是这样一个人,刚刚三十出头的他捕鱼技术精湛,也经常帮助家境贫困的人,所以他在这群连家船民中间颇为威信,大家有什么事情也唯他马首是瞻。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四百五十三章 古怪的声音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窦程是个刚烈汉子,当初因为官府的压迫和强征鱼税,他还曾经带头抗税甚至坐过牢。在朱聿键入主福建之后,他看到了生活希望,自己那刚刚六岁大的儿子进了学校,每日不但免费供应饭菜还能住校。他们这些昔日的低贱疍民也可以堂堂正正的上街买东西了,谁要是敢喊他们一句曲蹄,被巡逻队或者公安警察听到了,当场就会受罚。
常年打渔的他们也吃上了大米饭,官府特设一个店铺,专门平价用大米换他们手上的鱼获。官府的鱼税非常低,每次只收十分之一而且不要银两直接用鱼获抵偿,在这样的轻税之下,勤奋的人大多有了盈余。像窦程这样的好酒之人,隔三差五也能喝上两口产自台州的红薯酒了。
他们的需要就是这么简单,有吃有喝孩子有学上,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能够受到别人的公平对待,这就是他们这些疍民最大的愿望了。如今的窦程不但不会反抗官府,反而逢人就夸赞八贤王的贤德,让他们都得了实惠。
今天窦程晚上多喝了几杯,夜里口渴的厉害,只好爬起来找水喝。夜里的海面太黑了,一点月光都没有,窦程摸索了半天才找到船尾的水罐。他用蚌壳做的水瓢舀了些凉水,咕咚咚一饮而尽,连着喝了三瓢凉水,他才感觉喉咙舒服了些,头脑也逐渐清醒了过来。
窦程松了口气,想要回去继续睡觉,但是他的耳边却突然听到了一种熟悉的声音。在这样漆黑而寂静的夜里,听觉总是分外灵敏,虽然那些弄出声音的人非常小心,他还是能够凭借着声音分辨出,这是有人在用桨划水。
这个时候划水,难道是去打渔的?窦程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并不是说夜里没人打渔,但是那需要特别的天候。月光皎洁的时候,一些鱼儿会当做是白天而比较活跃,加之水中光线昏暗,鱼儿很难看到网,那是个捕鱼的好机会。
又或是夜间有大潮,在潮水的冲击下,许多鱼儿的行动会变得不由自主。尤其是在港口的主航道进口处,这样的情况尤为明显,如果在这个时候下网,就很容易有所收获。
这些都是窦程的经验之谈,他也经常依靠这些经验而有所斩获,可是今天这些条件都不具备,出去捕鱼只是白忙活而已。因为鱼在漆黑的夜里活性比较低,找食的欲望也低,无论用何种方法也不能收获太多,只要不是太笨,基本上没人这个时候出海的。
商船这个时候出海就更不可能了,因为海港周围毕竟靠近大陆水文情况复杂,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出港,很容易触礁。只要不是疯子,也没人会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将巨大的商船驶出港口,那样八成是在自杀。
如果这些情况都不是,那就很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人了。厦门在数年前,曾经遭到过海盗洗劫,对于那段经历大部分人都记忆犹新。窦程当年也曾经经历过,只不过他并未在岸上而幸免于难,大概是海盗也嫌弃他们这些连家船民太穷而懒得抢劫吧。
想到可能是海盗来了,窦程被吓得一个激灵。如今可是八贤王大人主政,如果让港口遭到了损失,岂不就是让八贤王受了损失。想到对他们照顾有加的八贤王,窦程就感到心急如焚,他脱去外衣就打算下水,想要游泳过去看看情况。
这个时候,他五岁的二儿子小虎子醒了过来,见到父亲要脱衣服下水,直接拉住了他要问问情况。见到儿子要说话,窦程吓得赶快捂住他的嘴,生怕惊动那些疑似的海盗。
“你别说话,快去别的船上把大人都叫起来,记得尽量不要出声,告诉他们可能有海盗来了,让大家多注意。”窦程压低声音说道。
“爹,你要去哪里?”小虎子问道。
窦程指了指夜幕之中:“我去游过去看看情况,如果真的是海盗就来通知你们。”
“爹,我跟你一起去。”小虎子不依道。
“听话,你的任务很重要。你个子小不容易被人发现,记得尽快把大家都叫起来做好准备,要是有海盗咱们可不能让王爷受损失。”窦程说道。
“好,我去叫人。”窦程天天在他耳边说八贤王的好,小虎子也早已受到了感染,今天听到爹爹说不让八贤王受损失,他立刻就同意了。
让小虎子离开之后,窦程又将老婆叫起来嘱咐了一番,这才脱掉衣服下水了。七月的厦门水温足有三十来度,他也不怕会被冻坏,只穿着一个裤头的窦程展开游泳技巧,无声的向着声音发出的地方游去。
连家船民世代生活在海上,哪一个泳技不是精熟,甚至有人开玩笑的说连家船民游泳比走路还要擅长。窦程更是这些连家船民之中的佼佼者,只见他的胳膊无声的在水中划动只三两下,人已经游出去了十几米。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前划水,窦程也不忘竖起耳朵,倾听着周围的动静,很快他就发现了声音的来源。
这次的声音比刚才更大了,显然不再是一两条船在行驶,而是至少三十条船的动静,而且这些还是比渔船大得多的二桅船。这种船是东南沿海大多数海盗的标配,只听动静窦程就几乎可以确信,这的确是海盗准备投入港口了。
他又听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显然还有更多的海盗正在向港内集结,他不敢耽搁,赶快划水返回了自家的船上。所谓的连家渔民自然不是白叫的,他们白天虽然分散捕鱼,晚上的时候却会聚在一起休息,各船聚在一起下锚之后,都会以跳板相连,以方便互相之间的交流,小虎子仗着自己身形小巧,就是从这些跳板跑过去,一家家叫醒大人的。
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不相信,不过小虎子特别说明是他爹叫他来的,而且他爹已经游泳去打探消息了。大家都对窦程十分信服,听说是窦程的意思,所有人都警惕了起来。




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四百五十四章 挺身而出
www.bxwx.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连家船民都是非常团结的,他们让老弱躲避到中间的那些船上,所有青壮都集中起来,等待着窦程的归来。时间不长,全身水淋淋的窦程就回来了,他见到大家都在当即低声道:“我查明白了,是海盗打算偷袭。不过他们似乎在等什么人,尚未发起进攻,我们要尽快行动起来保护港口。”
“窦大哥,我们只要将船撑走就行了,海盗又不会打劫我们,为什么要去拼命?”一个人问道。
“是啊,咱们只要离开港口就行了。”连家船民的全部家当都在船上,要想离开非常简单。许多人都惧怕拼杀,反而想要先逃离此处。
窦程叹气道:“我们身为七尺男儿,难道还不知道报恩吗?王爷对我们恩重如山,怎么可以在这样关键的时候当了缩头乌龟,是男人的就跟着我去岸上,要是谁自认没卵子,我也不强求。”
窦程的话让大家沉默了,他又说道:“我知道咱们手里没有武器,根本无法与海盗抗衡,但是我们可以提前给驻军预警,让他们做好准备。”
“对啊,我们可以去找驻军。”大家的眼睛亮了起来,大家很自然的认为海盗怕官军,如果有官军当进攻主力,他们就不怕厮杀了。
众人商量之后,决定让水性最好的五个人分头出发,他们将从海上直接游过去,到九龙江附近的驻军营地去发警报,其他人则在窦程的率领下,拿上捕鱼叉、杀鱼刀等简陋武器,从陆上绕过去准备帮忙袭击海盗。
大家分派已定就行动了,虽然夜里一片漆黑,但是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的连家船民们却能轻松的找准方向,他们兵分两路向着各自的目标摸去。
为什么连家船民商量了这么久才开始行动,海盗们却依然没有动静,答案很简单。刘香也不是傻子,海盗没有火枪,如果冲上岸去当炮灰,被驻军的火器攒射,他的损失肯定很大。
虽然跟着尼德兰人发财,也心甘情愿的当走狗,但是刘香很明白尼德兰人看中他,是因为他手中有实力。一旦自己因为偷袭港口实力大损,尼德兰人也会像扔一块破抹布一样,随意的丢弃掉。
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刘香的船队沿着鹭岛绕了个大弯子,最后在距离码头很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他的借口自然是进行侦查,以及引导尼德兰的大船入港,但实际上却是不愿出头,等着尼德兰人一起登陆。
时间就在这样各怀鬼胎的情况下被浪费了,整整半个时辰以后,尼德兰人的大船才小心翼翼的从主航道进入,停靠在了鹭岛附近。
见到刘香还未发起进攻,吉尔伯特颇为恼怒,不过他也知道对方驻军火力不弱,让那些没有火器的海盗上岸死伤必定惨重。对方也不是傻子,现在看来只好大家一起登陆了。
1...120121122123124...3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