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在第一波攻势持续了将近半个时辰之后,那些被派去攻城的粮募兵,士气逐渐低到了低谷,甚至于已陆续出现逃兵。
见此,楚水君便吩咐左右道:“传令卫邵,令卫军出击。”
左右立刻前往中军、也就是今日卫军所在的位置,向卫军的主将卫邵传达将令。
在接到将令后,卫邵暗自叹了口气,下令道:“传令下去,命「陈飞」率领前军……攻城!”
卫军的前军,是由一个五千人的方阵组成,而在这个方阵中,又有所细分,前部是三千步卒,后部为两千弓弩手,皆是濮阳军的士卒,由一位叫做陈飞的骁将统率。
在接到卫邵的命令后,统率这五千名卫军士卒的将领陈飞抬头看了一眼远处的大梁城,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国家羸弱啊……』
就跟卫邵、卫郧、卫振等人一样,陈飞其实亦不希望攻打魏国,确切地说,卫国的兵将,几乎没有几个愿意跟魏国作战,毕竟魏卫两国的关系,曾经那可是密切到连驻守边境的军队都没有,两国国人皆可任意前往对方国家。
没想到今日,却会兵戈相向。
但将令难违,陈飞也没有办法,只得下令前军攻城。
“踏踏踏——”
不得不说,濮阳军虽说在整个中原的军队中排不上什么名号,但倘若是仔细观察,其实这支军队确实不弱,至少,他们衣甲齐全、行动有序,比方才乱糟糟冲向大梁城墙的粮募兵,不知要优秀多少。
而此时在大梁的东城楼上,魏将周骥皱着眉头看着城外已摆出进攻架势的卫国军队,心下又惊又怒。
虽说此时大梁这边尚未得知卫国已经投靠诸国联军的消息,但此刻看着卫国的军队出现在城外,并且摆出了准备攻城的架势,周骥或多或少也能够猜到卫国现在所持的立场。
“将军。”
旁边有一名魏卒犹豫地说道:“那似乎是卫国的军队……”
“我看得到!”周骥瞪了那名士卒一眼,随即恶狠狠地说道:“管他是哪国的军队,只要是进攻我大梁的,皆视为敌军!……无需留情!”
“是!”城墙上的魏卒们应道。
眨眼之际,五千名卫军便踏入了距离城池大概一箭之地的范围,见此,周骥立刻下令道:“所有弩手准备……目标,前方卫国军队……放箭!”
一声令下,大梁城上的弩手展开齐射。
而与此同时,卫将陈飞亦大声叫嚷道:“箭袭!举盾!”
片刻之后,箭雨落下,但出乎意料的是,城外这些卫国的步兵们,他们的损失并不是很严重,绝大多数的步卒都凭着手中的盾牌撑过了魏军的第一拨弩矢洗礼。
要知道在昨日的攻城战中,就连项末、项娈、吴起等人麾下的精锐士卒,亦在魏军的弩矢攻势下,伤亡惨重。
“他娘的!”
周骥恶狠狠地用手一锤墙垛,气得肝火上涌。
原因很简单,因为濮阳军的武器装备,都是从魏国购置的,虽说前些年自从魏卫两国因为「卫公子瑜亡故」那件事而导致关系有所破裂,此后魏王赵润故意提高了出售给卫国的武器装备,欲借此终止与卫国的军备交易,但在此之前,卫国还是拥有着许多魏国的军备。
『就不应该将军备卖给这些可恨的背盟之徒!』
心中暗骂着,周骥立刻下令暂停射击,命令道:“放卫军前进五十丈!”
毕竟魏国军弩的有效射程约在百余丈左右,在这个极限距离下,射杀几乎没有任何护驾的粮募兵,亦或是仅仅只有皮甲的士卒,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面城外的卫军士卒,身穿的却是由他魏国锻造的铁甲,虽说是好几年前的旧式甲胄,但仍拥有很不错的防御能力。
在周骥的命令下,城墙上的魏军弩手开始装填弩矢,而城外的卫军步卒,此刻则加快速度,扛着攻城长梯朝着城墙冲了过来。
也是错有错着,待等城外的卫军趁着城墙上的魏军弩手装填弩矢而迅速奔进,踏进了魏弩的有效射击距离后,城墙上的魏卒们恰好装上弩矢,在魏将周骥的命令下,朝着城外的卫军——尤其是其阵列中的弩手们,铺天盖地般齐射了一波弩矢。
一时间,弩矢仿佛暴雨倾盆,在中距离下,就算城外的卫国士卒高举着魏国在几年前锻造的铁盾,亦无法完全格挡,而最可怜的,莫过于卫军的弩手们,他们手中的魏弩,原本就落后大梁禁卫军数年,再加上魏卒站在城墙上,有地利之便,以至于卫军弩手们还未进入有效射击距离,就尝到了一波魏军弩矢的洗礼,不计其数的士卒中箭,或倒在地上哀嚎,或睁着眼睛,露出一副死不瞑目的表情。
『果然……』
卫将陈飞暗自叹了口气。
这些年来,魏国军队的装备更替日新月异,因此他也料到会发生这种局面,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强行攻城了。
“进攻!加紧进攻!”
在卫将陈飞的催促下,三千名卫军士卒高举盾牌、肩扛攻城长梯,迅速冲到城下。
而此时,城下那些本来已接近奔溃的粮募兵,见己方派出了正军,士气亦稍微振作了一些,协助卫军士卒再次发动进攻。
此战,诸国联军总共投入一万五千卫军以及接近五万的粮募兵,与大梁城的魏军鏖战数个时辰,但最终,联军依旧无法撼动这座魏国的旧日都城。
纵使是楚水君不得不承认,此战卫军已经尽力,实在是大梁城的防御能力太过于强悍,简直就是固若金汤!
“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瞅见夕阳西下,楚水君怏怏地下达了撤兵的命令。
他已经意识到,想要攻克这座大梁城,他联军就必须打造大量的攻城兵器——这并非是一座单凭兵多将广就能攻克的城池。
魏昭武二年八月十二日,楚水君再次攻打大梁,不克。
此时,距离魏王赵润率领抵达大梁,还有四日。
大魏宫廷 第241章:东山【补更27/40】
八月十二日,诸国联军二度进攻大梁城,但最终,还是败退于大梁城的城防力量。
然而这场攻城战,且并非当日爆发于大梁周边的唯一一场战事,事实上,诸国联军是兵分三路,分别进攻「大梁」、「东山」、「冶城」三地。
所谓的「东山」,即是指大梁城东那一带的连绵山丘,因为此地乃是魏国王室的王陵所在,因此,考虑到姬赵氏的颜面,成陵王赵燊率领败兵退守此地,在山上山下构建营寨防御,试图阻止楚军侵犯这片神圣的山丘。
而诸国联军这边,负责进攻东山的,便是鲁国的将领季武、桓虎二人。
相对较大梁、冶城那边的战事,这边负责攻打东山的鲁军,却显得有些不愠不火,几乎看不到几分准备与魏军生死决战的气氛,近两日里就忙着在山下要道建造营寨,并未率军攻上东山,充其量就是与山上的魏军互射几拨箭矢而已。
是故,当日在季武与桓虎在营寨内的瞭望塔窥视山上魏军的营寨与兵力分布时,桓虎好似调侃般问道:“我说,似咱们这般消极怠战,真的合适么?”
看了一眼桓虎这个乍一看像是地痞的家伙,季武微微皱了皱眉。
说实话,他很看不惯桓虎平日里那种好似贼匪般的态度,在他必须承认,桓虎这个家伙确实很有能耐。当初在楚国军队入侵鲁国时,若非桓虎先后击败楚将项培、项末,搞不好他鲁国早已被楚国攻陷。
但话说回来,桓虎这个人,季武看不透,唯一可以肯定的,即是此人野心勃勃,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家伙。
思忖了一下,季武解释道:“并非消极怠战,只是前方这片山丘,据说乃是魏国赵氏王陵所在……毁人祖陵,人神共愤,我不为也。”说罢,他看了一眼桓虎,淡淡说道:“桓将军若是垂涎其陵墓内的陪葬,不妨亲率你麾下士卒进攻东山,也好让季某见识一下将军麾下的精锐。”
“嘿嘿嘿嘿……”桓虎怪笑了几声,旋即背靠着瞭望塔的栏杆,双手手肘搁在栏杆上,站立的姿势毫无一位将领该有的样子。
只见他瞥了一眼季武,忽然岔开话题说道:“我听说,是齐国的田耽,推荐将军进攻东山,扫平山上的魏军残兵……此事就发生在楚水君召集众国将领前夕吧?我记得那时,将军曾与田耽私下交谈了片刻。”他抬起手,用小指掏着耳朵,慢条斯理地问道:“这其中,莫非有桓某不知情的隐秘?”
“……”季武的表情微微绷紧了几分。
就在他考虑着该如何解释来敷衍桓虎时,却见桓虎舔了舔嘴唇,一本正经地说道:“这么早就开始防备某些事,未免过早了吧?”
季武闻言,脸上的表情更是绷紧了几分。
因为桓虎说的没错,齐鲁两国的军队,自从联军打到大梁之后,就已经开始在保存实力了。
就像桓虎所说的,齐国的田耽在前两日曾在私底下与季武接触,二人交谈的内容,与桓虎推断的也大致无二,无非就是希望他齐鲁两国联合起来,相互掩护,保全兵力而已。
就像当日田耽对季武所说的,在魏国将三十余万精锐尽数派往北方攻打韩国的情况下,魏国本土是几乎不可能挡得住诸国联军一百五十万大军的,因此,田耽认为他齐鲁两国有必要提前为日后考虑——万一他齐鲁两国军队在这场仗中伤亡过大,待等楚水君击败了魏国,调转枪头对付齐鲁两国,到时候,还有谁能挡得住楚国?
事实上这件事,从季武率军离开鲁国起,就一直在考虑。
但是此前他并不敢做得太明显,除了驻军在宁阳时故意延后了与楚国军队汇合的日期以外,其余时候,他对楚水君的命令也算是言听计从,毕竟无论是他季武还是他鲁国,都得罪不起楚水君。
但倘若这件事有齐国的田耽牵头,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首先齐国的军队,亦是楚水君需要借助的力量。
其次,自从诸国联军攻克定陶攻打到梁郡前后起,齐国就已经负担起了那一百五十万军队的粮草供应。
因此,就算楚水君看出田耽有意保全实力,也未必敢与齐国撕破脸皮,毕竟一旦齐国切断了对联军的粮草供应,纵使楚水君麾下再多的兵力,恐怕也难逃败北的命运。
但是,与田耽在私底下的密约,季武却并非透露给桓虎,原因就在于他对这个男人并不信任。
仿佛是猜到了季武的心思,桓虎轻笑着说道:“季武大人,您其实大可不必日日夜夜防着桓某?桓某如今亦是鲁国的将领……”
“呵呵。”季武略带讥讽地轻笑道:“桓将军是想说,你对我鲁国一片忠诚么?”
“哈哈哈哈。”桓虎哈哈笑道:“忠诚这玩意,想必就算桓某说得再多,季将军也不会相信……”说到这里,他舔了舔嘴唇,压低声音说道:“在鲁国,我能得到我所想要的……是故,我对鲁国会很忠诚。”
“……”
见桓虎居然说得如此直白,季武眼角抽搐了几下。
其实在桓虎利用当年楚国进犯国家这件事,借机霸占了薛地之后,季武就知道这家伙野心勃勃。
但是仔细想想,似这般野心勃勃的家伙,未必就不能拉拢。
思忖了片刻,季武淡淡说道:“我鲁国能给你的,楚国未必不能给你。”
桓虎嘿嘿一笑,摇摇头说道:“正所谓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桓虎很满意于目前的处境,尤其是在薛地……”
的确,桓虎如今在薛地,那可是英雄的形象,当地的鲁人感于桓虎拯救了他们,对其极为拥护,正因为如此,老鲁王公输磐与新君公输兴,才会默认桓虎为薛县的城守。
季武被桓虎这般直白的话给说动了,仔细想想,他觉得确实没有必要在这件事上防着桓虎,虽说楚国的景舍、项末皆曾招揽过桓虎,但那也只是从前的往事了,至少在楚鲁战争期间,桓虎已经用行动证明了他对鲁国的‘忠诚’——虽说这个忠诚是建立在鲁国能满足他心中野望的前提下。
想到这里,季武对桓虎坦白道:“田耽确实与季某私下有所协商。”
“这就对了嘛。”
在季武惊愕的目光下,桓虎上前搂住前者的脖子,笑嘻嘻地说道:“你我目前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鲁国若是倒了,你我皆落不到什么好下场……这种时候,咱们彼此间还是得团结一致。”
季武虽然很不适应桓虎这种亲近的方式,但也没有拒绝,毕竟他也觉得,无论桓虎此前如何,反正这家伙目前的家底都在薛地,与鲁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倒也确实没必要太过防范。
至少在面对楚国这个即将成为鲁国最大威胁的外敌外,是没有必要防范的。
在达成了默契后,明显可以感觉季武与桓虎二人的关系拉近了一大步。
此时,底下有士卒喊道:“季帅,齐国的田耽派人求见。”
季武闻言看了一眼桓虎,似乎是在询问后者是否要一同前去。
桓虎原本准备点头,却忽然瞥见陈狩正站在不远处看向这边,遂立刻改变主意,笑着说道:“具体的我就不参合了,一定皆由季武大人做主……桓某只要守着我那座城就足够了。”说到这里,他朝着季武抱了抱拳。
季武愣了愣,旋即似乎看懂了桓虎的意思,重重点了点头,便布下了瞭望塔。
他前脚刚走,后脚陈狩便爬上哨塔,在看了一眼毫无站相的桓虎后,淡淡问道:“是为了方便日后下手么?”
桓虎瞥了一眼不远处正快步离开的季武,撇撇嘴轻笑说道:“喂喂喂……这种事,可不好放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啊。”
说罢,他看了一眼陈狩,忽然问道:“话说,倘若此战魏国大败……你有何打算?”
“你想违反约定?”陈狩皱眉问道。
桓虎舔了舔嘴唇,忽然问道:“倘若我最终违反了决定,你会如何?”
“我会宰了你。”陈狩淡淡说道。
“哇哦。”桓虎作怪地叫了一声,故作怨愤地埋怨道:“你我兄弟一场,彼此同甘共苦近二十年,难道还抵不了外人一纸书信?”
陈狩深深看了一眼桓虎,淡淡说道:“那是我曾经欠下的人情。……但我不欠你。”
“你这么说就生分了……”桓虎原本还准备故作姿态地再说两句,猛然瞥见陈狩那不耐烦的眼神,连忙举起双手做投降状。
没办法,论个人武力,两个他都不会是陈狩的对手。
玩笑之后,桓虎俯身在栏杆上,双手手臂搁在栏杆上,一边冲着瞭望台底下对他行礼的鲁国兵将招招手,一边平静地说道:“你我兄弟一场,索性我把丑话放在前头,虽说我也是个赌徒,但倘若我连丝毫胜算都看不到,你可别指望我会与你一同赴死。”
“你怎么知道魏国就没有胜算?”陈狩看了一眼桓虎。
桓虎撇撇嘴说道:“相传大梁一带只有两万魏卒,而楚水君却有一百五十万大军……你说,魏国能有多少胜算?”
陈狩闻言平静说道:“只要赵润还活着,就算楚水君将魏国踩到泥里,魏国也终会奋起反击……”
“嘿嘿嘿。”桓虎怪笑两声,随即舔舔嘴唇说道:“那便让我,拭目以待。”
“……”
陈狩没有再说话,只是环抱双手遥望着西侧。
大魏宫廷 第242章:冶城攻防【二合一】
“报!鄣阳君(熊整)已率军攻陷博浪沙河港。”
“报!彭蠡君(熊益)已率军攻陷祥符港。”
八月十三日清晨,楚水君刚刚在帅帐内起身,便接连收到了这两份喜讯。
“好!”
楚水君心中大喜。
虽然说近两日攻打大梁城遭到了挫折,别说攻克这座魏国旧日的王都,甚至无法对这座城池造成足够的威胁,但打下了梁郡境内的两座河港,这却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
要知道,魏国建成规模最大的四座河港,即「雒城港」、「博浪沙」、「祥符港」以及「商水河港」,每年魏国从这四座港口征收的税收相当可观。
尤其是「博浪沙河港」,这座耗时魏国整整六年余、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建成的河港,乃是纵观整个中原规模最大、物流最集中的港口,中原再没有第二座河港能与它相提并论。
相比较攻陷博浪沙河港的惊喜,攻陷祥符港反而不会令楚水君太过于惊喜了,虽说祥符港亦是一座规模非常大的河港。
惊喜之后,楚水君立刻唤来两名心腹亲兵,吩咐道:“立刻传令鄣阳君与彭蠡君,令其维持这两座河港的治安,不允许士卒抢掠、滥杀无辜。”
“是!”亲兵躬身而退。
倒不是说楚水君亦治军严厉,见不惯麾下的士卒四处抢掠,他只是不希望博浪沙与祥符港这两座河港被破坏而已,毕竟在他眼里,这可是两只下金蛋的母鸡,岂能因为些许蝇头小利就将这两只母鸡给宰了?
是的,楚水君从未想过要归还博浪沙与祥符港——确切地说,这场仗所攻占的所有魏国的土地、城池,他都不曾想过归还。
别看齐国的田耽与楚国并不心齐,事实上,楚国与其余诸国,也并非是一条心——似齐鲁两国,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削弱魏国,使魏国回到与韩国、与楚国、以及与「齐鲁同盟」平起平坐的程度;而楚国,却是要趁这次机会,一举击垮魏国,取代魏国成为中原霸主。
甚至于,比魏国更进一步。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楚王熊拓还是楚水君,两者的利害是一致的。
当然,一举击垮魏国只是楚水君的最高战略目标而已,事实上他也明白,其实魏国仍然拥有着能与诸国联军一战的实力,毕竟人家尚有三十几万精锐正在攻打韩国。
更要紧的是,一旦魏国的劣势太大,越国的态度姑且不论,但齐鲁两国,肯定会因此生出别的想法。
这不,前日齐国的田耽举荐鲁国的将领季武、桓虎二人攻打驻守在东山的成陵王赵燊,楚水君就已经意识到,齐鲁两国的军队私底下肯定已经达成默契,准备在这场仗中抽身——可能在田耽看来,魏国一口气失去了宋郡与颍水郡,就连梁郡亦即将沦陷,这已经足以让魏国变得虚弱,没必要再继续削弱魏国,变相坐大楚国。
但虽然明白这一点,楚水君却也不好直接说破,与田耽撕破脸皮,相反地,他还得好生供着田耽,毕竟目前正是齐国供养着诸国联军整整一百五十万军队的粮草,倘若惹恼了齐国,那无疑就是鸡飞蛋打的局面。
因此,楚水君决定将战略目标制定在「攻陷梁郡」——倘若魏国要固守成皋关、伊阙关,那也由得他去,反正在失去了梁郡、颍水郡与宋郡后,纵使魏国仍有三川郡以及河北的河东郡、上党郡、河内郡、邯郸郡,国力也难免大受影响。
当然,前提是他能够攻陷大梁。
大梁这座城池,在魏人心中的意义非凡,只要攻下这座城池,魏国上下的士气必定大落,此时他楚国才能够顺利实施后续的战略计划。
『博浪沙与祥符港已攻陷,剩下的,就只有大梁城以及冶城了……』
负背着双手在帅帐内踱着步,楚水君暗暗想道。
其实诸国联军眼下可以采取攻势的,还有大梁城东的「东山」以及大梁东南郊外的「大梁学宫」,但这两个地方,都被他忽略了。
放弃攻打东山,是因为楚水君觉得没有必要,毕竟东山上并没有什么值得楚国出手的东西或者建筑,那里只有魏国历代君主、功臣的灵庙——唔,相传山中还有魏国历代君主的王陵。
就像鲁国的季武所说的,在这个信仰天地、信仰鬼神的年代,掘人祖坟这种有损阴德的事,还是很少有人会去做的,更何况退守东山的,只是成陵王赵燊麾下一些从宋郡败退回来的残兵败将,楚水君不认为这些人能对他攻略大梁城的战略造成多大的影响。
至于放弃攻打「大梁学宫」,那则是考虑到世人的态度。
毕竟大梁学宫已逐渐成为中原文化的汇合之地,出于各种考量,楚水君都不会破坏这里——相反地,他还要派兵保护这座学宫,待等日后他楚国彻底掌管了这片土地后,他甚至还要将学宫内原来居住的学子、文人都请回来。
因此想来想去,冶城就成为了梁郡境内目前除了大梁城以外最值得攻取的目标。
还记得最初的时候,楚水君是打算借助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一口气拿下大梁城,但没想到,却在大梁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击,这让他意识到,这座魏国旧日的都城,恐怕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攻取。
因此,他便退而求其次,先围住大梁徐徐进攻,同时再派其他军队攻占博浪沙、祥符港以及冶城。
眼下,博浪沙与祥符港这两座河港,皆已被他楚军攻取,只剩下一座冶城。
不得不说,刨除掉大梁城对于魏人的特殊意义,楚水君最希望攻陷,便是大梁的陪城「冶城」,毕竟这座小城池,乃是魏国大梁冶造局的坐落之地,是魏国最高工艺技术的集中地,只要能攻克这座城池,他楚国就能得到魏国的工艺技术——魏国的工艺技术,如今可是比鲁国更高一筹。
『新阳君项培与越国的吴起一同率军攻打冶城,凭他二人的兵力,应该足够攻克那座小城了吧?也不知战况如何。』
楚水君暗暗想道。
事实上,早在昨日的下午,楚国新阳君项培与越国的将领吴起便率领军队抵达了冶城,尝试进攻这座囊括有魏国最高工艺技术的城池。
就跟楚水君的想法类似,新阳君项培对于这场仗,最初也是信心十足。
因为据他所见,这座冶城除了城墙比一般的小县高上些许,也没看出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