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重生欧美当大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周南笑了笑说道:“因为他们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才……波尔舍父子两个都有着无与伦比的才华,他们在未来的发展绝对会让保时捷起死回生……”
“这又是一个真实的预言吗?”
“是的!”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周南对于工厂的经营,没有任何的解决能力,他唯一一点商业经验,都还是雅尼克教他的。
所以,他也只能从大方向上,给雅尼克一些建议。但是,这已经足够了。任何一家企业,不管再小或者再大,最关键的就是发展方向,有了正确的方向,哪怕就是方法有误,发展慢一点,走一点弯路,也不会有致命的影响。
中午的时候,周南难得享受了一顿香浓的手擀面。卡洛琳在远东待了将近二十年,许多东方的菜肴比以前的周南还要精通。
虽然缺少食材,但是一锅萝卜炖猪肉,加上黑面包,也让今天来做客的所有人赞不绝口。
不过手擀面大部分欧洲人不习惯,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发酵过的面粉做出来的东西,会让他们感觉是生的。
面包,烤饼他们都能接受,就连意大利面,都还要发酵一下,这种直接和面的面条,他们接受不能。
但周南却一个人就吃了三大碗,好好补偿了一下自己的胃,让所有人震惊不已。看着周南依旧平坦的腹部,他们都在惊奇这么多东西吃到哪里去了。
东西方的胃本来就不同,在东方,吃撑的时候,才叫吃饱了。但是西方人从小就懂得的是,营养能量摄入够了,就是吃饱了。
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膀大腰粗的外国壮汉,可能吃一个大汉堡就觉得饱了,但是很多中国人,不吃一点米饭,或者汤汤水水的东西,永远也觉得还欠一点。
傍晚的时候,雅尼克将周南他们送上了前往柏林的火车,这是一辆西方世界向西柏林运输物资的火车,只有两节旅客车厢,条件也算不上好。不过最多四个小时就能抵达柏林,也没有人计较什么。
向东走了不到十公里,就可以看到英国人和苏联人对峙的军队。无数的德国人在空旷的田野里面架起了一道看不到尽头的铁丝网,这里就是未来的东西方分界线。
一直到四十年后,这条界限才被抹去,东西德又变成一个国家。
晚上十点半,火车准时抵达了夏洛腾堡车站,这里也是西方盟军的一个物资集运中心,每天从西德运过来的如山的物资,就是在这里汇集,然后分发到西柏林的每个居民手中。
整个德国的东部都已经被苏联占领,盟军只是抢占到了西柏林的部分区域。这也是一个西方世界在东部的孤岛,连郊区都是苏联占领区,所以没有任何产出,
这里的百万居民,只能靠西方盟军每天运过来的物资生活。
一个城市,成为东西方风暴的风眼,进入这个城市,就能感受到这里的每一分空气似乎都充满了压力。
不过,由于东西方都想彰显自己的优越和进步,所以这里的竞争也是最强的。这种竞争导致的就是东西方都把无数的资源向这里倾斜,所以这里的居民生活条件,也是德国最好的。
西方敢向西柏林的居民每天供应一升牛奶,东方就每天每人三斤面粉,这种竞争造福了这里的居民,所以这里的居民虽然明知道这里很危险,却舍不得离开。
在德国的其他地方,大部分人连基本的生存供应都满足不了。这里再危险,最起码不会挨饿。
瑞士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接到安排后,已经等在了火车站。接到了周南,就将他们一行送到了位于东柏林火车站附近的华沙酒店。
这里是这次前往苏联的代表团的驻地,整个酒店里全部都是欧洲各国和世界性组织的代表。
不过周南抵达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应酬,只是在酒店做了登记,就住进了早就给他留好的房间。
第二天一早,吃早餐的时候,周南才跟瑞士代表团的其他人,还有红十字会的代表分别进行了简短的会谈。随后,所有人在一队苏联士兵的保护下,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火车。
从柏林前往莫斯科一共有差不多一千八百公里,按照每个小时六十公里的速度,也要行驶三十个小时,但是由于还会在中间停靠和维护,所以全程需要将近四十个小时,也就是一天半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所有人都把这段旅程当成了是一次很好的社交机会。各国,各组织的成员们相互之间都在互相联络,哪怕什么事都不谈,也要混一个脸熟。
在这样的国际场合能刷一下脸,会比他们在岗位上辛辛苦苦干几年的事还要有用。
周南当然也是这次代表团里面的不多的重点人物,因为这个代表团的层次,是在算不上高,周南虽然还没有正式的行政级别,但是职位却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层次。
更重要的是,他的名气大。目前的欧洲,能比他的名气更大的,也就只有少数的强权领导人和资深的科学家了。
周南住的这节车厢,被安排了瑞士和意大利,西班牙,还有红十字会的一些工作人员。
白天的时候,周南甚至连去一趟厕所都还要抽时间,陷入了络绎不绝的应酬之中。
“周先生,昨天柏林执行了纽伦堡审判的结果,对多位纳粹高官执行了绞刑。你认为,纳粹主义会就此消失吗?”
“周先生,如今的苏联已经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威胁,欧洲能摆脱这种被动的局势吗?”
这种应酬让他厌倦无比,面对这种问题更是让他深恶痛绝。可是这是在火车上,他连想躲开都没有机会,只能压抑着不满应付着这些人。当然,别指望他能回答出有料的答案。
火车进入了波兰,这里前段时间就下了一场雪,田野里到处还有一些残雪。
天气越发冷了,。现在才说十月中旬,距离最冷的一月还有两个多月,这个冬天,真的不好捱啊!
火车越往东走,乡村也越是破落,以前的东欧本来就比西欧的经济要差很远。作为二战的主战场,这里经过战火的反复蹂,躏,不能说千里荒芜,也是难得见到人烟。
大部分的人都集中到了城市里,农业荒废,也是造成了以后数年,粮食短缺的主要原因。
粮食问题,也是今后几年困扰欧洲的最大问题。
(十二月的第一天,可是老妖在卡文,对不住大家了。不过今天得到书友的开解,已经想好了后续的情节,我争取明天多码一点,多更一章。谢谢大家的包容和支持)





重生欧美当大师 第一四七章 抵达莫斯科
经过了三十八个小时的漫长旅行,周南他们抵达莫斯科的时间已经是第二天晚上十点。
一下车,就能感受到了这里跟西欧的自由散漫不同。周南他们还没有出火车站,就已经被安全部和外交部的人“保护”了起来,所有人都按照外交部的工作人员的安排,有纪律性地出了火车站。
来接站的施托尔科显然在这里的面子还不小,他跟许多人都表现的很亲密,周南这个东方人受到了比西方人更高等级的对待。
一个多月没见,周南和施托尔科见到对方,都显得很激动,但是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却都表现的非常内敛。
周南跟他握了握手,轻声说道:“你辛苦了。”
施托尔科笑着说道:“在这里浪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都感觉非常惭愧。”
“只要尽力了,命运交给上帝来决定。”
周南拍了拍他的手臂,他又转身跟埃廷尼和费沃德他们打起了招呼。周南他们一边跟着人流向外走,一边把海尔德和波普勒他们介绍给了施托尔科认识。
火车站这里灯火通明,站外的广场上,停了七八辆欧宝客车。这些汽车原本属于德国,在苏联占据了东德以后,把生产出来的汽车,整车的生产线和图纸全部拉回了莫斯科。
这种有一个货车的车头,客车的车厢的汽车,是这个时代最流行的款式。直到几十年以后,才逐渐被平头的客车取代。
汽车沿着灯火通明的大街向着他们被安排的酒店前行,大街上灯火通明,仿佛这里的经济比西欧还要好,但是街道两边的民居里面,灯光却要黯淡的多,许多窗口都是黑乎乎的。
车上的人都好奇地看着外面的景色,周南也不例外。即使是在另一世,他也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上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这里的建筑样式跟西欧差不多,但是所有的建筑似乎都要大一号,显得厚重深邃。
但是一些新建设的大楼就没有了建筑的美感,方方正正的设计,去除了雕塑和装饰,一切以实用为主。
这种风格也影响到了国内,在以后的几十年,国内的建筑大楼几乎都是这样的款式,一切以实用为主。
不过,周南也能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节省资源。
或许是因为这里是苏联的门面大街,所以车上的人拿出了相机拍照,也没有人阻止。
而在来的时候,苏联外交部的人在火车上可是给每人都发了一份在苏联的禁忌事项,许多地方,都是不允许拍照的。
车队一直开到了红场附近的国家饭店,这里在红场的外围,隔着一个小广场,对面就是苏联的国家历史博物馆和克里姆林宫的西北角堡垒。
国家饭店一共有六层,这里只接待外国人。饭店的大厅很恢弘,一楼大厅里还有一些卖纪念品的商店。
外界不的人介绍了这里的环境,一楼和二楼都有餐厅,二楼还有几个会议室,三楼以上才是客房。所有人,没有经过申请和批准,不能离开酒店等等规定。
时间已经不早了,外交部的工作人员也有一些疲倦。他们按照资料表给所有人分配了房间,大部分都是双人间或者是三人四人间,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单间的待遇。
周南被分配的房间位于五楼的东北角,由于大楼是环形的建筑结构,这个拐角处的房间不仅不是最差的,反而是最好的。
埃廷尼他们分配的房间只有两张床,一个简单的厕所,一台收音机,房间也很小。但是周南的这个房间却有客厅,还有一个大阳台,可以看到东侧的红场和北侧的商业大街。
周南看了看这里的环境,跟施托尔科赞扬道:“你是不是在分配房间的过程中也公关过了,这里的环境住一个国家元首都不为过。”
不管施托尔科有没有出力,周南卖个好,也更能让他舒服。派他到这里来了一个多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施托尔科笑着说道:“这一批观察团的人里面,你的地位是最高的,名气也是最大的。你的学术文章,苏联这边也刊登了许多,在苏联,你的声望可不比一般的国家元首差。”
打发了其他人都去洗漱休息,周南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了下来。“跟我说说这里的具体情况,版税换粮食的计划,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施托尔科给埃廷尼发了一支香烟,坐下在了周南的对面,点燃了香烟,深吸了一口才说道:“即使没有我们的授权,苏联人也已经在翻译你的著作。他们表面上承认西方的专利和版权,但是却不会让这个对他们不利的绞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所以,在暗地里,他们不会遵守这些规则。即使他们直接印刷你的书,你也没有办法制约,难道你去联合国告他们吗?这样除了会直接得罪他们,没有任何好处。最多一个官司打几年,甚至几十年,到最后,他们随便给你一点补偿。”
这一点周南很清楚,所以才在一开始就提出了版税换粮食计划。
落后地区想要发展,想要追赶发达地区,就必须要规避前面的设置的路障。一切按照规则来,你永远也别想追上他们。
这项暗地里的规避,苏联因为国家的基础发展不均衡,利用的还不算好。他们甚至因为一直追随西方的脚步,最后被拖进了解体的深渊。
真正利用的好的是未来的祖国,那里在八十年代落后整个世界几十年,但是却在全国的齐心协力之下,闷头发展,用了三十年,就追了上来。
周南点了点头说道:“这一点我已经明白,我现在就是想知道,到底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
施托尔科其实也身在局中,有些东西看的不是很透彻。他把自己这段时间来到苏联的经历事无巨细,都讲了一遍,其中也包括了苏联各界前后的态度变化以及推诿。
听了施托尔科讲完,周南还在沉思,埃廷尼问道:“按照我们的协议,约纳斯的版税直接转给苏联二十年,换来每年三万吨的小麦配额,这点粮食对于苏联来说应该不值一提。而且,苏联现在闲置的火车并不少,三万吨粮食,每节车皮按照五十吨计算,也就是六百节车皮的调度计划,似乎也不是很难操作。可是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样答应了却不执行的情况呢?”
的确,三万吨粮食,六百节车皮,对于苏联来说不值一提。他们为了稳定在中欧的控制,每天运到哪里的粮食都不止这个数量。
现在的东西方对峙还没有激化,双方虽然有对立,但是更多的是合作。纽伦堡大审判才过去了半个月,周南来这里的时候,赛斯英夸特他们才被执行了绞刑。
按道理说,爱面子的强人和苏联都不会做出这样有损脸面的反悔决定。
但是,这个里面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整个东西方之间,除了国家之间的合作,所有的民间的交流全部被切断。
周南现在拿版税换粮食,是个人行为,也属于是民间交流,所以就显得非常敏感了。
听到周南这样说,这一点也得到了施托尔科和埃廷尼认同。施托尔科说道:“还有一个原因恐怕就是你在政府的兼职。联邦委员会的特别顾问,虽然只是一个虚职,却是瑞士政坛的核心位置。恐怕苏联人也是看到很难在你身上再得到好处,所以合作的心也淡了下来。”
周南点了点头问道:“在瑞士政府兼职,是保护我们的最好方法。粮食虽然重要,但是我们却不会因为这点粮食就让步。但是如果能让这个计划执行下去,我们还要为之努力一下。”
施托尔科笑了笑说道:“虽然这个国家是全世界最大的国家,但是几乎一切权利都集中在一个人的手里。只要你能说服他,一切困难就不再是困难了。”
周南问道:“你最近应该也搜集了不少关于他的报道吧,我需要你将他近期的所有事件都整理一下,我需要研究一下他最近半年的经历和近期关注的事情,这样才好有目的性地说服他。”
想到要跟那个强人的见面,周南浑身的血都沸腾了起来。丘吉尔虽然牛,阿登纳虽然能干,但是他们跟周南就好像不同世界的人。
他另一世大半生都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里,接受的是另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这种心灵的归宿感和认同感,绝对不是他们这些人能比的。
在国际上,丘吉尔再厉害,但在周南的心里,他甚至比不上祖国的任何一个将军,更不要说他尊敬的那些领导人了。
而这个领导着全世界共产主义国家的强人,即使周南再偏心,也不能说他就比国内的领导差。毕竟,他做的许多事情,就连黑特勒都想做没有做到。
施托尔科站起身来说道:“这些我都已经准备好了,因为怕间谍查房,所以我只是搜集了许多新闻资料,具体的分析,由我亲口跟你说。我现在就回房间去拿那些剪报……”
周南笑道:“在火车上休息了两天,我们今天刚好可以彻夜畅谈。”
(卡文了两天,更新时间也混乱了,后面我会尽量调整,争取早点恢复正常的更新时间。)




重生欧美当大师 第一四八章 见面
莫斯科的早上,已经是八点钟了,但是天色仍然没有大亮。现在还好,等到十二月或者一月,据说要到上午十点,天才亮。
这几天睡多了,昨天晚上虽然一直谈到了三四点钟,但是周南还是很早就醒来了。
看了看外面的天空,东南方的天色已经转白,天空的云虽然很多,却都是高空的浮云,今天的天气不错。
今天上午没有安排,下午会在酒店的会议室开会,晚上开始,来自欧洲各国的观察员们,就会分赴俄罗斯各地,进行考察。
周南不会到下面去考察,除了今天下午的会议,他在莫斯科的行程就只有跟红十字会的两个合作项目。一项是去莫斯科的一家孤儿院进行捐赠活动,一项是参加俄罗斯红十字会的义工组织宣传活动。
所以他在莫斯科的时间是非常自由的,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运作版权换粮食的协议。
不过,昨天晚上跟施托尔科和埃廷尼商议了之后,决定了他在莫斯科不会到处招摇,等待强人的召唤。
既然施托尔科在莫斯科辛苦了这么久都没有一点效果,那么就是周南自己出面,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这件事还是需要那位强人领袖的首肯,只要他点头了,一切就顺理成章地能解决。
要是因为他在莫斯科瞎折腾,惹恼了那位强人,说不定还会坏事。
周南还在晨练,房门就被敲响了。听到周南的回应,施托尔科推开门进来说道:“约纳斯,苏联安全部的人已经过来了,我们现在下楼去吃早餐,然后每个人还要领一张通行证。没有这张通行证,我们在苏联就是寸步难行。”
“好……我知道了。”
洗漱完毕,周南和海尔德他们一起来到了二楼。二楼的餐厅里,食物台上摆放着大条的大列巴,旁边的篮子里还有一个个煮熟的鸡蛋。
几个厨师站在炉子的旁边,还给客人们提供煎鸡蛋,烤香肠等食物。两大桶热牛奶也放在那里,谁想喝牛奶可以自己去放。
虽然食物的种类不多,但是数量足够,绝对能让人吃饱。
施托尔科低声说道:“这里的食物供应已经算得上丰盛了,进入了冬季,这里的蔬菜紧缺,就连克里姆林宫,恐怕也没有太多的蔬菜供应。”
周南笑道:“我也不是很挑剔的人,你们能过,我也一样能过,不用担心我。”
这种自助餐式的早餐大家都比较随意,有空位就占,大家一般几分钟就吃完了。
周南还没有吃完,三个穿着安全部制式服装的官员就来到了周南的面前,其中一个竟然还是一个黄种人,也不是他是蒙古人,还是哈萨克那边的人,甚至也有可能是华人。
那个黄种人用中文说道:“周南先生,你好,欢迎来到莫斯科。”
周南楞了一下,连忙擦了擦嘴巴,站起来伸出了手说道:“你好,没有想到,在这里还能遇到同胞。”
他笑了笑说道:“实际上,我们不仅是同胞,还是老乡。我叫胡平安,也来自绿岛,目前在苏联学习,未来还会回到国内。莫斯科的华人不少,你还会遇到更多的同胞。”
周南点了点头说道:“在欧洲,能遇到同胞的机会并不多,,看到同样的肤色,说着同样的话语,就会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是对所有的人都一样吗?”
周南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是的。我们都是中国人。”
“我明白了,不知道周先生上午有没有时间,我给代表团的人办完了手续,想去拜访一下。”
“非常欢迎,在欧洲很难得到国内的消息,我对国内的情况也非常挂念。”
他笑了笑,跟周南重重握了一下手,转身离去。
在餐厅的门口,他们支起了一张桌子,开始按照代表团的名单办手续。周南注意到,每个不同的团体,领到的卡片颜色也是不一样的。
安全部的人在卡片背面写下一些字,然后把真人和照片做个对比,把照片订在卡片上,然后打上钢印。
施托尔科掏出了自己的通行证,给周南低声介绍说道:“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访问权限和自由度。背面的内容是访问的性质和期限,任何人不能违规。”
“知道了,我们先回房间吧。”
周南也无心吃东西了,起身带着众人又返回了自己的房间。经过门口的时候,胡平安在百忙之中抬头跟他笑了笑,他也回应地点了点头。
海尔德和施托尔科交流着粮食运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论政治,海尔德比不上施托尔科,但是他从事商业几十年,在这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许多问题他一听,就知道是哪方面有困难,哪方面容易操作。
周南坐在书桌的前面,摊开的《世界通史》上册也只剩下了不多的几页还没有翻译完。不过这个时候,他也无心翻译了。
在来苏联之前,他就想到了自己来到苏联一定会遇到国内的人。在欧洲,他遇到的是另一个团体,周南跟她们没有感情,只是想利用他们完成在国际社会的布局。
但是跟这些人,他的感情却非常复杂。
从心底里,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但因为在另一世遭遇的磨难,他是既崇拜,又恐惧。
至于怨恨,他却并没有多少。
如果他的生命在六十岁的时候结束,那么他可能是憎恨的。但是后来又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他看到了祖国的强盛,看到国家崛起在世界范围内遭受的围堵和打压,他在内心里已经认同了大部分的改革发展理念。
另一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他已经不想去思考了,现在的他,就是一个还抱着赤子之心的年轻人。
所以,他希望自己的祖国强盛,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快速发展起来。想要冲破已经几乎固化的世界格局,也只有他们的领导才能成功。
周南坐在书桌前面沉思了很久,似乎想了许多,但是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想。直到敲门声响起,周南才从这种沉思中清醒过来。
不管未来是什么样,他希望祖国强盛的心没有变。作为目前生活在欧洲的华人,他的身体里依旧流着同样的血,有着同样的生活习惯。
1...7980818283...1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