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可大可小
“对今天之事,你有什么想法?”曾山等朱慕云进来后,问。
“我就是不知道,想来听听你们的意见。”朱慕云说,他怎么可能把想法说出来呢。真要说真实想法的话,他只能说,想大笑一场。情报处的人死有余辜,不要说只杀了五个,就算全部杀光,他也不会心疼。
“慕云,我与曾局长商量,咱们警察局的老人,是不是也该有所行动?”孙明华突然说,李邦藩和张百朋是外来派,而他们则是本地派。姜天明、阳金曲、贾晓天等人是特工总部派,只是,姜天明等人,只剩下一个马兴标,已经不成气候。
现在的政保局,以李邦藩为首,张百朋和郑思远都是后面调来的。这些人身份神秘,到政保局后,对以前的事情只字不提。谁也知道他们是从南京派来的,还是沈阳派来的。
当然,纸包不住火。特别是原二处二科的人,他们现在分别进了情报处和行动队,这些人与原来的人员整天厮混在一起,偶尔也会透露半句,他们有些人,曾经是满铁的。满铁全名:满洲铁路调查课,也是北方一大情报机构。最重要的,里面日本人、朝鲜、t湾的人比较多。
“怎么行动?”朱慕云问,人家是日本人,有宪兵队支持,曾山和孙明华只是小鱼小虾,根本翻不起浪来。
“很简单,罢工!”孙明华看着朱慕云,一字一顿的说。
“罢工?明哥,这不是开玩笑么。”朱慕云苦笑着说,只听说工人罢工的,哪有政保局也罢工的道理?这就像警察和贼,本就是天生对头。难道说有一天,警察也去当贼?
“如果局座不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所有警察局的老人,都会参加行动。慕云,你也是警察局过来的,就看你的意思了。”孙明华郑重其事的说。
“曾局长,孙处长,我劝你们慎重考虑。有什么问题,可以坐下来谈嘛,何必用这么激进的办法呢。”朱慕云劝道。可他心里,还真希望警察局的人,能大闹一场。
交锋 第九百八十章 工具
朱慕云的劝导苍白无力,曾山与孙明华已经商议许久,他们早就有了想法。甚至,已经有了具体的行动计划。他们并不是征求朱慕云的意见,只是通知朱慕云罢了。
“罢工并不是激进,只是为了给大家争取一份保障罢了。今天我们不为他们出头,以后这种事落到我们头上,谁又会替我们出头呢?”曾山说。
“打击抗日分子,本就是我们的职责啊。”朱慕云叹息着说。
“只要真是抗日分子,我们绝对义无反顾。可是,他们是抗日分子么?就算有,也不可能五个都是吧?”孙明华愤愤不平的说。
“既然局座签发了枪决令,想必是有证据的。”朱慕云摇了摇头,哪怕他再支持曾山和孙明华的行动,也不会表露出来。这个时候,正是考验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看着,他的一言一行,李邦藩以后都会知道的。
“慕云,你再仔细想想吧。如果有一天,他们说你是抗日分子,今天抓了你,明天就枪毙。你会不会觉得冤屈?”曾山缓缓的说。
“曾副局长,你可千万别说这种话。”朱慕云被吓了一跳。
“我只是打个比方,你这么害怕干什么?”曾山笑了笑,朱慕云要明哲保身他也没办法,可是这件事,已经让朱慕云害怕到了骨子里。
“曾副局长,既然董有初等人被枪决了,杜华山会不会也……”朱慕云突然说。
“我们绝不能再让这种事情发生。”孙明华激动的说。董有初等人已经被枪杀,难道他们连杜华山也不放过?况且,这件事与他也有关系。如果杜华山被证实是抗日分子,自己也有连带责任。
“不知道你们有什么计划?”朱慕云随口问。
“从下午开始……”孙明华急不可耐的说。
“咳咳。”曾山连忙咳嗽一声,既然朱慕云不愿意参与,就没必要将计划告诉他了吧。
“理解,我虽然不能参加,但放心,我一定会在局座面前,为死去的兄弟仗义执言。”朱慕云坚定的说,或许,今天的事后,政保局将分成两大派系吧。
说到实力,警察局这一派的力量不弱。特别是情报处和行动队,很多人都是原警察局过来的。而一处、二处和三处,则是新组建的。其中一处是军统古星站的原班人马,现在由孙明华当处长,警察局派对一处的影响,要大于李邦藩。
二处自然就不用说了,不管到什么时候,朱慕云都会坚定的站在李邦藩这一边。三处是中统古星调统室的人组建的,他们也不算李邦藩的嫡系。
其实,比这些实力,根本就没有必要。只要李邦藩和张百朋把日本人的身份亮出来,包括曾山和孙明华在内,马上会俯首帖耳。但是,李邦藩的身份,是不能随便亮出来的。一旦他日本人的身份暴露,他这个政保局长,恐怕就不好当了。
中国人虽然畏惧日本人,但是,他们却不想听令于日本人。日本人可以遥控指挥,但直接领导的话,很容易坏菜。到时候,政保局将分成曾山和武尚天两大阵营。日本人再想控制政保局,只能通过他们二人。否则,下面的人,是不会配合的。
“局座,你觉得朱慕云会向李邦藩汇报吗?”孙明华站在窗口,望着走出去的朱慕云,问旁边的曾山。
“朱慕云是李邦藩的狗腿子,当然会第一时间汇报。”曾山微笑着说,让孙明华通知朱慕云,就是他的授意。刚才,将罢工之事,向朱慕云透露一点,也是他的计划之一。
曾山其实也不想罢工,但只有通过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他才能取得发言权。曾山自然不好跟李邦藩说,他为了表示不满,决议罢工。也不能让孙明华去说,最好的人选,自然是朱慕云。
如果李邦藩不愿意沟通,那下午,所有原警察局的人,都会参与罢工。他们将不再工作,只在自己的岗位上混日子。而明天,他们将不再来政保局上班,直到李邦藩给个说法。
朱慕云确实要去向李邦藩汇报,当他走进李邦藩的办公室时,突然醒悟了。自己被曾山当成了枪使,或许换个好听的说法,他成了曾山与李邦藩之间的信使。
曾山计划罢工,并不是真的要罢工,只是为了向李邦藩表达,他们这些人的强烈不满罢了。或许,罢工只是一个永远不会实施的计划,为的就是让李邦藩妥协。但不管如何,朱慕云觉得,自己都应该第一时间告诉李邦藩此事。
至于是被当成了枪使,还是信使,他都不在意。因为他知道,自己汇报之后,李邦藩与曾山之间的鸿沟,就已经产生了。政保局团结一致,像一块铁板一样,对抗日来说,终究不是好事。
朱慕云希望,敌人内部的矛盾越激化越好。如果他们为了处理这些矛盾,连正常的工作都没办法开展,那就太好了。
“局座,曾山和孙明华,为了给董有初等人讨个公道,准备罢工呢。”朱慕云说。
“罢工?”李邦藩蹙起了眉头,余国辉处决了五人之后,他当时感觉很是痛快。这些可恶的抗日分子,看你们还如何嚣张。
但很快,李邦藩就注意到了,自己似乎犯了一个错误。一次杀了五名嫌犯,不但没有让政保局的人清醒的认识到,抗日分子无处不在。反而政保局的人,人人自危。他们惶恐不安,生怕也被扣上了抗日分子的帽子。
“是的,参与的人员,以原警察局的人为主。至于其他部门的人会不会参与,暂时还不得而知。但一处,应该会参与的。”朱慕云说,孙明华身为一处的处长,他不安排工作下去,就算一处想不罢工,他们无所事事,在别人看来,也是罢工了。
“他们怎么有这样?”李邦藩恨恨的说。
“局座,我可以向你保证,二处绝对不会参与罢工。我们将以高昂的斗志,继续为维护古星的治安而努力奋斗。”朱慕云坚定的说。
“你再去打探一下消息,我出去一趟。”李邦藩觉得事情已经很严重,他必须就此事,立刻向本清正雄汇报。
“局座,此事因情报处而起,是不是让张百朋出面解释一下?”朱慕云突然问。
“也好。”李邦藩沉吟着说,枪决情报处的五人,是张百朋极力要求的。当时,他也觉得,宁可错杀,也不要放过一名抗日分子。
但现在想想,当时的想法,是站在一名日本人的角度来考虑的。如果自己是真正的中国人,会下这样的命令吗?恐怕没有十足的证据,是不会的。甚至,就算真碰到了抗日分子,也要想办法留他们一条性命的。
李邦藩觉得,这件事自己必须检讨。他在中国已经生活了两年多,原本以为,自己完全融入到了中国。可现在看来,有些事情,他考虑的还是不全面。当然,张百朋也是一个因素,他为了永绝后患,极力要求迅速、果断的枪决那五人。
作为一名日本人,杀五个中国人,可以消灭一名地下党,他们绝对不会反对。不要说杀五个人,就是杀五十个人,只要能消灭一名真正的抗日分子,他们也不会反对的。但要是换成中国人,肯定不会这么做。
看到李邦藩和张百朋离开政保局,孙明华和曾山脸上露出了胜利般的微笑。让朱慕云当信使,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局座真是算无遗策,不服气不行。”孙明华奉承着说。
“我只是很了解朱慕云的性格和为人,换成其他人,未必就行得通了。”曾山微笑着说,朱慕云身上的烙印太明显了,任何不利于李邦藩的事情,朱慕云都不会干的。
“这么看来,朱慕云身上,还是有优点的。”孙明华微笑着说,他对朱慕云的印象,就是会捞钱。而曾山则能想到,利用朱慕云巴结李邦藩的想法,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只看我们能否发现,并且加以利用。有的时候,优点可以转化为缺点,而短处也能变为长处。”曾山笑着说。
巴结李邦藩,在朱慕云看来,这是他的职责。在别人看来,是朱慕云的缺点。但放在曾山眼中,这却是朱慕云的优点。一个人的言行,如果轻易被人预测,很容易沦为别人的工具。今天的朱慕云,就当了一回工具。
朱慕云回到经济处后,将二处和经济处的干部都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会。朱慕云向他们通报了上午枪决情报处五人的事,事实上,这件事已经迅速传遍整个政保局。
“对局座的命令,大家有什么看法?”朱慕云的目光,缓缓在其他人脸上扫过,问。
但是,所有与朱慕云目光接触的人,都将头低了下去。他们心里当然有看法,只是当着朱慕云的面,怎么敢说出来呢?
ps:中秋节到了,祝大家阖家欢乐,幸福安康。回了老家陪老母亲过节,今天的更新,只能说尽量保证稳定。
交锋 第九百八十一章 底线
曾山和孙明华的罢工,虽然只是计划,可原警察局过来的人,都知道了消息。只要他们登高一呼,响应者云集。
李邦藩和张百朋到了宪兵队后,向本清正雄详细汇报了政保局的情况。枪杀抗日分子,本清正雄自然很高兴。可政保局不分青红皂白,将所有嫌疑人员全部枪杀的做法,实在有些欠妥。
本清正雄向他们分析了,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中国人虽然向皇军屈服了,但他们有的时候也会很团结。比如说这次,枪决情报处五人,让所有中国人都感觉到了危险。
“在你们心里,依然将自己当成了一名日本人。”本清正雄叹息着说,他们梦想着大日本帝国武士的荣光,但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使命。
“本清大佐,这是我的失职。”李邦藩惭愧的说,他对中国人生命,也没有很在意。当时签署枪决令的时候,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你当然有很大的责任,从你踏入中国的那一刻,你就应该忘记你是一个日本人。可是,你只是表面上做到了。实际上,你心里依然有那种,作为一名日本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本清正雄叹息着说。
“是的,我很惭愧,请阁下责罚。”李邦藩低下了头。
“真正羞愧的应该是我。”张百朋在一旁说道,他只想着干净彻底的消灭情报处的地下党,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会激起所有中国人的愤怒。
“你们的想法很好,但是,方法不对。有嫌疑的中国人,就算杀光又有何妨?但是,不能让中国人察觉。你们太不注意了,以后,这种事,一定要找一个完美的借口,再让一个彻底信任的人解决。最好不要在古星枪决,可以借抗日分子之手嘛。”本清正雄说,干特务要讲究方式方法,同样的事情,换种方式,结果完全不一样。
“本清大佐教训得是,以后我们一定注意。”李邦藩说,他突然想,如果把这种事交给朱慕云,不知道会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现在该怎么办?”张百朋问,他在情报处的时候,也感觉到了其他人那种惊恐的目光。这种目光,不是敬畏,他们看到自己,一个个大气也不敢出。刚开始,他很是得意。可很快,他就发现,这种感觉很不好。他已经被完全孤立起来了,手下的人将他当成了恶魔。
“是啊,该怎么办才能挽回影响呢?”本清正雄喃喃的说,人心难测,一旦失去民心,再想挽回就难了。
“我觉得,可以问一下朱慕云的意见。”李邦藩突然说,朱慕云虽然不是一名合格的情报员,可他对中国的人情世故,研究得很透彻。
“朱慕云懂什么?”张百朋嗤之以鼻的说。
“他在搞情报方面,比你可能差些。但是,在某些方面,你还真不如他。”李邦藩淡淡的说,每次张百朋都抓到了一手好牌,可每次,他最终都成为了输家。
“这样吧,你们先拿一个方案出来,同时,也要听取曾山的意见。至于朱慕云,可以让他负责联络。”本清正雄缓缓的说,其实,只要与曾山沟通就可以。但是,曾山的要求,李邦藩未必会同意。所以,他们之间,需要一个中间人。而朱慕云,就很合适担任这个中间人。
张百朋的个人能力,本清正雄从不怀疑。可是,他的领导能力,却要差一些了。无论是他担任二处处长,抑或是情报处处长,都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威信。也就是说,他的手下,并没有真正的信服。
而朱慕云呢,能力之低下,是所有人公认的。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朱慕云在他的手下面前,有很高的威信。在二处或者经济处,朱慕云说一不二。哪怕就是张光照、程吉路这样的人物,对朱慕云也是言听计从、俯首帖耳。
李邦藩在宪兵队的时候,就给朱慕云打了个电话。朱慕云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他让尹有海联系。尹有海也找了一圈,最终在经济处找到了朱慕云。
李邦藩刚回到政保局,朱慕云已经在办公室外面等他了。看到朱慕云恭敬的站在外面,李邦藩微微颌首。朱慕云的态度端正,光是这份态度,就能真正干点事。
“局座,是不是要镇压?”朱慕云跟着李邦藩进了办公室,一边观察着李邦藩的脸色,试探着问。
“镇压?都是自己的兄弟,怎么能如此血腥?”李邦藩轻轻摇了摇头,朱慕云的想法很幼稚,但也说明一点,他是坚决站在自己这边的。
“难道要妥协?”朱慕云诧异的说,看来本清正雄还是明白人,终于知道,杀人容易,但要善后就难了。
今天政保局杀的,可是情报处的人。他们当中,就算真有抗日分子,也不可能全部都是。如果政保局可以滥杀无辜,又被政保局的人知晓的话,以后谁还会替政保局卖命?
李邦藩和张百朋,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都是站在一名日本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对他们来说,杀几个中国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古星的中国人,都是他们奴役。这些人的生死,他们从来就没有放在心上过。
李邦藩考虑问题,首先考虑的是帝国利益。任何损害大日本帝国利益的行为,都必须坚决杜绝。因此,对重庆政府的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的政策,他们是很赞同的。
“政保局的工作,不能停滞不前。你等会再去与曾山和孙明华接触一下,看他们的要求。我的要求只有一个,政保局绝对不能出现罢工行为。”李邦藩坚定的说。
政保局的全称是什么?政治保卫局。如果连政保局也出现了罢工行为,李邦藩将会被严厉处分。
“他们的意思,是要给董有初等人一个交待。”朱慕云说,一次杀五人,确实引起了公愤。如果一个一个的杀,就像温水煮青蛙,反倒没什么事。
“董有初本就有嫌疑,还怎么给他交待?这些地下党,都是死硬分子。”李邦藩摇了摇头,他不会承认错误。事实上,自己也没有错误。只是,用错了方式方法。
“能否对董有初等人,按照殉职处理?”朱慕云说,他很快明白了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中间人,负责双方的沟通。
“不行。”李邦藩断然拒绝。如果董有初等人算殉职,那政保局的行为算什么?这是原则性问题,绝对不能妥协。
“那杜华山呢?”朱慕云又问。
“这件事跟杜华山有什么关系?”李邦藩诧异的说,情报处审讯杜华山,也是他点了头的。既然杜华山有重大嫌疑,当然要调查清楚。
“据孙明华所言,杜华山虽然有重大嫌疑,但也有可能是被冤枉的。毕竟,巧合的事,谁又能说得清呢。”朱慕云解释着说,他的主要目的,是从侧面营救杜华山。如果成功,当然皆大欢喜。如果不成功,自己也尽到了最大的努力。
“对情报人员来说,就没有巧合的事。所有的偶然,其实都是必然。”李邦藩摇了摇头,他从来不相信巧合。任何一次巧合,都会引起他的高度警觉。
“会不会是军统故意设的圈套呢?他们知道,杜华山喜欢去老通城,经常坐在那张桌子。因此,将那张桌子制成交易情报的死信箱。实际上,里面的情报,都是特意针对杜华山准备的。”朱慕云说。
“有这个可能性,但比较小。”李邦藩一怔,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军统的人,非常狡猾。为了让政保局相互猜忌,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我想,曾山和孙明华的主要目的,还是杜华山。如果能让一处调查杜华山,或许曾山退让。”朱慕云说。
“这个倒可以考虑。”李邦藩沉吟着说,杜华山被张百朋审了一天两夜,如果张百朋无法撬开杜华山的嘴,让他回一处也无妨。再说了,一旦杜华山真有问题,曾山和孙明华也脱不了干系。
朱慕云马上与曾山和孙明华商量,可是,他们强烈要求,给董有初等人发抚恤金。同时,曾山要求,情报处既然没有查到杜华山的问题,应该对他无罪释放。并且,张百朋还要亲自道歉。
“曾副局长、孙处长,你们觉得,这样的要求,局座会答应么?我看,适可而止吧。真要惊动了宪兵队,两位都没好果子吃。”朱慕云缓缓的说。
“我们只是伸张正义,不能让他们死不瞑目。”曾山说。
“张百朋的行为,哪还像一个中国人。以前,我觉得你……,现在看来,张百朋更像是日本人的帮凶。”孙明华怒形于色的说。但想到朱慕云就在面前,对朱慕云的评价,终于被他咽了回去。
“张百朋本就是日本人。”曾山一语道破天机。
“什么?!张百朋是日本人?”孙明华一脸的不敢置信。
ps:祝大家中秋节快乐,来张月票吧,一票变两票,比收到月饼还开心。
交锋 第九百八十二章 结束
张百朋或许觉得,他的身份一直掩饰得很好。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政保局的人,哪个不是人精?曾山以前可是警察局的特务处长。在古星没被日军占领前,他称得上古星最大的特务头子。
只是,当时曾山的主要任务,是抓捕地下党。为了有效打击地下党,曾山早在数年前,就派人打入了中共组织。这些年来,这些人有些暴露,但也有一些潜伏了下来。这些人,都与曾山单线联系。
这些年来,他们为曾山源源不断的提供了中共方面的情报。直到目前为止,曾山依然与他们保持着联系。而这些打入中共组织的人,只有曾山一人掌握。就算孙明华曾经是他的情报科长,对这些人员的情况,也是一无所知。
政保局的情况,曾山一直冷眼旁观,之前的姜天明、阳金曲、贾晓天、马兴标等人,现在的是李邦藩、张百朋、郑思远、朱慕云,掌管着政保局的要害部门。对这些政保局的风云人物,曾山都有研究。
张百朋刚到政保局的时候,负责并不起眼的二处。从档案上看,张百朋与李邦藩都是日本留学回来的。他们对日本,有一种狂热的崇拜。刚开始,曾山以为,张百朋只是比朱慕云,对日本更加敬佩。只是朱慕云表现得肤浅,而张百朋则是发自内心的。
可张百朋在情报处,几次行动失败,换成其他人,张百朋这个处长早就应该被撸,甚至送到六水洲上。可张百朋依然稳坐钓鱼台,就算降为副处长,可他的权限一点也没有减少。相反,所有的处分,对张百朋而言,似乎都只是一个形式。
如果只是一次,二次,可以说是偶然。但这种事,发生在张百朋身上,至少已经有三次。还有此次抓捕地下党的重要人物莫清风,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让地下党绑了起来。这可是奇耻大辱,如果放在孙明华或者史希侠身上,还有脸再回来上班?
张百朋不但像个没事人一样,反而借机搞事,还想把责任推到杜华山头上。所有的这一切联系起来,就能确定一件事,张百朋的背景非常不简单。曾山再发动他的关系,甚至还拜托日本的朋友,请他们核查张百朋的身份。终于发现,张百朋竟然是日本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