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如今的郑玄,在青州倍受礼遇,生活条件比起历史上的他来,要好上许多。而且也没有在晚年遭遇丧子之痛。爱子郑益恩如今侍奉膝下,把他照顾得非常周到。郑玄舒心顺气,这精神别提多好了。每日里讲学释经,管理书院,忙个不停。
刘备过来,陪老师坐谈了一会,便辞别来到了格物科。这是他今天来的主要目的地。格物科因为成天搞些奇奇怪怪的试验,来格万物之性与理,因此院子是一再扩建,越来越大。刘备刚进来,就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嘴中不停的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刘备在外面笑道:“何事如此惊讶?”
有人不耐烦正欲回嘴,回首一望,见是刘备,大吃一惊,于是连忙深揖一礼,道:“拜见使君。”
刘备摇了摇手,笑道:“勿需多礼。”诸人回过神来,纷纷让开一条路来。刘备便抬足往前行去,待见了中间那物,刘备也不禁目瞪口呆,一脸懵然。
只见中间有一口大锅,下面火焰熊熊燃烧。铁锅密封,上面有数根竹管,竹管上又连着二个球体,球体上各站一小人,正随着球体的不断滚动而厮杀在一起。两个小人惟妙惟肖,各举刀剑,你来我往的,斗得好不激烈。那口大锅旁边有两人一站一坐。坐着的士子看上去不过十六七岁模样,正埋头往铁锅下面添柴。站着的那个,长身玉立,声音清朗,正在为围观的士子们在作介绍。刘备定睛一看,那不是诸葛亮,又是何人?
只听得诸葛亮道:“刘使君曾言,世间万物,皆有其性。船行于水是浮力,物往下坠是重力。我与德衡经过连日观察,发现用铫子烧水,水开之时,壶盖会被一股力量往上托起来。这股力量,来自于水沸之时产生的一种雾。现在我与德衡便做了这个小试验,烧水收集这种雾气的力量,看看它的力量有多大,可以做什么。好了,通过这两个小球,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雾气的力量并不小……”
正滔滔不绝的时候,诸葛亮看到了刘备。忙停了下来,又踢了坐着的马钧一脚。马钧抬头一看,忙站了起来。两人正欲拜,回过神来的刘备止住他们俩,笑意盈盈的在两人之间看来看去。
好嘛,现在就开始研究水蒸汽了,过阵子你们是不是要把蒸汽机给我弄出来?诸葛亮我知道你博学多才,史载说你长于巧思,又是造木牛流马,又是造诸葛连弩。不过如今在书院里,你不好好学习,怎么整天研究这些?难道现在就开始要搞发明了?这样子的话,未来的丞相会不会走偏了路变成一个发明家?
刘备摇了摇头,又看向马钧。马钧,字德衡,扶风人。家贫,拙于言辞而精于巧思。闻青州书院对能考试入学的士子有补贴,于是遂求其父携他自西向东,横跨大半个帝国,来到青州。而后马钧不负众望,一举考入青州书院,于院中受学。
马钧是历史上名符其实的大发明家和机械专家。史载他不但改良了织布机,还发明了排灌水车,研究制造出了已经失传多年的指南车,改进了诸葛连弩和发石车,还奉旨为魏明帝制造了水转百戏的传动木偶。他到了书院,知道有个格物科之后,简直是如鱼入大海。彻底的迷上了这里。整日里呼朋唤友,与士子们一道格物致知。
那日看到诸葛亮对着一个烧水的铫子看了许久,便上前发问,诸葛亮便说其因。结果马钧听了,亦是大感兴趣。两个痴人凑在一块观察,都是有着七窍玲珑心的人,没多久,就把利用水蒸汽作为动力的传动机械给做了出来。并于今日当众演示。
这种既能涨见识又好玩的东西,甫一露面,便在格物科中引起了轰动,于是大家一传十,十传百,纷纷来看。直接把这里给堵了个结结实实。
刘备收拢心神,看着两人笑道:“不错,格物致知,最重观察与实践。先格,而后方知其理。此雾因水而生,唤之蒸汽可也。”于是好生勉励了几句,又与诸生讲了几句话,这才匆匆往格物科后面赶去。
刘备走后,诸生围住二人,不停道贺。这二人看来是入了刘使君之眼了。未来前途无限呀。诸葛亮倒是一脸从容,他叔父与兄长皆已出仕,他的前途自然是不用担心。倒是马钧年纪稍小,心性跳脱,听人诸生美言,喜不自胜。
汉皇刘备 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药问世
刘备今天来格物科另有要事,不过无意间见到诸葛亮和马钧所作的实验,也算是意外收获了。路上,刘备心道,人民的智慧不能小觑啊。格物科要时常关注着,谁知道哪天里面就会蹦出个大神出来。
在亲兵的护卫下,刘备一路穿行,到了格物科的后院,此地已经是罕有人迹。再往前行,便出现一道墙,墙边有门,左右有甲士巡弋守卫。
刘备推门而入,里面是很大的一块空地。空地上,挖有各种坑洞,以及东一堆、西一堆的矿石。
里面,已经有一个道人在等候了。见了刘备,忙拜道:“贫道清阳,见过主公。”
刘备一摆手,道:“勿需多礼,清阳,你急急上报,言火药一事,已有进展。我已来此,可速试来与我观之。”
清阳闻言,遂使两个道童埋了一包物事于土中,而后点燃引火索。数息后,一声微震响起,土块炸裂,散向四方。
刘备看了看还弥漫着青烟的坑洞,看着清阳道:“便是如此?”
清阳对道:“主公,此小量也,若以巨量埋之土石之下,以火焚之,声震于天,无物不燃无物不炸也。”
刘备听了,心中怒气渐生。我让你给我研究火药,几年了你就给我看个小炮仗?信不信我先把你给点了?
道士清阳,数年前来到青州,来见刘备,自称是王屋山中客。会点石成金之术,特来青州向刘备献仙丹。
刘备也比较好奇。因为黄巾之乱的连锁反应,青州境内的道士不是被杀了就是逃往他乡。难得有个道士能主动来投的。又想王屋山乃道家名山,《列子》中愚公曾在此移山。说不定其中真有高人也说不定。于是乃命清阳来见。
结果见了之后,大失所望。清阳对道家典籍倒是说得头头是道。老、庄之说倒背如流。但却不是刘备想象中的高人。让他表演下点石成金之术,不过是障眼法罢了,当场被刘备揭穿之后,刘备就要让人把这妖道给下狱治罪。
结果清阳大喊他真的会点石成金之术,只不过是需要时间准备罢了。刘备心想就再给你一次机会表演。结果清阳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颗矿石,然后开始用炭火来烧。看到这里,刘备兴致全无,都不用看结果了,就知道这清阳不过是从矿石中提炼金、银罢了。清阳摆弄一番之后,见刘备兴致缺缺,大惊失色,生恐自己性命不保,又忙献上丹方,说这是黄帝传承下来的,要是能够收集全材料,丹成服之,便可长生不老。
刘备大怒,心想你这妖道,还在胡言乱语来惑我,休怪我不客气了。拿过丹方瞟了一眼,却无意中见其中有硫磺、木炭等物列于其上。忽然间心中便是一转,暗道火药不就是这帮闲得没事干的家伙给无意中弄出来的吗?不如留其替我研究火药。
于是,遂扣清阳,查清其底细之后,把他家三族都给迁来青州。然后命其替青州研究火药。清阳是一个外丹派的爱好者,一心沉迷于炼丹之术。其辗转于四方,曾屡为诸侯王座上客,为诸侯王炼制仙丹。谁知道这次到了青州,竟然就失手了。早知道刘备对仙丹不感兴趣就不来了。清阳被刘备扣押,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又呼朋唤友,招引了许多外丹派的圈中好友,一起过来为刘备服务。
刘备对于火药,也不是一无所知,于是遂告诉清阳,硝石与硫磺、木炭一起混合,可得火药。
于是清阳便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漫长试验。可惜刘备除了这三种原料外,对火药便是一无所知。所以清阳一直进展缓慢。也不是他故意拖延,因为外丹派道士的天性,他和其他道人对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充满了兴趣。有了刘备这个大东家,自然是要优先开始他们的试验才行。于是他们一边研究火药,一边也开始搞自己的私货。
刘备事务繁忙,哪里能一天到晚盯着。也只能是时不时的派人来催促一二。在这几年中,有二个道士因为服用了自己炼制的仙丹从此仙去,有一个道士和三个道童在配制火药的过程中失火被烧死,幸好他们配药的地方,被刘备安置在城外……
被刘备遗忘一段时间之后,这次清阳竟然破天荒的主动汇报,说火药研制已经出现了飞跃式的突破。刘备闻报大喜,于是一路兴冲冲的赶来格物科后院的试验场所,观看清阳给他带来的惊喜。
谁曾想,惊喜就是炸飞一层薄薄的土块?这样的威力,后世随便一个炮仗都能做到吧?正欲发作。便见清阳道:“主公勿急。此乃城内,贫道不敢携带巨量火药进城,故先以小量来献主公。主公月底若有闲暇,可移贵步至城外,到时贫道再与主公试此火药之威。”
刘备听了也觉得清阳说得有理,于是便点头道:“既然如此,吾便拭目以待了。清阳,火药若能如吾之意,吾将不吝名位之赏。”
清阳大喜过望,连连谢过。
一晃便到了月底,刘备一直惦记着此事,遂命亲兵去问清阳。清阳回复道次日可也。于是,第二日,刘备披挂整齐,在亲军的重重护卫下,带着荀彧与卢敏等几人,一路疾行,往城外而去。
到得一处堡垒所在,只见此处左有高丘,右有河流。周围又有甲士来回守卫。刘备也不进去,便命亲兵唤清阳来见。不一会,一群道人便自堡垒中鱼贯而出。清阳一马当先,来见刘备。道:“主公,还请随我来。”
于是刘备跟着清阳到了一处平地。然后清阳便指挥道人搬了一个巨瓮,于平地上挖坑埋之。又于坑上堆满土石。一切准备好了之后,清阳便拿了火把,点燃长长的引火索。嗤嗤声中,青烟袅袅,引火索不一会便变成了地上的一条白灰。
忽然闻,只听得一声闷响传来,轰的一声,地上土石纷纷扬扬,飞上半空,旋又洒落如雨。卢敏与荀彧等人皆惊,不知此乃何物。
爆炸过后,刘备命刚才挡在他身前的诸甲士散开。待烟雾散尽后,率诸人前往观看。一看之下,巨瓮已经粉身碎骨,地上也炸出了一个大坑,上面的土石已然四散,露出一片焦糊色来。
刘备点了点头,心道确实是比以前大有进步,之前清阳捣鼓火药不过是能表演个烟雾焰火,现在却是真的能爆炸了。虽然爆炸威力不大,拿它去炸城墙什么的也不可行,毕竟城墙的地基又深又厚,轻易不可能撼动。不过用它去吓吓人,或者是炸城门,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就是辽东和徐州那边开矿也用得到啊。而且继续研究下去,谁说不能研制出威力巨大的炸药出来?
对清阳的工作表示满意的刘备把清阳唤了过来,对清阳道:“你困守于此数年,助我青州研制火药有功,你可愿入我府中工曹为官?”这是要论功行赏,兑现对清阳的承诺了。
清阳摇了摇头,刘备一看这什么意思这?于是便又问道:“不欲为官,你欲求何赏?”
清阳脸现为难之色,刘备心想难道是什么过份之事?正欲说话,清阳摸索着从怀里掏出一块帛来,双手献给刘备道:“主公,此我呕心沥血数年,遍观道家典籍所成之丹方。恳请主公替我搜寻丹方中所需之物,我欲开炉炼丹。还望主公成全。”
刘备一脸冷漠的看着清阳,如同看一个死人。不求官不求赏,服丹毒死了几个人了还想着要炼丹。还真是顽固啊。不过你要作死,我也没法拦着。刘备命左右接过清阳手中帛布,然后翻身上马,道:“汝之所请,吾准了。不过,勿得耽误火药之事,否则……”话没说完,刘备忽然发觉,言辞的威胁对这种道家狂人来说,是何等的无力。
清阳见刘备应了,不由大喜。他丝毫不在乎刘备的言语威胁。许多秦汉方士为什么仙丹不成,就是因为他们一辈子都耗在了收集药物和材料上了。如今有了青州牧为他提供炼丹所需,不知道为他节省多少时间。这辈子若能一窥大道之妙,便是立死又如何?
汉皇刘备 第三百四十七章 荆扬水战
火药的具体发明时间,众说纷纭。但火药配方第一次明文记载在书籍上,则是唐朝元和三年清虚子所著的《铅汞甲庚至宝集成》里所说的伏火矾法:“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入药于罐内与地平……烟渐起。”
还是在唐朝,《真元妙道要略》里记载:“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火烧手面及烬屋舍者;硝石……生者不可合三黄(硫黄、雄黄和雌黄)等烧,立见祸事。”也是在唐朝时期,火药被正式应用于军事。
其实,火药,早在先秦以及汉时,就已经被道家炼丹士给发现了。大名鼎鼎的始皇帝和汉武帝,都是一心想着要长生久视的。于是当时的方士们,纷纷开始替皇帝炼制仙丹。炼丹必不可少的就是炭。而硝石和硫磺,早就被医家视为药材,在成书于秦汉之际的《神农本草经》中,硝石和硫磺便赫然在列。
方士们炼丹,弄了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然后用火炼之,提炼出一些火烧不坏水浸不溶的物质后,便自以为若是人服此物之后,就可以吸收这些不朽不腐的物质,从而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皇帝听了竟然也深以为然,于是便命天下方士们炼丹。炼丹时,道士们也知道,很多东西毒性太猛,于是一边在丹方中加蜂蜜等温和之物来中和,一边用猛火来烧灼,以降伏一下硫磺、砒霜等材料的毒性。好使毒性消失或降低。这便是道家伏火矾法的由来。既然丹方中有硫磺、硝石,而蜂蜜和马兜铃以及松脂这些材料用火一烧也便成了炭,所以炼丹炼着炼着便会经常发生火灾和极轻微的爆炸。
火药能燃烧和爆炸,炼丹术士早就知道了。历史上著名的道家高人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仙药篇中有他用雄黄、硝石、猪大肠油和松脂等一起炼丹的记载;唐初孙思邈也撰有《丹经内伏硫磺法》,说用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但此物既不能成就仙丹,又还非常危险,是以道家炼丹派对此弃之不用。一直过了数百年,到了唐朝时,此方逐渐流传出来,辗转到了军事家的手中。道士对此不屑一顾,军人却一眼便看出了此物的价值。从此,火药才正式开始被应用于战争。
清阳作为道家的外丹派,自然知道硝石、硫磺等物的性质,又被刘备点明用硝石、硫磺和炭来合成火药。虽然不知道具体配方的比例,又在研究中经常挟带自己的私货。但在这些年无数次的试验中,终于把能够应用在军事用途上的火药给刘备研制出来了。
刘备对火药的提前面世,欣喜非常,心道回去之后,便要让工曹的人来一道配合,研制能够发挥出火药威力的武器了。不然的话,光拿着火药去炸城门,岂不是有点可惜。又想清阳也算是个人才,只是其一心痴迷炼丹,不务正业。真是可惜。
夏五月,张飞在青州,与夏侯氏大婚。张博和夏侯廉都赶来了。刘备本来是想让张飞再等个几年的,毕竟太年幼了。但觉得夏侯氏养在自己府上不太好,又见张飞喜滋滋的等着成亲,便不再管了。你高兴就好,随你折腾吧。刘备自己在江东带了大桥回来,卢珻还好,罗耶珂却是耍了好久的小性子,最近才哄好呢。
却说文聘和刘磐到了荆州,还没歇几日,便被刘表给召了去。原来蔡瑁和庞季南下平叛,久攻张羡不下。刘表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派文聘和刘磐去比较稳妥,毕竟军事非蔡瑁所长。
于是文聘与刘磐两人,复引军南下,来替蔡瑁与庞季。
孙坚得了豫章,便令其子孙策坐镇豫章,自己率军入荆南,支援张羡。刘表得信,大怒,遂命江夏太守黄祖顺江而下,寇掠豫章、庐江两郡。
庐江太守周瑜听了,便率师来讨,两军在彭蠡泽大战一场。黄祖久经沙场,周瑜深通谋略。两个人是旗鼓相当,不分胜负。
孙策听了,遂遣表兄徐琨来助。徐琨,吴郡豪族,其母乃孙坚之妹。徐琨早早便追随在孙坚身边随他南征北战。多有战功,虽不如孙坚麾下程普、韩当、黄盖等将有名,但其亦同朱治、吴景、孙贲等同列。此时以偏将军之位佐孙策同守豫章。徐琨得了孙策之命,遂率军往柴桑,欲与周瑜合兵一处,共讨黄祖。
方欲渡江,忽见东风大作,江中白浪翻涌奔腾。帐中校尉便劝道:“将军,不如少歇,待风平浪静,再渡如何?”
徐琨道:“军情紧急,公瑾在寻阳等我,延误不得。区区风浪,如何能阻我?”不听,遂率众渡江。
船至江心,忽然上游无数船只一字排开,顺水而下。当中大船之上,黄字大旗迎风挥舞,甲板上端坐一将,横刀于膝,不是那黄祖,又是何人。
徐琨见黄祖兵至,便命甲士操舟,准备迎击。校尉劝道:“将军,此时吹刮东风,战时不利我军,不如走之。”
徐琨道:“我亦欲走,然黄祖蓄势而来,必有准备。不如拚死一战,死中求生也。”
黄祖见徐琨在江面上不逃反而摆开阵势,愕而笑道:“此将倒是有几分胆色。”遂下令全军,准备交战。
不一会,两支船队便逐渐接近靠拢,先是两边弓箭手一阵互射之后。黄祖便命蒙冲舟出击了。外狭而长曰蒙冲,以冲突敌船也。此船不大,船身狭长速度非常快,船首有撞角,专门用来撞击敌船。
蒙冲舟自上游顺水而下,速度迅捷,很快便撞上了徐琨的船队。尖锐的撞角,狠狠的撞入了江东船只的船体当中。小的直接被撞翻撞沉,大的则是一声巨震之后,渐渐开始漏水。徐琨也有蒙冲,只不过他处于下游逆风逆水之下,无法冲击黄祖罢了。
蒙冲舟之中又伏有甲士,撞击敌船之后,便各执刀盾,一跃而起。惨烈的接舷战开始了。徐琨与诸校尉一边以蒙冲游走相救落水的己军,一边操舟来斗荆州军。
一时之间,只见惨叫声四起,无数人翻身落水,血花涌现,便作了江底冤魂,饱了鱼腹。徐琨驾了蒙冲,一路上砍翻无数荆州士卒,连连救起己方将士。众皆驾舟随于徐琨身后,大声呼喝,鼓噪前行。
黄祖在旗舰楼船之上,见徐琨聚众而行,越战越勇,又见江中敌船立有徐字旗号,皱眉一想,忽然抚掌而笑道:“我道是何人,原来竟是徐琨。此人乃孙坚之甥,吾必擒之。”
于是遂命船上投石机射之,以为己军指明方向。黄祖发石射击徐琨,荆州军见了,知其必为江东军主将,于是欢呼一声,齐涌而至,纷纷操舟来战徐琨。
黄祖与徐琨于江中大战,寻阳水寨早有探子探得分明,遂报之于周瑜。周瑜闻信,乃道:“徐琨乃伯符表兄,吾不得不救之。”遂率水军来救。
汉皇刘备 第三百四十八章 荆扬水战(二)
徐琨麾下校尉见荆州水军一涌而来,目标直指徐琨,于是便道:“敌势大,将军可速退。吾等为将军阻之。”
徐琨心道我若稍露退意,全军必溃矣。此乃江中,不死战如何能得脱。于是便一边挥刀砍杀,一边喝道:“吾随主公大小数十战,每战皆先,何尝有惧敌而退也。”遂不退,众将士见主将如此,亦死战。
徐琨奋勇,部曲效死,渐渐杀出一条血路来。徐琨见状大喜,呼道:“儿郎们,将脱矣,随我杀敌!”众将士亦远远望见前方一片空阔江面,于是手中不禁又多了几分气力。
就在此时,一发石块击中徐琨所乘之舟,舟身震动,一个不慎,舟上数人落水。身后又有无数蒙冲如疾矢般在水上飞驰而来,当先一将,轻甲持弓,腰间却悬了两个铃铛。正是黄祖麾下将领甘宁。
甘宁,字兴霸,巴郡人。少年武勇,游侠益州,聚合意气相投之辈,往来纵横。后来黄巾乱起,他被举为蜀郡丞。刘焉到了益州,不喜甘宁出身,甘宁便弃官归家。刘焉身死之后,赵韪等人立刘璋为益州之主,当时李傕又派了扈瑁为益州刺史。结果扈瑁便在汉中对益州进行游说,又鼓动刘表进攻益州。
当时刘表对刘焉在益州出入乘天子车驾的事情大为不满,认为他有僭越之举。于是遂遣人入益州游说反对派一齐举事,在益州制造内乱。甘宁便是其中之一。结果赵韪等人果断出手,迅速出兵镇压叛乱。在失败之后,甘宁在益州待不下去了,无奈之下,只好率门客、仆从数百来到荆州,投奔刘表。
此时甘宁对刘表而言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又只是一介武夫。刘表又嫌弃他曾纵掠部属杀害官吏,于是闲置不用。甘宁在南阳待得无趣,便率众投了黄祖,在黄祖麾下效力至今。
此番出战,甘宁亦随在军中。他暗忖道,自来荆州数年,刘表见弃,黄祖不礼,大丈夫岂能蹉跎待老耶。今若能斩孙氏大将,必获重用。于是亲率部曲驾蒙冲来取徐琨。
甘宁纵横大江凡二十余年,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被民间呼为锦帆贼。士民闻铃,每每望风而逃。这名声可不是白得的。只见他双足立如舟上如站平地,取了弓箭在手,暗地觑准徐琨,待到近前,右手一松,但见一声响,徐琨应弦而倒。
甘宁一箭得手,仰天哈哈一笑,弃了弓箭,摘下腰间宝刀,便命操舟往徐琨处。徐琨中箭,舟上诸众大乱,一时之间,船在水中便慢了下来。被甘宁衔尾追至。只见甘宁一声大喝,猛的跃上徐琨座船,迎着一个扬州兵,提刀便剁。
甘宁性发如虎,不一会,便把舟上扬州兵给杀得干干净净。然后,一脚踩住仍在挣扎的徐琨胸膛,问道:“愿降否?”
徐琨怒道:“宁死不降!”
甘宁性来好杀,见徐琨强硬,当下便道:“便如汝愿也!”一刀砍下徐琨首级,系在腰间。复又持刀来战其余扬州诸舟。
黄祖远远在船上,得见甘宁神勇非凡。道:“勇则勇矣,主公不肯用,吾如何能用之。良可惜哉!”身边将领苏飞听得真切,一一暗记在心。
甘宁大发神威,斩了徐琨,杀得扬州兵一个个手软筋酥。正要收降纳叛。然后闻得鸣金之声,再抬头望去,只见黄祖旗号摆动,正是收兵的信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