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华东之雄
这份报告,花了戴高乐和赫巴特很多的心血,但是,当报告被递交上去之后,拉达第随手就扔到一边。
“继续拨款,完善我们的马奇诺防线!”拉达第的目光,望着墙上的地图,心中很是感慨。
法国,并不想打仗,或者是进攻性的仗,对法国军队来说,多么先进的坦克,不是紧迫的,最要紧的,就是完善马奇诺防线!
这次阅兵,当然是做样子给德国人看的,告诉德国人,英法已经动怒了,如果德国人还不收手,英法就真的要宣战了。
死了个元首,你们打了几天波兰,也就够了,最多,按照现在的占领区分界,让波兰割让一些土地给德国,也就算了。





第三帝国 第三百五十五章 撤退到齐格菲防线
靠着装甲兵,杰出的机动性,分割和包围波兰军队,然后再一口口地吃掉他们,这就是闪电战的战术,也是德国装甲部队的主要战术。
而现在,这个战术,在波兰的土地上,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但泽走廊上的“波莫瑞”集团军,进行了一次疯狂的突围,并没有成功,之后,随着包围圈的不断缩小,这个集团军,被彻底地碾碎在了但泽走廊上。
集团军的司令博尔特诺夫斯基将军,成为了到现在为止,波兰阵亡的级别最高的军官。
在但泽走廊上的主力被消灭之后,德国军队调头,向着华沙迅速地进发。
在南部,强悍的党卫军装甲师,半天的时间,就碾碎了摩克拉的守军,向北挺进。
同时,在战斗中,也涌现出来了一个个先进的战斗事迹,尤其是步兵内尔茨的故事,在整个德军中间流传,他作为一名普通的步兵战士,用血肉之躯阻挡波兰骑兵的事迹,感染着每一个人。
“元首,法国和英国,都已经向我们宣战了。”当波兰战役开始之后,希瑞克就转移到了火车上,没有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但是,各个地方的战斗,他却都了如指掌。
现在,在僵持了三五天之后,趁着英法阅兵仪式的盛大,法国和英国,向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对这个通牒,希瑞克当然没有理会。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结果,英法,向德国宣战了。
“元首,我觉得,我们应该从波兰前线上,调动精锐的部队回防,否则,我们的西线,是经不住英法联军的袭击的,我们将陷入可怕的两线作战。”就在这时,勃劳希奇终于说话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局势,正在逐渐地失控啊!
德国军队的主力,都在东线,而在西线,英法已经向德国宣战了。
在德国的西部,只有埃尔温-冯-维茨莱本指挥的德军第一集团军,虽然叫做第一集团军,这个集团军的装备,却是相当落后的,基本上没有坦克,很多下方的部队,连火炮的数量都不足。
如果英法联军打过来,就会发现,挡在他们前方的,简直就是一层纸,他们只要冲过来,就能够撕开德国军队的防线,甚至能够一路打到柏林去!
勃劳希奇必须要提醒希瑞克,这几年来,德国几乎都是在走钢丝,只要稍稍有一阵风,就能够把德国掀翻。
现在,德国军队已经强大了,只是全部都在东线而已,现在,抽调一部分军队,回西线,守护己方的领土,也很重要啊。
他的提议,当然不会让希瑞克接受。
“我们现在的关键,是要尽最快的速度,打垮波兰。”希瑞克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的军队进展神速,各个主力部队,都在向着华沙云集。”
“我估计,只要等到明天的时候,我们就能给波兰人创造一个态势,我们即将合围华沙,在这种情况下,波兰人肯定会离开华沙,只要他们的政府离开华沙,苏联人就会上来,从东面进攻!”
斯大林,也是要面子的,毕竟苏联和波兰签署过互不侵犯条约,所以,虽然私底下早就要和德国瓜分波兰了,斯大林也不便动手。
只要波兰政府出逃,苏联就能找到了体面的出兵波兰的借口。
当苏联军队也从东面进攻之后,整个波兰,就彻底地被瓜分掉了,现在正是最关键的时候,绝对不能从前线撤兵。
这几天的进展,相当迅速。
博克的北路集团军群全歼了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然后南下,重创了“莫德林”集团军,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
而在南路,古德里安的南路集团军群重创波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集团军,占领了波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
其中,跑得最快的党卫军第一装甲师,今晚就能抵华沙南郊,从南面切断了波军“波兹南”集团军退路。
对华沙的合围,很快就会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希瑞克当然不会将前线的军队撤出来,跑到西面去和法国人干仗。
“那么,我们西线的威胁怎么办?”勃劳希奇问到。
“西线?让边界的守卫部队,逐步后撤,一直撤到齐格菲防线。”希瑞克说道:“撤退的沿途,布置s型地雷,利用地雷迟滞法国军队的行动。”
希瑞克给出了方案,用地雷,逐步撤退,一直退到己方的防线之内。
这简直就是开玩笑!但是,勃劳希奇看希瑞克的表情,无论如何也不是开玩笑的样子。
一战结束之后,法国和德国相互戒备,由于双方的边界的很多地区都是平原,易守难攻,所以法国人开始修筑了马奇诺防线。
作为战败国,德国是没有资格的,能有十万陆军就不错了,不过,当德国占领了莱茵兰之后,极大地提高了士气,在那个时候,德国决定在马奇诺防线的对面修筑了齐格菲防线。
这个防线可以掩护德国西线,并作为向西进攻的屯兵场以及支援进攻的重炮阵地。
从德国靠近荷兰边境的克莱沃起,沿着与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接壤的边境延伸至瑞士巴塞尔,全长达630千米。
和坚固的马奇诺防线比起来,这里的工事较小,结构较简单,但数量多达11860个,远超马其诺防线。
防线不是在边界上的,现在,希瑞克说要撤到防线内,这相当于把边界上的那些村庄,都放弃了。
“勃劳希奇,动下你的脑子,好好地想一下。”看到军方重将依旧在犹豫,希瑞克的语气严肃了起来:“如果英法想动手,他们早就动手了!现在,他们也只是做个样子,只要我们的地雷,炸死十几个法国军人,他们就会立刻停止前进。”
英法,根本就不想打仗,他们怕死人!
看到勃劳希奇还是那个蠢样,希瑞克继续说道:“如果他们真的想打仗的话,他们早就该在全国进行战争动员了。现在,英法人有打仗的欲望吗?”
希瑞克的这句话,终于让勃劳希奇接受了:“是的,元首,我明白了。”




第三帝国 第三百五十六章 S型地雷
在打仗之前,是必须要进行全国性的战争动员的。
英法绝对清楚,如果他们向德国宣战,那就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一战的经历来看,世界大战,那会把一个国家彻底打空的,比如20到40岁的男人全部战死沙场。
如果真的要打仗,那绝对是要战争动员,将所有的预备役军人转入现役,增加一个个的后备师,将现有的国家体制转入战时体制。
但是现在,英法什么都没有做,就是在巴黎进行了一次阅兵,然后开赴到了边界地区,就宣战了。
这一切,在希瑞克眼里看来,英法就是做个样子,做出来给波兰看的,告诉波兰,他们已经履行条约了,英法,还是没有做战争的打算。
所以,如果他们真的打过来了,那己方就后撤,这样,英法肯定就满意了。
现在的后撤,当然是为了迷惑英法,等到波兰的战役结束,英法就该吞下他们自己酿制的苦果了。
现在,德国正憋着大招呢,不动则已,一动,就是石破惊天。
既然都宣战了,那就要做好战争的准备,现在英法的心理,真的是在当欧洲秩序的守护者,当欧洲的警察啊。
莱茵河,记录了德意志的国家历史和承载着日耳曼民族精神的德国境内最长的河流,一直被德国人称为父亲河。
这条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莱茵瓦尔德冰川,流经瑞士、卢森堡、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最后从荷兰的鹿特丹汇入大西洋的北海,
沿途风景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甚至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两岸都是葡萄,更是让景色无比迷人。
而现在,在莱茵河谷地区,没有人有心情欣赏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对面,就是法国人,而法国,已经向德国宣战了。
这就进入战争状态了?法国的态度,让第一集团军的老兵们,有些接受不了,作为从一战中过来的老兵们,他们还记得当初的一战是多么的残酷。
法国人,不要命地向前冲,在马克沁重机枪面前不断地倒下,一天死个上万人都很常见,而现在呢?已经宣战了,法国人居然还是没有什么动静!
“班长,对面的法国人,到底在搞什么鬼啊?”拉姆向着自己的班长问到。
“不要管法国人搞什么鬼,按照命令,咱们赶紧布雷。”班长里奥向他说道。
赶紧布雷!
拉姆手里的工兵铲,已经挖出了一个洞,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圆筒状的地雷,埋了起来。
这种地雷,是德国在1930开发,被设计用来攻击开阔地带的无掩护的步兵。根据投产年代被分别命名为s..35和s..44。主要区别在于s..35的引信室在雷体的中央,而s..44则偏向一侧。
最初于1935年投产,是第三帝国国防计划中重要部分。历史上,到因德国投降而停产时,德国总共生产了超过193万颗s型地雷。
s型地雷中的s,是德语schrapnellne 的首字母,是跳雷中最早也是最着名的一种,被称为“弹跳贝蒂”。
这些地雷给敌军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并延缓甚至阻止了敌军的前进。该型地雷的设计成功,致命,并被广泛模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标志性武器。
而现在,是这种地雷第一次被埋设,对面的法国人,还没有尝过这种地雷的滋味,很快,他们就会再也不愿意踏上德国的土地了。
距离法国人宣战,已经过去了三天,法国人,到底还打不打?一边埋地雷,拉姆一边在埋设地雷,一边在心中暗暗地想到。
他的班长,则细心地在一张地图上标志着,他们的身后,就是一个村落,这里是村落的主要交通道路,在这里埋设地雷,也要防止炸上自己人,现在标清楚位置,是为了等到战后,再轻松地把这些地雷挖出来。
他知道这些地雷究竟有多么可怕。
而就在这时,远远地,一辆自行车,正在向着这里飞快地骑过来。
“尼伯,你个蠢货,小心我们的地雷!”里奥大声地喊道。
作为第一集团军,本来应该是什么装备都优先的,可惜,现在的第一集团军,简直就像是一个二线部队,什么好装备都轮不到他们,其实,集团军中的一大部分,都是预备役部队,比如他们现在的这支部队。
所以,各种现代化的装备,都和他们无关,没有坦克,没有轮式步兵战车,甚至连摩托车,也只有连级以上才有,对于步兵班来说,现代化的工具,就剩下自行车了。
尼伯是个高个子的士兵,他的两条腿相当长,此时,他的两条腿在飞快地蹬踏板,一路向着这边冲过来。
当听到了里奥的话的时候,尼伯也没有减速,他就仿佛是杂技演员一样,从一旁歪歪扭扭地绕了过来。
这些地雷,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埋设的。
“班长,班长。”骑得气喘吁吁的尼伯,向着里奥喊道:“法国人,法国人上来了!”
法国人来了?里奥心中一喜:“走,我们撤!”
按照计划,德国军队和法国军队,是不能发生冲突的,当法国人上来之后,德国军队只能后撤,这个命令,多少让人有些无语。
不过,里奥也能理解,德军主力,都在波兰,在给元首报仇,而在这种时候,西线的部队,是不可能部署太多的,既然打不过,向后撤退,是个明智的决定。
反正后面就是防线,他们最多撤到防线里,是绝对不会再后撤的,在那里,借助工事,他们就能从容抵抗了。
现在,法国人终于来了。
“班长,我能不能先留下来,观察敌情?”尼伯向里奥说道。
想了下,里奥同意了,谁知,他刚点头,一旁的拉姆也开始请求了:“班长,我也想要留下来。”
看着两人的手,若有若无地向后,摸了摸毛瑟步枪的枪托,尼伯就知道两人想要干什么。
“记住,作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哪怕这个命令让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接受。”里奥说道:“你们俩,可以留下来观察,但是,如果谁敢主动开枪,老子能直接就枪毙了你们!”




第三帝国 第三百五十七章 越过边界
戴高乐很愤怒。
法国,已经向德国宣战了,既然宣战,就应该趁着现在德国主力都在东线的机会,快速地向德国进军,突破德国的西部防线,一直打到柏林去!
但是现在呢?拉达第,张伯伦,谁都不想打仗,现在虽然对德国宣战了,还是和以前一样,不愿意动弹。
简直就是卖国!在戴高乐的眼里,这些人的行径,就是在卖国,这些年里,英法一直在纵容,慢慢地让德国人越来越强大,如果德国人征服了波兰,那下一个目标是谁?
想想都不用说,肯定是宿敌法国!
法国和德国之间,肯定有一战,所以,现在最好的,就是趁着德国人在东线激战,从西线挺进,一路灭亡德国。
可惜,戴高乐义愤填膺,一直求战了三天,才终于等到了现在的命令,向对面进攻!
这和历史有些不一样,在历史上,戴高乐的军队是布置在后方的,但是现在,戴高乐参加了阅兵仪式,之后,就被派驻到了边界上来。
他不是独自行动的,戴高乐的507坦克团,是和第4步兵师一起行动的。
坦克,是步兵的附庸,坦克的存在,就是为了掩护步兵的冲锋,就像是一战的时候,英国刚刚发明坦克时候那样。
这点也让戴高乐很不爽。在贝当元帅的支持下,戴高乐在这几年,发表过很多的论文,他的论点,和德国一样,应该把所有的坦克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拳头,进行快速的推进。
可惜,没有人响应他。
坐在自己的坦克上,戴高乐望着四周。
每一辆s-35坦克,周围都有几十名的法国士兵,绝对正规的教科书一般的前进顺序。
看看人家德国,几天之内,已经兵峰逼近了华沙,德国人是怎么打的?把所有的坦克集中起来,装甲师迅速冲锋,不断推进,进入敌人的纵深,分割包围敌人。
而现在,法国军队,坦克依旧是一个移动的火力点而已。
这让他很不爽。
除了他们这支部队之外,在周围,还有11个步兵师,他们一起排成散兵线,沿着萨尔布吕肯一带长32公里的地区前进。
这样的推进效率,一天能推进上五公里就不错了!
戴高乐望着天空,头不上来,作为一名一战老兵,他似乎有一种先天性的警觉。
“看,法国佬要过来了!”在对面,村落口的一棵大树下,尼伯向拉姆说道:“他们马上就要进入咱们的雷区了!”
这几天,他们一直就在外面埋地雷,在村子的外面,密密麻麻地布置了一大片的雷区。
其实,埋地雷不麻烦,麻烦的是将地雷埋得很隐蔽,让对方看不出来,同时,还要标记好。
上级下来的命令,谁埋的,谁去排,等到打完了仗,总不能让德国的领土上到处是地雷吧?
尤其是现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每一个地雷埋的位置,都必须要详细地标注好,等着以后排雷呢。
等到了敌人的土地上,那再随便埋,以后就直接圈起来,标记为雷区就好了。
现在,等着看好戏吧!
尼伯看得很清楚,他的毛瑟98步枪上,加装了一个瞄准镜,通过瞄准镜,视野就被拉近了上百米。
“拉姆,那里的坦克上,是个上校!”尼伯不由得继续向自己的同伴说道。
来的是个军官!
尼伯的手痒痒了,他在整个步兵班,是个侦察兵,否则怎么会让他去打探敌情,同时,他的枪法也是百发百中,现在,看到了法国人入侵了己方的领土,还有个坦克上校,他就真的忍不住了。
班长吓唬过他们,但是,班长又没有在身边看着,他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开枪?这么个好机会,放弃掉太不可惜了。
于是,他将自己的枪,又抬起来了。
“法国人,好像停下来了。”就在这时,拉姆向尼伯说道。
一路慢慢地前进过来的法国军队,到了这里,反而停下来了!难道他们未卜先知,知道前面是雷区?
尼伯转动了枪口,瞄准具里,看到了一名步兵排长,正在向着坦克上的上校,不知道在说着什么。




第三帝国 第三百五十八章 戴高乐中弹
约瑟夫还是发现了什么端倪,他向着坦克上的戴高乐,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上校,前面是德国人的村庄,现在,正是中午的时间,他们应该在做饭才对,但是现在,我们看不到炊烟。”约瑟夫将自己的烟头扔到了地上,狠狠地踩两脚,向着戴高乐说道。
戴高乐把身体弯过来,才听到了约瑟夫的话,刚刚的时候,他的思绪太远了,现在,他回过神来,立刻就发现了约瑟夫所说的问题。
的确是这样,前面绝对有问题。
这个时代,可还没有流行天然气,液化气,对农村人来说,做饭肯定还是燃烧秸秆的,或者木柴,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面,经常冒烟,也没有见产生雾霾。
只有城里人,才会买煤炭来做饭,而现在,正是做饭的时间,却看不到村落里冒烟。
这说明了什么?
要么,村子里的人都跑了,要么,村子里,正在有一个巨大的埋伏圈!
一路过来,都是很奇怪的,己方入侵了德国人的领土,德国人居然没有阻拦,这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这些年来,德国人一直都是对外扩张,占领地盘的,现在,他们居然主动放弃土地?
德国人,一定有阴谋,说不定,前面的村子里,就有埋伏!
“绕过去,包围这个村落!”戴高乐说道:“让我们干掉村子里的德国人。”
作战,必须要按照最坏的情况来,当然就是德国人在村落里,想要伏击己方了!而现在,正好,己方可以包围对方,然后吃掉。
打仗,没有敌人,那多没劲。
“是。”约瑟夫说道:“3排,跟我来,我们从侧面绕过去!”
包围对方的村子,当然是从侧面绕过去,先把后门堵上,然后,再从前面进攻,己方还有几辆坦克助阵,绝对错不了。
“这群法国人,要绕开咱们的雷区。”尼伯看得清清楚楚。
布雷的时候,只可能在关键的地方布置雷区,不可能把所有的地方都布置上,那样的话,地雷数量不够,以后排雷也成难题了。
现在,法国人要从后面包抄,那就会绕开雷区。
这种情况下,已经来不及犹豫了,尼伯稳住呼吸,瞄准镜的十字线,压在了坦克上的那个上校的脑袋上。
“砰!”7.92毫米的子弹,飞出了枪口,
1898年,德军采用了毛瑟步枪做为陆军的制式装备,这款优秀的步枪,在德军服役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1914年一战爆发,毛瑟98式步枪更成为德军的标准装备,之后,缩短了枪管,进行了局部改进,成为了毛瑟98k步枪。
这款步枪,在历史上,是德军的重要武器,也是很多德军士兵唯一的武器。
这款步枪的射速并不高,但是,它的精度相当高。
在加装zf41或 zf42瞄准镜之后,毛瑟98k步枪就可以作为狙击步枪使用。
配有4倍瞄准镜的毛瑟98k步枪可射杀400处的目标,而6倍瞄准镜则可射杀1000米处的目标。
这个时代,还没有专门的狙击步枪,因为这种普通的栓动步枪,精度就相当高了。
而现在,随着38冲锋枪的不断投产,毛瑟步枪已经是二线部队的装备了,即使如此,在战争中,它将依旧会大放异彩。
比如现在。
目标,还在八百米之外,靠着瞄准镜,尼伯就开枪了。
子弹,从枪口中飞出,以755米每秒的速度向前飞出,而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米每秒。
所以,当子弹到达的时候,声音还不会传过来,这就是远距离狙杀的一个可怕之处。
你不知道什么地方能飞来子弹。
600米的距离,连一秒的时间都用不了,而在一秒的时间里,戴高乐能做什么?
他只是转了下脑袋而已。
这个转脑袋的动作,救了他一命。
7.92毫米的子弹,如果正中脑袋的话,那就会从前面打开一个小窟窿,然后子弹在脑袋里面翻滚,将脑浆搅得一塌糊涂,最后从后脑壳,扯开一个大窟窿飞出来。
1...979899100101...4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