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水浒任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云霄野

    ......扪心自问,当初你我初识之际,咱家便有意提拔重用你,一并出使辽朝也曾结下些情分,你却为甚么非要挡咱家的路,为什么又非要跟咱家过不去如今咱家已不济事了,再无力与你为敌,这又是何仇何怨,偏生要将咱家往死里逼!”

    萧唐目光一乜,向童贯凝视过去,冷声说道:“你志在为国建下不世之功还是说你好大喜功、贪荣慕利,不错,你征战沙场数十载,屡立战功,可是其中有多少次是因贪图邀功分爵,而穷兵黩武,屡屡挑起战端,直教大批的将士民夫枉死于战场

    饶是你这阉贼还要狡辩兵事无情,牺牲伤亡自是不可避免,可是你觊觎西军兵权,不惜构陷同僚、迫害忠良,威逼数万将士贸然而被夏军伏击,若非我及时救援,恐怕还要有十于万民夫军户要枉自命丧于边庭,这你这厮却又有甚话可说”

    萧唐话音方落,童贯忽的又听见有人怒声喝道:“童贯!今日你当着刘某的面,倒还敢说你对得起我与那些本不该殉难于边庭的宋军儿郎么!”

    当童贯觑见坐在轮车上的刘法被从人群中推将出来时,他惊恐的瞪大了双眼,脸上再无一丝血色,额头冷汗也淋淋直落,口中只是喃喃的说道:“果然...果然你是被萧唐小儿救下......”

    仇人相见,刘法又是激于义愤,浑然也止不住得颤抖起来,又切齿怒喝道:“本来刘某既为国家军人,也早看淡了生死,也深知只得受你这等受官家宠信的权宦摆布。遭你胁迫身赴死敌,我只得认了;被你诬陷违逆帅令节制,而生受败军丧师之罪,我也只得认了;甚至你暗中差人至沙门岛指使管寨,我废了双腿,又险些折了性命,这却仍只得认了...因为刘某虽含冤忍垢,也已然教你这阉贼害得有国难报、有家难投,可是你是天子近臣,倘若真有靖边镇国、保家安民之能,心中再是怨恨,可也仍期盼你掌军权时能为国建功,以御外虏于过门之外......

    可是你这阉贼力主联金灭辽,率西军诸部北伐燕京却大败而回不说,金贼南侵,本应号令河东、河北诸部禁军誓死抵抗时,你却胆怯弃舍疆土南逃,往日你恃功仗势大肆于西军培植亲信,排除异己,积累了莫大威望,可是国难临头时却畏缩逃窜,又怎配做得执掌兵权的国家重臣!”

    面对刘法声色俱厉的痛斥指责,童贯早已是面色呆滞,失魂落魄的瘫坐在地上,口中含糊不清的也再听不清说的是甚么。

    早在追随太上皇南逃之前,童贯便听闻汴京中众文臣




1501章 开疆拓土,天下兵马大元帅(2)
    谈判交涉,赵佶与赵桓爷俩已经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且与二帝一并随同与萧唐商议的臣子里面,似乎大多人也都是心存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念头,倾向于接受萧唐的提案。

    何况萧唐所提出的条件很简单:第一,朝廷下诏赐予萧唐做为抵御金军侵境的戎帅,具有自设帅司府署的权力,并且根据战事的需要,可以于收复金军侵占区域后自行设立官署和官吏;

    第二,财政、军功、军事决策指挥上,设立的帅司府署不必受朝廷节制,且北面金国外患涉及到中原江山生死存亡,与宋初时节朝廷敕命戍守边疆的折家将门内屏中国、外攘夷狄的情况相似,萧唐不但可以自行任免帅司府署治下的官署幕僚官员,朝廷亦不可无端再将帅司府署设下的官署再划属为治下的府衙;

    第三,宋廷起先或是用于赔偿求和,或是金军于东京汴梁所掳掠的教坊乐工、技艺工匠、巨额钱粮、文籍舆图、宝器法物、战马军械......等所有俘虏物资,无论是返至汴京时用于周济灾民,亦或者做为义军军资,也皆由萧唐所部兵马全权处理。

    萧唐所提出的条件,无外乎就是让朝廷承认自己就所统领的义军可成立与汉魏门阀、唐朝藩镇、日本幕府都有许多类似之处的自治势力。实则于正史中康王赵构南逃建立南宋政权后,便曾下诏称:河北招抚、河东经制及安抚等使皆得辟置将佐官属,行在五军并御营司将领亦辟大小使臣,诸道郡县残破之余,官吏解散,诸司诱人填阙,皆先领职而后奏给付身,于是州郡守将皆假军兴之名换易官属......因与金军战事频发而不得已扩大了于前线作战的宋军主将府署的军权职能、便宜置吏等权限。只是因苗刘兵变、淮西军变等事件影响,赵构又开始倾向于和金国议和,而愈发忌惮武将拥兵自重,又开始剥夺岳飞、韩世忠、张浚等各路抗金主帅的兵权,朝廷武将于南宋初期略显提高的地位,到底还是被打压了回去。

    只不过萧唐向赵佶、赵桓索要的帅司府署自治权限,却是朝廷不能说罢免便能轻易罢免的藩镇体系。

    比起与那些得寸进尺,欲壑难填的金军鞑虏谈判,萧唐开出的这些条件已极是公道合理了,赵佶与赵桓自是喜出望外,又哪有不允之理而二帝虽然昏庸,随着他们一并与萧唐乃至萧嘉穗、许贯忠、李助、朱武、柴进、晁盖等几员头领交涉的那些臣子可不是因形势急迫而头脑发昏的庸才,其中也有人意识到了朝廷一旦开了这个先例,也就相当于允许萧唐非但再不会是与宋廷势不两立的反军寇首,甚至可以像大唐藩镇节度那般合乎法理的扩展自己的私人军队和国土,名义上隶属于朝廷,但是可以不服从官家的调遣,而且倘若对金国的战事进展顺利,实际上已足够的条件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

    然而赵佶、赵桓此番钦点带挈前来与萧唐交涉的朝臣,其中并没有以性情刚烈偏执而闻名的强硬派文臣。似乎也是生怕在这个节骨眼上再触怒了萧唐,所以能坐在谈判桌上的臣子,大多还是以先前于金军兵临汴京城下时朝中的主和派,其中也有一个引起了萧唐的注意,那人便是别号龙溪居士,如今官居资政殿大学士的宇文虚中。

    只是虽然这宇文虚中先前也是力主朝廷向金国议和,认为可以以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为条件促使敌军的主和派之一,可是萧唐也很清楚他绝非是那等鲜廉寡耻,为求自保不惜割地赔款、对外寇卑躬屈膝的软骨奸臣。因为先前也正是这宇文虚中上书极力反对背盟联金灭辽,直言邻舍家进了强盗,非但不助邻居驱赶强盗,还伙同强盗占了邻舍家。自此邻居换成强盗,自家又岂得安生而从一开始便意识到女金国终将成为宋朝真正的大敌。萧唐更记得宇文虚中在正史只能够做为南宋使臣出使金国而扣下,索性留在北地受金人重用,实则忍辱负重,暗地里派亲信往南宋发密信告之金国虚实,后来却事发被害,连同全家百余口也尽被屠戮的悲惨下场......

    &



1502章 开疆拓土,天下兵马大元帅(3)
    既然一并前来交涉谈判的以宇文虚中为首的臣子也皆认同接受萧唐的条件,诚惶诚惧的赵佶、赵桓连声答应立刻誊写诏书,在返京的同时立刻再发遣礼部由驿道分送各地由地方官员接诏,宣诏,传令天下二帝已认可萧唐以及麾下诸路义军的身份。

    虽然按宋例,皇帝的诏令,不论事情大小,非经中书门下、枢密院二府者,不得施行,而诏令起草亦由于由中书门下议,学士为之,而宇文虚中现在本身便是资政殿大学士,而一并被金军掳掠至此的朝官也不乏中书门下、枢密院的要臣,至于正史中本来被金军掠走,此后销声匿迹的宋廷国玺,现在也已被缴回。要就地颁发诏令,自也没有任何阻碍。

    然而萧唐倒也留了个心眼,再目送二帝与一众臣子离开帅帐之后,他又沉声说道:“时迁兄弟。”

    一个瘦小的身影蓦的出现在萧唐面前,时迁拱手说道:“哥哥有何调遣”

    “今夜去宋廷君臣歇息的营寨看觑一番,虽然两个官家为求自保答应的如此痛快,且看看其它朝臣又是如何反应。”

    时迁见说嘿嘿一笑,说道:“得令!小弟飞檐走壁,遁夜隐踪的本事,往日摸进甚大户高官府邸,也如进自家后院般轻巧。而今番探得虽非大内皇城,且冷眼瞧那皇帝老儿与那干大官儿背着哥哥时又作何嘴脸,这倒也有趣的紧。”

    话音方落,时迁身形一飘,也已然行出帅帐去。再未走多远时,他似乎便又使出了其蹑踪遁形的本事,在来往有军兵游弋的连营寨内已再觑不见他的身影......

    萧唐所料不差,虽然赵佶、赵恒这两个昏君怯弱,而由他们亲选前来的臣子也尽皆认可萧唐提出的条件,可是其他众多一并被也金军掳掠的宋廷朝臣里面,当得知二帝决议屈从于那个曾背反朝廷的反军大头领后,有些人也立刻表示强烈的反对。

    据时迁所报,其中有个唤作李若水的吏部侍郎因有失皇家威严,坏了宋代制武削藩旧制而力谏此事不妥。只是他的态度虽然坚持,倒也承认萧唐所率领的那些本来被朝廷视为强盗匪寇的绿林兵马于君于国皆有大功,赦罪厚封可以,但是不能脱离朝廷的控制,还须再与萧唐讨价还价、保留底限才是。

    这位正史中于靖康之难时怒斥敌酋、不屈被害的刚烈臣子,此时会跳出来反对萧唐并不感到意外。相反的是萧唐自知李若水按本来的轨迹身为面对完颜粘罕威逼利诱兀自骂声不绝,甚至被割下舌头、挖目断手,直至寸磔而死兀自不屈服,而反抗最为激烈的忠烈臣子,揣摩他的性子,应该是眼见官家受自己的胁迫也会不顾生死的前来寻己方这些“造反强寇”扯开膀子往死里骂。可是听时迁所报,似乎那李若水对于自己统率的绿林兵马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的排斥。

    随后当时迁又提及到那个名为秦桧的御史中丞也对二帝轻易接受所有条件而表示强烈反对,萧唐冷冷一笑,暗付这厮如今既然已经露了头,日后自也有的是时间慢慢理会这厮。待确定这秦桧的心性真如自己所料的那般时,或许也正可加以利用,而在针对宋廷用计上能大有用处......

    然而其中反对的态度最为强硬、最为激烈的,又对萧唐所部本来杀溃金军,救还官家、宗室,乃至包括他在内宋廷群臣的绿林兵马态度仍十分仇视的,却正是本来在正史中虽然于金军第一次攻打汴京时临危受命,团结军民力战保得京城不失,而后被驱赶出朝、谪至夔州,却也因此于靖康之变中并未被金军俘获的抗金名臣李纲。

    由于汴京较之原本的轨迹提前失守,李纲于金军攻入汴京时亲自率领军健义军力战外敌,而后却因赵桓又仓惶下诏汴京城内力战不敌、兵败被俘,因伤势于被掳北上的这一路行程中时晕时醒,是以萧唐起初也并未得见这位刚烈梗直的宋廷忠臣。

    然而经过休养,待李纲转醒后惊闻金军虏寇竟然被水泊梁山那伙反贼强寇截杀击溃,如今换做背反朝廷的逆臣贼子萧唐挟持圣驾,而意图趁机迫使官家就范之后,他也登时打了鸡血



1503章 曾经的死敌,心绪复杂的张叔夜
    膺昊天之眷命,制曰:朕以敬天法祖,缵绍洪基,惟赖杰宏股肱。迩来外寇猖獗,国祚少宁,累匡多难,爱卿萧唐与众义士跋履山川、逾越险阻,成平虏之绩,建救驾之功,朕实嘉赖。兹者因金贼狄夷乱常,作祸中原,倾覆城池,寇钞人民,荡摇京师,乃致社稷受芟夷大难,特敕萧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临危受封,自设帅司府署,用彰尔功。诏书即下,敕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军马,星驰先护驾返还京师。麾下将士,协力尽忠,功奏荡平,萧爱卿自行封赏,其三军头目,就着金寇掳掠钱粮财物给赏,造册奏闻。尔其钦哉!特谕......

    待宇文虚中高声独罢丹诏,萧唐乃至周围一众头领、马步军诸部勇健皆是站而受之。彼此先前的敌对态度,由此因抵抗金国外侵而再度达成合作关系,只是促成这种合作达成的甲方、乙方的关系却与先前绿林中成名的头领受朝廷招安而大不相同。

    天下兵马大元帅这等总领军政,掌征伐,并非常置的要职听起来威武霸气,按正史中的轨迹本来是由赵构来做以拒金兵,历朝各代若非是天子、亲王也休想染指这等在战争时节脱离于原本朝廷武官体系节制之外的要职。大唐安史之乱勋名显烁,被赞誉称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不非之而名传华夏的郭子仪做到头也只能做到副帅,天下兵马大元帅这等要职还必须要由皇子李俶(后更名李豫,唐代宗)来做,也足见战争非常期间这等权位极重的封职,仍必须要由宗室皇族来担任,务必要杜绝威望忒高的文武大臣对皇朝构成威胁。

    可是如今皇室的权威尊严早先已被金军狠狠践踏了一番,身家性命如今仍处于威胁之中,赵佶、赵桓又哪里顾得上那许多

    待萧唐从宇文虚中手中接过圣旨,又向周围一众形色各异,神情复杂的宋廷臣子环视了一遭,果然也并没有见到诸如李纲等心性刚烈的臣子出来节外生枝。

    那李纲因为组织起汴京军民力抗金军时这才暂时得受重用,实则他那刚烈的性子似乎也甚不招赵佶、赵桓的待见,当初他本来以做到了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这等要职,却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迁起居郎;几年后待他上疏请奏,却被赵佶连贬数职谪至南剑州做沙县税务...算上正史南宋朝廷他只做了七十五天的宰相便被罢职......徽、钦、高三代宋廷皇帝就算皆知他李纲能力出众,可是非要不得已时也都不愿重用于他。何况如今只求尽快能返回东京汴梁,赵佶与赵桓又怎耐烦听他慷慨陈词的出来搅合

    萧唐心中念道,事实上李纲虽然强烈反对官家破例放权于萧唐这伙背反朝廷的绿林兵马,可是他却还能有甚么主意只是力谏倘若萧唐此贼应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谋害圣上,否则天下军民愤慨,必将群起而攻之。不妨与其持久磨耗,拒不可教贼厮得逞,待诸路勤王兵马来时震慑草寇,以势胁迫,威逼萧唐此贼放还官家......

    如此冒险且不切实际的方式,赵佶、赵桓这两个昏君又怎肯以身犯险

    圣旨既下,萧唐又差麾下亲信头领护送诏书往宋境各处州府关防军司传达天下,旋即准备动身启程,挥军杀回东京汴梁。而从济州治所率军星驰而来,与萧唐不约而同的袭攻金军,如今却忌惮二帝有失而扎下营寨与萧唐所部兵马对持的张叔夜,也终于等到了面圣的机会。

    当萧唐来到赵佶、赵桓所处的行帐时,只一人前来觐见官家的张叔夜刚拜谒过二帝,伏地高呼臣救驾来迟,望乞陛下降罪云云。而张叔夜终于面见得战场上虽然打了几次交道,可今番却是初次近距离彼此面识的萧唐时,他面色端的复杂,而又听萧唐集沉声说道:“张知府,以往我与一众兄弟雄踞梁山泊时,彼此身份有别,故而与恁相互警惕防备,彼此也难免摩擦冲突。然如今金人入寇,我辈绿林群豪,也不愿见到中原大好江山遭外虏祸害......如今自当以大局为重。

    虽然击溃金国东路兵马,可是方今河北两路诸州各县大多沦陷,金人也势必要攻取河东、京东之下诸州



1504章 重返汴京 ,清算之日
    女大十八变,这时萧唐眼见赵福金已经二旬出头的年纪,不但是俊俏可人的大姑娘,于宋时习俗按说本早该嫁人才是,只是一段时日下来大事接踵发生,赵佶自顾不暇,也把自己闺女的终身大事也耽误了下来。

    帅帐内的气氛一时沉默,燕青自是心细识趣的人,当即遂又请柳影烟、花想容、赵嬛嬛三女出去先做安顿,而教自家哥哥与茂德帝姬赵福金单独叙话。

    与柳影烟不同的是,听花想容的意思也不止是倘若能寻回自己的家私也尽肯捐助给义军做军资,虽为女儿身,似乎她更有意追随萧唐所部兵马,但凡能派上任何用处自愿帮衬。看来也是不愿再于国难之际留在汴京继续去做那歌舞升平的青楼行首,也不像柳影烟那般看淡红尘打算隐居,而仍矢志于抗金大业上能尽出自己的一份力;

    至于柔福帝姬赵嬛嬛...现在十六芳华的年龄,也到了知事懂事的时候,她自知萧唐受封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也是在自己父皇、皇兄受胁迫时所赐封的。可是萧唐毕竟啸聚各路强寇兵马与朝廷作对,背叛了自己的父皇.......只是经过那一段如同置身于最为恐怖噩梦中的凄惨经历,赵嬛嬛显然还没有缓过神来,她战战兢兢,紧紧依偎在自己的姐姐身边,而对于萧唐,似乎也仍不免有些防备。

    可是萧唐倒也发现花想容、赵嬛嬛二女与燕青似乎更为亲近些。这倒也是,燕小乙百伶百俐、道头知尾,非但吹弹唱舞、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无有不会,为人也最是知人冷暖,懂得觑人心思行事交际,本来惊魂未定的赵嬛嬛便似得燕青抚慰,不自觉的也乐意相信这个生得端的好看,且待自己极是呵护体贴的大哥哥,她倒也肯暂时离开赵福金,而与花想容、柳影烟随着燕青出了帅帐。

    帐内一时间只剩下了萧唐、赵福金二人面面相觑,而那茂德帝姬幽幽的叹了一口气,说道:“以往我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萧将军背叛了父皇,犯下便是身怀丹书铁券也不得宽胥的谋逆大罪,你带领许多强寇兵马反朝廷,而我到底也是赵氏宋廷的宗室子女,本来以为与萧将军再无谋面的时日...可是今番父皇、皇兄......乃至我赵氏宗室子女尽被金人所掳,这一路上我也亲眼目的过太多暴行与惨剧,若非萧将军率军杀至援救,我等所将面临何等厄难,是在不敢去想,所以...还是谢谢你......”

    萧唐沉吟片刻,终于还是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帝姬身份尊崇,自小在深宫内苑长大,是以有些事,你仍不会明白。我率领各处豪勇矢志欲在这等国难之时力抗外辱,虽说是忠君爱国,可是在朝中立足,试图肃清由来已久的痼疾弊端,我已经做过了尝试,但后来我也明白了,那时也只有背反朝廷,反而才有于国难时力挽狂澜的指望。

    不止是为了这个国家,而是在这天下已受过太多压迫苦难的黎民百姓免遭外虏祸害,也就只有背反君王。我自也不会奢求帝姬会理解我背反朝廷的行径,可是我所做的一切,不但问心无愧,也是势在必为的。”

    赵福金见说也是一时默然,她抿了抿嘴唇,忽而又道:“我生在帝王家,的确天下许多大事我不懂得,可是当初被金人掳掠出京时,也曾听闻许多百姓声嘶力竭的叱骂父皇治国无方,累害得太多黎民无生计寻觅,也是因父皇与皇兄昏聩不明,这才使得宋民百姓沦于金人铁蹄之下受苦受难......
1...605606607608609...7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