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位面游轮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横空日月
长跑其实是一种比较笨的运动,只要你坚持每天都跑,都能跑出一个很不错的成绩,虽然想要跑出一个世界纪录,跑成世界冠军几乎不可能,因为那要看天赋和体质,但要跑出陈堪这样的成绩还是有可能的,唯一的障碍就是你有没有这个毅力坚持下来。
“这就是老师经常说的‘聪明人的笨办法’吧,正因为长期锻炼才有这样的体质,所以才能有那么充沛的精力去做学术研究,去看那么多的书吧!”李白雪感慨道。
很多人也都点点头表示同意。
江凯本来想反驳几句,不过想想还是算了,练国术可比这个长跑要困难多了,能成为暗劲高手,陈堪一定比想象中的更加努力。
“啪啪啪啪……”
“加油,加油……”
“加油,加油,加油……”场上的气氛突然达到了顶峰,因为陈堪已经到最后阶段了,开始进行最后的两百米冲刺了。
如果仅仅只是最后的两百米,那没什么看头,速度上根本不如一百米那么快,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远远不如一百米,让大家真正激动的是,现在陈堪同时在进行最后的套圈。
现在第二名在陈堪前面五十米处,要是陈堪能够超过他的话,陈堪就完成对其他九个运动员的二次套圈,这才是长跑的真正看点。
本来是在播报稿件的广播员现在也停止读稿件了,通过广播大声喊着“加油”,所有人尽其所能地制造出声音,为陈堪加油,有人用矿泉水瓶敲打着栏杆,有人扯开嗓子大声呼喊……
虽然声音五花八门,但是节奏是统一的,所有人都按照一个节奏在为陈堪加油,声音响彻云霄,这绝对是有史以来在运动场中传出来最大的声音,即使是之前明星来这里开演唱会都没有这样的音量。
那个体育学院的老师,也就是第二名,一看众人的人情突然如此高涨,心中暗叫不好,转个头看了一下,这一看,吓了他一大跳。
如他所料,陈堪已经在跑弯道了,距离他大概三十米的距离,难怪观众的情绪突然变得那么高涨,这简直就是长跑比赛中难得一遇的大高潮啊。
“怎么现在不是我在观众席上!”
要是在观众席上,他也能享受这个高潮,可是现在不行,此时的他也来不及多想,咬咬牙,开始加速,虽然他现在还有八百多米才能结束,但是他实在是不想再被陈堪套一圈了,长跑被套圈是最郁闷的,何况还是被套两圈,虽然观众看起来热血沸腾,但是被套圈的人想死啊!
被陈堪套一圈已经很羞耻了,要是再被陈堪套一圈,那他还不得挖个坑埋了自己。
不管之后的输赢了,先拿回现在的面子吧。
“不好意思了,兄弟!”陈堪看到众人的情绪那么高涨,心中想着干脆就来场漂亮的结尾吧,心中默念一声抱歉,然后加速。
陈堪加速的行为让赛场的气氛再次攀升,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而距离终点也越来越近,终点的裁判已经将彩带拉起来了,裁判低头看着手中的计时器,再抬头看一眼眼前的两人,他也急了。
最后四十米,两人的距离只有五米左右,最后的大高潮终于是来了,陈堪的对手也将这个当做是最后的冲刺,使出了全力,毫无保留。
最后三十米,两人相差两个身位。
二十米,两人就差一个身位。
十五米,两人肩并肩,体育学院的老师咬咬牙想要再次加速。
八米,他能看到陈堪的后脑勺……





位面游轮 第三七八章 推开历史新大门
“陈老师,你是不是该考虑请客了啊!”
“主任,你这个就不厚道了吧,我们为系争得了这样的荣誉,难道不应该是你请客吗?”陈堪说着还转身问旁边的人道:“大家说对不对!”
“对!”有陈堪的带头,众人高声齐呼道。
在这次的校运会中,历史系的最终总成绩排名是全校第三名,这个总成绩是不分教师学生的,都是一起算的,当然体育学院不算在内,第一名是经管学院,第二名是计算机与数学学院。
这两个都是中师大最庞大的学院,他们一个年段的学生比历史系整个系的学生还要多,拿下最好的成绩很正常,每一届运动会他们的成绩都是前列的。
而这次历史系异军突起,直接干掉其他的院系,成为总成绩的第三名,其中陈堪贡献了三个第一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是没有陈堪贡献出来的这三十分,那会直接降落到第七名。
本来王主任还是想坑一下陈堪,陈堪连破三个记录,这是妥妥的六千块到手了,可是没想到他却被陈堪反将一军,而且还调动广大群众的力量,众人直勾勾地看着他,陈堪给他一个“你自己看着办”的眼神。
“我……”
还没等他开口,陈堪就抢先说道:“主任,其他话就不要多说了,西北汉子,给个爽快的,主任你就说请不请吧,这次我们的运动员门可是为系争光了啊,你摸着良心,你说!”
王主任苦笑了一下,平时怎么没有发现,陈堪还有这口才,这直接就上纲上线了,本来按照传统,不管成绩怎么样,系里面一定要请运动员庆祝一下的,做为中师大很小的一个院系,不管成绩再差也不奇怪,毕竟人少。
成绩好的话就叫做“庆祝”,成绩不好那就当做是“安抚”,可是被陈堪这一搅局,同学也就忘了什么系的规矩了,能坑一次系主任,这个多荣耀啊,况且带头人还是陈堪算账也算不到他们的身上。
“好吧,我请,但是陈……”
“不要但是,这个伤感情啊,请就请了,我们那么努力了,这个没条件的啊,不然就不好了啊!”陈堪笑眯眯地指着王主任说道。
“好吧,不但是中行了吧。”王主任耸耸肩,“我请,就今天晚上了,大家到时候一起来。”
“好!”
当天晚上,陈堪也到场,喝了不少的酒,不过完全没影响,陈堪最后主要的功能还是作为一个清醒者算账,然后保证所有的学生全部安全回到宿舍之后,陈堪也回去,继续做他的研究。
就这样,为期三天的运动会结束了,对陈堪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第二天收到了学校打来的六千块钱的奖金,没有扣税的,这可能是陈堪在现实世界拿到的最大的一笔巨款了。
不过影响远远不仅是这样,陈堪的名气在学校就彻底传开了,成为了所谓的“男神”,陈堪对于这个称号只是笑了笑,根本没当一回事。
不过很多学生对陈堪的兴趣完全被激发出来了,陈堪一些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都被翻出来,虽然看不懂,但是不妨碍他们对陈堪的崇拜,中师大的学生很神奇的知道了很多研究生就不知道的“论文百佳”。
最大的变化就是陈堪的课经常会多出一些旁听的学生,而且“用户粘性”极高,基本上来过一两次的以后都会经常来。
“东汉末年这个时代,很特殊,也很神奇,要是排序的话,大家最了解的历史就是这个时代,通过游戏、小说、电视甚至是易中天老师,知道了很多三国的事情。”运动会之后,陈堪的第一节课就到了东汉末年。
陈堪问道:“三国这段历史,如果我们要是真正要找一个‘开创者’,大家认为会是谁?”
“贾诩!”陈堪的问题刚刚结束,就有同学回答道,当然还有各种答案,曹操、刘备、吕布、袁绍等等一系列的人都上榜了。
陈堪摆摆手说道:“易中天老师说过,在汉代,支撑皇权的是三大支柱,外戚、宦官和士大夫,其实我认为易老师还忽略掉了一个,那就是地方势力,这个势力在东汉这个时代起到的作用虽然不明显,但是不可忽略,这四支力量相互制约,达成了一种平衡。”
“而真正打破这个平衡的人是谁?”陈堪环视一圈,说道:
“袁绍,袁本初。”
“袁绍大家都很熟悉,他本身是士大夫的代表,当初给何进提了一个主意,大家都知道,就是请地方军队进京清君侧,这在当时看起来不奇怪,但是我们站在现在,回首那个历史,这造成了什么后果?”
“首先因为这个原因,外戚消失了,或者说维系汉王朝的外戚消失了,本来汉朝的外戚就是想要依附于皇权得到权利,但是汉朝之后,外戚都在干什么?想想隋文帝,他就是外戚,这点日后我们还会再提,大家先留个心眼。”
说着陈堪给众人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继续说道:“其次就是杀宦官,袁绍带兵杀入皇宫,只要是没有胡子的人,全部杀掉,这次确实是狠,宦官这个力量下次在登上历史舞台,那已经是五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四根支柱到了两根,还剩下两根,按照易老师的观点就是士大夫还在支撑的,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袁绍最后变成了什么?变成了地方军阀,原来泾渭分明的地方军人和士大夫已经分不清了。”
“可以说,袁绍推开了一扇历史的新大门,在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历史要走向哪里,所有当时的有识之士都在寻找,这一找就是四百年的时间。”
“而这就是我们之后讲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大方向,到时候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人到底是在寻找什么,怎么寻找的,最后这个果实怎么落在唐朝的手上。”
“好,现在我们回过头,我们再来看看袁绍这个人。”




位面游轮 第三七九章 话袁绍
“中国历史有句话,叫做胜者为王,败者寇,袁绍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现在对于袁绍,很多人都是看不起的,认为他就是一个富二代,只是因为有个好的出身,但是袁绍真的有那么差劲吗?”
陈堪的上课老办法,就是讲述一些比较有争议性的人物,不是为了平反或者是干什么的,只是因为这些人物大家都比较熟悉,心中对于这些人都有一些先入为主的概念了,重新解读,如果能看到一个人的另外一面,那么对于同学的思维是能起到冲击的作用,当然前提是立足于史料的基础上。
“我们知道,在古代都是极其注重出身的,袁绍出身袁家,袁家在当时号称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绝对的豪门氏族,这点就不用多说,但是我们知道,古代真正有继承权的是嫡长子,袁绍是嫡长子吗?”
“不是!”众人一致摇摇头。
“没错,不是。”
“袁绍的身世其实比较复杂,在史学界仍然有争论,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他一定不是嫡长子。”
“所谓的嫡长子是正妻也就是大老婆的第一个儿子,当时的家主袁逢的嫡长子是谁?是袁基,这个人的风评很好,不过可惜命不好,袁基在关东诸侯发动董卓讨伐战中受到牵连被董卓杀死,按照继承制度,之后是二儿子袁术,和袁绍没什么关系。”
“袁绍能走到后来的位置上,得到那些成绩,可以想象是多么困难,不说其他,就说嫡长子继承制,他的成功,就是意味着在挑战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当时的世家大族绝对不允许的。”
“嗯!”很多同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就是陈堪讲历史的方法,就像是一个侦探一样,不用什么高大上的史料,先讲一些大家都掌握的东西,然后进行一个逻辑的推导。
“我经常说成功是带有运气成分的,袁绍和曹操一样,正好碰到了一个能让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时代,否则这两人基本上不可能有后来的成绩。”
“我们看看袁绍放发小,曹操,曹操是谁?那是宦官之后,宦官受到士大夫和外戚的集体抵制,想要得势方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依赖于皇帝,曹操有可能吗?除非他自己来一刀,才有点可能。”
说最后一句的时候,陈堪用手比了一个动作,很多同学“噗呲”一声笑了。
“现在知道曹操和袁绍为什么是发小,是死党了吧!”陈堪笑道。
“因为两人的情况其实是差不多的,如果没有后来的董卓之乱,他们的未来是暗淡的,所以臭味相投,一起玩耍,看看两人做的那些都是什么时候,那不就是两个没有未来的富二代,在找刺激嘛!”
“袁绍真正起家是离开京城之后,成为渤海太守,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根据地,然后一路征战,打下了北方冀、青、幽、并四州之地,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
“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这个假富二代袁绍,他的基础好吗?”
“说实话,一般,在东汉群雄中只能是属于中等偏上,袁家真正的资源都是用在袁术身上了。”
“现在我们看看袁术起兵之地在哪里?在宛城,在汝南,首先这两个城市都是东汉时期人口过百万的城市,东汉人口最多的时候也就五千万,就这两个城市占据了总人口的二十五分之一,和现在的那些大城市一样,大城市不仅仅代表着人口,还代表着经济和文化实力,简单讲就是钱和人才都很多。”
这个不难理解,就以首都为例,在这个超级大城市中有多少一流高校,有多少的人才,经济就看看每年的排名就好了,这就是超级大城市的实力,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一样,一个百万人口城市的综合实力绝对超过二十个人口为十万的城市。
“而汝南是什么地方,那是袁家的大本营,将大本营交给袁术,这也就意味着将袁家培养起来的大部分资源交给了袁术。”
“袁绍其实没捞到什么东西,没有得到太多袁家的支持,那你说后来袁绍手下的那么多的谋臣武将是哪里来的?当然是就地取材了,你看看这些人的户籍所在地,不管是田丰、沮授这些文臣,还是张郃、高览等武将,都是北方四州的人,那他们自然是要投奔袁绍,不然还能怎么样。”
“三国的那些人才大多数是那些世家大族培养起来的,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自然要留在本地了,这基本上适用于这段时期任何一个人,除了曹操早期,之前说过曹操是宦官之后,出身实在太差,士大夫都看不上他,曹操实在没办法,只能是‘唯才是举’,那个时代‘唯才是举’可不是什么好词,但是曹操没办法啊,后来曹操根基稳了,再来看看他手下的那些人才,大多数也都是出身名门了,寒门子弟很少。”
“在这点上,袁绍要好过曹操,所以在袁绍的事业做得比曹操来得大,拿下了四州之地,站在那个时代,那个时间去看,袁绍确实是最有可能成为统一天下结束乱世的那个人,只不过没想到他会最终败在官渡。”
“从在军事上,袁绍官渡之战前,袁绍在从无败绩,公孙瓒以‘袁氏用兵如鬼神’七个字来形容他的用兵。”
“还有关于官渡之战,这里要强调一点,那就是官渡之战袁绍战败之后,他回到冀州之后还平定了各处的叛乱,是两年之后,袁绍才病死的,官渡之战,曹操战胜,最大的意义在于,曹操这个势力存活下来,并阻止了袁绍的扩张势头,曹操真正意义上攻打四州之地,是袁绍死后他几个儿子内乱,所以并不是袁绍在官渡战败后立刻就抑郁而终。”
“至于袁绍治理河北上的建树,这就是大家的课堂作业,自己去找史料,看看袁绍是怎么治理河北的,史书上具体是如何评价他的。”
正好,这个时候,下课铃声响起。




位面游轮 第三八零章 砖家和专家
“陈老师,等一下。”陈堪上完课之后,经过历史系办公室的时候被教学秘书郭琴给叫住了,她拿着一个档案袋走向陈堪。
“哦,郭老师,什么事情?”
郭琴将手中的一个档案袋交给陈堪说道:“这是陈老师你之前的课题申请表,不过很遗憾,没有通过!”
“申请表?”陈堪还愣了一下,一时间没反应过来,郭秘书将档案袋伸到面前的时候,陈堪才接过档案袋,看到档案袋上的几个字才明白是什么意思,然后耸耸肩说道:“看来我还要继续努力。”
这是陈堪之前申请的三个课题,本意是想要通过课题能拿到科研基金,不过这些部门的工作效率实在是不怎么样,两个多月了才给陈堪回复。
“陈老师,你没事吧?”郭琴面带忧色地问道。
“没事,我能有什么事,没通过这不是很正常嘛!”陈堪洒脱一笑道。
郭琴是担心陈堪因为这次的失败导致他的自信心受打击,毕竟之前陈堪是那么优秀,第一次正式申请课题却没有通过,她担心陈堪会想不开,本来想要安慰两句,不过看陈堪脸上的表情不像是开玩笑,也就没有在多说什么。
其实陈堪是真的不在意,陈堪当时申请课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囊中羞涩,所以想要申请几个课题,拿些科研经费,不过现在没有这个必要了。
上个月校运会的六千块奖金,加上工资到账,还有帮剧组做的那个关于秦朝礼仪研究的五万块钱也已经到手,现在陈堪不差钱,所以课题能不能通过陈堪根本不在意。
而且陈堪心中很清楚,这个课题能不能通过也并不是单纯看你科研水平,陈堪敢毫不客气的说一句,那些“满脑肥肠”的审题人哪里有能力去判断什么课题是真正有价值,他们更加看中“表面功夫”。
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在申请的文档中要做一份“开题报告”,这个“开题报告”里面有一个必填的叫做“研究意义”或者说“研究价值”。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你要告诉国家,你这个研究课题到底有什么价值,有什么意义,值不值得国家出这个钱让你做研究。
而真正会申请的人,他们会在这一点上着重下一些功夫,即使是研究一颗纽扣,也要展示出那种惊天动地的价值来。
当然这个还是要联系具体的研究课题,不能只是一个劲的狂吹,毕竟审题人也不是白痴,你要是写一颗纽扣能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能打败美帝国主义,这个就有些过分了。
当然不仅仅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课题申请这里面的门道还有很多,每年的科研经费毕竟是有限的,有时想要拿下课题,你还必须要调动你的人脉资源去争,特别是国家级的课题,那绝对是“拼爹”。
为什么中师大历史系拿不到国家级的课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已经就是没有一个牛掰的“爹”可以拼。
这些陈堪自然是懂,如何写一份漂亮的申请报告陈堪也会,要拼资源,这个陈堪也很强的,陈堪是正儿八经的名师训练出来的关门弟子,虽然主要资源集中在南方,但也能影响到中海,但陈堪并没有这样做。
因为那个时候陈堪刚刚经历过霍元甲位面,那时候的陈堪心中有点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还有些自傲,不想做这些小动作,想要堂堂正正的获胜,还有点天真,要是换成现在的陈堪,那情况绝对不一样。
“陈老师!”经过系办公室的时候,陈堪被老师叫住,而经过系资料室的时候,陈堪被一个学生给叫住了。
“是方茕啊,有什么事情吗?”这个正是陈堪在中师大第一个认识的历史系学生,大四的方茕。
方茕犹豫了一会说道:“老师,您能帮我说一说南方大学的老师吗?”
“额,你具体想要了解什么?”陈堪眉头微微一皱问道,陈堪对于方茕的印象不是很好,这个女同学心机太重,经常自以为是,做事情带着强烈的目的,之前研究生报名的时候,她也对陈堪进行了旁敲侧击。
研究生报名必须要报学校,而且只能报考一首学校,所以需要很谨慎,方茕对陈堪进行旁敲侧击的原因就是想问问陈堪有没有能力将她送进南方大学。
她是一个典型的阴谋论者,在她的认知中,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学者,那些出名的学者提出来的观点也在她看来不过是稀疏平常,没什么了不起的,在她看来他们出名不过是人脉广而已。
在她看来陈堪就是属于人脉比较广的那一类人,否则陈堪怎么能在硕士就拿下“论文百佳”,这绝对是“背景通天”。
确实是不可否认,有那么一些靠着人脉和炒作成为“专家”的人,大家更喜欢称呼他们为“砖家”,那些人其实并不是这个圈子的人,是被专业圈子排斥的,他们的人脉基本上都不是圈内人,大多数是什么媒体人之类的,让他们成名的是媒体的运作,而不是因为学界的认同。
因为媒体掌控着话语权,这就会导致出现一种情况,这些人东拼西凑出一本书,然后被一些媒体捧上神坛,然后难免会有一些圈内人从专业的角度去解析,给出一个不好但是相对专业客观的评论。
然后媒体就会开始引导了,让吃瓜群众认为那些真正的学者是出于嫉妒所以给了差评,是眼红了,这就使得那些“砖家”的形象很符合群众想象中那种被恶势力打压的英雄,由此让这些人的名气更上一层楼。
真正的学者,是不会因为一个人去刻意批评他的作品,就比如《明朝那些事》和《品三国》,真正的学者,最多挑一些里面存在的历史性错误,加以改正,但绝对不会去攻击作者本人,简单的说就是对事不对人,不会用自己历史学者的这个身份去压一个所谓的外行人。
但某些砖家就会,有的时候就是揪住一个小错误,然后攻击作者,因为他们需要关注,他们和那些明星艺人一样,需要关注,内在的逻辑其实和艺人明星差不多,需要关注度,那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切。
至于一些学者提出来的观点看起来“稀疏平常”,这是因为没有看见这个观点背后的那座大山。
做一个比喻,就好像中国的学生在翻译古文和英文文章的时候,经常会有一种错觉,就是看起来它们是什么意思完全明白了,但是当你真正靠自己的能力动笔去翻译成文字的时候,那翻译出来的文章绝对会让你想撞墙的,因为根本就不是人话,和心中想象的完全不同。




位面游轮 第三八一章 没有重点
1...105106107108109...3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