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按照大唐的礼制,亲王之女才会被封为县主,当初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夺位成功的第二年,就将李建成的追封为息王,追谥为“隐”,因此民间也喜欢称李建成为隐太子,不过李世民虽然追封了李建成,但对尪娘这些李建成的儿女们没有任何的表示,不过现在他的这道圣旨,却是正式的将亲王之女的封号给了尪娘她们,也算是正式承认了她们的身份。
“哼,父亲身死,兄长远走美洲,这些都是拜他所赐,我们姐妹这些年也多亏了姑父与姑母照顾,与他从来没有半点瓜葛,现在竟然又假惺惺的装好人,虽然我是个女子,但我也不稀罕什么县主的封号!”让人没想到的是,反应最为激烈的竟然是一向性格柔弱的婉娘,甚至在说完上面的话后,她竟然将手中的圣旨直接扔到地上,连看都懒得再看一眼。
对于婉娘如此激烈的反应,李休却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是看着婉娘一点点长大的,自然知道自己这个学生其实是个外柔内刚的性子,表面看起来柔柔弱弱的,但若是触碰到她的底线,却是会引起她激烈的反弹。
不过相比婉娘的激烈反应,刚才还对李世民满脸讽刺的尪娘却是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只见她忽然走到圣旨前,然后弯下腰将地面上的圣旨捡了起来,甚至还小心的将上面的尘土吹净。
“姐姐你做什么,难道你真的准备要接受那个人的赏赐?”婉娘看到尪娘的动作先是一愣,随后更是有些悲愤的道,毕竟李世民可是与她们有着杀父之仇,虽然她们是女子无法为父报仇,但至少也不需要仇人的施舍。
“婉娘,我的确是准备接受这个县主的封号!”只见尪娘捡起圣旨后,却是十分坚定的向婉娘说道。
“姐姐你……”尪娘的回答也让婉娘更加的愤怒,甚至有种被人背叛的感觉,特别是这个人还是她最为尊敬的亲姐姐,这让她也更加的无法接受,眼泪也一下子涌了出来。
“婉娘你不要激动,先冷静下来再说,我相信尪娘做这个决定肯定有自己的理由。”正在这时,只见李休终于开口劝说道,他对尪娘的选择虽然也感到十分惊讶,不过他也知道,尪娘的性格比较大气沉稳,遇事也比较冷静,这么做肯定也有她的理由。
果然,只见尪娘这时将圣旨收起来后,这才对婉娘展颜一笑道:“妹妹你先冷静一下,否则我可没办法和你解释这件事。”
听到李休和尪娘的话,婉娘虽然怒火未消,但也擦了擦眼泪,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好,我倒是想听听姐姐你的想法,不过这种施舍的封号要它做甚?”
看到妹妹的模样,尪娘却是摇头微笑,只见她这时似乎有些累了,然后轻轻的坐到旁边的矮榻上,一手抚着隆起的腹部,一手拿起旁边的茶碗品了一口,这才轻笑一声道:“妹妹,你老实告诉姐姐,当初我那位妹夫想要娶你,为何你非要拖延一年的时间?”
“姐姐你怎么想起问这个?”听到姐姐的话,婉娘也不由得脸色一红道,毕竟这种涉及到私人感情的事,她也有些不好意思说。
“呵呵,婉娘你别不好意思,你若是不好意思说,那我就替你说,当初你之所以不愿意,不就是担心自己拖累了裴行俭的前程吗?”李休这时也终于猜到了尪娘的想法,当下笑呵呵的替婉娘解释道。
“姑父说的不错,其实不但婉娘有这个担心,当初我出嫁时,也同样担心影响夫君的前程,不过现在那个人给我咱们封号,先不论是什么原因,咱们接受了这个封号,日后也可能会让夫君在前程上的阻力小一些,当然这些事情我不很熟悉,所以我想问一下姑父,我的想法是不是对的?”尪娘说到最后时,一双妙目也看向了李休。
李休刚才就已经猜到了尪娘的想法,这时也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道:“尪娘你说的不错,你们姐妹接受了朝廷的封号,这肯定会让陛下进一步的消除掉对你们的戒心!”
李休和尪娘的话一出口,婉娘也不由得露出沉思的表情,杀父之仇虽然让她一直耿耿于怀,但她毕竟是个女子,而且现在这种情况,她们也根本没有报仇的机会。而且她现在就要嫁人,日后就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自然也要为自己的夫君着想。
“妹妹,虽然杀父之仇永不能忘,不过当初姑父也教过我们,人不能永远的生活在仇恨之中,有时也需要适当的放下仇恨,更何况只不过是个封号而已,接受之后也能让自己的夫君少一些麻烦,既然如此,那为何还要拒绝呢?”尪娘看到婉娘沉默不语,当下再次开口劝说道。
尪娘毕竟年纪大一点,而且遇到也比较冷静,这时也分析出这件事的利弊,所以劝说时也露出语重心长的表情,虽然她对李世民的恨也并不婉娘少,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接受封号反而更加的符合她们的利益。
“尪娘说的不错,人不能总是生活在仇恨之中,你们正值青春年少,日后还有大把的时光等着你们,人总归是要向前看的!”李休这时也叹了口气说道,人不能让感情主导自己的生活,而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当然这句话说来容易,想做到就太难了,哪怕李休有时候也难免感情用事。
听到李休和尪娘的话,婉娘脸上也露出挣扎的神色,理智上她觉得姐姐和姑父说的有道理,可是感情上一时间却有些无法接受,不过想到自己的准夫婿裴行俭,以及裴行俭的理想抱负,这让她也不由得有些心软,毕竟他本来前程似锦,可是若娶了自己,日后在仕途上肯定会遇到一些阻碍。
“好吧,姐姐的苦心我明白了,裴参军为了我付出了那么多,我也没什么可帮他的,希望这个封号可以让他的仕途走的平稳一些。”只见婉娘沉默了半晌,最后终于点头答应道。
懒散初唐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周兴与赫处俊
崇义坊西南的一个小院子里,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正伏在院子里石磨上奋笔疾书,时不时还会抬头看一看西边的太阳,脸上也露出焦急的神色,因为他正在抄写的书籍是别人借的,而且明天就要还回去,可是以他现在的抄写速度,恐怕今天根本就抄不完。
这个少年名叫周兴,长安本地人,这个小院就是他的家,不过他的父母在前两年先后去世,所以家中也只剩下他一个人,而为了维持生计,他就将家中的房屋租出去一间,这样收的租子也勉强可以维持生活。
这个小院并不大,房屋也有些简陋,事实上他父母在世时,也只是长安城的普通百姓,平时以做一些小生意为生,不过他父母却是十分有远见的人,所以周兴从小就被送到私塾读书,为的就是让他日后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然而很可惜的是,自从周兴的父母去世后,周兴家中的情况也实在无法支撑他再读下去,所以这两年他也主要是靠自学,而自学最大的困难就是找不到书读,为此他也只能厚着脸皮四处去借,只不过因为书籍太过珍贵,大部分时候他都是失望而归,偶尔能借到书时,他也会尽快的将书籍抄写一遍,以便日后诵读。
夕阳慢慢的落了下去,院子里的光线也是越来越暗,周兴也禁不住睁大眼睛,努力的看清书籍上的字迹,免得抄错了,同时他心中也是越来越焦急,因为他家中贫困,平时收的租子也只够他吃喝之用,晚上甚至连油灯都不舍得点,点灯抄书对他来说太奢侈了,所以他必须在天黑之前抄完。
不过很可惜的是,随着天色越来越暗,周兴想要看清书籍上的字迹也变得越来越吃力,有时需要趴在书页上才能勉强看清,这样一来,他抄写的速度也更慢了,而整本书他还有一小半没有抄,可以说今天无论如何也抄不完了。
“罢了罢了~”最后周兴无论如何也看不清书页上的字,这让他也不由得长叹一声,随即有些赌气的将手中的笔弃于石磨之上,不过却没想到用的力气有些大了,结果毛笔在石磨上滚了一下就掉到了地面上。
毛笔虽然不贵,但也是周兴省吃俭用攒钱买的,而且毛笔用完若是不洗的话,下次就没办法用了,这让他也急忙去捡,但因为天色太黑,一时间竟然看不到笔掉在哪里了,这让他也不禁暗暗着急,围着石磨赶紧找了起来。
可惜就在周兴还没找到,却忽然听到脚下“咔嚓”一声脆响,这让他也不由得一愣,随后急忙弯腰从脚下捡起之前掉的毛笔,可惜这时毛笔的笔管已经被他踩成了两段。
“我的笔!”看着手中断成两截的毛笔,周兴也不由得悲愤的大叫一声,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好不容易借来的书没有抄完,偏偏还把省吃俭用买来的毛笔给踩断了,如果想要再买一支的话,恐怕他一天的饭钱就要没有了。
周兴今年才十四岁,哪怕是以大唐的标准,也算不上成年,而且自从父母去世后,他也吃尽了苦头,现在看到手中的断笔,却是一下子引发了他这些年的委屈,最后竟然禁不住悲从中来,就这么扶着石磨低声啜泣起来。
现在的周兴还只是一个因损失了一支笔而痛哭的少年,但是在几十年后,这个人却将名扬天下,只不过他扬的却是恶名,因为这个周兴就是武则天在位时期最有名的酷吏之一,许多酷刑都是由他亲自发明的,只不过恶人自有恶人磨,后来他被另一个酷吏来俊臣用请君入瓮之计制服,请君入瓮这个成语也正是出自他身上。
历史上的周兴虽然恶名昭著,但其实他也是个很可怜的人,平民出身的他虽然读过书,特别是对律法很有研究,但却因为考不上进士,结果在官场上受到一些人的排挤,明明很有能力,却一直得不到升迁,也正是这个时期,使得他的心理产生了一些扭曲,后来得势后,对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也尤其残忍,将自己的能力用在了歧途上,自己也没落到好下场,也算是可悲可叹。
不过还没等周兴哭太久,忽然听到院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这让他也急忙站起来擦了擦眼泪,然后只见院门被推开,一个高挑的身影走了进来,周兴也急忙迎上去道:“赫大哥你回来了!”
“是啊,天都黑了,你吃过饭了没有?”只见这个高挑的身影也走过来道,虽然这时天色比较暗,但是借着夕阳的一点余辉,依然可以看到这个人大概三十岁左右,方脸阔口相貌堂堂。
这个人名叫赫处俊,值得一提的是,他日后也是大唐的名臣之一,只不过因为反对武则天,死后也让武则天开棺戳尸,而执行这件事的刚好就是周兴,只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两人以前曾经有过一段交情。
“没呢,赫大哥你给我借的这本书我抄了一整天,可是还是没能抄完。”周兴这时十分沮丧的摇了摇头道,赫处俊不但是他的朋友,同时也是他家中的租客,而且在得知他在自己学习时,也是想方设法的帮助他,今天他抄的这本书就是对方找人借的,所以这时的他对赫处俊也十分的尊敬。
“没抄完就算了,等过了几天我看看能不能再借一次,到时你继续抄就是了。”赫处俊这时也听出周兴话中的失落之意,当下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赫处俊的出身比周兴要好得多,他父亲曾经做过隋朝的刺史,封县公,只可惜在赫处俊十岁时,他父母也都去世了,不过他父亲有许多的门生故旧,曾经送给他很多财物,但却被他拒绝了。
后来赫处俊成年后,才在父亲的故友帮助下进到国子监读书,因为这里离国子监不远,而且房租也便宜,所以他才在周兴家中租住下来,只不过现在的他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眼前的周兴会在他死后连他的尸体都没有放过。
懒散初唐 第一千零三十章 科举与国子监
周兴抄了一天的书,别说晚饭了,连午饭都没吃,幸好赫处俊了解他,所以晚饭也没在外面吃,而是买了些煮好的猪下水,另外还有几个大炊饼做为他们的晚饭。
赫处俊虽然出身比周兴要强一些,但因为他父母早丧,家业也衰败下来,幸好他家中还有几百亩良田,由他在老家的妻子打理,本来以他家中的情况,在乡间也算是个小地主了,只不过长安物价太高,所以他的日子也过的紧巴巴的,否则也不会租住在周兴家里了。
这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赫处俊将自己房间的油灯点上,然后与周兴坐在小桌子前边吃边聊,而周兴这时却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赫大哥,你租住在我这里,却还经常请我吃饭,实在让我过意不去。”
“哈哈~,宏达你太见外了,咱们本来就是朋友,而且我比你年长,你就把我当成大哥就行了,照顾你这个小弟也是我应该做的!”赫处俊却是十分豪爽的大笑一声道,他喜欢交朋友,而且周兴的年纪虽小,但却极为的聪慧,而且读书又努力,所以他对周兴也十分的看好。
宏达正是周兴的字,本来他年纪小,还没到取字的时候,不过在认识了赫处俊后,两人的交情越发深厚,于是赫处俊就帮他取了个宏达的字,希望他日后实宏图大殿、仕途通达。
听到赫处俊的话,周兴也是心中感动,甚至眼睛都有些发热,毕竟他父母去世后,已经很久没有人这么关心过自己了,这让他也有种想哭的冲动,不过男儿有泪不轻弹,他最后狠狠的咬了一口手中的炊饼,然后将眼中的泪水强忍了回去。
“对了,我听说国子监的监生每年都会分配一些官职,以赫大哥你的才华,肯定可以拿到一个不错的官职吧?”过了好一会儿,周兴这才忽然开口问道。
“国子监的确会给结业的监生分配官职,比如做个一县的县尉、一府的司曹等等,虽然都是一些底层的小官,但只要能力出众,日后也可以得到提拔。”赫处俊这时点了点头道,虽然大唐已经有了科举,但是大唐的国土实在太大了,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根本满足不了大唐的需求,所以国子监的监生也被做为预备官员。
“真羡慕你们国子监,不需要科举就可以做官,可惜我家中赤贫,也没有先人的庇荫,根本进不去国子监。”周兴先是露出羡慕的表情,最后却又有些失落的道。
国子监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的,国子监生员共三百人,一般只有官员或贵族家的子弟才能进去,而且监内分为六科,不同品级的官员子弟学习不同的科目,比如最高的国子学为例,只收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次一级的太学只收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为生,可以说等级森严,赫处俊得到父亲故友的帮助,也只能进到四门学中学习。
看到周兴的样子,赫处俊却是淡然一笑道:“宏达你也不要太过失落,其实现在国子监也是大不如从前了,而且我已经决定,就算国子监分配官职我也不要,而是要参加明年的科举,试一试自己的才学到底如何!”
“为何,赫大哥你为何放着坦途不走,反而要去与人争那个希望渺茫的科举呢?”周兴听到赫处俊的话也不由得大吃一惊,随即就开口反问道,要知道每次科举的竞争都十分的激烈,特别是进士科,每次录取的人数都是极少,而赫处俊虽然才华横溢,但肯定也没有必中的把握。
“呵呵,宏达你有所不知,我之所以决定要走科举,而且还要考最难的进士科,主要是有两个原因。”只见赫处俊这时再次一笑道,“第一是因为现在的国子监已经与以往不同了,以前咱们大唐初立,官员的缺口极大,所以国子监的监生也能分配到一个不错的官职,可是这些年咱们大唐逐渐平稳下来,官员的需求也有限,最好的官职都被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抢走了,而国子监的监生一般只能分配到偏远之地任职。”
说到这里时,只见赫处俊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如果仅仅是好的职位被抢走也就算了,可是现在官场上都视科举为正途,对非科举出身的官员颇为歧视,甚至连日后的升迁都受影响,远不如科举出身的官员顺利,也正是考虑到上面这些,所以我才决定走科举之路,虽然前面难了一些,但却是为日后打下基础。”
“原来如此,还是赫大哥你的目光长远!”周兴听完赫处俊的话也不由得赞叹道,他很喜欢和赫处俊聊天,因为对方有阅历有见识,可以告诉自己许多不知道的事情,比如这些官场上的事,如果不是赫处俊告诉他,恐怕他日后也只能靠自己一点点的摸索。
“呵呵,也谈不上目光长远,只不过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一种选择罢了。”赫处俊听到周兴的夸奖也是再次一笑道,“对了,宏达你对日后有没有什么打算?”
“我?我能有什么打算,只不过希望能多读一些书,科举我是不指望了,毕竟自己的才学差太多了,我现在只希望日后能够找机会进入官场,哪怕是从小吏做起也行,这样至少没有浪费自己这些年的苦读。”周兴这时却是自嘲的一笑道。
说起来周兴自问并不比任何人笨,甚至只要是认识他的人,都夸他才思敏捷,是个读书的好料子,可是再好的料子没有书读,日后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成就,别的不说,周兴就觉得自己比赫处俊差远了,而且赫处俊还不是世家出身,只是后来进到国子监才读到许多的书,他连赫处俊都比不了,更别说那些世家子弟了。
看到周兴如此悲观,赫处俊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不过随即他就振作起来激励对方道:“宏达你也不要太悲观,咱们大唐正处于盛世,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我听说前两年时,驸马李休的银行就需要大量的读书人,这些人进到银行刚开始只是做小吏,但是后来随着银行的扩张,很多人都被提拔为官,据说日后银行还要扩张,里面的官吏也是前程似锦,我觉得宏达你倒是可以去试试!”
听到赫处俊提到银行,周兴也是眼睛一亮,不过随即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其实去年我就知道银行招人的事,而且我也跑去试了一下,结果人家嫌我太小,根本不收。”
“哈哈~,去年你才十三岁,的确太小了点,不过你也不必着急,银行需要的人肯定很多,你的才学又好,脑子又聪明,只要再大两岁,肯定可以进去,另外我听说银行对算学要求很高,刚好我有个朋友手中有一本驸马的《李公子算术》,过两天我借来给你看看!”赫处俊听到周兴的话也不由得大笑道,周兴不但年纪小,而且平时吃的又不好,结果长得又瘦又小,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银行自然不会收他。
听到赫处俊的话,周兴也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刚才的悲观也一扫而光,只不过他心中还是有一点不甘,毕竟每个读书人心中都有一个科举梦,可惜现实实在太残酷了,使得他也不得不放弃心中的梦想,从小吏做起才是最适合他的现实之路。
赫处俊与周兴边吃边聊,期间周兴还向对方请教了一些自己读书遇到的问题,赫处俊也一一做了回答,直到快两更天时,他们这才散去,周兴也摸黑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只不过躺在床上时,他却不由得又想起今天与赫处俊的谈话。
“小吏就小吏吧,等以后有了稳定的收入,就有钱买书了,到时再挤出时间读书,也许以后还有机会参加科举。”最后周兴自言自语道,只不过话虽如何,但他也知道这个希望实在太小了,毕竟做了小吏后,肯定有忙不完的事情,哪有时间再去读书?而且小吏的收入也不是很高,相对昂贵的书籍,恐怕他攒一年也买不了几本书。
周兴在床上辗转半夜才睡着,等到第二天醒来时,已经是日上三竿了,赫处俊已经去国子监了,而他昨天抄写的那本书也被对方拿去还人了,毕竟书是赫处俊借的,说好今天要还,若是拖延的话,对赫处俊的名声也有损伤。
当下周兴起床,给自己熬了点糙米粥,就着自己腌的咸菜喝下去,随后就拿出昨天抄写的书读了起来,虽然书没有抄完,但总比没有强。
不过就在周兴正在院子里诵读之时,忽然只听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只见赫处俊兴冲冲的推门跑进来,看到他时更是激动的大喊道:“宏达,大喜事,你快跟我走一趟,图书馆那边要招人了!”
懒散初唐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图书馆开业 上
“图书馆?那是什么地方,国子监新开的科目吗?”周兴看到赫处俊兴冲冲的的跑进来,当下也不由得十分惊讶的道,按说现在对方应该在国子监上课才对,而且他说的那个图书馆又是什么?
“你什么都不要问,快点跟我过去,否则晚了可就赶不上了!”赫处俊却是没有解释,说完上前一把抓住周兴,然后拉着他就往外跑。
周兴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心中也十分的疑惑,但是他知道赫处俊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拉着自己出门,所以也没有再多问,跟着对方一路小跑的向国子监飞奔而去。
崇义坊与国子监所在的崇仁坊并不远,中间也只隔了一个务本坊,而且赫处俊和周兴也都年轻,腿脚的速度又快,因此不一会的功夫,两人就跑到了国子监,不过赫处俊却没有带他去国子监,反而来到国子监门外不远的一片规模很大的建筑前。
让周兴更加没有想到的是,本来应该在国子监中学习的监生们,现在全都围到了这座建筑前,门口也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个个的脸上也带着兴奋的表情,似乎对建筑里面的东西十分的期待。
“图书馆?这里就是图书馆?”正在这时,周兴也终于看到眼前这座建筑上面的匾额,当下也不由得惊讶的道,从图书馆这个名字来看,这里应该是藏书的地方,类似于藏书楼,可是一般藏书楼的主要功能是保存书籍,一般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怎么现在围了这么多人?
“哈哈~,这里就是图书馆,里面有许多的藏书,不过它里面的藏书可不禁止别人翻阅,反而允许我们这些国子监的监生随意借阅!”赫处俊这时十分兴奋的指着图书馆介绍道,他今天刚到国子监,就被通知图书馆开业的消息,结果国子监的监生听说有大量的书随便看,全都无心读书,甚至连监中的一些掌固、直讲等也都跑来了。
“只有监生才能到里面借阅吗?”周兴本来十分的高兴,但是听到赫处俊的话却感觉像是被泼了一盆冰水一般,从头凉到脚,脸上也露出失望的神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