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懒散初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李休就知道萧皇后会问到这个问题,所以也不意外,当下点了点头道:“对于这件事老夫人可以放心,陛下绝不会为难您和您的家人,事实上我我可以拿出证明给老夫人看。”
“呃?怎么证明?”萧皇后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惊讶的看着李休,除非是李世民亲口保证他们祖孙的安全,否则她真想不出李休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这件事?
看到萧皇后不信,李休也是微微一笑,随后从怀里拿出一封信交给对方,并且示意萧皇后打开。萧皇后这时也有些奇怪,当下接过信看了一下,结果更是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上面竟然写着“姐姐亲启”四个字,可是她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有什么人会称自己为姐姐?
带着心中的疑惑,萧皇后缓缓的把信打开,结果当看到信上的内容时,脸色也立刻一变,似乎十分的紧张,不过紧接着却又缓和下来,而当看到信的后面时,更是变得十分的激动,连双手都开始颤抖起来。
“这……这是真的?”等到萧皇后看完信上的内容,当下一脸不敢相信的看向李休问道,这个消息简直太让她感到震惊和意外了。
“不错,光化郡主还活着,而且她的女儿和儿子也都活着,只不过因为一些原因,使得她现在无论与儿子相认,不过只要等到这次大战结束,估计她们母子也就能相聚了,另外陛下也知道光化郡主他们母子的事,这下应该能让老夫人放心的回长安了吧?”李休这时笑呵呵的开口道。
萧皇后手中的信正是光化郡主写给她的,当初江都之乱,也多亏了萧皇后处事果断,这才让光化郡主母子三人逃过一劫,对于光化郡主来说,她也十分感激萧皇后的恩德,因此听说这次李休和马爷可能会带回萧皇后,这才写了封信,本来由马爷带着,只是马爷在襄城有些事情,没能和李休一起来,所以才把信交给他,让他代为转交。
“光化郡主?”听到这个有些陌生的称呼,萧皇后先是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道,“是了,她是李渊的外甥女,当今大唐皇帝的表姐,自然是一国之郡主,当初我也是想着让她为先帝留下一条骨血,没想到她竟然真的做到了!”
说到最后时,萧皇后也不由得流出激动的泪水,虽然天下所有人都恨杨广,但是身为妻子她却不能,而且当初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很好,这些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照顾杨政道这个孙子,为的就是让杨广留下一支血脉,却没想到杨广竟然还有一个儿子活着,哪怕对方不是她的儿子,可是她也已经十分知足了。
“对了,光化妹妹她现在可还好吗,两个孩子怎么样了?”萧皇后激动过后,再次关心的询问起光化郡主的情况。不过这却让李休有些犹豫,不知道是不是该把光化郡主与马爷成婚的事讲出来?





懒散初唐 第六百一十四章 颉利求和
李世民连杨广的儿子都可以容下,自然也不会在乎多一个萧皇后或杨政道,这也让萧皇后彻底的放下心来,李休最后也把光化郡主与马爷成婚的事讲了出来,结果萧皇后听后沉默了片刻,最后也表达了自己的祝福,毕竟光化郡主和她不一样,以光化郡主的年纪,的确不应该这么孤孤单单的过一辈子。
另外萧皇后还打听了一下恨儿他们姐弟的情况,当得知光化郡主的儿子在洛阳被别人收养,而光化郡主也一直不敢相认时,她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不过她也可以理解,而且等到这次大唐消灭掉突厥这个强敌,李世民的声望将会达到一个顶点,到时再也无人可以动摇他的皇位,而光化郡主他们母子也能团聚了,到时她也可以好好的看看那个孩子。
几天之后,李休安排好人手,将萧皇后与杨政道一行人送回长安,不过赵德言却留了下来,一来他对草原上的事情最为熟悉,二来定襄城中还有数万前隋遗民,李休手中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所以就让他继续管理定襄城的事务。
随着李休到达定襄,后方的物资也是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这里,事实上随着三路大军进入草原后,朔州那边就已经有些不方便了,所以李休索性就将物资调到定襄,周围也有重兵把守,每隔一段时间,前线的大军都会派出押送的队伍前来接收各种物资。
与此同时,经历了浑河之败的颉利也如同丧家之犬一般,一路仓皇北逃,秦琼的大军却一直紧紧的咬住不放,时不时的趁着颉利松懈之时偷袭一番,这让颉利也是又气又恨。
也就在颉利的大军刚刚逃到白道,眼看着就要到达阴山山脉,不过也就在这时,却忽然又遇到兵出云中的李绩大军,相比秦琼的精骑,李绩率领的军队却是以步兵为主,而且携带的火器数量也更多,并且在白道上摆开阵势,直接与颉利的大军展开正面对决。
颉利的军队数量本来在李绩之上,但是之前已经被秦琼杀破了胆,再加上物资被烧毁,更让突厥大军的战斗力大降,因此在与李绩的大军交战之时,突厥人竟然占不到丝毫上风,刚开始两军竟然呈现胶着状态。
不过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秦琼的精骑也终于从颉利背后杀到,结果在两军夹击之下,突厥军队是一败涂地,十数万人被唐军杀的四散奔逃,颉利也控制不住当时的局面,最后无奈之下只得率领身边的亲卫逃了出去。
白道一战,标志着唐军正式打败了突厥的核心力量,颉利最后一路逃到阴山山脉附近,一座名叫铁山的地方,然后这才开始收集逃散的突厥人,最后竟然只剩下五万余人,其中大部分更是老幼妇嬬,能战之士也只有不到两万人,物资更是匮乏之极。
面对这种情况,李绩与秦琼本来要乘胜追击,但是却忽然接到李靖的军令,命令他们原地待命,绝不可擅自出兵,结果这让李绩和秦琼军中也是骂声一片,很多人都说李靖是怕李绩和秦琼把颉利真给消灭了,这样李靖的中路军就抢不到任何的功劳,所以才制止他们追击。
前线的战报源源不断的送到长安,不过路上都需要经过李休的中转,有些紧急的情报则需要飞奴司负责传递,不过无论通过哪种渠道,李休都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前线的动向。
别人都骂李靖贪功,所以才不让秦琼和李绩追击,不过李休却知道,李靖这么做可能有一点私心,不过他更怕的是把颉利吓到,然后真的越过阴山进到漠北,到时他们恐怕别想再抓到颉利了,因此他命令李绩和秦琼不得追击,其实是想给颉利一个喘息之机,免得真把颉利给吓的一头钻到漠北,哪怕漠北环境恶劣,但颉利有那么多人保护,未必会死在漠北,而只要他不死,对大唐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当然李休能想到上面这些,恐怕李绩和秦琼也能想到这些,不过他们却都十分默契的没有帮李靖辩解,一来可能是怕走露消息,二来他们心中对李靖恐怕都有几分怨气,毕竟眼看着就能抓住颉利了,却被硬生生的压下来,哪怕他们知道其中的原因,但心中也肯定不舒服,所以也都乐于看到李靖被军中的将士指责。
不过虽然受到很多人的指责,李靖的计策却还是起到了作用,颉利在铁山暂时驻扎下来后,现唐军没有追来,这让他也终于松了口气,而且他这时也知道,只凭他现在手中的兵力,绝对不是唐军的对手,因此他立刻派出执失思力来到李靖的大营,向大唐乞和,甚至愿意向大唐称臣,只求能放过他一命。
当然颉利可不会真的向大唐屈服,他只是希望能够暂时让大唐退兵,然后抓紧时间恢复实力,毕竟大丈夫能屈能伸,等到日后恢复了实力,再找机会一雪今日之耻!
面对颉利的求和,李靖表面上表现的十分热情,以此来麻痹颉利,而且还以自己无权和谈,需要向长安的李世民请示为由,暂时拖延颉利求和的请求,并且暗自寻找战机,准备一举将颉利歼灭。
不过颉利这时却已经是惊弓之鸟,时刻都准备北逃,这让李靖一时间也不敢出击,因为他没有把握能够一举抓住颉利,如此一来,战局竟然暂时僵持下来。
定襄城的李休也很快接到前线僵持的消息,这让他也露出几分愁容,相比前线的战事,他其实更担心另一件事,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也越来越冷了,草原上的冬天本来就比长安来得早,因此这段时间李休也一直担心下雪的话,恐怕会给物资的运输造成极大的困难,万一遇到像去年那样的大雪灾,到时前线的李靖等人可就更危险了。
也就在这个关键时期,一个能够解决眼前全局的人物却忽然从长安而来,并且先到了定襄面见李休!




懒散初唐 第六百一十五章 莒国公唐俭
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来到定襄城外,为首一人正是李休的老部下许敬宗,这时李休也接到消息迎出城来,当看到他时,许敬宗也立刻满脸笑容的上前禀报道:“启禀驸马,您让下官准备的木材等物资都送来了,另外还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请驸马查收!”
“办的不错,等下进城之后,自然会有人安排这些物资与工匠的接收!”李休听到这里也满意的点了点头,为了应对雪灾,他想出一个办法,所以从后方运来一些物资与工匠,准备做一些东西。
“驸马,前两天长安派来犒赏三军的使者也到了朔州,今天就和属下一起来了,您是不是要见一见?”这时只见许敬宗再次请示道,说着他还看了一眼背后队伍中的一辆马车。
“哦?这次长安派来的使者是谁?”李休听到这里并不感到惊讶,事实上早在之前秦琼在浑河大败颉利,李世民就派出过使者来劳军,当然这些使者另外还有一层任务,那就是观察军队,特别是主将的动向,如果发现将领有造反的迹象,他们就会立即向长安禀报,这也算是皇帝监督军队的一种手段吧。
“是莒国公唐俭!”许敬宗说到这里时,脸上也露出羡慕的表情。说起唐俭,在大唐可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唐俭的父亲与李渊是好友,他本人又是李世民的好友,当初就是他一直鼓动李世民造反,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唐俭立刻就被封国公,相比之下,许敬宗就显得太可怜了。
“就是那个福大命大,而且一向不务正业的唐俭!”李休听到唐俭这个名字,当下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道。“福大命大”和“不务正业”可不是李休给唐俭贴的标签,事实上这是大唐所有人对唐俭的一致评价。
后世的隋唐演义中,程咬金号称是第一福将,多次靠着好运气化险为夷,当然这是小说,不能信以为真,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的确有一个福大命大之人,这个人就是唐俭。当初刘武周造反,结果把唐军主将李孝基打的大败,而且还活捉成俘虏,刚巧唐俭也做为使节在军中,也一起做了俘虏,最后李孝基被刘武周杀了,而且连尸体都没找到,偏偏唐俭逃得一命,而且还升了官。
据说唐俭之所以能够保命,就是仗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刘武周,不但没有杀他,而且还想招降他,刚巧唐俭又得知大唐当时的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造反,于是暗中派人通知李渊,立下第一个大功,后来刘武周逃到突厥,唐俭又将刘武周留下的物资封存起来,等待李世民查收,这第二个大功,所以最后他不但无罪,反而还一举被封为郡公,后来等到李世民登基,又被封为国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唐俭此人一向不喜欢处理公务,这点倒是和李休很像,只不过李休是喜欢闲在家里教教孩子,或是去钓鱼消磨时间,唐俭却是喜欢饮酒作乐,每天都是喝的大醉,为此耽误了不少公务,李世民也拿他没办法,只能给他一个闲职,有时也会做为使节出使,比如他曾经在贞观元年出使过突厥,并且向李世民表示,以突厥的情况,日后大唐必可灭突厥,由此可知唐俭虽然有些不务正业,但眼光却极为精准。
“驸马说的极是,莒国公的雅号可是在大唐无人不知,不过像他这么轻轻松松就做到国公的高位上,还真是让羡慕啊!”许敬宗说到最后时,再次看了一眼队伍中的那辆马车,只见这辆马车装饰豪华,前面拉车的马也是神骏非凡,与周围拉货的马车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像唐俭在军中也这么奢华的,也的确是十分少见。
“咦,莒国公怎么还不下来,这也太无礼了吧?”就在这时,许敬宗忽然一皱眉头再次开口道,毕竟李休都亲自到城门前迎接了,唐俭无论如何也该亲自下车见一见李休,可是现在马车上却丝毫没有动静,这就显得十分失礼了。
“无妨,莒国公年长于我,理应由我去见他!”李休这时却毫不在意的道,说完就亲自来到唐俭的马车前大声道,“在下李休拜见莒国公!”
“咚~”就在李休的话音刚落,忽然就听到车厢里传一声闷响,就是有人用什么东西撞了车厢一下似的,紧接着里面又传来一阵杂乱的声音,也不知道里面的唐俭在搞什么?
听到车厢里的动静,不但李休露出疑惑的表情,甚至连唐俭带来的随从也一个个面面相觑,就在众人都在疑惑不解之时,忽然只见车厢门被猛然推开,一个踉跄的身影一下子冲了出来,可是他在马车上,根本收不住脚,结果竟然一头从上面栽了下来。
看到这里,包括李休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惊呼一声,幸好唐俭的随从反应快,一下子上前抱住了栽倒的这个人,这时李休才看清这个人的相貌,只见对方大概四五十岁的模样,身长七尺有余,相貌清古,颌下留着三缕长须,看起来潇洒不群,只不过除此之外,这个人却是满脸酡红,一副醉眼朦胧的模样,浑身都是酒气,也不知道在车厢里吃了多少酒。
“咦?刚才……刚才我怎么听到有人说李休这个名字?燕国公在哪,在下唐俭,久……久闻大名!”唐俭一手抱着侍卫的肩膀勉强站立,然后瞪着醉眼四处打量着周围,似乎想从人群中找到李休,可是他之前和李休并没有见过面,再加上脑子都喝糊涂了,一时间竟然没看到眼前站着的就是李休。
看到唐俭醉成这副模样,李休也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以前只听说唐俭不务正业,而且还喜欢喝酒,却没想到他在来的路上竟然还喝成这样,也幸亏他和李世民的关系不一般,否则换成另一个人的话,恐怕早就被撤职查办了。




懒散初唐 第六百一十六章 唐俭的计划
李休一向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很不务正业的人,虽然做着大唐的官,但除非逼不得已,否则他宁愿回家带孩子,不过今天见到唐俭后,他却发现这个世上还有比自己更加不务正业的家伙,而且李休听许敬宗说,平时唐俭也是酒不离手,哪怕是早上起来,都得先喝上几杯提提精神。
面对这样的酒鬼,李休也是没有办法,只得让唐俭的随从将他再次扶上马车,并且派人安排好唐俭的住处,无论如何,先让他醒醒酒再说。
第二天一早,李休刚吃过早饭,唐俭就亲自跑来求见,刚一见到李休立刻就赔罪道:“燕国公赎罪,昨天老夫贪杯误事,还望燕国公不要放在心上才是啊!”
“莒国公客气了,在下早就听闻国公的大名,可惜一直无缘得见,昨天见到莒国公,方才发现国公真是个洒脱随性之人,真是让在下羡慕啊!”李休这时也半开玩笑的道,唐俭是个率性而为的人,和这种人打交道也用不着太过严肃,轻松的开几句玩笑反而可以接近两人的关系。
果然,听到李休话中的玩笑语气,唐俭也是大笑一声,随后指着他说道:“其实昨天在下醉酒,有一大半的原因倒是要怪在驸马你的身上!”
“咦?怎么会怪我?”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惊讶的反问道。
“哈哈哈哈~,那我倒是要问一句,蒸馏酒可是驸马搞出来的?”看到李休不解的模样,唐俭当下大笑一声问道。
“不错,不过蒸馏酒主要是为了生产酒精,然后给伤员消毒,莒国公你不会拿去当酒喝吧?”李休这时再次反问道,因为粮食不足,所以蒸馏作坊生产的酒精只能做为军用,不过军中的酒鬼最多,所以经常出现一些人把酒精当酒喝的事,甚至有个别笨蛋不知道往酒精里加水,直接就把高度的酒精喝进肚子,结果造成了胃出血,差点没喝死。
“嘿嘿,那倒不是,这次陛下让我前来犒赏三军,特意吩咐制作了一批蒸馏酒,其中还有几坛是陛下私藏数年的好酒,让我赏赐给李靖和秦琼几人,不过昨天我终于还是没忍住尝了一下,结果这一尝就尝醉了!”唐俭舔着脸皮道,好像丝毫不觉得偷喝酒是件很丢人的事。
李休看到唐俭的脸皮竟然如此之厚,当下也不禁一阵无语,随后就再次大笑道:“这么说来还真是我的错,不过这酒虽好,但莒国公还是要节制一些,毕竟酒大伤身啊!”
“早就听闻驸马滴酒不沾,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不过驸马你不喜饮酒,自然体会不会酒中真味,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平时可以食无肉,但却不可饮无酒啊!”唐俭听到李休的劝告却是再次笑道,不过他说话的语气却十分诚恳,表明自己这辈子恐怕都离不开酒了。
一个滴酒不沾,一个嗜酒如命,如此从这一点上来说,李休和唐俭还真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人,不过接下来的谈话却显得很轻松,因为李休发现唐俭虽然嗜酒,但其它的爱好也十分广泛,说话也风趣,丝毫没有年长者的架子,而唐俭也发现李休也十分随和,没有年轻人那种持才傲物的毛病,这让他们两人的谈话也十分愉快。
聊了一些闲话之后,唐俭这才把话带入正题,当下脸色凝重的道:“驸马,长安那边的消息还是有些不便,不知现在的战局进行到哪一步了?”
“现在的局势对我大唐十分有利,就在几天之前,李绩的大军在白道大败颉利,最后对方逃到铁山一带收拢残部,结果现在只剩下数万部众,真正可战之士甚至不到两万,所以颉利派出执失思力为使者,到我军中求和,我也刚刚把这个消息发出去,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长安。”李休这时也面色凝重的道。
每当这个时候,李休都无比怀念后世发达的信息网,如果放在后世,这样的消息只需要一个电话,在几秒内就可以传回长安,可是现在却需要用快马将消息送回长安,这也使得后方的消息往往十分滞后,当然有时也可以用飞奴司的飞鸽传信,不过因为信鸽携带的书信很小,上面能够记录的信息也极为有限。
“既然已经将颉利逼到这种地步,那为何李靖不直接出兵将颉利拿下?”唐俭听到这里却有些疑惑的问道,毕竟对于大唐来说,留着颉利只会成为一个祸害,要么直接杀死颉利,要么将他俘虏,这才能永绝后患。
“莒国公有所不知,颉利所处的位置十分巧妙,越过铁山之后,就是茫茫无际的漠北荒原,只是漠北条件恶劣,特别是又马上要进入冬天了,所以颉利一时间也不敢闯进漠北,但如果我们逼得太急,说不定颉利会冒险一搏,到时再想抓到他可就难了。”李休这时耐心的解释道。
“原来如此,我猜李靖肯定是假意答应和谈,但又托辞自己无法做主,借此来拖延时间吧?”唐俭这时眯着眼睛笑道,从李休的话中了解到现在的僵局,他立刻就猜到了李靖的应对之策。
“莒国公猜的不错,现在军中只能借机拖延,让颉利不至于冒险逃到漠北,然后寻找合适的机会一举抓住颉利,只不过现在颉利也十分小心,因此暂时还没能找到进攻的机会!”李休这时也十分佩服的看着唐俭说道,虽然这位莒国公是个酒鬼,但也是个精明强干之辈,否则也不会让李世民这么重视他。
“如此说来,战事倒是进入到一个僵局之中了!”唐俭这时抚着胡须沉思道,似乎是思考着解开这个僵局的办法。
“的确是个僵局,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可以等到天降大雪,道路被封,到时颉利想逃也晚了,只是我担心颉利不会等到那一天就会直接逃到漠北去。”李休这时也摸着下巴道,这些天他一直考虑着这件事,只是实在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与其靠老天,不如靠我们自己,我倒是有个办法,或许可以冒险一试!”唐俭这时忽然抬起头笑道,脸上也露出一种自信的表情。
“哦?什么办法?”李休听到唐俭的话也是眼睛一亮,当即开口询问道。
“很简单,颉利不是要和谈吗,那咱们就与他和谈,刚好我也来了,而且以前我也出使过突厥,所以干脆充当这个和谈的使者,亲自去颉利那里谈判,然后再签下一个盟约,如此一来,颉利肯定会放松警惕,等我回来之后,大军立刻发动突袭,定然可以一举擒获颉利!”唐俭这时目光炯炯的将自己的计划讲出来道。
“这个……咱们又没有得到陛下的旨意,莒国公你就这么贸然前去与突厥和谈,日后会不会被陛下怪罪?而且若是国公与颉利签下盟约之后再撕毁,恐怕也有些不妥吧?”李休听到这里却十分迟疑的道。
虽然李休嘴上这么说,但其实他对唐俭的计划还是十分赞成的,因为他也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至于什么道义、盟约都是假的,毕竟成王败寇,史书向来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因此无论多么不光彩的手段,日后都可以轻易的抹去。
“哈哈~,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区区盟约不过是份草纸而已,当初突厥与我大唐还约定永不互犯,可是后来陛下登基之时,颉利还不是提兵南下,既然突厥能撕毁盟约,为何我大唐不能,而且我又不是真正的使节,正所谓兵不厌诈,颉利自己没有识破我的计谋,最后自然也应该承受相应的后果!”唐俭却是大笑一声,一脸毫不在乎的道。
李休本来就是口不应心,听到唐俭这么说,当下也一拍桌子道:“好,既然莒国公敢冒此奇险,在下也是佩服之极,有什么需要在下配合的,还请莒国公吩咐!”
“驸马客气了,我也不过是尽一个臣子的本分,另外我担心李靖那边会沉不住气,所以还请驸马火速派人通知李靖,将我的这个计划告诉对方,好让他们配合,另外颉利听到和谈的使节前来,肯定也会更加的放心!”唐俭看到李休赞同,当下立刻吩咐道。
1...226227228229230...4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