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李休这时也上前向裴寂道谢,不过裴寂这时却是盯着李休看了片刻,最后这才叹了口气道:“李休,你有常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只希望你日后用自己的才华造福天下,而不是祸乱天下!”
“裴相为何如此说,我可是一直都以造福天下为己任啊?”李休听到这里瞪大眼睛道,当然这么说虽然有些自夸,而且他大部分造福天下的事可能有其它的目的,但无论如何,那些水车、罐头之类的东西几乎都能造福天下。
“如果你真的想要造福天下,那么就来朝廷做官,这样才能让你的才华发挥出来!”裴寂听到这里却是白了李休一眼道,有时候他也想不明白,年纪轻轻的李休为何就那么不喜欢做官,这可是一般年轻人求都求不来的事情。
“裴相你的想法本来就是错的,谁说一定要当官才能造福天下,你看我现在不做官,不是也造福了许多百姓吗?特别是这个红薯和玉米推广后,更是惠及天下,这样的功绩岂不是比我做官更加重要?”李休最后也是反问道,其实他有些搞不明白裴寂的想法,后世都说无论哪个岗位,都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可是到了大唐这里,好像你必须做官才能为国家贡献,难道这就是古代的官本位思想?
“你……唉,算了,我也懒得说你,不过你那个红薯和玉米在哪,我要亲眼去看一看!”裴寂指了指李休也不知道说什么,最后摇头叹息一声,然后又提出去看红薯和玉米,这么重要的作物,他必须亲眼见到才行,另外如果有可能的话,也要尽快的推广出去。
“没问题,刚好我们要回去,裴相如果有时间的话,不如就和我们一起回去吧!”李休很爽快的答应道,今天献上红薯和玉米后,他就知道朝廷肯定会派人前去查看的。
“当然有时间,现在朝廷最大的事情就是你这个红薯和玉米,我不但要去,另外还会带一些回来,希望可以先在长安附近推广,然后再推广到全国去,到时咱们大唐就再也不用担心缺粮了!”
裴寂说到最后时,脸上也不由得露出激动的表情,他是大唐的宰相,如果他在任时能够把红薯和玉米推广出去,那可是一件天大的政绩,光是凭着这个,他就足以名留青史了,这也正是读书人最向往的事情。
当下李休几人出了太极殿,出了宫门坐上马车,平阳公主的精神波动太大,这时也十分的疲惫,李休扶着她上了前面的马车,裴寂和张十一则坐到后面的马车上,而且在上车之前,张十一一直向裴寂介绍自己和自己父亲在这件事上的功绩,看样子是向想大唐讨要赏赐,毕竟出了这么大的力,大唐也不能抹杀他们父子的功劳。
随着马车慢慢的离开皇宫,而且马车上也只有她和李休两人,平阳公主忽然扑到李休怀里,眼泪也流个不停。这让李休先是吓了一跳,随后这才轻声安慰道:“好了,圣旨已经拿到手了,秀宁你就安心的睡一觉,剩下的事情由我来处理!”
听到李休的安慰,平阳公主也轻轻的点了点头,事实上刚才在大殿时,她就已经感觉十分的疲惫,毕竟刚才大殿上的事情也让她的情绪大起大落,哪怕是坚强如她,也感觉有些支撑不住,而且她也终于恢复了自由,这时感觉轻松无比,再加上靠在李休温暖的胸膛上,不一会的功夫,竟然真的睡着了。
看着熟睡中的平阳公主,李休心中也不由得涌起无比的怜惜,当下调整姿势好让她睡的更舒服一些,并且想把她手中的圣旨拿过来,不过哪怕是在睡梦中,平阳公主依然攥得很紧,李休试了几下只能无奈的放弃了。
等到马车回到平阳公主的别院之时,李休吩咐外面的人,让张十一先带裴矩去红薯地那里,他则送平阳公主回卧室休息,等到马车进到别院后,李休抱着她走下马车,这让别院里的不少下人都十分些惊讶,毕竟除了头盔等少数人外,很少有人见到李休和平阳公主这么亲密。
不过李休这时却是毫不在意,平阳公主已经自由了,再也不用受婚姻的束缚,而且他们之前早就拜过堂了,在他心里,平阳就是他的妻子,而且这时他也不忍心叫醒平阳公主,当下抱着她来到内宅的卧室,这才轻轻的把她放在床上。
本来李休想多陪平阳公主一会的,只是想到裴寂还在外面,无奈之下只好帮平阳公主盖好毯子后,立刻出了公主别院来到红薯田这边,只是当他刚一来到这里,却是吓了一跳,随后立刻高喊一声道:“全都给我住手!”(未完待续。)
懒散初唐 第二百七十章 魏征
李休本来想看看裴寂这边怎么样了,顺便再给他介绍一下红薯或玉米的一些详细情况,却没想到刚来到红薯地时,却是吓了一跳,只见这片不大的田地周围竟然站满了人,甚至还有人蹲在地边正在挖红薯,这让他自然是大喊住手。
不过等到话出口之后,李休这才发现站在田边的都是一些熟人,因为今天早上他还在太极殿见过这些人,只见这些人一个个穿着或紫或红的官服,正是今天朝会时的那些官员,裴寂也同样站在这些当中。
“裴相,你们这是做什么,红薯的数量不多,一共也就这么点,日后我还想靠着它们推广呢,你们这么乱挖岂不是糟蹋粮食?”李休这时快步走过来,看着田边已经被挖出的一些红薯暗叫可惜道,这些大臣不知道红薯藤是可以插扦的,结果挖的时候也不知道保护,扔的遍地都是,看着都让人心痛,幸好数量不多,否则他真可能翻脸了。
“这个……嘿嘿,其实也不能怪大家心急,有不少人都是下了朝会就来了,本来想等你来了再挖,可是一直等不到你,所以我刚才就擅自作主,让大家挖几颗出来看看产量!”裴寂这时也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因为挖红薯的决定是他做出来的,毕竟李休去的也太久了,他以为李休不会再来了。
“既然大家都亲手挖过了红薯,想必也亲眼看到了红薯的产量,不知各位可有什么想问的吗?”李休看了看地面上被挖出来的红薯,幸好数量不多,只有十几棵的样子,所以也就没有计较,而是抬头看了一下眼前这些兴奋的大臣们问道。
“李休,产量我们都深信不疑,只是有个问题我想不明白,这个红薯要怎么吃啊,而且你看它的就像是水果一样,里面全都是水,这东西应该存储不了多长时间吧?”没等别人开口,裴寂就率先问道,其实这个问题刚才他和其它大臣也都讨论过了,虽然有些人提出自己的意见,但谁也不能肯定自己说的就是正确的。
“哈哈~,这个简单,红薯和水果一样水分很高,看起来很容易腐烂,但只要挖个地窖存储起来,一般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至于吃红薯的方法就更简单了,它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或烧熟了吃,十分的香甜可口。”
李休说到这里时,看到地面上已经挖出来的红薯,当下吩咐公主别院的下人拿着红薯去河边清洗干净,然后分给了在场的众人,虽然红薯的数量不多,但至少也要让这些大臣们尝一尝味道,否则根本没有说服力。
裴寂等人看着手中拳头大的红薯,一个个面面相觑谁也没敢先下嘴,毕竟他们对这东西的了解全都靠李休一个人的解说,谁也不敢保证这是不是真的能吃,万一有毒那岂不是糟糕了?
看到裴寂他们犹豫的样子,站在旁边的张十一这时有些看不下去了,当下拿过一个红薯一下子塞到嘴里咬了一大口,边嚼边开口道:“你们这些当官的还真是多疑,告诉你们,这红薯是我和父亲不远万里从美洲运回来了,那边的土人很多人都吃这个,这个生吃不太好吃,如果烤熟了那才叫一个香甜可口!”
张十一边吃边说,嚼着的红薯白沫乱喷,不过这也让这些大臣们终于放下心来,有些人先是轻轻的咬了一口,结果发现这东西没什么怪味,反而还带着一股清甜,最关键的是它特别的脆,吃起来十分的爽口,有不少大臣都是空着肚子上早朝,刚一下朝会就跑到这里,这时根本没来得及吃饭,现在也是饿的厉害,当下几口把红薯啃下肚,感觉差不多能混个半饱。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红薯,比如有几位年纪比较大的大臣,牙都掉得没几颗了,这时吃起红薯自然十分的费劲,其中就包括那位杨农杨尚书,李休都担心他会把仅剩的几颗牙给磕掉了。
“味道不错,估计煮熟后会更好吃,不过红薯的产量这么大,总不能都存在地窖里吧,特别是朝廷想要大量储存的话,那么多的红薯堆在一起,恐怕很快就会坏掉。”裴寂这时也把红薯吃完,当下称赞一声又提出一个疑问道,如果无法大规模储存的话,那产量再高也没有意义,比如山东那边的水果产量很高,但冬天之前就会烂掉大半,根本不足以让百姓靠吃水果过冬。
“想要大规模储藏那就只能把红薯晒干了,比如这些红薯收获之后,用刀把它们切成片,摊在地上晒成红薯干,相比小麦和稻米,红薯干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扔到水里煮或者蒸,味道也不错。”李休笑呵呵的解释道。
他记得小时候倒是吃过红薯干,很硬,牙口不好的根本咬不动,等到他大一点后,基本上就很难见到红薯干了,不过再后来在超市里倒是可以见到包装精美的红薯干,不过那个红薯干是软的,而且加了糖之类的调料,味道自然不是那种天然的红薯干可比的。
“我明白了,难怪你之前说红薯有干重和湿重之分。”裴寂听到这里终于点了点头,他身后的其它人也都是议论纷纷,讨论着红薯的好处。
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一个方脸的中年大臣手捧着红薯走过来,一脸严肃的对李休道:“多谢李祭酒为我等解惑,不过我看这里的红薯种植面积还是太小,以我的估计,最少也要积累数年时间才能有足够的红薯推广,所以这个红薯我就不吃了,还是留着做种子吧!”
这个方脸中年人说着把手中那个完好的红薯交到李休手上,周围的大臣看到这里,一个个也面带尴尬之色,而李休更是用一种看傻子的目光盯着对方,心想这家伙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别人都吃了就他不吃,而且还说什么留作种子的话,这不是让周围的人都下不来台吗?
“那个……这位先生如何称呼?”李休呆愣了半天,这才反应过来问道,眼前这个方脸中年人要么是真的心系天下苍生,所以才忍心吃这个红薯,要么就是真傻,根本没想过这么做会得罪人,不过好像朝堂上应该不会有傻子才对,更何况眼前这个家伙身穿紫袍,绝对是三品以上的重臣,这样的人绝对不可能是傻子。
“本官太子洗马魏征!”只见这个中年人一板一眼的回答道,说话之时,有些干瘦的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变化,绝对的不苟言笑,让人望而生畏。
“了解,原来是魏洗马,下官早就听闻洗马的大名,只是一直无缘相见,今日一见,魏洗马果然是心忧天下之人!”李休听到对方的身份,立刻露出恍然的表情,大名鼎鼎的魏征他自然知道,这个人是个出了名的倔脾气,平时谁的面子也不给,能够说出刚才的话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魏洗马不用太担心红薯的种植问题,红薯与其它作物不同,它不但可以靠地下的红薯根茎繁殖,而且还可以用红薯藤来插扦种植……”
“何为插扦?”没等李休把话说完,就被魏征给打断道。说来也有趣,魏征在后世以直谏李世民闻名,不过现在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而且极受李建成的信任,上次李建成去山东用兵争军功,就是听取了魏征的建议。
“插扦就是……就是……”虽然李休老是把插扦挂在嘴上,但如果让他真的解释他还真不知道怎么说,不过幸好这里就是红薯地,所以他灵机一动从地上掐了一段红薯藤演示道,“插扦就是这样,把一段红薯藤插到地上浇上水,过段时间就成活了。”
“原来如此,这个红薯就像是桃树一样,用一截树枝插在地上就可以成活,这么说来,这些红薯藤都可以做为种子,那么也许用不了多久,红薯就可以大规模推广了!”魏征听到这里也不由得两眼放光的道,他虽然倔强,但也是一个心系天下的人,特别是经历了隋末的乱世后,他更是一心的想尽快为天下人带来一个盛世,而这个红薯的出现,无疑会让他心中的盛世提早到来。
回答了裴寂和魏征的问题后,李休本以为不会再有人对红薯有什么问题了,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大臣们对红薯和好奇远在他估计之上,接下来又有不少人围着他问个不停,而且什么样的问题都有,特别虽那位杨农杨尚书,更是对红薯的种植十分感兴趣,从红薯生长的土壤、季节、旱涝等等问个不停,李休也只能耐心的一一回答。
好不容易介绍完红薯之后,裴寂又拉着他去看玉米,结果杨农和魏征这些大臣们也是“呼啦”一声全都跟着去了,当看到高大的玉米时,也都是啧啧称奇,有不少人都说难怪玉米长那么大,原来玉米的植株就长得比人高。
相比红薯,玉米就正常多了,至少它和小麦之类的传统作物一样,都是提供种子让人食用,所以裴寂他们也更容易理解,而且玉米这时都已经成熟了,裴寂等人兴起之下,竟然还亲自下地掰了些玉米棒子放在地头,算是中原大地上第一批收获玉米的人。
看完了玉米,这时也都已经是下午了,李休早就已经感觉饥肠辘辘了,要知道他也是早上天没亮就出了家门,根本没空吃早饭,直到现在也是滴水未进,裴寂等人也差不多,哪怕刚才吃了块红薯,但这时也都饿的厉害。
做为主人,李休再怎么也不能让这些朝廷重臣饿着肚子离开,更何况有些人平时请都请不到,所以李休当下请裴寂等人到家里饮宴,这也正合了大家的心思,于是一群人乱哄哄的来到李休家中。
这些人都是朝廷的重臣,不少人还有许多政务要处理,所以都是匆匆吃完就告辞离开了,这些人在离开时,对李休家中的饭菜也都是赞不绝口。不过其它人都离开了,却唯独有一个人留了下来。
“杨尚书今天下午无事?”李休看着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好奇的问道。
留下的人正是那位户部尚书杨农,这个老头看起来得有快七十了,走起路来都是颤颤巍巍的,让人担心会不小心摔倒,不过这个老头的来头却是不小,据说出身于弘农杨氏,也就是前隋杨坚出身的那个家族,当初前隋时,弘农杨氏可是天下氏族之首,现在虽然衰弱了,但依然不能小视,否则杨农这个老头也不会占据着户部尚书这个要职。
“呵呵,老夫年纪大了,所以户部的事大都交给下面的年轻人去做,我这个尚书还算清闲,刚才老夫听李祭酒侃侃而谈,似乎对于农事十分的了解,说来也巧了,老夫也对农事颇为精通,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老夫现在家里还开垦出一小块田地耕种,可惜现在年纪大了,平时也只能由儿孙们帮忙照顾,再也不能亲自下田了。”杨农笑呵呵的开口道,看着李休的目光也满是赞赏。
“杨尚书谬赞了,其实在下在农事……”李休本想谦虚一下,说自己对农事所知不多,这也是事实,毕竟前世他可没真正种过地,不过一想到红薯和玉米都是自己搞来的,这么说已经不是谦虚而是虚伪了,这让他也不由得无奈的道,“在下对农事也只是略知一二,当不得杨尚书的夸奖。”
“当得!当得!”杨农这时却是笑得更加灿烂的道,“说起来老夫也早就听闻李祭酒之名,只是没想到李祭酒对农事也如此了解,农是立国之本,咱们中原无论是哪朝哪代,都是以农立国,不过老夫却有个问题想要向李祭酒请教一下!”
“呃?杨尚书言重了,小子才疏学浅,恐怕难以回答杨尚书的问题!”看到杨农最后一本正经的向自己请教,李休也不由得急忙谦虚道,不过这时他也感觉有些奇怪,杨农无缘无故的留下来,而且还和自己攀谈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者说他有什么目的?(未完待续。)
懒散初唐 第二百七十一章 杨农的打算(上)
“哈哈~,做为一个年轻人,李祭酒你未免有些太谦虚了!”听到李休谦虚的话,杨农立刻大笑一声道,随后这才继续道,“刚才老夫已经说了,无论哪朝哪代,中原王朝都是以农立国,不过你看朝廷的六部之中,有吏部、工部、兵部等等,但却为何从来没有农部?”
“这个……”李休听到杨农后面的问题也不由得一愣,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的确,别说唐朝之前的朝代了,就连后面的朝代也都是以农业为立国之本,但却从来没听说朝廷有什么专业的农业机构,唯独有个叫司农寺的机构,但这个司农寺主要是管理粮食积储,以及官员禄米供应等职责,虽然与农业有关,但职能的范围其实很狭小,与后世专门划出来的农业部根本不能相比……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开始认真的考虑起杨农的这个问题,杨农似乎也不着急,就这么静静的等候李休的答案,直到许久过后,李休这才猛然抬头:“差点被杨尚书给误导了,朝廷不是没有设立农部,而是根本没有设立农部的必要,就拿六部来说,它们其实全都是围绕着农业来转的,整个大唐的第一要务其实就是发展农业!”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没想到你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想明白这个道理,难怪秦王会三番五次的想要拉拢你!”杨农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大笑道,看着李休的目光中也满是赞赏,这个问题他时常拿来考量家中的晚辈,但从来没有人像李休这样回答的这么准确。
对于杨农三番五次的夸奖,搞得李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再谦虚的话,甚至连他自己都感觉有些虚伪,最后只得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只是他总感觉杨农好像有什么目的?
看到李休笑而不语,杨农这时迟疑了一下终于再次开口道:“李祭酒,今天你向朝廷献上红薯与玉米两种高产作物,我敢肯定,明天朝堂上就会开始为这两种作物吵翻天!”
“呃?吵什么?”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一愣道,他平时虽然会打听一些朝堂上的事情,但对于朝堂的事情他其实还是个门外汉,比如今天他也是第一次参加朝会,更是第一次见到大唐的文武官员都是坐着,而不是像后世的影视剧那样站着。
看到李休一脸不懂的样子,杨农也不禁呵呵一笑道:“看来你对朝堂上的事还是不怎么了解,不过这也不能怪你,毕竟不在朝堂上的人,其实是很难明白朝堂上的事的,甚至哪怕是我这个在朝堂上混了一辈子的人,有时也看不明白朝堂上的一些事情。”
说到这里时,只见杨农顿了一下接着又道:“红薯和玉米是所有人前所未见的高产作物,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这两种作物的推广,中原将不会再有缺粮之危,这可是一件名留青史的功绩,虽然最大的功劳会落在平阳公主身上,另外还有那位不远万里取来红薯与玉米的虬髯客,也会被万民敬仰,但是除了这两个最大的功劳外,大唐官员也会争抢剩下来的推广之功,如果做得好了,日后也会借着功劳被后世百姓铭记。”
“杨尚书,我有一事想不明白,名留青史对于官员们来真的很重要吗?”李休这时也有些奇怪的道,大唐的官员贪财的不多,确切的说初唐时期的官员还是十分清廉的,但是大唐的官员却十分的好名,甚至为了名声不惜发生内斗。
“名留青史不仅仅是对官员重要,确切的说是对所有读书人都十分重要,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这一辈子不过区区几十年,总要留下点什么才好,不过无论是钱财、房子、土地等等,这些东西日后都可能消失,唯独名声可以后世子孙中一代代相传,说出来不怕你笑话,连我这个已经被黄土埋到嘴边的人,也想给后世子孙留下点能说出去的功绩。”杨农最后很坦白的道。
听到杨农的话,李休也露出沉思的表情,的确,读书人对自己的名声十分爱惜,对于他们来说,你可以杀了他,但却不能毁了他们的名声,甚至连虬髯客这种枭雄,也逃不过“名”之一字的束缚,这也是他愿意冒着风险跑去美洲的原因之一。
李休前世只是个普通百姓,在后世那个大环境下,他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守护好自己身边的人,说白了,李休其实是一个相当自私的人,对于名声什么的也并不看重,所以他可以理解大唐读书人的想法,但却无法真正的体会到他们内心的感受,这也是李休无法完全融入大唐主流的主要原因。
“明白了,杨尚书留下来和我说这些,是不是也想把推广玉米和红薯的事争取到自己手中?”李休沉默了片刻,随即向杨农一笑道。
“哈哈~,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老夫身为户部尚书,本来推广农事其实也应该归我来管,不过玉米和红薯实在太重要了,毫不夸张的说,哪怕现在突厥人打过来,都没有这件事重要,所以我敢肯定,陛下应该会专门组织人手来推广红薯和玉米!”杨农大笑着夸奖了李休一句,随即终于说出了自己真正的打算。
“杨尚书在户部多年,又精通农事,我想陛下很可能把让你来负责推广之事的!”李休笑眯眯的道,明白了杨农留下来的原因,他也猜到了对方的用意,只是他可不想轻易的接下这件麻烦事。
看到李休随口恭维了一句,这让杨农也是无奈的一笑,人太聪明也不是好事,比如像李休,明明知道自己的意思却不肯接口,这明显是在拒绝自己,不过他可不会这么轻易的放弃。
“李祭酒,我知道你不喜欢理会朝堂上的那些俗务,不过老夫有个提议,希望李祭酒你可以听一下!”杨农再次开口道。(未完待续。)
懒散初唐 第二百七十二章 杨农的打算(下)
“杨尚书,我看就不必了吧,如何推广玉米和红薯,一切都有陛下来裁决,而且我这个人懒得要命,实在不想参与太多的政务,所以只能让杨尚书失望了!”没等杨农说出他的提议,李休就抢先阻止道。
杨农想要抢下推广玉米和红薯的功劳,但他却没有把握,而这两种作物虽然是平阳公主献上去的,但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两种作物其实是李休搞来的,而且整个大唐也只有他最熟悉这两种作物,所以李渊无论是让人负责推广,都要和李休保持密切的关系,而杨农现在就是想先争取到李休的支持,到时只要他在李渊面前表露出这一点,那么就能让他得到巨大的优势,能够抢在别人面前想到这些,不得不说杨农真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