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霸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龙灵骑士
同时,德国最忌惮的英国海上封锁,也被美国主张的海上航行贸易自由这个口号给化解了。
仔细想一想,似乎这样签订投降协议并不是不可接受,至少比继续打下去更有利啊——毕竟德国现在也打不下去了,资源已经枯竭了啊!
依靠结束一场打下去必输无疑的战争,换来打赢都不一定有如此多好处的实惠,德国一开始自己都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
这也是1918年1月,威尔逊讲话之后,德国不相信这个讲话的主要原因。不过等到了1918年的年末,德国内忧外患,只好接受了这个美国人提出的建议。
帝国霸主 194谁给了希特勒一把刀
谁知道……这建议竟然是真的……幸福来的太突然,如果不是法国和英国从中作梗,德国就彻底被美国拯救了!
所以我们今天才说,美国才应该是两次世界大战真正意义上的策源地,甚至是下一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如此评价美国一点儿都不冤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力保德国,给希特勒留下了一片大好河山。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又用同样的手段给了日本喘息的机会,埋下了这个钉子和伏笔——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难道不是么?
正因为美国帮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留下了全部的工业体系,才有了后来英国和法国在《凡尔赛和约》框架下的拼命剥削压榨。
法国拼了命阻止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加入德意志大家庭,最后甚至不惜翻脸。
也正是因为这种压榨和阻止,让德国上上下下认为自己被骗了,美国没有保证威尔逊诱降给出的条件!
于是乎发生的一切,逼着美国拒绝加入国联,德国反而站在了正义和道德的制高点上,成为了受害者和被迫害的一方。
而失去了被美国强化了的德国,同时也失去了美国的国联,注定变成了一个瓜分胜利果实的不完整的世界组织。
这种不完整,让这个组织失去了制衡和公正性,同时也失去了广泛性与权威性。
所以也就发生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被日本夺了青岛的丑闻;也就让国联最终走向了分崩离析,没有形成真正的国际仲裁组织。
于是一战过后,希特勒上台的33年,面对的局面,是东面奥匈帝国、沙俄帝国、土耳其帝国纷纷死亡或者病危。同时德国的西面法国还没走出一战的损失阴影,不愿意再战,英国被自己的殖民地折腾得吐血,还没恢复元气的局面!
而德国的内部,是完整的,是没有经受破坏的,还埋着帝国主义扩张情绪,没有得到过教训压制的状态!
如果这样德国还不走向扩张之路,那才是脑子进了水了!所以希特勒上台之后就从美国手里接过了剧本,登台亮相,成了二战的第一男主角。
可以说这一切都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打完的时候,就已经写好的剧本。
包括当时已经日薄西山的世界第一霸主英国在内,所有的国家都按照这个剧本走到了今天。
大家一直在走着,一直走到了李乐穿越的1940年6月!这么一个穿越者,用他对未来的了解,从一个微末的环节上打破了局面,改写了美国智囊精英们写好的剧本!
他要在美国发现剧本已经悄然被改写之前,就让整个剧情脱离原来的历史轨迹!这就是他现在要做的事情,也是德国想要胜利必须做的事情!
悲观一些说,德国就仿佛是黏在了美国蜘蛛网上的飞蛾,它必须要挣断蛛网逃生,才能保证自己不被织网的蜘蛛吃掉!
蜘蛛用了40年织网,这张大网坚固无比,蜘蛛本身力大无穷,同时还有毒液尖牙,这是美国这只巨大的蜘蛛的优势。
但是飞蛾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知道这张蛛网上不多的几个破绽,所以现在看来还有一搏之力,这就是李乐带给德国的优势了。
原本的希特勒没有李乐的预知能力,所以他看不透美国人的大网,也没有挣脱这张大网的能力,即便希特勒比李乐强上百倍,也无法做到李乐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现在……是胜利还是失败,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按照历史的剧本在发展了。至少,这一刻,亚历山大港的上空,飘扬着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万字大旗!
很多人都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必须要看懂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就是因为实际上,这两场世界大战,简单的总结,实际上是有关联的。
与其说是世界大战,不如说是两次反英战争更确切一些。应该说,这其实就是第一次反英战争,和第二次反英战争罢了。
区别在于,第一次反英战争,是后起之秀们头脑一热,主动发起的反英战争。
而在这场反英战争之中获利最高的美国,发现第一次反英战争没有真正击垮英国,所以留下了反英旗手德意志,让他保留了再搞一次反英战争的能力。
结果德意志小强不负众望,果然起势然后又捅了英国一刀,终于达到了把英国霸主拉下马,扶美国大哥上位的“伟大宏愿”……
在两次战争之中,德国扮演的都是吃力不讨好的角色,一次自己主动出头,被美国保释出狱;一次是报答美国知遇之恩,友情出演。
当然,这都是简单的比喻,实际上背后的大国博弈还要复杂的多,但是如果从戏说的角度去看,也就大概如此了。
有意思的是,看看这两次世界大战,坑英国最苦的美国,反而却一直是站在英国身边的盟友美国!
这充分的说明了,站在你身边笑的最灿烂的那个人,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他很可能侵吞了你的财产,还睡了你的女人,最后还让你帮他养儿子。
在这样一个已经满是面具的世界里,治国要提防诸多盟友们,做人也要看好自己的经纪人……生活这么艰辛,不要拆穿为好。
反过来继续说德国的问题,德国在一战战败的时候,就遭到了英国法国单方面的压制,这压制还没有得到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支持。
《凡尔赛和约》在制定的过程中,主要的核心思想,是要砍德国人一刀的,这是英国和法国为了弥补美国“力保德国”形成的德国优势。
但问题是,这一刀砍下去,全世界很多国家都不支持,甚至认为德国被欺骗,是受害者,帮着德国来逃这一刀。
英国和法国自己也存在问题,砍这一刀究竟要多重,究竟怎么砍,英国和法国之间也存在分歧。
最后,《凡尔赛和约》这一刀砍的位置也不对,没有砍到德国最疼的地方,也预示着这一刀的失败。
不过这一刀砍下去,必然是要对德国造成伤口,无论这一刀砍得力度如何,无论砍在哪里,伤口都是存在的!
所以,即便这一刀砍下去的太浅,砍的位置也错了,可是还是让德国感到了疼痛,留下了伤口!
《凡尔赛和约》让德国人感觉到了疼痛,所以体会到了屈辱,这个时候德国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所以这种屈辱也来的更猛烈。
举个例子,比如说美国说要中国把某鱼给日本,随后日本就必须割让冲绳给中国。中国答应了这件事,结果日本占了某鱼岛却不给冲绳,中国当然是受害者,美国也站在了中国这边。
虽然看起来很荒谬,但是在一战结束之后,实际情况就是如此。美国答应给德国和意大利的好处英国人不同意,大家都觉得吃了亏丢了面子,互相越看对方越不爽。
所以德国当时是有着复仇情绪的,希特勒的上台也是利用了这个悲壮的情绪的——至于这个情绪是谁给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
我们说这个世界上有因就有果,有人埋下了种子,早晚有一天这颗种子就会发芽长大。
《凡尔赛和约》虽然没有阻止德国再一次强势崛起,却在德国崛起的时候,在军事的根基上砍了致命的一刀。
这个和约虽然没有砍到最应该砍的根基,却砍向了德**事和相关工业。
也正因为如此,德国能够在美国的期望下强势崛起,不过在军事武器发展上却失去了最宝贵的10年实践探索的时间。
聪明并且严谨的德国人,利用自己在工业上的经验和异想天开的创造思维,弥补了这断层的10年,却不免出现有对有错的局面。
对的那些方面就不提了,二战初期的时候德军的辉煌,就是建立在这些正确的选择之上的。
那些错误的弯路,却在不知不觉间,让德**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浪费了自己的产能,造成了后勤方面的灾难。
现在李乐每天开会,找来那些工程师和设计人员,看似乱无章法的纠正,实际上是在为这10年的光阴买单。
他在帮德国工业,尤其是军工业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完整的发展观,让德国的武器设计不再走上各种弯路。
这种思路上的纠正,是必须的一个过程,等到每一个方向上都建立起思路共识的时候,德国的工业底蕴也就真正的发挥出来了。
在李乐的建议下,ju发动机正在接受改进,这个项目是由最高精尖的德国工程师们负责的,要求是将ju发动机发展到极限!
之所以选择ju系列发动机而不是db,是因为德国的技术储备,可以很快在ju-211发动机的基础上,搞出真正优秀的ju-213来。
帝国霸主 195吃紧的英国
比起db发动机系列来,ju-213发动机更接近德国航空发动机的巅峰,能够让德国空军,在接下来的2年内,继续保持强大的作战能力。
至于说两年后……李乐觉得,两年后德国的喷气式战斗机,绝对会教会那些盟军飞行员们如何做人的!
在李乐正在和自己的设计师们,为了让德**队用上更先进的武器而努力的时候,丘吉尔却需要面对并不好过的日子。
达德利·庞德站在他的面前,交给了他一份有关围剿沙恩霍斯特号失败的报告,脸上带着颓败的表情。
德国海军的潜艇一直在威胁着英国的生命线,而且这种围剿随着时间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可怕!
要知道之前德国拥有的潜艇数量,只能保证其在主要的方向上集中20艘左右的力量。
这样的力量说实话英国完全可以忍受其造成的损失,依靠运输船队忍着损失把战争延续到41年去。
可是现在,随着李乐在潜艇方面投入的物资增加,速度也加快,德国潜艇的出动数量,已经提高到了原来的二倍。
40艘潜艇在大西洋上活动,针对英国的海上补给线进行有计划的攻击破坏活动,这就让英国本土无法忍受了。
8月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英国被击沉的运输船因为有李乐的准确情报指挥,已经高达110万吨,被摧毁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运输船队,导致北美到英国之间的航线几近崩溃。
而9月这大半个月的时间里,德国海军击沉的英国运输船,也到了可怕的70万吨。
至少在这两个月内,英国的运输船损失数量,是大大的超过英国建造运输船数量的。
也正因为如此,英国来自海洋上的物资运输调度,已经陷入到了被动之中,即便是维持现有的损失,也足以让英国品尝失败的苦果了。
英国海军方面因为情报被打击的太大,到现在还不知道,德国已经在开始将大西洋上的潜艇数量,向50艘这个级别上提高了。
如果德国可以在下个月再建造20艘以上的u型潜艇,那英国海军就要面对更多的u型潜艇,在大西洋上肆虐了。
不要怀疑李乐发展潜艇战的雄心壮志,要知道在劣势的情况下,德国海军现阶段唯一能够和英国海军较量的,就只有这些潜艇了。
所以德国上上下下,都在不遗余力的发展建造潜艇,开发更加先进的潜艇技术。
从通气管到雷达告警装置,德国海军现在投入在针对反潜技术上的精力,可要比真实的历史上多的多。
因为李乐知道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反潜技术,还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潜艇技术——所以针对性的完善,就显得非常有目的性。
在这种针对性很强的研发下,技术开发的速度也是非常高的,至少比历史上高出了很多很多。
“失败……失败……你们难道都不想一想,这样下去我这个首相还能在干多久吗?”丘吉尔愤怒的把报告丢在了一边,开口吼叫道。
最近的一个月内,他似乎就没有办法平息自己的心情,首先是空中打击,防御本土的压力巨大,其次北非接连失败,海军舰队还有空军的损失,也让他高兴不起来。
尤其是北非,现在连亚历山大港都丢了,德国人下一步可能就要对开罗进行攻击了,这叫他如何应对才好?
昨天!就在昨天的时候,德国空军又一次发动了宣传战,丢下了成千上万张宣传传单,上面写着的内容只有一个,就是俘虏了坎宁汉,并且占领了亚历山大!
英国本土的平民很少有人知道马特鲁,也不会有太多的人知道阿拉曼,可是大家都听过亚历山大港!
这就好像,中国人也许有人不知道开城不知道南浦,不知道元山这些朝鲜地名,却一定知道平壤一样。
毕竟这个城市太有名了,有名到让人耳熟能详。亚历山大是英国在地中海的重要港口,大家都知道那里是苏伊士运河的屏障!
现在,苏伊士运河的屏障丢了,那苏伊士运河是不是也保不住了,如果苏伊士运河被德国人占领了,那大英帝国到印度之间的航道,岂不是被切断了?
带着这个因为,无数人都在想办法找认识的人,打听英**队在北非究竟发生了什么。
随着知道真相的人一点点的解惑,大家就都知道了,德**队在北非所向无敌,一次次击垮了英**队的事情!
包括罗盘行动的先胜后败,包括那场宣称把德国人阻隔在了埃及门外的所谓胜利,包括后来的马特鲁陷落……
大街小巷,英国的平民们愤怒了,愤怒于自己的首相欺骗了他们,愚弄了他们的知情权,也愤怒军队的无能,竟然一次次的败给了对手。
虽然这股被压抑的情绪波动,到现在还没有爆发出来,但是丘吉尔知道,这笔帐迟早是会有人找他算清楚的。
“cu-17运输船团被德国潜艇发现攻击,损失运输船13艘,昨天夜里的消息。”庞德郁闷的上报了一个更让丘吉尔无语的消息。
cu是美国到英国之间的油料专运船队,都是高速并且运载量大的油轮,这种情况下被击沉了13艘,差不多就等于是把整个英国油料运输线路切断了。
这个时候英国可没有北海油田,它的大部分石油都是依靠进口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的英国已经开始动用战前石油储备了。
“什么?cu船队?你是说油料运输船队?难道说我们的护航驱逐舰,都是傻子吗?这么重要的船队也出问题?”丘吉尔愤怒的拍着桌子,大声的叫喊道。
也难怪丘吉尔会如此愤怒,这种重要级别的运输船队,通常都是有驱逐舰进行重点护航的,可惜的是显然驱逐舰队并没有起到掩护的作用。
达德利·庞德低着头,开口为自己的部下们解释道:“长官,负责护航的驱逐舰部队都是新手,战斗力实在不足……”
“都是新手?都是新手的驱逐舰舰队?我也不是没干过海军大臣,你告诉我为什么他们都是新手?”丘吉尔才不相信庞德的狗屁解释呢,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好吗?
达德利·庞德无奈的开口,回答了丘吉尔的质疑:“长官,这个驱逐舰舰队的高级指挥官们都在接受调查,是有关航线保密等方面的。”
丘吉尔这才想起来,之前几天他亲自批准了这个审查计划,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找到海军内部的德国间谍。
可惜的是这个审查和之前的一样,根本就没有什么结果,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也依旧没有找到可疑的人物。
为了干扰德国间谍的判断,丘吉尔刻意放出了几个假消息,却并没有刻意去变动往来英国和美国之间的船团分配时间表。
并非是他不愿意这么做,而是因为好不容易拟定出来的绝密船团分配表,是根本无法随意更改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时间太短,他的新调度计划根本完成不了,就只能凑合着用原来的旧版本!
往来在整个大西洋上的船只有多少呢?这些船只结成的船团数量就有700多个!安排这些船团穿梭的调度,每天要安排无数船只出港进港,卸载装载……
这可是一个庞大的统筹工程,就仿佛是列车时刻表一样,更改一点儿就会影响其他的车次,就会引起整个铁路网的错乱崩溃。
海上的运输同样如此——随便的更改就会造成某港口外等待的船只堆积如山,而对面的港口却空空荡荡,等待运输的物资无人问津。
再加上抽调舰队护航,安排合适的时间……丘吉尔虽然已经开始安排重新拟定运输计划,却也一时间没有更改海运时间表的条件。
他原本认为拼着损失也能坚持一个月的时间,可是现在看来,还是低估了德国海军利用情报的决心,以及德国潜艇的威力!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低估了调查间谍“影子”,对英国海军整体运作上的影响。
现在他的指挥班底已经彻底混乱了,陆军将领们忙着推卸北非作战的责任,根本没人有能力站出来收拾残局。
空军方面现在好不容易算是缓过了气来,也修好了两个雷达站,算是基本构成了本土防空网络。
可一方面他们被已经损失惨重的英国本土工业拖了后腿,一方面他们陷入了和情报部门之间互相不信任的斗争之中不可自拔。
海军同样因为运输路线泄漏,还有决心号战列舰被击沉等问题,被一而再,再而三的调查……
结果现在好不容易大家精疲力尽的时候,陆军却被怀疑是因为情报泄漏导致了北非战败。因为战役分析来看,德国人似乎完全掌握了英国的补给后勤动向——让人崩溃的是,似乎德国一个“影子”,就让英国天翻地覆了!
帝国霸主 196详细的情报
“元首万岁!早上好!科勒中校!”柏林,一个新成立的德国情报部门的办公大楼内,一个脸上带着雀斑的女兵,对着自己的长官问好。
她迷人的翘臀一摇三晃,跟上了叫科勒的中校,微笑着开口问道:“要喝咖啡还是茶?”
“咖啡吧!还有,不要让人打扰我,一直到中午的时候,除了元首的紧急命令,不要接近我开会的会议室。”科勒一边走,一边对自己的秘书吩咐道。
新成立的情报机构,直接对艾德里安负责,或者说直接对元首负责——这可能是德国级别最高的情报机构了。
刚刚成立的他们,负责的情报实在是太多了,简直多到让人头皮发麻的程度。
比如说,今天的这个会议,就是讨论有关潜在敌人装甲部队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机密会议。
艾德里安从元首那深不可测的情报网络里,拿到了有关苏联方面的坦克设计图纸,甚至还有详细到让人感动的数据资料!
什么叫详细到让人想哭的数据资料呢?就是连对方的坦克重量,尺寸还有火炮口径,携带弹药的详细数目,装甲厚度都有准确的描述!
对,不是估计也不是简单的一个描述,而是厚度数值还有钢板的冶炼工序以及成品质量……
这也是为什么科勒中校让他的秘书不要接近会议室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一次的会议保密级别太高了,高到让人窒息的程度。
黑板上,挂着的是一个t-34坦克的剖视图,上面详细得标注了各种参数,包括装甲的倾斜角度,还有起到的作用,以及采用的机械联动装置……
“正面装甲采用倾斜设计,这种设计的优越性,已经从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上体现出来了。”一个来自德国坦克生产工厂的工程师,指着黑板开口介绍道。
实际上,这张图纸来自一名德国工程师的绘制,元首口述了这辆坦克的全部参数,详细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
可以说这等于是元首空口设计了一辆这样的坦克,因为在此之前德国没有人见过t-34坦克的真容。
这种苏联坦克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于德国坦克,可以说里面反映出来的东西,仿佛给德国坦克设计师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这东西不会是元首臆想出来的吧?”一个德**官眯着眼看着这种坦克的素描图,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
他不知道的是,这张素描可是元首自己手绘出来的,无论是阴影轮廓还是表现出来的震撼画面感,都来自元首本人的渲染!
“没有照片……元首的情报人员没有能够拿到这种坦克的照片,但是从数据看来,这种武器确实存在。”主持会议的艾德里安开口对众人说道。
“越野性能竟然如此好,采用宽履带设计,并且用了大负重轮,弹簧减震装置……难以想象。”专门从前线赶回来的古德里安将军,看着这种武器,羡慕非常的说道。
难怪元首拼了命的要给4号坦克装上威力更大的75毫米口径长身管火炮,也难怪元首要开发应急性质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因为如果苏联在战场上投入了这种新式的坦克,那德国现有的坦克装备将在一夜之间彻底过时。
或者说,德国装甲部队的优势就只剩下作战经验,还有他们相信的日耳曼民族优越性了……
“不可能吧?这种坦克的结构如此简单,怎么会达到这么好的纸面性能的?不会是被苏联的情报机构被骗了吧?”另一个将领疑惑的看向了主管技术方面的工程师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