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这。。。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与对方比拼炮术。主公觉得北明军队的火炮效率能有我军几成?射术散布面积能有我军几分之一?特别是在远。。。”当说到这里的时候,张诚也忽然间停顿下来了,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出在哪里。火力战,如果没有技术上的绝对代差,那就是张小磊提到过的“平方律”,就算是火炮同等规格的威力和射术各有数倍优势,对手用数倍数量的火炮就能平衡。更何况,如果明军集中起一支防护力比较强的大军,恐怕也很难那样通过一份装药、三份装弹的方式发射大量轻霰弹来获得大量杀伤了。
“这一仗,我们的新炮表现似乎也不是很好,动员这附近的人力收拾好战场之后我们就归师吧!”张小磊看了看杭州北城头。最终说道。杭州被城头上留守的明军也开始遭到城内守军的反扑,城头重新陷入激战之中。丧失了城外的主力和给养,张小磊相信就算杭州城内的周军无法短时间内收复城头,也同样可以通过围困外加袭扰获胜。而北明那边在经过这一次教训之后恐怕未必敢于再派大军增援了。就地可以获取给养的一两千人马,还是依托水路运输的一两千人马灵活机动性存在根本性差异。
数万伤死或战死的北明军队尸体上的铠甲似乎还算多少有些像样,起码上身是铁,头盔是铁,只有四肢暴露,因此在猛烈的弹雨下不能免疫。平均估计每人身上的铁器大概二三十斤上下的样子,可即便是如此,几百吨铁器也会为岛上加工和制造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节省不少工时。毕竟,在这个时代炼铁炉的建造还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事情。
满载而归的船队仅仅是在崇明岛自家港口内进行了一次补给,卸载下不少缴获的火药、铁甲、火器,就几乎人不上岸的继续沿着北方边境那并不算蜿蜒曲折也不算有多复杂的海岸线北上。
夏季的北方沿海算是最为安全的时节了,加上近卫营群的官兵们也都多少有些适应了行船,还有大胜后增加的自信,并没有人有多少怨言。
整个近卫营战斗群内的氛围毕竟不是革命年代的革命军队,官兵与张小磊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下级和教导员,地位和神圣光环不同的带来的隔阂就算张小磊表现的平易近人也是要大的多。因此张小磊也只到下面人在这种情况下不会主动询问大军这一次去哪里,而张小磊并没有讳言,主动的传话告诫道:“这一次,我们去北边燕京也就是很多人的故乡附近看一看吧。。。”
听到这样的话,很多军官虽然因为军纪要求没有怎样兴高采烈,也多少感觉到兴奋和欣慰。近卫营战斗群虽然也有很多南方人,但军官大多是北方流民,或者湖州一带被军功授田的北方流民为主。
张小磊打北边的注意,获取那一带的一些工匠和财富资源倒再其次,主要是让北明深刻的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海上主动权优势和机动优势有多大,就算同北明的主力会战没有绝对把握完胜,也可以通过机动作战让拥有半个天下的大国变成一城诸侯的可能性。
船队在航行中,也让张小磊仔细思考着应该怎样应对队伍眼前在完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危机,看起来,仅仅凭借那些人力坦克和线膛炮似乎还是有些不保险?是自己的思路方向错了么?





明初第一豪强 第140章 热气球的潜力
近卫营战斗群平日里都还有着在这个时代来看过物体放大的情况下很多材料性能可能相对下降,需要更可靠和坚固,但我们估计,两千立方米的孔明灯应该就有希望携带四名体重大概在百斤左右的士兵升空了,全幅武装可以降低到两人。这些并不包括吊篮和炉具的重量。。。大小,大小大概是十八九米见方的正方体,复杂一点儿的形状我们实在不会算了。。。”
李辉还有其他几名比较天才的儿童其实并不比后世少年班的孩子差距大的太多,在教习所专门的补习之下,已经懂得很多现代小学高年级的实用知识,只是或许是没有足够的巩固时间,圆柱、球体的计算还并不是很熟悉。当然即便是这种程度也让张小磊多少觉得值得称赞了。
“那你想过没有,你设计出来的热气球,在战场上的实战效能如何,是怎样运用的呢?”张小磊见装态度稍稍有些改变,可是很多东西自己在心里已经估计了不少了。
张小磊曾经打算用热气球来发射百虎齐笨箭或者千虎齐奔箭之类,可是细算下来,就算是用儿童去做这样的事情节省体重。一个能够携带四名成年人的热气球携带二百公斤武器弹药和一两名二十公斤左右的儿童。其一般杀伤率撑死也就是用二千支火箭一次杀伤百余人。如果要进行弹药补充,哪怕是四名体力还算合格的拉线手,把一百公斤弹药补给到三百米高左右的上空少说也得两分钟左右的时间。即便这样算下来短时间内的杀伤潜力顶多也不过一百五十人上下。
而这么大的热气球从后勤到准备到牵引,没有一个大型分队级别步兵班的人是根本玩不转的。更重要的是:从后勤的角度讲,即便一切都很理想,杀伤一人还是需要至少两千克的火箭弹药重量,同火炮实心弹相比没有质的优势。
张小磊读过一部明末架空小说,似乎火箭兵器大显神威,也曾经思考过为什么近代历史上这种兵器只是海战用途比较多,实际则没有发挥多大主战作用。现在看起来,精度和弹药效率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瓶颈。哪怕在自己的完善设计下这种兵器在这个时代已经显现的非常理想的大杀器,在火炮技术和战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其实根本算不上多么高效的兵器了。
李辉跟着张小磊之后也看过张小磊提供的一些战斗详报,对军事有了更多的认知。仅仅是愣了片刻似乎也猜测出问题在哪里了。
其实这时候张小磊也发现:创意好的人,不一定具体设计和对军事的理解也一定好。
然而在这个时候,李辉忽然说道:“去中央教习所之前的时候我们小组就搞过不少的火药威力实验。还测试过上面发下来的我军标准军用火药。我估计,百斤重量左右的炸雷,就应该能够炸毁很多船只了。在陆地上,似乎后勤是个重要的约束,可是在水战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突破对方的防护。如果从一百丈或者一百五十丈左右的高度上利用牵引在敌船的上方投掷专门的炸雷,哪怕因为高度过高四枚炸雷才能有一发命中敌船,那也一定会对敌船造成重创。如果几分钟的时间能够补给一轮弹药,一艘我军战船就有在一次作战中并不算有多长的时间内连续摧毁十多艘差不多大小的敌船。就算是摧毁不了也可以让其基本丧失机动力,方便我军集中兵力利用队形各个击破。这样要是以后遇到装备了众多火炮、同样安装了人力螺旋浆航速也不逊色我军多少的敌军船队,我们也就有了一战之力。。。”
张小磊当然为李辉的表现再次感觉到了一似惊讶,不过起初的时候并不怎样以为意。可是细想之下却觉得这个孩子说的不错。水战中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破防,而不是如何以最少的弹药杀伤最多的人,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就不是太大问题了。
想到这里也不由的称赞道:“你这个主意或许切实可行,来吧!让我们一起再仔细设计设计完善完善。。。”




明初第一豪强 第141章 火力思路的完善
构想中很好的事情,多少有些细心的张小磊却还是看出了隐患。在感觉到师傅的脸色有些不定的时候,李辉似乎也察觉出了一些问题。
张小磊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这个还算聪明一些的孩子,也没有打算卖关子:”我不知道你们在进行类似测试的时候,有没有试过用火器发射的霰弹打天上的海鸟或者老鹰?我听说过中央所是组织过类似的活动吧?“
李辉听到这话似乎明白了什么,有些低下了头:”我明白师傅的意思了。那放大十倍以上的热气球目标还是太大了。或许是一里,或许要近两里云层般的高度才能真正的避免来自对手火器的威胁。在这么高的高度,打击的目标如果是几十丈纵深的敌阵大军那还问题不大。可如果是针对水上宽不过两丈,长不过数丈的寻常船只,恐怕就算是一次扔下去四枚百斤左右的炸雷也希望渺茫。而且肯定存在不小的操作难度。。。”
张小磊点了点头:“其实对地也是一样的。一场仗还好说,如果是进行第二次交锋,对手肯定会针锋相对的发展处防空的火器。即便高度不得不提高到一里左右的高度上,也会让箭镖的指向过于向下,从太高的顶部角度攻击,效率也必然大大降低。。。不是说这种攻击方式不行,是:也能大量杀伤对手,可是相比我们现有的实力就几乎没有多少改善和提高了。。。”
习惯于异想天开的张小磊曾经陶醉于自己比其他的那些历史架空小说主角们拥有更广阔的思路。不是只会模拟和抄袭近代西方军事体系,可这个时候却也感觉到自己的思路似乎走到了一个死胡同,并不是更上一层楼的方向。不仅仅是热气球,就是人力坦克也开始多少受到张小磊的一些反思。也不是那种装备不可行,而是耗费的人力工时太大,如果不在基本武器方面有所改良,实践效果也是难说的。
思路,应该还是建立在基本火器部队的体制方面:“杭州城外一战,新炮表现似乎并不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张小磊曾经对李辉将过很多原理,包括为什么使用某些规格的火器和弹药,这也让本来就悟性很强的李辉在这方面似乎并不比张小磊本人逊色太多了:“我们的线膛新炮,徒儿觉得。。。”
“不必讳言”张小磊不以为意的提醒道。
“徒儿觉得有些大炮小弹的意思,而且线膛方面的做工也过于复杂。如果不是追求独头实弹的直**度,仅仅是发射霰弹,没有膛线也大可不必。。。”
听到这样讲,张小磊的思绪似乎也像打开了一扇窗户:的确,火器的设计一切要围绕效率来,并不是技术要求越高越新奇越高大上越好。似乎后世的霰弹枪就不是线膛的,坦克或者榴弹器发射的此类武器,也未必需要线膛。需要的仅仅是不卡壳罢了。即便是需要线膛,最简单的两道线膛解决摩擦和直筒弹药与身管的摩擦问题就可以。
“依徒儿的意思,似乎不论从应天城外还是杭州城外的作战,扛在肩膀上的发射筒都比火炮本身作用更大。这种箭霰弹火炮也无需太复杂的引信装置,初速,其实也无需太快。”李辉似乎还想到了什么,只是自己也多少没有把握,也想听听师傅的意见。
张小磊听到这个主意同样想到了很多,在沉思了许久之后,一种火器作战方式和编排方式也渐渐出现在脑海里:“我明白应该怎样:箭霰弹用于无后座力铳手,每人从马匹到携带,可以背负驮载十支十千克,也就是十七斤左右的发射筒。两斤重的箭霰弹采用接近四分之一极限装药标准,有大致估算两倍强弩的初速即可,这样如果采用钢制发射筒则勉强可以承受。爆破队在之后一段距离上协助填装弹药,实际上是两个人配合使用这种武器。平均每个人利用填装好的弹药在大致半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展开猛烈火力。然后两个人平均运用两支身管填装弹药,交由发射手发射,或者利用爆破手的辎重车辆、套筒架做为克服后坐力的手段。这样在比较短的大致三分钟半左右时间内,两个人最多可展开二十二次火力。或者,把集中发射囤积的填装好弹药的发射筒放在最后攻击阶段也行。四百组累计八百人,就可以展开八千八百发火力。两斤箭霰弹炮弹采用百枚两钱镖箭,一两半左右的发射外壳。从地面展开火力,在恰当的距离上反而能让箭支以比较倾斜低伸的姿态绕过障碍物覆盖到对手的阵列。一二百焦耳左右的箭霰弹能量并不足以威胁防护性车盾,还有大盾,可是对于单兵防护却应该没有问题,只要我们的箭镖材料尚可应该能大概率破防。”
张小磊继续说道:“热气球应该是有用的,但无需太大,那样就会有着使用的不便。它起到能够侦查联络的作用就好了。甚至只能很勉强的吊起一名七八岁年纪如你一样的接受过足够教育的孩子就可以,装备颜料笔、有比例尺和我军位置的纸张、尺子、空坠物和信筒。画出侦查到的敌军队形,并且标明对手的队列方向、主要旗帜位置、疑似主帅位置。就可以通过风筝引线一般的东西以最快的速度空投下来传递信息。这当然需要一些训练,但却未必不是不可行的。。。”
“人力坦克?”张小磊再次沉默了许久之后也开始打开了思路:“我权衡再三,之前构想的作战方式未必能够完全发挥火力。五米长,直径一丈的铁筒至少可以安排两排四十名儿童,七八岁年纪的孩子我看使用十公斤的发射筒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当然,这种东西不能指望靠四十个孩子自己的移动来推动。或者说:这种东西靠内部的人来人力踩动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动力,只能由后面的人辅助拉动。安排四匹披甲的好马,实在不行八匹。即便不能如马车一般飞奔,应该也可以有效移动了,除了八匹披甲的马之外还可以有二十个士兵辅助作战,负责反骑兵侧后掩护,还有协助机动,效果会更好。。。”




明初第一豪强 第142章 炮兵变革
同李辉之间的谈话让张小磊开始明白:创造与科技的完善很大程度上不是闭门造车,不是说不存在“闭门造车”这个步骤,只是需要坦诚的交流和开放的环境才能有效进步。就像近现代很多科学的进步,最早也是在学者们的交流和私人信件中完善的。船舱里两人再一次仔细研究从应天府到杭州城外的战例,发现的另一大问题就是曾经在湖州一带大显神威的精良火炮,开始渐渐的显得笨拙和低效起来。
很显而易见的一个问题是:不是说精良火药和不计成本的青铜与钢膛复合炮身没有价值,而是短时间内的杀伤输出太慢。因为近卫营战斗群的兵力过少,近战存在很大问题。顶多一千几百人面对十万以上大军,自己这边儿又不是什么精良骑兵,往往承担对敌军严重打击后的追杀溃兵的任务都会是问题,要冒很大风险。在对手的进攻中更是要力求避免对方迫近,这种局限导致了要么轻易击溃对手,要么陷入长时间的鏖战,对手还是有收拢相当比例部队的可能。
人数很少的情况下很难在战场取得胜势的情况下歼灭性的打击对手,特别是对手如果有所准备和完善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近卫营战斗群的思路就只能是在对手有效反应过来之前,就给对方以决定性和歼灭性的打击,来不及撤出很多部队,大部分人就只能溃散和装死了,“三分钟杀伤率”就是一个重要指标。
因为了解到近代拿战时代的一些炮兵知识,张小磊虽然意识到应该进一步增加火炮数量,减少后勤占用的火炮资源可还是认为一个炮组至少需要七人,整个炮兵营安排五个炮兵连,三十个分队,六十门炮就已经是顶天了。在这种情况下就算选一匹优秀马匹来拉炮,也只有六匹马驮载炮弹,炮弹基数下降到四十八发。
李辉则试探般的问道:“恕徒儿冒昧,不知道全岛拥有多少体重在六百斤,合适挽载相当于两马的马匹?”
张小磊思索片刻后也不打算隐瞒什么,对这件事,自己也是留意过的:“南方优良的马匹本不多见,应天和杭州两战虽然消灭敌军骑兵辎重单位数以万计,大多数敌军的马匹不是战死就是逃散,还有很多与主人比较熟悉的好马难以驯化。不过还是有不到二百匹像样可以以一当二的军马留了下来。。。”
李辉继续说道:“出众的好马可以一当二,排除人力坦克所需及备用所需,至少应该有上百好马可以用于拖拽火炮。而操作火炮按照徒儿训练场上的观察还有实习,其实不一定要七个人,四个人也可以完成。四个人四匹马,一好三普。不算炮手自身的负载,至少可以携带一百八十公斤弹药,折合二十七份弹药,含包装或许重一些。不过我想应该也在负担范围内。这样一个分队三门炮组,一个连八组二十四门,四百余人的炮营可以安排九十六门火炮。装药标准按照每公斤身管千焦耳,并不怎样透支的程度,一次开火可以把九十六发炮弹发射到估算每秒半里的初速,两钱左右的镖箭五百枚平均每枚也应该有接近四石强弩近距离的威力,这样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四百人上下的队伍可以打出六十二万四千枚子镖箭。百米精度范围内对典型的敌阵,重复命中和散布打对折计,将有机会在比较短的时间给对手少则三万多则四万左右的杀伤打击。如果结合前面所述的铳队,则在很短时间内就彻底击溃一个敌军战役集团应该不是问题了。我军兵力过少,战线也不会很宽,敌军就算有更多的兵力,能够在有效范围内同时对我军构成威胁的,满打满算两里方圆六七里战线,按照标准队形散布就得有百步上下的纵深,这些规模的对手在很短时间内遭遇到严重打击,就算不全军崩溃,也一定会给我军留下足够身管重新恢复射击能力的时间。。。”
正所谓一通百通,很多困扰着张小磊的问题,在同李辉这个在这方面多少有些天赋的孩子开诚布公的交流之后也就解决的七七八八了。
李辉思索片刻之后接着说道:“水战的思路应该也还是依靠炮火,如果速度与我军差不多,同样安装有人力螺旋桨的敌船从远处逼近而来,一二百料上下可以方便登陆上的小船,我军同时可以开炮的尾炮为四门,上下两层;正好全服武装二十多支安装有人力螺旋桨的船只。要保证直射的时候箭霰飞镖不歪,一次发射百余枚,每公斤身管承受力最强的两千焦耳发射能量为估计。七轮开火可以打出两千八百支一两左右的镖箭,能量应该在两千焦耳上下。如果能够有效破防,即便只有百分之几的命中杀伤率,也应该可以在短时间内杀伤百人,让两倍以上的追敌丧失行动能力。不过似乎这个能量比起传说中两宋时候最大规格的八牛弩就是不知道穿透效果怎么样。船上的人员实在是有太多的办法可以加强对人员的保护了。。。”
张小磊听到这话仅仅是思索片刻之后就放心了,在张小磊看来:箭支巨大的强弩穿透力不好很可能跟最大直径过大还有箭杆穿透时的摩擦力拖累有关。几千焦耳的北约标准全威力弹发射0普通弹据说在合适的距离有四十英寸大概一米左右木材的穿透力。普通弹还不是最有利穿甲的外形,更别说动量上的区别。如果一两的镖箭外形合理,张小磊相信就是普通的船板再加上不那么变态的沙袋都不一定能够有效威胁。更别说人力螺旋桨为动力的船只其实并不适合规格太大,太为沉重的船了。
船队渐渐的向北航行,在拥有一些比较熟练的水手,沿海航行的时候也经常可以差人去岸上打听消息的情况下,数十艘船组成的船队很快就绕过了胶东,向着预定的目标行去。沿途之上并不是没有一些警讯,只是这时代大多数警讯还达不到数百里加急的地步。




明初第一豪强 第143章 津海门之战
帆船时代的登陆总是要方便和容易很多,尤其是主要船只根本不是什么太大的海船的情况下,适合登陆的地点和要求一下就增加了很多。
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隐蔽性,减少敌军溃逃的可能。近卫营战斗群几乎是在距离海津镇差不多有三十里左右的距离上派遣总数为八百人左右的突击兵力乘小船上岸的,自从在崇明岛卸货之后就没有多少马匹跟随,一切从简。
天色重新开始蒙蒙亮起来的时候,张小磊亲自率领的八百名轻装突击部队上岸之后早已在连绵几里的范围内将津海门阵从陆上半包围起来,从各个方向上展开了突击。
部署在津海门左右的兵力还算是不少,至少拥有一个集中驻扎的五千名陆上官兵和几千规模水师组成的卫所,战斗力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海上不少船只在炮击之下不是被击沉就是被投降缴获的情况下,五千多卫所陆军还有组织起来比较有战斗力的数千乡勇万余人几乎是在很短时间内就展开了有效的反击,让张小磊也不由的大感以外。但仔细一想也就并不奇怪了。元末明初时三岛倭寇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不同嘉靖年间,此时北方也是备倭的重点。再加上张小磊似乎并不是没有可能依托海上的优势“窜犯大陆”因此部署在津海门的五千陆军三千水准还有退伍军人组成的数千乡勇还都是相当精锐的力量,配备了不少的火器火炮。
只是朱元璋等人还是低估了张小磊等人所率领的队伍给这个时代一般人的巨大迷惑性。警惕性很强的守军虽然在船队过津海门的时候就有了一丝防备,也做好了充足的防守战备。可是当发现逼近过来的那传说中的强敌竟然把八百人左右的兵力撒在了两三里范围内的进攻方向上,并且这些人还基本都是步兵,似乎还没有什么长兵器就不由的乐开了花。再怎么强的精锐以这种方式面对绝对优势兵力的己方守军也只有找倒霉而已。
当然,因为听说过那些南边儿强敌的一些风闻,津海门的守将也没有过于轻敌,而是把乡勇之外绝大多数兵力都投入到了进攻之中,以包括一千骑兵在内的四千人左右的兵力集中在百步左右范围内展开了侧击。
然而这些人却没有想到在刚刚逼近到敌军侧翼大概百步左右的时候就开始遭遇到了无后坐力霰弹铳打来的密集火力。仅仅是对手侧翼局部二百左右兵力很短时间内的几轮开火就打出了数以万计的霰弹,让几乎大部分骑兵在一瞬间就遭到了灭从北明太子到北明皇后此时都没有离开燕京,那里的兵力恐怕不会过于空虚。。。”




明初第一豪强 第144章 巷战难题
张小磊当然也不是没有想到过这一点,虽然应天一带据说云集了四十万明军主力,至少还应该有二十万以上明军主力远在西南湖广一带,还要有不少边军来威慑北方,想来燕京的兵力应该不是很多。但这也仅仅是理论上的,这个时代虽然大军调动不可能无衡无锡,但很多情报还是只可能有北明内部的人清楚。
从津门一带守军的质量看,也说不定此时的应天北明新军已经北上,正等着在京城内同自己决一死战?这样来看,云集在燕京一带的北明军队像样力量多达二十万左右甚至更多的概率相当不小。
1...3637383940...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