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不要祈求城头上的人来救你们!你们要想避免被收割首级的结果,就放下武器,向后逃到后面的弩杆所在的位置上,听从我们的安排准备在我们的掩护下临阵倒戈!”张小磊在权衡片刻之后还是命令几名家丁在掩护之下逼近到距离城头比较近的距离上喊道。
虽然此时的队伍已经掌握了野战优势,也有了攻城的办法。可是向对手的进攻总是面临着种种的危险,是面临不了太多的意外的。而且,自己乃至身边这几十号人兵力太少,也没有办法封锁这么大的长兴县县城。因此只好想到了这种办法。
张小磊其实也没有对此报多大期望,如果不能短时间内见到效果也只能冒险亲自攻城了。当然,张小磊自己乃至最为亲信的十几个人肯定是不会干先登这种活的。
幸运的是张小磊身边的不少人乃至家丁们都是从北地移民过来的“客家”,这数年的时间里懂得长兴当地方言的也有不少,在这样经过临阵动员的情况下还是有百余名头脑比较清醒并且也愿意一搏的人,在死亡的威胁下纷纷按照喊话向后站了出来。虽然这样的人在这种局面下也仅仅是十分之一罢了,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民间稍有械斗一类事情的长兴一带,那些乡勇们的凝聚力和组织力太低的缘故。
在初步的动员之下,这百余人中大概只有一半左右似乎没有临阵腿软之类的问题,勉强在张小磊手下的大概十余名家丁的督战之下向着城头上早已做好突破准备的方向上走去。
在长兴县南正门附近的攻城地点上,县城那并不算大的城门楼早已被九石强弩发射的如同火把一般的巨箭点燃。附近两处连续三四丈距离上的城垛也被轻炮直接打跨、在炮火和弓弩直射的掩护乃至至少临阵射杀三个人的督战逼迫之下,那五十个临阵强掠而上的敌兵还算是勉勉强强的登上了城头。负责督战的十余名张家家丁也紧随其后的跟了上去。
如果是正常的城防战,这么点儿人手达成的突破是很不巩固的,很容易被早有准备的守军通过弓箭覆盖或者凭借优势兵力冲击的办法解决掉。
只过不等上城头的包括周彩霞等人在内的十余名家丁每个人都至少携带了八件早已填装好弹药并做好发射准备的杠杆火绳短铳。
接连不断的杀伤了十几名两侧埋伏好的敌兵乡勇之后,瞬间就让埋伏在两侧的二百多名聚集过来的守军一时间被压制下来。
恰恰就在短短不过十几秒的时间之内,一件又有件填装好大箭的九石强弩被拉上了城头突破口,接连不断对着刚刚聚集起来没有多久的守军展开猛射。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就在刚才城头之下一边倒的败仗中被吓破了胆的守军很快就在六十多支大箭带来的上百伤亡面前被击溃了。
直到这个时候,周彩霞等人从城头突破口上传来了安全手势信号之后,张小磊等人才终于有胆量跟跟随者前面突破的人一同沿着踏蹶断箭登上了那两丈高左右的县城城头。
在强有力的武力威慑之下,不少人都放下了武器,张小磊及手下人就逼迫这些人临阵倒戈以最快的速度控制并拿下整个城头。当遇到不好解决的顽抗者的时候,直接就以负责支持的九石强弩队压制。甚至那门轻炮也最终被抬了上来接连不断的向城内展开轰击。
长兴县城的城头还是太大了,方圆足有两里左右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靠城头上的弩箭或者轻炮就能够轻而易举的封锁,还是有不少人冒着两里左右距离上似乎并不太准,威力也并不算太大的轻散弹弹雨从北门逃出了县城。
只不过,这样的人大多是一些身材强壮的溃兵甚至城内比较勇敢的市井百姓。那些缺乏统帅经验又曾经高高在上的老爷们中可没有多少人有这种勇气在哪怕并不算大的威胁下翻过城头或者逃离出去,甚至有人觉得贼人的人数并不多,无力在这么大的长兴县展开有效的统治和清剿,哪怕躲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麻烦的样子。
当然,也有人例外,没有藏起来的打算也没有躲起来的打算。正是那长兴县县令邓泽,此时的邓泽在城头的防御瓦解之后反了水,亲自率领十几名亲信还有几十名左右的衙役充当“带路党”。旧时文人当政年代的时候,还是有不少有节气的官员,尤其两宋。流官制下为保家人平安更是没有多少县令或知府之类敢于降贼。可这个文人地位并不算太高的大争之世就完全不同了。更何况邓泽还多少有点儿期望,至少自己的女儿可是那张家的正室。凭借着这层关系,就算没有机会晋身顶级权贵,大大改善自己的地位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对这个时代多少有些了解的他相信:有战胜几万朝廷正规官军的能力,应该就不会是历史上方腊或者钟相杨幺之类的匪寇了,还是有机会就地封王的。
就这样,在邓泽等人的鼓动和带动之下,土崩瓦解的整个长兴县就在很快的时间内被张伟率领的三十多名家丁手下很快的控制起来。
明初第一豪强 第57章 “茅霜”与“狗尿苔”
三十多人想要控制这方圆两里几乎如同很多地方的府城一般大小的长兴县显然还是有些捉禁见肘,为了防止任何可能的意外也只能集中驻扎在城南。从城内的秩序到甚至部分城门的把手的很大程度上也就只能依靠临时倒戈的长兴县县令邓泽了。
因此在邓泽亲自前来拜访的时候,张小磊也没有摆出太高的姿态。只是“岳父”二字,前世未婚的张小磊不知道为什么怎么也喊不出来。
“以邓先生今天的明智选择,我张小磊再此保证:只要能够再次筹集到我大军所需要的一些东西,不敢说太大的荣华富贵,但比先生现在提升一个层次的生活乃至权势,我张小磊定不相忘。。。”
其实出身于现代,一向喜欢独占利益、唯我独尊的张小磊即便是说出这样儿的话来也很不容易,但是仔细想来,只要这位邓县令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以其应有的作用和贡献来说拥有一些利益也无所谓。反正只要有了能够比较稳妥的武力,一切都不过是慷他人之慨罢了。当然这样一来,张小磊在内心上实际上就把这位定性为一定程度上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之类的外人了。原因也很简单,自己以后要严格管理或者做一些事情,就不喜欢这种在自己面前有一定资历和人情的人物。
在这个文人不得势的年代,邓泽似乎并不介意张小磊这似乎多少有些无礼的言论。他知道在这个武力决定权势的年代,又是一位年轻的“反王”,称呼自己为“先生”已经是很客气的了。
“哦,多谢少主抬爱。不知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没有。。。”邓泽这时不顾年龄比张小磊大着不少,以下属的姿态恭敬的说道。
张小磊沉思片刻后说道:“如果在这长兴县刮地三尺、不讲客气,甚至动用一刻非常手段,就像刑讯犯人一般的拷问。。。”
听到这样说,邓泽的眉头就不由的一皱眉,以为张小磊这曾经劣迹不少的少年似乎要做一些匪类的事情了,自己要多多劝阻才是。不过,随后却听到张小磊要的似乎并不是金银财宝之类。
“能得到多少斤硫磺?还有硝石?”张小磊最终有些郑重的询问道
邓泽此时也一时有些犯难,不知该如何回答。
张小磊就给了个明确的数字:“要是在整个长兴县城之内能够得到五百斤硫磺、三千斤左右的硝石那就再好不过了,这个数字,应该不算是多吧?而且我想这件事情最好趁早,不然的话,恐怕就有遭到朝廷封锁夜长梦多的忧虑。我想先生也不愿意我大军因为火药缺乏而失败吧?当然,我不是说一定要求先生采取一味粗暴的手段,只是希望转告:能够提供足够硝石和硫磺的人,我张小磊日后定不会有所亏钱,再以每斤一贯钱收购的同时,还会许诺至少十贯的债务利益。。。”
张小磊提出这个数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大致是按照一千发全装药标准的火炮发射份额来估算,大概是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最低限度炮兵连所需要的炮弹所需火药的规模。加上现有的底子以一个连十二门炮、每炮配备一百发炮弹来算,差不多是一千二百发左右的标准。如果有这个底子,那么张小磊面对之后可能的一些危险也就心里有底了。因为这样就有了应对数万人到十万人战略集团的能力,不怕朝廷更大一些的战略谈判。如果此时的自己所在的大周是一个大一统王朝,或许会接连不断力所能及的发动围剿,像近代的某位蒋先生一样。然而在三国鼎立,并且还不是那三国鼎立局势下比较强势一方的情况下,进行一次“集团军”规模的围剿就应该是极限了。
听到这样的话,邓泽也只能回答道:“好吧,硫磺算是江南一带不少富户人家都需要的物品,驱逐蛇虫还有治鲜疾都有用处。几百斤应该还算不上个大数。可是三千斤硝石我就完全没有把握了。。。”
硝石确实是真正意义上的黑火药所需成分最大的一个项了,也是最大的瓶颈,盛产硫磺的日本也曾经有一段时间内受局限于此。虽然张小磊想到了一些办法在不太依赖硝矿的情况下制出质量更好的硝来,不过还是觉得能够在短时间内多多益善的得到更好那当然更好。
当然除此以外,张小磊在整个长兴县并不花费太大力气的就筹措了不少铜钱。两宋时代刚刚过去之后不久的大周,铜钱的存量某种程度上比明后期还要更多,很容易就征借到足够十门三百斤身管左右青铜炮铸造还有大量铅弹制取的数千贯铜钱,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展开了备战。
硫磺的凑集的确如邓泽所说的那样并没有花费太大功夫就筹集到了四五百斤的数额,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从周边各县的购买,很显然能够在这江南富庶一带,并且濒临东瀛海贸港口并不算太远的情况下,硫磺的筹措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可是硝石可就罕见了。因为大周军队不重火器,而且硝矿大多在山西、汉中、四川等陈汉或者北明的地盘,民间又没有常用的药物是需要硝的,因此邓泽等人在张小磊亲自派出的“特派员”监督下几乎花费了三天的时间搜遍了整个长兴县城也只得到一百多斤硝石,距离三千斤的标准相去甚远。
这样,张小磊就只好出一些不雅的下策了,组织人手通过印刷、手抄的方式广泛的制作告示,在整个长兴县的众多乡村集镇内张贴,收购所谓的“狗尿苔”、茅房附近那些白色的“茅霜”。每两“茅霜”能兑换三十文铜钱、几乎是铜钱价格的三倍。
也仗着长兴一带的卫生习惯还算比北方强不少,精耕细作农业也发展了出来。乡间到城里不少地方还是有不少所谓的“茅房”凭借这种手段,还是在人丁密集拥有将近数万户三十万人口的整个长兴县很短的时间内就筹集到了六百斤规模的茅霜。
当然,这显然也不够,于是张小磊就亲自差人从临近太湖的苏州城乃至其他一些地方专门收购“茅霜”,在大周官府有效的做出反应之前,足足筹集到了两千多斤“茅霜”。周彩霞还有周海川等人在得到相关消息之后也没有闲着,也通过类似的办法很快利用牟尼教中的关系凑足了足够的“茅霜”。
大致相当于拿战时代一个炮兵连所需要的火药所必需的一些关键性原料也就通过这种“有钱能使磨推鬼”的方法筹集的十有七八了。
张小磊当然知道这些“茅霜”的纯度实际上比绝大部分需要萝卜来还原的硝矿好上不少,但在提纯的时候也绝对会打上不少折扣。硫磺当然也是如此。自己也没有奢望这些火药的效率真能达到拿战晚期发展了很多年的那种欧洲水准,不过这已经算不上是太大的问题了。毕竟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需要以全装药的方式开火的,经过几次作战,张小磊对在代差的情况下进行冷兵器作战多少也有了一些心得。
明初第一豪强 第58章 势力初成
在权衡再三的情况下,张小磊还是没有把根基移到长兴县县城之内。长兴县的县城还是太大了,要防守足有七个城门连绵八九里城头,手下一百多撑死二百名可靠的人根本不够用。
这时候张小磊也有点儿理解欧洲或者日本的封建武士们为什么喜欢修城堡而不是修城墙了。从本质上说:城墙根本不是一种特备有利于防御的工事,就算是南京或长安级别的城墙,历史上都不知道丢过多少次了。多么高大的城墙也解决不了一个问题:对方只要登上城头往往就是胜利,而且防御太长的宽度还必然摊薄本就有限的可靠人手。
可靠的士兵总是有限的,不是什么人都能成为亚历山大甚至戚继光之类。至少张小磊觉得自己依靠某些方面的独特才能屏障,管理数百人大概一个教室所能负责的年级规模的手下就应该是一个极限了,估计同那些靠几百家丁打仗的明末平庸军阀也没什么区别。
“我知道,我选择重新回到湖边的堡垒里大家的感觉不太舒服,其实我的感觉也不太舒服。我也怀念去年秋天以前那样逍遥自在的生活。但是我现在的根基还太薄啊,如果现在就如同某些泯灭于史书中的三流造反者一般刚刚取得点儿成就便以为夺取了天下放松了警惕,那说不定哪天就会被拉到菜市口---哦不,一觉醒来被拉到应天府的天牢里去了,在我们确保手下人的真正可靠、了解之前,万事都要小心。我相信经过这一仗,还有这半年时间以来的经历,大家应该相信我可以给诸位一个好前程了吧?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又安全又稳妥的推向前的,绝不会让大家到了中年的时候才得子。。。”
张小磊这些话当然是对最为亲信的十五六个在很早以来就跟随者自己的家丁来说的。经过这些日子“做领导”的经验,张小磊也有一种感觉。领导的人越多,加强权威反而要更容易一些,因为可以利用不同阶层的矛盾。手下的人想要组织起来搞什么小团体的难度也大了不少。也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原始民主政体会向更大规模的专制王朝过度了,不过在自己这个形同土匪一般的组织规模下,“四梁八柱”“八王议政”的态度似乎还是应该摆出一些的?
“少主。。。少主不必多虑。我们知道如今的少主真的是受那神人之托,有经天纬地之才了。”
“是啊,别的不说,就是这短短时间以来这么多令人震惊的发明、这么多有用的战法,如果不是天授又怎么能解释?”
阿熊阿豹还有张忠等亲信分别说道,从这些人的态度里,张小磊也看不出做伪。不过为了安慰人心,张小磊还是打算亲自带领着这些人去看看“试炮”的成果。
攻克长兴县城后经过大概二十天左右的准备,到了天佑四年临近八月的时候。新编练的“禁卫连”已经成军完毕。在拥有了足够的原料、又在之前的两轮制炮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经验的张小磊等人在拥有了更加丰富的人力和财力之后,以十二门九斤弹三百斤钢膛青铜身管为主的滑膛榴弹炮、六门新的臼炮试制完毕。
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结合之前作战中的经验,上百名庄丁都经过了开弩射弩、运用炮火方面的双重训练。真正实现了“宁要人等装备,不让装备等人”在新型火炮刚刚装备的时候,试炮也就有效的展开了。
一些开炮方面的秘诀,在张小磊看来是自己权力的凭借之一,当然不会请授予人,因此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往往也要张小磊亲自负责指导,这些炮手们才能进行比较有效的射击。否则,就只能在少数几个固定距离的点上打的比较准,面临不确定距离上的目标就往往比较抓瞎了,自由落体公式还有一些类似口径和弹重重量的后世迫炮弹弹道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张小磊可是不打算现在就向这些人普及的。
为了有效供养手下这足足一个连的人手,张小磊还是划定了现在自己能够勉强控制的范围:四万亩左右的田地,两千户大概一万口左右的佃农、视距之内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区域,大致相当于一个乡级行政单位的区域。这就是手下只有一连人马的极限了。
当然,正所谓土匪都明白的兔子不吃窝边草,张小磊并没有打算盘剥这两千户曾经是张庄乡附近的佃农太过,在不需要向官府交税的情况下只受四分之一左右的地租,也就相当于二五减租。不过太湖对面富得流油的苏州府在朝廷的大军战败之后却被张小磊好好敲了一笔,足足得到了一万五千多两的“保护费”,还有不少得到自己差人实现查探根底之后的工匠们,足够应付很多事情的开销了。
依靠着两千多户曾经是乡里的百姓,还有充裕的财力之下很高的动员力。按照三户抽一丁的原则张小磊还是选取了六百名左右做为“预备役”的辅兵,这些辅兵的作用当然主要就是在部分人的带领下出勤威慑周边,这样张小磊也就不需要像之前一样亲自带着少数亲信去出勤攻打什么现成了。
有武力就有财力,有财力就能使磨推鬼,不论是佃户还是预备役,这些有风险的事儿在全天下少见的湖边良田加很轻地租以及日薪付款的雇佣模式下从来就没有面临过人手短缺的窘境。就这样,勉强像是山大王一般能够威慑周边的势力架子算是草草的达了起来。
当然,这样一来队伍的可靠性就又降低了。为了能够保持对这样一直队伍进行有效的控制,平日里除了短刀之类自卫的工具外也不发长兵器。出外勤的时候,主战兵器也用更广泛缴获到的二十石床弩在改进了一番之后武装起来。二十石力量的床弩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床弩了。一个人就是不论如何都无法有效操作运用,加上拉距也比较大。至少还是需要三个人协同起来才能有效运用这种床弩。虽然一次可以发射十支箭,战斗效率没有提高太多,可是可靠性就提高不少了。很显然这种兵器就算是伏击往往也不容易隐蔽的发射了,是一种很不适合于内哄的兵器。
明初第一豪强 第59章 没安好心
就在张小磊检阅禁卫炮兵连成军测试的时候,忽然有在外面负责执勤的家丁有消息传来,并且周彩霞那里也得到了确认。
“什么?大周朝廷准备在苏州城邀请少主商议封王一事?并且将这件事情昭告天下?”听到这样的消息,张忠等张小磊身边的亲信都兴奋了起来,消息传到邓敏那里的时候,就连一向谨慎的张母也很高兴。
张小磊一开始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太湖对面的苏州城虽然是重地,但以如今自己所拥有的力量和势力来说,只要带上足够的人手,似乎安全应该不是问题?毕竟苏州府那点儿地方力量只要自己不喜欢,可以随时驱逐出去。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嘛。如果有了官方的名义,那很多内部的隐患也都可以解决了。
可是最初的兴奋和放松劲儿过去之后,张小磊又开始觉得哪里不对,仔细思考后就问负责传信的家丁道:“你可知道,商议的事情具体在哪里么?”
“就在苏州城内比较繁华地带的这几年刚刚落成不就的四海楼举行,四海楼听说最近也要改名了。。。”
“改成啥名?”
“好像叫庆功楼。。。”
一提庆功楼这名字,张小磊顿时就想起了什么:这不就是《明英烈》里朱元璋炮打庆功楼搞功臣那楼的名字么?嘿嘿,叫啥不好,叫这名字你们可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想到这里,神色也不由的冷然起来。
见到张小磊似乎有些觉得犹豫,早就有功名之心的赵管家当然觉得这可能是张小磊过度谨慎的性格发作了,就劝道:“我们到时候多带些人去,而且还可以差人监督整个苏州城。不让城门乃至各处部署太多的军兵,应该不是什么问题的。在苏州城而不是应天府进行这种封王谈判和仪式,显然朝廷也是有决心的。。。”
张小磊笑着问道:“整个苏州城大概人口有多少,你来说说?”
“人常说苏州府内人丁二百万,居城者十之三四,六七十万居住在内城的人应该是有的吧?”太湖岸边的长兴,赵管家当然对苏州城内多少也有一些了解。
“不仅仅是六七十万人,还有外廓以及那低矮的城墙,这么大的苏州城,我们怎么监督的过来?要是人家派上一两千精锐携带伪装成扁担的战弓你让我们怎么放?这还不说。我们怎么检查那庆功楼下有没有火药?难道我们会用的招数敌人就不会用吗?如果只对付我们能够带去的百把人,赵管家还有张忠等人也感觉到了一丝紧张,可是还是觉得张小磊的担心有些多余了:“朝廷已经对外公布这件事儿了,怎么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尔反尔?”
张小磊笑道:“如果现在这天下是承平年代,那出于教化万民或者维持正统的需要,朝廷或许不敢学那秦始皇。可你别忘了咱们那位大周天子自己就是兵变上台,此时又是大争之世,还会有人管这个?我可以这么说:把一些罪名栽赃在我们身上,夸张的描述一番。这种鸿门宴还可以在事后坏事变好事。成为朝中某些人计谋高明的宣传彩头,你信不。。。”
听到这样的话,赵管家也有些无语了,可还是似乎有些不甘心的样子。
这张小磊当然也想到了:“如果朝廷真的有心封王,那我们可以提出暂时不要苏州府。苏州府乃至太湖周边划定为‘非军事区’不允许大军集结就够了。我们现在可靠人手并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只要长兴一县足够,以后再说其他的。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大周天子,一股能够击退朝廷几万大军的强悍反贼,最终只谋求一个百里侯,那我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计较在苏州城谈判还是在我们这里谈判的事实?我们告诉那些人,甚至告诉苏州城的百姓:朝廷这一次大军来剿没有宣战程序,也不提前告知,我们已经失去了对大周朝廷的基本信任,不过还是愿意相谈。派出最多不超过十个人组成的使节,在我们的堡垒下太湖边举行这种商谈即可,我们可以请四里八乡甚至更远一些地方的百姓们出来做个鉴证。。。”
张小磊提出的意见似乎没有拒绝招安的意思,因此赵管家还有邓敏邓泽等人虽然觉得张小磊行事有些过于疑心重却也咩有指责什么。
不出众人所料却出乎张小磊所料的是:大周朝廷的钦差还真就同意了这样的谈判意见:直接在太湖边,距离张小磊等人所在的堡垒处大概百步左右的距离上设立临时的营帐,而且不需要张小磊本人亲自相商。朝廷方面只是颁发下来专门的印信还有告示即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