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阿音将刀子结果,拔出来一看:“哇!好漂亮!打磨出来上面还有花纹!”
李君阁美滋滋地笑道:“这是烧刃线,将刃口硬度大大提高了,当然肯定达不到最先锯片的水平,不过韧性好,不用当心弄断了。”
阿音那手指试了试刀口,说道:“好锋利!”
李君阁说道:“这是切削刀,用来剖鱼剔肉片剖竹丝之类的可以,可不能拿去砍树剁骨头,用途不一样的。”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四百六十五章盐土生石灰碳酸钠
第四百六十五章盐土
阿音说道:“那你那把呢?”
李君阁得意地笑道:“那把还没装柄,我搞成了多用途,一面是锯齿,同样硬度得以保持;一面是刃口,底部三分之一是大v平磨,切削用的,前头三分之二是重开了一道刃线,角度比后面钝,是劈砍用的。”
阿音笑道:“光说不练假把式!我这边将怪蟹热上,你赶紧装柄,吃完我们就去试刀!”
李君阁又屁颠屁颠跑了回去,挑了一根硬木,小四十厘米的刀片,刀柄却用了二十多厘米长,一是让重心靠后兼顾切削,二是需要劈砍的时候还能双手持握。
拿刀背从刀柄中间锯开,将刀片卡进去,试了试手感搭配,又做了点微调,达到完美之后,取下刀片,在刀柄外侧量好孔洞的位置后,开始拿压力钻给刀柄打孔。
这就是为什么有一边钻头宽度和刀片孔径完全一致的原因,这样刀装好后才能完全严丝合缝,刀柄刀片固定得死死的。
打好孔,将刀片装进去调整好位置,刮出三个圆柱竹钉钉上,将刀片和刀柄固定牢,然后拿小刀削平竹钉,长刀就装配完成了。
吃过饭,李君阁又用树皮给长刀装了个刀鞘,摸着刀柄说道:“宝刀啊宝刀,这鞘怎么配的上你,等我有机会猎个野物,再给你换身衣服。”
阿音都笑得不行了,说道:“一转眼还宝刀了,还不是手锯改的……”
李君阁翻着白眼说道:“你不懂我不怪你,手锯能改成这样,除了手艺还有运气,真是祖宗有灵了,靠着这两把刀,我们就可以在这岛上横着走了!”
阿音哈哈大笑:“这岛上就我们几个人,你不拿刀都可以横着走,碍不着谁……”
算了,跟女生谈论刀剑那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腊,两人进入一片竹林,李君阁说道:“从小的开始吧。”
选了一棵手臂粗的竹子,双手持刀斜四十五度劈下去,李君阁几乎都没有感觉竹子就被一刀两段。
李君阁检查了一下刀口,说道:“太容易了,下一棵。”
就这样一路砍下去,阿音说道:“算了算了,算你厉害!我们将竹子拖回去吧,这下有了刀,可以做些精细的竹器了。”
李君阁看着一大片的竹林,感觉还没过瘾,不过想到砍得越多活就越多,那边油都还没有熬完呢,于是同意了阿音的说法,将竹子剔去枝杈尖勺,扛了一捆回去。
回到营地,李君阁问阿音:“我们往泥球上浇了多少桶水了?”
阿音说道:“我浇了七八桶了。”
李君阁说道:“我浇了十来桶,这就是二十桶,一桶算十斤,这就是两百斤海水,哈哈哈,泥球里边有四斤咸盐了。”
阿音说道:“呀,这法子果然快!”
李君阁笑道:“这是古蜀先民的智慧,这算啥,自流井那里,地下岩层之下的盐卤都要被提出来,那个更牛,你说他们怎么知道地下几百米有盐卤水的?真是匪夷所思了……”
两人边聊天边干活,新的一锅油熬出来,李君阁又灌到竹筒里,第一个竹筒就被盛满了。
李君阁拎了一下:“哈哈哈,这里就是五斤油。”
然后看着淬过刀的竹筒,对阿音说道:“那些椰油还能吃不?那里也有两三斤呢!”
阿音说道:“不能吃也没关系啊,不能吃的,就留给我做肥皂!”
丢了几根粗壮的竹竿放龙窑两边的竹叶沟上烘烤着,李君阁开始用小刀和楔子剖竹片取竹皮。
这回效率就高多了,而且得到的竹丝全是小指宽,非常的均匀。
李君阁满意的点头:“这才是我李家沟的手艺嘛!”
阿音笑道:“这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了对吧?”
李君阁开始编箩筐,说道:“这副箩筐编好,就跟篾匠叔编的差不多一个样子了。”
花了两小时,一副新箩筐重新编好了,完全的李家沟风格。
李君阁将箩筐拎到水缸处,一个里边铺上芭蕉叶子,将水缸表层的粗椰油全捞出来放进去,然后将水缸里边残留的椰蓉倒进另一个新箩筐里。
将在龙窑泥球后边的泥梗上铺上芭蕉叶子,李君阁将椰蓉拎到溪水里淘洗干净,挤去水分后,在龙窑上铺了一层。
阿音又熬好了一盆油,李君阁将油灌上,腾出锅子来熬第二锅,然后在地上挖了一个坑,将底部踩平踩实,将水桶埋了一大半到土里,然后在桶里面垫上石板,做成了一个碓窝。
锯了两米长的一段大腿粗的硬木头,拿刀将中间劈细,做出一个木杵,然后劈下来的木块和木杵一起烤上。
弄完这些,李君阁又去找来四根比较直的树干,铺在地上围成一个方框,挖了浅沟将树干摆进去,做成一个方畦。
将方畦内的杂草拔去,把地面踩实。
阿音看着李君阁忙活,问道:“二皮,你这又是要干啥?”
李君阁笑道:“这个法子,来自《天工开物》,叫淋灰法,能够从盐土中将海盐提取出来,也是明代浙江盐户的法子。”
做完这些,李君阁让阿音停止往泥球上浇水,自己又去拿出腾出的箩筐刨剩下四十个椰子肉。
有了砍刀那叫一个快,没一会就将椰子都剥了出来,砍成两半。
阿音说道:“二皮,今天的怪蟹吃完,明天又得找吃的了,要不然,就只剩皂角米可以吃了。”
李君阁笑道:“那东西可不是拿来吃的,平时让你将皂角种子和皂荚壳分开使用,就是为了种子这两天派上用场。”
说完砸着嘴道:“待会去看看陷阱,说不定生效了呢?实在不行,海藻椰子顶过明天,回到家里就什么都有了。”
这时又是一锅新油出来,李君阁继续灌油,将两个大竹筒都装满了,这就是十斤。
李君阁说道:“剩下这四十来个椰子,明天差不多也能出这个数,哈哈哈,这几十天里头不愁没有油吃了。”
吃过饭,李君阁将皂角种子剥出来,拿脸盆泡上。
然后开始舂泥球。
将泥球舂成泥粉,让阿音拿筲箕将泥粉装上,均匀地铺洒在方畦里边。
盐土在方畦里铺了五公分厚一层,李君阁又让阿音往上铺筛过的草木灰,自己继续炼油。
阿音又把草木灰在盐土上铺了五公分一层,李君阁让阿音接手,自己将开始往草木灰上喷海水。
喷了一桶海水下去,李君阁感觉舌头都快不是自己的了,赶紧漱口,再用竹铲将草木灰轧平。
做完这些,李君阁又开始烧阿音在海滩上收集来的贝壳。
另一边那两个水桶先将海藻灰倒进去半桶,加满溪水开始搅拌。
溪水里泡叶子的大稀眼箩筐没啥用了,李君阁将它拆开,用竹丝编了一个漏斗,上面垫上撕碎的椰子的棕丝,将浸泡过海藻灰的水过滤出来。
这就是碳酸钠溶液。
贝壳烧好了,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烧制后变成氢氧化钙,也就是生石灰。
将生石灰放碓窝里舂过,筛出细粉加溪水搅拌,除了热气腾腾之外,就得到了氢氧化钙溶液。
分出一半海藻灰溶液和贝壳灰溶液搅拌到一起,除了生成大量的碳酸钙沉淀物,剩下的液体就成为氢氧化钠溶液了。
在两个桶,一个空闲的水缸,一个棕丝漏斗,以及一堆灰烬间来回倒腾,李君阁终于得到了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这两桶重要的化学品,外加一堆生熟石灰混合的灰浆。
弄完这些,阿音的椰油又熬制好了,李君阁再次将油灌进大竹筒,两人手牵手遛弯,趁着夜色看看海滩的风景,玩玩海水。
直播间里这两期让几位嘉宾都炸了。
贝尔:“jungle的这一波操作逆天了!他和ingris居然从椰子中提炼出了油脂!”
卢恩:“对,这个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他们并没有花费多大的力气。”
尼安:“呃,这个就是我们泰国家庭的日常操作好不好?我妈妈也会这个,椰子油和木薯粉是我们泰国的重要农产品,完全成熟的椰肉中含油百分之三十,很容易就可以弄出来来……”
贝尔:“呃,好吧,那刀具呢?将手锯改造成了刀具,而且还是两把!这里边涉及到回火和油淬两道工艺,这jungle以前在钢铁厂打过工吗?”
卢恩:“从他淬油的手法,我感觉这好像是制刀工匠们的工艺。”
尼安:“不光光是刀,他连手锯上的螺钉都没有放过,还得到了一个凿子和一个压力钻。”
贝尔:“而且那刀非常锋利强悍,你们注意看他劈砍竹子的视频,在其它团队还在竹竿底部烧火以获取建筑材料的时候,中国队已经完成了质的飞跃。只要jungle愿意,他一天内就能砍完八个队五十天内需要的所有竹材!”
卢恩:“还有提浓海水的泥球,关于这个我们节目组专门咨询了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们对这种手法也大感惊讶,科学原理是利用泥球里酥松的孔道增大蒸发面积,使水蒸气快速散失。这效果是惊人的,剧我们推测,到他们停止浇水之前,那两个泥球金字塔中,已经蕴含了不下三公斤的粗盐!”
贝尔:“呃,其实对于生存来说,盐分的摄取,可以来自动物,植物,坚持五十天的话,其实也不是特别的重要。”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四百六十六章盐茅
第四百六十六章盐茅
尼安:“哈哈哈,贝尔,你的目光还局限在荒野求生上,你难道没有发现,jungle是一个地道的吃货吗?在其它队伍还满足于生鱼,烤鱼,烧木薯的时候,他的每一顿饭都要搭配调料了!现在有了植物油和盐,相信接下来的节目里会出现很多的东方美食!”
卢恩:“对呀,哈哈哈,就连他们的小鱼干,都是用香蒲烤制的,我怎么感觉有点饿了……”
尼安:“还有椰汁煮椰子蟹,看他们吃了一天也没腻,我也有点想念妈妈的饭菜了……”
贝尔:“喂,喂,两位,我们还在做节目,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吗?我从一开始就指出过的,中国的的效率!这次,是对能源的利用效率!”
尼安:“啊,说起这个,我们要感谢中国队,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他们对燃料的高效利用,保护了我们国家海岛上的自然资源。”
“不管是那个长长的灶台,还是两侧保温用的枯叶沟,都将能源的利用率发挥到了极致,而且永远都是几件利用能源的事情同时操作,在熬油的同时,也在提浓海水,烘烤椰蓉,烘干木柴,炼刀……。”
卢恩:“还有jungle新编的那一对箩筐,呃,在我的眼里,那已经是工艺品了……”
贝尔:“不不不,你没看到刀刃侧面的烧刃纹吗?等节目完毕后,我一定要jungle把这把刀送给我,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卢恩:“最后jungle似乎还得到了三种化学试剂,一种来自海藻,一种来自贝壳,还有一种来自海藻和贝壳的调配,我估计这个跟明天炼盐有关,我从来没有如此期待明天的到来,明天,jungle一定会给我们展示他的中国魔法……”
当天晚上,两人在海滩边散步,顺便说说明天要做的事情。
李君阁拎着箩筐,拿着镊子,像铲屎君一般在海滩上捡贝壳,一边捡还一边说道:“古人给贝壳烧成的灰取了个很特别的名字,叫蜃灰。他们不知道这其实跟石灰石烧出的石灰一样,都是氧化钙。你做肥皂要用到碱吗?”
阿音笑道:“回去就把皂角壳子弄碎泡散,我一般用那个,很少用到烧碱苏打之类东西,因为会在皂体内产生气泡。石灰水也不行,因为产生的有机钙不溶于水。”
李君阁说道:“要苏打我也能给你做出来啊,大苏打已经有了,小苏打也不是不能做。”
阿音笑道:“不需要这么麻烦,明天大小脸盆我征用了,然后在龙窑上找到温度适宜的一段就成了,耽误不了你的大事。”
李君阁笑道:“不管我们谁做的,只要能改善我们的生活,都是大事。待会我再做几个盆子就是了。”
说着聊着,两人就走到了那天打到椰子蟹的地方。
李君阁远远就让阿音取出抛石索,做好准备。
结果没有发现怪蟹,不过椰子壳堆里明显有生物爬过的痕迹。
李君阁笑道:“希望笼子里有戏。”
将陷阱上的泥土杂草刨去,果然,两个笼子里,一边一只怪蟹。
李君阁将两只笼子还原,两人开始往回走。
阿音说道:“怪蟹那俩只大螯,多硬的竹笼子都会被它打穿吧?你就不怕它们明天跑了?”
李君阁说道:“节肢动物没智商的,这玩意儿我昨天研究了好久,终于找到了一个相似的版本。”
说完捡起一个海螺,从里边那竹签挑出一个寄居蟹。“看,我就说那怪蟹看着好眼熟,像不像?”
阿音看着比瓜子还小的寄居蟹,说道:“哈哈哈,除了体型,还真有点像。”
李君阁笑道:“所以啊,它们没有逃跑的动力。就比如我们,要是换成李家沟的湖滨别墅住着,你还有心思搭棚子吗?我给怪蟹弄了那么舒适一个窝,深度也够,它们只要在里边感到安全,就不会搞破坏。”
阿音笑道:“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
李君阁笑道:“不不不,这是牺牲奉献求仁得仁,无憾焉!”
阿音说道:“你这张嘴啊,人家怪蟹本来椰子吃得好好的,转眼就被你求仁得仁了!”
李君阁笑道:“所以庄子看得透彻,他写的寓言里那只楚国的大乌龟曾经说过,你把我的壳送到宗庙里头去供起来对我而言然并卵,老子宁愿‘曳尾于泥涂’!哈哈哈哈……”
回到营地,李君阁笑道:“阿音你先休息!明早美美吃一顿蟹肉,开始我们的化学生产!我再做一副水桶,几个盆子!”
……
次日起来,李君阁和阿音去查看方畦。
阿音笑道:“二皮,你这么一搞,跟要种田似的。”
李君阁笑道:“你别说,老宋的《天工开物》里说的这个方法,就叫‘种盐’!而且书中写到‘种户各有区画经界,不相侵越。’人家可是真当庄稼地伺候的。”
阿音笑道:“要照你这么说,盐还能在这地上自己长出来?”
李君阁轻轻拨开草灰,从里边淘出一个小晶体来:“嘿嘿嘿,这不是长出来了?书里管这个东西叫‘盐茅’!茅草茅草,可不是自己长出来的?”
阿音拍手笑道:“哇!真的也!老宋真是太厉害了!”
李君阁说道:“不是老宋厉害,好吧他虽然也很厉害,但是也只是一个记录者,做多还是一个见证者。真正厉害的实践者,那还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洗漱完毕,李君阁开始做饭,将陷阱里边的怪蟹抓出来一只,又煮了一锅椰汁怪蟹汤。
没敢煮太多,吃完将锅子洗干净。今天这锅子可还要派上用场。
抓紧时间开始熬油,然后收取龙窑上的椰蓉,将昨晚泡椰浆剩下的椰蓉重新铺上龙窑。
这事情交给阿音,李君阁开始淘洗刚刚腾出来的两个水缸。
水缸洗净,摆到方畦旁边,李君阁又开始拿竹子编一个大斗笠。
在斗笠里铺上椰子棕丝,又编了一个大斗笠将棕丝夹在中间,这就得到了一个一米直径的大过滤器。又用竹竿子扎了一个扎实的架子,将大斗笠放置在上面,然后又做了一副水桶,挑来海水,装了大半口水缸。
收盐浇卤还有些时候,李君阁又编了三个簸箕,拿昨天制作过石灰水的残余灰浆拿竹刀抹到簸箕上刮平,这东西也是《天工开物》上提到过的,叫“盐盘”
阿音将剩下的油熬完,又得到满满两粗竹筒,两人的炼油工程正式结束,整个过程,得到了二十来斤食用油,还有两三斤淬过刀的废油。
李君阁去将淬刀的油用小椰丝漏斗给阿音滤了出来,装到一个粗竹筒里。
阿音则开始熬煮泡过一夜的皂角壳水。
李君阁则拿着燧石锤子,在一块厚度六七公分的硬石盘子上砸泡好的皂角豆。
硬石盘子也是李君阁特意休整过的,拿细藤绑上两根木钉,划出半径四十公分一个圆,然后用燧石凿子大致敲打成圆形。
只在圆心处砸,然后在圆心处研磨,将磨好的豆子浆渣收集到新做出的碳粉树脂水桶里。
等到将豆子砸完,石盘的中心位置也下去了一两公分,形成了一个小窝。
在桶里加上清水,反复搓揉,做了个竹丝大漏勺,将豆浆过滤到盆子里边,然后剩下的豆渣又拿去圆盘小窝里研磨,然后收进一个盆里,舀两瓢豆浆揉洗,再次过滤出豆浆,反复多次,直到将皂角豆子完全利用起来。
阿音那边,早就开始了制作肥皂的过程。
皂角水熬好,阿音通过其手感的滑腻程度确定好浓度,放凉到手摸上去不冷不热,然后过滤到小脸盆里,搁龙窑后边保温。
倒出一小锅底废椰油,稍微加热一下,也是不冷不热,阿音将锅子端到龙窑后边,开始往椰油里加皂角水,那竹铲不停地搅拌。
混合物开始发出热量并逐渐粘稠,变成淡乳黄色,等到竹铲上的浆子滴到锅里,没有立刻消失,而是能在上面堆叠起来,这就差不多了。
将浆子灌进内径五公分左右的竹筒里,堵上竹筒口子,将竹筒埋入树叶保温沟中间,让混合物慢慢自行皂化就行。
然后开始做下一锅,一共灌了五筒,皂角水还没用完,油脂却用完了。
这也不能浪费,阿音取出干净衣服,把李君阁赶去溪边洗澡。
李君阁去了半个小时回来了,说道:“好清爽,哈哈哈,起码搓下半斤油泥!”
阿音抿嘴一笑,将李君阁脏衣服接过,自去溪边洗澡洗头洗换下来的衣物去了。
已经下午两三点了,李君阁又去翻看方畦里的草灰,盐茅已经长出老长,可以收集了。
现在得到的盐叫灰盐,草木灰已经替换出盐土中的钠离子,而将绝大部分镁钙离子就在了土中。
拿盆子将灰盐舀一些到大斗笠过滤器里,将空水缸拖到斗笠下方,李君阁开始舀海水浇淋草灰,清澈的盐水从过滤器底部哗哗流下来,流入下方的水缸里。
大半缸水浇完,李君阁又将过滤器拖到腾出的空缸上方,这样反复倒腾,海水浓度逐渐增加,最后变成了接近饱和浓度的浓卤。
然后李君阁开始往清澈的浓卤中加入通过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反应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卤中的镁离子开始与氢氧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悬浊物。
待两者反应了一阵,接着往溶液中加入通过烧海藻灰得到的碳酸钠溶液,浓卤一下子变得更加浑浊起来,这是因为浓卤中的钙离子遇到了碳酸根离子,变成了碳酸钙沉淀。
等了一阵子,待到反应充分,碳酸钙完全成型后,李君阁将过滤器的草灰腾掉,再次过滤出溶液,浓卤中的残余的钙镁离子就被再次除掉了绝大部分。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四百六十七章精盐和芒硝
第四百六十七章精盐和芒硝
之后其实可以在高低不同的两口缸子之间搭上布料,通过虹吸现象将反应过后的纯净氯化钠和硫酸钠混合溶液提取出来,不过这样做很耗时间。
这事情晚上可以做,现在李君阁可不想傻等。
将龙窑上的椰蓉收集起来,打扫干净,将做好的三个盐盘摆了上去。
战场现在要移到这边来了。
盐盘烤干,李君阁开始往里加过滤液,给它们加温。
因为是饱和溶液,随着水蒸气的蒸发,盐盘内很快会形成一层结晶,将所有微小的缝隙填实,在饱和环境中没法溶解。
因此丝毫不用担心会漏,也不用担心太多的钙离子污染溶液,这就是古人的聪明之处。
越靠近火眼的位置,卤水温度升高越快。
阿音洗完澡,盯着湿漉漉的头发过来,一看李君阁这阵仗:“哟,开始了?”
李君阁笑道:“嗯,开始了。”
将锅子端过来,加了大半锅温卤水,再加入一点皂角豆浆进去,笑道:“嘿嘿嘿,这又是我大蜀州自流井去杂质的工艺了。”
阿音笑道:“你这肚子可真是杂货铺,要放古代可就发财了。渝州,蜀州,浙海三种古法粗盐提纯技术融会贯通,合而为一,可以成为盐业大宗师啊!”
李君阁笑道:“开什么玩笑,古时候士农工商,这是末等贱业!我李大老爷是要写诗填词考进士的。这本事嘛,传给大老婆阿音就行了……”
话没说完就挨上了一个爆栗:“意思是还有小老婆是吧?”
李君阁羞涩:“古时候的大户人家,男主人不纳几个姬妾,会被大家笑话的……这不是国情如此嘛……”
看到阿音开始眯眼,李君阁赶紧说道:“大不了不用就是了嘛……哎哟泡子起来了,正事要紧,正是要紧……”
1...177178179180181...2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