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穿过椰林,来到丛林边上,李君阁对阿音说道:“开始跑山了,领口,袖口,裤腿,都要扎好,我估计这岛子上有蛇。”
说完又对扛着摄影机的大胡子大叔说道:“你们也是,进山不是闹着玩的,别我们没事,你们出事了。”
大胡子跟他的助手小胡子面面相觑,我去,这娃说得有道理!
大家收拾停当,李君阁和阿音开始进入丛林。
开始还很开阔,走了一条段,树林开始茂密起来。
李君阁拿手锯锯下四根棍子,一人一根,打着脚下的草继续前进。
李君阁对阿音说道:“阿音,你的家伙事儿选得太好了,哈哈哈,我们这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阿音说道:“是吗?我只是想着它还可以改成砍刀,比澳大利亚队多出一样工具来。”
李君阁笑道:“那你是不了解做刀,这玩意儿硬度虽然很高,不过太脆,直接拿来做砍刀肯定不行,而且磨起来也费力气,必须重新处理后才能改成砍刀。”
阿音说道:“啊?那我们在岛上能做到吗?”
李君阁说道:“应该问题不大,所以我才说你选得好啊!对了,你出发前听到梁丫头他们喊话没有?”
阿音说道:“听见了,目数,碧麻,不知道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李君阁摇头道:“不知道,反正有的是时间,慢慢想吧,你看那里,是什么?”
前方出现了几棵乔木,深棕色的树干,叶子细长,像枪头的形状,在枝条两侧对开生长,树干顶端的嫩芽如同椿芽一般。
大胡子见到有新鲜东西,准备过去详细拍摄。
李君阁将他叫住:“别去,这东西要咬人的!”
说完对阿音说道:“你们在这里等这,我过去看看。”
在树干上拿手锯斜着拉了一道横条,白色的浆汁流了出来,李君阁哈哈大笑:“阿音,知道篾匠叔手艺的精华是什么不?”
阿音说道:“刀工和漆水……啊我知道了!这就是漆树!”
李君阁笑道:“对了!这是我们发现的第二样好东西。”
一路前行一路观察,让李君阁喜出往外,这个岛上东西真不少,椰林,棕榈,竹子,藤蔓都有,越走越有信心。
阿音抬头看了看天色,对李君阁说道:“二皮,我们还要走多久?野外生存,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不是应该是火和淡水吗?”
李君阁说道:“是啊,不过火不用担心,生火的办法好些种,至于水嘛……”
“刚刚在船上的时候我看了岛屿的整个形状,有两个山峰,我怀疑中间会有一个山谷。”
“沙滩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掉地上的椰子?那可不一定是好事,不是风吹就是雨打下来的,因此虽然现在天气好,但是我们的营地一定要背风避水,山谷中心才是我们扎营的好地方,而且不出意外的话,那里是水源汇集地,应该可以找到淡水。”
正说着,阿音一指前方:“看,那是什么?”
前方几棵芭蕉树,树上挂着些果子,果皮已经裂开,里头露出白色半透明物体包裹着的种子。
李君阁笑道:“野香蕉,又叫九月炸,现在正是快要成熟的时候了。好,糖有了!”
阿音说道:“你跟我说过,糖分浓度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保存了,可是这些东西怎么熬成糖浆?”
李君阁说道:“这倒是个问题,先不管它,也不用摘,说不定到时候营地旁边就有,没有我们再回来摘好了。”
于是四人继续前进,没一会儿,前方开始出现水流的声音。
李君阁笑道:“淡水,找到了。”
循着声音来到一条溪边,水流还不小,李君阁看着前方欣喜的说道:“这还没到山谷中心,就这么大的水流,说不定那里有一个湖!”
阿音兴奋地说道:“是吗?那我们赶紧去看看!”
李君阁说道:“要是有湖那就太好了,我们就在上游入水口附近找一处合适的地方扎营,今后五十天,就在那里生活了。”
阿音笑道:“就像我们李家沟的木楼别墅那样,弄个湖滨木棚出来!”
李君阁笑道:“那还不得给蚊子咬死!必须离湖有一段距离的开阔的地带才行,一是防止涨水被淹,二是防止蚊虫过多,湖的存在,主要还是解决食物和淡水问题。”
几人沿着小溪继续往上,李君阁在溪边见到一些石块,都会捡起来,在岸边石头上敲一敲,听听声音。
阿音问道:“二皮,你这找什么?”
李君阁说道:“找燧石,一种很硬的石头。”
阿音说道:“打火石吗?用来生火?”
李君阁道:“生火有的是办法,找它主要还是为了加工成工具。阿音啊,我们马上就要进入旧石器时代了。”
阿音笑道:“那我们就是原始社会的毛公毛婆了。”
李君阁感慨道:“原始社会其实好的……”
阿音说道:“那有什么好的?挨饿受冻,生病了全靠扛!”
李君阁笑道:“但是可以生一群毛孩子啊……”
阿音嗔怪道:“哎呀你又不正经了!看着脚下赶紧走路!”
在溪边捡到了不少燧石,几人沿着缓坡向上,一行人渐渐深入山谷,路上发现不少树上挂着树胶,阿音拿大叶植物和细藤做了个小篮子,将树胶都收集了起来。
李君阁问道:“阿音,你收集树胶干嘛?”
阿音说道:“每年三月,我们苗寨要往田里匀鱼苗,匀肥水,都是拿竹条编成竹筐……”
李君阁笑道:“哈哈哈好主意!做水桶!”
阿音讶异道:“咦?你也知道这个?”
李君阁笑道:“开玩笑!小时候挑过不少这样的桶子呢!”
阿音说道:“那太好了,我只见过大人弄,自己没有弄过,你会那就更好了!”
走着走着,视野渐渐开阔起来,果然如李君阁所说,面前出现了一个占地五六亩的小湖。
小湖还非常漂亮,环境也清幽,周围有草地,竹林,有石滩,对岸一侧有一片滩涂,上面长满了芦苇。
周围林木茂密,李君阁指着绿色植物和石滩的分界线说道:“看,去年的水线在那个位置,现在我们就沿着石滩,到小湖上游去扎营。”
沿着湖边走了十来分钟,来到小湖的上游,入水处的水质比出水口清亮很多,更适合饮用。
然后李君阁领着大家离开湖滨区域,在离湖边十分钟路程的山脚林地外侧,找到一处平缓的草地,说道:“可算是找到好地方了,比起住海滩来这才是一劳永逸,背山面水,风景上佳,两山环抱,地势宽平,这就是二龙夺珠的宝地啊!”
阿音笑道:“还说上风水了,你说现在我们要做什么?”
李君阁笑道:“打柴生火搭棚子找水找吃的,今天的任务就算完成!”
两人来到草地后边的林子里,这里又不少的枯柴。
李君阁说道:“我去弄点竹子藤条,你把柴火收集到一处就行,等我回来挑下去。”
来到一片大竹林边上,这里的竹子有好些种,又粗又细,粗的跟毛竹类似,直径有半米,细的只有小指头粗细。
李君阁挑了十来根六七年的老竹子,将它们一一锯倒。
不过却丢在林子里不用,又去锯了些胳膊粗细的,剃去枝叶,然后挑了一根粗细合适的,截了一米五长一段,斜着锯的,把竹竿两头锯得很尖。
这就是担柴的扁担,拿着扁担,又去林子外边砍藤条,也是选细的来。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四百五十五章 可分解鱼笼
第四百五十五章可分解鱼笼
回到竹林,李君阁又从毛竹上锯下几个大竹筒,连同藤条扁担和几根不粗的竹子一起,顺便又捡了几块枯竹,回去灌木林子找阿音。
阿音已经收集了一大堆的木柴,两人将木柴捆成两大捆,李君阁又在灌木丛底部收集了一堆苔藓,一起回到了营地。
第一件事,生火,李君阁将枯竹找来,拿手锯尖端从枯竹片内侧刮下很多细细的竹刨花来,然后在一片四指宽的枯竹片中间拿手锯在外皮上锯出一个小口,深度深到刚好穿透竹子,留下一个细钉子尖大的小眼。
将竹刨花放在枯竹片内侧,刚好堆在小眼上方,又取来几片细竹片压在刨花上将它们夹住,李君阁取过另一块枯竹片抵在胸口上,将刚刚开出的口子卡入枯竹片锋利的边缘,开始上下快速摩擦。
阿音在旁边已经拿石块堆了一个火塘,又拿细树枝堆了一个小小的柴堆,然后过来观看李君阁取火。
李君阁抬头笑道:“猎户叔藏着掖着的,这次swat来了跟他进山才学到他这手。哼!害我以前还要钻木取火,原来这个办法才是最省事的。”
阿音笑道:“只有你拿这个当宝,猎户叔是懒得教你吧?现在谁还用这办法取火啊,打火机多方便?”
李君阁笑道:“艺多不压身,你看这不就用上了?”
说话间枯竹片边缘就开始碳化发黑,不断有火星被刮进上下运动那片枯竹片的小眼里,引得小眼周围的刨花开始冒烟。
见差不多了,李君阁将刨花取下来,开始往里面吹气。
三五下,刨花上就突然腾起一团小火苗。
阿音兴奋地喊道:“成功了!二皮你好厉害!”
李君阁将火苗移入火塘内,先加细柴,后加干柴,火塘就烧起来了。
李君阁笑道:“ok,最简单的事情搞定,阿音你负责烧个大火堆,取碳,我来弄竹槽。”
取过一节两头留节的大毛竹筒,沿着竹节内侧锯下去三分之一,开出了两条缝。
然后找出一块凿子状的燧石,一头敲出尖,拿一根木棒从竹筒上的缝隙边上凿进去,开出侧面的缝,掰开后就得到了一个竹槽。
做完两个竹槽,李君阁开始将一根竹竿改成竹片。
这个简单,先在一头锯出一个槽,将一根干木头锯成一个楔子,然后拿楔子顺着竹竿道:“二皮,这是做啥?”
李君阁说道:“做引火碳,苔藓即使压实了,脱水后内部也非常酥松,碳化后里面有大量的空气,只需要用手锯和燧石打出的小火星就能在上面引出火来,只要保持干燥就行。”
看着竹筒上的小孔开始往外冒水蒸气,李君阁笑道:“行了,不用管它,我们搭棚子去。”
棚子简单,李君阁以前每年都要用玉米秸秆搭好些个,现在搭竹架棕榈叶的,自然也不在话下,两人边聊天边干活,没一会,一个绿油油的大棕榈棚子就搭好了。
搭完棚子,李君阁又找了块巴掌宽的干毛竹片,在石头上磨出一个铲子,开始挖排水沟。
诸事做完,李君阁将烧好的苔藓引火碳移到棚子中保存。
看着棚子内的地面,对阿音说道:“这样睡地上可不行,还有时间,要不我们做个凉板儿?”
凉板儿就是竹床,做法其实也非常简单,将竹子剖成三指宽的竹片,那手锯背刮去边缘毛刺,两头拿开槽的竹筒夹住,然后再在大毛竹上锯出洞口,将夹竹片的竹筒两头留出的多余部分钉进毛竹筒里,一张最简易的凉床就做好了。
当然光这样不行,大毛竹中间也要锯出口子,插入两头尖的竹板做横梁,人睡上去才不会塌掉。
不过现在都是青竹子,即使有横梁,硬度也还达不到要求,本来两个竹马就够的,李君阁只能多做了几个,将它撑离地面,再铺上干草,这才达到能躺人的程度。
趟到竹床上试了试舒适度,李君阁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拍了拍身侧的空位,对阿音说道:“今天的大活就算做完了,来,阿音,躺下休息一会儿。”
阿音轻轻躺到他的身边说道:“二皮,我觉得这样生活五十天,难度有点大啊……”
李君阁笑道:“阿音啊,这才第一天,你算算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有了火,有了水,有了住处,发现了肉类,蔬菜,水果,竹子,藤条……”
“这里气候白天温度二十七八度,晚上二十度左右,简直就是天堂啊,都不用找被子。”
“基本的生活保障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努力过好而已,你是刚到一个新环境里,觉得紧张,过两天习惯了就好了。”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四百五十六章 烤鱼 水桶
第四百五十六章烤鱼,水桶
李君阁说道:“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做好计划,分出轻重主次,开始生产劳动,合理安排好时间。我们来合计一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可以同步进行。”
阿音当村长都一年了,思路条理是非常清晰的,说道:“我们要找一个开头,向一棵小树一样,先是出芽,然后慢慢长出枝杈……”
李君阁笑道:“我突然想到一句诗,‘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哈哈哈,我古蜀先民是怎么筚路蓝缕开疆拓土的?”
阿音说道:“丝织业和捕鱼业。不过我们没蚕养啊……”
说完突然坐起身来,“啊!我在采棕榈叶子的时候看到一样东西,不知道是不是,走走,快跟我去看看!”
李君阁说道:“什么东西这么着急?”
阿音说道:“哎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跟我走吧,到了就知道了。”
两人赶紧起身往林子里走去,来到一边密密的灌木丛边,阿音拿手指着它们:“看!”
这一片全是两三米高的笔直小灌木,杆子比大拇指粗一圈,咋一看有点像当盆景摆设用的水竹,细看又不是,枝上有沟槽,叶子全裂,裂片如同长长的批针,整张叶子像一个没有掌心的手掌。
李君阁拿手捏着一张叶片观瞧:“阿音,这是……麻?”
阿音点头:“我觉得应该是,但是是什么麻不能确定。”
李君阁说道:“我也觉得是,要真是麻的话……哎哟这好处多可活也多啊……”
阿音笑着拍了他一下:“农村娃还怕啥活多,要不砍一棵回去试试?”
李君阁拿脚贴着一棵植物底部将它踩倒:“纤维出来了,我们弄一棵回去试试……”
将植物杆子弄断容易,将皮弄断却不容易,李君阁连扭带揣才将植物齐根搞断:“我的个去,这皮真结实,得,管它是不是麻,绝对也能当麻用!就叫它麻了!”
阿音也笑了:“要真是这样,那我就做蚕丛,你就做鱼凫,我们不靠大海,也能活下去!”
李君阁笑道:“活下去要求也太低了了,我们要活出花儿来才行!”
拿着麻皮回到营地,李君阁将它放在火塘背后烘上,这就快到晚饭的时间了。
两人一起来到湖边,阿音采野菜,洗衣服,李君阁去起鱼笼。
鱼笼一起来李君阁就哈哈大笑:“我的个去,这里是从来没人来过吗?这五十天吃鱼都得吃腻哟!”
阿音还没有走两步呢,跑回来一看:“呀!这就好几条了!”
只见鱼笼底部,鳝鱼笼子上面一层,一群小鱼在乱跳,第二层里几条鲶鱼扭来扭去,每条都有一两斤。
第二个鱼笼也是,除了头两层,第三层里还有条大的,足有三四斤。
将第二个鱼笼放了回去,将第一个拿上岸,解开二三层口子,抓了两条鲶鱼出来串到藤条上,又重新将笼子扎好放回水里,李君阁笑道:“呵呵呵,要在这里当打鱼的,那真是要发财哟!”
阿音笑道:“这里整个国家的人都喜欢吃海鱼,可不是便宜了我们吗?”
李君阁笑道:“别采野菜了,那边有几株香茅,今晚我们就弄香茅烤鱼,早点吃完晚上还可以干点别的活。”
在旁边拍摄的摄制小组都惊呆了,这两公母可以的,今晚上吃得比老子们都要好!
将两条鲶鱼在水边收拾干净,把内脏塞到鱼笼里做诱饵,李君阁看到水井里已经有半井水了,对阿音说道:“吃完鱼就编水桶,明天来淘井,三次过后就不怕没干净水喝了。”
两人美滋滋地拎着鱼和香茅回到营地,半道上李君阁又采到几棵野葱,一颗薄荷。
回到营地,李君阁将鱼泡串到竹尖上挂起来,拿手锯背面把鱼拉成鱼块,洒上捶茸的南姜,掐成节的野葱,几张薄荷叶子,先用香蒲扎起来,再拿荷叶包上,外面糊上泥,埋火堆下烧着。
另一边,拿竹槽用摘耳根煮水,野外喝点草药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天色已经开始转暗,两人就着火光一边编藤框一边聊天。
先用三根竹条架好筋骨,再在上边拿藤条转框底,等框底大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将竹条折弯编框璧,最后将竹条左右两边的三根筋骨各像编辫子一样编到一处,然后弯叠起来拿藤条穿插扎到一起,就变成了两个带着长长的提手的藤桶。
将藤桶放到火塘边烤着脱水,李君阁让阿音拿一根一米五六的粗竹竿,用手锯在头子上一直一斜切出口子,做成一根能挂住藤桶的扁担,自己去拿粗木棒在石板上敲木炭。
阿音做完挑水扁担,也将它拿到火塘边烘上,这才过来将李君阁敲碎的木炭放藤桶里,将藤桶当做筛子,筛出细末,堆到铺在地上的一张芭蕉叶上。
待到筛得差不多了,两人从竹筒里倒水洗手,然后开始吃鱼。
泥团一剥开,香味就出来了,李君阁笑道:“没办法了,只有这样才能锁住水分,就是差了盐而已。”
阿音拿手指夹了一块鱼肉放嘴里:“哈!还挺好吃!只有香料的味道和鱼肉的清甜,没有腥味!”
李君阁笑道:“鲶鱼油脂足,这样做出来味道还可以,油脂的事情,接下来我们就得想办法,这不但涉及到我们的食物问题,要将手锯弄成刀锯两用,也离不开它。”
阿音笑道:“你有思路了?”
李君阁笑道:“思路是有,不过那是大工程,不着急,先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
阿音说道:“我觉得已经挺好了,还有什么问题?”
李君阁笑道:“哎哟那多了去了,勘察岛屿,收集物资,发现物种,农具工具,住房改善,厕所厨房,灶台家具,锅碗瓢盆,柴米油盐酱醋茶……”
阿音手扶额头:“你这要求也太高了吧?你这哪里是生存?你这是生活……”
李君阁笑道:“慢慢来呗,总不能不愁吃不愁喝就混吃等死吧?反正也要找些事情来做。”
吃过晚饭,两人开始做水桶。
先用中午煮螺肉那个竹槽将树胶熬开,然后和上碳粉,用竹片刮到已经烤干的藤桶上,里外都刮上一层后,放一边晾着。
李君阁做这事情的时候,阿音继续在旁边编着藤框,不过这两个口子比较浅,一大一小,李君阁处理完水桶后,将阿音编制的两个藤框如法炮制,准备一个当做洗脸盆,一个当做水瓢。
做完这些,李君阁将工具收拾妥当,又在棚子边上盘了个火塘,放入一些木炭,将路上采来的艾蒿叶子,荆芥叶子搓了一根捻子放上面点着,将棚子熏了一会驱赶蚊虫,两人才躺到竹床上休息。
当天晚上,电视台开始将第一天的拍摄素材收到一起,制作出《无人岛》的第一期节目,正式开播。
bbc电视台,泰国三台主持人,和特邀嘉宾组成了一个评论团,采用观众与评论团共同观影的模式,一边播放海岛生存的集锦一边评论讲解,也算是别开生面。
主持人走上台来:“各位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全世界收看我们这个节目的观众朋友们,泰国三台,bbc电视台,泰国旅游局,泰宁旅游集团,奥迪公司联合举办的大型户外栏目《无人岛》正式开播了,我是泰国三台主持人尼安。”
一个白人说道:“我是bbc主持人卢恩。”
尼安说道:“下面有请我们的特邀嘉宾:贝尔.克里森”
卢恩解说道:“贝尔被广大的荒野生存爱好者亲切的称呼为贝爷,他曾经走遍世界各地,挑战各种极限条件下的生存活动,噢,他来了。”
就见演播厅上方掉下来一根绳索,一个穿着灰绿色快干裤,黑色t恤的精壮男人从上面快速滑降下来。
演播大厅里的观众们对这个出场非常开心,尖叫和鼓掌声爆响起来。
尼安说道:“哈哈,非常特别的出场,贝爷,跟大家问个好吧。”
贝爷对着观众席挥手:“泰国的朋友们大家好,全世界收看该节目的朋友们大家好,主持人你们好!”
三人又在台上客套了几句,观众席侧面入座。
影片一边播放,三人一边在解说。
尼安说道:“节目已经开始,八组青年男女正在为他们的生存而奋斗。贝爷,我想请你做一个预估,你最看好哪一队?”
贝爷说道:“嗯,所有队伍都有希望,不过从他们选择的工具来看的话,我觉得选择金属工具的有更大的优势,当然前提是他们能够野外生火。”
卢恩在引导话题:“贝爷,英国夫妇选择了鱼钩和鱼线,算是金属工具吗?”
贝爷笑道:“鱼钩和鱼线其实也不错,因为岛屿周边都是海洋,不过钓鱼也是有技巧的,听说这位英国先生是位垂钓高手,希望他们好运吧。”
尼安说道,“好,他们已经上岛了,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最初的表现。”
大屏幕被切换成了八块,分别是八对男女登上沙滩时的样子。
卢恩说道:“大家看,八对都不约而同选择了走向椰子树,噢,中国队在干什么?”
贝爷说道:“他们好像并没有在海滩停留,而是选择进入了海岛内部。”
尼安说道:“贝爷,你认为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正确,还是中国队的选择正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