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好在李君阁回来得及时,直接拍板,反正千亩稻田一千五百斤种子就够用,李君阁备了两千斤,丢给吴志秋三百斤拿去摸索,剩下的,全按传统路子来,如果吴志秋能成功,那明年再视情况扩大。
正好农大李方教授和丁开来教授又来到李家沟,开始基地的前期准备工作,一看你们可以的,这课题一个个的往外冒,石斛小菌应用课题还没拿下,绿色生态水稻旱育秧技术又冒出来了。
这个问题交给我们来,剩下的你们不用管了。技术成型之前,还是走老路子吧,累虽然累点,但是胜在稳妥。
于是就开始发谷子,坝秧田了。
妮妈妈检查了李君阁扔猪圈上头的两千斤稻种不由得喜出望外,这皮娃可真是有心人,稻种比山上留的品质好了不知道多少,绝对是上百吨里精挑细选出来的。
她可没有想过这些都是来自李君阁在空间里辛勤劳作所得。
还是传统办法,将稻种用石灰水浸泡消毒,然后保持温度和湿润,等到稻种‘开了粉嘴’,就能下秧田了。
传统水稻秧田可比一般稻田要求高出很多,需要选朝阳的水田,水量不能太多,加入泥粪底肥后,犁田坝田,将田里犁起来的所有稍大的泥块全部人工打碎,重复多次后最后成为满田的泥浆,然后拿着扁担下田,一边刮泥,人一边往后退,从一头刮到另一头后上田坎,中间开出走水的泥沟,这样才能得到一片片镜面般平整的秧床。
这些都必须老庄稼把式来,只有这样,秧苗育出来才能高矮平齐,利于后续的种植生产。
李君阁看着乡亲们在田里辛苦的劳作,对吴志秋摇着头道:“这也太辛苦了,志秋,看来育秧技术必须得搞啊,今年你的任务就是把技术弄出来,明年我们把育秧工厂化,好家伙这样搞一天,那腰还能是自己的?”
不过他也没办法,这上头,自己完全帮不上忙。
几天忙活,山脚下几块大田全部变成了秧田,每块秧床上还加盖了塑料棚,用来保温。
传统育秧最大的敌人就是天气,老时间里一场倒春寒下来,前期工作就白费了,需要重来。
不过自打有了塑料薄膜,立刻就被中国农民应用到水稻种植上,直接将育秧工作提前进行。
等到倒春寒来的时候,秧苗已经足够壮实,能够抵挡降温的不利影响,这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接下来就该卷扬机出力了,一堆堆的泥粪,被卷扬机提上梯田,连同碎掉的草叶一起施入梯田中,蓄上水,一个月后,就会得到肥沃的稻田。
小小一个举措,让以前最辛苦的挑肥上山的工作得到最大程度的减轻,大伯整天笑得合不拢嘴,对李君阁说道:“有了这玩意儿,再来一千亩都没问题!”
见到秧田告一段落,李君阁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果树上。
剪枝,修型,控制生长,保持矮化。
吴志秋拿着大剪刀,说是要将李君阁种在鱼塘边上的那些空间里移出来的新老荔枝树全给换成黛绿,差点没把李君阁吓死。
这事情还没法解释,李君阁只好说那些都是绿化树,是自己装饰鱼塘用的,不图它们长果子,吴老师你要着眼于大局,全村的果树大业都等着你去操持呢,你别光指着我家祸祸。
气得吴志秋白眼直翻:“老子这段时间都快忙死了,好不容易抽出点时间你还不领情,得,我去给王婆婆弄去!”
李君阁这才将心放到肚子里,又去兰场检查石斛长势。
长势再好,也要符合科学规律,这玩意没一年时间不能育成成品,除了精心培育,就得耐心等待。
不过新育的石斛苗,也到了该移盆的时候了。
旺财叔这几天将各种小农机都征用了,就是搞培养土的事情。
大舅那边忙死忙活,到现在送来了一千多个煤砂罐,送来时看了一眼兰场,吓得一句话没多说直接回去招人加班了。
妈蛋听皮娃说着没觉得多厉害,到实地一看,这批苗子长起来,那还不得满山满谷!
林昭已经考上了研究生,之前丁开来想带他,攻克利用石斛小菌种植天麻的应用技术,做好收尾工作,来个锦上添花。
李方也想带他,研究碧波玉龙和五溪仙黄的伴生菌群,给世界珍稀兰花培育,来个雪中送炭。
是的李方教授已经在李君阁从空间中带出来的两种兰花的栽培土壤里发现了一些新的变异菌群,他认为搞清楚其中的共生机制,就如石斛小菇之于天麻,对兰花养殖绝对是一个大突破。
于是林昭就纠结了,一个容易出成果,一个容易得名声,还真有点不好办。
回头一看还在野化祖培苗的自家老爸,这才下定决心,跟着李教授搞兰花,对丁教授也好解释,我这是照顾我老爸的情绪嘛!
阿音这几天也在纠结,狮子头大黑猪找是找到了,可满寨子就两百来头小猪,自家寨子养都还嫌不够,山下怎么顾得过来?
只好脸红耳赤的拜托育爷爷,让他在合适的时候督促大母猪和大公猪们加加班,这批小猪育成后也要留下足够的种,今后这些长着怪模怪样脑袋的家伙,就是苗寨新款财神爷了。
在所有人的大忙碌,大辛苦,小愉快,小纠结中,李家沟的春天慢慢到来了。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三百一十四章 考察六人行
第三百一十四章考察六人行
垂钓中心,终于被提上了日程。
李君阁给朱朝安打电话,钱到了!开干!
朱朝安那边也是摩拳擦掌,干几栋?
之前李君阁就已经拟好了垂钓中心的方案,按所需资金的不同,分出了几期从大小圆湖交界处开始,到大圆湖进水口,一边三处呈花瓣型分布,造型也是花瓣型,占地极宽广但层数不高,都是五层现代建筑。
李君阁翻着白眼:“前期就三百多万,后期再卖卖兰苗,到六月估摸着能搞到六七百万,你还想几栋?先搞一栋就了不得了。”
朱朝安说道:“一栋啊?那也才七八十个房间,小两百人的接待能力,花这么多钱搞这么一栋楼,不值当啊!”
李君阁想了下也是,说道:“那就搞两栋,不过就只能先将壳子搞好,内装饰上只有从简了,等以后资金充裕了在重新装修吧。反正现在还主要是钓友,达不到游客那层次。”
朱朝安合计了一下时间,说道:“禁渔期三个月,时间基本够了,行,那我就开始准备。尼玛你们李家沟交通太闭塞了,赶紧再弄艘船!五溪一号不够使的!”
李君阁说道:“这个没办法,先租船把建筑机械弄过来吧,五溪一号那边现在五表叔跟庆国哥正各带着俩徒弟,材料什么的只能五溪一号走夜班,再坚持一段时间吧,等到七月九月一过,手里边才宽裕得了。”
朱朝安说道:“宽裕个屁啊,照你那份图纸来,多少钱都不够花的!算了不说了,就这样准备吧!”
挂完电话,李君阁又去找猎户叔,该趁动物们返回蜀山之前,去把红外摄像机安装到位了。
这是一次长途旅行,顺路考察独水溪,然后从独水溪上游上山到苗寨林场。
如果说从李家沟到半山林场坐索道上苗寨是一道弓弦的话,这趟旅途就是一道大弯弓。
李君阁估计总共需要半个月时间。
这事情得仔细安排,李家沟三个老跑山匠好说,问题是任唯唯,李教授,丁教授也要参与,一个考察野生动物,一个考察珍稀植物,一个考察当地药物,谁说出来都是天大的理。
以这个为理由,李君阁找梁慧丽给县里打了个报告,终于得到了两张梦寐以求的证书——持枪证。
当然也别太想好事,只能是小口径运动步枪范畴,打的是五点六毫米的运动子弹,据说要是用它打野猪,必须在三十米内打到耳根底下,或者前胛后方,直接命中小脑或者心脏部位,才有毙命的可能。
要是对着眉心,对不起,骨头都穿不透。
因此这玩意儿只能用来防范万一,要赶跑动物,还不如震天雷好使。
猎户叔看得直撇嘴:“什么破玩意儿,还不如你那岩桑弩威力大。”
李君阁却是兴奋异常,好歹是枪不是,精度足够保证,一次装弹五发,凭自己现在的眼力和肌肉控制,要是五发内还打不死一只野猪,那活该被拱死。
因此对猎户叔说道:“这就不容易了,总比背着大弩上山轻便吧?六个人,光吃的都够我背了。”
猎户叔还是不满意:“这么多人一起上山,乌鱼闹塘似的,能看到野物才见鬼了!”
不过嘴里虽然看不起这两根烧火棍,祭山仪式还是要做足,山魈的障眼法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诸事准备停当,六人每人一个大包,朱朝安沿着绿道的路基将几人送到独水溪入五溪河的河口,然后就只能几人步行了。
几人下得车来同送行的阿音告别,阿音叮嘱李君阁要把几位科研人员照顾好,每天早晚都要给山下打电话,目送他们消失在拐弯处,这才回去了。
几人沿着溪边小路出发,独水溪水色犯白,水量也不小,冲得峡谷里都是回声。
走出五里,小路开始时断时续,除了跑山匠,这条小路平时来的人也少。
猎户叔,药师叔,李君阁,将科研三人组隔开,有时候还要扶上一把,这才让三人得以顺利前行。
一行人走到下午三点,这才来到燕子洞下方。
索道在燕子洞上方很高的地方横过,唯唯仰头观看,说道:“二皮,你们这项工程,从这里往上看,很壮观啊!这洞口这么大一片水,我们怎么过去?”
李君阁说道:“这得进洞,沿着洞壁绕过去,这里看似没路,其实是有路的,沿着石壁甚至可以直达洞的这种像杏,还有一种像杨梅,不过也是野生,很小,泡出的酒嘛,我觉得像杨梅那种更好喝一些。”
刚一转过山湾,一股清新的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
唯唯眼睛一下子就睁大了:“哇!香雪海啊!”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三百一十五章 刷滩钓军鱼
第三百一十五章刷滩钓军鱼
这里地势特殊,背风向阳,比较温暖,地上不是草,坚硬的石头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
百十来棵野梅树在乱石中生长,高低错落有致,身上覆满了苔藓,年头老的有百十来年,年头新的,也就两三年光景。
梅树都还没长出叶子,却开满了小花,花朵很小,颜色也淡,比起红梅不够艳丽,比起腊梅不够芳香,也不敢说凌霜傲雪,远望就是一片灰白色,但是却多了一份自信跟山野,愣是铺了个满山满谷。
一阵微风吹来,梅瓣飘落,真如同下了一场香雪一般。
科研三人组的相机又咔嚓咔嚓响了起来。
老丁说道:“太有感觉了,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啊!”
李君阁笑道:“世外桃源那也得填饱肚子才行,你们先搭着帐篷,猎户叔去找找有没有啥猎物,我去水边看看,要靠背包里的土豆大米撑半个月,怎么都是不行的。”
猎户叔摇头道:“这地方扎营是个好地界,不过要打猎就难了,我去转转吧,皮娃今晚可能主要还得靠你才行!大家等我将水找出来,不要去独水溪里取水,那水邪性。”
科研三人组大感兴趣,老李问道:“这话怎么说?”
药师叔解释道:“每年四五月,独水溪里会漂下来一些鱼,僵而不死,到燕子洞才会重新醒过来,老时间里传言独水溪原名毒水溪,上游有桃花瘴。”
“这桃花瘴只有苗家老祖先人才会破解,老祖先人给那些鱼解了瘴气,那些鱼才能重新活过来。这传说也不知道真假,不过我们跑山的都信奉这个,独水溪里的鱼可以吃,但是水不能喝,不会去独水溪取水。”
几个科研人员相视愕然,竟然还有如此离奇的事情?
于是几人都站起来,对李君阁说道:“皮娃你带我们去看看。”
李君阁将背包放下,从里边抽出一根油光水滑的短竹竿,上面有几个磁环,又摸出一个八卦轮,组合成一个车盘竿钓具。
然后又拿了一个称鱼器挂腰带上,带着几人朝独水溪走去。
过了燕子洞,独水溪明显开始变窄,水流也变得更加湍急。
溪中有不少巨石深潭,有些地方,人甚至可以在巨石上跳跃,直接跳到溪对面去。
溪两边都是细竹林,要在其中穿行还有一定难度。
沿着竹林间的空隙往上游走,李君阁一边前进一边注意听水声。
来到一处水声呜咽,不太响亮的地方,李君阁对三人说道:“底下有一片比较开阔的深潭,我们就在这里下竿。”
再往上走了一段,李君阁带着三人沿着竹林摸下了溪边。
溪水在这里有一个矮坎,坎上是一堆怪石,泛白的溪水哗哗地从怪石和怪石之间泄入到坎下的深潭之中。
李君阁对三人道:“你们要研究水质,就往上游去吧,别惊了鱼,今晚还指望着添菜呢!”
唯唯却不愿意走了,守着李君阁道:“我就看你钓鱼!你这是什么钓具?好奇怪啊!”
李君阁说道:“那你就在我旁边坐下,千万吵闹,待会上鱼了也不能嚷,我估计这里头大鱼不止一条。”
唯唯连连点头,乖乖坐到李君阁身边。
李君阁先去上游翻了几块石头,几下就发现有一块下边有很多小石子粘成的石巢。
李君阁将这块石头带回唯唯旁边,拨开其中一个石巢,从里边抓出来一条石蚕。
将石蚕挂在钩上,李君阁又往线上挂了一个短短的溪流漂,将钩子从两块巨石中的水流中放了下去。
八卦轮开始转了起来,溪流漂漂体没入水中,只剩下一段粗粗的漂尾在水面上摇摇荡荡,越冲越远。
每冲出几米,李君阁就用指头刹一下轮子,远处的溪流漂就会抖动一下,然后手指松开,溪流漂继续往下漂荡。
漂出了二十多米,李君阁开始收线,也是收一阵停一下,慢慢将漂又收到面前来。
就见漂身剧烈点动了几下,唯唯惊呼一声:“上鱼了!”说完又赶紧捂住嘴巴。
李君阁猛一扬竿,手上却没有感觉,待到将线收回来,石蚕已经被啃掉了。
重新挂上一条石蚕,李君阁继续垂钓。
一连几次,都是溪流漂剧烈点动,收竿却没有渔获。
唯唯要抓狂了,低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啊?明明应该是鱼讯嘛!”
李君阁笑道:“不要着急,看来这塘里小鱼很多,大鱼抢饵抢不过它们,然后钩又太大它们吞不下去,因此才会这样。”
看了看周围,水线上方的竹根下有一丛苔藓,李君阁将它们挖过来,对唯唯说道:“换饵!”
换上素饵漂像就稳定了,小鱼没有再来闹。
又抛了几竿,就见溪流漂在往前飘荡的过程中突然一个下沉,红红的漂头一下没入水中,李君阁往身后一扬竿,低喝一声:“中!”
线长竿短,唯唯看不清情况,只低声问道:“真中了?”
就见李君阁收了几圈线,鱼线绷直后,竿稍开始点动起来。
这下唯唯知道肯定中鱼了,捂着嘴笑起来:“真的呢!这鱼还不小!”
李君阁笑道:“溪流里鱼力气大,加上水流湍急,看起来竿子动得很猛,其实鱼也不一定多大。”
说话间水下就出现了一个青灰的阴影,随后一翻,在水底下被阳光下映出一道亮白,转头又往水深处窜去。
唯唯轻轻拍手笑道:“这还不大!这有两斤了!是草鱼吗?”
李君阁站起身来笑道:“这水这么瘦,草鱼在这里只有饿死的命!这可是好鱼,我得小心一点溜,跑了就太可惜了。”
举着车盘竿来到一处红砂石子铺成的浅滩边,李君阁又收放了几次线,这才将鱼溜翻拖到岸边,用称鱼器卡住鱼下颌,将鱼拎了起来。
唯唯过来接着,看了半天说道:“我看就是草鱼嘛!”
李君阁笑得不行,说道:“你家草鱼还长胡子呢?这是军鱼!头比草鱼尖,背鳍有道黑边,体型比草鱼健美!细看跟草鱼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可是好鱼,五条草鱼都不给换的!”
说完摸出一个鱼扣将鱼扣上放入水中养着,说道:“这鱼喜欢集群,潭里肯定还有,我们继续。”
又放了几次线,没有鱼讯。
李君阁于是又换了一种手法,先将溪流漂从潭中间放下去,然后人来到刚刚溜军鱼的地方,沿着潭边将鱼线收回来。
潭水的水流,中间是从上游往下游走,两边却是从下游往上游走,俗称“回水”。
“正水”和“回水”交界处,一般也是鱼爱栖息的地方。
果然,才收了几次线,浮漂又一下被拉没了,李君阁一扬竿,再次中鱼。
又是一条军鱼,两条加起来,足有四斤多。
李君阁将这条鱼也扣上,对唯唯说道:“晚饭够了,要不我们收工?”
唯唯却来瘾了,说道:“李教授跟丁教授都还没回来,要不我们再玩会儿?刚刚脱钩的那些鱼是啥?我们能钓上来不?”
李君阁笑道:“那不要太好钓,等我给你换上小钩小漂,你来玩吧,那鱼现在还挺好看!”
换了钩和漂,挂上石蚕,将车盘竿交给唯唯说道:“顺着溪流轻轻放下去就行。”
唯唯照着李君阁的说法来,刚放下去漂就开始晃动,赶紧提竿,然而什么都没有。
李君阁指点道:“这种钓法在我们这里叫‘刷滩钓’,你刚刚看到浮漂晃动,那是水流造成的,真是鱼的话,溪流活水中的鱼儿索食猛得很,会直接黑漂,你要等浮漂在水面消失了再收线。”
唯唯点点头,重新放线,果然,浮漂漂出去不一会就黑了,唯唯大呼小叫地开始收线,钩上挂着一尾七八公分的小鱼。
唯唯说道:“哇!这是什么鱼!真漂亮!”
李君阁将鱼取下来交给唯唯观赏,这鱼在水里是通体翠绿,带着一些粉红色的条纹,出水后颜色互换,翠绿的地方变成粉红,粉色的条纹变成粉蓝,鱼头鱼尾都是浅红色,尾鳍拖得长长的,相当的漂亮。
李君阁一边给唯唯挂饵一边说道:“这是马口,学名宽鳍鱲,这鱼春天桃花开的时候,雄鱼会换上春装吸引雌性,尾鳍变长,体色变得非常鲜艳,因此这个时候的马口鱼,又被我们称为桃花鱼。”
唯唯兴奋得很:“这鱼能吃不?”估计是想起上次野餐李君阁炸小鱼的滋味了。
李君阁说道:“可以吃,味道还很好,这鱼跟菜板鱼也就是鰟鮍一样,是水质的风向标,水里有这两种鱼,那水质一般达到了一级饮用水源标准。”
说完又笑道:“不过这鱼个体很小,你要想加菜,那可得努力哟!”
其实努力也只是说说,桃花鱼索食凶猛,经常成群追着饵咬,只要饵料对路,水体里鱼多,那是可以连竿上的。
果然接下来就上不停了,没一会唯唯就钓了三四十条,李君阁都用官司草的草杆将它们串了起来。
要不是唯唯上鱼后老喜欢大呼小叫,桃花鱼都躲得老远,溪流漂漂过去都要花很长时间,这渔获还得多。
这时老李跟老丁回来了,老丁一看几根草杆上串了几十条小鱼,就说到:“哟,这水里鱼真多,这都是唯唯钓的?厉害呀!”
等到李君阁将两条军鱼提起来,老李哈哈大笑:“原来大个萝卜在下头!这是皮娃钓的吧?今天晚上有口福了!”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三百一十六章 蜀山的蛇
第三百一十六章蜀山的蛇
抽出插子,李君阁直接在溪边将鱼处理干净,这才收起钓具,大家一起回到营地。
营地已经收拾出来了,六个帐篷连排,猎户叔已经找到了一处山壁缝中的水源,插了半支草叶引出来,接了几锅水,一口锅子里已经炖上了土豆。
药师叔也没闲着,挖来了一些白茅根,煮了一锅白茅根茶。
猎户叔空着手,说道:“哈哈哈,果然不出意外,今晚还得靠你!”
药师叔说道:“唯唯也不错,给我们添了道下酒菜!”
李君阁将酸菜下到锅里炒香,又将刚刚炖着的那锅土豆倒进去,然后将军鱼体侧的肉剔下来斜刀改成鱼片,裹上面粉,先骨头鱼头切块先炖上几分钟,然后滑入鱼片。
另一边药师叔开始炸桃花鱼,边炸边说道:“这个我来,顺便再炸点小菜。”
唯唯好奇地凑过去:“药师叔啊,你炸啥呢?”
药师叔将一种野菜挂上面糊,下锅炸成金黄的面条,边炸边说道:“开春了山里头野菜多的是,我这是切碎的苦荬菜。”
李君阁一边看火一边笑道:“唯唯啊,教你一个乖,所有野菜,纤维较粗的,你要是不会做,切碎后打到鸡蛋里或者打到面糊里,然后炒鸡蛋或者油炸,基本上味道都过得去。”
唯唯拍着手说道:“哟,还有这定式?那简单得很啊!那以后我在家也可以拿婆婆丁这样做喽?”
李君阁说道:“婆婆丁就是蒲公英吧?可以的,不过城市里的路边和公园的野菜最好不要采,要是刚刚打过药,那吃了可能要哭瞎哟!”
说话间菜已经好了,药师叔说道:“光吃洋芋汤容易冒酸水,要搭配面食吃着才香!”
李教授哈哈笑道:“哎哟你们跑山的可真讲究!我们野外考察,经常就是碎方便面就凉水,谁都要落下胃病!”
猎户叔摸出一瓶酒来说道:“来来来,都喝一杯药酒,祛风祛湿,不过要在山里待半个月,没法敞开整了。”
1...120121122123124...2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