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赵四娘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璇源
于是,皮知县很体贴地新招了几个狱卒过去帮忙,还特地安排了一个亲信进去,形同“副牢头”。别看那亲信只是个小小的牢头,还是个副手,但收起钱来却毫不手软。梁记虽然不差那几个钱,但比起那副牢头,还是更愿意和本地出身的徐牢头打交道。所以,每次都是挑徐牢头当值的时候前去打点。
说起来,大牢里虽然满满当当全是人,可这里头真正的江洋大盗之类的穷凶极恶之徒那是没有的,有的大部分都是些升斗小民。高端些的就是家境富裕却无背景的富户,再有就是外地行商至此的客商。对于这些杀伤力几乎为零的囚犯,自然不需要牢头日夜看守。因而,大牢晚上由狱卒看守。只有到了白天才会安排牢头过去。这几日,徐牢头负责守上午,副牢头负责守下午。所以,梁研将赵四娘一行的探监安排在了上午。
这个徐牢头名叫徐酒,这可不是他的绰号。而是正经的大名,据说是他爹给取的。他爹有多么爱酒,从这名字中就可看出一二。事实上,他爹徐老牢头真就是个老酒鬼,徐酒不负他爹的期望长大后也成了个大酒鬼,甭管当不当值,身上永远带着一股散都散不去的酒气。作为牢头,吃拿卡要那是必不可少的,徐酒自然也没少朝囚犯伸手。不过,相比起那个新来的副牢头。他的报价可谓是业界良心,而且他虽然总是醉醺醺的,办事还算地道,算得上是值得托付之人。
这不,赵四娘一行刚下了马车,尽责的徐酒就闻讯出来招呼了。
“梁公子,你来的可真巧!我正打算托人给你送信儿呢!”徐酒喷着酒气朝梁研说道。
“徐牢头,可是我那弟弟和侄儿有啥不妥?”赵永忠心里惦记着赵永孝他们,担心是他俩在牢里有了个好歹,徐酒才会忙着送信。于是不等梁研接话,他便急急问道。
徐酒迷瞪着醉眼,打量了赵永忠一番。
话说昨儿赵永忠来探监的路上,听说牢头嗜酒如命。便问姜宝胜借钱买了好些美酒带过来。今儿徐酒会在当值的时候醉成这样,这里头就有那些美酒的功劳。不过,他虽然喝得有些多,但好在酒量够大,总算是把赵永忠给认了出来。
“原来是赵老爷呀,你只管放心。你侄儿上了药后好很多了,听说昨儿一宿都睡得很安稳,再没喊过疼。”对于这位赠其美酒的赵老爷,徐酒很有好感,朝他点了点头,又道:“至于你弟弟,那就更加不用担心了!县太爷已经判他无罪,今儿一大清早就让咱把他给放了。他媳妇应该是早早就收到了消息,一直在外候着,方才一见他出来就把人扶上骡车带走了。咦,怎么他媳妇收到了信儿,你这亲哥哥却没听说呢?我还以为就梁公子这个外人不晓得,才想着去通知他一声,没成想你也不知道呢!”
听说了最心爱的弟弟得以逃出牢笼,按理说赵永忠应该甚感欣慰,可不知为何,此时他别说是欣慰了,比起闻讯前心情反倒是又沉重了几分。
“不管怎么说,大牢这地方能走脱一个是一个,至于到底是怎么走脱的,以后再去扫听好了。咱现在还是把精力放在搭救二郎身上吧!”赵四娘一边劝,一边把她爹往大牢方向拉。
甫一进去,赵四娘就深刻体会到了“人间炼狱”这四个字的真谛。她万分庆幸自个儿没让赵三娘同行,这种鬼地方,果然如同赵永忠所说,不是女孩子家家该来的。女孩子之中,怕是只有自个儿和姜荷莲子这种活过两世的老芯子才hold得住,赵三娘这种真正的小姑娘要是来了,非得被吓哭了不可。
听了一路的哀嚎**之声后,赵四娘一行总算是在最靠里的一间牢房前停了下来。看了牢房里的配置,赵四娘就知道徐酒那钱没有白拿,这牢房虽离人住的标准还差了老远,但比起其他的来说,要强上太多了。里面的赵二郎也还保持着个人样,比起某些牢房里那一团黑乎乎臭烘烘的不明物体,简直不要太好。
“三叔、梁公子、姜叔叔你们又来啦!”赵二郎看到他们一行,忙掀开棉被冲了过来,看到后面还跟着姜荷莲子和赵四娘,憋了又憋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哽咽出声道:“这可怎么好?元娘姐,四娘,怎好让你们来这肮脏的地方呢?都是我不好,是我带累了你们!”
赵二郎也知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可他就是控制不住,泪水想止怎么也不尽,想擦也怎么擦不干。
不过是个孩子罢了!对他来说,最痛苦的也许不是无端身陷囹圄,而是至亲的冷漠。
他的娘亲或许是因为服食了砒霜,身体大为受损。一时间无法前来探望他;他的妹妹或许是因为年纪太小,没法从镇上来县里找他。可他嫡亲的大哥呢?虽然他大哥上次受伤太重,腿脚稍微有些瘸了,再也无法奔跑。可那并不影响正常走动呀,为啥他大哥就是不来看他呢?别人不相信倒还罢了,那可是他亲哥呀,难不成他也觉得爹是自己所杀?退一万步讲,就算他大哥不明真相。认定自个儿就是凶手,那也该来问他一句,又或者来送他最后一程不是?为啥入狱至今都对他不闻不问呢?
赵四娘一行连番前来探望,不停为自个儿打点,在这份尽心的反衬之下,他那些至亲所为越发显得凉薄。一想到这些,他越发悲痛,一时间泪水就像决了堤的洪水一般,倾泻而出。
“二郎哥,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你快要老老实实地告诉咱们吧!”赵四娘觉得哭到这个程度也该哭够本了,便开口道。
赵二郎闻言,脊背微微一僵,尽管大牢里灯光昏暗,目光敏锐的姜荷莲子还是注意到赵二郎眼神开始游移。
“二郎,眼下站在这儿的都是自己人,都是为了帮你才来的。有什么话你只管说,不必藏着掖着,即便赵二伯他……总之,你只要说真话就行了。其他的都交给咱们。”姜荷莲子道。
老实说,亲眼看到赵二郎的反应后,姜荷莲子已经不再对他的清白抱有十二分的信心。她方才所言,说得再直白些。就是不管赵永年是不是你杀的,你只要实话实话,咱就会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救你出去。
赵四娘也是同样的意思,她强调道:“要说真话,唯有如此,咱才能够尽早救你出去。”
或许会有人觉得赵四娘此举不妥。怎好不论是非就着手救人呢?毕竟赵二郎要是没有杀人,她全力以赴进行营救这还说得过去的。可要是赵二郎就是真凶呢?她这么做,不就是在帮凶手逍遥法外吗?
确实是挺不妥的,可没办法,赵四娘就是个法盲,法律修养有限。
在她看来,前世里要是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把生父给杀了,不管原因为何,吃个枪子儿也是应有之义,就当偿命好了。可这儿不同呀,杀父那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哪怕赵二郎不过十三岁,还是个孩子,可犯在了皮茂声手里,多半还是会被凌迟处死。这种死法俗称“挨千刀”,绝对算得上不得好死,用来偿命未免太过。如果可以,赵四娘不希望任何一个亲人受此酷刑。所以,她才会不管赵二郎是否杀了赵永年,都极力要助他摆脱杀父的罪名。
“我、我……”
赵四娘见着这孩子吞吞吐吐,一点都不爽快,自个儿都替他着急。
“二郎哥,我不知道都到了这种生死关头了,你为何还要有所隐瞒。可是我知道,你要是执意不肯吐露实情,最后倒霉的不只是你自己,你的娘亲、你的妹妹只怕也要陪着你送死。”鉴于探监时间有限,她直接下重剂道:“我可不是在危言耸听。要知道,你爹不在了,但郑氏还在呢。郑氏是个怎样的毒妇,相信你心里也有数。你要是不在家里时时护着你娘她们,难保有一天她们娘儿俩就遭了毒手啊!”
赵二郎的脑子是不太机灵,刚开始的时候还天真地以为他总归没杀人,就算有些地方交代不清会招来怀疑,但最终查证后却不会有什么大事儿,毕竟自身清白得很。然而残酷的现实告诉他,即使抵死不认,官府也不信他是清白的,再隐瞒下去的话,自个儿的下场绝对会很惨,这一两天他内心已经有所动摇。这会儿再听赵四娘这么一唬,只觉背脊一阵发凉,直骂自个儿糊涂。于是,他咬了咬唇,终于吐露了实情。
原来前些日子,乔氏忽然腹泻不止。开始的时候,赵二郎以为他娘是吃坏了肚子,就没多想。谁知过了两天他娘还不见好,他便联想起赵四娘曾对他说过的话来,心下开始起疑,随即留意起他娘的日常饮食来。很快他就发现郑氏从中做了手脚,就在他打算揭穿那毒妇时,赵永年提出要把他娘送去乡下调养。这种提议他当然是不会答应,于是父子俩便开始吵了起来。吵着吵着,赵永年的绝情便显露了出来,他忽然意识到,赵永年可能也参与到毒杀他娘的阴谋里。
赵永年是他亲爹,自己不能耐他如何,但那毒妇就不同了,不过是个妾罢了,胆敢谋害主母,把她打杀也是成的。于是他就要求赵永年将那毒妇处置了,可赵永年说什么也不肯,不要说打杀或是发卖了,就连责骂一顿都舍不得。看到他爹如此行事,他实在是气不过,就说出了断绝父子关系的话来。这种绝情的话,不知道赵永年听着会如何,反正赵二郎说出口后就觉得郁愤难当。
话说自打李记重新开业之后,赵二郎就和李家人的接触多了起来。其间他和年龄相若李翠薇尤其谈得来,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那天赵二郎向李翠薇大倒苦水后,李翠薇就请他晚上去李记喝酒,说是这样能够解闷。赵二郎也没多想,便应了下来。于是当晚他在用过晚饭后,就悄悄去了李记。李记本身是不卖酒的,那些酒是李记从外面买来做料酒的,统共也没有几坛,所以两人也不敢多喝,就一人喝了一小碗。不过,两人都是生平第一回喝酒,那两小碗度数不高的烧刀子下肚后,他俩就醉的不省人事,直接伏案睡着了。直到夜半时分,他迷迷糊糊间听到外头传来了锣声,随着时间的流逝,外面的响动越来越大。(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不见踪影
约莫到了夜半时分,赵二郎迷迷糊糊间听到外头传来了一阵阵锣声。随着时间的流逝,外面的响动越来越大,还夹杂着凄厉的呼喊声,就连睡得很熟的李翠薇也被惊醒了。
察觉情况不对的他顿时睡意全消,忙走到院子里一看。这才发现自家的方向火光冲天,当即就想要往外冲,可李翠薇却拦着正门死活不让他走。他一想,也对,如今李记正门外的那条街上多半满是人,他要是这么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李翠薇的闺誉,确实不能就这么冲出去。
于是,他便转到了后门处,打算从后门开溜。谁知,后门外头好像也有人。无奈之下,他只得越墙而出。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李记前前后后都是人,为了不让人发现,他先从李记翻到了赵永孝家,再经赵永孝家的墙头翻了出去,绕了一大圈后,方才直奔火场。
赵二郎接下来的供述就和王容所说的基本上一致,仅有的几处偏差,也只是由说话人的角度不同而引起的,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姜荷莲子觉得赵二郎这套说辞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别人或许会觉得赵二郎为了保护李翠薇而将实情闭口不谈,这样做实在是傻缺到难以置信,可结合他平日的为人,这种不现实的事情还真就有可能发生。更何况,姜荷莲子实在想不出事到如今赵二郎还有什么撒谎的必要。
“二郎,你衣摆上的那些血迹是怎么回事儿?到底是从哪儿沾上的,真的想不起来了吗?”姜荷莲子觉得经赵二郎这么一解释,其他的还说得通,唯有那些血迹来得不同寻常。
赵二郎皱眉思索了半天,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那么,二郎哥,你还记得那些血迹是怎么被申大夫发现的吗?”赵四娘问道。
“申大夫……”赵二郎脸上染上一层怒色,冲口而出道:“与其说是申大夫发现的,还不如说是我大伯母她发现的呢!”
说完。赵二郎才觉得自个儿称那女人为“大伯母”,好像有些对不起一直关怀着他的宋氏,便偷偷瞄了姜荷莲子一眼。
姜荷莲子岂会因此而介怀,淡淡一笑。接着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呢?莫非你大伯母在你就诊时,做出了什么奇怪的举动吗?”
赵二郎见姜荷莲子没有生自个儿的气,暗自松了一口气,随即说道:“那天火势窜得太快,咱家的左领右舍差点儿来不及逃出。有好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逃出来时崴到了脚。还就一个小孩子被火烧伤了,再加上个伤了双手的我,一时间济生堂里人满为患。我那伤势看着挺厉害其实还好,加上地方不够,申大夫替我包扎过后就让我走了。
“谁知这时候,肖氏忽然指着我,扯着嗓子喊说我身上有血。我低头一看,就那么几滴而已,根本算不得啥。可肖氏非得让申大夫给我找出个伤口来,交代说要好好包扎。估计申大夫也觉得肖氏是在小题大作。可耐不过她歪缠,只得给我仔细检查了一遍,结果愣是没能找出个伤口来。于是肖氏又叫嚷了起来,直说申大夫看诊不仔细。申大夫被她架在火上烤,无奈之下只得再给我检查了一遍,可还是没看出来。这回肖氏倒是不用再说啥了,反正医馆里的人都晓得我衣摆上有血迹这件事儿了。
“我这几天一直在想,官府在问我口供的时候,有些事我不方便交代出来,只能扯谎应付。谎话自然经不起推敲,很快就被戳破了。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归根结底还是我处事不稳重,受人怀疑我活该。我不怨谁。可衣摆上有血迹这事儿,就完全是肖氏整出来的幺蛾子。若不是她吼了那几嗓子,怎会闹得尽人皆知呢?怎会时隔七天许多人还印象深刻呢?这口黑锅可以说是肖氏害我扣上的,我好生不忿呐!”
姜荷莲子和赵四娘对视一眼,两人心照不宣,暗道。这里头果然有肖家的手笔在内。
“你这孩子,和谁好不成,怎么能和李家三姑娘好上了呢?那可是你四婶的亲妹妹,也就是你四叔的小姨子,你俩差着辈分呀,怎好做出夜里一起喝酒的荒唐事儿来呢!”和赵四娘她俩的关注点不同,赵永忠得知赵二郎缘何隐瞒后,忍不住开口数落道。
见赵永忠说不到点子上,赵四娘没好气道:“如今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吗?把人救出去才是正经!”
对男女大防没有那么深意识的赵四娘认为,赵二郎夜里不睡跑去和女孩子喝酒,这事儿确实做得不对,可他这几天已经得到了足以铭记一生的深刻教训,真没必要再对他进行指责了。
“二郎哥,别的话我也不多说了,相信你也明白,此事绝不能再隐瞒下去了。下回过堂的时候,还请你务必实话实说。”赵四娘正色道。
赵二郎犹疑道:“这道理我懂。只是、只是,我要是实话实说了,李三姑娘她以后还怎么做人呀?”
一方面他很想说出实情,挣脱牢笼,可另一方面他也得顾忌李翠薇的闺誉,一旦说出真相,自己身为男子倒还罢了,李翠薇怕是会声名扫地,为世人所不容。他实在是陷入两难,难以决断。
“这你就不用担心了,反正你就负责照实说,李三姑娘那边我自有安排。”赵四娘体贴地劝慰道:“其实你想想看,事情再坏又能坏到哪儿去呢?顶多就是长乐镇容不下她罢了。真到了那一步,就让她随咱们去幽都好了。去府城可比留在小镇上有前景多了,那样反而对她往后说亲嫁人更为有益。到时你要是愿意的话,也可以跟着一道去。到了幽都之后,外人谁还知道你们之间什么辈分不辈分的,你们只管放心大胆地交朋友,再无后顾之忧。”
赵四娘这么说话未免有些自说自话的嫌疑,她都没有问过李翠薇的意见,怎知人家愿不愿意背井离乡呢?要知道,府城虽然繁华,那里到底是异乡,李家人素来恋家。说不好就不愿意远离故土。
不过,这些完全不在赵四娘的考虑范围之内。她现在只负责捞出赵二郎,至于李翠薇所想,她既顾不上。也不想顾。
在她看来,闺誉固然重要,但也重要不过性命。别人不知情就罢了,李翠薇身为当事人肯定知道赵二郎含冤莫白,相信她也很清楚赵二郎为何会有口难言。在这种情况下。难道李翠薇不应该站出来,为赵二郎洗清冤屈吗?可至今都没见李翠薇有所行动。这样凉薄的姑娘,她的闺誉不顾也罢。
赵二郎这么实诚的孩子自然无法猜到赵四娘不管不顾的真实想法,听她这么一说,顿觉眼前一亮,一下子什么顾虑都没有了,忙不迭地答应了下来。
“二郎,再问你一件事儿,那所谓的凶器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姜荷莲子凝眉问道。
难得赵二郎这么配合,姜荷莲子便将萦绕在心头的另一个疑问抛了出来。
不得不说。办案素来马虎的皮茂声这回还挺认真,认真做了一番调查。可糊涂案办多了,一夕之间要改变画风成为能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这不,皮茂声过了回青天瘾,在堂上摆事实讲道理将赵二郎问得瞠目结舌,自以为能够就此结案了,可退了堂才发现自个儿竟然忘了核查证据。
《大燕律》原则上是“重证据轻口供”,但在具体实施时会遵循该原则的官员少之又少,皮茂声这种糊涂官更是基本只用口供说话,根本就不讲究证据啥的。可这回不同呀。赵二郎的罪名一旦坐实,那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按理要被判处极刑。极刑可不是他这七品小官有权判处的,必须将案卷上传刑部。再交由大理寺复审。当然了,如今这世道案卷交上去了上官们也不会仔细去看,不过是走个过程罢了,但不管怎么说,最基本的人证物证都得有才行,不然也太说不过去了。
如今皮茂声手里的物证就只有赵二郎那件沾了几滴血的所谓血衣。为什么说是“所谓”呢?关键倒不至于血量太少。而在于现在那衣服上根本就没有血呀!原来赵永年出事了之后,赵乔氏一味嚎哭却不搭把手,乔氏病得起不了炕,杭氏是个娇小姐也不干实事,治丧的重担就压在了隔房的弟媳身上。乡亲们看不过眼,就纷纷前来相助。不但为赵二郎他们连夜赶制了孝衣,更有那等热心之人把赵二郎脱下来的脏衣服给洗了。等到皮茂声派人前去取证时,那衣裳不但早已洗干净了,还晾干了,都已经收了起来。无耻如皮茂声,他都有些不好意思把那衣裳称为血衣了。这样的物证呈上去,委实太过牵强。
要想证明赵二郎有罪,确实有必要提交血衣加以佐证,但这并不是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是,皮茂声断定赵二郎先捅了他爹两刀,在其死后放火毁尸灭迹,那就得找出赵二郎所用的凶器才是。可他“百密一疏”,在堂上问了半天,愣是忘了这一茬,只得把赵二郎提回来再审。可不管如何大刑伺候,赵二郎这个二愣子就是掰扯不出那凶器的下落来。这可如何是好,整不出凶器,总不能说赵二郎武艺超群,是他用手刀把他爹给劈死了吧?就在他犯难的时候,有人举报了同谋的赵永孝,这下他一下就来了灵感,直接把凶器推到了赵永孝身上。
赵永孝是在赵二郎被捕的第二天晚间被拉去大牢的,幸运的是,其间他并没有被用刑,一直到昨儿个皮茂声才提审了他。在大堂上皮茂声丢出一把据说是从赵永孝家厨房抄出的刀,让“人赃俱获”的他据实招来。值得一提的是,皮茂声特地招了仵作上堂,由他亲口证明那刀的形状和赵永年身上的伤口完全一致,绝对是凶器无疑。然而,让皮茂声恼火的是,在“如山铁证”面前,赵永孝和他侄子一样,也是个铁齿铜牙的,就是不肯认罪。恼羞成怒之下,这才罚赵永孝和赵二郎一道去堂外站笼。
这些消息由梁研打探而来,姜荷莲子当时听了就觉得那刀来历古怪,八成是皮茂声找来胡差事的。不过那时她思绪庞杂,并未往深处想。
如今她相信赵二郎并非凶手,那么真凶就另有其人,而且直觉告诉她,那真凶就隐藏在赵二郎身边。至于真凶到底是谁,她还无从得知,但她觉得不妨从凶器的来源着手。尽管她心中有些怀疑那刀是否就是凶器,但在她想来,官府憋了三天才把那刀憋出来,可谓是煞费苦心,又有仵作作证,加上那刀日后要呈交刑部和大理寺验看,那刀即便不是真正的凶器,也应该和凶器有着极高的相似度,或许就能从那刀身上找出些线索来。
让姜荷莲子失望的是,赵二郎对那刀的来历一片茫然,摇头道:“那刀肯定不是我的,四叔也说没有见过。至于怎么就从四叔家的灶间里搜了出来,四叔也觉得纳闷儿。”
尽管姜荷莲子没对迷糊的赵二郎抱有太大的希望,可真听他这么说了,还是难掩失望之色。
“那把刀你没有见过,那类似的呢?也没有见过吗?我听说,那把刀造型颇为独特,不像是寻常人家平时用的菜刀。”一直沉默不语的梁研忽然开口问道。
赵二郎见不过泛泛之交的梁研都在替他着急,心里怪过意不去的,忽然他头脑里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刀柄不对,但那样的刀刃我是见过的!”
“什么?二郎,你见过和凶器一样的刀刃?快说,你是在哪儿见过的?”姜荷莲子急急问道。
刀伤的形状与刀柄没有太大关系,主要取决于刀刃。(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二百二十二章 巧得出奇
“费家肉档,我在那里见过!”赵二郎斩钉截铁地说道:“我爹爱吃牛肉,三天两头就让我去费家肉档里买些牛肉回去。我记得他家从牛骨上面剔牛肉,所用刀的刀刃就是那样子的。对,绝对错不了!”
“那就是剔骨刀一类的刀具。费家肉档?行,我和他家老板费鸿也有些交情,待会儿就派个机灵些的伙计去他家旁敲侧击一番,看能不能找到些有用的线索。”梁研大包大揽道。
不管之前对梁研的印象有多么不好,听了他这番话后,赵四娘还是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就连姜荷莲子也若有所思地重新审视起了他。
费了半天工夫,赵二郎这边算是收获不小,可苏记那边却不是很顺利。
原来苏记的少东家苏瑾自幼多病,一直寄养在燕京的护国寺中,直到今年春天才被接回幽州。前几天他又犯了病,连日高烧不退,吃药也不见好,他娘卫夫人情急之下便在佛前许愿。许愿的第二天,苏瑾的烧就退了下去,连同之前的咳症也好了大半。卫夫人欣喜之下,就决定带着他去寺院还愿。因为幽州没有什么出名的寺庙,卫夫人就和苏瑾去了云州,一来一回怕是正月里都回不来了。更糟糕的是,一向和赵四娘家关系甚好的周掌事也于日前带着妻儿回老家过年去了,一时间竟无法从苏记找到可以相助之人。
1...7980818283...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