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九原虓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苍山浅陌
适才袁天罡掐算的结果是两间墓室都没有危险,所以进哪间都可以。
如果袁天罡没记错的话,战国时期应该是以右为尊,那便先进右边的墓室吧!
推开石门进了墓室后,袁天罡发现这个墓室并不大,墓室的角落里堆积着不少青铜器和一些陪葬品以及两口大箱子,但棺椁并不在这间墓室中。
打开箱子看后,里面也多是一些陪葬品,并没有什么不凡的宝物。
于是袁天罡没在这间墓室中多做停留,而是直接前往了左侧的墓室中。
在这种鬼地方还能久留?哪个好人愿意在这种地方多待。
袁天罡一行人刚走进左侧的墓室,一股阴冷的气息迎面而来,除去袁天罡之外,其余众人都是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哆嗦。
跟死人打交道与活人不同,袁天罡见多识广,所以没太大的感觉。
可瞎子和这群士兵便不一样了,跟死人打交道可不单单是需要胆量那么简单,还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
抬眼望去,这间墓室中除去一个漆黑的棺椁之外,别无他物。
棺椁放在墓室的正中央,在空旷的墓室中显得格外突出和显眼。
袁天罡眼睛微眯,沉声喝道:“开棺!”
但袁天罡话音落下,士兵们却是没有一人动身开棺。
一股寒意从袁天罡的脚底板直冲天灵盖,袁天罡转过身来一看,他身后哪里还有什么士兵,只有一个身披铠甲,手持利剑的将军。
饶是以袁天罡的能耐,也被这突然冒出来的将军搞的汗毛竖立,这玩意谁不怕啊?
袁天罡强作镇定,“仓啷”一声拔出宝剑,直指身前的将军。
但这位将军并未有什么动作,而是似笑非笑的打量着袁天罡。
紧接着,这将军突然一抬手,一片尸山骨海出现在了袁天罡的视野中。
袁天罡一咬舌尖,口中爆喝道:“破!”
随即袁天罡将宝剑猛的挥出,直斩身前的尸山骨海。
袁天罡的这口剑可不是烂大街的货色,而是一口宝家伙,还是开过光的宝家伙!
一剑斩去,尸山骨海和那位将军尽数消散。
一众士兵和瞎子重新出现在了袁天罡的视野中,袁天罡长长的出了口气。
“先生,先生!您这是怎么了?”士兵们七嘴八舌的问到。
“适才发生了何事?”袁天罡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缓缓问到。
“刚才您突然便拔出了佩剑,还大喝了一声‘破’,我等怎么劝也劝不住您。”一个士兵回答道。
“原来如此!”袁天罡点头道。
“先生,那还开棺么?”一个士兵询问道。
“先等等再开!”袁天罡吩咐道。
说罢,袁天罡来到了棺椁前,上面竖着刻了一些籀书,袁天罡虽然不能全都看懂,但大体也能看出上面文字的大概意思。
棺椁上的籀书大概意思就是墓主人生前是个将军,由于是个败军之将,是哪国的便不提了。
棺椁中只有两样兵刃,墓主人告诉来到这里的人,只有万人敌方才不会埋没了他这两把兵刃,也就是说他这两把兵刃是送给有缘人的,若是称不上万人敌,那便哪来的滚哪去,不要窥探他的兵刃,否则将无法走出这个墓穴!
看过之后,袁天罡的眼中闪过了一抹明悟,原来适才发生的一切,是墓主人给他的警示。
想了想,袁天罡走到棺椁前,恭敬的冲着棺椁行了一礼。
“将军,我等并非是有意叨扰,还望将军见谅!但贫道可以和您保证,您的两样兵刃绝不会被埋没,我家主公是当世罕见的万人敌,普天之下还不曾遇到过对手,而且我家主公麾下猛将如云,万人敌有十余人之多,您大可放心。”袁天罡恭敬的说到。
袁天罡话音落下,那道穿着盔甲的将军身影再度出现,挺立在棺椁之上。
袁天罡目光炯炯的盯着这道身影,神色肃穆。
这将军缓缓的点了点头,似乎是默许袁天罡开棺。
随即这道身影不断淡化,很快便消散在了空气中。
在消散的最后一秒,这将军饶有深意的看了袁天罡一眼。
这眼神似乎是在告诉袁天罡你当心点,千万不要骗老子,否则后果很严重!
第三百六十五章 威道之剑-泰阿
披甲执剑的身影消散后,袁天罡沉声喝道:“开棺!”
这次没有再出什么幺蛾子,士兵们一拥而上,直接便将棺椁开启。
棺椁中有一架穿着铠甲的尸骨,那铠甲跟袁天罡适才所见的半点不差。
除去铠甲之外,棺椁中还有一口宝剑和一杆长枪。
剑鞘已然腐烂,但袁天罡拿过宝剑后拔剑出鞘,一道夺目的寒芒闪耀在墓室当中。
袁天罡朝剑身望去,只见两个篆体字刻在剑身之上,其名为“泰阿”!
枪身上同样有着几个篆体字,其名为“蟠龙点金枪”!
袁天罡看后久久未语,蟠龙点金枪倒是次要的,可这泰阿剑为何会出现在此处?
泰阿剑是威道之剑,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
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此剑方成。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
晋国出兵伐楚,楚国的都城被晋国的兵马足足围困了三年。
晋国为何出兵?不是为了别的,只是想要得到楚国的镇国之宝——泰阿剑!
可泰阿剑已经失传多年,其下落无人知晓,为何会出现在这么一个不知名的墓穴中?
若是这把泰阿剑是真的,那便说明这墓主人也是大有来头,绝不可能像壁画中所说的那个败军之将,就算是败军之将,此人生前也一定没少打胜仗!
虽然满腹狐疑,但这些事袁天罡却是无从得知。
想罢袁天罡开口道:“其余的东西一件都别动,带上剑和枪,咱们这便离开此处!”
随后,一行人沿原路踏上返途,返回的途中并没有出什么幺蛾子,众人径直离开了这处墓穴,什么意外都没有发生。
回到州牧府后,袁天罡把在墓穴中经历告知了吕布,吕布听后赞叹连连。
万万没想到,探个墓还能发生这么多离奇的事情,居然还找到了威道之剑泰阿,太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这就跟什么一样呢,跟潘金莲引发的一系列事件相同。
假如潘金莲不开窗户,就不会遇到西门庆;潘金莲没遇到西门庆,那她就不会出轨;潘金莲不出轨,武松就不会怒杀西门庆然后被逼上梁山;武松不上梁山,方腊就不会被擒,就可取得大宋江山;如果大宋江山易主了,就不会有靖康耻、金兵入关,同样不会有闭关锁国的清朝……
如果吕布没有召唤出袁天罡,那处墓穴便会被埋没了,墓穴被埋没了,泰阿剑也就被永远的封存在那处墓穴当中了……
把玩了一番泰阿剑,吕布便叫曹少钦将泰阿剑送到了公输印手上,因为剑鞘已经腐烂了,得让公输印重新打造个剑鞘。
随后,吕布开始研究蟠龙点金枪的归属,根据袁天罡所说,用这把枪的人得是个万人敌,但吕布手下使枪的武将,武力值破百的,外加没有神兵的,好像只剩一个太史慈了。
吕布觉得,太史慈虽然不算万人敌,但相差的也不多,矬子里拔大个,问题估计不大。
就这样,蟠龙点金枪被吕布赐给了太史慈,太史慈得枪后自是一番千恩万谢。
做完了这些后,吕布径直返回了侯府当中。
吕布回到侯府中先去探望了蔡琰,怀孕半年余的蔡琰什么也做不了,吕布去的时候,蔡琰正在捧着一卷书阅读。
活字印刷术被研发成功之后,竹筒书在蓟县已经成为了历史,正在逐渐被新式书籍取代。
但吕布命人将这些被淘汰的竹筒书统一收藏起来,找了间仓库专门存放这些竹筒书。
看着专心致志阅读的蔡琰,吕布并没有出言打扰。
虽然古语云“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很多人都对这句话存在着很大的误解。
古代的女人读了书、识了字,并没有什么施展的用处,读书也就打发时间的闲差事,看多了反而不求上进了。
闲来无事的女子就在闺宅看上三五本淫词俗语,满腹才子佳人、赠帕遗金的风流故事。
看了书的女人上了街容易拿眉梢看人,惹得不少轻薄之徒窥探,因此便闹了许多笑话。
正是因为这样,后人才不问来由的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句话,其用意是在教女子少抛头露面,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也不知道哪个爹给理解成不让女子读书了,这清奇的脑回路真是异于常人。
此时正值酷暑,房间的门并没有关上,蔡琰并没有发现站在门口的吕布,吕布投以一个宠溺的眼神,而后转身离去。
吕布没有搞什么上前打扰的事情,因为他知道,就算他没有出声,蔡琰看过书之后婢女们也会告诉她自己来过的。
探望完了蔡琰,吕布又去探望了万年公主,这种事可不能厚此薄彼,后院起火那就不妙了。
至于貂蝉,吕布就不需要探望了,每个月除去不方便的那一个礼拜,剩下的日子貂蝉都在接受吕布炮火的洗礼,这么亲密的关系,还用的着探望么?
……
这日,是刘辩正式登基的日子。
各路诸侯和前来投奔刘辩的臣子早就已经到位,就等着刘辩的登基礼了。
长安那边也过来了一批文武官员,这些文武或是在心中尊奉刘辩的正统地位,或是不满董卓的残暴统治,因此前来蓟县效忠刘辩。
前来投奔刘辩的文武官员不在少数,因为董卓巴不得这些人离开长安,反正他手中有小皇帝就够了,要这些老不死的干什么?
故此,长安朝廷的司徒黄琬、太傅马日磾、宗正刘虞、执金吾卢植、御史大夫丁管以及皇甫嵩、朱儁等人都来到了蓟县投奔刘辩,或者可以说是投奔吕布。
杨彪出于某种原因,并没有前来蓟县投效刘辩。
吕布自然也不能亏待了这些不远千里前来投奔的文武,反正不管担任什么官职,这些人手里面也没什么实权,两不耽误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黄琬仍任司徒一职;刘虞升任司空一职;卢植升任太尉一职;马日磾仍任太傅一职;皇甫嵩担任太常一职;朱儁担任卫尉一职;丁管担任太仆一职。
对于吕布的官职,刘辩本想加封吕布为相国,但吕布拒不接受,这种当出头鸟的士兵,吕布可不干。
所以刘辩只得加封吕布大将军一职,授辅政监国之权。
长安朝廷方面:
董卓仍任相国一职;杨彪升任太尉一职;李儒升任司徒一职;秦桧升任司空一职;曹宁升任大将军一职;李傕升任骠骑将军一职;郭汜升任车骑将军一职;其余诸将,各有封赏。
第三百六十六章 吕布收徒
一言以蔽之,长安的朝廷与其说是刘协的朝廷,还不如说是董卓的朝廷。
朝中九成文武都是董卓的心腹,刘协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傀儡,一举一动全都要听董卓操纵。
刘辩登基的这天,一众文臣武将全都换上了崭新的朝服,手捧洁白的板笏,分列金殿两旁。
而前来朝贺的诸侯也都来到了大殿中,同殿观礼。
文臣以黄琬为首,武将以吕布为首,一众大臣分列在金碧辉煌的大殿,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登基礼。
刘辩身着龙袍,头戴冕冠,缓步登上了阁台,然后坐在了金灿灿的龙椅之上。
随着一声“百官朝贺,跪拜天子!”的声音响起,一众大臣纷纷行礼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辩一脸严肃的抬手示意道:“诸位爱卿,平身!”
“谢万岁!”众文武再次行礼,然后起身站在两旁。
又是一番复杂的礼仪过后,然后这登基礼才算是完成了。
腰酸背痛的吕布如释重负的离开了大殿,找了个借口溜了。
不知不觉中,刘辩与刘协二兄弟,竟然形成了势同水火的两股势力,一方以吕布为首,另一方则是以董卓为首,两方势力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史称此事为“东西二帝”。
登基礼结束后,吕布代天子款待前来朝贺的各路诸侯。
渤海太守袁绍遣长子袁谭前来蓟县朝贺;
陈留太守曹操遣长子曹昂前来蓟县朝贺;
长沙太守孙坚携长子孙策前来蓟县朝贺;
西凉太守马腾携长子马超前来蓟县朝贺;
徐州刺史陶谦遣长子陶商前来蓟县朝贺;
中山国相公孙瓒携刘备前来蓟县朝贺;
北海太守孔融亲自前来蓟县为天子登基朝贺;
兖州刺史刘岱亲自前来蓟县为天子登基朝贺;
冀州刺史韩馥亲自前来蓟县为天子登基朝贺;
南阳太守袁术遣心腹杨弘前来蓟县为天子登基朝贺;
荆州刺史刘表遣心腹蒯越前来蓟县为天子登基朝贺;
……
其余各路诸侯或是派出了儿子,或是派出了心腹重臣携重礼前来蓟县朝拜,一时间蓟县热闹非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