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三国之九原虓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苍山浅陌
    初次见面,也没给他们仨准备什么礼物,所以吕布决定先来个查询略表敬意。

    “查询下这三人的数据。”吕布和系统沟通道。

    “查询结果:田丰:武力61,统帅82,智力101,政治105。”

    “陈到:武力99,统帅91,智力77,政治68。”

    “太史慈:武力102,统帅88,智力75,政治63。”

    看了这三人之后的数据,吕布只想感慨道:“嘶……此子恐怖如斯!”

    “这位便是九原侯、骠骑将军、幽州牧吕奉先。”招贤馆馆主和珅笑眯眯的说到。

    如今商会的事情也不多,沈万三一人足以应付,所以和珅这个八面玲珑的家伙便被吕布安排成了招贤馆馆主,权当是给和珅安排个兼职了。

    “拜见君侯!”田丰三人齐齐行礼道。

    “三位不必多礼,请入内堂说话!”吕布回礼道。

    这三人的长相各有特点,性格也是大不相同。

    但陈到与太史慈却是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那便是二将都并非是典韦那种膀大腰圆的猛将,而是像赵云那种类型的武将。

    田丰身形肯定不如习武的陈到与太史慈魁梧,身高也不及他二人。

    田丰最有特点的外貌,便是他那两道浓眉以及那对大眼睛了。

    田丰身长七尺,生的浓眉大眼,身形不算瘦弱,但也算不上魁梧,大概就是中规中矩的样子。

    陈到身高八尺,容貌轩昂,丰姿英迈,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阳刚之气,使人一看便心生欢喜。

    汝南人陈到,字叔至,擅使一杆点钢枪,有万夫不当之勇。

    值得一提的是,陈到担任刘备亲卫部队“白毦军”的统帅,一直跟随刘备左右,与赵云俱是刘备的贴身保镖。

    但原著中对赵云的着墨较多,陈到并没有太多的描写,因此名气自然是不如赵云。

    望着陈到,吕布的嘴角露出了一抹不怀好意的笑容:玄德兄啊,真是对不住,不单你两个义弟没了,就连你的亲兵队长也跟着一起没了!

    太史慈身高亦是八尺挂零,颌下蓄着精美的胡须,用“长眉若柳,身如玉树”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吕布看后也是暗赞道:“好一个美男子!”

    想当初刘备还热情的招揽过太史慈,只可惜太史慈没看上刘备,故此便拒绝了刘备的招揽。

    太史慈宁可选择刘繇,也不愿意效力于刘备,这足以见得当初刘备混的有多惨。

    接下来便到了谈判的环节了,别看田丰三人已经身处这招贤馆中,但若是谈不拢,他们三人肯定不会投效吕布,毕竟他们仨都有本事傍身,有些傲气是很正常的事情。

    谈判么,一起谈未免有些显得不诚心,所以吕布便打算来个“逐个击破”。

    “元皓,你的大名,吾可谓是如雷贯耳啊!”吕布笑着对田丰说到。

    “君侯谬赞了,草民愧不敢当!”田丰牵强的笑道。

    “哎,元皓乃是冀州名士,你的大名吾岂能没听过”吕布笑道。

    “君侯,草民非是那拖泥带水的性子,故此便与您开诚布公了。若是您能应下草民的请求,草民今后愿意为君侯效犬马之劳,若是君侯无法应下,那草民只得与君侯告罪,而后转身离开。”田丰目光炯炯的望着吕布说到。

    吕布听后嘴角一抽,早就听说田丰轴,原本吕布还半信半疑,这下可是实锤了!

    田丰这种人要是放在后世,钢铁直男都没法形容他,吕布觉得用钢筋混凝土直男来形容田丰才是!

    这也太特喵直了吧简直就直的离谱!

    这人这么嚣张,怎么活这么大的

    &nbs




第三百四十七章 曹操与袁绍的动向
    想罢吕布说到:“眼下幽州所实行的法典并非是《汉律》,早已是残乱不堪,而且吾对《汉律》中也有许多吾不中意之处,故此吾欲使元皓重新制定一部法典,用作整个幽州实行的法典,不知元皓意下如何”

    田丰听后眼睛微眯,幽州不用《汉律》作为法典么在一定程度上,那不就可以说幽州不受大汉管辖了

    但田丰心中却是没有什么恐惧的情绪,他就需要一个这样有野心的主公!

    “此事便交给属下吧,属下这便着手查阅相关典籍,尽快重新制定一部法典。”田丰拱手道。

    “如此甚好,那此事便劳烦元皓了!”吕布说到。

    “主公言重了。”田丰拱手说到。

    与田丰谈妥之后,陈到与太史慈二人便好办了,因为二人都是武将,远没有文人那么麻烦。

    在吕布将他二人册封为护军一职后,陈到与太史慈很是高兴的冲着吕布行礼,称呼直接便换为了“主公”。

    随后,吕布任命田丰为幽州军副军师;遣陈到至薛仁贵麾下任职;遣太史慈至张辽手下任职。

    ……

    冀州,渤海郡。

    袁绍半推半就的在渤海郡扎根,冀州刺史韩馥非但没有阻拦,反而是给袁绍送去了不少的粮草军械。

    其中的原因,便是韩馥这个袁氏故吏的身份。

    四世三公袁氏的庶长子袁绍坐在渤海郡太守府中的首座上,满脸尽是傲然之色。

    原因无他,在渤海的这段时间,袁绍又得到了不少文臣武将的投效,麾下文武队伍日益壮大。

    投效袁绍的文臣如下:荀谌、许攸、逢纪、郭图;

    投效袁绍的武将如下:韩猛、张南、朱灵、蒋奇。

    除此之外,袁绍的外甥高干也来渤海郡投奔袁绍,袁绍见了高干后自是满心欢喜。

    许攸、逢纪、郭图外加一个贾似道,这四个人凑桌麻将,估计袁绍直接就得原地去世。

    入主渤海郡后,袁绍大肆招兵买马,丝毫没将韩馥这个冀州刺史放在眼中。

    一来韩馥是袁氏故吏,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袁氏的手下,袁绍这个当主子的自然想怎么样便能怎么样。

    二来袁绍也了解韩馥的性子,跟个老娘们一样的性子,他能拿袁绍怎么样

    因此袁绍便有些肆无忌惮,完全没有顾及韩馥会怎么想,会采取何等举措。

    这日,韩馥麾下的文武齐聚一堂议事。

    但此番议事并不是韩馥组织的,而是冀州别驾沮授组织的。

    袁绍的野心已是昭然若现,作为冀州别驾,沮授自然得向韩馥进言。

    但沮授也清楚韩馥的性子,他知道仅凭自己,肯定是无法说服韩馥。

    于是沮授便将冀州的文武都召集到了议事厅,又派人请韩馥前来,打算让众人齐心协力说服韩馥。

    韩馥麾下文武也可谓是人才济济,毕竟冀州是天下少有的大州,虽然不如颍川那般人杰地灵,但也不乏名士。

    韩馥入主冀州数年,麾下聚集了一群文武精英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韩馥麾下的文臣有沮授、审配、耿武、闵纯、李历;

    武将有:张郃、潘凤、高览、鞠义、赵浮、程奂;

    沮授与田丰齐名,自然无需多说;

    审配为人正直,在袁绍初领冀州之时,审配被委以重任,并总幕府。

    官渡战败后,审配也不曾弃袁绍而去,依旧选择效忠袁绍;

    袁绍病逝后,审配选择扶持袁尚,最终孤军守邺城,兵败被俘,拒不投降,被曹操处斩。

    张郃,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潘凤,武力值近百的猛将,在三国本土武将中也是不可多得的存在;

    高览,hb四庭柱之一,能和颜文、张郃并称之人,其能耐就算差点,估计也差不到哪去。

    &nb



第三百四十八章 袁绍与袁术的渊源
    与此同时,四世三公袁氏的嫡子袁术在汝南招兵买马,同样获得了一些贤才的投效。

    阎象、杨弘、韩胤等谋士;

    张勋、陈纪、雷薄等武将,俱是选择了投效袁术。

    虽然袁术的名声没有他哥袁绍的大,但毕竟是袁氏的嫡子,在身份这一块,袁术可以说是拿捏的死死的。

    袁绍与袁术出生于著名的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家族,所谓四世三公,要是追溯起源的话,得追溯到袁安身上。

    袁安在汉章帝时官至司徒,袁安之子袁京、袁敞,袁京之子袁汤,袁汤有四子:袁平、袁成、袁逢、袁隗。

    所谓的四世三公便是指袁安(司徒)、袁敞(司空)、袁汤(太尉)、袁逢(司空)、袁隗(司徒)这四代人共有五人得封三公。

    袁绍乃是袁逢小妾所生的庶子,袁术是袁逢的嫡子。

    因袁绍的伯父袁成早逝,因此袁逢把袁绍过继给袁成为嗣,说白了袁绍和袁术便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两人长大后,袁绍仪表堂堂,喜欢与名士结交,能折节下士,因此在士大夫圈里很有名望。

    对于袁绍的评价如下: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

    但袁术在年少的时候却喜好游侠仗义,多与浪荡公子声色犬马,长大些才开始注重于名士结交。

    对于袁术的评价如下: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

    因此,少年袁术的名望是远远比不上袁绍的。

    这样一来袁术就肯定是心存不满了,你一个庶子凭什么能压老子一头

    因此袁术多在人前毁袁绍,说袁绍是“奴隶之子”。

    在儒学兴盛的年代,出身和嫡庶可不算什么小事,要不然曹老板听到有人说他是“赘阉遗丑”怎会那么生气

    虽然这件事并没对袁绍造成太大的名誉损失,但此事也间接的促成了袁绍的一些性格,比如说表面自负、实则内心自卑。

    大门袁绍确实是颇有见识,党锢之祸时袁绍死活不肯出仕,谁劝也不管用。

    在党锢之祸解除后,袁绍这才出山,直接一跃成为西园八校尉中的中军校尉,后升为司隶校尉。

    袁术也不差,先后做上了河南尹、虎贲中郎将的位置。

    至于袁绍与袁术的第一次分歧,发生在董卓挟持刘协逃往长安之时。

    那时袁绍打算拥立一位皇帝,来取代刘协的正统地位。

    袁绍选中的是年高德劭、颇有民望刘虞,多位关东诸侯参与此事,但曹老板却是看出了其中利害,明确表示不参与其中。

    袁绍寻思二人好歹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那就把老二也拉上吧!反正成了好处是我的,不成还有人跟着一起分担!

    于是袁绍便与袁术商议共立刘虞为帝,但袁术却不同意,还以国家大义之名反劝袁绍。

    袁绍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所以他再次写信给袁术,言辞恳切的请袁术加入进来。

    袁绍这封信呢,主要从三个方面劝的袁术:

    其一,无血统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

    其二,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于西;

    其三,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

    但袁术却是那什么吃秤砣,铁了心的不跟袁绍穿一条裤子。

    袁术回信表明:天子聪睿,血统一事更是无稽之谈,袁氏满门都是董卓杀的,跟刘协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袁绍辅立新君,自然是想要凭借他的身份地位将新君握在手中,算是个弱化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袁术之所以不同意,主要原因倒也不是他看不上袁绍,而是他觉得汉家天下已是摇摇欲坠,他这个四世三公的嫡子,或许可以再进一步。

    消息传开,不少诸侯都觉得袁术气量狭小、不识抬举。

    但实际上,袁绍此举成功率极低,失败后风险又很高。

    至于例子,看看直接一口回绝袁绍的曹老板就知道了。

    果不其然,此事的核心人物的刘虞坚决不同意被拥立。

    袁绍等人只得退而求其次,请领录尚书事,但却依然被刘虞严词拒绝。

    议立新君一事在袁氏兄弟的心中种下了不和的种子。

    而接下来发生的这件事,则是将兄弟二人彻底推向了对立面,陷入了不死不休当中。

    袁术在当初的时候并不是过的很好,袁绍不仅没有雪中送炭,反而是选择了落井下石。

    袁绍派遣周昂奇袭阳城,从而进一步欲向南阳动兵,彻底覆灭袁术的根基,瓦解袁术势力。

    袁术见招拆招,迅速派兵夺回了阳城。

    夺回阳城,此事并未就此罢休。

    &n



第三百四十九章 真大佬·药圣李时珍
    193年4月,万物复苏,又到了发……呸,是召唤的季节。

    “开启本次召唤程序。”吕布和系统沟通道。

    “叮!召唤程序启动中,即将为宿主提供本次候选名单,宿主可优先挑选一人。”

    “候选第一人:北宋末年著名武术家周侗:武力98,统帅72,智力75,政治68。”
1...105106107108109...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