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宋同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样有型
特别是当他们学会了流求岛上的造船之法后,越来越能从海洋里捕获到更多的鱼获,每天的饭菜里会有鱼吃,这已经不是奢望了。
这一切都是在联邦帝国的帮助下才会有的……
连辅三原小井说:“大日本国的将来在海上,在商业上,我们离不开联邦帝国,要永远跟随在他们身后。
大将军阁下,想一想那浩瀚无垠的大海大洋吧……”
两个人同时看向那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
张安国国王真的在研制新式复合化肥,毕竟这才是农业化肥的正道。
其时也很简单,就是以过磷酸钙为基础,与秘鲁鸟粪、智利硝石、到处都有的钾盐按一定的比例来混合在一起造粒使用。
这种复合化肥中主要含的是氮、磷、钾三元素,都是植物生长最必需的三种元素,所有的农田,所有植物均可施用,万能型呢。
ps:感谢书友澳洲老吴、poloyellow的打赏。
与南宋同行 第一百七十九章 宋子强的感怀
宋子强从来都说不过吴大鹏,但是人人都知道,联邦帝国的工业发展离不开他……别人只会按图索骥,最多照着那面世界的图纸来仿造机械设备,而他却能根据现实的加工技术与能力设计出合适这面世界用的装备。
宋子强的中高压蒸汽动力设备定型了!
相比与锅驼机来说,它的体积增大了,需要一个单独的动力车间来存放和启动,但是由于它的蒸汽压力增加,蒸汽的热度升高,它输出的动力更加强劲,性价比上得到显著的提高,这样的一台三十七吨自重的中高压蒸汽动力设备,可以:“整天看你们议论这个大事,那个大情的,而真正动手改变世界的却是我!
机加工改变世界啊……”
宋子强嫌他们之间通话太难,用有线或无线电报传递吧,小题大作了,太费事……叫人传话吧,有时不放心,还不方便……写信太慢!
磁石式电话机是最简单的通话设备之一。
宋子强简单说了说磁石电话的原理,确实简单。
张安国的脸红了,他本可以搞出来的……但是他在小时候没有见过这玩意儿,等开始用上电话时,早都是自动交换机式电话了,所以根本没有想起来过。
宋子强难得体会了一次别人,说:“也不能怪你们,当初最需要我们时,我们回那面的世界了,你们三个人一点点发展到现在已经很难了。
再说了,如果不是我想图方便的话,也根本想不到磁石式电话……”
宋子强说动手就动手……没有用上几天,他先搞出干电池来,这个是必需品,过程以后再说。
其实磁石式电话又称手摇电话机,它需要自备两节干电池做电源。
电话机的主要部件由送话器、受话器、手摇磁石式发电机、电铃等几部分构成。
这种电话机不需要外接电源,而且在不用励电的情况下,通过磁石式交换机中心的转接可以使通话距离达到三十公里……在这个时空,这个标准已经算是长途电话了。
打电话时先摇动手摇磁石发电机发出交流电,使磁石式交换机中心的插机板上相应的一块吊牌落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当磁石式交换机中心的话务员见到后,她便主动接通电话,然后询问电话要打给谁,然后再予以插机接通。
一个好的话务员一个人可以轻松负责起一二百门电话的接通任务。
手摇磁石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极低,有两三瓦就够用了……接送话器里的炭精粉精磨的目数大一些,那话音就会格外宏亮和清晰……话务员也容易培训,记一些四五位数的电话号码不成问题,如果想保证接通速度……雇上四倍的人手轮班工作,那才效率高呢。
宋子强说:“大宋有钱人会不会疯抢着上号码?!”
吴大鹏认真看了看他设计的电话机及相关设备的图纸,没有看出有什么大的成本付出。
他说:“会疯抢的,三千贯一个号码的初装费都能卖出去,每个月还收一百贯钱的服务费,我们还可以对指定人物进行监听……这个电话公司由我们殷地安集团公司开办了……
可是,你怎么不太高兴的样子?”
“唉,想凭技术挣钱时真难……不缺钱时,用技术挣钱真容易,让人感怀啊!”
吴大鹏没有搭理他。
与南宋同行 第一百八十章 万士达的大宪章级铁甲战舰
宋子强的电池直接用的是那面世界的19世纪60年代,法国的勒克兰谢发明炭锌干电池。
这是一种酸性锌锰干电池,它是以锌筒作为负极,并经汞齐化处理,使表面性质更为均匀,以减少锌的腐蚀,提高电池的储藏性能。
正极材料则是由二氧化锰粉、氯化铵及碳黑组成的一个混合糊状物。
正极材料中间插入一根炭棒,作为引出电流的导体。
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有一层增强的隔离牛皮纸,该纸浸透了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锌的电解质溶液,金属锌的上部被密封。
锌与锰都是流求岛有色金属储备中的必备存货……这个当然是王德发的功劳,他当年曾经一点点用坩埚冶炼法想弄出合金钢来,也太多的失败,也有过成功。
这一切的文字资料与有色金属储备都留给了宋子强。
紧接着,宋子强直接弄出了用竹炭做灯丝的灯泡。
他直接往灯泡里注入二氧化碳,然后涂了些黄磷来消除灯泡里的可能残存的氧。
接上干电池后,果真亮了,而且竟然能连续工作上千个小时。
吴大鹏好奇地问道:“为什么要做成鸽子蛋大小?”
“这是加工最容易的尺寸……”
好吧,吴大鹏表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妥协式生产加工。
吴大鹏说:“我们是不是要建正规的发电厂了?”
“电动机还没有呢,要什么发电厂?”
“那为什么不制造电动机呢?”
“没有发电厂,我怎么能加工出强力磁铁?”
好吧,吴大鹏明白自己陷入了一个悖论中……天然磁石可以加工出低输出率的发电机,要是达到电动机的水平,还要一点点去发展。
还是那句话,一切都要慢慢来。
其实宋子强搞出这些设备来的时间不算短,足足有大半年呢。
直到一年后,八道河地区才开始出现了民用磁石式电话……尽管五位号的售价昂贵,服务费也昂贵,出现一年左右,最终突破了万门……
直到两年后才开始在大宋的临安城内的民间开始经营,在半年内就突破了三千门!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宋子强忙活自己的事业期间,别人也没有闲着。
万士达则开始搞自己的铁甲船。
凭借现在已经有的技术设备,万士达才不想只是简单的将铁甲钉在木船板上而已,那样的牢固性要差很多的。
既然木结构船体基本承受不了非装置不可的蒸汽发动机和更大的大型火炮,那么木结构船体更不能经受住再加上一种更重的装甲……所以说,那种简单盯上铁甲的设计理念很可笑。
在理论上说,现在能轧制铸铁铁轨,就能轧制铸铁龙骨,能制造出不漏水的中高压蒸汽锅炉,就能制造不漏水的铁甲巨舰。
至于装甲带的轧制也不难,一个热轧技术就搞定了。
万士达设计的铁甲船也不是全钢铁,他认为那样有浪费材料之嫌。
不算山东地区,流求岛本身的钢产量已经达到大宋的钢产量,而且质量还要比他们的好,但是,现在仍然是属于供不应求的阶段。
现在需要钢的地方太多了……而他们的坩埚冶炼法已经达到了极至,唯有换冶炼方法了。
但是,那个又有诸多的限制,所以只能把钢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如果现在的帆船足够用,而且完全是这个世界的最高水平了……在这种情况下把钢都用在铁甲船上确实太超前了,不适用。
万士达设计采用船身为铁壳船身,它的内部为一层的10毫米的铁板,外部为一层10毫米的锻铁装甲并用螺母螺栓铆接。
铆钉技术提一下,他们将完全采用热铆接技术……这在流求岛上的工业区里被广泛使用了。
这需要连接的两块锻铁甲板分别钻好孔,然后把铆钉烧红了,穿过钢板上的孔以后,用模具击打铆钉,迅速让铆钉头部成型,等铆钉冷却下来时,会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自动地把两块锻铁甲板连接的更紧密。
两层铁甲的中间则交错放置200毫米的硬木木材,并填充大量的巴沙轻木。
为了节省重量,整个舰体的内部基本都是以硬木结构为骨架,同样大量使用的巴沙轻木。
万士达没有设计什么铸铁撞角……就算这样的船身,轻轻擦碰一下这个时空的木头船,也会让它们粉身碎骨。
整条铁甲战舰身长130米,水线间长119米,宽19..7米,长宽比为7.23左右,型深为8.2米,排水量预计过万吨,帆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
战舰上的乘员大概需要700名左右。
铁甲战舰的两舷处各有一条装甲带,这两条装甲带从船首部围绕到到船尾部,增加它的撞击能力。
这两条装甲带,还是铆接安装在由铸铁龙骨做基础,铸铁肋条系统为辅助的网状船体支撑结构上的,它还可以用来保护内部的非水密舱。
其他船壳部分,也是用铁板直接铆接到这个支撑结构上的。
整条铁甲战舰采用的是铸铁龙骨,这使它具有超过所有木质龙骨的强度。
战舰上将配备有四十门不同口径的后装火炮。
虽然采用了蒸汽机动力设备,但是仍然保持了三根大桅和相应的帆具,这个可以用来以防万一。
整条战舰的重量预计要超过九千吨……在纯蒸汽机动力设备的推动下将达到十五节的航速。
如果蒸汽机意外停摆而只用帆动力,那么航速只能达到可怜的一节完全可以和帆桨式海船拼拼速度了……但是,有了船帆动力的保障总比没有强。
制成了模型后,宋子强大摇其头,说:“你对我的蒸汽动力设备没有信心……”
当然没有了,宋子强定型的中高压蒸汽动力设备在运行半年时,已经停摆了四次,大修了两次……让人欣慰的只能是它皮糙肉厚,修一修就能接着用。
这将是一条破万吨的大船啊,建设周期可能要突破两年。
宋子强拍着胸脯保证说:“绝对用不上两年,你不要用静态的眼光看我们工业的发展,最多用上一年!”
万士达淡淡地说:“我想这条大宪章级别的铁甲战舰能保护我们一百年的海权……”
“一百年?你太悲观了,五百年都行!”
当然,这条铁甲战舰的花费也是巨大的,不过更好的地方在于它也许可以提升整个联邦帝国的造船技术。
张安国让人把那铁甲战舰的模型放到水池里,采用抵近拍摄的技巧,把它拍成大幅照片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每一个来他办公室的人无不对它惊叹,这才是联邦帝国的真正实力呢。
与南宋同行 第一百八十一章 吴大鹏的野望
吴大鹏对筹建耗费巨大的铁甲战舰有一点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看到其它朋友都极为赞同时,他便选择了沉默对待。
以现有的军事条件来看,他们已经是无敌的存在,何必再弄一个铁家伙来吓唬别人?!
但是考虑到也许会成为一次整体性提高造船技术的机会……他也只能表示同意。
等着他们开工建设以后再说吧。
吴大鹏当然也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先前的吸引人才的计划才刚刚开始呢。
他思考了很久,决定改变一下思路。
他公开在《流求时报》上刊登了要召开全世界第一次知识分子研讨会,研讨的主要内容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科技与社会,知识分子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责任等等话题。
他在报纸上还声称要邀请一大批在大宋有清望,有见识,有水平的名人来八道河地区交流,来往的车船马费,联邦帝国全包了,而且提供参与者与随从的食宿。
这些花费当然不算啥了,但是宋子强认为,真正有见识有水平的知识分子早都跑流求岛来了,那些迂腐而眼瞎的人还在大宋低层厮混着……你把他们找来有个啥用?!
吴大鹏说:“智商高一点的人都是筛选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最终都是智商高一点的人被选拔出来……这样的人在大宋这样的社会体制内不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只因为出路太少。
所以,如果我们能提供另一个可能的出路,也许会收拢了一大批人才……至少他们是能主动向外族输出文化思想的人,你说对不对?”
“智商高一点的人当不上官,他们会去经商的,也会去学一门技术……你看着吧,到时候,你一定弄了一批腐儒来这里,白白花费时间与精力,还浪费钱。”
吴大鹏耐心地说:
“经商是需要本钱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经营。
学技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还是有一些鄙视劳动者的习惯……到时候,你看我会吸引来什么样的人吧。”
吴大鹏挑选的人员有一定的条件,年纪要在三十至四十之间……太年轻了,也许会年轻气傲;超过了四十,也许就真认命了,不好改变他。
他手里有一大批正在候官的人员名单,还有一批请祠的人员名单,他先挑了一批人陆续寄了信,而且信里还有来八道河地区的船票以及一定数目的车马费用。
这样的邀请信一封一封的通过帝国邮局邮寄了出去,根本用不着专人送递。
联邦帝国的邮局现在已经遍布大宋境内的主要城市……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最远处可以送到欧洲与南北美洲!
这样的邮局一开始是如同流求海峡上的客船一样,是赔钱的生意,但是过了不到三年,随着快递行业的加入,慢慢变成了不赔钱,甚至开始有了小小的收益……等到快递事业的大发展,邮局事业也有了新生,开始了更大的扩展。
在海外地区,凡是有联邦帝国邮局的地方,那里自然就成了凝聚大宋商人与帝国公民的地方。
这样的邀请信在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被送到了一个平平常常的人物手里。
此人叫叶李,字太白,一字舜玉,原为杭州人,出生于1242年。
他自幼天资不凡,拜太学博士义乌施南学为师,补京学生。
当年,鞑靼强盗南下之时,他认为贾似道领兵抵御,侥幸解了鄂州之围后,便把鞑靼强盗北撤作为自己功劳,欺骗大宋官家,得以再任宰相,而且更加专横跋扈,推行公田法,滥发纸币,压榨民从百姓!
朝廷内外无人敢于指责非议……叶李与国子监的同学康棣等八十三人,向宋朝皇帝上书,攻击贾似道。
贾似道大怒,得知给朝廷的上书是由叶李起草的,特别痛恨其上书中的一句话:“先前之用兵,不过是适逢天幸,才有保住宋朝半壁江山之功!”
贾似道声称这个太学生是在抹黑自己的战功,是在大搞历史虚无主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贾似道便唆使其党徒临安府尹刘良贵以叶李寻衅滋事为名,把叶李贬到漳州监视居住;他的同学康棣则贬到台州监视居住。
当然,还是会给他们生路的,让他们在州学里当临时工。
州学、县学是地方上的教育机关,员职工的待遇相当不错,就算是临时工也能养家……只不过稍微苦一些罢了。
漳州州学的师生加上临时工的食宿都由州学免费供给,大宋政府拨给这里一些赡学田、赡学钱,再加上社会上热心公益事业人士的捐助,这都是州学的主要经济来源。
漳州的学校建筑有宿舍、讲堂、储藏室、藏书阁、孔庙,还备有浴室、刻书库等。
晨起时,师生先去孔庙祭拜先师,之后再到教室讲诵。
叶李则去藏书阁里备书,到时候会有师生前来查阅;若是有人要借阅,他还要做好登记的工作。
州学的教育内容原来是以儒家经典为主,兼习诗赋与时文。
熙宁以前,通常采用汉唐旧注。
王安石《三经新义》出来后,除元祐时期以外,从中央太学到地也也方州县学,均改用王学。
直到现在,随着学术流派的迭兴,才开始打破王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或讲程朱理学,或讲陆九渊心学,或讲吕祖谦中原文献学,或讲叶适、陈亮事功学,呈现各种学说竞相崛起的景象。
所以,藏书阁里的书藉众多,收藏了各家学术流派的代表作,还真需要有专业人员来分类整理。
叶李还在一批由乐于助学的社会人士捐献的书籍中发现了流求时报出版社出版的著作。
这是整整一个系列,书名全是由“小学”开头……他认真看了看,感觉相当不错,细细品之,感觉似乎能合理的解释身边发生的所有小事。
特别有两本书让他注意:《国富论》、《民富论》。
他读完后掩卷长思,忽然能理解了贾似道当时推行公田法的无奈……似乎滥发纸币也是一种无奈!
好吧,那时自己太年轻了……空有一腔热血而没有用心去想。
直到他在《流求时报》与《民生报》上看到临安城又发生了太学生事件,他顿时苦笑起来,唉,他当年不也是这样冲动嘛……换成现在,他必然也会如同那贾似道一样苦劝他们。
但是,他没有办法去和别人说明他的转变,告诉贾平章,自己当年真的做错了。
他只有偶尔与同学康棣通信,说说心里话……两人一直心有戚戚然。
就在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一位邮差送来了一封信,那信的信封与众不同,格外大一些,透着一种端庄大气不说,似乎还涂着金粉呢。
最让人想不到的,那封信竟然是给自己的……
与南宋同行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中年知识分子的出路
叶李看到那信封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字体不算好看。
信封的落款写着联邦帝国知识分子联合社团……真奇怪啊,天下还有这样的社团。
他打开了了信封,看了看里面的信件。
这时才恍然大悟,啊,正是《流求时报》上说的什么“世界知识分子研讨会”……一瞬间,他的心里立刻充满了骄傲,他算是大宋的名人之一呢。
接着,他在信封里还发现了五张十贯面值,一共五十贯的流求纸币,还有一张前往八道河港口的头等舱船票。
他当然知道海上客船船舱的分类了……头等舱要比二等舱贵上两三倍……这个钱钞不必花费。
他马上盘算起来,从这里去坐海船根本花费不了多少钱钞,可以把那五十贯钱钞留给家里,妻子这些年跟他吃苦了……然后再把头等舱船票退了,换在二等舱,这样又省下一笔。
他正在盘算的时候,忽然见到他当年的同学康棣施施然走进了藏书阁。
康棣看到了叶李也接到了那信,哈哈大笑说:“太白,你我有了新去处了……如何还要在这里憋屈?”
康棣挥手指着那些摆放整齐的书籍说:“你我曾经以为……今生将老死于浩如烟海的书籍之中,白白费了这一生!
然而如今却有了新机会……同去,同去吧!”
他从怀中也取出了一份同样的信封,又说:“来你这里之前,我还去找了其他几个不得志的同学,可惜的是,他们竟然没有收到此信!
我便将钱钞与船票留给了他们几个……我买一份二三等船舱的船票去即可。”
叶李的脸色红了一下,马上说:“如此甚好!我这里的钱钞与船票也留给他们……他们毕竟只是在县学里,没有我们过得好……大家同去!”
“哈哈,先前的叶李,叶太白又回来了!”
叶李也仰天大笑,随手脱下州学所发放的直裰,狠狠甩在了桌上,似乎一下子甩掉了浑身的颓废之气!
中年人又怎么了?谁说就没有机会?!
于是,他们两个分头行动起来,找到了当年跟他们一起受难的同学,大家一起凑了钱钞,一起去坐了通往流求岛八道河港的客船。
由于票价的原因,他们都是坐了三等舱,一干人分别很久了,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竟然感觉不到三等舱的潮气呢。
等到了八道河港口,他们走出船舱后不由得不倒吸了一口气,这里竟然已经繁华至此!
只见无数海船排布在一起,向着南北方向排去,根本望不到尽头。
那些高高低低的桅杆如同树林,密密麻麻布满港口,似乎不见云日。
有一个刺桐城来的同学喊道:“天也,这里的海船竟比刺桐城来多!”
港口的海域上还有一些吐着白烟和黑烟的千吨海船在来回奔走,竟然还没有扬帆。
康棣对叶李说:“那便是蒸汽机机帆船,我听闻那长江与黄河之上,这种船来回穿行如同织梭……”
无数海鸥在天上盘旋,呕哑叫着,似乎是发现他们这帮人是头一次来的陌生人。
叶李笑道:“本想终老于州学之中,哪里想到海外竟还有这般去处!”
康棣轻抚他的后背说:“太白……那《流求时报》上曾有言,‘人人都应该有符合他身份的出路……’也许正是指我等之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