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生之红星传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豫西山人
东条英机叫嚣着要一亿国民齐上阵,裕仁天皇叫嚣着要报仇,而且要马上报、立即报。但是,参加御前会议的人心里都清楚,大日本陆军精锐被刘一民消灭了七七八八,他们手头没有多余的机动部队,想报仇谈何容易?能把战场局势稳定下来就不错了。要知道,摆在日本面前的形势很严峻,刘一民消灭了关东军、朝鲜军主力后,扫平东北狼烟易如反掌,那些散落在黑龙江东部和外东北地区的日军守备部队,根本就不够刘一民主力部队瞧的!要不了多久,刘一民的主力就可能杀向华北。一旦刘一民主力杀向华北,怕是天照大神都挽救不了华北方面军了。当务之急,是要决定华北方面军该怎么办的问题,是撤是守,大本营必须给出决断,迟则生变。
这个道理不要说这些日军巨擘们清楚,包括那些文职官员心里也都清楚。
裕仁天皇看上去文静瘦弱、阴沉沉的,但是他心里清楚的很,华北方面军危险了!如果不采取断然措施,一旦刘一民主力扑向华北,华北方面军的结局就是关东军的翻版。
如果让华北方面军撤回国内或者撤向华中地区,等于是宣布侵华战争失败。如果不撤,等华北方面军被刘一民部和华北的八路军歼灭,连撤军都实现不了了,那就只能宣布投降了。
想想刘一民开始组织机群轰炸饮马河一线的横山勇部的时候,也是在松之阁的御前会议上,闲院宫载仁亲王疾言厉色地训斥杉杉元,并且指出关东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必须立即收缩撤退。可惜,刘一民的动作太快了,关东军的是一个精锐师团还没有来得及撤退,他就展开了有预谋的、被逼的攻击。唉,一步慢步步慢,世上哪有买后悔药的地方啊!
裕仁天皇刚才还在说着要报仇,马上报,立即报,这一会儿工夫,脑子里就转了这么多的念头,看来还真的是从关东军、朝鲜军的被歼中吸取了教训,脑袋瓜变灵光了,不象原来那么猖狂了。
不光是裕仁天皇脑子变灵光了,日本外相东乡茂德的脑袋瓜也相当灵光。裕仁天皇说完后,见大殿上又冷场了,没有人发言了,东乡茂德就大着胆子奏到:“陛下,要是这个时候能与蒋介石谈判,保留大日本帝国在华特殊权益,及时撤出在华军队,不失为明智之举!”
东乡茂德这个提议,没有丝毫新意,日本人已经尝试了几次了,关键是蒋介石不和他们谈!不过,原来日军谈判的基础是要蒋介石承认伪满洲国,日军还要在华北、华中等日本有特殊利益地区驻军,蒋介石自然是不会和他们谈的,那是卖国!现在情况不同了,伪满洲国皇帝都被刘一民俘虏了,关东军被歼灭了,满洲国不存在了,这个时候要是和蒋介石谈判,让日军体面地从中国撤军,确实是一件令人心动的事情。想必蒋介石不会拒绝吧?
到了这个时候想起来和蒋介石谈判、从中国撤军,已经不可能实现了,偏偏东乡茂德还加了一个保留日本在华特殊权益,这不是痴人说梦么?
偏偏东条内阁就是个战争内阁,一群战争狂人,东条英机又刚刚兼任总参谋长,气焰正嚣张呢!东乡茂德这一说,不等裕仁天皇臧否,几个内阁大臣就乱了,竟然异口同声地指斥东乡茂德乱言误国。
东条英机沉着脸,质问东乡茂德与苏联的谈判进行的怎么样了,苏联什么时候出兵抢夺海参威?
与苏联谈判、以远东土地和外蒙主权换取苏联出兵牵制刘一民部,是上一次御前会议上闲院宫载仁亲王定的挽救关东军的重要措施之一,问题是关东军败的这么快,满洲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和苏联交换?这种谈判的结果可想而知。
东乡茂德只好老老实实地报告说和苏联的谈判陷入了困境,据建川美次大使报告,苏联人开始很感兴趣,几乎要与日本签订条约了,可是这几天苏联人突然冷淡了,建川美次几次求见莫洛托夫都吃了闭门羹。
东条英机马上就反唇相讥,说是与苏联谈不成,难道与蒋介石就能谈成?而且和蒋介石谈成也没用,刘一民是**将领,他从来就不听蒋介石的。以刘一民的心性,会眼看着华北方面军平安无事地撤回本土么?
都说东条英机愚蠢,看来不正确,东条英机一点都不愚蠢,看问题相当准确。刘一民要的是跃马东京,岂能让日军顺利撤出华北?要撤可以,那得放下武器、举手投降才行。要不然,中国人的债找谁去讨要?
东乡茂德这个人平时话不多,但说话很直,外交界一般都认为他为人比较粗鲁。东条英机出言讥嘲带训斥,原来对东条英机存有提携感念之恩的东乡茂德说话也不客气了,直言顶撞到:“首相阁下,让苏联人出兵牵制刘一民部,在关东军主力存在的时候自然是可以谈妥的。现在谈不成,只是说明苏联人认为没有可乘之机了,他们忙于西线作战,没有余力在远东掀起风浪。但是苏联人绝对不会甘心就这样失去远东,他们早晚会就远东问题和中国人或谈判或开战的。与蒋介石谈判和对苏谈判不同,这是谈也得谈,不谈也得谈,我们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华北方面军重蹈关东军的覆辙吧?”
东乡茂德这一说,彻底激怒了东条英机。这个战争狂人,当时就大声咆哮到:“关于撤军的事情,我寸步不让!一旦从华北撤军,就意味着日本败给了东亚病夫,这是大日本历史上的耻辱!大日本只能举国动员,扩大华北方面军的兵力,将刘一民部阻挡在关外,将华北的**部队统统消灭光,别无他路可走!”
可能是为了加强自己说话的分量,东条英机又补充到:“有些时候,我们也要有勇气去做点非凡的事情——像从清水寺的平台上往下跳一样,两眼一闭就行了。”
这都啥时候了,堂堂日本国第40任首相东条英机竟然持如此论调!
见东乡茂德还是一脸不服气,东条英机考虑到这毕竟是在天皇陛下召集的御前会议上,不能再继续咆哮,那样有君前失仪的风险,就转换了语气,再次补充到:“冈村宁次大将不是山田乙三,他是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只要给他足够的兵力和辎重补给,击败刘一民部不是难事。”
那么精锐的关东军、朝鲜军都被刘一民部歼灭了,东条英机还梦想着依靠华北方面军去击败刘一民部,想想都非常可笑。可偏偏东条英机就是这样想的!
裕仁天皇心里清楚的很,和苏联的谈判都进行不下去,怎么可能和蒋介石谈?再说刘一民消灭关东军、朝鲜军后,华北方面军就暴露在了刘一民的炮口下面,恐怕在刘一民眼里那就是一盘肥美的龙虾肉!蒋介石就算同意谈判,也阻止不住刘一民消灭华北方面军的野心。如果华北方面军再被消灭的话,大日本陆军就只有留在华中、华南和东南亚的南方军了,不要说中**队了,连美**队都会象狼群一样扑上来的。光是他们的轰炸机群,就会把南方军炸得尸骨无存的。
人对事物的看法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曾几何时,南方军凯歌高奏,裕仁天皇心里认为美军不过尔尔,不堪一击。现在情况不同了,由于关东军的被歼灭,裕仁天皇已经认识到大规模机群轰炸的威力了,对美军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
但是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如果和蒋介石谈判成功,将华北让给蒋介石的部队,就能挡住刘一民部的进攻步伐。这样,蒋介石得到了收复华北的美名,大日本陆军还能安全撤离华北,让**和蒋介石去斗吧!
这种想法在裕仁天皇脑子里只是一闪念而已,他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灰溜溜地退出华北,甚至退出华中、华南。
裕仁天皇此时甚至产生了一个非常荒诞的念头,那就是日本国上当了,上了中国人的当。说起来日苏远东战争虽然是日本基本国策决定的,但也并不是非要打这一仗不可。裕仁天皇甚至想起来了日苏远东战争前中国的一家报纸开辟的《军事论坛》,讨论得热火朝天,把双方兵力、防御部署都讨论成了透明的。这是什么居心?岂不是一心盼着日苏两国打起来么?结果,战争打起来了,日本是占领了远东、外蒙广阔的领土,但是并没有得到日本人最想要的石油、装备、原材料。要不是该死的远东、外蒙,关东军主力就不可能那么分散,刘一民就没有攻击东北的机会,更没有抓住关东军各部队回援东北的战机,各个击破。关东军的覆灭实际上在日苏战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啊!
这个念头一起来,裕仁天皇甚至想到日本和美英开战最大的得利者不是日本,而是中国和苏联。太平洋战争一爆发,日本就不可能再增加在华兵力,也不可能再对苏联用兵,威胁苏联的乌拉尔地区了。而且,还激怒了美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国家。
霎时间,裕仁天皇只觉得自己就像一头掉进陷阱里的困兽,脑子轰地一下,清醒了,又回到了御前会议的场景,看到了东条英机和东乡茂德的争吵。
这个时候,裕仁天皇的心思变了,不再考虑东乡茂德提出的和蒋介石谈判了,他知道那可能来不及了。除非他公开宣布日军全面退出中国,单方面结束对华战争。
一想到万一败到中国人手里,可能就要向刘一民对记者们说的那样,将他和良子皇后押去给蒋介石两口子打扫办公室、起居室,裕仁天皇就不寒而栗。
心思转变了的裕仁天皇,脑子里充斥的是他的老师、日本军神乃木希典给他灌输的思想,那就是勇气、果敢!
裕仁天皇此刻转而欣赏东条英机强硬的态度了,认为首相忠君护国。因此,他转而询问东条英机怎么才能更好的支援华北方面军作战。
东条英机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增兵。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了,是个人都能看出日本要战败了。偏偏裕仁天皇和东条英机还执迷不悟,认为日本海军势力强大,陆军尚有中国派遣军和南方军,尚有反败为胜的机会。这个帐,各有各的算法,谁也没办法。
裕仁天皇不甘心,要报仇;东条英机要一亿国民齐上阵,小日本就只能继续驾着战车沿着灭亡之路前进了。
结果,日本御前会议形成了让小日本加速灭忙的决策,那就是中国派遣军第十一军集中主力打退蒋介石部队的反扑,华北方面军抓住刘一民部尚未结束朝鲜、远东作战行动的机会,对华北的**部队实施治安作战,巩固占领区,然后集中力量迎战刘一民部,将其阻击在关外。海军封锁朝鲜、渤海海面,配合华北方面军、十一军作战行动。同时,海军加快行动速度,攻占中途岛,封锁珍珠港,切断美军与刘一民部、澳大利亚的联系。
历史上的中途岛大战,日军作战目的是封锁美国西海岸,现在增加了一个作战目标,那就是切断刘一民部与美军的联系。
事实上,美军对远东战略轰炸司令部的支援都是通过印度走珠峰航线进行的。太平洋航线由于日军的封锁,根本就不通。不过,我军拿下远东沿海城市后,情况就会发生大改变。日军这也是未雨绸缪!





重生之红星传奇 第一四六三章 凯旋
战火中的日子总是过的极快,等到刘一民指挥大军初步荡平朝鲜、远东地区,回到长春,已经是六月初了。
这个时候,关内早已进入夏季了,长春周围地区的春小麦才刚破土发芽,渲染着一片片嫩绿。
大军凯旋,陈云率领留守长春的东北局领导和已经抵达东北、开始工作的叶剑英以及先期赶回来的蔡中,一直迎到了饮马河边的饮马河火车站,同刘、罗、叶汇合,一起返回长春。
此时,长春城内已是一片欢腾,市民们聚集在火车站广场,迎接凯旋的英雄们。一些年轻人体力好,早早地跑到了城外的铁路边,追着军列跑,一直随着军列追到了火车站。
刘一民在火车站广场上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
广场上人山人海,去掉了“代”字、正式被任命为长春市市长的魏拯民指挥长春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在火车站广场上架起了高音喇叭,让市民们都能听到**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刘一民的声音。
刘一民的声音在喇叭中回荡:“恶贯满盈的关东军覆灭了,伪满洲国覆灭了,大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了!”
广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等欢呼声稍微平息一点后,刘一民浑厚而充满磁性的声音再次响起:“自甲午海战以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踏上了东北大地,侵占我旅顺、大连,侵占东北权益。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霸占东北,扶持成立伪满洲国,并以东北为基地,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自1894年11月22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在旅顺屠城至今,侵华日军已经在东北作恶48年。这48年来,日军在东北推行侵略蚕食政策,犯下了累累罪恶,罄竹难书。东北人民在日军的铁蹄下苦苦煎熬。今天,东北解放了,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广场上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欢呼声。
刘一民浑厚的声音再继续:“大东北地区的解放,对于我们赢得全面抗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意义。从此,大东北地区将成为中国抗战的战略后方,一无穷无尽的人力、物力支援全国抗战,直到小日本无条件投降!”
欢呼声如潮,掌声如潮!
“消灭关东军,解放大东北,只是我军夺取全面抗战胜利的一个。关内尚有大量日军存在,天天都在杀人放火,关内人民期待着我军能够早日入关作战,解民于倒悬。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解放东北,那我们就太渺小了,就不配当人民子弟兵。因此,我军将挥师入关,去消灭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部队、华南部队。在不远的将来,我军将登陆日本,跃马东京,把裕仁天皇及其走狗统统送上审判台,接受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正义审判!”
刘一民啊刘一民,不去当个演说家实在是太屈才了。他是真正地把握住了聚集在广场上的市民们的心理,讲的没一段话都能引起共鸣,都能把民众的情绪煽动起来。
接下来,刘一民的讲话就更有激情了:“大东北解放了,大东北地区的各族人民自由了。接下来,我们要动员和组织人民发展生产,搞活商业流通,让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东北是一个聚宝盆,这里有煤矿,有油田,有金矿、铁矿等各种有色金属矿藏,具备发展现代工业的一切条件。我们要在东北发展现代化的钢铁工业、汽车工业、飞机制造工业、船舶制造工业、电力工业、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发展现代化的教育、金融、制药、广播电视、食品工业,将东北打造成全中国最发达的重工业、轻工业基地;东北水源充沛,土地肥沃,辽阔的黑土地大豆黄、高粱红、棉花白,稻谷、小麦堆满仓,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是天然的药材宝库。丰富的物产,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可以保证东北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有粮、有工业产品,不但将支持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还将使东北人民在获得解放、获得自由的同时,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富裕幸福的新生活。”
广场上的市民们有点人已经激动得把嗓子都喊哑了。
刘一民讲完话后,和陈云、李富春、罗荣桓、项英、彭真、叶剑英、叶挺、蔡中分别上了吉普车,从火车站驱车返回东总司令部。一路上,几个领导人全部站在车上,向夹道欢呼的市民们挥手致意。
一进东总司令部大门口,就传来了几声清脆的“爸爸、爸爸”的喊声,刘一民心一热,不等车停稳,就纵身一跃,从车上跳了下来,伸手就揽住了跑过来的一高一矮两个小家伙。
那是他昼思夜想的两个宝贝儿子和儿和平儿。
和儿已经六岁了,因为从小练武,长的很高、很壮实,看上去就象十来岁的半大小子一样。平儿小,跟在哥哥后面跑,矮了许多。
刘一民顺手就把和儿撂到了肩上,把平儿抱在怀里,在陈云的呢过领导人和干部战士们的注视中,迈着大步,穿过大院,向大楼后面的原关东军司令官官邸而去。
项英满脸不可思议,嘴里喃喃自语:“大家在欢迎他,等着想他报告工作,他却背着儿子走了。这么大的一个司令员,威风八面,咋突然就象换了一个人一样呢?”
蔡中嘿嘿一笑:“项政委,我告诉你,一号对儿子亲着呢!和儿小的时候,经常把他当马骑。父子天性么!”
项英摇摇头,换上满脸不可思议。
这个时候,长春城的欢庆活动才正式开始。满大街都是人,市民们在大白天就组织了秧歌队、高跷队,扭起了东北大秧歌,锣鼓声、唢呐声、鞭炮声响彻一片。
唐星樱到东北后就上了前线,她的住处是留在长春的陈云给安排的,不在司令部院内,而是在伪满洲国国务院总理张景惠的一处私宅内,与父母住在一起。和儿和平儿是李韵接到通知后,送到司令部来的,专门来迎接凯旋而归的父亲的。
倪华带着晶儿随野战医院行动,与东总司令部不是一趟军列,尚未归来。
见刘一民看见两个儿子时那种亲,随东总司令部行动的唐星樱当时就嗓子发紧、眼含热泪,强忍着没让泪珠滚下来。下车后和陈云他们报告一声,带着自己的警卫员匆匆离去,去东北局妇委会办公的地方去了。她是东北局妇委会主任,向东北局报到后就上了战场,妇委会的工作她还没有接手,一大摊子事等着她呢!
唐星樱的表情全部落在了陈云等人的眼里,李富春叹口气,低声对罗荣桓说到:“让小唐到东北局工作未必是好事,眼不见还好,这朝夕相处,难免发生矛盾。时间一长,别弄得几个人心里都不痛快。”
李富春没有上战场,没有看见唐星樱和刘一民相见时那羞人的一幕。罗荣桓和叶挺可是心里清楚的很,只不过他们和刘一民相处时间更多,都已是可以换命的战友,自然不会在刘一民的伤口上撒盐,多说什么的。
随东总松陵不行动的赵小曼也看到了刘一民对两个儿子的亲热劲,心里就有了一丝惆怅,顿时产生了一种想为人妻、为人母的念头。当她悄悄地拿眼角的余光去看唐星樱的时候,看到了唐星樱眼里泪光闪闪,再也不敢多呆,生怕一不留神自己的眼泪也滚出来,赶紧下车,去和文工团的战士们汇合,回驻地宿营了。
陈云估摸着刘一民一会儿半会儿不会出来,罗荣桓也是长时间不见林月琴和孩子了,就让几个领导各忙各的去,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在司令部的伙房碰头,吃完饭分头向刘一民报告工作。
刘一民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住处后,先把两个小家伙脱光,领到洗浴间里洗澡,把两个小家伙身上的灰搓的干干净净的,这才给链各个儿子穿上衣服,喊警卫员打来开水,招呼儿子喝水。忙乎半天,才开始问来年各个儿子的功课。
上次在西安,刘一民发现和儿练功进度不快,这次不错,和儿把武当龙门派的入门工夫练得像模像样的。看来这小家伙是下工夫了。功课也不错,刘一民检查了和儿随身带来的学习本,很满意。国语、算术、英语,老师的批改,刘一民仔细看了一遍,在和儿的脑门子上敲了个爆栗,夸奖儿子能干。
受了表扬的和儿马上就说外婆还教他学法语,说完就用法语说了一段话。
刘一民不懂法语,忙问儿子说的是什么?
和儿伸出双手,抱着刘一民的脖子,对着刘一民的耳朵,童声里充满了天真:“这句话的意思是,爸爸,我爱你。我长大后要当一个你这样的大英雄,当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刘一民哈哈大笑,抱起儿子就向上抛去,接住再抛,逗得和儿咯咯直笑。




重生之红星传奇 第一四六四章 东北发展规划
刘一民和两个儿子享受父子天伦之乐,一直到倪华带着晶儿回家。
这段时间,由于连续大战,倪华和刘一民基本上就没见过面。回家后,看到刘一民和两个儿子玩的正好,稍微洗漱一下,就带着晶儿和刘一民一起逗三个孩子玩。
刘一民既怕倪华不接受两个儿子,也怕儿子们不认倪华妈妈。这下总算是放心了,心里边把倪华和唐星樱两个千恩万谢。既谢倪华的宽容大度,也谢唐星樱教育的好,没有因为婚姻变故给儿子们灌输仇视倪华的思想。
连战连捷,一举解放大东北地区和朝鲜,刘一民心情本身就好,加上家事和顺,那心情是好上加好。中午时,刘一民亲自下厨,做了几个菜,就在楼下的小餐厅里领着倪华和和儿、平儿、晶儿美美的开吃了。
陈云、罗荣桓等人也在这个餐厅吃饭,等着吃完饭向刘一民报告工作。一见刘一民做了一桌子菜,香气扑鼻,就开始往跟前凑,打牙祭。结果,这几个领导人刚凑上来,都还没有尝几口呢,就被林月琴、任莹赶跑了,她们带着孩子坐到了桌上,连刘一民都被赶跑了。惹得刘一民哈哈大笑,生怕不够吃,又一头钻进厨房,叮叮咣咣忙乎了半天,让孩子们吃了个尽兴。
下午,刘一民听取了陈云、李富春、项英、彭真、叶剑英等人关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交通建设、东北边防军统帅机关筹建等方面的工作汇报。
这一听取汇报,就整整听了一下午。刘一民感觉有必要召开东北局会议,对东北未来发展做出清晰的规划,对东北野战军整编和东北边防军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就决定第二天召开东北局会议。
晚上回到家,吃过饭,刘一民换上便装,带上倪华和三个孩子到长春街上逛街。
这是长春解放后,刘一民第一次一身轻松地游览长春市容市貌。一家五口连车都没坐,平儿骑在刘一民的脖子上,晶儿抱在刘一民怀里,和儿跟在刘一民身后,一家人就象普通的长春市民一样,在街上漫步,时不时地进到商店里看看,给三个孩子买点零食解馋。
跟在刘一民身后的李小帅等人,也都穿上了便衣,远远的跟着,不去惊动这一家子,让他们享受一下休闲时光。
这一逛街,刘一民就发现长春确实很漂亮,绿化程度很高,和后世的大都市相比,少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但多了几分绿色和安宁。
1...835836837838839...8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