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汉帝国风云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猛子
“大人可以去洛阳,但必须要再等等,看看边境的形势是不是越来越紧张。如果鲜卑人和乌丸人同时驱马南下入侵我大汉,那大人上京就没有危险了。天子此时杀你,无异于自毁根本,大汉的边军将士心灰意冷之下,还有几个会奋勇杀敌?”
李弘看看左彦和李玮,笑道:“子烈和云天不要我去,羽行说可以去,你们两位呢?”
左彦拱手说道:“我也不同意你去。天子昏庸,一贯偏信奸阉之言,他哪里会管什么国家兴亡?天子此时召大人回京述职,极有可能是听信了奸阉谗言,要把你骗到洛阳下狱治罪。大人杀了中常侍夏恽的儿子,断了中常侍赵忠和张让等人的财路,他们岂肯放过你?还有朝中那帮世族官僚,他们除了和奸阉们争权夺利,还会干什么?他们自恃自己是公卿世家,眼高于道:“麴云天,不准反悔,和我去洛阳。”
“我不去。”麴义趾高气扬地说道,“我不去,我反悔,你还能把我喝趴下去不成?”
李玮气得望着他,恨得牙痒痒的,举手发誓道:“我一定要把你喝趴下。”
大帐内笑成一片,刚才紧张的气氛顿时烟消云散。
李弘问李玮道:“仲渊啊,说说你的意见。”
李玮拱手说道:“大人,洛阳的形势很复杂,尤其是天子在洛阳京畿一带大肆肃贪重创奸阉一党之后,朝中各方势力的平衡已经被打破,虽然我们不确定陛下召大人回京的具体意图,但我们最好还是先把京中的形势弄清楚,再谈能否回京的事。如果洛阳形势对大人不利,大人就坚决不回京,我们想办法花钱买通关节,暂时先把这个难关度过去。如果形势对大人有利,大人就去一趟洛阳,对天子表示一下忠心。大人快去快回,我想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危险。”
“我有几个朋友在太学,他们的消息很灵通,对京中的形势把握的也非常准确。我写一封信,麻烦大人立即快马送到洛阳,以便我们尽快得到洛阳的消息。”
李弘和几个老部下颇为赞赏的连连点头。
“羽行,俊义,我看我们也可以给周将军和刘大人各写一封信,问问情况,你们看怎么样?”
“如果能够得到朝中大臣的指点,那就更好了。”李玮惊喜地问道,“那位刘大人是谁?”

李弘上书天子,仔细说明了当前西凉州郡恢复工作的困难,西征大军的巨大伤亡和湟中羌军的隐患以及北地郡边境的危机,请求陛下宽限进攻西凉叛军的时间,同时向天子婉转表示了自己不能上京述职的原因。
李弘一边焦急地等待天子的回信,一边和帐下众将商议整军的事情。
聂啸把塞外羌族大军的俘虏全部补充到了军队,使得聂啸的军队人数增加到了三万多人。狂风沙和他的先零羌俘虏在李弘的劝说下,全体应募为汉兵。李弘对狂风沙说得很明白,首先他现在不能放了他们,放了他们,谁能保证他们不再造反不再叛乱?其次,就是吃饭问题。即使天子下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他们回家后还是没有饭吃。如果当汉兵,有军饷拿有饭吃,将来立了功,还可以象鲜卑人乌丸人一样可以升官发财,对部落的发展也有好处。狂风沙和手下几个小渠帅商议之后,终于答应了。吃饱肚子,生存下去,还是人的第一需要啊。
由于驻扎在翼城附近的军队人数和战马剧增,汉阳、武都各郡的百姓陆续返乡,使得粮草的供应非常紧张。盖勋虽然从三辅和南阳一带调来了大批的粮草,但面对一无所有的凉州,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凉州的需要。聂啸和他的部下看到李弘的窘境,知道继续进攻金城已经不可能,随即放弃了追歼韩遂的念头。李弘非常感激他们的理解,亲自到聂啸的大帐表示了感谢。李弘向湟中羌人承诺,只要拿下金城,湟中之地就由他们说了算。聂啸为了解决军队的生存问题,向李弘提出再次加入汉军的要求。李弘看到三万羌族大军,他也头痛,但他咬咬牙,还是答应了。现在不答应怎么办?总不能让湟中羌人忍饥挨饿,再去四下烧杀抢掠吧。
李弘回来后,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埋怨。不久前,这些羌人在五溪聚背叛的教训太深刻了,让大家都心有余悸,担心他们再次背叛。如果这三万多羌人在进剿金城、陇西的叛军过程中突然倒戈,对西征大军来说,就是全军覆灭的命运,后果非常可怕。另外,增加三万多人的骑兵,对西征大军来说,军费实在负担不起,主管后勤的左彦和田重几乎把头都摇破了。最重要的是,现在这些羌人服从的是豹子这个狠人,一旦李弘带着军队离开了西凉,还有哪个汉廷大将敢指挥他们,又有谁能指挥得动?谁敢把一群恶狼放在自己身边?在这种情况下,这支军队的命运可想而知,不是解散就是被屠杀,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些羌人凭借着自己的强大实力举旗反叛,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现在岂不是养了一群敌人?
麴义说:“大人拍拍屁股走了,却给西凉丢下了一个大大的隐患,这也叫西凉平定?”
李弘力排众议,坚持己见,绝不动摇。他说的也是一句实话,不答应又能怎么样?杀了他们?现在汉军没有这个实力,不可能。不理睬他们?羌人一定会认为自己背弃了诺言,反过来会疯狂报复汉人,遭殃的是西凉百姓。如今最好的办法也就是将他们招募为大汉边军,安抚驯化他们,让他们吃饱穿暖,让饱受战祸的西凉暂时稳定一段时间。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吧。
将帅互相不能说服,大家在大帐内争吵了很长时间,最后李玮说道:“大家都冷静一点,我看大人的这个意见不错,作用还是很大的,假如大人最后还是要去洛阳,西凉的这个隐患对大人能否安全回来,也许能够发挥一点作用,你们说呢?”
大家想想,觉得李玮说得话非常有道理,不管怎么说,保住李弘还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所有能够用上的手段还是都用上的好。
“如果大人在洛阳出事,你们立即唆使聂啸造反,大军一路撤回三辅。如此一来,我就不信皇上还会杀掉大人。”李玮笑道,“这种事,你们应该会做吧?”
麴义惊讶地看了一眼李玮,摇头道:“仲渊,我真不明白大人为什么会迁你为佐军司马?你这个主意好是好,可惜我们翼城这一战就白打了,西凉战乱再起,生灵涂炭,你就一点不愧疚?”
“愧疚?”李玮笑道,“我一点都不愧疚。大人死了,你以为西凉就不乱了吗?这天下的生灵就不涂炭了吗?云天,你是不是酒喝多了,脑子糊涂了,你难道看不出大汉已经风雨飘零了吗?”
“好了,好了……”李弘担心李玮又要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赶忙打断了他,说道,“我不管将来,我只管现在,西凉能稳一段时间,对大汉,对西凉百姓来说总是一件好事。”
第二天,李弘召集军中司马,校尉,都尉,聂啸,狂风沙等高级统军将领商议整军事宜。
第四天,李弘召集所有军候级别以上将领,宣布西征大军整军之后的新建制。
校尉鲜于辅统领三万步兵军。
步兵军分上下左右中五部,都尉鲜于银,阎柔,玉石,华雄,颜良各率一部,每部六千人。
别部司马,军司马燕无畏,小懒,文丑,张郃,胡子,樊篱,高览,曲路,高耕,杨淳等十人分为五部副之。
校尉徐荣统领四万骑兵大军。
骑兵军分成上下左右中五部,校尉麴义,先零羌首领狂风沙,湟中羌首领聂啸,都尉恒祭,都尉楼麓各统领八千骑兵军。
别部司马,军司马铁钺,雷子,射缨彤,射虎,鹿欢洋,筒子;各种羌小渠帅百里杨,骆驼,九羊皮,斩马等十人分为五部副之。
别部司马赵云统领黑豹义从三千铁骑。
别部司马姜舞,军司马庞德,弧鼎,弃沉四人副之。
都尉郑信,军司马陈鸣统领斥候营;都尉田重,别部司马纪惟统领兵曹营。
左彦为行军司马,李玮为佐军司马,卫政为刺奸兼领禀假掾史。

同日,圣旨到达翼城大营。
汉阳太守傅燮英勇奋战,壮烈殉国,天子特下旨,谥其为壮节侯,命李弘厚恤其家人。傅燮之子傅干一直随李弘在大营,哭拜受之。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事迹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表彰,即称为谥或谥号。评定谥号的标准是谥法。周初始制谥法,秦始皇废而不用。汉初恢复。以后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由朝廷赐予。此外,又有私谥,始于东汉,大多是士大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为之立谥,故称私谥。)
天子准李弘所奏,延期进攻叛军余部,同时催促李弘尽早回京述职。
李弘随即上书,将湟中羌士卒和塞外羌族俘虏已经被招募为西凉边军的事情如实禀报,并要求天子立即给西凉发粮赈灾。他在奏疏中只字未提回京述职一事。
八百里快骑把洛阳的几封回信送到了大营。
刘虞的回信简介明了,他说皇上准备在正月隆重庆祝西凉大捷,催促李弘早点回来。他提醒李弘,在回洛阳的路上一定要担心遭人行刺。
周慎将军的回信很谨慎,他告诉李弘,要李弘回京述职是天子的主意。奸阉们并没有向天子提出过这个建议,朝中大臣也无人向天子做出过类似的表示,天子的这一举措,在洛阳也引起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他奉劝李弘小心在意,以防不测,假如能够不回洛阳,就尽量不要回,如果必须要回来,就一定要多带侍卫,洛阳要杀他的人太多了。
李玮的朋友对李玮详细叙说了最近一段时间洛阳政局的变化,焦点就是天子何时册立太子的事。他们认为,天子此时召回戍边大将,隐隐约约有警告大将军何进的意思。因此,李弘回洛阳,天子不会对他不利,要杀他的是其他人。
同一天,天子的手诏送到大营。
g_罩杯女星偶像首拍a_v勇夺冠军在线观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meinvlu123 (长按三秒复制) !!





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五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二节
青州平原郡人襄楷是天下闻名的方士,他对《太平经》还有研究。
《太平经》从何而来,又是何人所撰,历史上没有可考之处。这部书在宇宙学说上采用了老子和庄子的观点,它告诉信徒们要用法术和宗教信条来治理国家,而不是用法律和道德。《太平经》除了可以治国以外,它还可以调养个人的身心,以至于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这些法术和信条有许多并不是来自道家,而是来自五行家、神仙家和墨家。墨家是先秦时代由手工艺者组成的行会式的民间学派,墨家的门徒认为上天是有意志的大神,会对每个人的善恶行为作出反应,于是他们把道德修养演化成了宗教的戒律。这个学派一开始就采用了类似现在黑社会的方式组织自己的成员,所以他们在前朝秦国时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依照大秦律,大秦国不允许秘密结社,违者诛杀九族,但墨家的信徒们凭着他们在物理和化学上的造诣,摇身一变成了精于制造器物、炼制丹药,声言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方士,他们依据自己的组织方式,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墨家这种特殊的组织方式也在所有信徒的心目中逐步演化成为宗教国家的社会结构。
襄楷和太平道教主张角是朋友,两个人虽然一个是方士,信奉墨家学说,一个是道士,信奉黄帝和老子,但两人都研究《太平经》,都认为宗教不仅仅是人们的心灵归宿,更应该是一个理想的家园,只有利用各种力量在大汉的国土上建立起一个宗教的国家,这天下的苍生才能幸福平安,才能有绝对的平均和高尚的道德,才能达到一种无阶级、无政府、无法律、无剥削、无天灾、无疾病的理想状态。
早年,太平道的教徒对大汉存有很大信心,他们把实现宗教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大汉朝的天子身上。
前汉孝成皇帝时,国事不振,齐地有个叫甘忠可的人诣阙,献上一部叫做《包元太平经》的书,说大汉虽逢天地的大终之际,但天不弃大汉,派了一个叫“赤精子”的神仙下凡,帮助大汉重新接受天命。然而大汉的立国学说是儒家思想,这种思想最讨厌有神论者,在当朝大儒刘向的建议下,以“假鬼神罔上惑众”的罪名将甘忠可下狱至死。
过了些年头,孝哀皇帝即位,国事益加不堪,天子久病不起,这时甘忠可的弟子夏良贺和大臣李寻等人再次以太平道劝说天子,这次天子相信了他们,下令改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希望能够获得新生。李寻等人甚至开始用太平道的方式改组政府机构,但由于儒家士子们的激烈反对,又由于天子的病并未因此而好转,于是几个太平道教徒的人头再次落地。
本朝孝顺皇帝时,又有一位齐地的太平道教徒宫崇诣阙,献上一部名为《太平清领书》的秘笈,并且声称:这部书是他的老师于吉在曲阳泉水上得到的神书,用红白两种丝帛装帧,青朱两种颜色书写,共计一百七十卷,其中说的都是能让帝王立刻把国家治理太平的法术。士族官僚们看了,认为是妖妄之经,把它封存在了东观(即国家图书馆)里。
张角总结太平道前辈的经验,认为要实现书中的理想社会,必须要用武力改造社会,要靠大汉朝几千万贫苦百姓的力量,自下而上彻底的推翻大汉统治,用血腥和暴力来重建新的国家。襄楷则继承了祖辈的传统,他认为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要依靠大汉君臣的力量,自上而下进行和平的保守的改革。两人对如何实现这一崇高的理想,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襄楷的机会终于来了。孝桓皇帝因为没有子嗣,听说襄楷的法术高明,就下旨召他进宫,准备讨一点灵丹妙药。襄楷极尽所能大力帮忙,甚为天子喜欢。襄楷随即向天子提起了《太平经》,劝谏天子以《太平经》治国。他还没事找事为几个党人朋友求情。结果他不但遭到了拒绝,还被下狱治罪。
襄楷被门徒救出大牢之后,痴心不改,依旧四处奔走,利用自己的声名,蓄积了不少力量,意图再次寻找机会改造大汉。不久,张角率领太平道教门徒揭竿而起,轰轰烈烈地杀了大半年,最后一败涂地,惨淡收场。襄楷看到两种实现理想的办法均告失败,痛定思痛之后,决心另起炉灶,再图良策。
十月初,他望天观星,预言朝中奸宦气数已尽,覆亡在即,无论中常侍还是小黄门,都要被灭族诛杀。他立即派人通知自己的门徒许谅和伍宕,请他们告之大将军何进,如果想诛奸阉,清君侧,这时最好时机。
十一月底,许谅和伍宕亲自赶到了平原郡。
襄楷六十多岁,身高体瘦,鹤发童颜,精神矍铄,颇有仙风道骨。
“大将军为人太过谨慎,做事瞻前顾后,没有魄力。”襄楷手捋花白的长须,叹道,“前几年,我派你们去做他的门客,他很爽快,不但收留了你们,还待你们为上宾,但他一直不肯和我们有更深一层的接触,唯恐被人发现,落人口实。这次,因为屠刀已经架到了脖子上,没有办法了,这才派你们到平原郡来找我,看你们鬼鬼祟祟的样子,象是求我帮忙的吗?”
许谅三十多岁,额头宽广,面色和善。他陪着笑脸说道:“大师,朝中的权势斗争很激烈,大将军也是身不由己啊。这几年,大知堂的收入成倍的翻翻,都是大将军特意关照的结果,这一点,大师应该很清楚。”
“我知道,这几年门派兴旺,多亏了大将军的照拂,你们也有功劳啊。”襄楷笑道。
“大师,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伍宕说道,“大将军拜托的事,大师可有什么要交待的?”伍宕身材较矮,圆脸短须,看上去五大三粗的,没有什么方士的仙骨。
襄楷沉吟半晌,缓缓说道:“你们回去告诉大将军,事成之后,请他务必兑现今日的诺言,朝廷要以黄老学执政,以《太平经》治国,仿效前朝的文帝和景帝,实行清静无为,依法治国的策略,采取无为而治,清静守法,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办法重建大汉王朝。”
许谅和伍宕连连点头。
襄楷看看两人,然后神情极其严肃地继续说道:“为了办成此事,我要调用所有的力量,但我们的力量相比于洛阳的北军,差距较大,想当初大贤良师张角的几十万黄巾军都失败了,不要说我们了,所以请大将军务必按照约定的时间让奚大先生举兵起事,以牵制洛阳北军,给我们腾出足够的时间。”
“大师请放心,这事关系到国家社稷的命运,大将军绝对不会疏忽的。”许谅说道。
襄楷微微颔首,停了一下,手指两人说道:“你们立即离开平原郡,以后我们不再联系了。”

冀州牧郭典死后,冀州的黄巾军主力在瘿陶大战中被巨鹿郡太守冯翊和李弘联手击败,残部败逃太行山。朝廷看到冀州的黄巾叛乱被平定,随即决定撤消冀州牧一职,重设冀州刺史。
五月,平原人王芬到达冀州刺史的治所常山国高邑城就任刺史。王芬是平原名士,曾在京中先后任职议郎,谏议大夫,他是太傅陈蕃的门生。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是本朝道德文章的化身、士大夫的领袖。他和大将军窦武策划并发动了北宫事变,失败后,他被奸阉打死在北寺狱,家人尽数被诛,只有在外为官的长子陈逸逃亡了。王芬到达冀州后不久,一直逃亡在外的陈逸悄悄赶到高邑,隐藏在王芬的家里避祸。
这一日,襄楷来访。王芬听说大师来访,匆忙出迎。两人是老相识,王芬倾心于黄老之学的研究,相信《太平经》可以治国,一直是太平道教的忠实门徒,他和襄楷大师志同道合,都有心重振大汉,再兴前朝文景盛事。
“元山,我们的大业有望成功了。”襄楷笑道,“你我的夙愿马上就要变成现实。”
王芬四十多岁,中等身材,肤色较黑,瘦长的脸上有一双神态坚毅的眼睛。他面显惊色,小声问道:“大师看出了什么惊人的天象吗?”
“对,我夜观星象,发现朝中奸阉气数已尽,大汉朝的天要变了。”襄楷说道,“元山,伯彦还在这里吗?他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
“伯彦还在我这里。大师,我们去书房细谈。”王芬热情邀请道。
陈逸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双鬓已经灰白,脸上的皱纹也非常多,干瘦的脸上有一双忧郁而悲伤的眼睛。十几年的逃亡生活,让他变得既苍老又孤寂,他郁郁寡欢,默默地坐在襄楷的身边,听着襄楷滔滔不绝地说着他的计划。
“我们以武力劫持皇帝之后,立即倡导天下,废掉天子,另立明君,以拯救我垂垂可危的大汉。”襄楷兴奋地比划着双手,小声说道,“这个计划我们已经策划了很久,但就是一直没有机会实施,如今碰上这么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岂能错过?”
王芬沉思良久,问道:“大师,你肯定明年三月,天子一定回冀州河间国老家祭祖?”
襄楷抚须笑道,“元山,估计你马上就要接到圣旨了。”
王芬和陈逸都用崇敬的目光望着襄楷,认为他有高超的法术可以做到这一切。
襄楷又说道:“这件事从头至尾都是你在台前指挥,你可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能出错啊。”
王芬连连点头,笑道,“我和伯彦立即召集一帮朋友,精心策划此事。保证做到万无一失。大师什么时候去见合肥王?”
“我等到京城的圣旨送到高邑,确定天子大概的起行时间之后,马上就去合肥。合肥王得到这个消息一定很高兴,他终于可以登上皇帝的宝座,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了。”襄楷叹道,“合肥王对黄老之学颇有研究,信奉祖宗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治国之策,我大汉能不能再次尊奉黄老,罢黜儒家,重现文景时期的繁华盛事,就全指望他了。”
陈逸迟疑了一下,说道:“大师,如果大皇子留在洛阳,他在大将军的扶持下,可以立即登上皇位,我们……”
“伯彦,你放心,这次我们不但能诛杀奸阉,还能为太傅和窦大将军洗尽冤曲,你的苦日子快熬到头了。”襄楷摇摇手,胸有成竹地笑道:“大皇子想和大将军一起待在洛阳,根本不可能,天子怎么会放心呢?洛阳的事情,我都已经安排好了,你们不要操心,只管集中精力抓住天子就行了。”
“大师,太行山那边……”王芬刚想开口说什么,被襄楷制止了,“太行山的事,等我回来再说。”
这天下午,天子圣旨送到刺史府。天子将在明年春二月回冀州河间国老家祭祖,天子命令王芬做好相关事宜的准备工作。
襄楷当天晚上就离开了高邑,匆匆南下合肥。
王芬随即上书天子,说流窜在太行山南麓黑山一带的黄巾军时常出没冀州,骚扰郡县,境内不安全,他希望能够得到天子的批准,就近在冀州募兵组军,清剿黑山黄巾,为天子明年回老家扫清障碍。他向天子要两万人的郡国兵建制,并说这支军队的所有开支都由冀州自己筹措,无需朝廷出钱。

李弘接到天子的手诏之后,更加踌躇,他在去与不去之间犹豫不决,难下决心。
这个时候,军队已经整编结束,各部曲的训练随即展开。
第三份催促李弘回京的圣旨送到了大营。
天子在圣旨中答应李弘,争取下个月从冀州,兖州,豫州各地征调粮食草料赈济西凉。天子也同意了李弘整军七万的要求,但他对羌族士卒的将来表示了担心,他希望李弘尽快结束西凉的平叛,把这些羌族士卒赶回他们的归属地。
天子命令李弘接旨后不要耽搁,立即回京,特意允许他可以带缇骑三十,亲卫一百随行。(缇,是指帛丹黄色。缇骑是高级士卒,虽然没有秩俸等级,但在军中拿两百石的俸禄,相当于屯长。)
各部将领闻讯赶来,几乎异口同声不要李弘上京,但佐军司马李玮却劝他尽快走,如果再延误推辞下去,可能惹恼天子,反而不好。文丑急了,大骂李玮居心叵测,图谋不轨,怀疑他是奸阉同党。李玮气愤不过,拔剑而起,一剑斩断案几,纵声狂呼:“如有异心,当如此几。”
1...130131132133134...2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