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阴阳道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胖亦有道
嘱咐方峻楠和柳明秀注意安全,李初一便带着郝幼潇一起跟了过去。一边走,他一边琢磨着祝三娘的那句话。
再玩两手
是玩骰子呢,还是
好像哪一个都挺刺激啊





阴阳道典 第九百九十六章 梦一样的传送
圣地的传送阵跟人族的大同小异,没激发时都是一个圆形的法阵。
站在法阵边上,李初一默默的等待着阵法开启,可等了半天也没见几个老妖怪动作,扭头一瞧却见他们齐刷刷的望着自己。
“干嘛”小胖子纳闷儿的问道。
“拿来。”敖昆的手伸到李初一面前。
“没钱”
下意识的捂着裤裆连退几步,李初一警惕的望着老蛟龙。
这帮守财奴,开启自家的阵法还问小爷没钱,没门儿
敖昆真想一口吐沫喷死他,虎着眼没好气的道“谁说钱了,圣物你身上的两块圣物给我”
“哦,你说这个啊,早说啊”
磨磨蹭蹭的取出两块玉符,李初一恋恋不舍的递了过去。
虽然是谈好的,留在身边也没什么用,可毕竟是自己的东西,送出去他还是肉疼的要死。
懒得跟他废话,敖昆一把抓过两块玉符,犀利的眼神变得复杂,其他大掌祭也是如此,就连祝三娘的眼睛里也隐隐有泪光闪现。
一万年,四枚龙玉只寻回了一半,如今终于全部寻回,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
没有龙玉,九位大掌祭只能齐齐出动,耗费巨大的妖力和气血,以及其他很多天材地宝才能激发阵法,而且激发之后他们也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反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直到后来找回了两枚,情况才有所好转。可是两枚龙玉也只能让他们的压力稍减,受到的反噬略小一些。
只有现在,四玉齐全,催动阵法再也不用九人齐出,只需一人便可勉强催动。最重要的是反噬会消减到最低,开启圣地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需要漫长的时间调养恢复了。
冲着敖崆和敖惊递了个眼神,后者齐齐点头,伸手一翻取出了各自保管的龙玉。
三人同时抬手轻轻一拖,四枚龙玉顿时自行飞到了阵法的四个节点,不等他们催动便由缓至急的围着阵法旋转起来。
高速的旋转中,在李初一手中百无一用的玉符绽放出耀眼的光华,突然间高低不一的四声龙吟同时响起,龙玉带出的流光也应声化为了龙形。
青龙叹,白龙吟,金龙稽,紫龙隐。
李初一今天算是知道了这词儿是怎么来的了,不是某个文士才子的烂漫之词,这四个名字根本就是描述着它们此刻所展现的形态。
青龙沉稳目不斜视,龙吟低沉仿若叹息;白龙灵动蜿蜒曲直,龙吟绵绵回荡不已;金龙稽首拜天扣地,龙吟曲折似哭似泣;紫龙垂垂彷徨前行,龙吟不彰销形匿迹。
四龙各不相同,可活灵活现却一般无二。若非见到它们出现的过程,李初一的真的会以为是有四条真龙降临于此,各作其状欲要向旁人隐喻着某种或某些事情。
是不是隐喻小胖子不知道,他倒觉着四龙跟道士给他讲过的一个故事有些相似,就是那个四个傻子去取经的故事。
青龙就像故事里的师父,沉稳干练有什么事儿总喜欢闷在心里独自品味,白龙就像那个大师兄,最牛
逼所以叫的最大声。
金龙则像那位猪二爷,碰见啥事儿立马就怂,哭着喊着找人帮忙。实际上他自己也很厉害,可他心眼多,知道箭射出头鸟的道理,所以宁可求人帮忙也不自己出手。
至于那个紫龙,则是最小的那位傻师弟了。自己没什么主见,平时都是听师父和两位师兄的,叫上哪儿上哪儿叫干嘛干嘛,任劳任怨鲜有牢骚,以至于很多时候会让人忽略他的存在,只有偶尔的峥嵘一露方让人回忆起他也是一位不可小觑的能人。
心里乱七八糟的想着,小胖子越看越像,嘴一咧不由的笑出声来。
这一笑把其他人给笑回了神,郝幼潇轻轻撞了他一下示意他不要作怪,四位大掌祭则互望了一眼,纷纷洒然一笑。
圣物重归,四龙再现,他们刚才也一时失神了。
“开始吧。”
敖昆说完,竖指一点,其他四人也同样如此。
五道颜色各一的妖力笔直的射向中心,地面轻轻一震,刺耳的嗡名声一晃而过,一座十几丈宽的球状法阵拔地而起,囊括的范围不断向外延伸,一直到大半个广场都囊括了进来后方才停止。
法阵内晶莹一片,无数的纹路和节点闪烁着明亮但不刺目的光华。繁复的程度让人望一眼便头晕目眩,李初一见过漠北的传送大阵,跟眼前的比起来,漠北的那些传送阵实在是太简单了些。
法阵不是说越繁复就越好,可二者相比确实高下立判。
漠北的传送大阵,他还可以仗着阴阳道眼窥探一二。可眼前这一座,他的阴阳道眼刚刚催动还没来得及看,一种烦闷欲死的恶心感便充斥胸间。
不是禁制的反噬,而是获得的信息量太大。
如果说法阵是一本书,那么漠北的传送大阵是一本字典,他虽然看不懂,但却可一页页的慢慢翻看。
而这座传送阵则像是存了千万本字典的玉简,在他探究的那一刻,玉简内的所有信息便一股脑的灌输到了他的脑海里,庞大而驳杂的信息让他的脑海根本来不及分辨,加之对阵道只是略懂皮毛,这些信息根本就像是道典一样如同天书,不明其意下只感觉头疼欲裂,脑子都要炸开了一样。
好在他有过经验,第一时间错开了目光,这才没有让识海崩溃。
敛去道眼,心有余悸的拍着胸口,小胖子脸色煞白。
郝幼潇见他脸色不对像是受了暗创,一惊之下赶忙暗暗戒备,悄悄的递给他一个询问的眼神。
摇摇头,露出一个安心的微笑示意她放松,李初一没有多说什么。他总不能告诉大小姐是他自己作死妄图窥视祭坛玄奥,结果差点把自己玩死吧
这要让郝幼潇知道了,又得絮叨他好久了。
随着阵纹越来越反复,层层相叠后渐渐看不出它们的本相,一副迥异人界的画面画卷一样的缓缓摊开。
在敖昆的示意下,李初一和郝幼潇随着他步入阵法中心,五位大掌祭共同打出一记手印,“啵”的一声轻响,就像泡沫碎掉了一样,再看时他们已身在异地。
眨眨眼,望了望四周,小胖子有点犯懵。
“这就完了”
点点头,敖昆微笑道“欢迎来到龙族圣地,万年来,你可是第二个来到这里的人族。”
李初一这才确信自己已经到地儿了,心里的惊疑非但没减反而更增。
传送阵他坐过,而且论种类的话他可能比大部分人经历的都多。
无论是漠北的传送大阵,还是玄冰寒狱的传送祭坛,又或者道士和师爷留下的那些后门,每一个都不一样,但每一个又都有一样相同的东西过程。
那些传送阵,他能体会道传送的过程。
无论是穿梭虚空,还是空间转换,他都有一个完全的过程体验。
可龙族这个不同,他只是往阵眼里一站,看着画卷一样的阵纹破碎点,然后便到了目的地。整个过程除了那“啵”的一声轻响,其他的什么感觉都没有,这让他恍惚间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而周围的景象更是加剧了这种感觉,四周的残垣断壁不正是刚才画面里所呈现的景象吗
这不会是个迷阵吧,迷幻了小爷的神魂,让小爷误以为传送到了他处,实际上肉身还停留在原地未动。
又或者是个幻阵,之前的一切都是营造出来的假象,周围的残垣断壁才是真实的,只是小爷之前一直都未察觉。
李初一的怔然敖昆看在眼里,微微一笑也不点破。
李初一如此,他当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回想年轻时第一次来到这里,当时也跟李初一一样满眼的不可置信,一度以为自己活在一个假象当中。
直到后来道行渐深,知道的也越来越多了,这种迷惑才渐渐消去。
圣地的传送阵是先祖所留,里面涉及到的技巧和道则极其玄奥,远非现在的所谓大阵可以媲美的。
沧海桑田,一次次的黑暗和动乱不仅磨灭了人族的很多传承,妖族也是如此。而龙族则是因为万年前的那场大战,包括圣宗敖晟在内的诸多龙族高手十不存一,很多传承都断绝了,不成真龙烙刻在血脉里的传承又无法全部获得,所以龙族虽然强大,可烦心之事一点不比其他部族少上半点。
这些年来,龙族一直有心参研下祖先的遗赐,可惜龙玉不全,开启圣地的耗损太大,频繁开启甚至有让御阵者陨落的可能。
龙玉就像钥匙,没有钥匙,他们只能靠蛮力催动,开启阵法也要靠自己的力量不断维持。
哪像现在,只需要将四枚龙玉按着正确的方法打入阵容,再以自己的力量为引子稍稍催动一下,阵法自己便可运转起来,不需要耗费半点多余的力气。
最有一点精光消散,龙吟声中,四条真龙重新化为四枚玉佩缓缓落下,敖昆伸手一接取了其中之二,两位两个则仍由敖崆和敖惊各自保存。
“走吧,先去千古龙冢验剑,然后再去化龙池”
言罢,敖昆当先而行。
李初一赶忙跟上,边走边打量着周围的处处废墟,眉头微蹙双目疑色暗生。
这里,怎么看着也有些眼熟




阴阳道典 第九百九十七章 染指必殇
“敖大叔,这里的格局怎么看着有些”
“眼熟吗”
敖昆微微一笑“你感觉眼熟很正常,因为外面的屋舍格局正是借鉴这里布置而成的。很久很久以前,龙族其实是住在这里面的,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让这里毁于一旦,幸存下来的龙族封禁了这里,然后仿照这里的布局在外面重新建造了一片安居之所,因此你才会感觉眼熟。”
李初一点点头,好奇的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知道。”
“不能说”
“不,是真的不知道。”
叹了口气,敖昆沉声道“你也知道,现如今的龙族其实都是蛟龙,没有一位是真龙的嫡传血脉。我们虽然也修出了一丝真龙之血,可龙祖烙刻在血脉里的记忆和传承我们仅能获取一小部分,很多历史都随着血脉的残缺不全而断绝了,所以对于古时的很多事情我们知道的也不多,所知的大多都是口口相传下来的,并且里面很多东西都近似于神话一样。”
李初一不信的看着他“不会吧,你们龙族除了血脉传承,就一点历史也不记载我师父总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你们不可能没有史册典籍之类的吧”
“有倒是有,但仅止于近十万年的。再久远的历史,则随着各种灾祸而湮灭了。”
“灾祸”
“对,灾祸。”
伸手指了指四周,敖昆沉声道“据说这里没破败前,储存着大量的文献和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仅局限于龙族,人界各族众生,甚至仙界和冥界的一些事都有记载。可惜那些资料随着这里一起毁于一旦,而正统的真龙血脉也在那次浩劫中彻底断绝。”
“后来龙族几次重建藏经阁,可惜也被一次次的灾厄给毁得一干二净。就拿最近的一次来说,万年前人妖大战,一支人族联军偶然间寻到了一条虚空甬道,顺着甬道突然降临在圣地,猝不及防的龙族虽然很快将他们给剿灭了,可外围圣地也已经受到了重创,重建后历经近十万年囤积了大量珍贵文献的藏经阁被焚之一炬,事后抢救出来的文献资料千不足一。所幸龙族的伤亡不算太大,圣宗大人亲自带人填补了很多被毁的典籍,虽然仍不完整,可总算是没让龙族的历史和传承再断绝一次。”
“不是吧,这你们都没怀疑”
李初一不可置信的问道“藏经阁屡建屡毁,摆明了是有人故意的。你们龙族的圣地藏的这么严实,虚空中的路途又那么危险,人族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那个节骨眼上偶然发现了一条虚空甬道,这个偶然也是在太古怪了吧,你们就没一点怀疑”
“怎么可能不怀疑呢,可怀疑又有什么用呢”
长长一叹,敖昆苦涩道“我族曾有一位先贤说过这样一句话天道有缺,染指必殇。他说天道表面上看是无迹可寻不可捉摸的,实际上并不然。天道也是有迹可循的,自有其轮回脉络也是探寻。只是万灵寿元有限,除了长生不死的神仙,无人能窥得其中的奥秘。众生因为其寿元所限,将天道这唯一的破绽给抹除于无形。可若是有谁能将所经历的事情一代一代的完整记载传承下来,那么很久很久以后,当天道轮回周转完一个周天时,后人自可借鉴前史触摸到天机所在。”
“然天道无上,天机不可公之于碌碌众生,这是天道所不允许的,是天规。因此,天道才会以冥冥之力影响世事,借助他人之手将这些记录了天道之痕、妄图洞悉天机的存在统统抹除,以免这些存在为祸三界搅乱阴阳,威胁到苍天之无上地位。”
李初一默然。
这些话他不是第一次听,道士说的比敖昆所言更详尽更透彻,直言三界天道的本相根本不是“以万物为刍狗”的冥冥,而是他们这一脉的三位门人,他的三位师叔祖。
天道本身是不是有缺漏他不知道,但他清楚一点,即便原先没有,三位师叔祖入住之后也肯定会有。
天道之所以至高无上不仅仅是因为它拥有无穷伟力时时刻刻影响着万事万物芸芸众生,更是因为天道没有任何情感,对待任何事物都一视同仁,绝对不会有自己的主观判断。正因为它的无情,才造就了它的无上,早就了世事百态的绝对公正。
众生因出身不同而有高低贵贱之分,于众生来说不公正的事随处可见,也有很多人会骂天道不公,为何不给自己一个好机缘好出身云云。熟不知对天道来说其实众生都是一样的,众生皆有生老病死,皆有福报灾劫,众生眼里趋之若鹜的名与利在天道来看根本就是镜花水月,任你荣光一世万人跪服,还是潦倒一生郁郁寡欢,只要悟不得道成不了仙,寿元一止都不过黄土一捧,洒在地上并无什么区别。
天道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众生,可因为无情无欲,它又等于对众生没有影响。
只要不影响道则轮转天地运行,天道便不会去主动干涉什么。所以人间才有一句俚语是这样说的三分靠天给,七分靠努力。
无论福泽还是灾祸,都是你命里早已定下的命数,而福祸相依从无独存,命数到了你的跟前,什么结果并不是天定的,而是在于你以及牵扯到这份命数里的所有人和物的选择。
敖昆所说的那位龙族先贤显然洞悉了到了天道的本质,甚至还感觉到了三位师叔祖的存在。天道有缺,说的岂不正是那三位师叔祖的存在吗
一旦天道有了感情,那就等于有了破绽。而命运如人牵一发动全身,一旦天道主动干涉众生的某些事物,那结果往往会出乎很多人的预料。
比如刚刚发生的太虚宫之乱,按常理来说,于浩的计划本应该是成功的。
功的引动了天罚出现,借天罚之力强破太虚殿的守护大阵,虽然有李初一搅局,可结果却本该不变的。太虚锁天阵应该被破,趁着援军赶来的当口,即便有道士恰巧赶来助阵,于浩只要让红月拼死拖住道士,再招呼其他衍兵不惜代价的一拥而上,那虚天镜他至少该有一半以上的把握夺取成功。
可惜他没有,不知哪位天道师叔祖发现了李初一的踪迹而显化人间,使得天罚的力量完全脱离了于浩的掌控,使得他的计划功亏一篑。
甚至再往前推,若是当年没有师爷和道士与三界天道的那场恶战,自己的本源初魂也不可能会流落人间投胎到沐雪灵身上。继续往前推,若非当初他们三个动了贪念妄图夺取阴阳扣,自己的本源初魂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这里,而应该在外部真界里投胎到不知什么物事身上,可能是人,可能是仙,也可能是其他的山精鬼怪魑魅魍魉。
而若不是自己在,道士也不会千里迢迢的赶过来,于浩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又或者于浩可能根本就不会潜伏到太虚宫,甚至大衍也不会存在,宇文族和沐家仍是人界两个普通的宗族,可能强盛也可能衰败,总之很多事都有可能会因此而改变。
所以说世事无常,任何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影响到命运的琴弦,即便你修为通天能把握住眼前的主调,可扩散出的余音会不会震动到其他的琴弦引出杂音,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也正因如此,道士才会常说“天命可窥不可轻逆”。任何想要染指命运之弦的人,那就要做好迎接远超自己预料的后果的准备。
龙族的那位先贤显然是看透了这一点,他发现了天道有情,因此才会留下“染指必殇”的话语。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像龙族和其他几个传承悠久的妖族大部还算好的,他们的历史虽然有缺损,但总算是苟延残喘的留存了下来。
而人族,明面上看统治了人界,可其实人族全都是些没有过去的人。
有些事天灾,有些是人祸,人族的历史因为种种原因被不断的断绝着篡改着,很多人还笑称“只有胜利者才能书写历史”。
是,这句话没错,听着也很霸气,可仔细想想,这句话里透着的只有浓浓的悲哀。
拿现如今来说,在大衍的刻意隐瞒下,整个大衍上至修士下至黎民无不妄自尊大,自以为人界的主宰,视南方的妖族为不通事理的禽兽,视西北两境的各方势力为蛮不讲理的乱贼草寇。
他们忘了,这些禽兽草寇是怎么诞生的,他们甚至都不愿多想一想,大衍如此强盛为何不将这些叛逆全部根除。
他们更忘了在遥远的极西之地,还有一大片被称为鬼域的土地存在。那里鬼族林立,被大衍民众拿来当故事讲吓唬小孩子的妖魔鬼怪在那里比比皆是,若非两个古老的家族代代镇守在生死一线,那群恶鬼早就来为祸人间了。
不知道这些不怪他们,大衍为了统治而故意隐瞒也不能说错,单从大义上来讲,大衍的民众实在太悲哀了。
其他宗族也是如此,好不到哪儿去。现如今的超级势力除了八极盟外个个都称自己是古老的存在,可能够追溯的历史却仅仅止步于万载之前。
更久远的不是没有,而是断绝了。像太虚宫这样的还算好,至少知道自己的前身是太虚道。可太虚道何时而生,因何而建,出过什么人做过什么事儿,怕是连太虚三祖这等人物也说不完全。
更让人心寒的是,即便流传到现在的很多东西,现在的后人也不尽晓。比如太虚宫的九虚连环,堂堂镇宗大阵,太虚三祖竟然只知其表不知其理,修缮维护可以,一旦破灭便再难重建,这是何等的悲哀
而造成这一切的是因为人祸,同样也是天意。
苍天有了情,动了念,三界众生只能顺应天意任其摆弄,在一次又一次的清洗中挣扎求存,无从反抗。
不,也有反抗者,不服天命妄图逆天而行,可那下场
葬王死地,李初一已经亲眼看到过了。




阴阳道典 第九百九十八章 真龙遗蜕
那也会是我将来的下场吗
龙族圣地里,李初一的心有些悲哀。
他已经很久没想过这个问题了,或者是一直下意识的回避着。
玄冰寒狱里听道士讲完本门的秘史,他就知道自己走上了一条扯淡的道路。
不对,不是走上,而是还未出生就被扔在了这条扯淡的道路上。
逆伐天道
多么可笑的豪言壮语。
除了刚刚开始修行的那些又无知又激动的热血少年,哪个修士敢撂这种大话
修为越高,道行越深,人越能感受到天道之无上、天威之莫测。修士修行是逆天而为,但这个天可不是天道,而是自己的命。
修士是顺应天道之则来逆改自己的寿元,以期长生不死臻至仙境,可不是说要上捣苍天下踩大地、三界阴阳任我心意。揣着这种想法的人通常只有两种下场,要不就是被天给弄死了,要不就是被人给弄死了。
在外部真界,这种狂人或许还有那么一丁点的活路,因为天道无情,绝对的公正下向来都会给人留下一线生机。可在三界内,这种人绝无幸理,葬王就是个例子,任你牛
逼盖世,我三界天道联手同出,灭你个魂飞魄散不入轮回。
也是葬王够牛
逼,那种情况都残喘了下来,可三界的土地他却不敢沾染半点,只能在虚空里开辟了一个隐秘所在小心翼翼的躲藏着,宛如臭水沟的老鼠一般。
这件事一直被李初一当成警示牢记心中,暗暗嘱咐自己不要自寻死路。可结果,他还是走了上来,而且还是被人扔上来的,一点选择的机会都没有。
原本不想想这些烦心的事儿,可今天龙族圣地里的这些残垣断壁,以及敖昆之前的那番话再次勾起了他的这个念头。
看着周围的破败,他止不住的会去想,很久很久以后的某一天,他会不会也如葬王一样,也如五羊老怪一样,尸骨飘零世间不知所踪,独留下一个类似于这里的遗迹供后人瞻仰,亦或是连这点痕迹都留不下,完完全全的淹没在岁月的浪涛中被人所遗忘。
又或者他真的成功了,干倒了三位师叔祖重新夺回三界天道,可那样又能怎样呢
代替他们成为新的天道,跟师父和师爷一人一界假装苍天吗
还是破出三界去到外部真界,从此逍遥三十六重天吗
可问题是,据道士说三十六重天也不安稳,有灭世之祸降临,连师爷都落了个惨死的下场,那里岂不是比这里还要危险
1...428429430431432...5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