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熙檬父
魏王圉有些奇怪的看了段干子一眼,但还是道:“段卿尽管道来。”
段干子轻轻的出了一口气全,尽量用最平和的语气说道:“是这样的大王,臣听前线大将说赵军攻势日盛,如今已经有些抵挡不住了,臣觉得不如便让大军回撤到陶邑,据陶邑城防而固守,不知大王觉得如何?”
之所以提出这个意见,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为如今魏赵双方激战的战场,距离魏国都城陶邑也就那么几十近百里的路程,魏军一旦后撤,就肯定会撤入陶邑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魏王圉打算迁都的原因,实在是太近了一点。
在段干子看来,撤入陶邑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相比于在现在这个平原战场之上,魏军能够多一个陶邑的高大城墙作为防线。
有了这个城防的帮助,魏军想要抵挡赵军攻击就容易多了。
反正赵国当年不也是打过一次邯郸包围战嘛,在段干子看来,魏国现在来一次陶邑保卫战那也是毫无问题的。
现在四国伐赵,在四个战场只有魏国一个是劣势的,但这其实不要紧。
魏国反正啥也不用做,只要等到其他三个盟友国家在其他战场打败赵国的老弱病残,然后庞煖率领的赵国主力就必须要撤军了。
到那个时候,魏国再来一个衔尾追击,岂不是美滋滋?
当然了,对于这种影响重大的方案,段干子也不是一拍脑袋就作出判断了。
段干子不但征求了前线大将的意见,还召集了一些陶邑之中的魏国大臣一起商讨,最终才确定这个方案是对魏国最有利的。
即便如此,段干子也并没有马上就提出来,因为段干子对于魏王圉还是很了解的,知道自家这位爱面子的国君未必会喜欢这种败退的方案。
好听点说是撤退,其实就是败退嘛。
所以直到现在战局确实已经非常紧张了,不得不提这件事情了,段干子这才向魏王圉提出此事,就是希望能够用这种紧张的局面来打动魏王圉。
然而段干子并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意见竟然一提出来就遭到了拒绝。
“不可。”魏王圉十分坚决的摇了摇头,道:“段卿,此事万万不可!”
段干子一听就有些急了,忙道:“可是大王,若是没有城防的话,恐怕我军将士难以抵挡赵军的攻击啊!”
魏王圉重重的哼了一声,道:“陶邑乃是寡人的首都,若是陶邑被围,寡人颜面何存?此事万万不可再提!”
魏王圉的心中其实也有自己的考虑,要知道当年魏王圉就是困守大梁城然后被李牧一场大水给淹了,还当了赵国人的俘虏。
虽然说当时赵国人对于魏王圉是非常礼遇的,并且随着赵魏议和之后魏王圉也很快就给释放了。
但是以一国国君之尊而当了敌人阶下囚这种事情,可是说是不折不扣的奇耻大辱了。
这种耻辱无比的感觉魏王圉可以说是记忆犹新,是绝对不可能再想要经历第二次了。
可一旦陶邑被围的话,这事情还真就有可能发生第二次!
这怎么行?
所以魏王圉摆了摆手,打断了段干子的话,道:“好了,城中不是还有五万守军吗,再派给前线三万人!这样的话总可以守下来了吧?汝且告诉前线将士,只要再坚守一个月的时间,赵国人就必败无疑!好了,寡人累了,先去休息了!”
魏王圉说完这番话之后直接拂袖而去,只留下在原地目瞪口呆、一脸无奈的段干子。
战国赵为王 第七百零四章 长治城的情况似乎不太好(第一更)
赵国上党郡,长治县城。
这里是北上党盆地乃至整个上党郡最大的县城之一,但是考虑到上党郡本身就是赵国人口最少的一个郡,所以这个小城实际上也就不过方圆几里罢了,孟子有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的就是这样的小城了。
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城,如今却成为了牵动着大陆许多大人物的战场。
“区区长治,缘何许久未能攻下?若不得上党,寡人何以为胜?”这是韩王然的话。
“长治失则上党亡,必须死守长治,才能够有反击的机会!”这番话来自赵丹。
双方的国君都如此关注这座小城,那自然不是没有理由的。
北上党盆地之中,共有长治,长子,屯留三个县,其中屯留城在西北,长子长治分别在东南西南,看上去却是很像一个“品”字般三足鼎立。
由于上党郡的特殊性,如果韩国能够夺下上党郡的话,那么赵国河东郡和中原的联系就被切断了。
如此一来不但能够给予韩国如今的盟友秦国攻克河东郡的大好良机,而且韩国人也能够通过上党郡作为出口东出神不知鬼不觉的绕过赵国南长城,出现在邯郸城下。
考虑到如今赵国之中大部分兵力都已经派出去支援其他战场的事实,只要韩国人能够在上党军战场之中获得胜利的话,那么赵国只要没有击败其他的国家,是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兵力来回援邯郸的。
如此一来的话,靳黈攻打邯郸的难度自然就不可能和当年的那一次齐魏联军共同攻打邯郸相提并论了。
因为在当年的那一次邯郸保卫战之中,庞煖和剧辛可是带着十万精锐镇守邯郸的呢。
当然了,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对于赵韩双方来说,关键点还在这座小城的争夺之上。
韩国上将军靳黈站在一辆战车上,一面斗大的帅旗就在他的身后高高的飘扬着,无论是战场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看的清清楚楚。
这位韩国上将军一脸严肃的注视着面前的战场,刚毅的脸庞上眉头紧紧的皱着,完全没有任何松开的迹象。
众所周知,若是论天下的兵甲之利而言,韩国人一直以来都是非常自傲,自认为不输于任何国家的。
虽然说因为几十年前曾经失去了宜阳的缘故,导致韩国的冶炼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是在重新夺回了宜阳城之后,获得钢铁资源的韩国人再一次的拥有了机会。
经过了这几年时间,通过某些韩国大匠一直以来代代相传的秘方和手艺,韩国的兵甲冶炼水平又一次突飞猛进,如今已经是再一次的站在了大陆也差不了多少。
要知道这些只不过是赵国的郡兵而已啊!郡兵都穿得这么好,那赵国的中央军又该是何等光景?
这岂不是代表着赵国的铸造技术,其实已经跟韩国相差无几、甚至有可能都已经超过了韩国吗?
靳黈并不知道的是,随着这几年赵国在大同附近陆续开辟了几个冶炼厂,再加上腹真等大匠殚精竭虑的改进工艺和技术,如今赵国的冶炼水平其实早就已经暗中超越了韩国,成为诸国炼铁之冠。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即便是上党郡这样一个在赵国国内并不算如何被重视的郡,它的府库之中也有着整整三千套足以媲美韩国正规军士兵的盔甲装备。
更让靳黈的心中感到忧虑的是,明明把守着这座长治县城的仅仅不过是几千名上党郡的郡兵以及城中的几万上党民众罢了,但就是这样一批在靳黈看上去只不过是乌合之众的家伙,却在半个月以来死死抵挡住了靳黈所率十万韩军主力的攻击。
如果仅仅连一支区区的郡兵都能够抵挡住靳黈攻击的话,那么若是赵国主力兵出现在这里,靳黈岂不是要完蛋了?
一想到这里,靳黈就不由得忧心忡忡,晚饭也没心思吃了,直接回到大帐之中想要思考一下对策。
但靳黈才刚刚回到大帐之中,一名斥候就急急忙忙的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上将军,北方急报!”
靳黈闻言心中不由得微微一跳,但是脸上却是若无其事的说道:“究竟何事,速速道来!”
斥候忙答道:“回大将军,赵国的援军日前已经攻破了北方防线,上万败兵已经逃回大营之中!”
“什么?”靳黈猛的睁大了眼睛时,脸上顿时就露出了完全掩饰不住的怒气:“怎么就会被赵国人给攻破防线了呢?”
所谓的北方防线,是靳黈为了防止赵国的援军驰援长治城,而在长治城北边数十里之外所设置的防线。
这道防线的选址那是靳黈特地研究过的,依山傍水,绝对是绝佳的守卫之地。
靳黈还派出了整整五万韩军将士驻扎在这里,为的就是确保赵国援军不能够南下驰援长治城。
正是因为有了这道防线阻挡了赵国的援军,所以韩国主力才能够一直以来肆无忌惮的对长治县进行着狂攻。
根据靳黈的计划,他原本是打算先攻破长治县,然后再率领着韩军主力携胜利之威北上和赵国援军一决胜负。
然而靳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边还没有攻克长治县,那边的赵国援军却已经率先突破了自己的防线。
考虑到路程原因,最多到明天黄昏时分,将近十万赵国援军就会出现在长治城之下。
到了那个时候,靳黈就再也不能够像这些天这样的对长治县尽情围攻了。
一想到这里,靳黈就再也坐不住了,整个人大步出账召来部将询问,果然得知许多来自北方防线的残兵败将刚刚逃回。
“该死!”靳黈面沉似水,心中不安的感觉开始变得越发的强烈了。
原本以为这一仗应该是轻轻松松就能够打赢的,但是却万万没有想到竟然艰难到了这个地步,而且就现在这个样子来看的话,恐怕还要继续艰难下去。
如果等到赵国援军和长治城之中的守军会合,靳黈还有胜利的希望吗?
足足过了半晌,靳黈才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浊气,心道:“罢了罢了,吾就不相信吾率领着十余万韩国精锐,竟然连这数万赵国援军也都奈何不得!”
战国赵为王 第七百零五章 苦尽甘来?(第二更)
就在城外的靳黈整个人愁眉不展的时候,长治城之中的最高指挥官剧辛刚刚才松了一口气。
总算又熬过一天了。
正所谓自家的苦只有自己才知道,虽然说在过去那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长治城之中军民一心众志成城的挡住了十万韩军的进攻,让靳黈大将军的脸面都丢尽了,看上去确实是十分的值得称道。
可是作为长治城之中的最高守军指挥官,只有剧辛自己才知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长治城之中的赵国军民也同样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这一天的战斗刚刚结束,剧辛就已经来到了城头之上,开始了一天的巡视。
这样的巡视在这些天来已经成为了剧辛的惯例,一方面是为了及时的安抚守城将士们的情绪,另外一方面则是看看有没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出现。
城头之上的剧辛一边走了,一边借助着手中的火光所映照出来的光芒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在剧辛面前的,是一座几乎已经被完全打废了的城市。
要知道韩国所谓的“兵甲之利”,当然并不仅仅包括士兵的武器和盔甲,而指的是所有的武器装备,就比如说韩国的投石机水平,在整个战国诸侯之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此时此刻,在剧辛面前的这些城墙,在这段日子以来被韩国人的投石机轰得已经是不成模样,随处都可以看见城垛上的缺口,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完全被炸塌了下去形成了一个大洞,已经根本无法让人继续行走下去了。
毫不夸张的说,如今的这一座长治城实际上已经是风雨飘摇,随时都有可能被攻陷。
之所以现在还没有被攻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韩军士兵这些天来的发挥其实并不怎么样,而另外一个原因则要归功于剧辛这些这两年以来对赵国上党郡郡兵们的严格训练。
上党郡之中的土地其实是很少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部分的上党郡兵们在平日里都有过打猎觅食顺便贴补家用的经历,既是农户也是猎户。
既然是猎户,那么自然就少不了和山林之间的虎豹狼虫有搏斗的经验,底子天生就比那些一年到头只知道埋头种田的农民要强很多。
也正是这些曾经是猎户的郡兵们,他们在这样的一次激烈而又残酷的守城战之中以一个让剧辛都完全意想不到的速度飞速的成长了起来,发挥出了让韩国人同样想象不到的战斗力,这才让韩国军队在长治城下连连碰壁。
但是即便如此,长治城的居民们也同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在开战之前,包括所有征集到的青壮在内城中一共有八千多守军,可现在能够上阵的已经只有大约三千人左右了。
问题还不止这些。
在巡视之前,剧辛是刚刚去了郡守李齐那边,向李齐通报了最新战况。
现在剧辛的脑海之中还回荡着刚刚郡守李奇对他说过的话。
“郡尉,若是援军仍旧不来的话,那么最多三天时间,城中就要开始缺粮了。”
缺少口粮,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照理来说,长治城作为上党郡的郡治所在,城中其实是有一座官方的仓库的。
这个仓库平日里负责将上党郡各处交上来的粮食存放起来,然后根据邯郸方面的命令进行调用,同时也负责在灾年开仓赈灾。
但是上党郡在赵国绝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因为上党郡之中的耕地实在是太少了,这就导致了上党郡的粮食产量一点都不高。
从去年的数据来看,除了半农耕半游牧的北方诸郡之外,上党郡是所有赵国郡之中粮产量最低的哪一个。
再加上现在正好是夏天,秋收之前的那个季节,也是一年之中府库里存粮量最低的季节。
在种种原因之下,长治城之中的缺粮危机就显得不是那么的值得意外了。
粮食要没了,可是援军在哪里?
就连剧辛自己都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剧辛在城头之上走了一遍,发现城头之上守夜的赵国士兵们虽然身上多少都带着伤势,但是一个个看上去都精神头十足,显然并没有被连日以来的激战给打垮。
甚至有好几个胆子比较大的赵国士兵还拉着剧辛问了好几个关于在这种守城战之中割不到人头,所以究竟应该如何计算和落实战功的问题。
这让剧辛非常的欣慰。
毕竟像这种关心着战功的士兵们,他心中肯定是拥有着对胜利的强烈信心的。
“那是当然了。”一名自称是十里八乡头一号猎人的赵国士兵笑着对着剧辛说道:“郡尉,说起来这些韩国人身上的装备虽让人眼红,但是一打起仗来吾就知道,他们连山里的狼群都不如。”
“哦?”剧辛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理论,忍不住笑骂道:“汝这就是在说笑了,怎么可能连狼群都比不过?”
这名士兵把头一梗,对着剧辛笑道:“山中群狼尚且知道配合,这些韩军士兵们却一个个杂乱无章,哪里比得上狼了?”
话音一落,在场的所有人就是一场大笑。
剧辛笑着拍了拍这名士兵的肩膀,又闻言安抚了在场之人几句,随后便率领着身后的几名亲卫走下了城墙。
刚刚走下城墙,剧辛就看到一个人影在黑暗之中急匆匆的朝着自己走来。
虽然看不清楚脸庞,但是剧辛还是从轮廓和走路的姿势之中认出了来人,于是停下了脚步。
来人走到了剧辛面前,朝着剧辛行礼道:“司马尚见过郡尉!”
剧辛微微点了点头,对着面前的司马尚说道:“司马百将,和援军联络的事情可有了消息?”
自从那一天司马尚来到长治城中报信之后,剧辛就将他编入了守城队伍之中,上城和韩国人作战。
俗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在这将近一个月的守城战之中,司马尚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出色的。
他不断亲自砍下了许多韩国士兵的首级,更好几次在城头经历险情的时候一马当先,率领着周围的士兵们一起将韩国人给杀退,为守城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仅仅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司马尚就因功从一个大头兵升迁到了一名赵国百将。
除此之外,剧辛还交给了司马尚一个任务,那就是想办法和城外的援军联系上。
但是说实话,就连剧辛自己其实都对这件事情没有太多的希望。
毕竟韩国人将这座长治城围的可以说是水泄不通,虽然司马尚的确是武艺出众弓马娴熟,但是他又不会飞天遁地,怎么可能和远在几十里之外的那支赵国援军取得联系呢。
所以剧辛的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随口一问,也并不打算能够从司马尚这里得到什么答案。
但让剧辛意外的是,司马尚竟然兴冲冲的告诉了他这么一个消息:“回将军,已经和城外的援军取得联系了!”
“什么?”剧辛心中这一喜非同小可,就连说话的时候声音也不由自主的提高了一些:“已经和城外的援军联系上了?”
司马尚点了点头,喜滋滋的让开了身子,对着剧辛说道:“郡尉,援军的使者在此。”
司马尚说完便朝身后招了招手,果然便有一名身着赵军军官模样打扮的人从黑暗之中走出,朝着剧辛行了一个军礼:“见过剧辛郡尉。”
剧辛看了一眼面前的司马尚,又看了一眼面前的这名援军使者随后沉声说道:“汝可有信物?”
信使从怀中拿出了一枚令牌和一封书信,恭敬的递到了剧辛的面前。
剧辛接过了这枚令牌和书信仔细的看了几遍,又核对了一下上面的印章,确认了对方的确实是来自援军指挥官许历将军的使者。
剧辛这才松了一口气,对着这名信使说道:“不知道许历将军所率领的援军如今何在呢?如今长治城中急需援军的支援!”
信使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自豪的笑容,对着剧辛说道:“郡尉有所不知,就在今天早些时候,援军已经击溃了韩国人的防线!”
这句话就好像是夏天里的一阵凉风,瞬间就吹散了剧辛心中的所有火气,让他那须发皆白的老脸瞬间就舒展开来,露出了喜悦无比的笑容。
也不仅仅是剧辛,就是跟着剧辛身边的那几名侍卫,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也同样是雀跃无比,一个个喜上眉梢。
无论长治城之中的赵国军民再如何的英勇奋战也好,数量的劣势毕竟是摆在那里的,只要韩国人坚持不断的持续进攻,那么长治城的陷落就是迟早的事情。
一直以来长治城之中的居民之所以努力的坚持,那就是为了能够等到有援兵来援的那一刻。
援兵,才是长治城的真正希望!
在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奋战之后,他们一直苦苦期盼的援兵终于击破了韩国人的防线,即将出现在长治城下,这如何不让这些人欢呼雀跃呢?
剧辛哈哈大笑几声,随后对着身边的亲卫说道:“速速去将这个好消息通传全城!”
说完之后,剧辛又将头转向了面前的信使,对着信使说:“使者特地前来长治城传令,也是辛苦了,不如……”
剧辛话音未落,信使就已经打断了剧辛的话,对着剧辛说道:“郡尉有所不知,某这一次前来其实还奉了许历将军的命令,有一件事情想要通报郡尉。”
剧辛的眉头微微一扬,对着面前的这名使者说道:“究竟何事?”
这名使者神秘的一笑,突然间嘴巴凑近了剧辛的身边,轻声在剧辛的耳旁说了一句话。
“剧辛郡尉,许历将军让我告诉汝,他准备在今夜子时时分,夜袭韩军大营!”
这句话一说出来,剧辛立刻就吃了一惊。
但是剧辛毕竟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物,因此在短短的失态之后,迅速就反应了过来,压低了声音对着面前的这名信使说道:“这么说来的话,想必许历将军距离这里已经不远了吧?”
信使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佩服的神色,点了点头然后对着剧辛说道:“郡尉所料不差,如今许历将军已经率领两万精锐士兵在城外十里处埋伏,只要等到子夜时分就对韩国人开始发动进攻。到时候还希望郡尉能够配合行动,里应外合一同大破韩军!”
剧辛哈哈一笑,双眼之中一丝精光闪过:“吾早就已经等这一天很久了!”
战国赵为王 第七百零七章 邯郸战时会议(第一更)
?邯郸。
龙台正殿之中,气氛十分的严肃。
赵丹抬头看了一下赵胜,对着赵胜说道:“平原君,汝且向大家通报一下最近的战情吧。”
从常理来说,这应该是军方巨头们该做的事情,只不过如今廉颇和庞煖两人都领军在外,所以就落到了赵胜的身上。
说实话,如果是在之前的话,那么这样的机会毫无疑问是一个很不错的露脸时机,但是现在嘛……单单看赵胜这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就知道他要说的消息肯定不是什么好消息。
但是这大王都发话了,不说也得说啊。
于是赵胜收拾了一下心情,咳嗽一声缓缓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吾就给大王和诸位说说如今的战场情况吧。”
“先说说魏国,根据庞煖的呈报,他在这些天率领我军主力猛攻魏军防线,如今魏军已渐有抵挡不住的迹象,只因魏王圉屡次增兵前线,所以一时尚不能破之。但庞煖断定魏国兵力如今已然不足,最多十天半月,魏国人应当便支撑不住了,胜利近在眼前啊!”
赵胜的这番话一说出来,大殿之中的诸人就是神色各异。
虞信嘿了一声,不冷不热的说道:“如此兴师动众的对付一个魏国,如今却仍旧无法攻破其防线,庞卿可真真是好指挥,好手段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