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熙檬父
就在天色刚刚暗下来的时候,邯郸城南门之下突然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
“什么人?”城头上的守城士兵们警惕无比的喝道。
回答他们的是一个急促无比的声音:“大王有令,速速开门!”
片刻之后,几骑使者穿过了刚刚打开的城门,急匆匆的朝着城内而去。
这让城头上刚刚打开城门的士兵们不由得议论纷纷。
“这大半夜的,能有甚么事?”
“谁知道,或许是那前线的战事吧。”
“也对。汝说说这一次的战争吾等会赢吗?”
“废话!大王英明神武,又有廉颇和庞煖大将军领兵,如何不会赢?”
……
又过了两刻钟的事情,让这些守城的士兵们更加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几名赵国重臣的马车在刚刚进城的那些传令使者的带领下,急急忙忙的出了城,朝着不远处的宫城而去。
这一幕让守城的士兵们面面相觑,心中均想:“难道出什么大事了?”
没错,的确是出大事了。
当在宫中的五名大臣齐聚赵丹面前的时候,脸色十分难看的赵丹立刻就将自己的消息说了出来。
“刚刚收到的消息,韩国上将军靳黈率领大军北上攻击上党郡,如今已经占领了长平,北上党危在旦夕!”
赵丹的这句话好像重磅炸弹一般,顿时一下子就引爆了整个大殿之中的气氛,让几名大臣们心中无比的惊讶。
要知道韩国那可是赵国的盟国啊,而且就在前不久的时候,韩王然才答应了和赵国一同攻击魏国。
结果现在突然间得知韩国反水了,而且都已经攻入赵国上党郡腹地了,这如何不让在场的赵国大臣们吃惊?
赵胜下意识的问道:“大王,消息是否证实了?”
这话一出口,赵胜顿时就想抽自己一巴掌。
赵丹看了赵胜一眼,道:“消息已经证实,绝对是千真万确。”
一阵倒抽凉气的声音顿时在大殿之中响起。
年轻的赵国代中尉李斯忍不住开口道:“大王,若是上党郡丢了,那么河东危矣!”
李斯可是在上党郡的屯留县混过的,对于上党郡那是比较熟悉的。
上党郡位于险峻的太行山内部,东接赵国邯郸等东南部核心地带,西连赵国对抗秦国的最前线河东郡和崤函通道,北边则是赵国的北方五郡。
正是因为同时连接赵国如此之多的地方,所以说上党郡虽然地势崎岖大部分地方都是山地,既不出产粮食也没有多少人口,但对于赵国来说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地方。
一旦被韩国人拿下了上党郡,那么河东郡和邯郸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切断,原本浑然一体的赵国就会被分割成东西两个战场,接下来无论韩国人西出河东或者是东出邯郸,都会让赵国变得无比的被动。
所以李斯话音一落,赵胜立刻就再次开口了:“大王,上党郡绝对不能丢啊!”
赵胜这一开口,在场的所有大臣顿时纷纷附和:“大王,必须要守住上党郡!”
事实上不止是李斯,在场的每一位赵国大臣对于上党郡的地理重要性都是烂熟于心——这当然要拜前几年那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长平之战所赐。
赵丹哼了一声,有些心烦意乱的摆了摆手,道:“寡人当然知道守住上党郡的必要性,今天就是要来问问汝等,这个上党郡究竟该怎么守!”
赵丹的话音一落,大殿之中顿时就变得安静了下来,几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不好开口。
此刻廉颇和庞煖这两个领兵之人一个在攻伐魏国一个在高唐坐镇,在场的这几位都是没有领过兵的人,能有什么好主意了?
赵丹看着这几名大臣的模样,心中就有些不爽了。
怎么搞的,平时一个两个争着表现,现在到寡人需要的时候就没有声音了?
就在赵丹准备发火的时候,赵胜抢先一步开口了:“大王,臣觉得如今最关键的还是先派遣援军前往上党郡才是啊,否则的话以上党郡的数千郡兵,只怕是支撑不了多久。”
这句话显然提醒了赵丹,赵丹沉思了一下,问道:“如今城中还有多少兵马?”
赵胜忙道:“回大王,还有三万兵马。”
经过屡次的战争和招兵买马,如今的赵国共计二十万中央军,其中十五万被庞煖带去了魏国,两万被廉颇带去了高唐,剩下的三万则负责拱卫邯郸。
赵丹想了一下,又问道:“除了这三万中央军之外,寡人还能够动用多少郡兵?”
赵胜飞速的盘算了一下,开口道:“回大王,如今晋阳、河东以及北方诸郡短时间内是传达不了命令的了,所以想要组织郡兵的话应该只能够从邯郸以及东部诸郡抽调。根据去年的数据来看,应当能够动用五万人!”
“五万人?”赵丹皱起了眉头,想了一想道:“韩国人这一次至少也有十万人以上进犯,五万人太少了!还能不能多征一些?”
如今的赵国是一户抽一丁,也就是一家人只需要出一个成年男子,这显然并不是极致。
果然赵胜立刻就答道:“回大王,只要大王下达紧急命令,那么可以三丁抽二,如此一来至少能够征集十万人!”
赵丹思考片刻,果断道:“既然如此,那么寡人不管汝要什么手段,必须要给寡人征集到八万郡兵青壮,寡人再派许历率领两万中央军即刻出发驰援上党郡!”
赵丹的这个命令将其他大臣唬了一跳,李伯忙道:“大王,若是如此的话邯郸岂不是防备空虚,还请大王……”
赵丹十分不耐烦的打断了李伯的话:“只要上党郡能够守住,寡人的邯郸就稳如泰山!好了,不用多说了,就依此去办理吧!”
想了一想,赵丹又说道:“立刻传令晋阳以及李牧,让他们全力组织郡兵南下支援上党和河东郡!等等,李牧是在朔方吧,太远了,直接传令和北方诸郡的郡守,要用最快的速度!”
这一次赵丹的心里很清楚,既然韩国和魏国都背叛了赵国,那么整个事情就已经是非常大条了。
如果不全力应对的话,恐怕是很难过得了这一关了。
赵丹语气森然,整个人双目之中闪烁着慑人的光芒:“韩王然这个小子竟然和寡人玩无间道?寡人就不信了,难道就凭他区区韩国,也能够笑到最后不成!”
战国赵为王 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出其计(第四更)
赵丹的这番话一说出来,任谁都知道赵丹心中是动了真火。
虽然早就已经知道在这个时代随时都有可能会遭到背叛,但是当赵丹切切实实的遭遇到这一切的时候,他还是发自内心的感觉到十分的不爽。
韩国,必须要得到一个狠狠的教训!
不过赵丹心中也很清楚,现在最关键的事情还是把上党郡给守下来。
只要上党郡、尤其是北上党盆地还没有丢掉,那么赵国的战局其实就还没有那么糟糕。
西边的秦国人不知为何,虽然已经调集了军队也摆好了架势,但是却迟迟没有和赵国开战。
在东南方向,庞煖面对着魏国人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上风,看上去取胜只是时间问题。
在东部战场,齐国的匡梁虽然数量占优,但是在廉颇的防守之下也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进展,毕竟廉颇当年可是连白起都能守下来的,匡梁的指挥才能远不如白起,有此结果也是正常。
只要能够守上一些时间,让庞煖率先打开局面击败魏军,那么这十五万赵军主力解放出来的话,整个战局就会立刻朝着赵国有利的方向去走了。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还是秦国人没有插手。
如果秦国人也马上开打的话,赵国在西南、南部、东南和东部上千里的国土边境上同时面对着四个对手,单单是这战线的长度就已经足够赵丹头疼的了。
一想到这里,赵丹的心中就不由得暗自吐槽,自己要是穿越到秦国多好,只要死守关中一个地方就行了。
吐槽救不了赵国人,所以赵丹在短短片刻之后就收回了心思,沉声道:“上党郡的问题就先这样吧,等到有了进一步的进展之后再做决定。但是现在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解决,如今韩国背叛了寡人,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如果说刚刚问的是军事的话,这时候问的就是外交了。
在军事问题上赵丹面前这些文官们可能不敢随便说话,但是如果说到外交的话,那么他们能说的东西就很多了。
赵胜第一个开口道:“大王,不如暂且将齐国的土地归还一部分以向齐国求和,然后让廉颇大将军回师救援上党郡!”
这就是在战国时代各国最常用的策略——割地求和。
苏轼的老爹苏洵曾经在《六国论》之中痛批山东六国的灭亡原因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意思就是山东六国老是向秦国割地赔款,搞得自己越来越虚秦国越来越强,最后终于一发不可收拾。
这么一听的话,好像山东六国的国君都是蠢如猪猡,臣子都是傻里傻气,一个个都看不出这样做的危害。
这显然是把整个战国中后期六国所有的君臣都看成了智障。
其实吧,如果说到割地求和这种事情,秦国其实也没少干。
那为啥六国就是“割地赂秦”,秦国割地就没人骂呢?
这一方面是因为苏洵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为了暗喻当时的大怂王朝对辽国和西夏的岁币,另外一方面多少也有些成王败寇的意思,而且真要说起来的话,秦国的割地其实都还挺有用的。
比如说在几十年前匡章攻破了函谷关那一次,秦国就成功的利用了齐国的心理,以退还韩国武遂和魏国封陵作为代价换取了匡章率领的三国联军的退兵。
又比如说在公元前287年的第三次五国合纵攻秦之时,时任秦国国君秦王稷为破坏五国联盟,将温、轵、高平归还魏国,将王公、符逾归还赵国,于是这一次五国合纵顿时宣告瓦解。
从这一点来看,其实赵国暂时归还齐国一些土地也不是什么不能够接受的事情——反正可以学秦国以后再打回来就是了。
赵丹沉思片刻,随后说道:“此计可有成功把握?”
回答赵丹的是大行人郑朱:“大王,那齐国相邦后胜素来贪财,若是能够命使者以重金宝物贿赂之,再加上割地一事,应当是有很大把握能够劝得齐国休战的。”
赵丹缓缓点头,道:“很好。还有其他计策吗?”
虽然这个计策看上去也是可以用的,但是赵丹决定先把它放在一边。
原因无他,作为一名穿越者,一个曾经在历史课本和诸多电视电影上见过近代中国是如何被列强掠夺大片国土的爱国者,赵丹是发自内心的抵触这种割地求和的行为。
赵胜见状,脸上不由得露出失望神色,但是也不敢反驳。
接下来出主意的是李伯:“大王,臣以为,如今应当遣使前往楚国,命楚王立刻出兵牵制韩魏。如此一来韩魏后院起火,必定不能够肆无忌惮的对赵国用兵,应当可以缓解不少压力。”
赵丹点了点头,道:“李卿此计不错,等下散会之后郑卿记得速速派遣使者前往楚国,好好的催一催楚王元,告诉他这一次寡人要是战败了,那么下一次被灭国瓜分的就是他楚国!”
赵丹的语气里透着几分不爽的意思,原因无他,主要是现在都开战差不多半个月了,赵国都和魏齐两国全面交战了,楚国人却还磨磨蹭蹭现在都没有发兵的迹象,显然有些想要坐山观虎斗捡便宜的意思。
毕竟对于楚国来说,韩魏赵齐这四个国家上一次可是一起攻伐过一次楚国,都是不折不扣的仇人。
现在仇人们反目成仇打得热热闹闹的,楚国人自然乐得围观。
对于楚国的这种行为,赵丹觉得实在是太特么短视了。韩魏原本就对楚国虎视眈眈,只有赵国才能够救楚国,赵国输了楚国也要完蛋。
在这样的情况下楚国人还推三阻四的,不是目光短浅是什么?
赵丹说着突然想起一事,问道:“对了,燕国那边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早在一个多月之前赵丹就已经向燕国派去了使者,按理来说早就应该得到答复才对。
但郑朱的回答让赵丹稍微有些失望:“大王,根据使者最新的回信,目前仍未能够见到燕太后本人,似乎燕国还在犹豫。”
赵丹哼了一声,道:“看来这燕国的想法,倒也是和楚国差不多啊。郑卿,汝立刻派人用最快的速度赶去蓟都,告诉使者务必要稳住燕国,就算是不能够让燕国加入寡人这一边,也绝对不可以让燕国站到韩魏齐那边去!”
现在赵国和赵丹的敌人已经够多了,如果可以的话,赵丹自然是不希望再多上这么一个,不然的话就真的是举世皆敌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直以来都默不作声毫无存在感的虞信突然开口了。
“大王,臣有一计,若是能成,则臣敢担保此战大王必胜无疑。”
战国赵为王 第六百九十六章 必胜无疑之计(第一更)
虞信这话一说出口,在场的大臣们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赵胜惊讶的看着虞信,脸上满是不敢置信的表情。
自从蔺相如死后,布衣派名义上是以廉颇为首,但是赵胜的心中非常的清楚,一直以来布衣派的真正掌舵者实际上是这个廉颇背后不显山不露水的虞信。
而且在赵豹被免虞信升任司寇之后,就连一直心高气傲除了蔺相如之外就没瞧得起过什么人的廉颇,也不得不将虞信同等对待了。
可以这么说,想要斗倒布衣派,首先就要搞掉虞信。
和虞信斗了也有好几年了,赵胜的心里很清楚虽然虞信有时候也会出一些失误,但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沉稳、谋定而后动的人。
但是这样的人,刚才竟然当着大王和所有重臣的面说出了“若大王用吾计,则此战必胜无疑”这种话。
这个牛皮,那可是真的吹上天了啊。
他哪里来的自信?
这种大包大揽的说法,那可是完全不给自己退路的啊。
如果虞信这个计策成了,那么自然是大功一件,要是不成,那这么满的牛皮吹出去该怎么交代,真不怕吹破了?
以赵胜对虞信的了解,虞信绝对是不可能无的放矢,也就是说——他说的这个计策是真的很有把握的!
谁都知道虞信这个司寇现在满脑子的念头可就是取代赵胜来当这个相邦呢!
如此一来的话,一旦虞信立下大功的话,那么赵胜又该何以自处?
且不说赵胜的脑海之中乱糟糟的动着一大堆念头,却说这边赵丹见到虞信开口了,心中自然也是欢喜的。
大臣嘛,那就是关键时刻拿来出主意的,要不然要来有什么用?
虽然自己是一个穿越者,但是赵丹也知道自己并不是全知全能的,也同样需要大臣们的助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于是赵丹便笑道:“虞卿汝有何计策,说来听听,即便不成功,寡人也不会怪罪。”
这就是为虞信减压了,毕竟赵丹自己也不太相信虞信的什么“必胜无疑”的话,万一计策不行,那追究起来也就没有那么严重。
在赵丹想来,就现在这个局势吧,赵国虽然和必败无疑扯不上关系,但又哪有什么必胜无疑的办法?这纯粹是想多了。
虞信显然看到了赵丹眼底那丝不以为然,于是便正色道:“请大王放心,臣虽驽钝,但却也不敢在大王面前胡言乱语。”
赵丹这下子就真的有些好奇了,这虞信看上去是自信满满啊,究竟从哪里来的这些自信?
于是赵丹便道:“既然如此,那么还请虞卿说说汝的计策罢。”
虞信微微一笑,道:“臣的计策其实也很简单,那便是——和秦国结盟,以抗衡韩魏齐三国。”
虞信的话语虽然声调不高,但是却犹如一个巨石重重的砸入了在场所有人的心中,瞬间掀起了滔天巨浪。
和秦国结盟?
和这些年来打了这么多次生死大战的秦国结盟?
和好不容易千辛万苦才终于踩下去的秦国结盟?
赵胜蓦然瞪大了眼睛,下一刻徒然提高了声调:“这怎么可能?”
不仅仅是赵胜,在场除了虞信之外的所有人,包括赵丹在内都是一副大吃一惊的表情。
虞信微微一笑,道:“怎么不可能?且不说秦国如今还没有正式向大王开战,就算秦国真的开战了,也不是不可能挽回的。”
赵胜竭力的压制着心中的震惊,对着虞信冷笑道:“虞卿,汝怕不是被猪油蒙了心,想那秦国如今和大赵势同水火,更是多次组织连横妄图对抗大赵,如今汝却想要去和秦国结盟,那岂不是与虎谋皮?”
赵胜的这一番话说出来,便有几名大臣暗暗点头。
虽然说现在的赵国是已经比秦国要更强大了,但是别忘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赵国乃至山东六国那可都是活在秦国的阴影之下呢。
在场几乎所有人都是在这种阴影笼罩之下长大的,对于秦国这个国家的感觉那是非常不同的。
就以赵胜来说,他小的时候秦国其实还没有这么强,当时赵胜的老爹赵武灵王甚至都有余力去谋划从河套南下攻灭秦国的战争计划。
只可惜随着沙丘宫变的突然发生,赵国一场内讧元气大伤,又被李兑执政胡搞瞎搞了一通,让赵国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毫无进步。
后来赵惠文王好不容易重获权力,但这时候的秦国在秦王稷的统治下已经是飞速发展,早就已经今非昔比。
正所谓一步慢步步慢,于是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赵国不得不忍气吞声,屈居秦国之下。
但好在赵惠文王也不是傻瓜,利用和秦国之间的关系先后斗垮了齐国和楚国两大霸主,终于让赵国也拥有了成为霸主国的机遇。
但即便如此,秦国这座大山仍旧沉重的镇压在所有赵国人的心上。
直到赵丹登基之后,用长平之战、河东之战、两次关中之战这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将秦国的气焰给打压了下去,这才有了赵国如今雄霸天下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
有了这些恩恩怨怨在里面,赵胜巴不得直接把秦国按死了事——事实上赵胜一直以来就是赵国朝堂之上最坚决的抗秦派,又怎么可能同意去和秦国人谈什么结盟?
赵胜此言一出,大殿之中虽然并没有人明言支持或者反对虞信,但是气氛的变化显然对于虞信是有些不利的。
虞信微微一笑,对着赵胜说道:“平原君之言,自然是颇为有理的,那秦国向来和大赵为恶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吾又岂能不知?但是——”
众人一听这个但是,就知道虞信接下来的话肯定又是另外一番意思了。
果然就看见虞信说道:“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之秦国为天下霸主,赵国为天下第二,故秦国必定恶赵,以打压赵国为己任。”
“可如今之天下,乃是大王和赵国作为霸主。诸位应当明白当年秦国作为霸主之时的行为吧?秦国能够和赵国同盟,也能够和韩国楚国魏国同盟,同样也可以和齐国燕国同盟,这是为何?”
“只因为秦国君臣非常的清楚,任何国家和同盟,只要能够帮助秦国取胜胜利,那么便可为之!若是不能够帮秦国取得胜利,那么便不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秦国才能够一步步的走到天下霸主之位,甚至一度有并吞天下之力!”
虞信说到这里,整个人站了起来,朝着赵丹深施一礼,高声道:“既然秦国做得,为何大王却做不得?如今若是大王能够和秦国结盟,那么赵秦联手之下,韩魏齐三国岂不是如同那土鸡瓦狗,随意可破?如此,正是臣必胜无疑之策也!”
战国赵为王 第六百九十七章 不能给任何可乘之机!(第二更)
虞信这番话说的十分响亮,让赵丹也忍不住在心中暗暗称奇。
因为虞信说的,那真就是事实。
秦国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统一天下,制度的优势固然是一方面,而另外一方面则在于外交的成功。
自从远交近攻开始,秦国就不再是那个傻乎乎就知道埋头往前冲的秦蛮子了,到了秦始皇的时期更是将这种外交活动的良好影响发挥得淋漓尽致。
每次秦国对外发起战争,那必定是大批使者自咸阳之中蜂拥而出,到其他各国之中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先把要征伐的国家给完全孤立,然后再派遣大军去攻击那个国家。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灭六国的过程之中,六国竟然都没有组织起什么像样联合抵抗,而是一个个各自为战,最终落得个全数覆灭的结局。
考虑到历史上那个秦国都能够以一敌六但还是采用这种分而化之的策略,赵丹就觉得自己好像自己分化一下敌人应该也是可以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先听听在场的这些大臣们的意见吧。
果然赵胜并没有任何想要放弃的企图,仍旧在反驳着虞信的话:“虞卿此言差矣,就算是大王想要结盟秦国,那么汝又怎么知道秦王一定会允许?现在这个秦国,可是对于大王和赵国充满了仇恨哪。”
赵胜的这一番话就好像是一盆冷水迎头浇了下来,让在场的赵国君臣们,顿时又有些不够淡定。
赵胜所说的这些话,真的是有他的几分道理在里面。
像结盟这种事情,那可不是说赵国一厢情愿就能够搞定的,就算赵国同意了,也得秦国愿意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