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熙檬父
“具装甲骑兵!”都隆奇单于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叫了起来,随后又突然醒悟,立刻就下达了命令:“快,快拦住他们!”
然而这个时候为时已晚,已经完全起速的具装甲骑兵就好像一辆辆钢铁坦克,毫不留情的在匈奴骑兵之中横冲直撞,将匈奴骑兵的阵型冲得落花流水。
在这些具装甲骑兵的背后,大量的赵国士兵冲入了匈奴人的大营之中,无数的箭矢在空中激射,一名又一名的匈奴骑兵中箭落马。
短短片刻时间,都隆奇单于麾下骑兵的阵型就变得无比的混乱。
都隆奇单于看着面前的这一切,恨得把牙齿都要咬碎了,有心想要重新组织阵型迎敌,但是远远不断出现在都隆奇单于面前的赵国军队以及那支在匈奴骑兵阵地之中纵横来去的具装甲骑兵完全打碎了这位单于的想法。
就在都隆奇单于还在声嘶力竭的大吼着指挥部队的时候,一名匈奴将军突然出现,一把抓住了都隆奇单于的手臂。
“单于,快撤退吧!整个大营现在都要沦陷了,再不撤退就来不及了!”
“什么?”都隆奇单于悚然一惊,抬首四顾,才发现果然目之所及之处已经充斥着赵军的身影。
不仅如此,此刻整座匈奴大营之中也是火光处处,几乎已经完全要被无尽的火焰和浓烟给淹没了。
“该死的叛徒,卑鄙无耻的赵国人!”都隆奇单于的心中恨极,心知这一场战争基本上已经是败局已定,若是继续厮杀下去的话那么恐怕连自己的命都要搭在这里,于是在犹豫片刻之后终于下达了命令。
“撤退,立刻撤退,全军撤退!”
说完了这句话之后,都隆奇单于狠狠的一拉马缰,在数百名亲卫的保护下头也不回的朝着西边而去。
是夜,廉颇率军里应外合夜袭匈奴大营,大胜。
战国赵为王 第六百三十六章 蠢货,我们是赵国人(第四更)
一夜硝烟散尽。
肆虐了整整一个晚上的大火将绵延十余里的匈奴大军营地几乎烧成了一片废墟,仅仅有少部分地方得以幸免。
“走,快走!”在赵军士兵的喝令下,一堆堆匈奴人俘虏垂头丧气的从营地的废墟之中走了出来,被赵军的士兵押解着,朝着不远处的定西城而去。
贤掸和屠斜远远站在一边,脸色平静的注视着面前的这一幕。
所有的白羊部落士兵们都已经被一位名叫赵括的赵国将军给接管了,虽然说赵括将军声称打完这场仗之后就会把士兵们归还,但无论是贤掸还是屠斜其实都并不是很在意这件事情。
贤掸缓缓开口说道:“你说他们在当了俘虏之后,结局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屠斜想了想,随后开口说道:“听说赵国的现在需要很多奴隶,我想他们应该会被送到那个所谓的赵国炼铁厂之中去吧。”
贤掸点点头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了,至少他们不会毫无意义的被杀死在这里。”
无论是贤掸也好屠斜也罢,这个时候都有意无意的淡化了自己匈奴人的身份,而是站在了赵国人的立场上去思考这件事情。
一名赵国将军策马奔驰而过,马蹄溅起的烟尘险些扬到了两人的脸上。
突然间这名赵国将军又停了下来,拨马回转,重新来到了两人的面前。
“喂,你们两个,是匈奴人吗?”这名赵国的军官,用颇为蹩脚的赵国语言对着他们两个问道。
贤掸和屠斜对视了一眼,随后开口说道:“这位将军,我们的确是匈奴人,但是我们并不是……”
贤掸的话音未落,就被面前的这名赵国将军给打断了:“很好,既然你们两个是匈奴人,那么你们两个过来辨认一下,看看这些俘虏里面有没有什么比较重要的人。”
贤掸点了点头,带着屠斜跟随着这位赵国将军一起朝着面前不远处,正在缓缓走出匈奴大营的那一只,看上去大约有三千人的俘虏兵走去。
这位赵国将军其实是个非常健谈的人,所以很快的贤掸和屠斜就明白了这其实并不是一位赵国将军,而是来自义渠国的义渠王。
义渠胜一边策马在前,一边得意洋洋的对着贤掸和屠斜自吹自擂。
“当时匈奴十万大军入侵这里的时候,本王的大臣们全部都被吓坏了,他们一个个都劝本王立刻站在匈奴的这一边,否则的话义渠国就会非常危险。然而只有本王一个人清楚的知道赵国是肯定会获胜的,所以本王没有任何的犹豫,第一时间就带着义渠国之中的所有兵力北上前来援救赵国。”
说到这里,义渠胜整个人的声音都变得更加的高亢了起来:“事实证明,那些老不死的除了成天喋喋不休的说一些废话之外根本就毫无用处,只有本王的判断才是正确的,赵国人果然又一次的获得胜利!”
义渠胜对着贤掸笑道:“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不是吗?你只要和胜利者站在一起,那么死亡和失败就永远都不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虽然知道义渠胜说出这番话就是为了在自己两人的面前显摆,但是当贤掸和屠斜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两人还是忍不住相视一笑,对义渠胜的这句话表示了赞同。
说起来贤掸和屠斜不就是因为同样认定了赵国最终成为胜利的一方,这才毫不犹豫的投向了赵国的怀抱吗?
从这一点来说,贤掸和屠斜倒是和面前的这位义渠胜没有任何的区别。
两人一边走着,一边听着义渠胜的大嘴巴一刻不停的往外冒着话,倒是对这位同为胡人的义渠王多了几分好感。
走了片刻之后,两人就跟着义渠胜来到了这些俘虏的面前。
义渠胜用马鞭一指面前的俘虏,十分豪迈的笑道:“两位兄弟,这就是我抓到的俘虏了,我准备带他们回去替我牧马!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得把那些可能隐藏在里面的头人和大小王给抓出来!只要你们能够分辨出一个,我就送十个俘虏给你们!”
贤掸和屠斜笑了笑,倒也没有太把义渠胜的话当回事,毕竟这一次他们两个立下的功劳可不是区区几十一百个俘虏所能够比拟的。
不过既然义渠胜都已经开口了,那么贤掸和屠斜自然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两人便走向了面前的这队匈奴俘虏,边走边看了起来。
还别说,这么一番走马观花下来,两个人还真的认出了两个小王和几名匈奴将军,让义渠胜大为欣喜。
“好,两位兄弟这一次可是帮了大忙,下次去义渠国的时候只管去找本王,本王一定会好好招待两位兄弟的。”
片刻之后,贤掸和屠斜满脸笑容的挥着手,目送义渠胜得意洋洋的带着一大群匈奴俘虏离去了。
等到义渠胜离去之后,贤掸和屠斜这才转过身来,看着面前的五十名惶恐不已的匈奴俘虏。
这些俘虏正是义渠胜的答谢。
为了表示对义渠胜心意的重视,贤掸特地一个一个的从几千俘虏之中把这五十个人挑选了出来。
贤掸走到了其中一个俘虏的面前,看着这名畏畏缩缩低着头一直不敢说话的人,叹了一口气道:“父亲,见到我的时候你怎么不说话,难道你真的很希望成为义渠人的牧奴吗?”
这俘虏身体猛地一震,随后突然抬头,一拳狠狠的朝着贤掸的脑袋打了过来。
拳头才刚到贤掸的面前,就被贤掸伸手轻而易举的拦截住了。
这个人的确就是白羊王。
“贤掸,你这个该死的叛徒,逆子!”白羊王恶狠狠的盯着贤掸,眼神十分凶厉,看上去恨不得将贤掸挫骨扬灰。
贤掸看着自己的父亲,眼神之中带着微微的怜悯:“父亲,我早就已经告诉过你了,赵国是不可战胜的。事实证明,我说对了。”
白羊王的脸庞虽然被黑灰涂得漆黑一片看不到任何的表情,但是从他额头上暴起的青筋和几乎是歇斯底里的语气之中就可以听出浓重无比的怨气。
“逆子!总有一天,本王会将你……”
白羊王的身体蓦然一震,整个人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
一截锋利的剑尖从白羊王的胸前贯出,剑尖之上一滴殷红的血液极为醒目。
四周的俘虏们发出了惊呼声,瞬间在两人的身边形成了一处空白地带。
“你……”白羊王死死的盯着贤掸,然后缓缓的倒在了地上。
贤掸看着站在白羊王身后的屠斜,忍不住摇了摇头:“他毕竟是我的父亲,你就这么当真我的面杀死他?”
屠斜神色平静的将长剑放回了剑鞘之中:“新老狼王的交替总是会伴随着杀戮,不是吗?如果他活着,你和我都会永无宁日的。”
贤掸微微抬高了语调:“屠斜,我们现在是赵国人,不再是草原上的恶狼了!你不能够在用草原上的那一套来看待这样的事情。”
屠斜耸了耸肩膀:“好吧好吧,亲爱的赵国人贤掸,如果你一定这么觉得的话,那刚才的一剑就当是和过去告别吧。”
贤掸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神情:“有时候我真的搞不清楚,认识你这样的一个朋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屠斜哼了一声,显然对于贤掸的话有些不满:“当然是好事,如果不是我的话,你这个蠢货已经被做成白骨酒杯了。”
贤掸撇了撇嘴,看上去对于屠斜的话也是颇为不屑:“如果死亡之后能够被做成白骨酒杯的话,那其实是一种荣耀!要知道无名之辈只会被扔在草原上,任由尸体被啃食殆尽,沦为野狼的食物。”
屠斜道:“你又开始说草原了,要知道我们现在已经是赵国人了!”‘
贤掸:“……好吧,话说回来,这一仗之后你打算去哪,参军吗?”
“没错!”屠斜一说到这个就立刻来了精神,嘿嘿一笑之后对着贤掸说道:“我回城之后就去报名,我要成为一名具装甲骑兵,将来有一天我还要亲自率领具装甲骑兵冲锋陷阵,成为一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你呢贤掸,你有什么想法?不如跟我一起去参军吧。”
贤掸摇了摇头,拒绝了屠斜的提议,然后蹲了下来,将白羊王已经开始渐渐变得僵硬的尸体抬在了肩膀上:“我累了,现在我只想带着老婆和孩子回到我的定居点,种种田放放牧,安静的等待着天神的召唤。”
“啧啧,真是没有志气的话啊,贤掸。”
“那就祝有志气的你能够光荣的战死在战场上吧,我会提前为你选好一块墓地的。”
“对了,你为什么要把你父亲的尸体扛着?你应该把他留在这里,肉体归于上天才是草原子民的最好结局。”
“蠢货,我们现在是赵国人!”
就在这一问一答之中,两人带着身后的四十九名俘虏朝着东边而去,在那里,一座叫做定西城的城池正在静静的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战国赵为王 第六百三十七章 寡人准备迁都!(第一更)
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
当人们刚刚获得一样东西的时候,总是会如获至宝的将这个东西捧在手心,一口一个心肝宝贝,恨不得天天都和这个宝贝腻在一起。
但是只要日子久了,习惯了这个东西的存在,那么它就立刻从宝贝慢慢的变成了一般的东西,甚至变成了累赘和可以抛弃的对象。
这就是为什么刚刚确立恋爱关系的男女会如胶似漆,但是中年男人却认为升官发财死老婆属于人生三大喜事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当一个婴儿从襁褓里出来的时候父母对他/她呵护备至,但是等到长大一些的时候就会开始进行斥责乃至是棍棒教育的原因。
习惯了,也就没有那么珍贵了。
对于赵国人来说,胜利就是这么一个已经习以为常的消息,就好像现在的赵国人无论去到哪一个国家,总是习惯将自己的头高高的昂起来一样。
自从长平之战以来,太多次的胜利已经将赵国人给惯坏了。
邯郸城中那些曾经因为长平之战的胜利而欣喜若狂的人们如今在听到了来自草原的喜讯之后只会淡淡的哦上一声,然后该骂老婆的骂老婆,该打孩子的打孩子,完全没有任何意外或者惊喜的表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一个大国、一个当时第一强国的国民所应该有用的心态。
老子天下第一,打赢你们这些渣渣有什么好奇怪的?打不赢的话那才是新闻。
相较于已经完全习惯了胜利的赵国君臣来说,远在陶邑之中的魏王圉显然还并没有完全习惯魏国能够连战连捷的事实,所以当收到了寿春被攻破的消息之后,魏王圉脸上的笑容就一直没有停过。
自从去年一战之后,楚国的淮北地就已经被魏国和赵国几乎完全瓜分了,只有靠海的一小部分土地还在楚国人的手中。
由于有了赵国人挡在东边,所以这一次的伐楚之战魏王圉理所当然的将主要目标放在了淮河以南。
而想要攻略淮河以南,那么和下蔡只有一河之隔楚国的鄢都寿春就是一个必须要拿下的地方。
韩魏联军先是在平舆和楚军展开了一番大战,十分艰难的击败了楚军之后韩国人选择朝着西南方向进攻如今的楚国郢都息城,而魏国人则兵发东南,朝着寿春而去。
不得不说,虽然这几年来楚国屡遭败仗,但是当魏军渡河对寿春展开包围和攻击的时候,却还是遭遇了十分顽强的抵抗。
足足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魏国的十五万部队几乎在寿春城下渡过了大半个春天和整个夏天,这才将寿春给打了下来。
而韩国人则在息城之下遭遇了十分顽强的抵抗,如今还没有任何的进展。
这其实是因为楚军的主力在失利之后撤向息城而并非寿春的缘故,但是魏王圉一点都不在意这些。
寿春陷落就代表着楚国郢都息城和广大东南吴越地区的咽喉被魏国人掐住了,接下来魏王圉所需要做的就只是继续朝着东边进军,将楚国人的九江郡和会稽郡给稳稳拿下来就是了。
如果九江郡和会稽郡真的能够拿下来的话,那么魏国的领土就会瞬间翻上一倍,甚至比起鼎盛时期那个霸主魏国的领土来说也是不遑多让。
更重要的是,当年的那个霸主魏国它的领土实际上分成了河东、中原和中山三块地方,这让很多时候那个霸主魏国有种有力不能集合到一处使的感觉。
而如今这个魏国的领土却是连在一起的完整一大块,所有的力量都能够集合到一起打出去,这效率无疑就高上许多了。
魏国可是吃够了飞地的苦头了。
只要能够将九江郡和会稽郡给拿下来,那么魏国就真正有了称霸的本钱和底气。
到了那个时候,魏王圉就是不折不扣的中兴之君!
一想到这里,魏王圉整个人就情不自禁的有了些飘飘然的感觉。
哼,这么多人来,一直都有人觉得寡人不是一个明君,都在说寡人根本就比不上那个魏无忌,甚至还有人说寡人冤杀了魏无忌,乃是自毁魏国长城。
简直都是他娘的放屁!
寡人很快就要让这整个天下都明白,寡人不但不比魏无忌差,而且寡人还比历史上所有的魏国历代先王们都要更强!
对于魏王圉的心思,如今的魏国相邦段干子自然是看得透透的。
自从出任相邦之后,段干子的体型就开始以一个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的变得膨胀了起来,已经从一个身材正常的中年男子慢慢的演变成了一个胖子,而且看上去很快就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胖子。
此刻这个胖子段干子正在满脸堆笑的朝着魏王圉拱手道:“大王英明神武,率领魏国上下开拓进取奋斗不止,如今方能够立下如此不世功业。一旦九江会稽两郡拿下之后,大王在史官笔下必定将成魏国有史以来第一明君!”
魏王圉一听段干子的这番话,终于忍不住志得意满的放声大笑了起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啊。
不过笑着笑着,魏王圉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情,对着段干子问道:“对了,那赵国如今情况如何了?”
虽然说外界对于魏王圉的评价是平庸之君,但是平庸并不代表着懒惰,魏王圉这些天来一心一意的扑在了南方伐楚之战的诸项事宜之上,对于北边的赵国战事还真就是不太了解。
段干子答道:“臣听说燕国已经割让武阳和汾门等城市以换取燕赵之间的和平,而匈奴方面则已经被廉颇打得大败。”
魏王圉一听就忍不住哼了一声,道:“这赵丹的运气可是真好!”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魏王圉就不再称呼赵王,而是直呼赵丹之名了。
对于魏王圉来说,赵丹这个家伙只不过是一个踩了狗屎运的人罢了,如果让魏王圉去坐在赵丹的这个位置上,那么魏王圉一定能够比赵丹做得更好!
一听到赵丹胜利的消息之后,魏王圉的心里就不是那么的开心了。
如今的魏国想要称霸,那么最大的敌手就是现在三晋之盟的盟主赵国,如果赵国也在不断的获得胜利的话,魏国想要追赶上赵国的脚步就很有难度了。
魏王圉沉默半晌,突然开口道:“寡人准备迁都,不知段卿觉得如何?”
段干子一听这话就吓了一大跳,忙道:“大王何出此言?”
迁都这种事情,那可绝对是一件麻烦事。
通常来说,迁都分为被动迁都和主动迁都两种。
被动迁都很好理解,就是被敌人打怕了或者首都被占领了而不得不迁都,当年楚国从郢都迁到陈城,然后又从陈城迁到息城就是这么个情况。
而主动迁都则是为了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比如说当年赵国为了经略中原,就主动的将首都从晋阳迁到了中牟,然后又从中牟迁到了现在的邯郸。
魏王圉现在的迁都属于哪一种?段干子其实是很想知道答案的。
魏王圉咳嗽了一声,对着段干子说道:“段卿啊,那赵丹乃是狼子野心之徒,一旦此战寡人得胜,那么赵丹必定不可能无视,说不定会发大兵来讨伐寡人。陶邑虽大且繁华,但毕竟距离邯郸不过数日路程,还是太过危险了一些啊。”
段干子这么一听就明白了。
说白了,魏王圉对于赵国的压力还是非常忌惮的。
当年大梁城被水淹的惨状还历历在目,如今的大梁城遗址虽然大水早就已经散去,但是却也成为了一座鬼城。
有了这种悲惨的经历之后,魏王圉其实是不太想让自己再去面对一次被赵军围城的情形了。
以赵军这战无不胜的赫赫威名,距离赵国这么近实在是让魏王圉睡不好觉啊。
段干子犹豫了一下,道:“大王,如今赵国和魏国同处三晋之盟中,想来那赵王应当也不会轻易背盟伐魏吧?而且大王若是要迁都的话,又要迁到何处呢?”
魏王圉哼了一声,道:“赵丹根本就是一个无信无义之徒,否则的话也不会接连讨伐寡人这么多次!寡人已经想好了,等到这一战拿下九江和会稽之后,寡人就迁都到寿春!”
“寿春?”段干子闻言楞了一下,片刻之后回过神来,突然觉得——这个主意好像也不错。
首先,寿春作为楚国的鄢都(陪都),乃是楚国境内的大城,而且也有宫城和宫殿来供君王居住。
所以从硬件设施来说的话寿春是合格的,只要稍微修缮一下,改一下装修风格就可以了。
其次,寿春位于淮河以南,距离赵国都城以及魏赵边境都有上千里之遥,赵国人想要打到寿春的难度就比打到陶邑要难太多了。
相较来说楚国人要打寿春就很方便,但是现在的魏国会怕楚国吗?
话虽如此,但段干子想来想去还是忍不住说道:“可是大王,若是迁都寿春的话,那么经略中原的难度是不是便加大了?”
魏王圉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道:“有甚么难度?秦国的首都远在关中,东出需要经过崤函通道这般险峻之地,也没有见过有什么难度。寡人从寿春北上一路上皆是平原,最多需要渡过几条河流罢了,这难度还比秦国要更大不成?”
魏王圉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段干子自然也就不敢废话了,忙道:“大王所言极是,臣这就下去开始准备诸般事项。”
魏王圉想了想,道:“汝可以先找一个可靠之人放出风声去,等到元旦节大朝议之时寡人再宣布这个消息。还有,寿春那边汝也尽快派人去接管和修缮宫城,争取在两年之内完成!”
现在的魏国政坛之中已经完全是魏王圉和段干子的天下了,只要这两个人作出了决定,基本上魏国就再没有什么人能够反对。
顿了一顿之后,魏王圉又叫住了准备离去的段干子:“对了,汝再悄悄的派几名使者去咸阳,和秦国人接触一下!”
段干子闻言一愣,道:“大王莫非是要连秦抗赵?”
魏王圉摇了摇头,沉声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但抗赵乃是迟早之事,先和秦国人通通气也好,去罢。”
失败使人成长,在经过了上一次连秦抗赵的失败之后,魏王圉已经不在那么急躁的想要一举击败赵国了。
但即便如此,等到段干子离开之后,魏王圉还是忍不住砰了一声将拳头重重的砸在了面前的桌案上,用只有自己能够听见的声音说了一句话。
“赵丹,汝得意的时间不会太长了!”
战国赵为王 第六百三十八章 白龙鱼服(第二更)
赵丹很忙。
当廉颇率领着大军回到邯郸的时候,秋收的日子也就到了,从这一点来说的话,这场战争的时间节点上来说是堪称完美的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