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奋斗1981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步枪
这些变化,余嘉豪向李路汇报过。只是,当李路到了奋远公司,看到这彻夜忙碌的场景,还是有些震惊。恰逢回来一批货,大仓库这边,工人们不断的把货卸下来按照种类堆积在大仓库里,然后另外有人按照种类把各种商品分散到各个专门库房里面去。
另一边,又有工人按照单子给卡车装货,一辆一辆的,装满了的就移到一边等候,一个方向的货全部装满,车队出发,把各个地区所需的货物再送过去。
就这样完成了商品的简单流转,尽量的减少商品在仓库停留的时间,争取出来的时间就是利润。
余嘉豪早早的就看见了李路的车,从楼上下来。
“老余,奋远现在怎么搞这么大了,夸张了点吧?”
李牧劈头就问。
余嘉豪一愣,道,“之前我不是跟你谈过吗,扩大经营范围,还是你出的主意,让我把扩展的方向往日用品和服装上面来。”
李路指了指忙碌着的现场,苦笑着说,“但我没说把规模搞到这个程度啊。我刚才看了一下,出去的车队起码有三十吨的货。你这还是要发哪里去?”
那些家用电器日用品什么的,重量几何,一台卡车能装多少,李路是门儿清的。三十吨的货,差不多够一个县城一个月消耗的了!
余嘉豪居然也苦笑着说,“老李,你多久没过问过奋远的事情了?你这段时间都扑在红星那边,我看奋远的账户里有多少钱你都不知道!”
“我还真的不知道。”李路笑道。
余嘉豪没好气的说,“咱们陆港地区有多大你不会不知道吧?往北的周边地区的情况,你也是清楚的吧?近千万人口的市场,同志哥,这是近千万人口的市场。”
他顿了顿,说,“这个市场,奋远公司独此一家,我这一个多月都在为增加运力头疼,你还嫌货太多,我是真不知道怎么说你。”
李路打量着余嘉豪,这会儿才看出来,余嘉豪心情很好,干劲十足的样子。
“你告诉我,咱们现在有多少钱,能用的钱有多少?”





奋斗1981 第117章 奋远牌印钞机
“一两百万肯定是有的吧?”
李路是这么猜测的,尽管对奋远公司的发展势头很了解,但未免也有些忐忑和不安。
根据他的估算,红楼那一块,撑死了也不过一百万。
五十亩地,均价在二万左右,这已经是李路能够估算的最大价值了。
城镇居民平均年收入不过一千元出头的八十年代,月工资百元左右的八十年代,很难想象一百万元是什么概念。
约三万三平方的面积,平均每平米三十元左右,这么看几乎是不要钱。
但不要忘了,当前根本没有房地产市场可言,住房配给制的现在,不会有人花一分钱去买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价格要按照市场价走,并且要高于市场价。李路绝不愿意日后被扣上莫须有的帽子。
李路定下的心理价格,已经是充分考虑到了红楼所在的位置关系——往东两三公里是港口,往南不到五公里是火车站,位置十分的优越。
他现在就盯着余嘉豪,希望他能给出一个让他松口气的数字。
余嘉豪微微笑着说,道,“你是瞧不起我还是瞧不起你自己?我告诉你,光躺在账户上可用的资金就有三百多万!外面还有一百多万没有结算的货款!”
李路瞪大了眼睛,不免有些咋舌,“奋远赚钱这么厉害!”
“那是当然,你别忘了,我们是独家生意,整个陆港地区,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有多少货卖多少货。说归说,海运这个事情,我看要提上日程了,车皮完全满足不了奋远的需求。铁路局显然不会有更多的车皮供我们使用。”余嘉豪还是惦记着他的运力问题。
微微摇了摇头,李路道,“海运的事情不着急。这个事情,回头我和你详细谈。我现在要用钱,需要从奋远这边走一笔出去。”
余嘉豪耸了耸肩,道,“你是大老板,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我还是那句话,只要不影响到奋远的运作。”
“我提两百万,没问题吧?”李路问道。
余嘉豪点头,“没问题。你要干什么用?”
“买块地。”李路道。
余嘉豪只是点点头,并不多问。他和李路一早就有协议,李路做其他事情他不管,但是奋远这边的事情,如果他反对,李路也要认真衡量。尽管余嘉豪只有奋远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但他有很重的管理权。这也是李路给予他最大信任的体现。
比如之前李路从奋远这边拿钱去搞红星拖拉机厂,余嘉豪是不看好的,但他没阻止。况且,余嘉豪很清楚,以李路的目光,他做的事情,不会有错的。
不到一年的时间,奋远公司就膨胀成现在这个规模,这已经彻底的在余嘉豪心里建立了李路那个战神一般的形象。现在的成就,是之前的余嘉豪不敢想象的。资产数百万的公司,放到香港那边去,也不是一家小公司了。况且这家公司还在疯狂的扩展着,一个月一个变化。
奋远的发展速度也出乎了李路的预料。
他本就计划着,红星拖拉机厂的前期,是需要奋远不断的输血的,就像女人十月怀胎一样,奋远就是子宫,不断的向胚胎状态的红星输送营养。因此在奋远差不多上了轨道,他才敢动手去把早就完成相关注册的红星拖拉机厂给搞起来。
奋远的路子是对的,这他知道,打开了市场之后,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奋远赚钱的速度不会慢到哪里去,这他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短短几个月,奋远的账户上就躺了三百多万元。
说是印钞机也毫不为过了。
细细想来,也就慢慢接受了。陆港地区这么大一个市场,除了百货公司和供销社之外,又仅有奋远这么一家私营准百货贸易公司,一个月几十上百万的利润,也不足为奇。
这大半年来,他赚的钱都砸在了红星拖拉机厂上面,以至于他的个人存款几乎没有很大的变化。
现在他又一下子提走二百万,差不多就是他的全部分红了,其他的属于余嘉豪,郭翰威也有百分之十。至于他的二哥李家华,也占了百分之十。
余嘉豪没问,李路还是会告诉他,他是李路目前身边最懂商业的人,自然会非常的重视,李路说,“红楼那块地你知道吧,滨海区打算卖了,连同红楼。红星进出口公司一直放在红星厂里不合适,我打算买下来,把红星进出口公司放在那里。”
顿了顿,李路道,“红星进出口公司有资质,我看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奋远展开合作,开展进口商品业务。”
“当真?”余嘉豪有些意外。
他当然知道李路手里有一个拥有进出口资质的公司,但他一直没敢找李路谈这个事情。进口商品简直是有市无货,利润又高,他早就想开展这方面的业务了,可惜奋远没这个资质,只能当二道贩子,这样一来,利润一下子就没了一大块。李路主动提起合作,他当然是高兴的。
李路笑道,“废话多,你现在就可以着手办这个事情。”
“那再好不过了。”余嘉豪摩拳擦掌道。
李路拿出烟来点了一根,递给余嘉豪一根,给他点上火,抽了两口,道,“刚才你提到的海运问题,我仔细考虑了一下,还不是很成熟。需求大到一定程度,光从运输方面想办法,不合适了。”
余嘉豪问,“你有什么想法?”
李路问,“销售主力商品是什么?”
“电视机。”余嘉豪想都没想,回答道,“电视机的销量不是最大的,但利润是最高的,并且是成交率最高的。”
李路缓缓点了点头,沉吟着说,“如此的话,你要跑一趟珠三角了。”
“找货源?”余嘉豪皱眉问。
国内能生产电视机的就那么几个厂,根本不用找。余嘉豪之所以那么希望奋远能和红星进出口公司合作,是因为可以获得进口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这些重要的大件家用电器。
这三种,是市场需求最强烈并且利润最高的商品。
李路微微摇了摇头,道,“不,你去搬一个电视机厂回来。”
余嘉豪被烟呛了。
边上的张卫伟也吓得差点没拿住手里的烟。
三哥这又是唱的哪出?
注:上架了,订阅,月票,枪团的弟兄们,搞起来,奋远要印钞票了。




奋斗1981 第118章 搬一个电视机厂回来
三楼余嘉豪的办公室里,他摊开了一张省交通图,疑惑的看向李路。
从篮球场那里转移到办公室里,是因为李路需要在地图上给余嘉豪指出电视机厂的位置。余嘉豪不相信珠三角有他不知道的电视机厂。
很多人以为,华夏的电视机研制技术一直落后于岛国,其实并非如此。
在六十年代,通过引进苏联元器件,国内就已经能够生产出十四寸的彩电,当时的技术水平,与岛国基本上是一致的。
失去的那十年,电视机行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由此脚步缓慢下来,但前几年,国内已经开始引进电视机生产线。据李路所知,国内引进的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很快就能投产。
但是,他的目标并非那些熟知的大厂,而是一家依然处于家庭作坊阶段的小电子厂。
他的手指直接在惠阳地区划了一个圈,对余嘉豪说,“这里,一家生产录音磁带的电子厂,把他们搬过来。”
“磁带厂?要那东西干什么?老李,我们是有长期合作的磁带厂的,作为录音机的配套产品销售。”余嘉豪提醒了了李路一句。
奋远的事情多而杂,他不确定李路是否记得此事。
有人卖录音机就肯定需要磁带,于是,奋远公司和磁带厂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作为录音机配套产品进行销售,逐渐的发展成了独立售卖的商品,利润也是可观的。
电视机是这个年代家庭富裕的标记,那么录音机就是次富裕家庭的必备品。没有映像,就得有声音,这个家才有那么一些生活的味道。年轻人对录音机的渴望更是超乎一般想象,磁带,犹如十年后的唱片,也是三十年后多如牛毛的演唱会。
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会随着经济发展日益发生改变。农村电影放映队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时,当手里有了钱,就会想着去买台电视机放在家里,想看就看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李路对余嘉豪说,“我知道。惠阳地区这个电子厂主要生产磁带,但是他们有研制电视机的能力。既然陆港地区的电视机市场供不应求,干脆就直接建个电视机厂。这就是让你不要忙着考虑海运的事情的原因。”
“建电视机厂啊!”余嘉豪张大了嘴巴,吃惊是不小的。
李路肯定的点了点头。
前世搞一个案子的时候,连带着翻出了一个商业间谍案,境外电子公司刺探国内某知名家电企业高尖技术,当时他有详细了解过受害企业的情况,因此清楚的记得,那家国内知名家电企业大概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严重的经营危机,他们的电视机研发工作遭到了资金短缺的困难。
这个时候是出手的最好时机。
余嘉豪犹豫着,“你说的磁带厂,怕是当地政府所属的企业吧?他们能卖给咱们吗?”
非国营的企业工厂,是屈指可数的。现在哪个工厂没点背景,不是军工企业就是国营企业,再不济也是乡镇集体企业。
像李路这样胆大包天的直接就私营,还搞这么大,凤毛麟角。
李路道,“行不行也得试试,厂子不卖,人呢,把他们的技术工人都请过来,人在哪厂子就在哪。”
“这个难度也很多,国营企业啊。”余嘉豪并不抱多大的希望,他说,“不过我同意建立电视机厂这个想法。电视机的生产没有什么难以克服的技术难度,而且,红星进出口公司不是和一家岛国贸易公司有合作吗,通过他们的途径想想办法买条彩电生产线回来,那咱们可就……”
说着他就眼冒金光起来。
李路摆手打断他,“老余老余,冷静一下子。你先把厂子搞到手吧,其他的后面再谈。把钱带够了,不要怕花钱,再多的钱都是值的。”
看见余嘉豪有犹豫的神情,李路补充说,“我先提一百万好了,其他的你都带过去,有备无患,还是按照咱们之前商定的来。”
“那你买地的事……”余嘉豪松了口气,问。
李路提走二百万,买电视机厂的钱可都要他自己出了,他当然是有顾虑的——谁能保证买回来的那个磁带厂就一定能生产出电视机并且能赚钱,哪怕惠阳地区政府愿意卖。
李路说,“买地的事不急,滨海区总不会让我一两个月付清全部款项吧。再说了,一百万的预算,我感觉应该是差不多了。”
余嘉豪却是不屑的道,“红楼那块地,半卖半送也没人要。面积太大,地方太偏,做工厂不合适,做公司办公楼没性价比。你可要考虑清楚,或者只买北边那一半。”
李路道,“我会尽量把价钱压下去的,依你看,那块地值多少钱?”
余嘉豪思索了一下子,沉吟着说,“五六十万吧,出不了这个价。”
“不能吧?那里可是有五十亩地。”李路吃了一惊。
余嘉豪说道,“到你手里的肯定没五十亩。那里是十字路口,还有两条南北走向的道路支线。现在看着没什么问题,以后发展起来,那些路肯定得进行扩宽。那不就占用了那块地的面积。现在就看滨海区是否会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李路摇头苦笑,道,“太便宜了。”
余嘉豪顿时没话说了,买东西的还嫌东西便宜,这样的逻辑他实在很难理解,他搞不清楚李路的脑子里在想什么。买那块地图什么呢,位置比那里好的地方多了去了,难道图那栋红楼?那不就是一座破苏联风格建筑物么。
摆了摆手,余嘉豪道,“你自己看着办吧。我明天就出发去惠阳,和家华一起开车过去。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没有?”
李路道,“车准备好了,我给你留了一台lc80,明天一早你过去红星厂那边换车。”
“这个,我就用212挺好。”余嘉豪挠了挠脑袋,说。那可是百万豪车,哪怕红星拖拉机厂销售的lc80的起步售价仅为三十九万,但他也舍不得买,因此一直用的是212吉普,连郭翰威都搞了一台v33,硬是要分期付款。
红星拖拉厂销售的所有红星牌越野车里,lc80是最贵的,然后就是lc60,lc80是lc60的接替者,刚刚在岛国上市,还属于非常稀有的车型,但是lc60已经是在全球销售了有三年的现款车型,因此三井公司那边的后续供货也是最多的,和lc80有十万元的价差。
至于v系列的,按照配置的不同,都在三十万到二十万之间。
李路哈哈笑道,“老余,你看你那点出息。车是我送你的,谁跟你要钱了。”
说完了摆摆手,“行了,我走了。”
带着张卫伟走了。
目送李路上车离开,余嘉豪心情愉悦得很,很振奋。




奋斗1981 第119章 要上战场了!
滨海区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周远山同志出席了海富大酒店的奠基仪式,并且做了讲话,表示区府将会坚决贯彻改革开放政策,把市场化经济确确实实的体现在行政服务层面上,鼓励发展多种经营形式共存的经济发展模式。
海富大酒店是港商投资建设的现代化酒店,建成之后会成为滨海区乃至陆港市的地标性建筑,并且会取得南华大酒店一跃而成陆港地区最高级的酒店。
哪怕在李路眼里,三十年后随便一个经济型酒店的档次要能碾压海富大酒店。但海富大酒店的位置是无以伦比的——就在海边,频临的是湛蓝得不行的港湾,可以远眺东面的海岛。
三十年后,这样的位置,就算是保利那种有强悍军方背景的企业搞不来。
李路当然是没资格出席仪式的,他只是陪老爹李国光过来,和市一建公司签订了供货协议。国光建筑材料厂将会在合同期内,为海富大酒店项目提供多种建筑材料,以标准砖为主。
促成这起买卖,离不开张卫伟的叔叔的穿针引线。
海富大酒店的工期是三年,也就是说,如无意外,国光建筑材料厂在未来三年,将不必为销量而担心。
李路短平快的战术很明显,国光建筑材料厂主要是为红星拖拉机厂以及海富大酒店提供建筑材料,至于这个工厂未来的发展,他是没有想过的,反正投入的成本不值得一提。
“又要雇人了。”李国光背着手往外走,叹了口气说。
李路和杨青松紧跟着,说,“雇人就雇人,砖厂的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人容易找。”
走到了lc80边上,李国光站定了脚步,脸色有忧虑,他看着李路,打算说些什么,最终还是决定不说,因为他知道说什么都晚了。
倘若政策有变,就李路现在做的事情,少雇佣几个人多雇佣几个人,已经无太大区别。
李路心知肚明,老爹可没他那超前的意识,他笑着道,“爸,你就别杞人忧天了,上车回家吧。”
杨青松也说道,“叔,福叔的砖窑前面几年就雇了十来个人,不也一点事没有,没事的。”
“那些都是他的亲戚。”李国光道了一句,无奈的摇了摇头,拽着车门框上的握手上了车。
这个时候,张卫伟开着212吉普车从那边疾驰而来,卷起一阵阵的灰尘。
一看这个阵仗,李路就知道是有急事,他对杨青松说道,“二哥,你先回去,能把车开顺溜了吧?”
“早都没问题了。那行,我先回去,你忙你的。”杨青松挥了挥手,绕到驾驶座那边去,上了车,着了车,踩离合器,挂了档,慢松离合器右脚给油,左手打方向盘,lc80就很顺畅的起步走了。
张卫伟远远的就是一个急刹车,212吉普的刹车显然不是很好,四个轮子并没有锁定,而是依然顽强的往前走了有三十多米才停下来。拽上手刹,张卫伟跳下车就跑过来,语气急促的说道,“头儿,王厂找你,好像很急。”
李路马上上车,接管了驾驶权,离合油门手刹一番行云流水般的操作,一边问跳上副驾驶的张卫伟,“有没有说什么事情?”
“没有。是郑东云过来通知的,他故意说得轻描淡写,但是我能听出来,王厂急着找你,就马上赶过来了。”张卫伟道。
李路冷哼一声,“那货巴不得我在王厂面前丢了印象分。”
一路卷起阵阵的灰尘,李路驾驶212吉普片刻杀回光明厂,直接在机关楼前面停下,一边往机关楼那边大步走还不忘回头指着212吉普对张卫伟说,“去弄一下刹车,这玩意儿早晚要出事!”
“知道了!”张卫伟直接就把车开到维修车间去。
这台212吉普是敞篷的,保卫科的通勤主力车辆,使用的频率非常之高。
三不必工作两步走到了三楼王家庆的办公室那里,李路整理了一下着装,敲了敲门,“报告!”
“进来。”传来王家庆浑厚的声音。
李路推门进去,抬眼一看,却是愣了,张平山也在。
“王厂!张参谋长!保卫科副科长李路前来报到!”李路敬礼。
王家庆指了指那边的椅子,道,“坐下说话。”
李路屁股刚刚落下,王家庆就揶揄着说,“小李啊,听说你这段时间忙得很啊,到处跑,怎么样,生意做得怎么样?”
吓得李路屁股要弹起来,笑了笑,却是不答话的。这话不好搭,干脆保持沉默。
张平山问李路,“小李,你在部队学的那点东西,没丢吧?”
尽管李路不知道老连长问这个问题的目的,但依然是挺了挺胸脯,道,“一辈子都忘不了!”
微微点了点头,张平山却是不再说话了。
此时,王家庆收起了笑容,说道,“李路,厂里有一项重要任务交给你。这几个月你在外面跑的时间比在厂里待的时间还长,你在外面搞拖拉机厂我也顶着压力让你放手干。但你始终是光明厂的职工,是保卫科副科长。”
李路沉声说道,“王厂,我没忘。尽管我已经不是现役军人,但我身上穿着的依然是军装,我不但是光明厂保卫科副科长,还是光明民兵营的副营长。组织需要我做什么,我一定赴汤蹈火!”
张平山摆了摆手,笑着说,“小李,没那么严重。”
说着,他看向王家庆,“王厂长,那我就说了。”
王家庆点了点头。
张平山于是缓缓道来,“前面光明厂的亚洲虎坦克项目组给了我们十几台亚洲虎原型车,我们坦克团不是要开赴前线吗,光明厂这边就希望能够得到第一手的实战数据,用作未来的改进依据。”
“那么,亚洲虎坦克项目组就必须要派出一个技术组进行跟踪记录,他们的安全就成了问题。我们部队是要打仗的,很难抽掉人员出来进行贴身警卫。我就过来找王厂长商量,是否可以从光明厂保卫科里抽掉一些人组成一个护卫队,专职保护随队作战的技术组。”
王家庆接上话,说道,“你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咱们厂保卫科的退伍兵也不少,你看看,是否可以组织一支这样的护卫队,保护项目组派出的随队技术组,让他们安全的出去,完成技术跟踪工作之后,安全的返回。”
李路猛地站起来,斩钉截铁的说道:“王厂!张参谋长!我坚决完成任务!”
1...3738394041...1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