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莫问江湖
在吕祖之后,第四祖海蟾子同样有名,留有“戏金蟾”的典故,并著有《还金篇》和《阴符经集解》。如果说前四位祖师都是开山祖师,那么第五祖重阳子便是中兴祖师,提倡三教合一,原为秦州人士,修道有成之后前往齐州传道,由此开创东华宗一脉。
此时在供奉重阳祖师的大殿中,正在盘膝打坐的南柯子伸手一招,一柄飞剑飞入他的掌中。
太平客栈 第五十八章 太一东皇
如果没有苏云媗的邀请,南柯子也如其他东华宗长老一般,少理俗事,潜心修行,注重炼丹一事,这辈子注定名声不显。在江湖人的眼中,与陆夫人一般,都是不擅与人争斗之人,说白了就是不擅长厮杀。
正因为如此,青阳教在齐州境内肆虐的时候,并不怎么把东华宗放在眼中,真正让他们忌惮的,还是不在齐州却将齐州视作私宅后院的清微宗。
因为清微宗缘故,东华宗倒是没怎么受到青阳教之乱的波及,仍旧超然世外,做那仙风道骨的山上之人。
前不久的时候,丹霞峰上来了一位身份极为贵重的贵客,报上名号之后,山门处的知客弟子不敢有丝毫怠慢,赶紧上报。南柯子得知之后,不得不离开丹房,亲自出迎。
虽说丹霞峰不接受外人的贸然拜访,但是凡事无绝对,有些人还是可以例外的,比如受邀而来的客人,或是丹霞峰上某位长老的故友,还有就是清微宗来人,毕竟东华宗现在要受清微宗的庇护,清微宗又是当年四六之争的领袖,故而清微宗可以在规矩之外。
当然,也不是随便一个清微宗弟子就能有此殊遇,七十二位岛主肯定不行,三十六位堂主中的绝大部分人也够呛,非要是清微宗的嫡传弟子不可。
这两位清微宗的嫡传弟子登山之后,并未做什么,也没说什么,只是在丹霞峰上闲逛,倒像是来赏景的。
丹霞宫的八座大殿,取名就如这丹霞宫一般,极为简单明了。比如说三座主殿,供奉道祖的就是道祖殿,供奉三清祖师的就是三清殿,供奉药王的就是药王殿,五座偏殿分别供奉五位祖师,东华帝君又称少阳君,故而五殿分别是:少阳殿、正阳殿、纯阳殿、海蟾殿、重阳殿,后来有东华宗祖师将海蟾殿改名为紫阳殿,故而此五殿又被称作“五阳殿”。
五阳殿外有一座宽阔的白玉广场,一名少年漫步其中,他身着一件玄色黑袍,头上以墨玉簪子束发,脚踏云履,面容温和,行走之间,大袖飘摇,不染尘埃,有着与年龄不符的仙风道骨。
少年走到五阳殿之首的纯阳殿外,朝里面望去,依稀可见殿内那尊东华帝君的宏伟雕像,雕像高达数丈,不是道人打扮,却是戴有帝冠,身着帝袍,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两掌的掌心隔空相对。
佛家有竖三世佛,象征过去的燃灯古佛,象征现在的释迦佛祖,象征未来的东来佛祖。又有横三世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王佛,中央婆娑世界的释迦佛祖,西方极乐世界的接引佛,如此便是五尊佛。
道家则有三清四御之说,因为太清道德天尊乃是太上道祖分身所化,故而又有“六御”之说,分别是:统御万天的玉皇大帝、统御万神的勾陈上宫大帝、统御万星的北极紫微大帝、统御万灵的东极青华大帝、统御万类的南极长生大帝、统御万地的后土皇地祇。六御对应六合,即上、下、东、西、南、北。故而世人常说,皇天在上,后土在下。
东极青华大帝即是东华帝君,又称东王公、东皇。
少年看了眼这尊东华帝君的雕像,再看了眼殿门上方的牌匾,轻声诵道:“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节。”
然后他自嘲一笑。
在道门的神话传说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传说,据说有一尊上古大神,也曾经掌管天庭,名为东皇太一。
他姓李,名为太一,表字东皇。
这个表字,不是师父给他取的,而是他自己取的。
他的那位师兄,只是玄都紫府,而他却要凌驾于诸天之上,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人。
这倒不是他不知天高地厚,而是事实如此。
如果说某个小宗门的弟子,或是哪个江湖散人,敢于说出如此话语,那定然失心疯了,可他不一样,他自学艺起就立于山巅之上,无论是自身的眼界格局,还是师父同门的修为境界,都是当世顶尖,他能说出如此话语,自然是认为其他人皆不如自己之故。
这是自负,也是傲气。
在五阳殿中,年长的东华宗道人都对于这个少年敬而远之,不愿招惹半分,唯有一些半大不小的年轻弟子聚集在一起,说些不着边际的闲话,言谈之间难免提到这个外来的贵客,据说与少年一道而来的还有一名女子,不过女子在一座偏殿住下之后,就很少外出,偶有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也是去往丹霞峰后峰处的绝壁,似是练剑。
不多时后,有一名女子从另外一个方向行来。
少年扯了扯嘴角,并不如何掩饰自己的轻慢和不屑。
女子主动开口道:“你领我来此地,到底要干什么?”
少年答非所问道:“师姐已经多久没有处理青鸾卫的事宜了?”
女子皱了皱眉头。
少年又问道:“那师姐知不知道,四师兄如今身在何地?”
女子默不作声。
少年追问道:“前不久,三师兄与‘血刀’宁忆交手,虽说双方并未尽全力,故而未分胜负,但其中因由,师姐不会不知道吧?”
女子似乎被这类不着前后的问题弄得有些恼火,语气愈发冰冷:“你到底要说什么?”
少年轻轻叹息一声:“看来是不知道了。没想到师姐还真是一门心思练剑,什么事情也不管了,与那些埋头苦读的书生又有何异?”
女子冷笑道:“我比不得你们这些天才、奇才,一个心思只能做一件事,分不得心。”
少年平淡道:“人贵有自知之明。”
女子笑意愈冷,说道:“志得意满,得志骄狂,这不算什么,只是你千万不要跌倒了,只要你跌倒了,那么你今日的狂悖,日后都会加倍反噬。四师兄的前车之鉴不远,前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少年没有理会女子,只是再度望向纯阳殿内的东华帝君,轻声感慨道:“太乙东皇,东皇太一。”
然后少年转身,撂下一句:“道不同不相谋是其一,朽木不可雕也是其二。”
太平客栈 第五十九章 同境无敌
朽木不可雕也,通常用来形容资质极差之人。
女子名叫陆雁冰,归真境八重楼的修为,虽然比许多黑白谱上的高手差了些许距离,但是在年轻一辈中,却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如今在少玄榜上排名第五,如果说陆雁冰是朽木难雕,那这世上还有几人能入少年之眼?
至于少年,他姓李,名太一,虽然他名声不显,但是以资质而论,不仅仅是正道十二宗,放眼整个天下江湖,他都是首屈一指的天才,未来注定要成为老玄榜上的神仙人物。这可不是李太一自吹自擂,而是他们的师父亲口所言,李玄都的剑道资质要比李元婴高出三尺,而李太一又要比李玄都高出三寸,李玄都和李元婴这对争了多年的宿敌都被年轻更小的六师弟李太一压下一头。
当然,这个说法只是说未来的前景,以境界修为而论,年岁越长,修炼的时间越长,那么境界和修为自然要更高一些,这也是许多老前辈们能够在江湖上有立足之地的根由所在,凭借着年岁生生熬出来的修为境界,堪堪压过那些惊才绝艳的晚辈们,只是随着晚辈们的不断成长,有些侥幸立于潮头之上的前浪死在沙滩上也是迟早之事。
在李太一眼中,陆雁冰不算什么,无论现在还是以后,都是如此。三师兄李元婴也不算什么,本身资质就不如旁人,还醉心俗务之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力,如何能成事?至于二师兄张海石,也许资质略有不如,但年岁摆在那里,就是靠着水磨工夫,也磨出一份不俗修为了,如今能高居太玄榜便是明证。不过二师兄也有不足,那就是年岁太大,心境有缺,整个人从内到外都透出一股腐朽气息,此生成就也就止步于此了,正是冢中枯骨,迟早擒之。ァ新ヤ~8~1~中文網
真正让他视为敌手的,是那位四师兄。
高出三寸,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虽然这位四师兄在天宝二年的时候就已经坠境,但最近竟是有东山再起的迹象,这就很有意思了,一个人一直登高不难,难的是跌落谷底之后再爬上来,这种人无论是心志还是本身资质,都极为可怕,不可小觑。
要不然他也不会出现在此地。
当年有高人说他是东华帝君的化身下界历劫。师父说道祖是太上,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有“一”遁去,故而师父给他取名“太一”,后来师父得知他自己取了表字“东皇”之后,只是感叹了一句“注定如此”。新八一中文网首发
李太一不知此事是真是假,可他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天宝二年的时候,二师兄带着濒死的四师兄回来,次年,四师兄自废修为,跌落谷底。
这一切都被他看在眼中,再到后来,三师兄得势,四师兄不问世事,他原本还担心这位最被他看好的四师兄就此一蹶不振,失去了满身意气,沦为一个废人,那么他就永远也不可能胜过这位师兄,就像男女之间的情事,活着的人,无论做到何种程度,永远也比不过一个已经死了的人。同理,不管他日后如何出类拔萃,总会有人说当年的紫府剑仙如何如何,如果紫府剑仙不曾跌境又如何如何,可他又不能再找一个巅峰时的紫府剑仙出来打上一场,所以他只能寄希望于四师兄,希望这位师兄能重回巅峰,然后他再光明正大地击败紫府剑仙,如此便没有了争议。
这几年来,他一直故意将自己的境界压制在先天玉虚境,如果他想要踏足归真境,随时都可以,至于登上少玄榜,更是易如反掌,只是他不愿意如此做而已。
不是他视名利如烟云,而是他不屑于这种小名小利,在他看来,区区一个少玄榜算什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要登榜,就直接登上太玄榜。
自从他握剑以来,哪个宗中长老敢依仗着境界高就敢小看他半分?破境如喝水吃饭,势如破竹,而且不同于那种空有境界修为的废物,在过去数年之中,同境之战,或是高出一个境界的争斗,他从无败绩,甚至连险胜也没有,摧枯拉朽。
没什么意思。
连一个能让他倾力出手的对手都没有。
李太一自从握剑之后,就立下誓言,他要做到每一个境界的第一人,他是抱丹境,他便是抱丹境第一人,他是先天境,他便是先天境第一人,日后他成为归真境或是天人境,那他便是归真境或是天人境的第一人!
同境之争无敌手。
就在李太一怔然出神的时候,被李太一多次言语羞辱的陆雁冰缓缓开口道:“好一个道不同不相谋,再过几日,我还有位友人来访,就恕不奉陪了。”
李太一摆手道:“师姐先不要急着走,接下来还有一处好戏,师姐就不想看看?”
陆雁冰骤起眉头:“什么好戏?”
李太一伸了个拦腰,从自己的须弥宝物中取出一柄带鞘短剑,通体黑色,没有剑锷,剑柄与剑鞘齐平,剑在鞘中时,宛若一根略微扁平方正的黑色短棍。
这柄短剑不在刀剑评上,名为“潜龙”。
都说三尺青锋,长剑的长度大约就在三尺左右,而这柄短剑只有一尺五左右,论进攻范围,不如长剑,论贴身灵巧,不如匕首,有高不成低不就之嫌。
李太一以拇指按住剑柄,轻轻一推,露出一抹寒光,轻声道:“一看便知。”
下一刻,李太一开始发足狂奔。
陆雁冰大声道:“李太一,你要去哪?”
李太一没有回答,就这么一路狂奔至丹霞峰的边缘位置,然后一跃而出。
陆雁冰也赶到丹霞峰的边缘位置,往下望去,只见少年好似乘风而行,可仔细看去,少年其实是不断以脚尖点在树冠之上借力,只是一触即分,时间极短,速度极快,所以乍一看起来好像是天人逍遥境大宗师的御风而行。
李太一的身形渐去渐远,陆雁冰一咬牙,也紧随其后,飘下了丹霞峰。
两人一前一后,脚踏层层密林如履平地,一路往山下而去。
太平客栈 第六十章 怨憎会
李玄都走得不紧不慢,他是在天宝二年坠境,如今已经是天宝七年,将近五年的时间都已经等了,便不急于这一两日。
如今的李玄都,不同于以前的紫府剑仙,以前的紫府剑仙,双眼所见只有一个小我,自己的境界修为如何,自己得了什么宝物,自己学了什么功法,来来回回,一个“我”字。如今的李玄都,不敢说观天下,但是所见稍微大了一些,做人七分想自己,剩下三分想想别人,以小我为中心,逐渐扩大,就像水面上的一圈涟漪,渐渐扩散,最终消散了无痕,与水面重归一体。
黄昏中,李玄都终于走到了丹霞峰的山脚位置。
太清山本就以多雾著称,在这个时辰,便显得格外暮色沉重,若是有人在夜间入山,遇到“鬼打墙”迷路几乎是必然之事,哪怕经验丰富的猎人、药农、樵夫也不敢贸然入山,再加上丹霞峰本就人迹罕至,于是愈发幽静,甚至透出几分渗人的凄清意味。
李玄都停下脚步,解下腰间的“冷美人”,双手拄刀。
然后李玄都抬高视线。
刚好有人同时望来。
一名黑衣少年站在远处的大树树杈之上,正朝着李玄都微笑。
李玄都不动声色,问道:“来了多久了?”
少年反问道:“师兄是问我来这丹霞峰多久了?还是问我在此地等师兄多久了?”
李玄都轻轻呼吸了一口气,脸色凝重。
有些人,虽然性子不好,但难掩才华,这两者并不冲突,也在情理之中。
佛家有言,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放不下、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
虽然李玄都并不信佛,但也不得不承认,真是有道理。
有些苦楚就在不经意之间来临,越是不希望见的人,就越是容易在不经意间不期而遇。
或者不该用“不经意”三字,因为这不会是巧合,而是故意找上门来的。
黑衣少年站在树杈上,双手握着短剑负于身后,眼神玩味,打量着李玄都,微笑道:“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见过师兄练剑,当时看不出师兄的剑意深浅,现在回想起来,师兄的剑意是真好,距离圆润如意就差一线而已。”
明褒暗贬。
李玄都无喜无悲。
这个黑衣少年,正是他的六师弟,也就是小师弟李太一。
当年李玄都闯荡江湖的时候,少年刚刚开始练剑不久,那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了极为惊人的天赋,只是在他们师兄弟六人之中,就没有一个资质差的,所以李玄都当时也没有太过放在心上。
李太一任由夜风吹动自己的衣襟,满头黑发随之而动,风度翩翩。
这便是一个大宗门应有的底蕴了。
虽然他们都是江湖人,但江湖人也是讲究一个气度的,也许他们这些早早踏足江湖的师兄们还有些底层江湖的痕迹,但是李太一这个自小一直在宗门中的小师弟,却是与底层的江湖无甚相干,更像是一位世家出身的贵公子。
他这次下山,严格来说是他第一次离开宗门,一路上没有所谓的快意恩仇,倒像是微服私访,找了几个桩子练手,本想着借他山之石攻玉,结果这些江湖散人也好,青阳教的教众也罢,就没有一个名副其实的高手,多是些空有名头的先天境和归真境,就算他故意收束境界修为,且不用师门的法宝和各种压箱底的功法,仍旧不是他的对手,甚至受不住他的几剑,实在是无趣。
李太一轻笑道:“恭喜师兄,离开师门时不过是抱丹境的修为,现在已经是先天玉虚境了,不知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还有就是,不知道师兄的玉虚境与我的玉虚境又有什么区别,好像师兄的玉虚境有许多隐患,不知师弟我说得对是不对?”
李玄都直接问道:“你来找我就是为了说这些?”
“当然不是。”李太一摇头道:“这次其实也可以算是巧遇,因为我本来是奉师父的命令下山行走江湖,刚好又从四师姐那里听说了师兄在‘天乐桃源’的事情,于是就想见一见师兄,也能再听师兄讲一讲江湖上的各种奇闻异事。”
以前李太一还小的时候,李玄都就已经开始行走江湖,偶尔返回宗门,也会对这位小师弟提起外面的江湖,只是现在李太一也算是长大成人,再说这个,就有些讥讽的意味了。
其实李太一在师门里并非一个多话之人,就算是口出恶言,也是分人的,除了几位师兄弟之外,其他人甚至都不能让李太一多看一眼。换而言之,能让李太一说上这么多话,倒是抬举。
当然,在李太一说完话之后,还要更重要的事情,也是他期盼已久的事情。
那就是与这位师兄分出个高下。
在他看来,这位师兄既是他面前的一道门槛,也是一块注定要被他踩在脚下的踏脚石。他的目光不能一直放在这些同辈人的身上,更应是那些尸位素餐的老辈人们。
李玄都看向李太一身后双手握着的短剑,问道:“你是要想跟我切磋一番?”
李太一没有否认:“的确是有这个念头,毕竟师兄在过去可谓是名声在外,如今又东山再起,放眼世间,没有比师兄还要合适的对手了。我知道师兄身上有伤,所以我也不占师兄的便宜,许多拼命的手法就不用了,而且念在同门的情谊上,我也会尽量留手,免得让师兄伤上加伤。只不过我也要劝师兄一句,不要有所保留,否则会输得很难看,丢了做师兄的脸面,那就不好了。”
李玄都平淡道:“这个倒是不用你费心,我不像你,我是从江湖的泥潭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被人追杀过,也打输过,对于输赢远没有你这般执念。”
李太一表面上仍旧是笑吟吟的,可心底却是有些隐隐不悦,什么叫远没有这般执念,意思就是说胜负看淡?倒真是个好借口。还没有开打,就已经开始为自己找借口,倒也算是有些自知之明。李太一脸上依然带着笑意,心想自己待会儿一定要好好看看这位四师兄输了之后,还能有什么说法。
太平客栈 第六十一章 潜龙在渊
李太一从树杈上一跃而下,落地无声,然后说道:“既然是切磋讨教,那便还需要个见证人,如今二师兄和三师兄都不在宗内,我便请了五师姐过来。”
话音落下,从这棵大树之后转出一人,正是陆雁冰。
再次见到李玄都,陆雁冰的神情有些复杂,反倒是李玄都的态度比较温和,道:“原来是五师妹。”
陆雁冰没有说话,向后退了一步,哪边也不靠,恪守中立。
李玄都拿起被他拄着的“冷美人”,横于身前。
一直背负双手的李太一也将短剑“潜龙”也横于身前,微笑道:“听说师兄的‘人间世’断了,真是可惜,不知这算不算占了师兄的便宜。”
李玄都左手握着“冷美人”的刀鞘,右手缓缓搭上刀柄,拔刀出鞘三分,平静道:“不算。”
李太一笑眯眯地说了个“好”字,然后开始缓缓前行。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李太一用短剑,自然是喜欢近身搏杀。
他虽然言语轻佻,冷嘲热讽,但是也深知盛名之下无虚士的道理,当年的紫府剑仙能走到太玄榜第十的地步,必然有其独到之处,所以正式出手之时,李太一没有丝毫大意。
双方在距离还有十丈的时候,李太一已经完全拔出短剑,划出一个惊艳弧线,一人一剑瞬间跨越十丈距离,斩向李玄都的咽喉。
这是剑术中的拔剑术,相比起拔剑术这个名字,李太一更喜欢它的另外一个风雅名字,“刹那芳华”。
李玄都同样拔刀,刚好挡下这一剑。
刀剑相撞,李太一直接借势滚剑,剑锋沿着刀锋滚动,瞬间欺近李玄都。
两人都是修习“北斗三十六剑诀”,李玄都自然不能让李太一轻易近身,当即转守为攻,一振手中的“冷美人,连续激发七道“无极劲”反震在李太一的剑身上,借助反弹之势瞬间拉开距离,真正做到了一气呵成。
不过李太一也不是那些死在李玄都手下的寻常先天境,骤然爆发气机,身随剑动,整个人如同陀螺旋转,在一瞬间连出七剑
李玄都自从踏足江湖以来,历经大小百余战,早已无师自通地学会如何避其锋芒,纵使李太一的气机比他更盛,也绝难一剑制胜。
只见李玄都身形一晃,好似一分为九,九道身影在同一时间各出一刀,不但挡下了李太一的七剑,而且还反攻两刀,此乃秦清的“天阙九问”,却是李玄都从胡良处学来。
李太一随手挡下两刀,淡淡一笑。
刚才两人都不知道对方的真正底细,所以第一次出手都留有余地,更多还是试探对手的深浅,而不是倾尽全力。李玄都如此小心谨慎,并不奇怪,可李太一从来都是眼高于顶的性子,还是如此小心谨慎,就有些意思了,显而易见,李太一对待李玄都,从内心深处,还是有着难以言喻的忌惮。
经过这番试探之后,李太一觉得已经差不多摸清了李玄都的底细,不再留有余地,毫无征兆地暴起一剑,整个人在一瞬间剑气勃发,脚下地面寸寸碎裂。剑锋裹挟着似乎要满溢出来的剑气,直逼李玄都面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