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战将传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尘土nn
然而沈正文似乎嗅到了口气当中小鬼子司令官对他的怨恨,或许沈正文觉得自己这几天对小鬼子做的有点过分了,沈正文竟然下令明天给战士们放假一天。
当然这个放假一天也是仅限在营地里,大家可以睡觉,可以聊天,但是不能离开密林半步。趁这个时间段,沈正文也好安排士兵侦察一下周围的敌情,决定下一步向哪个方向行动。
也正是这一天的时间,沈正文挽救了护矿队的行动。沈正文敏锐的觉察到了日军的不正常,在第二天晚上,沈正文果断下令,部队立刻转移。
在路过一个县城的时候,士兵们果然发现了县城内的防守力量加强了。沈正文得出结论日军从井陉撤离了。
井陉算是保住了,但是沈正文高度警惕起来,因为他们的危险真正的来临了。没做一个计划,沈正文都召集部队的所有军官集体讨论计划的可行性。
最后沈正文决定带着部队南下,至少沧州的地界上不能再待着了。
然而沈正文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南下之后进入的是山东的地界。只要过了漳卫新河,他们要面对的是山东的日军,而且河北的日军一定会全力封锁从山东进入河北的道路,断绝他们回到太行山的路,到时候把他们困在山东,护矿队就真的成了一支孤军。
“队长,我们进入山东的风险太大了”
这时候谁都知道,他们这样进入山东,十有八九是回不了井陉地区了,没有兵员补充,没有弹药粮草,当年石达开离开天京之后,力量可比护矿队要强大,最后的结果也是死路一条。
沈正文心里也打鼓,他也没有把握能够重新回到河北,但是当今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南下前往山东。
最后沈正文力排众议,决定进入山东。
由于日军在漳卫新河并没有安排多少兵力防御,在夜色的掩护下,护矿队的士兵带着武器装备从漳卫新河上游进入到了山东的地界,就这样轻松的消失在了河北日军的视野当中。
护矿队不但从河北日军视线当中消失,就连潜入敌后寻找护矿队的特战旅的士兵都没有丝毫发现护矿队的踪迹,护矿队好像消失了一样。
抗日之战将传奇 第六百二十章 有人作死
护矿队消失了,不只是特战旅的士兵找不到他们,就连河北的日军也没有发现护矿队的任何踪迹。
明月当空,马万忠站在残缺不堪的城墙上望着东方,已经有很多人在也看不到天空中的月亮了。马万忠孤身站在黑暗中,周围没有一个士兵,前方是无边无际的黑暗,身后是被打成粉的井陉城。
马万忠已经从胡国山那儿得到了护矿队的消息,他之所以站在城墙上,就是希望城外来了一批战士,向他招手,告诉他,他们是护矿队的。他们师欠下了沈正文和护矿队的一个天大的人情,但是护矿队却生死未卜。
晚风徐徐,这一夜是马万忠有生以来最难入睡的夜晚。他就这样一直在城墙上站着,直到黑暗消失,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城墙上,马万忠才艰难的迈着脚步下了城墙。
城中士兵往来,他们还在清理着城中的废墟,现在已经在给老百姓建新房子了,但是废墟中还是不断挖出失踪士兵的尸体。
井陉城内虽然嘈杂,但是没有人说话,以为他们大多数人都失去了战友,他们只能埋头干活,压制住心里的痛苦与悲伤。
回到指挥部后,胡国山向马万忠提出了辞行,现在城中的大小事务都已经安排好了,井陉是马万忠的防区,他继续在这儿插手井陉的大小事务已经不合适了。
“关于井陉的战斗我这边也会写一份详细的战况向凡哥报告的”
作为师长,他要向廖凡负责,必须要准确的把每一次战斗的情况向廖凡报告,当然这当中关于马万忠的情况也少不了,他必须要如实回答廖凡。
“马上就走吗”
马万忠当然知道他们这儿的情况要如实向廖凡报告,作为下级指挥官,他们不但要为士兵负责,也要为上级指挥官负责。
“部队已经在集合了,等集合起来我们就出发”
井陉的战斗结束了,马万忠师和日军恢复了战斗前的状态,但是战争留下的创伤却永远抹不去,很多老百姓都已经无家可归,要不是士兵在给他们盖房子,恐怕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对于井陉的事情,廖凡从李凌飞的电报中也知道了个大概,他相信马万忠能够处理好井陉地区的事情,至少井陉的事情要比大同的事情要单纯。
今天上午的时候,孙伯勇已经清算完了康家在大同内的所有产业,而且还得出了一个消息,康家有人竟然在国军当中任师长一职。
这一消息可让廖凡为难了,康家竟然有人在抗日的前线为国流血,这可让廖凡有了估计,廖凡并不是担心康家的那位师长回把他给怎么样。廖凡担心的是,人家在部队流血牺牲,他在后边把人家的全家都给杀了,刀这一关好管,可是人心这一关就难过了。
“宋祖义你可知道,康家那位师长在何部队任何止”
宋祖义作为大同的本地人,而且当年跟康家在大同城内平起平坐,对康家的这位师长肯定有所了解,然而廖凡高估宋祖义了。
“这位师长应该是康海龙的三儿子叫康有廷,早些年就离开大同了,没有人知道康有廷的情况,听人说过好像在保定军校读过书,后来就不知道他的消息了。”
康有廷离开大同的时候只有十几岁,那时候谁会在意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情况,而且离开大同这么多年了,谁知道他会经历一些什么事情。
廖凡心中犹豫了,要想拿抗日将士的家属开刀问斩,他真的有点下不去手。
“长生,给重庆发报,查查这个康有廷的情况”
不管怎么样,廖凡先要了解这个康有廷的情况,如果他真的在前线带兵打仗,廖凡决定放康家一条生路。
“凡哥,有情况”
就在廖凡他们商量康家的情况的时候,一个特战旅的士兵跑进来向廖凡报告。
“怎么回事”廖凡问。
“凡哥,城南和城西的米行涨价了”
“涨了多少”宋祖义似乎更关心大同城内的粮食价格。
“翻个三番,现在好多老百姓都聚集在粮行的门口,等着买粮食呢”
粮食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乱的年代都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控制了粮食等于控制了这个地区内老百姓的性命。廖凡当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过以大同城现在老百姓的购买能力,即便是涨了三倍,老百姓也要卖粮食吃。
“是康家手底下的粮行吗”廖凡问。
“应该不是,康家的粮行主要集中在了城北和城东,城南和城西的粮行应该是别人的”对于大同城内的情况,宋祖义比廖凡更了解。
廖凡开始沉思,也就是说其他方向有动静了,康家却没有任何动静。
“城南和城西的粮行属于何人拥有”廖凡问。
“城南和城西的粮行比较小,至少属于四五家人的,其中有一些商人也投资了,背后的情况比较负责,根本查不清楚到底谁在里边有股份”
这些粮行都是大家一起凑钱建起来的,这些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人,有钱大家一起赚,谁都别想独吞,当然康家除外。因为在他们有点钱的时候,康家就已经在大同屹立了几十年了,他们再怎么折腾也折腾不过康家。
而且康家也有康家的打算,这些粮行让给这些商人之后,他又用分红的手段,把每个人的利益都局限起来,以防他们真的起来了,跟他们康家形成竞争。
“这粮行总要有一个大东家吧”廖凡可不相信他们能够平分当中的利益,既然做生意,肯定有人拿得多,有人拿得少。
“应该是一个姓吕的商人是城南粮行的最大老板”
这几日调查大同城的情况,孙伯勇也摸清了大同城内的大体情况,对城内那些有点实力的商铺都做了调查,其中一个姓吕的商人在大同城内还是有些实力的。
“姓吕的”廖凡喃喃的说道,他似乎对这个姓吕的有些记忆,但是又想不起是谁来。
“凡哥,在宴会上有个姓吕的商人捐的钱仅次于康海龙”卢黎明提醒廖凡,那天的宴会廖凡都喝多了,卢黎明可是把在场的所有人都给记下来了。
经过卢黎明的提醒廖凡突然想起来了,确实有一个姓吕的商人,他也确实捐了不少钱。
“以你们两个人的意见这件事情该怎么处理”廖凡问孙伯勇和宋祖义。
“我认为不应该打草惊蛇,现在城南和城西的粮食涨了,但是康家的粮行没有涨价,我相信只要老百姓得到消息,城南和城西的粮行这几天肯定没有人去买粮食”孙伯勇说道。
他们的目标是康家,不是这些商人,对付这些商人只不过是搂草大兔子,对付康家的时候顺便整治这些只想着发财的不法商人。
“我同意孙部长的意见,只要老百姓去康家的粮行买粮食,姓吕的肯定会坐不住,然后去找康家人商量对策,如果康家人挺姓吕的,我们就好办了”
廖凡点点头,同意了两个人的意见。
在姓吕的决定涨粮食价格的时候,康家早已经知道了。那些商人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为了钱财才聚集在一起的,康家当然要在当中安排一个人,一来可以从那些不归康家管理的粮行中赚一些,二来可以顺便监督一下这些人,看看他们对康家是不是有威胁。
然而粮食这一涨价,却让康海龙有点坐不住了,别人家的粮食都涨价了,他们家的粮食不涨价,肯定会一起当地老百姓哄抢粮食。
果不其然,仅仅半天的时间,整个大同的老百姓都得到了消息,涌上了街头,直奔城东和城北的粮行而去。大同可有三十万的老百姓,即便是康家的粮行存储了再多的粮食,也不够这三十万吃的。
短短一天时间内,康家的粮库就见底了,他们康家又没办法在短时间内从其他地方运来粮食。
康海龙看着自己家粮行外密密麻麻的人群,心里对姓吕的咬牙切齿。你想涨粮食的价格,他康海龙没有什么意见,但是最起码要跟他商量一下,让康家有个准备。
这一变化,让康海龙可是措手不及,为了粮仓内那仅有的一点粮食,康海龙不得不让粮行关门歇业。
可是十几万的老百姓不干了,他们不知道康家的粮库里没有了粮食,还以为康家的粮行也要涨价,老百姓都堵在康家的粮行门口,让康家人开门卖粮食。
为了保护自己家的粮行,康海龙不得已派出自己家的家丁扛着枪到粮仓的门口站岗。
康海龙第一件事情要找的就是姓吕的,是他把康家搞的如此被动。
“姓吕的,你到底要干什么”康海龙打发雷霆,这十几年来他一直修身养性,今天却大发脾气。
“吆,原来是康市长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草民罪该万死”
姓吕的一直对康海龙撤了他的官职耿耿于怀,即便你康家是大同的地头蛇,他姓吕的也不是吃干饭的,今天的成果不只是在向新三十三军宣战,也是在告诉康家,他姓吕的在大同也是可以呼风唤雨的。
抗日之战将传奇 第六百二十一章 康家被算计
虽然姓吕的态度放得很低,但是康海龙听出了姓吕的言词之中的傲慢。这姓吕的越来越不把康海龙放在眼里了。
“看来你真的是想作死”
康海龙冷哼一声,很不屑的看着姓吕的样子,本来他还觉得姓吕的可以任用,没想到这么一点事情都忍不住了,康海龙这么大年纪了也算是看错人了。
“康市长,你们康家家大业大,不缺那口饭吃,我们要是不想办法赚钱,我们就真的饿死了”
姓吕的现在可不管现在大同是谁的天下,他没有了财路,只能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既然康家不愿意帮他,他之能自己动手了。
他手里虽然没有康家那么多渠道,但是粮食这一点,他可以联合城内的商人,只要给这些商人一点利益,他们绝对愿意跟他合作的。
姓吕的赌赢了,至少城南和城西的粮行确实在同一时间的涨价了,而且还把康家的粮食给搞的销售一空,在短时间内根本得补充不到粮食,现在只有他姓吕的手里还掌控着大同的粮源。
只要控制住了大同的粮食,他姓吕的可就大同呼风唤雨了。
康海龙看着姓吕的得意的表情,心里冷笑。康家都没有能力跟廖凡掰手腕,就他一个姓吕的还想跟廖凡斗,估计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但是康海龙来找姓吕的不是来为了教训姓吕的,他来要粮食的。在大同城内,除了军粮,只有姓吕的手里还掌控着足够的粮食,军粮谁都不敢打主意,剩下的也就只有姓吕的粮行里还有粮食了。
“我是来找你借粮食的”
平时如果康海龙说出这句话来,大同城内谁不敢卖给康家一个面子,屁颠屁颠的把粮食送到康海龙手里。但是今天姓吕的他想做人上人,不想再看康家的脸色。
他不是康家的一条狗,说用的时候,给他高官厚禄,说不用的时候,他连饭都吃不起。
“哟,康家家大业大还像我来借粮食,这真是天下奇闻呢”姓吕的冷嘲热讽的说道,康家确实家大业大不错,但是他们康家也没有囤积几十万人吃的粮食。
既然姓吕敢哄抬粮食价格,肯定做了准备,粮仓中定然有不少粮食。
此时康海龙已经对姓吕的厌恶至极“现在掌管大同的是新三十三军没错,但是你别忘了我还是大同的市长”
康海龙想拿市长的身份来压姓吕的,可是姓吕的商人根本不吃这一套“你市长没错,但是我卖的是自己的东西,难道市长想要给我家的粮食定个价格吗”
“你”康海龙没想到姓吕的会这么无赖,想当初姓吕向他们康家借钱的时候那种低三下四求人的态度,康海龙从来没想到当时看似那么老实的一个人,今天会变成这样。
为了自己的粮行,康海龙不得不暂时忍气吞声,今天他是来找姓吕的商量办法的,不是来跟姓吕的吵架的。
“你想要什么条件,才能够答应借粮食给我们”
康海龙只能忍住,只要等他缓过气来,一定要要加倍的奉还给姓吕的,让他在大同城内没有了任何立足之地。
姓吕要的就是康海龙松口,他这条船虽然已经拉上了大同城内一半有名的商人,但是这条船还够大,因为康家人还没有上来,他要把康家也拉上这条船。
有市长在他的船上,他就更有底气跟新三十三军斗一斗。
“我唯一的条件就是粮食到了康家的粮行里,要按照我定的价格来卖”姓吕的奸笑着说,这样以来,不管康海龙是不是真的在他这条船上,至少在外界人的眼里看来,他跟康家穿的是同一条裤子。
“这绝对不可能”
康海龙当然明白姓吕的打的是什么主意,他已经都到了这个年纪了,怎么可能会跟姓吕的这个小人上一条船。
“送客”
姓吕的一点面子都不给康海龙,直接下了逐客令,他现在根本不在乎康家。现在姓吕的手里掌握着大同城内的粮食,还管什么康家,他自己不怕粮食卖不出去。
康海龙没想到姓吕的会如此不给他面子,满脸怒气的离开了。
康海龙虽然从姓吕的那儿离开了,但是买粮的老百姓可是没有从康家的粮行离开,甚至他们开始高声呼喊要求康家卖粮食,要不是门口有家丁扛着枪在守着,这些老百姓早就冲进去了。
面对当前的情况,康海龙除了恨就是恨,玩了这么多年鹰,到头来竟然被鹰给啄了。
康海龙看着粮行前迟迟不肯离开的大同市民,心里焦躁,即便他是市长,他手中有个几十条枪,要是这么多老百姓真的向钱冲,没有人能够挡住他们。
对于大同城内的情况,廖凡从士兵的口里很快就了解清楚了。廖凡可是很乐意看到这样的情况,既然康家犯了众怒,又让康家跟姓吕的狗咬狗一嘴毛,廖凡当然选择看一场好戏。
“我估计康海龙肯定坐不住了,他要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件事情,最后肯定还来这儿,找我们帮忙”
廖凡断定康海龙不到最后关头肯定不会来找他的,但是为了康家的粮行,这个老爷子可是能屈能伸。
“凡哥,那我们怎么办借粮食给他们,我们的军粮可是用来打小鬼子的,要是单纯的供给给大同的老百姓,估计也撑不了几天”
大同的军粮只够新三十三军维持一个星期的,大部分军粮都囤积在了后方的应县,一来大同万一出了问题,他们用不着浪费如此多的粮食,二来应县距离大同也不远,而且他们从日军手里缴获了几十辆卡车,现吃现运都来得及。
“傻呀,我们当然不能够给康家粮食,这样,如果康海龙来了,你就说不在,我去应县视察部队了,这么大的事情只能由我一个人做主”
廖俊东的炮兵旅还驻扎在应县,为了下一次进攻,廖凡当然要了解炮兵旅的情况,因为他们下一步就要真正的进入草原了,大炮可是他们的主要火力。
“凡哥,你真的要去应县”黄长生问。
“怎么大同城内的军事由你和李为民做主,就算是康家那边,孙伯勇和宋祖义也能够做主,趁着主要矛盾没有爆发之前,我得先把部队的情况了解了”
新三十三军攻占了这么大的一个地方,需要分兵驻守,虽然部队已经招募了大量的新兵,但是新兵还需要一段时间才够形成战斗力,但是距离第二阶段他们所需要的兵力还差一点。
他们还需要一段时间来修整,当然这段时间廖凡也需要了解自己部队的情况。
这次作战除了深入敌后救援战俘的两个营伤亡巨大之外,其他部队的伤亡并没有多少,但是分兵驻扎,却消耗了李为民师部队的战斗力。
而且在他们继续北上的时候,朔州的日军难免不会伺机而动,趁机从侧后方袭扰他们,所以廖凡需要更多的部队,在他们想进攻的时候,有一支部队可以对朔州形成威胁,这样一来就没有人敢打他们后方的注意了。
果然如廖凡所料,廖凡还没有出大同的城门,康海龙就带着厚礼来到了军营,但是得知的结果却是廖凡去了应县,什么时候回来都不一定。
康海龙大失所望,他最后一条可以求助的路被堵上了。
康家确实家大业大,在大同城内损失了所有的粮行,对康家来说也只是康家产业的一点皮毛。但是粮食这种东西是要命的东西,不仅能够要自己的命,也能够要别人的命。
一旦康家的粮行在这次斗争中失败了,以后就没有人认他们康家的粮食了,以后他们康家要想再重新做粮食的生意可就难了。尤其康家的粮行可占有着大同一半的粮行,一旦失去了,要想重新占有一半,康海龙至少看不见这一天了。
现在廖凡去了应县,在大同城内新三十三军已经帮不上康家了,那么康海龙只剩下了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放弃康家的粮行,第二向姓吕的低头。然而康海龙两条路都不想走,但是如今面临岔路,他必须要走。
“你们怎么看”康海龙问自己的子孙,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康家的大堂里一片安静,康海龙唯一重视的只要他的孙子康平,其他人都已经享受惯了康家的丰富的物质享受,要不然康海龙这么大年纪了还在为康家的事情四处奔波。
康海龙今天在外边受了一肚子气,今天回家之后,看到这些不肖子孙,心里更是来气“要是有廷在这儿,肯定不会跟你们似的”
然而他的三儿子院子西南方,中间隔着千里敌占区,即便他孙子是国军上将,也管不着大同的事情,大同是新三十三军的。
“爷爷,您先别生气,容我们先想想办法,毕竟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我的几位叔叔伯伯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康平安慰康海龙说道。
康海龙这时候哪儿还有心情挺这些不着调的话,他现在只需要一个选择,决定他们康家未来的选择。
抗日之战将传奇 第六百二十二章 对廖凡动手
显然向来在康家得意受宠的康平这次并没有安慰好康海龙,毕竟这关系到整个康家的发展,不是靠卖萌说话好就能够让康家在这次危机中转危为安。
康家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这不只是跟新三十三军较劲,也不是趁机敛财,而是为了他们康家的生存。
“爹,我们向姓吕的低头又能够怎么样”康家的大儿子在康家的粮行可占了一大股的分红,他当然不希望康家的产业就这样倒了,这样一来他的收入可就缩减一半以上,他在外边养的姨太太可就要跟别人跑了。
康海龙撇了一眼自己的大儿子,自己的儿子,他最清楚不过,对于自己大儿子心里怎么想的他当然清楚,这么多年来,好吃懒做的就是他这个大儿子。
相反康家的人还有点骨气,表示跟本就不能像姓吕的低头,他们康家什么时候这么低三下四过,这不是折损他们康家的颜面嘛。
“爹,我们这怎么叫低三下四呢,韩信还有胯下之辱呢,我们康家怎么就不能忍了,等危机过去了,他姓吕的凭什么跟我们康家争”
康家的大儿子被大家议论的有点恼羞,直接拿出韩信的例子来劝康海龙。他的无心之举却让康海龙觉得他的大儿子说道的有点道理。
当年康家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危机,他也低三下四求过人,可是这几年老了,也要面子了,当然拉不下老脸来求姓吕的,尤其是看到姓吕的嚣张跋扈的样子,他恨不得用手里的拐棍给姓吕的脑瓜子来一下。
“爹,您可不能听我大哥的,康家什么时候向别人低过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