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乘龙佳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这是您退了高热之后,葛老太师开的方子,里头罗汉果、金银花、银丹草等等各种药材,解暑清咽效果很好。叔爷你虽暂时没有大碍了,但还得好好养着,别以为自己还年轻……”小花生嘴里絮絮叨叨说着,见老咸鱼眼睛依旧瞪着他不放,他终于更加无地自容了起来。
“那天是六哥说葛老太师医术好像很不错,而且连日研究算学闭门不出不太好,就干脆把叔爷你带回了县衙。后来葛老太师不但给你服了药丹,还给你用了针灸,忙得满头大汗,最后把六哥臭骂了一顿,连张博士也挨了两句说……”
老咸鱼顿时深深叹了一口气。人家是帝师,是三朝元老,是赫赫有名的葛家人,如今却要屈尊降贵给他一个草民看病,不骂惹祸的张寿主仆还能骂谁?还肯给他诊治,那就已经很很好了,足可见老太师心善。可下一刻小花生嘀咕了几句,他就发觉,自己完全想错了。
“葛老太师骂六哥大太阳底下带着个高热中暑的病人乱跑,好人都快被他折腾死了,别说是病人。骂张博士有好东西在京城的时候不拿出来,害得他到沧州昏天黑地琢磨解读,还是六哥懂事,知道带个病人给他看看,让他转换心情,回头解读那些定理证明就更容易……”
老咸鱼简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如果小花生说,葛雍看到他这个病人立刻全心全意抛开一切救治,用最好的药最好的手段,也许他还不会这么惊讶,千金买马骨这种事虽然少见,但还是存在的。然而,自己只是用来给那位钻研算学钻研到废寝忘食走火入魔的老太师转换心情的,他的感觉就微妙了。
他甚至觉得,葛老太师说不定还会想,这个病人来得刚刚好,正好换一下脑子!
满心无奈和凄苦,变成了啼笑皆非,他终于完全提起了精神,在小花生的帮助下坐起了身。虽然很想知道外头到底如何了,但阿六既然那么说了,他就是再有疑虑也只能强迫自己相信。抬起手摩挲着小花生的脑袋,他就低声说道:“琼州府太远,你不要去。”
“可是……”小花生顿时大急,“云河叔身边总得要有人照顾他!”
没等小花生继续拿出理由,老咸鱼就呵呵一笑,再次使劲揉了揉小花生的头,这才声音低沉地说:“那些种子是我从海外带回来的不错,但真正种起来,却是靠着藏海和他那些徒弟,我其实也没干什么事。琼州府我熟,我会想办法求一求张博士,让云河他们坐船去。”
“然后,我亲自用船送他们去!如果朝廷允准,接下来我可以带人出海,去海东之地。至于你,你带着观涛去京城,他通经文,懂耕种,相比我这个老头来说,更是可造之才。而你机灵能干,请张博士收留你,多跑跑腿,多读书多学点东西,将来不要像我和云河!”
小花生一下子愣住了。他难以置信地瞪着叔爷,确定人一点都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他顿时嚷嚷道:“不,我不答应!你们去哪我就去哪!”
眼看小花生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不一会儿,外头就传来了他那哭声,老咸鱼顿时叹了一口气,无力地抓了抓自己蓬乱的头发,心情又再次低落了下来。
琼州府那种地方,虽不能说穷山恶水,但总归不是适合小孩子去的地方。冼云河那是自作自受,他这个叔爷是疏于管教,怎么能让小花生去吃这个苦?那小家伙跟着张寿奔前走后,张寿从来都没有因为人的出身来历就有所歧视苛待,阿六也对人很好,这机会怎能不抓住?
就那小子身体瘦弱练不了武,书也没读过几本的德行,只有在张寿身边熏陶熏陶,将来才可能有点出息!
他正这么想着,突然就听到外间小花生的哭声突然停了一停,紧跟着就是人那语无伦次的声音:“六……六哥?你……你回来了?外……外头……”
“咦,你怎么结巴了?”来去就这么一小会功夫,阿六看到小花生两眼红肿,仿佛又哭过一场,他只当是老咸鱼苏醒后,小花生太过激动所致,说不定也有担心冼云河的缘故,他就难得地打趣了一句,随即又冲人笑了笑。
“都已经打完抬下去了!应该只是皮肉之苦,要不了命。少爷和葛老太师还有朱将军在二堂,过一会少爷多半会下去看看犯人,你可以充作随从跟过去。”





乘龙佳婿 第三百九十九章 老师常背锅
“小花生,小花生!”
尽管屋子里老咸鱼似乎也听到了阿六的话,在里头叫了两声,小花生却置若罔闻,想都不想就立刻一溜烟跑出去。他这几天住在县衙,穿的又是那一套丝绢衣裳,乍一看和阿六的打扮没什么两样,再说县衙里的差役和小吏都见惯了,根本就没有一个阻拦他的。
他已经知道张寿在二堂,可急急忙忙赶到了门口,发现只有朱廷芳那几个护卫在,见了他不过瞥过来一眼,谁都没开口撵他走,他不禁稍微心定了一些,却到底不敢贸然进门,只垂手在门口等着,耳朵却高高竖了起来,竭力试图偷听里头的说话。
“江阁老他想抓朱将军和张博士的错处,却也不想一想,老太师领了圣命亲自在沧州坐镇,他那些门生故旧却在那拼命攻谮朱将军和张博士偏袒乱民,邀名卖直,岂不是指桑骂槐,诋毁老太师?他门生满天下,但怎么能比得上老太师的弟子?”
二堂中,张寿并不知道小花生此时在门外偷听,可吕禅如此露骨地卖好,他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江阁老门生满天下,但人所有的门生加在一块,想要和葛雍比,确实还差点,只因为葛雍还有一个弟子就是当今皇帝!皇帝亲口认的,老师两个字从来挂在嘴边!
当然,这要是皇帝软弱些,江阁老vs葛太师的结果也许不好说,可当今皇帝好欺负么?
“而且,江阁老突然就数面开战,实在是太托大了一些,孔大学士和他本来就是死敌,张大学士入阁未久却被他一再打压,这次他的党羽竟然又失心疯地往二人头上泼脏水,是谁都忍不了!再加上赵国公,还有陆尚书,不,陆祭酒,楚公公都说,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朱廷芳淡淡听着吕禅在那解说京城局势,眼角余光瞥见葛雍正在专心致志翻阅一本书,一副充耳不闻的样子,还不时一面用右手手指戳戳书上的内容,一面用左手揪着张寿要其解说其中什么关节,哪怕他不用想都知道葛雍不过是做个姿态,却也不免为之气结。
葛雍要想拉着张寿回京去全心全意地研究算学,然后把沧州这边的事撂挑子给他……也不要做得那么明显!
因此,朱大公子虎着脸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突然打断了吕禅道:“吕公公,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宦官等闲应该是不能出京的吧?”
没等遽然色变的吕禅开口解释或申辩,他就若无其事地说,“我不是那些食古不化的文官,我只想知道,既然此次已然破例,那想来你总不至于就是一个传话的,因为传话的事谁做都可以,何必宦官?沧州从县令到属官再到属吏缺员十数人,朝廷不填补,却派你来?”
吕禅原本分心二用,正在偷听葛雍和张寿到底在说什么,等发现两人在说什么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方程的三种表达式,他听着那一个个发音古怪的符号,登时头皮发麻,等意识到朱廷芳出言犀利,他在色变之后再听到人竟是一针见血质问他来意,顿时更是措手不及。
虽然很想顾左右而言他,又或者含含糊糊把这一个话题先岔开缓缓再提,可朱廷芳的视线实在是太有压迫力。他甚至没办法回避那犀利的眼刀,到最后干脆把心一横,吐露出来意。
“沧州建港的事,朝中尚未传开,尤其是江阁老还完全被蒙在鼓里。但既然朱将军和张博士已经联络了山西和苏州商人,朝中围攻江阁老一派的官员当中,就有这两地的官员,这消息要想一直隐瞒到江阁老被拉下台之后,可未必是那么容易的。”
“而且,就算江阁老日后下台,孔大学士也好,张大学士也好,甚至从前不哼不哈犹如应声虫似的吴阁老也好,你们觉得他们就会和朱家,又或者更准确地说,和皇上一条心吗?不可能!这些官员在科场千军万马中冲杀出来,归根结底,其实更信他们自己一点。”
“既然那些人信不过,朱将军和张博士又是竭尽全力为皇上效力,就不想抛开那些掣肘,好好谋划一个全新的沧州吗?要知道,沧州隶属于河间府,可知州衙门却长久缺位,长芦县令固然因此一手遮天,可区区县令却终究受制于河间知府。若是把这旧制扭转呢?”
“更进一步说,如果能让沧州升格为府,将南皮县、盐山县和东光县全都纳入其下,那么不但能把运河区域从河间府分出来,也足够与之分庭抗礼了,而且临海区域全都纳了进来。如若担心将来的码头如天津一般不可制,税关和监军,司礼监愿意出一份力!”
吕禅说到这里,见张寿总算是从葛雍那算学书中抽离出来,看向了他,而朱廷芳亦是面色凝重,他本以为至少这郎舅二人已经重视起了他这番话,谁知道张寿却是直接站起身。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建港的事我只不过是应朱将军之请,随口和人谈了谈,具体细节也好,将来应当如何也好,我却不太了然,吕公公还请和朱将军商议吧。我不过是一介书生,顶天也就是国子监一个教书匠,哪有那么大的本事想那么深远。”
不等吕禅说什么反对的话,他就笑眯眯地说:“而且,既然你之前说,皇上对那金鸡纳树的效用颇有期待,那这几个犯人启程去琼州府的日程就不能拖延。他们刚刚挨了一百杖,我打算去看看如今情形如何,几时能出发,如此才不耽误事。”
“我还是第一次出京,这天文地理水文之类的东西全都不了解,不及博学多才的老师远矣。吕公公若要求教沧州事,我老师这现成的高人就在眼前,何必问我这初出茅庐的小子?”
见张寿说着就一拱手,直接大步出去了,吕禅顿时目瞪口呆。而紧跟着,他就听到砰的一声,扭头一看,却发现葛雍已经是气得砸了扶手。
“这该死的臭小子!有什么事就往老师头上推,有你这样懒散的学生吗?天文地理你不懂?那之前在我面前说什么动谱平衡方程,害得我一晚上没睡好的家伙是谁?”
已经出了二堂的张寿只当没听到葛雍的咆哮,至于后背心未来大舅哥那犹如刀子似的恼火目光,他就更加顾不得了,出门看到小花生,他毫不犹豫拽起人就走。
老师常背锅,多背背应该早就习惯了……是吧?
至于动谱平衡方程这玩意,没有计算机那是根本算不出来的,他列出来也就是糊弄一下华掌柜这种算学领域的完全外行人。
至于在葛雍面前列出那个方程,他也仅仅是先打个招呼,免得日后华掌柜真的傻到向葛雍求教这个时,他被莫名其妙背锅而气急败坏的老师追杀……
反正吕禅所求之事,他已经明白了,但压根不想掺和——不就是宦官希望能够进一步发挥作用,打的还是替皇帝制衡文官这一旗号吗?他应朱廷芳之请,已经说动了南北两路人马去合纵连横,接下来的事他这细胳膊细腿就懒得管了。
沧州又不是他的自留地,他这撇清的态度还是要摆正的!
刚刚一直在外头偷听的小花生压根没怎么听明白,毕竟,吕禅说得事情太大,太杂,人物层级太高,反倒是张寿出来时的借口相对浅显。此时此刻,他老老实实被张寿拽了出去,等远离了二堂之后,他就小声解释道:“是六哥告诉我可以过来的,我刚刚什么都没听懂。”
他本想说没听见,可这实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因此他只能声称没听懂。
张寿闻言呵呵一笑,漫不经心地说:“没听懂就没听懂,就算听懂了也无所谓。但现在把这些忘了,因为我们现在要去看冼云河他们几个,这比你听到的那些事更要紧。”
小花生赶紧连连点头,所有的精神顿时都集中在了冼云河的情况上,刚刚听到的那番言语全都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嗯嗯,张博士你放心,那些东西我很快就忘掉了。”
张寿被小花生这实诚的态度逗得一乐,心里却想起刚刚在大堂前的月台上行刑的情景。
今日行刑的消息是早就放出去的,和之前审奸商大户,审贪官污吏相比,到县衙大门前来围观等候消息的人远远没有那么多,甚至他听到外间差役进来报说,道是连之前曾经和冼云河等人同舟共济的纺工和棉农都没来几个。
乍一看,这仿佛是划清界限,然而他刚刚在结束时见到朱二时,朱二却小声告诉他,不少棉农纺工都不敢过来,因为他们觉得哪怕看不见,可听到那挨打的动静时依旧可能会物伤其类,忍不住情绪。
也正因为如此,他早早命人准备了受刑人堵嘴的布卷——说这是君子远庖厨,不愿意听到待宰羔羊哀鸣的伪善也好,说这是其他什么也好,反正如果不是他必须要在场,他恨不得找个什么借口避开这种场合。
此时,当他带着小花生进入县衙监牢,眼见几个才刚上任不久的新狱吏满脸堆笑迎上前来,他闻到那充斥于空气中的血腥味和药味,不由得在心里轻轻叹了一口气。
要不是朱廷芳之前辣手整治,一口气撸掉众多差役和狱吏,又利用沧州武门反手镇压掉这批被裁汰下来的人应有的反弹,其中一批民愤极大的直接送去晒盐劳役,老实的一批则是负责押着被判流放的齐家等犯人上路,这监牢若还是旧日那批人管,恐怕还会散发出霉臭。
而现在,随着之前众多刑狱的迅速了结,这里也被从里到外狠狠清扫过一遍,原本那空气已经改善了许多,奈何随着今天这一通集体行刑,眼下这股味道恐怕要好些日子才能散去。
闻到这股味道,小花生一张脸已经是惨白,不知不觉就拽紧了张寿的胳膊,整个人都有些发抖。这时候,他终于明白阿六说,张寿不让他过去看是什么意思了。
如果他那时候真的看到那行刑的一幕,怕是他会忍不住冲上去!
张寿感觉到那股拽着自己手臂的大劲,不由得侧头看了一眼,见小家伙额头密密麻麻都是汗珠,他就咳嗽了一声,眼看人一个激灵回过神来,他就伸手拍了拍那脑袋,随即沉声说道:“一会别乱动,别乱出声,明白了吗?”
小花生使劲咬着嘴唇,随即重重点了点头。等到进入大牢深处,惨哼声不绝于耳,他仍然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看到通道左右的木栅栏牢房中,草席铺地,几个人正趴在那儿,赫然有狱吏正在忙着给人上药,他忍不住下意识地想要上前,可随即硬生生忍住了。
想到张寿的告诫,他几乎把嘴唇咬出了血来,却还是强忍着跟在张寿身后。紧跟着,他就听到张寿开口问道:“他们眼下情形如何?”
一旁的狱吏头子假装没看到小花生那张煞白的脸——张寿身边用的人,谁会不关注,谁又不知道这个少年是曾经跟着冼云河闹腾过的?只不过因为人年纪小,再加上最初还是随同其他人一块被朱廷芳开释的,别人也不敢乱嚼舌头。
“回禀张博士,到底是京城来的好手,这手艺绝了。”
仿佛是生怕这样的说明还不够,那狱吏头子又赔笑解释道:“一百杖下去,居然只破皮伤肉,不伤筋动骨,沧州城里练过这手艺的顶尖好手,那刑杖也比这差点火候。再说葛老太师吩咐,烧酒清洗伤口,然后再上药裹伤,痛是痛了点,但将来养起来快……”
听外间狱吏头子唾沫星子乱飞地解说着,牢房中一个正痛到用手使劲抓着烂稻草泄愤的汉子忍不住低声骂道:“说得容易,你挨一顿试试?”
冼云河见其他人或脸色抽搐,或因为上药而呻吟痛呼,虽无人附和,但心情大约都差不多,之前在挨打时同样曾经痛昏过去两次的他不由苦笑。
就算也许真如外头那狱吏头子说得那样,行刑的人在下手时力道控制得很好,可死罪可免,活罪难饶,苦头却没让他们少吃!但就算如此,哪怕想想是活该,还是难免怨气,人都是这样,总难免得陇望蜀。
仿佛因为被骂,那狱吏头子就恼火地叫道:“从前那些流刑之前先挨打的哪有这般待遇,别说清洗伤口上药了,抬了下来牢房里一扔,生死有命,家里没钱,捱不到起解的日子,直接活生生痛死病死的,多了去了!不是皇上仁德,不是张博士公正,你们这会儿就等死吧!”




乘龙佳婿 第四百章 临行且谆谆
虽然张寿从前世开始就一直都是提倡有限度使用肉刑的人——比方说对于某些暴力犯罪,他很赞同使用肉刑来让人真正长长记性,就如同熊孩子不听话就要狠揍一样。但是,他认为一般犯罪的肉刑上限可不像现在这样,需要定到一百这么可怕。
所以,他一点都不认为皇帝和自己有什么值得吹捧的。
养不教父之过,皇帝养了个熊儿子,百姓不得不愤而反抗,还要为此挨上一顿狠打,要说仁德,只能说勉强还算过得去,但他相信,皇帝宁可大皇子是个好儿子,也不愿意背这样一个仁德之君的评价。
至于他,知道机器的推广会导致大批工人失去工作,却还是把这个怪兽放了出来,如今只不过是好不容易达成了受害者兼犯人最终免死,这所谓公正的称颂,他怎么想怎么都觉得滑稽!
因此,没等那狱吏绞尽脑汁继续溜须拍马,他就直接打断道:“好了,不要啰嗦了。既然知道皇上仁德,那么你们就用心一些,我将来不希望听到什么伤势沉重,高热不退等等诸如此类的借口。注意通风,保持清洁,还有防暑降温,从饮食到药物,定时定量,照吩咐做。”
尽管各有各的怨气,但都是成年人了,都知道自己曾经干的是掉脑袋的事,如今逃过一命,哪怕这一顿打挨得实在是够狠,可被那狱吏头子提醒,张寿又吩咐了这么一通话,任凭是谁,心里那道坎都姑且过了。
意识到能有现在这待遇已是得天之幸,他们上药时的痛呼和惨哼的声音渐渐都轻了下来。
冼云河便支撑双肘,试图抬起头往上看,可张寿他还没找到,却第一眼就瞥见了小花生那熟悉的身影。见少年对上自己目光时,嘴一张仿佛要叫出声,可随即就强行忍住,那牙齿几乎要将嘴唇咬出血来,他不禁歉疚地对人微微颔首,随即就用尽力气转了个方向。
这一次,他终于看见了张寿,当下就努力用最平静的声音问道:“张博士,皇上确实仁德,但您这活命之恩,我们也会铭记于心。我只想问一件事,我们需要多少天之内起解上路?”
这个问题正好问到了所有人的心坎上。这顿打挨也就挨了,他们皮糙肉厚,并不是熬不过去,可到底需要在几天之内要起解上路,那却是一个极其要命的问题。
比方说让他们这些刚刚挨了一百杖的家伙三五天之内就赶紧麻溜地启程,然后跋涉上万里到海南……那等于要他们的命!别说三五天了,就是十天八天恐怕也够呛!
张寿低头看了一眼大汗淋漓,却依旧用胳膊肘支撑着尽量挺身仰视自己的冼云河,这才淡淡地说:“按照从前受杖之后起解的规矩,最快需要隔日就出发,最迟,也需要在旬日之内起解,在规定的期限之内赶到流刑之地,否则就是大罪。”
眼见自己透露的这个消息就犹如重磅炸弹,眼看就要把这群人震得一片哗然,他就笑着补充道:“但这次和从前情形不同,毕竟琼州府太远。你们跋山涉水靠两条腿走过去,押解的人陪你们走上万里,这也太磨人了。我早已经禀报了皇上,你们从天津坐船走海路。”
“当然,皇上已经允准了。”
坐船……走海路!刚刚几乎炸锅的众人顷刻之间安静了下来,尤其是有过出海经验的冼云河,他知道大海上有多危险,也亲眼经历过几乎让人绝望到等死的狂风巨浪,可相比陆路走上万里,他当然知道从海路走,对于他们这群刚挨过一顿痛打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虽然可能会晕船……可他们至少不用忍受每天超过六个时辰的赶路,伤口化脓溃烂之苦!
冼云河松了一口大气,一时瘫软在地,同样如释重负的还有其他趴在地上的众人。任凭是谁,都不希望在忍受了那样一番痛苦的刑责之后,还要在挣扎着走一条赴死之路。海上固然也很危险,但对海并不陌生的沧州人来说,海船上路总比两条腿起解来得强!
在最初的放松过后,冼云河再次挣扎起身,这一次,他却硬是驾驭住了伤痕累累的臀腿,竭尽全力长跪于地,随即方才双手伏地叩首道:“多谢皇上仁德,也多谢张博士建言!”
其他人有勉强爬起来的,却也有实在是爬不起来,只能勉强以头点地表示道谢。面对这些货真价实的感激,张寿唯有虚扶道:“感念皇上仁德就好,至于我,本来就有未尽之责,当不起你们这一声谢。不过就算是坐船,也不会让你们旬日之内出发,毕竟,风向不对。”
从北方到南方,当然要等待北风起时再航海,否则就算是沿海岸线走,遇到台风算谁的?
冼云河跟着老咸鱼出过海,对每年的风向自然有所了解,此时听张寿这么说,心头更是感激。然而,他正想再说几句感谢的话时,却只见张寿又轻轻咳嗽了一声,突然开口说道:“我还有几句要紧话说,所有狱吏都暂退出去,小花生,你去外头守着。”
尽管几个狱吏都是朱廷芳让曹五特别举荐,稳重嘴紧的家伙,但张寿还是这么吩咐了一句。见众人毫无异议地立刻照办,反倒是小花生犹豫了片刻,旋即低头跟在最后出去,走了几步还突然回头瞅了一眼冼云河,张寿当然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但却也不出声。
直到小家伙最终消失在了那一道通向外层关押较轻犯人监牢的门外,他这才走进了冼云河那间牢房,丝毫不嫌弃地方腌臜,也不担心自己会遭受犯人的挟持。
“琼州府虽号称天涯海角,却是稻米一年三熟的肥沃之地,但气候炎热,夏季若是遇到大风时,沿海地带有时候会遭受狂风巨浪。但沧州有时候在夏天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所以你们心里有个数就行了,本来也没让你们住海边。至于需要你们在那里种的树,有两种。”
1...182183184185186...4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