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乘龙佳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随着那尖利的声音骤然响起,外围的林老虎登时如梦初醒,他连忙掏出自己也常用的哨子,放在嘴里用力吹响。而他的带头响应,也给其他捕快带来了鲜明的提醒作用。一时间,那尖利的口哨此起彼伏,以至于骑在马上的朱莹直接捂上了耳朵。
而张寿……作为国子博士,他在一大堆自己的学生以及不是自己的学生面前,不得不保持自己的从容淡定形象。
然而,等到他听到有人在大声咒骂顺天府衙那些差役滥用职权,意识到大吹哨子的人竟然是三班差役,虽说知道是未来大舅哥那“模范”带头作用,可他还是忍不住暗自呵呵。
哨子是谁发明的,这事儿后世没人考证过,但这玩意的实际大批量应用,却是从十八九世纪的街头巡捕到后来的交警,再到军界以及体育运动界……反正绝对不应该在如今这个年代如此流行。要说不是太祖皇帝将其大规模装备于官衙的三班差役,他才不信!
这种疯狂吹哨子的局面实在是太有某种即视感了!
在这样持续不断的哨音压制下,众多监生终于受不了魔音贯耳,捂耳朵的捂耳朵,闭嘴的闭嘴,当哨音终于随着林老虎的一个变音而告一段落的时候,人群竟然恢复了安静,此时此刻,忍耐已经到了极限的张寿也就赶紧深深吸了一口气,掷地有声地撂出了自己的话。
“大家的呼吁提请,不但我明白,大司成也明白。无论是国子监所有八堂定期对调也好,是恳请朝廷拨款修葺国子监也罢,大司成已经正在谋划进言。而皇上之前亲临国子监,勉励上下,又要求整顿学风,希望多出人才的同时,也早就注意到了国子监屋舍不敷使用。”
“国子监乃是我大明最高学府,哪怕不能如太祖当年一样,四季给衣食,家眷得供养,至少也应该有最好的授课之所!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这固然是古人好学不倦的最好示例,但是,如果有条件,那绝对是再穷不能穷学校,再苦不能苦学子!”
张寿随口把那句后世的名言给篡改了一下,随即就一字一句地说:“若是堂堂国子监,就连讲堂屋舍也比不上各地林立的私学,那这最高学府四个字,又从何说起?”
直到这一刻,看见底下众多监生喝彩叫好,看见朱莹神采飞扬,看见谢万权强颜欢笑,朱廷芳方才隐隐明白,张寿和朱莹这是联手演了一场大戏。
至于被坑的那个人……既然主动招惹他那妹妹,就该有被气死的觉悟!
杨一鸣年纪大了,刚刚的哨音对他的打击,要比对年轻的张寿强烈得多。此时此刻回过神,当听到张寿竟然借此机会在监生们大肆卖好,分明就是打的邀名邀宠主意,他气得双眼通红,偏偏又喉头极痒,竟是连连咳嗽,随即,一股难以抑制的腥甜顷刻之间冲了上来。
噗的一下,他竟是吐出了一口血。瞧见那暗红的颜色,想到自己入仕之后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还没来得及指点江山,他只觉得眼前一片晦暗,勉强哆哆嗦嗦抬手指着张寿和朱莹,怒声说道:“你们,巧言令色,蛊惑人心……该死,该死!”
谢万权脸色复杂地看着摇摇欲坠的杨一鸣,忍不住上前想要去搀扶他,却被一把打掉了手。不但如此,杨一鸣又恶狠狠地怒瞪他,那种择人而噬的怨毒溢于言表。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居心!别听到张寿叫你斋长,你就是斋长了,只要我在一天,这率性堂斋长的位子,你就别想再染指!你既然敢勾结张寿狼狈为奸,我就没你这个学生,欺师灭祖之人,你走出去便是千目所视,千夫所指!”
一时心慌意乱地后退了两步,谢万权意识到自己这次竟是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心中的不忿和怨怒使得他瞬间挺直了脊背,斩钉截铁地说:“杨博士,我敬你是师长,所以之前才出来为你说话,可你不但不识好人心,反而污我人品,你简直不可理喻!”
他冷笑一声,骤然提高了声音。
“我扪心自问,从前当率性堂斋长的时候,从未敷衍塞责,从未给自己牟利,从来都是善待每一个监生。我养病归来之后,杨博士你既然任命了新斋长,我也从未与人相争,一心一意都在学业上。至于我和张博士……”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转身对张寿深深一揖。
“之前我受人蒙蔽,误以为张博士你欺世盗名,误人前程,这才和唐解元去了融水村,结果却闹了天大的笑话,所以回到京城之后,我因为惭愧而有了心病,再加上路上感染风寒,一病就是两个多月。”
“我一直都不曾为此向张博士你道歉,今日在这大庭广众之下,我向张博士你赔礼!”
张寿饶有兴味地看着谢万权,心想就连一个平日规行矩步的老实人,被欺负到极点的时候都要发疯,更不要说谢万权这样绝顶聪明的人,哪里会扛杨一鸣给人栽赃的这种罪名?于是,面对谢万权的当众赔礼,他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下来。
“虽然我很想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当初你和唐解元造访我家的那件事,更多的是误会,是你二人受人蛊惑,自然不能说都是你的错。所以,这件事就算是过去了。”
“至于杨博士说你和我沆瀣一气,须知我刚刚之所以口口声声谢斋长,是因为我还以为率性堂如今还是你为斋长。我自从就任国子博士之后,光是半山堂和九章堂的事就忙不过来,甚至不曾踏入率性堂一步,勾结二字从何说起?不知道杨博士是捕风捉影,还是信口开河?”
杨一鸣本来就在气炸肺的边缘,眼见谢万权和张寿一唱一和,竟是再次狠狠插刀,他险些又要吐血。可就在他竭力咽下那股腥甜的时候,却听到了一个清脆的笑声。
“人家可是没挨打却要栽赃我打人的戏精,污蔑个把学生算什么?”
谢万权听到朱莹那一声冷笑,接下来又是一句诛心之言,他倏忽间从张寿公开表态既往不咎的如释重负中解脱出来,当即把心一横,做出了又一个决断。
“既然杨博士觉得我是恋栈率性堂这区区一个斋长,那么,我也有话要说。太祖皇帝尝言,尓之蜜糖,我之砒霜。我谢万权堂堂男子汉大丈夫,何尝就如此不开眼,将这个率性堂斋长看得天大?你既如此辱我,别说斋长,便是这率性堂监生,我不当也罢!你不配为我师!”
张寿正觉得太祖皇帝的所谓名言,实在是让人掩面,等听到谢万权后言,他更觉意外。
而顷刻之间,周遭那些监生就犹如炸裂了一般哗然。率性堂在国子监六堂之中的地位素来坚不可摧,靠得便是用层层升级选拔,优胜劣汰的手段,留下了最好的生源。哪怕谢万权之前已经不是率性堂斋长了,可他依旧是率性堂中最顶尖的那批学生之一。
如今,这样一个人却因为被杨一鸣指斥勾结张寿,一时义愤就要退出率性堂,甚至直斥杨一鸣不配为人师,这简直是国子监百年从未有过的……这无疑是甩了杨一鸣重重一巴掌!
而听到谢万权当众与自己决裂反目,杨一鸣顿时只觉得脑际轰然巨响,急怒攻心之下,他终于再也抑制不住,直接再次吐出了一口血,整个人也软软瘫倒在地。
就连之前顶替了谢万权斋长位子的那位率性堂斋长,此时在考虑再三之后,也决定做暂时不出头。杨一鸣之前就犹如疯狗一般,逮谁咬谁,就算他很高兴谢万权退出率性堂,给自己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可谁知道此时出去会不会引火烧身?
而这一次,大步走上前去搀扶杨一鸣的,不是别人,而是张寿。他没有正面搀扶,而是直接绕到了杨一鸣背后,双手绕过其腋窝,直接把人架了起来,嘴里还用非常温和的口气劝说道:“杨博士,看在尊老两个字的份上,我扶你回国子监吧。”
果然,在最初犹如心灰意冷似的一动不动之后,听到这话,杨一鸣仿佛突然醒悟过来似的拼命挣扎踢打,那狰狞恐怖的脸看得很多正面侧面对着他的监生们议论纷纷。
败军之将,也可以体面退场,杨一鸣却非得纠缠到这个份上,是不是太没有风度了?
杨一鸣那浑浊的眼睛扫见了众多监生看自己的眼神,就只见有人怜悯,有人鄙薄,有人嫌恶……但唯独没有他希望的尊重和敬畏。听到那些议论的他终于两眼一闭,昏了过去。





乘龙佳婿 第二百八十一章 郎舅(上)
猜中了开头,却没有料到结果。
对于张寿来说,这句话可以完美诠释他那复杂的心情。在最初进国子监那段高调的日子之后,他这几个月一直都相对低调,只希望润物细无声地管好自己那两个截然不同的班。今天骤然高调,也只不过是为了充分掀起风波,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可这样一件事,竟然是以率性堂前斋长谢万权忿然声称要退出率性堂,同时国子博士杨一鸣则是直接气晕了过去为结局,他就货真价实地头疼了。
而且,也许是因为谢万权的教训过于深刻,在杨一鸣昏倒后,竟是没人上前帮忙搀扶,以至于他只能求助自己的准大舅哥,最终和朱廷芳合力把杨一鸣抬上了马车,然后火速送去医馆,因为他担心去叫大夫往来这段时间,人会不会气得突发心脑血管急病而猝死。
尽管发现率性堂监生们对于杨一鸣竟有些避如蛇蝎,但张寿哪肯自己一个人独自承受风险,少不得让谢万权认了五六个率性堂的监生——当然,包括之前躲事不做声的现任斋长,令他们随同一块去医馆,继而又高声吩咐了陆三郎和朱二去博士厅通知其他学官。
于是,等到最终整件事情告一段落,却也已经是月上树梢时分的事了。
得知了事情原委始末的周祭酒无可奈何带着罗司业亲自过来了一趟,又用自己的车将杨一鸣送回了其在国子监附近的一处宅院,眼看罗司业对着那个请过来陪夜以备不时之需的大夫千叮咛万嘱咐,他却是叫上张寿出了院子。
“杨博士家人子女全都不在京城,幸好今天你不计前嫌,把他送到了医馆,否则他还不知道是死是活。”对于杨一鸣这么个年纪大官职不大,凡事还特别喜欢如同年轻人一样争先的下属,周祭酒当然不喜欢。然而,太过特立独行的张寿,他也同样敬而远之。
可今天这件事,他从头到尾了解下来,虽说觉得朱莹在和杨一鸣理论的时候,恐怕确实虚挥马鞭做了点威吓动作,但究其根本,确实是率先挑衅的杨一鸣自作自受!
“也谈不上不计前嫌,杨博士毕竟是年长者,我虽说不齿他胡搅蛮缠,却也不能就看着他这么倒在地无人理会。但是,若非大司成你带人及时赶到,我本来只打算把他送到医馆代付诊金,然后把他留给他那些学生照顾,我立刻就走的。”
张寿顿了一顿,这才若无其事地说:“毕竟,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你能做到这份上,确实是已经仁至义尽了。今天那些事情,我和罗司业也商量了一下,其余博士也纷纷表示,杨博士这样子,实在是不适合再管率性堂了。他这病如果一时半会好不了,就因病致休。如果能好,我就奏请皇上,放他外任去踏踏实实做一任学官好了。”
“大司成和少司成费心了。”张寿干巴巴地说了一句,却是绝口不发表自己的看法。
哪怕他知道,所谓的外任学官,其实绝非什么好差事——那又不是号称提学大宗师的提学道和督学御史!外任学官,县学训导才九品,府学教授才正八品,待遇更是和国子博士相差甚远。对于这绝对称得上是左迁的措置,他心里也只想说一句话。
不作不会死……活该!
当张寿走出杨家大门的时候,却只见对面墙根底下停着自家那熟悉的马车,可他分明记得,自己今天出来时是骑马,而不是坐车去的国子监。等他到了近前,却发现坐在车夫座位上的不是别人,竟是朱廷芳!
“大公子,你这是……”
“我家祖母和爹娘都不放心,让我来接你。”不等张寿道谢,他就又补充了两句,“当然最重要的是,莹莹坐立不安,如果我不来,她就会在这等着。所以我只能亲自来跑这一趟。还有,既然我们两家已经定下了婚书,你这称呼也改改,可以随莹莹叫我一声大哥。”
似乎是看到张寿那错愕的面孔,他就若无其事地说:“当然,二弟那家伙你可以不管他,直呼其名就好。”
直到这一刻,张寿方才觉得,一贯举止完美的朱家大公子,有了一点鲜活的气息。他想了想,快步走上前去,却没有进车厢,而是直接示意朱廷芳过去一些,自己与其并排在车夫的位置上坐了,笑着说道:“反正夜深了,也没人看见,我们就这样回去吧!”
自打第一次见到张寿,朱廷芳就明白了朱莹当初一见倾心的理由——那丫头从小就喜欢长得好看的人,最初那个本分老实的奶娘被还是婴儿的她嫌弃,于是才换成了丰腴漂亮的赵妈妈,结果,等朱莹长大之后,赵妈妈不安分,朱莹渐渐讨厌她的性格,人就被送了走。
朱莹身边的两个大丫头湛金和流银都是百里挑一的美貌,为此还被外头人背地里嗤笑,可朱莹却始终理直气壮——她自己已经够漂亮了,用不着那些相貌平庸的侍女作为陪衬。
除此之外,从前赵国公府给她找来的老师,朱莹首先挑剔的便是人的容貌。这么多年来,最得朱莹喜欢和尊敬的,也就是人到老年却依旧风度翩翩的葛太师了。
所以,朱廷芳很明白,张寿那张清俊闲雅的脸对朱莹来说有多大的吸引力——然而,如果只有这张脸,人却鄙俗不堪,朱莹看上几天兴许也就厌烦了,可偏偏张寿却压根不像是乡间长大的寒门子,无论见识谈吐,哪怕是他与其接触过几次之后,却也不禁暗自服气。
如果不是整个融水村全都是他父亲精挑细选的人,如果不是吴氏对张寿那呵护和关心绝对无法作假,他简直要以为是有人早早探知了两家有过婚约,于是暗中把张寿给掉包了。
此时此刻,朱廷芳沉默着驾车前行了一阵子,眼角余光瞥见身边的张寿怡然自得地坐在那里,他突然忍不住问道:“之前莹莹就算只是挥鞭吓唬杨一鸣,可在旁人看来仍然不免跋扈霸道。张寿,你就真不介意吗?”
“介意什么?”张寿呵呵一笑,不以为然地说,“人人都说女子要柔顺,但太过娴静柔顺,那看上去便不再像是活生生的人,而是犹如泥雕木塑了。莹莹就算骄横跋扈,那也是对她讨厌的人,她比那些看上去犹如柔弱小花,实则心思阴毒的女人强多了。”
朱廷芳听出了张寿这番话中的真心实意,忍不住也笑了起来,随即悠悠说道:“母亲去寺中的时候,我不到五岁,其实还不太懂事。她临走时抱着我哭了一场,说希望我帮她照顾莹莹,别让她受委屈。母亲当初对我很好,所以我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祖母和爹都没有因为母亲离开,就把莹莹置之不顾,反而把她捧在手心里,我也是一样。但凡惹她不高兴的,不管是谁,都是我的敌人。在我们的娇宠之下,莹莹长大之后,虽然有些骄纵任性,但素来爱憎分明。”
“她曾经因为在赴宴时听到有人在背后说她母亲的坏话,一时大闹一场,放话再也不想看见那女人,以至于那位嚼舌头的夫人被夫家送回老家,再也没在京城露过面。她曾经因为与人相争,一掷千金,被人骂成是挥霍无度,赵国公府迟早要被她败光。”
“但她也曾经因京城大雪成灾,在说动相识的人家施舍粥饭和御寒衣物之外,又拿出脂粉钱修建善堂收养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让人教他们赖以生存的手艺。她也曾经和张琛一样路见不平,直接把人家的状子递到皇上面前……有些事,甚至是她还不到十岁时候做的。”
“虽然她转眼就忘了这些做过的小事,但我还是一直都觉得,她是个心善的丫头。”
“她是很心善,当初在村里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
张寿微微眯起眼睛,想到她打着大红油纸伞,在那屋舍简陋的乡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情景。顿了一顿,他就若无其事地说道:“其实就和大哥你说的一样,我最喜欢她的就是爱憎分明。隐藏自己的好恶很容易,但你不觉得,身为亲友,最不喜欢身边的人伪装自己吗?”
“说得没错。”朱廷芳终于捕捉到了这个最好的机会,单刀直入地说,“莹莹一向毫无隐藏,坦然示人,但你呢?你真的对她毫无欺瞒?对所有人毫无欺瞒?”
“我只能说,我竭力毫无隐瞒,但有些东西,那是独属于我一个人的秘密,而这既无损于我和她的关系和情分,也无碍于我的行事。也许有时候我显得不够坦荡,但事后再看,你就会知道,我事先的隐瞒不过是为了便于行事,并无不可告人之处。”
尽管张寿的话仍然有些含糊,但朱廷芳觉得已经差不多了。
国子监那场风波结束之后,他就把朱莹给拽了回家,在路上就问出了实话,朱莹说昨晚上和张寿商量停当,演了今天这么一出戏,至于杨一鸣主动挑衅,那完全是突发事件,她也就顺势借题发挥了。
而在事情闹大的关键时刻,张寿能出来,并没有让朱莹一个人去扛,这态度他还算满意。
准郎舅俩并不熟,因此接下来一路上,两人之间并没有继续进行友好而深入的交谈。更多的时候,是张寿饶有兴致地问一些之前北征打仗的事。朱廷芳并没有炫耀自己的习惯,提及自己时大多言简意赅,而涉及他人时,却常常不吝惜褒奖。
当最终停车时,张寿方才发现,这并不是在国子监外,而是在他那位于赵国公府后街,他在赵国公府隔壁的那座临时居所。
而朱廷芳当然能理解他的诧异,当下就主动解释道:“阿六既然不在,你住在国子监号舍多有不便,这几天还是辛苦一点,回家住得好。”
张寿顿时有些愕然:“阿六不在的事,是莹莹说的?”
朱廷芳微微一笑:“莹莹昨天念叨过好几次阿六,我要是再觉察不出来,那也未免太迟钝了。我不管你把人派去干什么了,但我不希望再发生之前行刺挟持栽赃之类的事,所以这几天,我会亲自带人接送你。”
听到这里,张寿简直目瞪口呆。
虽说他很明白自己因为朱家女婿的身份,再加上自己这几个月来折腾出来的众多事件,所以即便是在京城这种天子脚下,其实也不那么安全,可是,赵国公府如果要像从前那样派几个护卫跟他也就算了,堂堂赵国公长子亲自接送……
张寿忍不住想到了朱廷芳新鲜出炉的官位——正四品明威将军。虽然这只是之前因为端掉火器营而加的散阶,没有实职作为支撑,但和他一边担任国子博士,一边还带着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以及翰林院侍读头衔一比,怎么也还是高一大截的。
而如今这年头,还远远称不上文贵武贱。他忍不住苦笑道:“需要如此吗?”
“需要如此。”朱廷芳淡淡一笑,加重了语气说,“尤其是在你和莹莹今天又闹出了这么大场面之后。只要我日日护送你出行,想来有些人总能够称量清楚局势。”
张寿盯着朱廷芳看了好一会儿,最终颓然放弃。这位大舅哥之前在军中连必死的任务都心甘情愿接受,想来是一个固执到极点的人,要想说服他,还是洗洗睡了吧……
“好吧,夜深了,我就不耽误大哥你了,晚安,告辞。”
见张寿干脆利落地跳下车,随即大步到门前叩门,朱廷芳目送老刘头开门把张寿迎了进去,这才跳下车辕,将这辆自家送给张家的马车交还,然后才来到了自家后门。
当他穿过自家后院,最终来到了灯火依旧亮着的庆安堂时,就只见李妈妈提着灯笼迎了出来。李妈妈笑着对他行了礼,随即才转述了几位主人让他捎带的话。
“太夫人和老爷说,大公子不必去庆安堂和永宁居请安,早点回去休息。夫人说,您今天辛苦了,多亏有你,否则她都忍不住要动手……而大小姐说,她就知道,大哥最好了。”




乘龙佳婿 第二百八十二章 郎舅(下)
被妹妹称赞了一句大哥最好了,次日一大清早,最好的大哥朱廷芳,就带着几个护卫等候在了张家大门口。当吴氏送了牵马的张寿出门时,看到门前这大阵仗,不由得吓了一跳,等问明缘由,她不禁又感动,又惶恐。
张寿却不想再拖拖拉拉耽误时间——毕竟,昨天晚上他已经确定,朱大哥是劝不回来的。因此,他只能三言两语劝说了吴氏回去,自己就策马上前与人汇合。
领教过朱廷芳的不喜多言,他觉得和朱大哥说话实在是有点累,因此接下来的一路上,他也懒得主动搭讪。可没想到国子监渐近的时候,朱廷芳竟是主动开口说道:“大后天是黄道吉日,宜乔迁。”
这句话如果是太夫人笑眯眯说出来的,张寿不会有丝毫奇怪,可此时此刻,朱廷芳面无表情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他只觉得不可思议到了极点。他忍不住往人脸上瞅了好几眼,这才咳嗽一声道:“大后日国子监有课,我大概腾不出空来。”
“莹莹会去你家帮忙的。”朱廷芳用完全陈述句的语气说出了这句话,随即又补充道,“而且祖母已经吩咐了,挑二三十个人帮忙。你家行李家什不多,听说张园那儿也一直在整理打扫,但刚刚搬进去,人手恐怕不够用。阿六虽然不知道从哪找了不少人,但还是不够。”
张寿不得不承认,朱廷芳这番话没说错。住宅犹如公园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很多人都没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好的环境是需要人手打理的,尤其是一片园林全都属于你家的这种情况!果然,接下来,朱廷芳给他报出了一连串数字。
“当初庐王别院在册的男女仆人,总共一百零五人。洒扫十二人,园丁八人,大厨房八人,小厨房四人,马夫八人,浣洗八人,那座无题之堂里伺候的小厮四人……”
“停停!”没等朱廷芳报出那些让人心惊肉跳的数字,张寿就直接伸手制止了朱廷芳,随即头疼地揉了揉眉心,“看来我之前是没有想错,这样一座宅院,穷京官就算接下来,也绝对承担不起。”
1...118119120121122...4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