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是村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葫芦村人
这夫妻两不仅要给刘支书送礼,还得去看刘八爷。
当初在这里,没少得好处。
完全是慷他人之慨,不心疼。
就连后面买的酒,也让刘支书逼着刘春来掏的钱。
刘春来的话让严劲松顿时高兴起来:“太好了!之前我去找吕县长跟许书记,一直说找了专家,要帮咱们公社好好地规划一下,公社的街道这里,也没法怎么发展……”
随后半推半就接过了烟跟酒。
当年两口子来公社插队,从来没挨过批斗,也没吃过苦。
严劲松出了大力气。
何况,两口子都去了省上,那工资比他们高得不是一点两点。
“杨正伟呢?没在公社里了吗?”黎钰问严劲松。
“在呢。四大队修路,他这些天一直在现场,当初你们带着他设计的那条路,修改了一些……”严劲松进去把烟酒放好后又出来,“要不坐着歇一会,喝点开水?”
现在公社把大部分的房子都腾出来做了仓库跟宿舍,他这个书记的办公室也没法招待客人。
“不用,刚才在车上,也不热。我们先去四大队……”黎钰摇头拒绝了。
她已经看到了,严劲松挤在农技站里办公。
农技站的不少人也纷纷出来跟他们打招呼,两口子都是笑着回应。
贺炎钧更是挨着散了一圈烟。
“我这也没啥事儿,陪你们一起去吧。”
严劲松一边说,一边看着刘春来。
刘春来哪里不知道他的心思。
老家伙是想多留些产业在公社。
产业越多,公社的小金库才能充实起来。
他这个书记兜里有钱了,说话腰杆子自然也就能挺起来了。
贺黎霜从下车后就如同个小媳妇一样,老老实实地待在一边,也没再作妖。
这让刘春来好受了不少。
“公社就这条件,前面是坎后面是山,折腾啥呢!”刘春来没好气地说道。
严劲松马上就要退休的人了。
非得让他把工厂啥的修到公社。
这是想要给其他大队争取。
“怎么不折腾?这里是没法发展,骷髅巴那边那么大面积,平坦得很,提前规划也没错不是?”
严劲松一脸幽怨。
刘春来不给业务,他也没法。
不是他没想法,没钱!
“书记,有时候太贪心不好。咱们吃不饱饭、欠账时,其它各大队也并没帮我们分担点,支援点粮食,这还不如当年集体生产时候呢。至少那时候咱们饿慌了,你会开仓分点粮食给咱们不是?”
刘春来承严劲松的情。
整个四大队都得承。
可其他大队呢?
“在四大队所有闲置劳动力没解决工作前,其它大队先在一边凉快着,严叔,要是再这样,就有些伤感情了。”
刘春来有些不高兴。
以为当着外人,自己就会同意么?
想都别想。
贺炎钧不知道内情,刘春来说了,听出来不少,在一边开口说道:“在资源跟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像国家政策一样,集中力量来办大事,发展起来,一切也就容易了。”
严劲松一阵无语。
不过看着旁边的贺黎霜,叹了口气。
有传言说这贺家的女娃子是刘春来对象,他之前还真没想过这是贺炎钧的闺女。
一看,这女娃子跟她母亲确实有几分相似。
“东西我一会儿让人拿背篼来背。”刘春来见两口子准备拿东西,一阵无语。
这有没有工具呢。
严劲松想说让在公社的农家借一个,被刘春来瞪了一眼,顿时不吭声了。
有求于人,这地位不高啊。
随后他也想明白了。
刘春来这狗曰的是懒。
我真的只是村长 456 经济学专家?不,我只是一个农民(还账40/44)
这一行人中,肯定不能让贺炎钧两口子拿东西;刘福旺那双脚丢了六根指头,走路都困难不已,根本没法背东西;贺黎霜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走路都恼火;自己?好歹自己也是书记不是?
算求了,等刘春来的狗腿子来。
一路上,严劲松就不断地向两人介绍着他们离开幸福公社后的情况。
虽然说没啥变化,其实也还是有一些的。
至少,不再是以前那样普遍挨饿。
只有四大队挨饿了。
刘春来有些意外,两口子并不是在大动乱结束前就离开,而是在78年改革开放前夕才回到县城,80年又调到了蓉城。
可他记忆中,没有多少。
应该不是短命儿子刘春来晓得跟贺黎霜有婚约,老爹给他说了王大饼新生怨恨。
贺炎钧50年代末期的大学生,学经济学;黎钰学的建筑学。
动乱之前的大学生,那含金量,比恢复高考的老三届还更高。
当年的大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考试也更难。
十多二十年后,国家很多领域的顶级专家,都是那一批人。
恢复高考的老三届,因为考虑到很长时间没有高考,中学生几乎都是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基础很差。
即使高考,也考得非常简单。
就连当初刘春来他们高考的时候,看到那几年的高考题,也是痛心不已。
像他们这样水平的,不说高考状元,怎么也得是国家最顶级学府的录取通知书。
一行人顶着太阳,没走多会儿,就汗流浃背。
不过有说有笑的,一边摆龙门阵一边走,倒也没谁觉得累。
之前在这边插队,贺炎钧跟黎钰都熟悉这些路。
倒是霍黎霜,走得jio杆酸痛,想让刘春来背自己,爹妈在这里,加上又有其他人,倒也不好作妖。
“还是这垭口上面凉快,以前我就喜欢太阳落坡后,爬到这山上吹风。”
黎钰站在垭口上,张开手臂,感受着山风的凉爽。
从垭口往下走的路,已经有两三百能看出雏形了。
工地上还有不少工人,正在分解放炮后从山上剥离下来的大块岩石,或是在路边用石头砌墙,避免下雨后公路垮塌。
“这山上这么多工程?”
黎钰有些诧异。
以前在这里的时候,就知道山顶的情况,土脚薄弱,地里肥力差,加上缺水,几乎没有收成。
就连现在,哪怕任何地方只要能播种的都栽种着红苕,这上面也是荒芜着。
“就三个,这里是修通到公社的道路,那上面一点的,是修建大队部,以及我们大队的学堂,那前面则是准备修建自来水厂……”
刘福旺向着介绍。
这让黎钰更有兴趣了,“要是这上面有水了,完全可以集中很多功能在这里……”
也不等刘春来等人说什么,就向着山顶而去。
这会儿才三点多,正是热的时候。
太阳火辣辣的,晒得人皮肤生疼,工地上的工人们,却依然在挥汗如雨地干着活。
大队部的区域,大部分地基都已经完成,只有需要填起来的地方,依然还在用石头砌墙,里面则是用乱石头跟泥土夯实,极其扎实。
这里,已经能看到整个大队部建筑的雏形。
“你们怎么把大队部修建在这里?不是准备重建燕山寺吗?这样一来,岂不是把路给挡着了?”
黎钰不解地问道。
换成一般人,都不会这样去修建的。
就好像这里是一个山门。
两边根本就没有多少空间。
“这山他们说……”
刘福旺想要用刘八爷的那套说辞,说风水好啥的。
刘春来却急忙开口打断了他的话:“中间不是留了过道么?以后如果燕山寺这边重修起来,成了旅游区,肯定是要收门票的,这里刚好……”
这个理由很强大。
强大到没人能认为刘春来是说谎。
当初中间留过道,不是为了留出上山的道路?
“如果这边发展起来,搞旅游业也是不错的。算是革命老区,可以申请一个红色旅游基地。”贺炎钧说道。
“不,以后我们搞特色旅游,让那些有钱人来忆苦思甜,吃野菜,喝红苕叶子汤汤……磨盘寨那边,让他们体验当年土匪的生活……”刘春来一脸笑容。
“体验抢压寨夫人的生活么?”贺黎霜一脸鄙视,“就那个地方,两炮就炸了……”
磨盘寨并不大。
顶上只要几百平方。
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根本不是什么易守难攻的地方。
真的把几条上山的路给封锁死,这山顶上的土匪,不饿死,都得渴死。
“要不,你来当压寨夫人?让游客扮演寨主,抢一次,给两千块钱……”刘春来没好气地回答。
贺黎霜气得想要一脚把刘春来给踢到那山脚下的河临塘。
这龟儿子,没跳河之前吧,让人瞧着不顺眼。
跳了河,脑子里的坏水都被水给挤压出来了,现在说句话都能气死人。
贺炎钧跟黎钰两人倒也没说啥,只是觉得刘春来这估计是在开玩笑瞎扯淡。
刘福旺扬起烟竿,刘春来已经往山顶上蹿去了。
“这边就是山顶的蓄水池,跟原本你们建议改进的水渠连接起来,天旱时,开闸放水……”刘福旺到了三队的方向,指着下面同样热火朝天的工地说道。
上百人干活的场面,并不是让人特别震撼。
因为这一区域面积本来就大。
加上周围都是石谷子,虽然不如石头坚硬,也比泥土更难挖掉。
精壮的汉子口里喊着号子,抡起几十斤重的大锤狠狠地砸在用来开石头的铁楔子上;被楔子分开的小块石头,这是被旁边的汉子轮着好几斤重的二锤敲碎;然后再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人或是女人,用撮箕担着往外面题干区域倒去……
刘春来看到下面的进度,叹了口气,“要是有挖掘机,哪怕只有两三台,这进度也会快很多。”
人力,是没法跟机械比的。
特别是基建方面。
目前他们完全是靠着人力来的。
“这要扩多大?”黎钰一眼就看出来,这已经比原来的面积扩大了不小的面积,也深了不少。
深度也加深了至少一米左右。
原本设计的这个蓄水池,深度只有两米左右,十多亩的面积,能蓄水15万立方左右。
现在这样扩大下去,不供应其他大队的农业用水,整个公社应该都够。
“没算,能扩多大就是多大。这上面的土,连种子都收不回来,用来扩大一点,还能养鱼呢。”刘支书一脸得意。
刘春来懒得理会他。
指着二队顶上的那一片平坦的区域。
“黎孃,在这里建立自来水厂如何?”刘春来问黎钰。
黎钰看着那一大片区域,“那是没问题的。不过目前,重力式自来水厂,短期内应该能供应周边,可时间长了,估计跟不上发展。依我看,还是建设增压泵自来水厂,避免到时候又得重新建设……”
到了省城,接触的技术,已经不再是当年她读大学时候的技术了。
这种靠着高度落差来实现把水输送到远处的,并不利于后期的发展。
特别是用水高峰期,很可能就会出现压力不足,供水能力不足的情况。
“目前我们是能节省成本就节省。下面那条河,干旱严重的时候都可能会断流,这里修建自来水厂,应该能满足十多年的发展……”刘春来解释着。
他也知道,大规模用水,这里修建的自来水厂根本就不够。
“那后期怎么办?你直接给我说下,你的想法,整个大队跟公社定位在那里,工厂区准备发展到多少人的规模……”
黎钰索性就等刘春来说了。
按照目前看到的跟一路上严劲松跟刘福旺介绍的,她之前的规划图,基本上没有用了。
那份规划图,主要是立足农业生产,因地制宜,也没有集中规划。
刘春来这是要集中起来。
“师父……”
正在这时候,杨正伟从下面蓄水池爬了上来。
听他拖着个尾音,刘春来就差点也拖着尾音喊“悟空”了。
“师父,真的是你啊?”杨正伟满头大汗,身上已经陈旧的褂子上满是泥土。
额头上都有不少泥土。
“你不是在修路那边盯着?”刘福旺问道,“修路可出不得问题。”
“兴国叔嫌用人力挖太慢,让放炮,这会儿正在打炮眼,明天早上放炮呢。”杨正伟随后问黎钰,“师父,你这啥时候回来的?”
“今天刚回来呢。”黎钰笑着说道,“你怎么没有去参加高考?”
刘春来有些意外。
杨正伟一直都跟黎钰有联系?
听到这问题,杨正伟顿时就尴尬了起来。
“考了三次,都没考上,也就放弃了……”
刘春来还真的有些诧异,杨正伟居然都去高考了三次。
黎钰倒也没有问其他的。
毕竟是为了四大队规划的事情而来。
整个四大队,黎钰跟贺炎钧两人都是非常熟悉,甚至哪块地叫啥名字他们比刘春来都更熟悉。
“每个队山沟里的水田,用来种植蔬菜,好的卖到果城或是山城,差一些的用来养猪,这很好啊!”听到刘春来的介绍,连贺炎钧都拍手称赞,“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未来城镇化是趋势,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就会提升……”
“行了,你别卖弄你的专业知识了。”黎钰打断了丈夫的话,由衷地称赞刘春来,“你的这些想法,比我之前做的那份规划实在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黎孃,我这也是瞎想。地收回来了,如果依然在粮食上做文章,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刘春来谦虚地说道。
他确实不懂得这些。
所有的,只是为了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值,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目前的人多地少的困境。
粮食的价格,实在是太低了。
“你也不用谦虚。这样的想法是对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能从土地上做文章,寻求获得更高的产出,以此增加土地附加值。春来,如果不是知道你的情况,我会认为这是一个经济学专家的提议!要是咱们国内多一些你这样的人,农村的发展工作,将会加快很多……”
贺炎钧的这话,把刘春来抬得很高。
之前从跟刘春来的交流过程中,很多东西都已经不再是上的。
现在听了刘春来对整个大队的发展规划,更是知道刘春来不是赵括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贺老师,咱们严书记都说了很多次,福旺叔啥不行,生儿子厉害呢。许书记跟吕县长还让他当乡长,他不乐意……”杨正伟一脸笑容,丝毫都不为刘春来比自己厉害,得到的夸奖多而不高兴。
严劲松还说了,让他好好跟着刘春来混。
将来前景不可限量。
刘福旺一脸嘚瑟地看着严劲松,严劲松装着不知道。
“这是为何?当干部,能获得更大施展自己理想的平台。”贺炎钧看着刘春来。
这一点,也是所有人都想不通的。
别说他们,许志强跟吕红涛都讨论了好些次。
甚至想着刘春来是嫌弃正科级的乡长级别太低。
没有履历,坐在更高的位置上,别人也不服啊。
“这一个大队就够我折腾了。毕竟,我只是一个农民……”刘春来说道,“之前落雨,我下山的时候,摔了一跤,我就发誓,总有一天,我要把这些路全部修成台阶,每个台阶上铺上石板……爬山太累,我希望能把所有路给修通……无数人削尖脑袋,想要通过各种途径,拿到农转非户口,吃上国家供应的商品粮……”
刘春来看着山下,一脸默然。
“为了农转非,我也努力过,六年高考……可惜,最终连个专科都没考上……”
所有人,听到刘春来说这些,心里都变得沉重起来。
农转非!
无数农村人想要得到的。
就因为非农业户口可以每个月领工资,生老病死都有国家管。
而农民呢?
从小就得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永远都没有结束,除非死亡。
“屁,你真的努力了?你给刘雪的那份复习提纲,那可是囊括了所有知识点,甚至一些解题思路,我都没想到呢……”贺黎霜看不下去了。
我真的只是村长 457 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猪圈
刘春来居然是这样喜欢装逼的刘春来!
看来他是想跪搓衣板到了极点。
“我真的很努力了……”刘春来恨不得一脚把这婆娘踢到那下面的河临塘。
mmp,多煽情的场合,这婆娘非得破坏这氛围。
“我们都知道你努力……”贺炎钧忍着笑的同时,还跟自己妻子对视了一眼。
他们都认为,刘春来之所以说这些,是告诉他们两人,自己配得上贺家的闺女。
刘春来要是知道他们的想法,绝对不会继续说下去了。
“其实,我在想,为什么成为非农业户口那么有吸引力呢?为什么一定要农转非才能领工资、吃商品粮呢?为什么一定要成为非农业户口才能有退休工资呢?国家不给的,咱们就不等不靠不要,自己来挣嘛……”刘春来叹了口气。
他这理由,实在是太充分了。
甚至这理想远比考大学成为国家干部更宏伟。
给农民发工资!
让农民到了年龄也能退休……
让非农业户口的人都来羡慕他们这些农业户口的人!
眼前的这一切,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也就是说,你准备打造一个以工业生产为主、农业生产为辅的新农村?这样理解,没错吧?”贺炎钧问刘春来。
见后者点头后,才说到,“农村的发展是滞后于城市的,这样的道路,走起来非常难……”
确实很难。
“就因为难,才要这样干。咱们这里,穷得都没有女人愿意嫁进来……全部进入工厂,也不现实,有很多人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进工厂之后呢?”刘春来倒不觉得太过困难。
走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让所有村民参与进来。
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的产业有着足够的吸引力,到时候周边地区甚至全国的人才都会向着他们村上集中,帮着创造更多的财富。
无论是华西村还是南街村,他们的道路都是有问题的。
只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最终利用各种完善的规章制度,不用谁管理,葫芦村下属的企业,就会按照惯性发展下去。
而且他们走的路都是不同的。
南街村是从84年开始重新把分出去的土地集中起来,重新走集体生产的道路。
方向是没错的,但是南街村的最大问题就是所有产业属于所有村民,而村民又无法参与到管理中来。
全部村民参与管理,根本不现实。
可当失去了约束,管理者只是管理,别人的钱,花起来不心疼,只要让自己名声打出去就没问题。无论是在村办企业还是村里行政机构上班,很长一段时间,每个月也就只能领150~200的固定工资。
虽然整个村子的人,住房、教育、医疗等全部由村里负担;就连各种生活用品也都统一由村里免费配给。
这同样会产生非常大的问题。
同工不同酬!
人心,是最不可琢磨的东西。
最终,南街村因为银行断贷,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神话破灭……
华西村同样也有不少问题,只不过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产业比南街村更大,可最终在发展上,也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账面上,村民各户人家,存款都有数百万甚至跟多,可这些钱,村民并不能随意支配。
各种资产,都是不断地被用于所有产业的发展,就连上班的,也没法领到全部的工资……
连在村里购买东西,也都是使用村里发放的代金券。
这样的制度,时间长了,人们不满的情绪一直压制,在管理者还能压制的时候,没有问题。
可等到管理者换人,继任者又面临很多年轻人在外界闯荡,见识不同,想法也就不同,并不一定能认可村里的规矩。
不认可,那就意味着要变革……
不出问题怎么可能?
从一开始,刘春来就确定必须走集体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他前面,有华西村、南街村等村子的经验,刘春来自然可以避免他们出现的问题。
甚至,就连整个集体产业的归属,也因为他爹刘福旺而变成了混合所有制。
所有村民以土地入股企业,这就避免了他们可以免费得到一切;同样也是因为土地入股,只要在这之前出生的所有社员,都有股份,避免了吃大锅饭等情况。
刘春来也不会以发展为由,让所有人只能看到钱却拿不到,没法花。
从一开始,村民都是发放工资……
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杜绝出现更多的隐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