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权重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老井古柳
等郭拙诚讲完,其他潜艇上的主要军官开始表态,表态支持以江海涛、郭拙诚为领导班子的潜艇党委,表示坚决支持新党委的工作。坚决执行上级命令,决不辜负上级领导的期望和人民的重托。
潜艇的副艇长叫张国权,参谋长叫马延蜀。两人显然知道郭拙诚的资历和背景,对郭拙诚尊敬有加。他们发言中明确表态全力支持郭拙诚的工作。
郭拙诚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他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在这里客串一下。两个月之后就离开这里,但他还是很热情地回应了官兵们对他的尊重。
会议很快结束,除了几个留下校级军官留下继续开会,其他官兵都出去了。他们到了一个叫“人造太阳室”的地方去接受“阳光”照射,以防止某些与缺少阳光照射有关的疾病发生。
虽然这个地方的阳光几乎都是人造的,但也只是几乎而已,还是有一部分阳光是天然的,只不过进行了“改造”。设计者们在山顶一栋不起眼的房子上装了一个巨大的聚光镜,外面涂成了深色,与该栋房子的颜色几乎一致,不但人站在房子周围看不到这个聚光镜,就是飞机飞临这个山顶的上空,飞行员也感觉不到这个聚光镜的存在。
天然的太阳光经过这个聚光镜聚光后,变成了小小的一束光柱射入一个狭小的孔道通过透气孔往大山深处传递,经过几道平面镜的反射辗转后进入这个“人造太阳室”的调整系统,经过凹透镜的散射变得柔和然后照在人的身上。
当然,这是平时有太阳光且周围没有发现任何敌情的情况下才能有这个享受,否则的话就只能采用人造太阳灯发出的光线给人疗养了。
当官兵们在那里照射人造太阳的时候,艇长江海涛、政委郭拙诚、参谋长叫马延蜀、副艇长张国权等人正在秘密会议室里召开工作会议。
参谋长马延蜀正对照太平洋海底构造图讲解相关情况:“……,我先来介绍一下我们怎么躲避美国在洞库周围的反潜问题。我认为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一下,这里是不会引起美军注意的,也就是说,我们防备反潜的任务不大。美军现在的重心尚没有从欧洲转过来,马岛战争的阴影还在影响他们,他们担心还有另外的国家会效仿阿根廷对欧美海军进行偷袭,可以说在大西洋那边就已经迎接不暇,根没有精力顾及太平洋这边。
而且大家都知道,苏联海军的重点也在大西洋、波罗的海、黑海、地中海,美国如果防备苏联的话,也应该将精力放在这里。在美国看来,有两支航空母舰舰队驻扎在日、关岛,他们就足以对付苏联。
虽然他们收到了我们的警告,说苏联有可能获得了西方国家的先进加工设备,会将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用于军舰的推进器,但他们对我们的警告会不会重视还是未知数,即使重视,他们也会先行一步进行调查,然后进行评估,再进行大的战略调整。
目前美国得到我们的警告后所表现出来的行动跟郭政委所预计的一样,美国方面在一定的程度上同意将大型船舶制造技术转让给我们,说明美国听了苏联有可能提高他们军舰的推进器系统后确实着急了,他们很希望我们中国参与到围堵苏联的队伍中,也就是说,他们会在大西洋区域更加紧张,太平洋这边只能希望我们帮他们承担一部分任务。
这是从大的方面讲,美国不会突然增加太平洋的军事力量。就从小的方面讲,从美军在太平洋身的部署来说,美国的重点依然是环日的周边海域,因为那里是太平洋国家潜艇最活跃的地方,他们得提防深海里的苏联潜艇对他们发动突然袭击。
而我们这个洞库附近的海底地势也非常不适合潜艇的活动,这里礁石多,水道弯曲狭窄,虽然水面下有几条峡谷水道比较宽,但那是在两百米水面以下,常规潜艇潜不了那么深,核潜艇虽然可以下潜很深,但它因太长也通不过那些峡谷。况且这里没有大的军事目标,苏联潜艇除非是来散心,否则不会跑到这里冒险。苏联不来,美国的海军自然也没有必要来。”
江海涛接过马延蜀的话说道:“马参谋长的意思就是这里是我们0021号潜艇最佳的活动场所,是我们摸清太平洋海底情况的最佳时机。我建议我们的潜艇在这里多呆上一段时间,直到了解情况了太平洋中部的海信息后再转移。这里对潜艇不利是针对世界上大多数潜艇而言的,但对我们来说却有很多有利条件,最大的条件就是我们这里有基地,可以不着急,慢慢来,就是瞎子摸象也能摸清楚大象的情况。……,马参谋长,你继续说。”
马延蜀参谋长看了郭拙诚一眼,继续说道:“我们一方面要争取了解整个太平洋的海地质情况,一方面我们也要基于这个基地进行相关的战斗准备。虽然我们预计美军对付我们的可能性不大,别人发现我们存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党对我们军队的基要求,我们必须做好这个准备,以应付意外情况。”
(感谢lc311、漠孤烟、y228的打赏,感谢浙江台州、t凌h枫t、轻度抑郁症的月票,感谢各位的订阅)
功高权重 第1121章 出海
马延蜀参谋长说道:“除了有基地这个有利,我们还有一个有利条件是,我们有离太平洋a区盆地虽然很远,但有一条山底山脉供我们利用,能够给我们提供掩护,能保证我们神出鬼没地进出这个盆地。
这个盆地是检验潜艇性能的黄金宝地,面积大约在四百万平方公里左右。由于受太平洋海底山脉的影响,美洲的潜艇特别是核潜艇要到亚洲的话,只有走那里,否则必须走南美洲最南端,绕澳大利亚才能到亚洲海域,其他水路对它们而言很容易被对方的反潜装备所发现。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更多的对手进行训练,能够和那些潜在的对手进行斗智斗勇。
根据我们获得的海底地形材料,发现从这里出发有一条平均深达一千五百米的海沟,直到那片黄金场所,非常适合我们出发和撤回。最为可贵的是在这一路途中有好几处特殊的场所特别适合我们摆脱敌方的追踪。这是这一片的海图——,大家请看!”马参谋长说着朝墙上挂着的大海图走去。
这时候江海涛站了起来,示意大家走上前去看。
马延蜀一把扯开覆盖在地图上的那块盖住了地图大部分面积的幕布,然后顺手抓起一根教鞭指着地图上的一点,等几个人站好位置后继续说道:“这个地方就是我刚才说的黄金场所的中心所在地,北纬三十度,东经一百六十五度的地方。以它为圆心,以八百海里为半径,黄金场所就包含在里面,日的南鸟岛和美国的夏威荑岛就在这附近。
而从我们所处位置,就是这里。北纬十度,东经一百四十度,也就是海沟从我们这里出发,向东北延伸,直达黄金场所。在这段海沟里有两段由不同海底山脉相汇而形成的海底大峡谷,其中这处最为惊险,窄的地方只有三十多米,长度却有五十海里长,而且弯度很大。大个子核潜艇是无法穿过去的。而在这峡谷周围三百多海里都是乱石滩,平均水深不到二十米,除了小渔船,其他船只都进不了,就算我们在其他峡谷不能逃脱敌方核潜艇的追捕。那么在这里肯定行。
此外在这条大峡谷的两头都有一个洋流紊乱区。你们看这里,这是海底大峡谷的北端,东南太平洋的洋流从东面流过来,由于温度高,密度小而且受前面地形的影响,在这个地方从海面上层冲过来进入西北太平洋。而西北太平洋的洋流则由于温度低、密度大,受海底深的影响。洋流从海面下层向东南太平洋冲过去,两下对冲,使这里海情非常复杂,一般常规潜艇不敢进入该区域。因为力量强大的紊流能使潜艇翻滚,导致潜艇沉底而艇毁人亡。而核潜艇则可以,因为海面二百米以下,海水就比较平稳了。但它们的个头又太大,无法经过那些狭窄的弯道。
这样一来。这一片海域就相当于为我们潜艇量身定做的。因为我们潜艇能下潜两百米深,而且体积被核潜艇的小、采取aip系统后我们的潜艇续航时间长,具有常规潜艇和核潜艇共有的优势。总之,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各种条件下的各种训练,能够在摸清对方潜艇性能的同时而我们自己的情况不会泄漏。当然,我们潜艇的声纹会被对方录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相互对抗的时候,我们无法阻止声音的传播,除非击沉对方。”
听了这些便利条件,郭拙诚也和江海涛他们一样特别高兴,心里有点跃跃欲试。
他忍不住问道:“马参谋长,我们的这艘潜艇完整地航行过这条海沟吗?假设我们在与对方纠缠时不顺而撤退时,对方刚好也是一艘安装了aip系统的潜艇,也有较长时间的高速潜航,你能断定我们能摆脱他们?”
马延蜀一愣,犹豫着说道:“这……,海沟我们还真没有完整地跑过,只是分段由不同的潜艇航行过,毕竟这条潜艇才服役,以前的潜艇只能满足其中一个要求,我们已经计划在这条海沟里来回跑几趟,以熟悉地形。你说的这种情况确实有可能存在,甚至还有可能后面有潜艇追,前面有潜艇堵,天上有飞机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确实很麻烦,除非将整个海沟完整地跑上几遍,事先也制订好相关应急预案,找准相关要地。”
郭拙诚说道:“那就在熟悉这条海沟前不要急于出击,不要去追踪、戏耍别国的潜艇。虽然我们认为我的潜艇不错,但未必其他国家就没有独特的手段。潜艇来就是藏在暗处的武器,别人的技术水平如何只能靠猜。太-祖早就说过,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江海涛认真地点了点头,说道:“郭政委说的对,我们现在是有点头脑发热,以为天下除了美国的潜艇比我们好以外,其他国家的潜艇跟我们没法比。估计在我们某些干部的心里,就是美国的潜艇也未必有我们的好,这种轻敌的思想要不得,将来会吃大亏。虽然我们现在的潜艇远比以前的好,但我们只是自己比自己,根不知道别人的情况,还是小心、稳妥为好。从明天开始,我们继续做基的训练,继续在夜明珠岛周围熟悉情况。郭政委,有关训练计划请你和我们再重新研究一下。”
听了江海涛的话,郭拙诚连忙说道:“你们可是潜艇方面的内行,你们还是按照你们原来制订的计划来,只要讲究稳妥就行。你们放心,世界大战一时半会还发生不了,我们有的是时间训练,有的是时间做好准备工作,将来也有的是机会追踪、驱赶他舰。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做好扎实的基功肯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们的训练计划定好后通知我一下就行了。”
确定了今后的行动方针后,会议就结束了。江海涛和马延蜀等军事人员开始修改训练计划,而郭拙诚这个临时的政工干部则开始找官兵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询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二天早晨,偌大的潜艇码头上精神抖擞地站着五十多名官兵。他们的前面就是那艘威武的aip潜艇,正在静静地等着这些士兵们上来驾驶它驰骋疆场。
这些士兵大部分是从其他地方调来的,就如少尉陈方平一样,他们还没有上过这艘新式潜艇呢。这些士兵一个个眼里充满了欣喜和渴望。因为激动,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抬起已经高昂的脑袋。双手用力地紧扣在左右两边的裤缝处,手心微微有点出汗了。
他们在等到潜艇指挥官的到来,虽然只等了等等的几分钟,但他们觉得等的太久太久,有一个调皮的士兵甚至偷偷地转过头朝后打量着军官会议室的门,引起了值日军官的怒喝。
军官们还在会议室里开会,做训练前的工作安排,同时宣布相关训练计划。
突然地面传来一阵有力的脚步声,战士们的情绪更加高昂:头再一次抬高,胸膛再一次挺起,手再一次用力伸直。
“立正——!”值日军官大声地喊道。
只听见一阵整齐的并脚声。士兵们呼吸声似乎也小了许多。
“报告艇长!第一批出海人员应到五十四人,实到五十四人,请指示!值日军官蓝何!”值日军官几步跑到江海涛面前,立正后用力敬了一个军礼,大声报告道,然后转动了一下上身,向江海涛旁边的郭拙诚和其他几个军官敬礼。
江海涛、郭拙诚和其他军官立即举手回礼。军官们立正、举手、挺胸、收腹和放手的动作都整齐划一,从中可以他们良好的军事素质。
“稍息!”江海涛命令道。
“是!”
……
通过这套严肃的动作,战士们的情绪更加高涨。
江海涛现在已经站在这群精力旺盛的小伙子面前开始了他的战前动员:“……,我们这次出海的任务就是摸清我们我们的出海通道,建立我们自己的生命线。只有有了安全保密的生命线、我们能在这生命线里面进退自如,我们才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我们才能打击敌人,保护自己。可以说掌握这一片的海情、地势比我们将来击沉敌人一二艘舰艇更重要。它的重要性我不讲我想你们也知道。我在这里只是提醒同志们注意,打仗是兴奋的,是爽快的,是重要的,也是我们组建这支部队的目的。但前期准备工作更重要,更需要兄弟们的细心、认真。兄弟们,有没有信心全面掌握这里的海情地势?”江海涛突然提供声调大声问道。
“有!”战士们大声回答。
“再问一遍,兄弟们有信心没有?”江海涛又大声地问道。
“有——!”这下吼声更大、更齐了。
江海涛满意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吼道:“登艇!”
……
(感谢各位的订阅,过渡章节马上就完)
功高权重 第1122章 见真章
显然江海涛知道郭拙诚不喜欢做什么动员,所以在结束讲话前是看了郭拙诚一眼,见郭拙诚无意说话,也就下令上艇了:现在又不是战争时期,不做动员也无所谓,反正已经强调过无数次纪律了。
身躯庞大的潜艇慢慢驶离码头,朝升降池平稳地驶去。
虽然它的速度很慢,但巨大的躯体还是让来平静水面带起了一层层波纹。
驶离码头不远,潜艇就开始整体下沉,泊位的水位也随之抬高了好几寸。目睹它安静地沉下水底后,岸上保障人员这才收回自己的目光,专心完成着自己的专职工作。
在升降池里辅助定位系统的帮助下,潜艇一直保持着同一方向在慢慢下沉,艇体由于水压的变化发出了轻微的“咔咔”声,那些才上过几次潜艇的士兵对这声音感到有点恐怖,而老兵则似乎听到了久违朋友的笑声,惬意地倾听着。
江海涛全身贯注地注视着面前的仪表盘,看着深度表在变化:“……五米……十米……二十米……五十米……一百米……一百五十米……”
“停止下潜!” 江海涛看到面板上一个绿灯亮了,立即高声命令道。
下面立即有人重复了江海涛的指令:“停止下潜!”
虽然潜艇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但基的信息传递系统还是有的。实际上这艘潜艇确实有一套简单的信息处理系统,艇长的指令会通过该系统传到各执行位置,并把执行情况反馈回指挥台,无须他大声叫喊。
但潜艇指挥官出身的他江海涛习惯了这么一喊,下面的人高声回答的做法。觉得这样有气势,也很有人情味。更容易拉拢指挥者与执行者的距离。当然信息处理系统的指令传送方法更科学,更快捷,而且降低了音响,在战时更有利于保密。
现在不是战时不是?
所以江海涛还是愿意在没有敌情的情况下,还是采用威风凛凛的口头传令方式,其他时候采用“高科技”。你想这是在家里,现在能不趁机威风几下?一出了这个洞库就只能默默地指挥了,好不爽。
潜艇轻微抖动了一下,艇里的人感觉到潜艇停止了下沉。人由于惯性有点轻微往下坠的感觉。
江海涛看了深度表一眼,满意地点了点头,眼睛看了旁边的副艇长一眼,对方也微笑着点了点:潜艇正好停在深度为一百八十米的深度,潜艇中线与洞库隧道的中心几乎重合。看来大家的训练效果越来越好了,之前可不会如此吻合,总要与目标相差几米。
江海涛又高声发出指令:“申请洞库开门!再次汇报洞外情况!”
很快情况就通过指挥系统和口头传到了指挥台:
“洞库第一层钢门已经打开!可以进入第一级闸栈!”
“洞库外情况正常!”
洞库外面安装了中国自产的全套反潜预警探测系统和从英国进口的对空预警雷达,它们一起为潜艇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外部进出环境。只不过这些系统泄漏的电磁波都被归于夜明珠岛自己的防护系统。已经与美方通过气,属于这个岛屿“合法”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
潜艇经过了第一层钢门,进入第一级闸栈,之后第一层钢门关闭。等待第二层钢门开启。很快,第二层钢门开启,潜艇慢慢驶入第二级闸栈。接着第二层钢门关闭,第三层钢门打开。潜艇进入出了洞库,进入了瀚海的太平洋。
潜艇出一次门之所以这么麻烦,完全是为了安全考虑,更是为了防止洞库被发现后遭到敌人鱼雷或深水炸弹的破坏。
江海涛将指挥权交给了参谋长马延蜀。而他自己则在旁边低声地将相关数据告诉郭拙诚。
说真的,郭拙诚此时心里有了一点点发虚。不是他担心。是因为他习惯了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潜艇兵的他感觉自己此时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特别是听到潜艇壳体因为受到海水的高压而发出瘆人的声响,他不知道这潜艇会不会出事。
上次他陪同海军司令员进入潜艇,也经过了潜艇的潜水,但那次因为有海军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在潜艇上,潜艇下潜的深度远远没有这么深,潜艇的壳体更没有发出如现在这种嘎嘎的声响,当时的情况显得安全多了,一点危险也感觉不到。毕竟有高官在上面,作为潜艇指挥官是不敢冒险的,万一出了事,那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只能做一个样子而已。
这时江海涛前面的表盘上有一个绿灯亮了,他小声对郭拙诚道:“这是声呐兵告诉我们,我们的潜艇已经顺利进入预定位置,可以开始放心地进入大洋了。”
这时参谋长马延蜀大声命令道:“艇艏十度,航向三十三度,航速八节,上潜到一百米深度!按预定的训练大纲开始训练。”
随着一声低闷的声音响起,潜艇前进的速度没有感觉多强烈,但它上浮时倾斜的角度还是让郭拙诚感觉明显,提示着它往上窜。
直到上升到一百米的深度后,它才慢慢地放平了巨大的身躯。
当潜艇改平以匀速前进的时候,郭拙诚的心一下安静了许多,内心很快就踏实了。
因为他的神色几乎一直没有变化,别人包括江海涛都以为郭拙诚没有心虚过,看到周围的个别官兵的脸色不太正常——以前的潜艇可没有下潜这么深的,他们都不由暗暗佩服郭拙诚的胆量,他们全不知道自己高估了郭拙诚。
在马延蜀的指挥下,潜艇不但进行各个科目的训练,更多的是进行声呐探测,不断由专家利用声呐探测的结果对海底进行描绘,绘制更加精准的海下地图。
所以官兵都尽量不发出声音,潜艇里能够听到的都是高级军官的命令声,当没有人下达命令的时候,潜艇里很安静,只有电动机机驱动螺旋桨的声音,但它的声音不大,跟一只蜜蜂嗡嗡的声音差不多,平稳而很有节奏地在耳边响着。他/她就象一条巨大的鲸鱼在缓慢而小心翼翼地朝前移动着,它那无形的触须——声呐——在仔细认真地抚摸着周围的一切:海水、山脉、海底、鱼类……
外行人根不懂的数据也被专家们随之记录在海图纸上:经度、纬度、海水深度、含盐量、洋流方向、流速、鱼类种群、背景噪音、地形变化……
当潜艇在海面下呆了一段时间后,潜艇又慢慢地浮出水面,一方面排放潜艇里的废气,一边给蓄电池充电,同时一边用精密仪器将外界空气中的氧气收集起来,用高压气泵泵入氧气存储罐里,以备下次下潜时使用。
这艘潜艇采用的是在海面下通过向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里注入氧气,模拟自然界的大气成分以维持发动机的运转的技术,必须保持氧气罐里氧气的数量。
……
开始那几天,呆在潜艇上的郭拙诚还是感觉有滋有味的,不断了解潜艇的知识,也不断想着如何提高潜艇的信息化水平,没有事做的时候就找那些休班的官兵聊天,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促使他们安心地呆在潜艇上,精神饱满地工作。
不过,郭拙诚很快发现自己的行动是徒劳的,不,应该说是多此一举的,因为这些官兵根不需要他去做思想工作,他们都是军队层层选拔出来的精英,都有极高的政治思想觉悟,而且他们在这艘潜艇上的工作环境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大家都高兴不已,哪里还有什么情绪和不愿意,什么事都抢着做,一个个都是遵守纪律的模范,一个个拼命学习新知识。说真的,他们还担心自己在这里表现不好被赶回去呢,那就亏大了,不但面子上不好过,让战友们看笑话,而且自己还得又回到原来那种狭小、技术低下的老潜艇中。
也就是说郭拙诚的政委职责几乎无需履行,除了象征性地监督一下训练大纲的执行,其余时间就有点难以打发了。后来有点无聊的他总算发现了一个消磨时间的办法:跟着潜艇上的人学日语、学俄语。同时,他也帮助别人学英语。
潜艇兵特别是军官都是高技术人才,一般都掌握了一门外语。因为中国的潜艇大多数是苏式潜艇,加上当时学俄语的人很多,所以潜艇上有一半以上的军官能说流利的俄语,有四分之一的士兵也能说一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