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这个时候,张献忠的心稍稍放了下来,暗道,陛下真是神算,这种出其不意的低级计策,竟然瞒过了李自成的法眼。
又一想,可不敢掉以轻心。李自成可不是好糊弄的,不到成功的最后一刻,都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来人,排摆酒宴,为敬轩接风洗尘。”
李自成真是豪爽,一声令下,手下军将杀牛宰羊,时间不大肉山酒海就摆上了。
张献忠和李自成坐一张桌子,沐天波和刘文秀也挨着张献忠坐下,除了李自成亲自作陪之外,李过和高一功也在坐。
他们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就喝上了,当晚,李自成和张献忠都喝得东倒西歪,晕晕乎乎,甚至铭鼎大醉。
当然张献忠和沐天波,刘文秀心中有数,很大程度上,它们的醉像是装出来的。否则酒后吐真言,一句话说漏了,他们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尽管李自成没有怀疑他们什么,但是这对张献忠他们来说仍然是龙潭虎穴,一丝一毫也不敢放松警惕。
现在李自成的七星山上,算上张献忠带来的两千多人马,兵力达到八千人。
张献忠的到了李自成心里又踏实了不少,多了这样一条膀臂,能抵得过万马千军。
这一下明军就是来个三十万二十万的,李自成也不会放在心上,整日加紧操练兵马。
几天之后,山下有人来报,朱由崧亲率二十万大军,已经来到了九寨县……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69章 一剑冲天
朱由崧先将大队人马扎在九寨县,然后带着兵部尚书刘肇基和锦衣卫同知兼东厂掌刑千户李全及一支锦衣卫来到七星山巡察敌情。
他们纵马飞奔几十里便到了七星山下,远望大山,山连山,岭连岭,山岭重叠,绵延起伏,高耸入云者共有七峰,故名七星山。群山青翠,如在画中。
“好一座七星山呀,李自成可真会找地方!”朱由崧赞道。
很快他们这十几骑便到了山脚下,立石如刀,卧石如虎,山道如羊肠,战马踏在山石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转了几处,觉得山上的防守森严壁垒,滚木巨石封道,再加上弓箭,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要想冲山夺寨,根本没有可能。
最后来到一处较矮的壁崖前,说是比较晚,但也有数十丈高,朱由崧等人将马停住,抬头仰望。只见立石如削,上面有军将探头缩脑,指指点点,明显是发现了他们。
朱由崧一笑,“就这里吧,”说着,取出三石强弓,从箭弧中抽出一支狼牙箭,把昨天晚上写好的一封“告李自成书”插到箭上,开弓如满月,右手一松,嗖的一声,这支狼牙箭破空而出,便飞上了高高的山崖。
原来,朱由崧这次来不止是为了巡山,也是有意用这种方式往山上给李自成送信,或者说是为了给张献忠送信。
朱由崧射完箭信将弓插好,刚要驱马离开,觉得头顶上不对劲儿,一抬头一巨石从天而降,带动的飓风砸地而来。
“陛下,快躲开!”刘肇基和李全大喝一声,和十几名护驾的锦衣卫纵马闪出多远。
然而朱由崧没有躲闪,也不知道是不是来不及了,这时朱由崧的宝剑瞬间出鞘,朱由崧擎剑在手,一剑冲天,剑指落下来的巨石。
朱由崧这个动作,把这些随行护驾十几骑吓得瞠目结舌,这块巨石大如伞盖,看样子没有千斤,也有八百斤,陛下武艺再高一柄宝剑能撑得住这一块惊天巨石吗?
刘肇基和李全这些人,武艺都不错,但是想冲过来救驾,或者说来挡石头当替死鬼,已经不可能啦了。
哎呀糟糕!陛下肯定是剑毁人亡,连坐下马也得成为肉饼。朱由崧身边这十几骑随行护驾者当时被吓傻在那里。
说是迟那时快,咔嚓一声,巨石就落到了剑锋上。
但是奇迹出现了,这一块巨石刚刚接触宝剑,其实离宝剑的剑锋尚有一点距离,这块巨石便被朱由崧冲天的剑气给催开了。
巨石在空中裂为两半,最后摔到了地上,一块把硬地砸出一个大坑,另一块被摔得碎裂开为多块,激荡得土石飞溅。
这动静太大了,朱由崧坐下的宝马良驹千里一盏灯被惊的恢恢乱叫,马的鬃毛都立起来了,踏踏踏往后退了好几步。
这也能化险为夷,陛下真乃神人也!
刘肇基,李全及十几名锦衣卫,目睹这一惊险场面,早已说不出话来,眼珠子掉了一地。
不只是他们此时,数十丈高的山崖上,那些喽罗兵也全都傻在哪里。
上面的这些喽罗兵是李自成在附近一带新招募的兵将,他们早就注意到山崖下有十几个明军将士,围着山已经转了半天了,最后在这里指指点点窥探军情,后来还射了一支信箭。
他们一面有人捡了信去飞报他们当家的,就打算乱箭齐发,将朱由崧他们射于马下,因为居高临下,射箭非常顺手。
他们都恨透了明军将士,但是他们看到朱由崧从那么高的崖下,能够把箭射上来,觉得这员明将太厉害了,武力惊人,这么高的距离,往下射箭,未必能够奏效。
最后他们选中了一块千斤巨石,有几个喽啰兵抬起了这块大石头对着朱由崧扔了下来。
蛮指望能砸死几个,至少能砸死那个当头的明将,没想到被朱由崧这一剑把这块儿巨石给破了。
冲天一剑,如此威力,这些喽罗兵怎能不惊?
“放箭,射死他们!”好半天,山崖上有一喽啰头子才大喊道。
山崖上的喽罗兵如梦方醒,抽弓搭箭对着朱由崧他们一顿猛射,箭如飞蝗。
但是这些箭矢对朱由崧他们来说,无异于下了一场毛毛细雨。
不说朱由崧,刘肇基,李全,和那十几名锦衣卫,个个皆是勇武悍猛之人,否则也轮不到他们做朱由崧的亲随护驾。
他们挥舞手中的兵刃,拨挡着箭矢,然后飞马而去。
回到明军大营,朱由崧立即传旨,将20万兵马开到七星山下,把七星山包围。
当然,困山跟围城不同。不可能像围城一样拉个大圈,扎上厚厚的联营,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他们只须在所有进出山的道路屯驻重兵,山上的人下不来,下面的人上不去,其他的悬崖峭壁则无需管他们,只需多派兵将绕山巡逻即可,这样山上之人就插翅难飞。
但是尽管如此,这么大一座七星山,除了山势险要处之外,根本无法上下人,除非会飞,连同大小道都算上,凡是可能上下人的地方都算,大小共有十五处需要屯兵守把的地方。
刘肇基,马万年,张环,马保,陆校,方东旭,祖克勇,慧英,高桂英,李柱石,贺兆雄,等等男女老少,水陆两路,包括炮兵辎重营,朱由崧把他们全都派出去了。
各个守把关口分为大小营驻扎,小营几百人,大营几千甚至上万人。各营之间相互接应,通过巡逻营互相联系。
这样山下的15个营把整座七星山困成了牢笼。
朱由崧的御营当然扎在九寨县,九寨县离七星山最近的路程不足40里,御营共驻扎了一万兵马,包括三千御营铁骑,由张乃双喜负责的20万军马的粮草库也屯在御营附近。
马金花,贺宣娇,慧梅,三员女将负责御营的安全,晚上当然是有他们三个轮流负责伺候朱由崧饮食起居,李全带领一支锦衣卫守护御帐内外。
把七星山困死之后,朱由崧就开始实施他的破山大计,相关的信息已经通过那一箭射到了山上。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70章 老张要翻本
就在朱由崧在七星山下巡察敌情的时候,山上李自成的兵将蠢蠢欲动,打算派一支精兵强将将这十几个胆大包天的明军将士给包了饺子。
十几个兵将就敢来他的山下转悠,也太不把他李自成、还有张献忠放在眼里了吧,他们曾经跟崇祯帝斗了十几年,大明朝的上百万军队都奈何不了他们,势力遍布大半个中国,最后把崇祯逼在歪脖子树上上吊,二人也当过几年帝王,这样两个牛气冲天的人物,虽然风光不再,被逼入深山,但威虎不减当年。
特别是当李自成收到属下送上来的箭信,打开一看,李自成先是吃惊,接着被气乐了,把信又转给张献忠观看。
朱由崧在信中这样告诫他们,他们当然是指李自成和张献忠,朱由崧在信中说早就洞察于他们,知道他们俩必然走这一步,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然朱由崧并不怪他们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也不是他朱由崧无原则的滥开天恩,只是看在桂英夫人、慧梅慧英张乃双喜以及李定国等将的赤胆忠心上,仍然可以对他们既往不咎。只要他李自成和张献忠悬崖勒马,犹未为晚,非但骨肉团聚,破镜重圆,双王之高位还给他俩留着。如若执迷不悟,三日之内必然杀上山去,鸡犬不留。倾巢之下,岂有完卵?介时悔之晚矣,望尔等三思,限尔等明日日落前全山挑白旗,自缚其绑,下山请罪。下面有朱由崧的亲笔签名和大红玉玺。
李自成当然不会相信这封上所说,朱由崧竟然还能对他们既往不咎,连李自成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他和张献忠早在崇祯时就反了降,降了反,现在是弘光时代了,他们依然如故,难道朱由崧对他们还没有失望,如此反复这位弘光大帝竟然不生气?竟然还能原谅他们,什么只要他们投降,免除一切罪责,还加封王候,让他们一家人团圆,鬼才会相信,这不是哄小孩子吗?
李自成甚至敢断言,这次只要他和张献忠投降了,朱由崧立即就会反脸,把他们处以极刑,也未必能解恨,想如此先引诱他们,然后再想办法收拾他们,他李某人岂能上当?!
这时张献忠把信看完了,却什么也没说,面无表情地问李自成:“李哥,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办?”
“敬轩,你还问我,你不会被昏君又说动了吧,他这是把我们哥俩当三岁玩童了,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危言耸听,这些小伎俩我们当然不能上当,李某倒要看看,他朱由崧三日之内是如何杀上山的!”
看完朱由崧的信,张献忠已经做到了心有数,他当然读出来了,这封信朱由崧的特殊用意,这是在信中含蕴地告诉他,山下的明军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让他三日之内见机行动,里应外合,一举破山。
但是张献忠看李自成自以为是的样子,心中好笑,只是脸上没带出来,道:“李哥,古人云,骄兵必败,这位弘光大帝绝非常人可比,没有过人本事,不会说过人之话,说不定他们还真能想什么法杀上来,也未可知,还是不掉以轻心为妙。”
“哈哈……敬轩……”李自成拍了拍了这位亲家的肩膀,摇了摇头,那意思是你可能是被朱由崧打怕了,哪里还有八大王的半点英雄之色?又想到朱由崧竟敢只带十几骑来到他的七星下亲自射箭送信,不由怒从心起,顶盔掼甲,披挂整齐,要点兵下山,亲自截杀朱由崧,被张献忠拦住了,“李哥且慢,使不得。”
“敬轩,这是何意,因何使不得?”
“哎呀李哥,朱由崧神功盖世,你何尝不知?当初在草甸湖,他被你设计诱入我数万大军包围之中,结果呢,害得我老张差点丧命……”张献忠说着,让李自成看他脸上的疤痕和后背上的箭伤。
这件事李自成太知道了,张献忠今天一提,李自成古铜色的脸不由得一红。
张献忠接着道:“还有,三河镇的事李哥难道没听说过,朱由崧携二美被多尔衮的三万铁骑困住,可结果他们不但全身而退,还在万马军中把多尔衮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如今李哥想带这点人马截杀朱由崧,无疑于自寻烦恼。依我之见,还是算了吧。”
李自成听了这话心中就有些不痛快,暗道,你张献忠真是被姓朱的吓破胆了,现在怎么这样了,畏道首尾,把朱由崧说成了神,而我们哥们成了虫。
我李自成就不信了,凭我们哥俩之勇武,再有李过、高一功、袁宗第、刘芳亮、田见秀、沐天波、刘文秀这些猛将助阵,带一支人马下山,难道真就对付不了朱由崧这十几骑吗?怎么老拔气门芯呢!
但李自成又一想,觉得张献忠的话不无道理,抛开三河镇之事不论,朱由崧曾经徒手对付过李过、李来亨、袁宗第、刘芳亮、田见秀、高一功他们六员猛将,另外草甸湖和夔州之战,他也是亲眼目睹的,定北王艾能奇和五军主将论勇武个个都不含糊,但是朱由崧单人独骑在万马军中冲杀,如入无人之境,说他神功盖世一点都不夸张,这一趟不下山也许是对的。
张献忠看李自成被打消了积极情,脸上有些难看,心中高兴,暗道,这盆冷水泼的好,我可不像你李自成,我老张现在是彻底服气了,现在无论给我多大好处让我造反我也不能造了。不过当初在夔州你装模作样把我老张玩得可不轻,亏我还傻着脸封你为一字并肩王,今天该我老张翻翻本,让我这个副寨主好好玩你这个大寨主一下,我们俩算是扯平了。
第二天,有人来报,说朱由崧二十万大军把山下的所有通道全部封锁了,扎下大小营寨一共十五个,另外还上万人马的巡逻营两个,这十五个营环七星山下像是十五个柱,与两个巡逻营这十七个营围成了一个铁篱笆,把七星山死死地困住。
李自成一听不以为然道:“哼,困住又能如何?山上早有准备,有吃有喝,还有地种,支撑下去没有问题,他们兵马再多,没长翅膀飞不上来,红衣大炮数量有限,威力有限,不可能把山炸平,总而言之攻不上来有个卵用,想困多久让他们困多久好了,只要他们不攻山,就甭理他们,姓朱的还扬言三日内杀上山来,真是大言不惭!”
“李哥言之差矣……”张献忠听到这里不高兴了,眼珠一转又开始对李自成泼冷水了。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71章 打人不打脸
“话不能说得太绝,世间只有想不到之事,没有做不到之事。我老张说话,李哥也许不爱听,龟儿子的,当初夔州之战,我张献忠何尝不是这么想的?40多万军队,而朱由崧只有10多万人马,我把夔州城打造的跟铜墙铁壁一样,认为只要坚守不战,朱由崧必然退兵,可是结果呢?……李哥这些都知道,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张献忠这番话就像揭李自成的短处一样。
因为谁都知道夔州一役,张献忠之所以败的那么快,败得那么惨,根本原因就出在他李自成身上。
朱由崧和李自成联合给张献忠下了个套,上演了一出奉旨投降的大戏,李自成的演技更是精湛绝伦,不仅给张献忠玩了一势,还给朱由崧玩了一势,着实把张献忠当傻逼耍了一回,从草甸湖之战,到夔州之站,张献忠一败再败,都是因为是李自成从中帮了倒忙的结果。
特别是夔州之战,要没有他李自成从中作梗,张献忠根本不会出城上了明军的当。
因此张献忠现在又提起那件事,李自成面子上可有些挂不住了。
李自成那张脸古铜色的大脸,颜色变得丰富起来,由红变白,又由白变红。
李自成看着张献忠,心中更不痛快了,但是张献忠好像没看到李自成的反应一样,继续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口气把上面那番话说完。
最后李自成简直无地自容了,暗道:敬轩,你这是怎么了?自从朱由崧的大军开过来之后,你老是跟我针锋相对,我说东,你偏要说西,现在又哪一壶不开提哪一壶。
不错,那次是我李自成对不住你,为了救女儿李纳,为了我的大顺复国大计,李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归根结底皆是被朱由崧所累,我们不是一笑泯恩仇了吗,你怎么还念念不忘?
你现在走投无路了,来七星山投奔我。我李自成二话没说,就封你为二当家的,把你的人马全部收留,跟自己的嫡系部队一样对待,丝毫没有歧视,这也算是对你有所补偿吧。
如果我李自成要是势利小人,大鱼吃小鱼,把你骗到山上,你还能活到今天吗?你的这点家当估计恐怕早就姓李了。
或者我李自成拒绝你上山来投,你这2000余残兵败将,恐怕早就被朱由崧消灭贻尽了。
我李自成不图你张献忠报答什么,只求我们两个能够同心戮力,共同对付大明朝——我们共同的敌人。
可是大敌当前,你张敬轩不是与我同心协力对敌。怎么老是拔我的气门芯儿?
李自成的火三起三落,真想拍桌子跟张献忠翻脸。但是最终他还是压住了,两人真要再闹翻了,真让人贻笑大方了。
但是李自成觉得这次不能就这么扁一扁嘴,揉揉肚子咽了。得敲打敲打他张献忠,也不要太不把自己当外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口无遮拦,一点儿也不顾及我的感受,毕竟我才是一山之主,你这个二把手还是我加封的,说白了,你现在还是寄人篱下,就像当初我到夔州投奔你一样,亏你还当过帝王,心里怎么没一点数?
想到这里,李自成脸色木然地一笑,“敬轩,此一时,彼一时也。七星山不是当初的夔州城,当初在夔州是我李自成一时糊涂,做了对不起敬轩之事,后来自成追悔莫及呀。你来到我的七星山,真是老天有眼,自成打算好好报答你。今天这七星山不一样了,只要我们哥俩同仇敌忾,全力对敌,他朱由崧无论来多少军队都休想破我的七星山。怎么,敬轩不会是冤怨相报,以彼人之道还治彼身来了吧?”
李自成说这话时,两只眼睛瞅着张献忠,似笑非笑。
张献忠神色一慌,被李自成说中了他的心思。冤怨相报他倒不是,他现在是一心为自己的陛下朱由崧做事,以彼人之道还之彼身用到这里倒是恰如其分。
李自成这么说什么意思?难道他早就识破了我老张,山上早有准备不成?
看张献忠脸上尴尬,李自成一笑:“老弟呀,开个玩笑罢了,你我都是干大事的人,当然不会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你怎么可能替朱由崧来卧我的底?”
“呼哈哈哈哈……”张献忠听李自成这么一说,便捋着胡子纵声大笑起来,打破了眼前的尴尬气氛。
然后李自成分兵派将,让张献忠的两千多兵将分兵负责守把四个山口,剩下的几处山口有他手下的五员上将分别负责。
山上连张献忠带去的2000多部队,总共有兵力8000余人,因为他们占山为王了,这些可以通称为喽罗兵。现在8000多名喽啰兵派出去守山的超过6000,山上只留下2000人的机动队伍。
七星山太大了,李自成觉得兵力有些薄弱,又动员了跟随他一起上山的老百姓守山。
这些老百姓都是他的粉丝,都是九寨县一带的,跟他一起上山的有两万余人,大都是为了躲避战乱,也是为了让李自成的队伍保护他们。
现在李自成经过收买动员,给他们钱粮好处,为他们讲一些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大道理,这样又紧急动员了一千多人。
这样山上的武装力量杂七杂八的一共凑了一万人。
不过这一千多老百姓都没扛过枪,一次战场也没上过,有的连刀枪都不会用。
那样李自成也觉得没有关系,因为他领导的队伍就是农民军,不会用刀枪没关系,只要胆大会拼命就行了。再者说了,打仗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
主要是时间紧迫,就是短时间训练也来不及,但是他们配合兵将守把山上的要塞还行,不会耍刀枪,拉不开弓箭,这都没关系,但只要会运送战略物资,会往下扔石头,推滚木,跟着摇旗呐喊助威也成。
能参加两次战斗什么就都会了,谁天生下来就会打仗啊?他李自成可真行。
一万人马虽然不多,但是他们不是一般的占山为王的山贼草寇,手下能征惯战的大将不少,像李过,高一功,袁宗第,刘芳亮,田见秀,还有张献忠手下的刘文秀,沐天波,这七位哪个都称得上万人敌,关键时刻都能独当一面。再加上李自成和张献忠个人之勇武,这九个人至少能抵十万大军。
因此,李自成分兵派将之后,觉得万无一失了。
可是李自成做梦没想到,他分兵之后的当天晚上,有四个山口的兵将都做好了迎接明军上山的准备。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72章 攻山
九寨县朱由松的御营御帐。
朱由崧刚练完功,与花草的交息大法,先练气,现在朱由崧气海内的真气,愈发的精纯,然后朱由崧又练了宝剑。
朱由崧没有御驾亲征的时候,常常是闻鸡起舞,身为帝王的他,从来不间断练功。
就是在御驾亲征的时候,也常常抽时间练气练剑,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功夫才一天胜似一天,一天比一天精进。
练完功之后,朱由崧回到自己的营帐。沐浴更衣之后,坐了下来。
一身女儿装的马金花,一袭白衣像一朵白莲花。刚刚沐浴过后,香气袭人。盈盈一握的小腰,加上她那,灿如桃花的笑脸,满身的环佩叮当,绝对看不出这是一位巾帼英雄,而是个深闺中的绝色美女。
“陛下,趁热把它喝了吧。”燕语莺声,马金花说着,如玉的小口吹了吹手中的燕窝粥,然后喂着朱由崧吃。
喝完燕窝粥之后,随行太监进来奏报,贺宣娇和慧梅从外面巡营回来了。
朱由崧宣贺宣娇和慧梅进来,二位美妃进来为朱由崧见礼之后,还带来了前线的主要军情。
这军情是张献忠从山上传下来的,他的2000多个人马负责收把四个伤口,现在这四个山口等于掌握在明军的手里。
而且山上李自成各营的兵力布置,各个山口的手把主将,李自成的军寨所在,粮草给养仓库,以及老百姓居住的地方,等等情况,也都摸得一清二楚。
1...190191192193194...2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