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两亩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道心纯阳
而候卫国在听到自己儿子的这番叙述之后,到是对宁致远这个晚辈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不过,在品尝了这次带回来的香榧子还有肉干后,对于这两种东西本身的味道与市场前景,候卫国到是并不在意。
毕竟以宁致远的身世,能做到这一步虽然确实很不错。但对于有些基础的人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太大的成绩。
相反,从刚开始的两灵芝,到人参,还有这一次无意中在老山里发现的大量,被认定为特等品的香榧子。
再加上,无意中培育出了网纹瓜,又入了农学院的院长的眼,接着正好又赶了上农博会。
在候卫国的眼里,这种种的迹象都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四之后,宁致远这个晚辈的运气实在是好得没话说了。
虽然这运气一说虚无飘渺,但下到黎民百姓、上到高官显赫,却没有几个能一点也不在意的。
特别是对于那些当官的来说,更是希望这好运气能常伴自己,就算是没有,有个有好运气的福将在手下也是件好事。
而在候卫国的眼里,宁致远这个晚辈虽然并不在自己手下混,但就目前工作与家庭上的变化看来,说是福将一点也不为过。
工作上就不说了,原本并不被人看好的候卫国,居然因为自家儿子弄来的参酒,另辟蹊径地打开了局面。
一开始,也只是几个小辈拿着参酒所带来的效果与圈里人显摆,结果却不知道怎么就被他们的上辈给注意到了。
其实也不奇怪,要说这些当官的,因为身份地位以及手上的权势,只要取向正常谁身边会缺少漂亮女人。
只可惜,除非有着得天独厚的来历背影,否则想爬到一定层面的高位,这年纪基本上都不会太小。
再加上常年烟酒甚至是色都不离身,这样一来,心有余而力不足,难免就成了这帮掌权者共同的弊病。
再加上那名老中医对参酒的定论,身为男人谁还不想自己的小日子能过得更性福,更别说这玩意常喝还能强身健体了。
所以,先是原本只是一般的侯耀华,在官二代的小圈子里慢慢有了些话语权。接着,就是候卫国开始受益。
毕竟,这年头有句老话说得好,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
既然已经吃了你的,而且这东西确实很不错,对于候卫国原本浅淡一般的印象,也随之变得改善了许多。
而对于一个官员,一个求上进的官员来说,想要能在从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可不只是要得到下属的支持。
更重要的自然是上方的垂青,而能在领导们的脑子里留下一个清晰而且很正面的印象,这好处自然是不必多说。
这不,原本并不被看好的候卫国,只是借着参酒营造出来的好机会,在个把月的时间里,已经成了这次升职的热门人物。
好在,候卫国平时虽然低调,但做事的能力,以及对待手下也是很不错,所以,这番变化到也算得上是顺理成章。
而最让人开心的是,即将因为高升而调离的农业局局长,也同样因为参酒的缘故,私底下更是勉励有佳。
虽然候卫国很清楚,这位子一天不拿到手里,说什么都是虚得。但就算是竞争失败,其它方面的好处依旧不少。
至于家庭方面,老婆是越发比以前化上妆还要来得更加年轻有活力,至于让候卫国没少操心的儿子,也变得长进起来。
不说因为参酒的缘故让侯耀华在官二代、富二代的小圈子里混的如鱼得水,本身也懂事了不少。
与两个小弟兄开了个公司不错,随后还能沾光去参加农博会,这样的成绩,虽然并不算有多大。
但对于想给儿子铺铺路的候卫国来说,却是一个很不错的契机,能省去原本不少的麻烦与人情。
所以,虽然候卫国很想否认,但打心眼里却不得不承认,带给自己全家变化的宁致远,确实是一名有大运气的晚辈。
“嘿嘿……老爹,你看,这次的事情是不是让你在林业局的老同学帮忙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在应付完自家老爹的“审问”之后,当了这么多年儿子,侯耀华自然不会看不出对方心情正好,于是腆着脸卖起萌来。
“卫国,我看华华说得没错,小宁白手起家,还不忘带着李家洼的那些村民一起发家致富,已经非常不错了。”
“换成是我家华华,我才不会舍得让他去那种与世隔绝的地方,可居然还有人在背后捅刀子,这也太可气了。”
将摊了一茶几的香榧子和从儿子小兄弟那边拿来的东西收拾了一下的孙俪珍,心中确实为某人有些不值当。
毕竟在她看来,宁致远这么有本事,何必去看人家的脸色。虽然几个经营的项目都是拿了大头,但这本就是应该的。
换成是别人,不对,应该说换成是孙俪珍自己,顶多也就是雇些村民给自己干活,然后发发工资而已,至于分成?做梦去吧。
村民们拿的分成虽然是小头,但远比给人打工赚得多多了,可结果现在到好,居然有人贪心不足不说,还背后搞事!
当然,孙俪珍自己也知道,之所以会这么说,主要还是因为自家的宝贝儿子,可也是公司的股东之一。
更别说,自己男人、儿子,甚至是自己本身好处与变化,可都是非常得明显,这一涉及了切身的利益,不生气那才奇怪。
“好啦,这事儿我回头会打个招呼让人问问看,只要小宁那边站得住理,那就肯定没有问题。”
眼瞅着自家的媳妇儿和儿子一个鼻孔出气,身为当家的候卫国也没傻到再摆什么一家之主的谱,从善如流地给出了承诺。
虽然从自家老爹的话里,还是听出了一些余地,但对于侯耀华来说,能有这样的承诺已经足够了。
毕竟不管是悟空与汤姆的问题,还是这一次香榧子的事情,其实可大可小,主要还是看上面的态度而已。
往大了说,虽然可以说是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甚至是挖国家墙角,但往小了说,其实连件事儿都算不上。
毕竟不说悟空与汤姆来去自由,根本无迹可寻,就是有人饲养甚至是准备宰来吃,又能怎么样。
与外面那些私底下专门经营各种野味生意的饭馆来比起来,实在是一件提不上筷子的事情。
更别说老山森林公园本身也打着人工饲养的名目,对内对外外提供一些野味。
当然,对外的那些野味肯定是真得养殖货,但对于内部福利,以及关系单位之间的人情往来,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真要深究起来,老山森林公园上到一把手,下到工作人员有几个屁股是干净的,只不过是没人往外捅罢了。
“对了,妈,圆子还让我带了样东西,说是给你的,我找找啊,咦,怎么会没有?会不会在这里面?”
眼瞅着事情搞定,突然想起与死党分开时对方说得话,连忙在茶几上的东西堆里翻找了起来。
很快,并没发现有什么特别东西的侯耀华,就将两个竹制的小茶罐,从还没来得及清理完的包包里给翻了出来,
“这孩子,才收拾好的东西又给你弄乱了。”
看着茶几上的东西全被翻乱了的孙俪珍,没好气地又冲着自家宝贝儿子的脑袋上杵了一记一阳指。
“嘿嘿……这应该就是圆子自采自炒的野山茶了,还别说这味道闻着可真不错,老爹,这是给你得。”
打开其中一个茶罐的侯耀华,发现里面放了大半罐并不怎么起眼的茶叶,放在鼻前闻了闻后,递到了自家老爹的手里。
一开始,对于这野山茶候卫国还不怎么放在心上,毕竟做为农业局的副局,怎么可能会缺少好茶叶喝。
不过,当顺手将茶叶拿到眼前后,那扑鼻而来的清新茶香,顿时让也算是茶中好手的候卫国双眼一亮。
“好!好茶!孩子他妈,赶紧把我那套茶具拿出来。”原本只是当做小辈孝敬、人情往来的候卫国,见猎心喜之下连忙催促道。
“你啊,一见到好茶就这样,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你。”深知自己男人最喜欢品茶的孙俪珍,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道。
不过,说归说,眼瞅着自己男人高兴,自然不会扫兴,连忙站起身去书房的橱柜里将那套珍藏的茶具拿了出来。
知道自己男人一遇上好茶或者心情大好,就喜欢自己动手的孙俪珍,还不忘把藏在冰箱里的山泉水拿了一小桶出来。
而这时,正奇怪死党说好有东西带给自己母亲,却怎么也没找到的侯耀华,顺手打开另一个茶罐,这才发现不对。
“哈哈,原本圆子说得东西在这里,妈,看看,我那兄弟又给你带什么好东西了。”
没去理会自己走进书房准备烹茶的老爸,侯耀华一把拽过自己的母亲,将手中的竹罐递了过去。
“咦?这是……藏红花?”看着竹罐里那一根根仿佛松针一般,呈现出血红色的细丝,孙俪珍略一分辨,惊讶道。
而与此同时,已经回到自家大院,吃过晚饭,正与两个长辈坐在院长乘凉赏月的宁致远。
在闲聊的间隙,扫过空间那一块长势非常好,已经花了好几次花的藏红花,心中欢喜之余,也不由有些郁闷地想道:
“我勒个去得!这藏红花确实是个好东西,滋补而且价值也高,可就是采摘起来实在是太麻烦了啊……”
随身带着两亩地 第231章 筹备工作
连续三天的时间,老山森林公园那边却并没有再来人,而闭门不出的李富贵家里,除了偶尔有些哭闹声外,也彻底消停了。
这样的结果,让李家洼的村民们在暗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由把各自的目光集中在宁家大院这边。
毕竟,这一次的事情,虽然只是李富贵家的个人行为,但说到底,与李家洼全体村民的态度有着不小的关联。
谁让,李富贵家单干的事情出现后,虽然大家都表示了气愤,但却碍于乡里乡亲和某些小心思,并没有实质性的动作。
甚至于,连李富贵家蘑菇房的名额,即使是每次交的货越来越少,也没人提出取消对方资格的建议。
再加上,宁致远通过老渔头、老车把子传递出来的态度,更是牵扯到了全村的利益关系,由不得大家不去关注。
只可惜,却是没人知道,已经从死党那边接到消息的宁致远,根本很快就把之前被人在前后算计的事情给抛到了脑后。
虽然,侯耀华在电话里并没有把事情说得很透彻,但既然已经有了结果,宁致远也懒得去追根究底。
到是因为这一次事件的出现,以及村子里面的态度,让宁致远对自己目前的处境有了一些想法。
当然,宁致远还没弱不禁风到,一点小事儿就因此而颓废甚至是一蹶不振,真要这么,这么些年也不会撑得下来。
只是眼瞅着自己手头上可以赚钱的项目越来越多,可事情也随之越来越多,再这么搞下去与当初的想法可是相背离了。
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在李家洼居住后的感觉来看,悠闲,并不是,或者确切地说不完全是避世隐居。
更别说,在李家洼这种几乎可以说是与世隔绝的世个小桃源里,也难免会有让人无语的事情出现。
所以,宁致远觉得,自己当初计划找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守着,就能过上万事不愁小日子的想法,确实不太靠谱。
毕竟有句台词说得好,有云的地方就是天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心这东西,到哪儿都一样,复杂的很。
连李家洼这种民风比较淳朴的所在,都会有个别人心态不正,这要是换到城里,就更别说了。
当然,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说宁致远就想放弃自己的愿望,回到城里去过那种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日子。
只是,想法上的转变,到是让宁致远觉得,自己之前的打算既然并没能见效,那就不如换个方式处理的好。
不过,因为成立了公司,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虽然有了一些的想法,但宁致远并没有操之过急。
除了继续将悟空与汤姆夫妇扔在空间里避一避风头之外,就是陪着自己的两个长辈,聊聊天、散散步、划划竹筏。
要不就是在老山的外围转转,偶尔还带着兴致好的院长妈妈与刘姨,到九泉印月那边享受一下温泉的滋味。
至于村里这几天下来的种种反应,已经彻底想通了的宁致远,压根就懒得去过问,之前说得给个交待,更是没放在心上。
不过,这次的事件也不是没有好处,关于赵秀珍与刘英两人,想在李家洼弄块宅基地,盖房子长住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有种愧疚和补偿的意思在里面,这一次李先进,干脆把宁家大院周边的那片荒地全都给批了。
而价格方面虽然没有给出什么优惠,但年限上却直接给到了最大,捎带着与这片荒地相加的山坡也一同划在了里面。
虽然,随着房地产行业越来越兴旺,对于农村宅基地的审批问题也越来越严,但在李先进的一力承担之下,还是顺利搞定。
不过,因为秋收的问题,这一时半儿得就想把赵秀珍与刘英两人的房子给盖起来,还真是比较困难。
好在,赵秀珍两人眼下住在自己晚辈家里舒坦的很,这屋子早一点起晚一点起,对她们来说根本无所谓。
只是,她们玩得是舒坦了,可刘英家里眼瞅某人总不回来,却是放心不下,这不,几乎天天都要打电话来催问什么时候回去。
特别是在听说刘英居然不声不响地就在外面买了一块宅基地,虽然价格到是不贵,但依旧引起了两个孩子的反对与抱怨。
好在,刘英的老伴到是看得很开,觉得在乡下买块地没事儿去住住,确实是件不错的事情。
不过,在通电话的时候,也难免有些抱怨刘英,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跟家里商量一下就决定了。
而宁致远眼瞅着自己刘姨正头痛家里的反应,于是干脆就提了个建议,反正,之前因为自己院长妈妈住院错过了中秋节。
虽然即将到来的重阳节并不是什么大节,但完全可以把大家一起叫过来,自己这边不但可以品蟹、赏菊,还能登高、望远。
对于这样的提议,刘英很是心动,于是,直接就把宁致远的邀请传达到了自己的家里。
正好,她的老伴和两个孩子,也担心这边别上当受骗了,正想到实地来看看具体情况,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而赵秀珍因为女儿在国外,到是没什么牵扯,只是通过网络跟远在异国他乡的女儿报了个平安,就没事儿了。
只不过,让宁致远即是欢喜又是无奈的是,在得知自己这边重阳有聚会时,远在云南的爱丽克斯与克丽斯汀娜也要来。
可来就来吧,这对姐妹花居然还向有段时间没见面的李嘉婷发出了邀请,而对方居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好在,无奈归无奈,反正双方现在的关系,因为多了克丽斯汀娜与爱丽克斯的缘故,也是趋于稳定。
只是,最让宁致远意外的是,在听说刘英的家人,还有姐妹花、李嘉婷都要来参加重阳节聚会后。
接到消息的侯耀华,眼珠一转,干脆也邀请了自己的爹妈一同参与,而候卫国与孙俪珍居然也答应了。
原本宁致远还想着把黄良给邀请过来,可对方一听这次来得基本上都是关系比较近的人,于是很识时务地婉拒了。
不过,末了,还是没忘一直掂记的那批品质极好的稻田蟹,即使知道这批蟹已经交给侯耀华去负责,却还是一阵软磨硬泡。
搞得宁致远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不得不答应到时候出货时,给对方留上一些,才算是把这件事儿给了了。
眼瞅着这次重阳节的聚会规模明显超出自己的预期,趁着还有两天的时间,宁致远连忙开始筹备了起来。
好在,农博会正好在重阳节后才开,所以,侯耀华与孙海涛两人到也不会错过这场聚会。
转眼间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了重阳节这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就起床的宁致远,就忙活了开来。
毕竟这人一多,准备的东西自然也不能少,而有些东西,自然是越新鲜越好,所以,只能起得早些了。
好在,很多东西空间里都有现成的,只是找个机会李代桃僵一下就好,到也并没有花太多的功夫。
等把鱼、虾、鳖、河蚌、大田螺等水产全都分门别类地泡进各自已经放满了灵泉盆桶之中后。
宁致远又跑到自家的酒窖中,从空间里拿了不少装着葡萄酿和冰焰酒的葫芦出来,替换掉里面窖藏的那些样子货。
反正这酒窖的钥匙只有宁致远自己有,里面到底存放了多少的酒,可没人知道,当然,也没人在意就是了。
即使是专门从事参酒生意的侯耀华,也只不过是关心能从死党手上拿到多少的成品,至于其它,有得喝就行,管那么多干嘛。
等宁致远趁着没人的机会将事先准备好的东西,能替换的全替换掉之后,这才松了一口气,开始准备起早饭来。
脸盆大小的石磨很快就将空间出产,泡了一夜灵泉的优质黄豆磨成了浆,再经由五行元气池抽出纯浆后,放在小煤炉上煮了起来。
知道两个长辈最近喜欢上了自己摊的煎饼,宁致远又调了些白玉、玉米面、荞麦面和高粱面,弄成了面糊。
然后在铁鏊子上摊成一张张金黄中带着一丝浅褐色的大煎饼,再配上清爽的小菜,以及自己熬制的面酱,基本上就齐活了。
等赵秀珍与刘英也陆续起床之后,看着已经摆放在院中石桌上的豆浆与煎饼,不由相视会心一笑。
要说这段时间,除了森林公园找上门的那件事儿,让这对老姐妹担心了一下之外,其它方面那是过得相当舒坦。
不说这里的山好、水好、空气好,就是每天的吃食,也是即丰富又营养,让人情不自禁地胃口大开。
每天聊聊天、散散步,要不就是去划划竹筏,与村里相熟的几家串串门,或者与宁致远进山转转。
早上在鸡鸣鸟叫声中起床,晚上则坐在院中欣赏着星空夜景,这小日子过得着实让人乐不思蜀。
也难怪刘英明明有家有口的,却也舍不得回去,将回程的日子一拖再拖,最后,干脆想碰上把自己的老伴也接过来住了。
至于自己的宝贝孙子和外孙女儿,反正也上幼儿园了,平时接送有他们父母就好,到了周末则可以送到李家洼啊。
虽然这里远是远了些,但环境、饮食样样都好,在这种地方多待待,对小家伙们的生长与身体也有好处。
更别说刘英也知道自己的老伴年纪大了,这身体吧也是这有点问题那儿有点问题,虽然问题不算大,但终归难受不是。
而这几天在李家洼待下来,以刘英的感觉,用神清气爽来形容是一点都不为过,连身子骨都松快多了。
以前爬个六楼不说这气儿喘得厉害,遇到阴雨天,腰腿也难受。可是现在一口起爬到山顶,中间居然都不带歇的。
虽说这山不算高,但再怎么也比六楼要高上不少吧。而且这才待了几天功夫啊,前后变化就能这么大。
甭管为什么会这样,能有这么好的效果,那不赶紧与自己老伴和家人分享,还要等到啥时候。
随身带着两亩地 第232章 认赌服输
要说这重阳节,别看到了现代不算什么大的节日,但在古代,却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大节日。
重阳节这一天为农历九月初九。在《易经》中把九这个数字为数之极,同时也被定为了至阳之数。
而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所以这一天才叫做重阳,在古时也被称之为重九,属于有着很悠久的历史的习俗。
相传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而到了唐代,重阳这一天才被正式地定为民间的一个重要的节日,一直沿袭至今。
说到重阳节,最大的三个特色就是登高处、插茱萸和赏菊花,而到了现在,因为交通的便利性,到是又多了一项内容。
那就是,品蟹。
重阳节在民间又被俗称为踏秋节,在古时,与除、清、盂三节,同列为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等一众人吃过早饭之后,看着时间也不早了的宁致远,就与刘英两人就跟着车里的三辆驴车一起,往山外赶去。
至于赵秀珍则和大妞,以及赶来帮忙的李大村长的媳妇儿李香兰一起,在家里为午饭做着进一步的准备工作。
不过,对于非常安静地呆在一只大木盆里的那些,会成为今天饭桌上“主角”的螃蟹们,却是没人敢动。
在离开之前,生怕自己院长妈妈她们会忍不住要帮忙的宁致远,可是特意地做了一个示范。
拿了一根比小拇指细不了多少的树枝,冲着一只被放到盆外正张牙舞爪的螃蟹一阵挑衅。
而结果就是,咔嚓一下,树枝直接被夹断。虽然并没有完全断掉,可这一钳子的威力,依旧让三人不敢妄动。
最后还是宁致远用草绳让这螃蟹夹着,接着给拎回了木盆里,才使得这只八爪将军重新安静了下来。
所以,虽然大妞、赵秀珍和过来帮忙的李香兰都很惊讶这螃蟹到底是怎么养出来的,居然这么凶,但也没人再敢以身试蟹。
而宁致远则是开着自己的电三轮,和自己的刘姨一起与村里凑出来的三辆驴车,往山外赶去。
因为考虑到这一次来的客人比较多,而且也颇有些份量,所以,这三辆之前就定好的驴车可是专门改装过的。
当然,这里的份量可不是说侯耀华老爹的身份,而是指来得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宁致远至亲之人的亲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