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军工子弟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葫芦村人

    三百发,一共三批,每一批的装药量都是不同,弹头略微有差别。不过每一批次的弹头圆度跟公差都是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每一枚弹头的重量,差异也只有01克以内。根据我们的理论分析,400米范围内,狙击手经验丰富,可以做到指哪儿打哪儿。误差不会超过两公分。韩卫东平静地说道,当然,得是对自己使用的枪有足够了解的狙击手。

    韩卫东的话的意思让谢凯都觉得诧异。

    六百米距离,弹道散布只有两公分?

    这是不是太吹牛了一些?

    就连国际一流枪械,弹道散布范围在100码,也就是91米左右的距离才在3公分之内。

    四百米?这个距离是不是太近了一些?汪贵林看着韩卫东。

    韩卫东没理他。

    谢凯则是苦笑,汪贵林根本就不知道这对加工精度意味着什么。

    可以开始了。狙击手准备完成后,何超提醒汪贵林。

    枪械研究所动态测试试验室就在地下部分。

    谢凯在枪械所的车间呆了这么多天,一直都没去过。

    当他跟着一行人下来之后,才发现,这跟自己曾经在电视里面看到的那些室内射击场的环境差不多。

    唯独不同的是这个射击场每一个射击位置前面的通道都是狭长的通道。

    里面灯光昏暗,在这头,肉眼都很难看到百码外的靶子。

    带着吧。谢凯在疑惑怎么获得试验数据的时候,汪贵林递了一副耳塞给他。

    这么简陋?谢凯无语。

    这不得把耳膜给震破?

    狙击枪声音本身就不会小,又是在狭小的地下室里面。

    一行人就站在狙击手身后的位置,现在这些管理根本就没有后世的那么先进,测试什么的也没有各种辅助装置。

    几人只能在狙击手后面举着望远镜观察远处的靶子。

    谢凯通过望远镜,看到远处的靶子是在墙中心,整个一堵墙上面都是有着经纬线。跟部队使用的靶子相比,这就是一个放大的方形靶子。

    守备团的狙击手准备好的同时,旁边射击位的试枪员也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就各自开始吧。汪贵林眼神市场向着旁边试枪位置上的那名试枪员投去。

    谢凯看出了他的小动作,感情老家伙还是有些不放心。

    既然不放心,为什么要让他们来?

    国内能干这事情的人可不少。

    砰!

    一声枪响,让所有人都举着望远镜向着通道底部的靶子看去。

    偏了?向着靶子的位置看去,谢凯在望远镜中清楚地看到,子弹击中了靶子旁边距离中间红心有十多公分的位置。难道是因为光线不好的原因?

    砰!

    狙击手调整了瞄准镜,修正了密位,再次开始射击。

    子弹靠近了中间红心,却还差了好几公分的位置。

    再停了一阵,又听到枪声响起。

    砰!砰!砰随后密集的枪声就开始有节奏的响起。

    耳朵里面即使塞着耳塞,谢凯的耳朵也有些不适应。

    子弹撞击在百米外的靶子上,很少有能击中中间红心位置的,却在红心周围一两公分的位置上打出一圈密集的弹孔。

    韩卫东手中的望远镜一直都没挪动过。

    换位置,换专用的狙击弹。也不知过了好久,谢凯都觉得无聊了,这枪声不停地响起,没有机枪那样密集,也没有自动步枪声音密集,不管是旁边的试枪员还是狙击手,都是有节奏地开枪,让人听到这声音很不爽。

    两人都提起手中的枪,换到旁边的试枪位置。

    在这位置上,准备的弹匣里面都是装的专门搞出来的专用狙击弹。

    很快,枪声就再次响起,谢凯看的无聊,发现除了弹着点能击中靶子中间的红心的次数多一些,散布在红心周围的位置远比之前用的53机枪弹要近很多,也就没别的啥了。

    试枪工作本来就是枯燥无聊的,要确定修改,仅仅是这样的射击,远远不够。等到我们新枪出来,为了测试各种性能以及使用寿命,使用过程中各种环境中对精度的影响等,试枪员每天都得打上千发子弹,而且还不能随意打韩卫东对着谢凯解释着。

    谢凯点了点头。

    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

    这些枪就这样测试就行了?见对方不说话,谢凯才问道。

    不,这里试完,还得到外面的靶场测试。毕竟这是原来的老枪修理之后改进一些,很多的数据无法测试出来韩卫东摇头说道。

    他对谢凯的态度改变了很多,谢凯清楚他给自己解释这么多,应该是为了经费跟项目进度的问题。

    我们的目的是要生产出我们能达到的最顶级的狙击步枪,该花的时间,该做的试验,绝对不能少。谢凯以此答复韩卫东。经费什么的,基地既然在搞这个项目,肯定不会少一分的,当然,得看到成果,进步!

    谢凯并没有说非得等到把精度改到能够接受的程度。

    那样是无休止的。

    79狙本来就在列装部队,他们是提供给守备团特种作战队伍狙击手使用的,自然就得为他们供应新枪。

    精度只要能提高,我们这边测试好了,就提供给守备团进行进一步的测试,获得数据进一步改进。见韩卫东看着自己,谢凯说出了他的想法。

    很快,一行人就从枪械研究所出来,下属四点多,外面还有着太阳,却没有一点温暖的感觉。

    谢凯懒得跟着去靶场。

    他就是看个热闹。

    狙击手趴在地上,不断地对着几百米之外的靶子开枪,他在旁边看着也无聊。

    如果不为了试验数据,他提出要打几枪,也不是问题。

    经过测试,修改后的枪,配备专用狙击弹,在六百米范围内,守备团的狙击手几乎都能指哪儿打哪儿!外面天还没黑,汪贵林等人就回来了。

    这会儿,肖满志已经完成了第三支狙击步枪的装配。

    性能提升了很多啊!谢凯一脸的惊喜。

    不仅是射击性能,就连后坐力,都减轻了很多,特别是现在的瞄准镜,比原来看得更清楚,提供的精度更高!何超说道。

    哦!肖满志对于这些,仅仅是哦了一声。

    等我们这边制造的新枪出来,瞄准镜再进行一些改造,新枪性能将会更好。韩卫国也是平静地说道。

    谢凯对于他们如此平静,也是佩服不已,对着何超说道,何团长,你们可以先用着那些枪,等我们新枪试制出来,再交由你们试用。

    这样的枪,一支成本多少?何超有些忐忑地问道。




258 伊朗人兜里的钱够吗?
    这种枪的性能,对于专用狙击枪来说,并不算好。至少得做到八百米内的精确设计,批量生产,装备都不合适。肖满志没有回答成本是多少,而是告诉众人,这枪还不行。

    这倒也是,给56半自动装上瞄准镜,都能提供600米范围内的精确设计。何超点头说道,600米距离,只要有瞄准镜,枪法好一些的老兵都能命中胸部目标。普通的战士都能火力控制200米距离。

    在之前训练的时候,部队有个口号叫200米硬功夫,各部队的战士勤学苦练,就是为了达到在自己前面200米距离,左右30米范围,属于他们的火力控制范围。

    解放军的士兵,使用56半,不加装瞄准镜,都能点杀300米距离的敌人有生目标。

    79狙的出现,就是因为越军狙击手使用苏联提供的狙击步枪躲在六百米开外打冷枪,这样的距离,是没有加装瞄准镜的56半自动无法压制的。

    即使加装了瞄准镜,因为精度问题,79狙击步枪的作用也不是特别大。部队能让敌人狙击手吃亏,不是靠着枪的性能,而是各个部队中的神枪手!

    所以,只是提供给你们试用,算研发经费吧。谢凯说道。

    要想让部队掏钱,肯定得先让他们看到出色的性能,毕竟在目前的军方心目中,狙击手是可有无可的存在。

    共和国的军事工业是从苏联学来的,苏联帮着建设起来的,但是却没有全部学习苏联的军队模式,哪怕装甲集群等在学习。

    苏联跟德国的交战过程中,在一场大战的准备过程以及结束后,都是双方神枪手表演的时刻。所以,在战后苏联开发了第一款专业狙击步枪德格拉德诺夫狙击步枪,更是配备到了班排一级。

    苏联的战争思想决定了狙击手的作用跟任务。

    对于崇尚进攻的苏联军队,他们配备到班排一级的狙击手,只是为了提供火力掩护,负责清楚对方的机枪手,或者点杀有价值目标。

    所以,德格拉德诺夫狙击步枪只配备了4倍瞄准镜,负责八百米范围,甚至400米以内的火力掩护。

    更远一些,苏联人认为那是重武器的火力范围。

    仿照苏联模式,79狙同样也是配备到班排一级。

    国内重视狙击手,一直要等到海湾战争特种作战让整个世界震惊,国内开始组建真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才发现了狙击手真正的作用。

    而那个时候,85狙因为枪不配弹以及自身缺陷的问题,使得狙击手的作用被大大的限制。

    88狙的设计是成功的,但是小口径狙击步枪,子弹弹头只有几克的重量,在几百米外,弹头就被风给吹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哪怕在1000米距离上穿透力高于85狙的762毫米弹头,弹道散布范围太大,却无法提供精确打击。

    所以在部队的88狙地位就尴尬,而85狙的精度不够

    如此一来,即使88狙精度远比85狙更高,也没能彻底取代85狙。在近距离更需要精准射击,解救人质时候会开枪的武警部队,清一水配备的是85狙,而不是精度更高的88狙。

    谢凯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得让何超他们在探索特种作战模式的一开始,就重视狙击手的地位。

    狙击手的地位,不仅靠着他们自身的军事素养,更重要的还得有一把能够在一千米远位置提供精准射击,性能可靠的狙击枪。

    如此一来,不能在一开始就因为价格太高而吓着了军方。

    小谢,我们这样一把枪的价格可不便宜,要是长期提供就连韩卫东,都是皱着眉头提醒谢凯。

    守备团使用,能给一部分的经费,对于他们研究的压力将会小很多。

    没事儿,任何武器装备的开发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有守备团提供给我们更完整的数据,对我们的好处不言而喻。谢凯说道。经费的事儿,你们不用操心,只要拿出性能更好的狙击步枪就行。

    对,老韩,小谢说的没错,你们管研究就行了。汪贵林也开口说道。

    韩卫东是为了经费,毕竟这是这么多年他们第一个正式的项目。

    枪管这方面,我建议也得重新研究,内部镀铬,虽然还有过加工,对于子弹弹道影响也不小,最好能研究出不镀铬就可以防腐蚀的材料,如此一来才能保证精度更好制造枪管的材料,在加工之前可以先进行锻造,让内部组织更紧密谢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枪械研究,材料跟生产工艺同样需要保证。

    这样研究出来的狙击步枪在精度上才能达到顶尖水平。

    只要对子弹弹道会造成影响的,就必须得进行改进,消除影响不可能,却可以把影响降低到更低程度。

    我怎么有着不好的预感?离开的路上,杨斌问着何超,那小子跟郑宇成一样的尿性,这枪应该也不便宜,免费提供给我们用

    担心啥?即使他要钱,咱们能给多少?即使真的有什么阴谋,能把我们如何?我们只需要让我们的特种部队作战能力更高就好了。何超无所谓地说道。

    对谢凯的这种大方行为,他其实也是感觉到不可思议。

    摸不透他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有什么目的?让他们部队使用过程中记录下各种情况,提供更多数据供给我们研究呗。谢凯面对郑宇成的询问时,如此回答。

    郑宇成等人看着他,长期实验,他们可是有经费的,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郑宇成从汪贵林那里得到消息,谢凯以后就这样长期提供枪械跟弹药给守备团免费使用,心中有些不满。

    一支79狙击步枪生产成本也就三千来块钱,可他们改造后,配备专门重新设计的狙击镜,价格就超过两万了。

    如果继续改进,成本将会更高,天知道最后会达到一个什么价格。

    原本还觉得五百万够多,郑宇成现在发现,五百万真的不多,或许用完了都无法达到谢凯想要的那种结果。

    按照谢凯提出的要求,枪管材料等都得选择强度更大的材料,还得经过锻造等工艺来提升材料强度,加工精度又高,那得需要多少钱?

    子弹同样得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个过程都是耗钱的过程。

    一支狙击步枪,投入这么大,又没有多少的利润

    事情不能怪韩卫东等人。

    在问清楚是谢凯做出的决定后,郑宇成等人亲自跑到枪械车间找谢凯。

    咱们眼光得放长远一些不是?谢凯看着郑宇成。

    这不是眼光长远与否的问题。郑宇成看着谢凯,投资如果无法收回来,咱们还不如用到别的地方。

    基地现在用钱的地方多,机场已经开始基础施工了,钢筋水泥等外面不好搞到的建筑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嘉峪关到基地的铁路运输进来。

    原本每天两趟车对开,现在已经变成了三趟,虽然依然在夜里。
1...173174175176177...13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