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门贵女有点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诺诺宝贝
袁承原地翻了个身,“乡试时我还在想那小小号舍之后闷得我头脑发昏,会试在三月,定不会如此!”
李三郎倚靠着马车壁,有气无力的说道:“三月的江南已经很暖和了,没想到京城却连积雪都尚未全部融化。”
马车接到了这三位公子就迅速的离开贡院回到了镇南侯府,一如前两次一般的洗漱吃饱喝足,然后倒头就睡。
这一次比前两次睡得都要久,之前还要早期赶第二天的场,如今考试结束,不管结果如何都算是告了一段落,可以安安心心的睡大觉了。
一觉醒来,发现已到了第二天的午后,睡得头昏脑涨、饥肠辘辘。
云萝过来的时候,他们正各自捧着个大碗将汤面吃得唏哩呼噜,毫无斯文仪态。
看到她,才稍稍的注意了些,不再发出太大的声音。
一大碗配料十足的面条落肚,三人都是舒适的呼出了一口气,袁承还打了个饱嗝。
云萝嘴角一抽,当做什么都没有看见听见,说道,“过几天我就要离京回一趟江南,你们可有什么要我顺路带回去的?”
袁承惊道:“你要回江南?怎么……是出什么事了吗?”
“有圣旨要送去江南,我就顺路同行,回去一趟,没什么大事。”云萝说,“这件事很早就定下了,只是因为之前都在忙着春闱之事,才耽搁了下来。”
三人面面相觑,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已经对京城很熟悉了,也知道了云萝被册封为安宁郡主之事,此时有听说她要随着圣旨去江南,心里就有了些猜测。
李三郎斟酌的问道:“可是因为那土豆和玉米?”
“对。”
不知想到了什么,袁承的脸色忽然有些古怪,问道:“那你何时启程?预备在江南逗留多久?”
“暂定四月初五启程,至于逗留多久还未确定。”
“那时候会试都已经放榜了吧?”
“对,我顺路还能先一步帮你们把好消息带回去。”又看了眼袁承,问道,“表哥有什么事?”
袁承的手指头在桌沿上抠了一下,想了想又摇头,“没事没事,现在说什么都太早了,还是以后再说吧。”
云萝便又看了他一眼,见他确实不想说便也随他,说起了另一件事,“之前见你们刚刚考试结束都累得很,也不敢打扰,现在缓过劲来了,我娘和哥哥想请你们一起吃一顿酒菜。”
陈琛忙说道:“殿下太客气了,这一个月来让我们借宿在此,一应衣食住行都是最好的,已经让我们十分的过意不去。”
“那就别客气了,我娘的身体不大好,平时也不能招待你们,因此总觉得不好意思,这两天难得精神好,你们也结束了考试,就请你们不要客气,反倒坏了她这一份心意。”
天气逐渐暖和,加上被云萝养了半年,长公主最近确实精神不错。
话说到这个份上,三人也都不再推辞,当即就应了下来。
当晚,长公主府设宴邀请三人,宾主尽欢,之后便剩下等待放榜了。
三人一时间都有些无所事事,之前天天读书,现在猛的空闲下来,反而有些不知该如何打发时间了。
反正读书现在是不想读了的,先前热热闹闹的诗会文会也一下子冷淡了下来,好像所有人都在那一腔的热情过后,陷入到了看到书就头疼的疲乏期。
云萝见他们实在无聊,索性把他们带到了城外的小庄子去种田。
天气渐暖,她估摸着时间,觉得玉米也差不多可以开始催芽了。
李三郎本就是农家子,家里除了杂货铺外也有良田不少,每年的农忙时节从少不了他,不过这玉米对他来说,却也是个新鲜东西。袁承和陈琛这两人虽不至于五谷不分,但是麦苗和韭菜放到一起让他们分辨,还真未必能分辨得出来。
所以三个人听说去中玉米的时候都兴致勃勃的跟上了。
到了庄子上,看到筐里的金黄色玉米粒,袁承捏起一粒仔细看了看,说:“原来玉米长的这个模样,与我想象中的不同。”
关于土豆和玉米最先传扬的就是江南,所有人都翘着脑袋想要看看那两样新作物是什么模样呢,可真正见过的毕竟还是极少数。
陈琛也抓了一把在两只手上翻腾来翻腾去的,“我之前听我爹说什么粒大饱满如金似玉,还以为就是跟米粒差不多的,只是更大色泽金黄的东西呢,这看着哪里饱满了?”
李三郎掂了掂,说:“是因为晒干了吧?”
袁承转头问云萝,“这玉米要怎么种?像水稻麦子一样的撒地里?”
“这不行吧?”陈琛皱着眉说道,“我听说这玉米的枝干很大,比人还要高,叶子宽处如手掌一般,若是就这么撒到地里去,密密麻麻的肯定长不大。”
“呦,陈公子竟然还晓得咋种田呢?”
袁承故作惊讶,陈琛便直接送了他一记白眼。
他可不是那五谷不分的娇贵公子,从小就跟着他爹上山下乡的跑,见过老农如何耕作,怎么伺候庄稼,又是怎样收割,这点见识还是有的。
云萝不去管他们研究斗嘴,指挥着庄头和几个挑选出来的庄户拿出木盆,倒上水,然后将玉米种子“哗”的倒了下去。
“浸泡过后有利于发芽,但若是浸泡的时间太长又会把种子泡坏,我去年种植时,有不经过浸泡的,有泡了四个时辰的,也有六七个时辰的,发现未经浸泡的发芽很慢,泡了四个时辰的比六七个时辰的发芽率更高一些,究竟多久是最合适的,还需继续摸索。”
庄头便都认真的记了下来。
一个庄户小心的说道:“郡主,若是泡上四个多时辰,到时候天也黑了。”
云萝便说:“等以后种子多了,倒是可以直接按距离挖好坑然后将种子埋下去,如今种子稀少,能剩一粒也是好的,就先在家里给它育苗。”
庄头想了一下,问道:“敢问郡主,可是像种菜一般?”
“对,现在外面还有些冷,幼苗禁不起霜冻就可以在家里育苗,等幼苗长到五寸左右再移植到地里,到时候天气也暖和了不会有霜冻。”
云萝早已经让人准备好了几个用木板钉起来的框,铺上一层浅浅的泥土,将浸泡后的种子一粒粒的按进土里,再在上面盖一层土,放在暖和的屋里就等着它们发芽抽苗了。
半个月后,那些木框里就铺上了一层浅绿色的小芽苗。
而在此期间,云萝还参加了她师父娶媳妇的喜宴,当了一回接亲小娘子,收了两个格外厚实的大红包。
傅彰如今就是个孤家寡人,最亲的就是云萝这个徒儿了,季家的人丁也不丰,所以婚礼并不曾大办,只是邀请了亲近的人家过去赴宴而已。
不过,有瑞王府的老太妃亲自给他们主持婚礼,单只是这一点就足够让许多人眼红羡慕。
时间一晃就到了四月初二,袁承三人又是早早起来,正凑在一起讨论那些玉米苗何时能够移植,不经意间听到了门外陈琛的小厮在与人轻声说话:“今天就放榜了,看我家公子不慌不忙的模样,定是对自己信心十足。”
屋里忽然一静,三人面面相觑,然后猛的惊跳了起来。
今日放榜?!
当三人急匆匆的跑到云萝面前说他们今天不能跟她一起去庄子上了的时候,云萝沉默了半晌,说:“我今天并没打算要出城,你们不是要放榜了吗?”
这么不靠谱的三个人,以后当官真的不会出问题吗?
她明明记得李三郎是个厚道靠谱的老实人,怎么现在也变得这样跳脱,连自己的放榜日都会忘记?
三人在云萝看蠢货的眼神下急匆匆离开,云萝则转头进了宫。
还有三天就要启程离开京城了,皇上舅舅昨日召唤,让她今日进宫一趟,也不知有什么事。
从长公主府到皇城,沿路上的所有人都在讨论今天放榜的事情,猜测着谁能拔得头筹,谁会榜上有名,又有谁会名落孙山。
云萝听了满满的两耳朵,一直到进入皇宫,耳朵里面好像还在嗡嗡的回荡着那些议论。
“郡主,您可来了,陛下早已经等候多时。”
王福海就等候在崇明宫前,看到云萝远远的就迎了上来,一路将她领到含英殿。
站在含英殿门外,云萝就听见了殿内的声音,不由脚步一顿,问道:“舅舅在商议国事吗?”
王福海躬着身笑着说道:“是瑞王爷,就比郡主先到了一会儿,陛下说了,郡主到的话直接进去就好。”
景玥?
云萝轻颔首,然后拎起裙摆跨进了含英殿。
绕过屏风,云萝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御座下手的景玥,她看他一眼,然后朝泰康帝行礼道:“参见陛下。”
泰康帝笑盈盈的挥了挥手,“这里又没有外人,浅儿不必如此多礼,我还是更喜欢你喊我舅舅。”
云萝站直了身,问道:“舅舅召我进宫,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泰康帝又是一笑,“没事就不能喊你进宫来陪舅舅说说话了?”
云萝轻抿嘴,你找谁聊天不好,非得来找我?
她虽没有明说,但这意思却是清楚的从那双清亮的眸子里传递了出来,惹得泰康帝又是好笑又是无奈。
摇头轻叹了一声,“今日叫你过来也没什么要紧事,只是你三日后就要出京,我和你母亲都不放心你轻车简从的,正巧阿玥如今闲着没要事,就让他带着一队人送你去江南吧。”
云萝一愣,转头便看向了旁边的景玥。
让瑞王爷亲自带人护送她离京去江南?这规格也太大了点吧?
景玥也在看着她,声音轻缓的说道:“军中的事都上了正轨,只要不出战事,有我没我都没甚区别,就陪你去一趟江南吧,能让陛下和长公主宽心,我还能顺道去看看我家的茶园建得如何了。”
泰康帝也说:“阿玥的武功不错,他身边那些又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手,寻常人百十个都对付不了一个,由他们一路护送,舅舅也能安心。况且,我看这半年来,他们闲在京城都快要长出白毛来了,合该出去活动活动,免得安逸久了连刀枪都拿不动。”
既然都这么说了,云萝也不忸怩,“谢舅舅关心。”又对景玥说,“那就麻烦你了。”
对上外甥女清澈的眼睛,泰康帝莫名有点心虚的撇开了眼,摸摸胸口,感觉良心有点痛。
他也是没法子,只希望阿姐知道后不会打死他。
以前没多想,但仔细想想,其实阿玥还是很不错的呢。





农门贵女有点冷 第213章 金榜题名
袁承三人的心思被猛的从种田这事中抽离出来,一下子有点懵,然后自是急急忙忙的赶往贡院。
虽然还没到放榜的时辰,可是他们到贡院外面的那条大街的时候,还是迅速的被人群给淹没了,挤挤攘攘、吵吵闹闹,幸得云萝给他们安排了几个侍卫,好歹是挤进了一早就预定下来的茶楼之中。
便是如此,到了茶楼的包厢,三人做出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整理歪斜的冠帽衣襟,袁承还弯腰将被踩掉的鞋跟重新拉拔上去。
“这鞋子差点就被踩飞了!”袁承一脸的心有余悸,他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可这会试的放榜比去年江南的秋闱还是要热闹了许多,让他有点惊。
也幸好有云萝给他们把事情都安排妥当,不然他们现在就得像外面的那些学生一样,挤在人群中不停的摇摆了。
辰正,贡院的大门轰然打开,今科的主考官中书令刘喜大人手捧着杏黄色的榜单从贡院内走了出来,身旁两侧跟着的是两位副考官,三人联手,亲自将榜单缓缓的摊开张贴在了告示墙上。
人群仿佛一下子被炸了开来,叫嚷着拥挤到榜单下面,嘈杂得三步之外就听不清别人在喊些什么了。
袁承三人也从茶馆的窗户探出了半个身子,心焦的想要赶紧看到榜单得知自己的名次,却又被下面的人群给吓退了。
他们高高的站在二楼包厢内,能清楚的看到榜单前有人欣喜若狂,有人失魂落魄,也有人不敢相信的来来回回看了无数遍。
见此情形,就连原先对自己信心十足的袁承也不由得紧张了起来,抓着窗框口中不住的念念有词。
他们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人从人群里挤了出来,踉踉跄跄的走到一旁石墩子旁扶着直喘气,身上的儒衫裹得他有些紧,在腰上勒出了一道道的肉圈,皮肤却格外白,白得像个暄腾腾的大馒头,一团和气。
跟在他身边的书童也是个小胖子,看着格外的敦实和喜气。
袁承探身朝那边喊道:“乌师兄,你考中了没有?”
外面太吵,袁承的声音混杂在其中,只有零星的一点传进了那胖书生的耳朵里。
胖书生不由得转头四顾,终于在抬头的时候看到了茶馆上朝他招手的三人。
他顿时眼睛一亮,带着书童扒拉开眼前的人就朝茶馆奔了过来。
蹬蹬蹬登上楼梯,没一会儿就见他头顶冒着热气眼神儿发懵的推门走了进来,接过李三郎递上的一杯茶水,都顾不得还有些烫嘴的就一口闷了进去,然后重重的吐出了一口气,说道:“还是你们有福气,我先前想要预定个包间,掌柜的都说一早就被预定完了,唉~”
“我们也是托了安宁郡主的福,她知道袁承和涵谦要进京赶考,早在去年就先派人来把这个包厢预定下了。”陈琛在乌来福肉呼呼的肩膀上戳了一下,问道,“乌师兄,你看了榜单吧?考得如何?上头可有我们的名字?”
乌来福羡慕得直咋嘴,不过说到榜单之事就瞬间将那点羡慕嫉妒给抛到了九霄云外,咧着嘴眼睛都被挤成了一条细缝,“中了一百二十八名!”
虽不是特别好,但他已经很满足了。
他自己乐了一会儿,在对上袁承他们急切的目光时还愣了下,然后才似乎反应过来一般的说道:“袁师弟你慌啥?咱江南地区的解元向来都是会试夺冠的人选之一,就算得不了第一名也不至于会名落孙山。”
袁承急得作势要掐他,龇着牙说道:“快说,不然你身上这两百斤肉今儿可就要保不住了!”
乌来福急红了眼,“胡说,哪里来的两百斤肉?总共也不过才一百五……好吧,一百六十斤而已!”
来了京城后,别人是千里迢迢,闭门苦读瘦了一圈,他却不知为何反而胖了十来斤。
现在是谈论这个的时候吗?
袁承急得抓着他的肩膀就用力摇晃了几下,“快点,啰嗦啥呢你?”
乌来福被勒得咳了两声,忙说道:“我刚才大致的数了一下,今科会试共取中一百八十二名贡士,江南籍的约有五十名,其中有半数皆出自我江南书院,会元、亚元都是我们书院的。”
话到最后,他又卖了个关子,陈琛和李三郎下意识的转头看向了袁承,袁承也不由得心头一跳,但对上乌来福的目光,却又莫名的有种异样的直觉,“我在第几名?”
乌来福挠了下他自己胖胖的脸,然后伸出了两根肉呼呼的手指头。
李三郎与陈琛不由对视了一眼,不过之后不等他们再询问,乌来福就开口说道:“会元是张睿师弟。”
张睿出自江南书院,但他本身却并不是江南人士。
三位同门皆都有些担心的看向袁承,袁承却被他们看得莫名其妙,反应过来后不由得嘴角一抽,“干啥这样看我?我又没有一定要考中会元的志向,能上榜就行了。”
三人想想他的性子,也忽然觉得自己的担心真是多余。
之后乌来福没有再卖关子,直接把他记下的都说了出来,“你们两人都上榜了,升平你在三十七名,涵谦在一百六十九名。”
陈琛松一口气,李三郎却是愣住了,“我……我也考中了?”
乌来福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呵呵的说道:“不要妄自菲薄嘛,你去年秋闱好歹也排名十二,这半年来你日日苦读,还有袁师弟和山长帮你指点功课,能上榜也不是多稀奇的事情。你看我,我虽比你提前了三年考中举人,但我当初是吊车尾考中的,如今榜上的成绩比你还要好一些呢。”
李三郎是因为当年开考之前摔伤了腿才会耽搁三年,不然如今的成绩肯定比现在要好许多,毕竟也是考过案首的人。
会试张榜,京城的大街小巷都比过年时还要热闹,云萝在宫里的时候就先一步知道了今年会试的排名,看到榜单上占据了几乎半壁江山的江南学子,心里也不禁有种诡异的舒爽感。
江南籍的学生虽只有四十八名,但还有一部分并非江南人士却在江南求学的考生呢,比如常宁伯家的大郎张睿,又比如越州知府家的二公子陈琛,祖籍也不在江南。
“张夫人以后挑儿媳妇,越发的要挑花眼了。”温夫人说出这句话来的时候,心里是满满的抑制不住的羡慕。
会试张榜,温墨却榜上无名,温夫人今日特来拜访长公主,就是听说云萝不日将要离京去江南,希望温墨能够顺路同行。
“我家这个臭小子,就不是个能安心坐下来读书的人,今科落榜倒也并不意外,只是想到常宁伯家的大郎,实在是心里头羡慕得很。”温夫人看了眼耷拉着脑袋坐在旁边的儿子,又与长公主说道,“当年朝廷要改制官学,江南就是第一个响应的,本就是文华耀彩之地,如今江南书院更是成了无数学子心中的圣地,张大郎当年秋闱的排名不过是中等而已呢。”
也就是因为年纪小,才会被许多人关注赞扬,却都没想到他竟然会一举夺得会元。
那可是会元,殿试后,若无意外,必然在头甲的三名之列。
温夫人原本就有着想要送儿子去江南的心思,如今更是心里头一片火热,只觉得多耽搁一刻钟都是莫大的损失。
长公主安慰道:“年纪轻轻就能高中金榜的毕竟是少数,夫人也莫要着急,子然还小,他这般年纪就能考中举人,放眼京城也是少数。”
温夫人轻叹,“我先前也是这么以为的,可是自从见了江南那些一溜儿的年轻郎君,我就忍不住为我去年的得意而羞愧。”
长公主失笑道:“哪有那么多年轻郎君?年纪大的也都有四五十岁了吧?”
“我说的是出自江南书院的那些学子,大都是弱冠之龄,年纪最大的也才刚过而立,实在是让人眼馋得很。”
“夫人这是决定了一定要将子然送去江南?这千里迢迢的,往后一年都不能见上两次面,你可舍得?”
“这有什么舍不得的?孩儿们大了总要放他们离开,一辈子躲在爹娘身边有什么出息?”
长公主点了点头,转头又与温墨说道:“子然也得想好了才行,以你现在的学识通过书院的考核应该不是问题,不过江南书院的规矩与京城的不大相同。书院虽不限制出行,但外地学子是必须要住宿在书院里的,且身边不许带随从小厮,一应衣食起居都要自己动手,即便你在外面另外置了院子,也只有休沐那日才能去那儿住宿,你可能适应?”
温墨点头说道:“这些我都已经问过了逸之,我也尝试了几天不用小厮伺候,虽有些不习惯,但也不是大问题。”
长公主笑道:“那就去吧,浅儿定了初五启程,你回去收拾收拾,初五一早就在城外与浅儿汇合,路上也能有个照应。”
初五一大早,天才蒙蒙亮,京城南城门外就聚集了一群学子书生,有的是来送行的,有的则是落榜后准备要返家的。
安宁郡主今日要离京去江南宣旨,特意派人去问了一声,可有想要一路同行去江南的返家学子?
部分学子听说之后就忙不迭的答应了下来,毕竟返家的路程千里迢迢的,若能托庇于郡主的仪仗,他们的人身安全也能有更多保障。
当然也有部分学子不愿这么早就离开京城。
“小萝,你帮我送个信就行了,让我爷爷奶奶安心,殿试之后我就能回去,到时候你若是还没回京,我就去找你。”
什么京城特产都没有,袁承只交给了云萝一封信请她帮忙带回去,陈琛和李三郎也是如此。
三天了,李三郎仍沉浸在他竟然考中了的惊喜之中,这两天就躲在屋里洋洋洒洒写了厚厚的一封信,如今也托付给了云萝请她带回去。
云萝接过的家书可不止这三封,厚厚的一沓几乎装满了一个木匣子,都是今科考中的江南学子托付给她的,而她也乐意帮这一点小忙。
卫漓今日也来给妹妹送行,当看到人群中的景玥时,他的脸一下子就黑了,“你怎么会在这里?”
“奉陛下命,护送阿萝去江南。”
卫漓眼角一抽,“可不敢劳动瑞王殿下这般纡尊降贵。”
景玥含笑与他对视,四只眼睛之中“噼里啪啦”的火花四射,语气却依然云淡风轻的,“小侯爷客气了,正巧本王最近也闲得无聊,原本还打算去看看去年新建的茶园,陛下不放心阿萝独子离京,就命我与阿萝同路,路上也能有个照应。”
卫漓会相信他的这番鬼话吗?而且他之前竟然半点消息都没有得知!
这件事回去后必须去找母亲说明一下,如果有需要的话,还得进宫去问一问舅舅。
不,是必须去问问舅舅,他为何要派遣景玥来做这样的事情?让瑞王殿下亲自护送小萝,实在是太不合适了!
可惜现在说什么都来不及了,事情到了眼前,卫漓不得不忍了一口气,转头就拉着云萝殷殷嘱咐了起来。
路上小心,吃好喝好睡好千万别累着了自己这是必须的,还要注意避嫌不能与某些人走得太近以免被人误会,某人若是对她有什么不规矩的举动,千万不能忍着,只管动手就是,打死了也无妨。
云萝嘴角一抽,原来你们的兄弟之情也是塑料花?
1...149150151152153...2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