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在明朝当国公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千斤顶

    霍维华从队里里走了出来,对朱由校拱了拱手大声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杨峰献上神物土豆一事有大功于国,不可不赏否则必然寒了功臣之心。

    听到这里,不少官员的脸色微微一变,只是却又无可奈何,毕竟杨峰献上土豆的事情如今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任何人也无法否认这点,朱由校要凭借这点升他的官谁也挑不出理来。

    但是!突然,霍维华的话锋突然一转,杨峰刚前个月刚从一五品千户晋升为三品指挥使,这已然是皇恩浩荡了,若是此时再升官的话对其恐怕并非什么好事。

    嗯,言之有理!

    霍大人此言甚是。

    不少官员在下面频频点头,两个月前刚从一个五品升为三品这已经是很少见了,若是现在再升官的话那就太过骇人听闻了。

    但是朱由校却有些不高兴了,在他看来杨峰是一个有见识有本事的人才。是人才就应该得到提拔,怎么能够象那些碌碌无为的庸才那样按部就班的慢慢升官呢,他有些不高兴的说:那么依霍爱卿之间应当如何啊?

    霍维华不慌不忙的说:如今边关战事吃紧,前些时日贼酋努尔哈赤更是在沈阳悍然称帝,并对宁远虎视眈眈,综上所述近日边关必有战事,因此臣以为不如让杨峰率领本部兵马前往边关孙督师麾下听命,待其立下功劳后陛下再对其进行封赏也不迟,如此一来想必诸位大臣们也不会再有异议了。

    咦

    金銮殿上的百官们听到这里就感到脑袋有些不够用了,这个画风转变得有些快啊。难道霍维华不是站在杨峰这边的吗,有功不赏也就罢了,还把人家发配到边关去跟鞑子拼命,这个杨峰到底跟你有什么仇什么怨,竟然要这样的坑人,这套路也太深了吧。

    不过尽管心里不明白霍维华为什么会做,但这并不妨碍一些官员们继续落井下石。立刻就有人站了出来附和道:陛下,霍大人所言甚是,据闻杨峰今年不过二十来岁,便已经是三品指挥使,若是晋升太快恐难堵天下人悠悠之口,如不待其前往边关立下战功后陛下再对其进行擢升,这样一来便无人可说什么了。

    臣附议!

    臣也附议!

    看着一名名官员站出来附议,朱由校心里实在是腻味得紧。这些官员办事的能力不一定行,但是拖后腿的能力却是一等一的强,原本好好的一件好事到了他们的嘴里就变成了坏事,一件坏事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竟然变成了为人着想的好心之举,对于这些官员指鹿为马的能力朱由校不得不感到惊叹。

    不过不爽归不爽,但朱由校知道有一点他们没有说错,那就是杨峰窜起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大半年前还是一介白身,当上了五品千户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晋升为三品卫指挥使,要是现在再晋升的话那么也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这也是有那么多官员一起进言的原因。

    朱由校想了好一会,这才点点头,好吧,不过如今杨峰如今隶属于卫所,要调往边关却是要另外给他一个官职才行。这样吧,传朕旨意加封杨峰为南京江宁卫参将,江宁卫兵马归其统属,即日调往辽东并归孙承宗节制,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在达到了目的后,官员们都很是心满意足,也不计较朱由校给杨峰套上的另外一个官职了,反正参将也只是三品官,算起来也不能说是提升,只能说是平调而已。

    下了朝后,朱由校回到了他的木匠房,原本平日里他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做木匠活,但今天他看着屋子里琳琅满目的木制品心情却很是有些不顺。今天霍维华的出现让他意识到这件事的背后应该是魏忠贤在出手,可是令他想不通的是魏忠贤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不记得杨峰跟魏忠贤有什么过节啊,魏忠贤为什么要如此忌惮他。

    朱由校越想越有些心塞,朗声喊了声,来人啊,宣魏忠贤觐见。

    话音落下,旁边却没有人吭声,朱由校不禁一愣,脸色便是一沉,按理说他的身边十二个时辰都是有人伺候的,怎么话说出口后却没人吭声,难道身边的小太监竟敢疏于职守不成。

    就在他要发怒的时候,旁边传来了一个温柔的声音:陛下,您究竟有何事,刚下朝便要宣那魏忠贤觐见啊?

    朱由校扭头一看原来是皇后张嫣,原本不悦的神情也变得温和起来,原来是梓童啊,你怎么过来了?

    张嫣娇嗔道:陛下,您都好几天没到臣妾那里去了,难道还不许臣妾过来看看您嘛?

    诶呀,这倒是朕的不是了。朱由校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后轻叹了一声:这些日子边关急报,努尔哈赤正率兵进犯宁远一带,孙承宗正率领辽东兵马紧急防守,并要求朝廷派遣援兵,而且还要求朕把熊廷弼重新派往辽东戴罪立功。

    这也就罢了,就连杨峰为朝廷献上了亩产数千斤的神物,朕要晋升他的官职,众大臣们也要阻拦,并说出要让杨峰到边关立功后再对其晋升,朕就想不明白了,那些不做事的人整天尸位素餐,却偏偏要阻拦那些做事的人晋升。就连魏忠贤也掺合到了这件事里,咱们大明朝两百多年来难道就养了那些个玩意吗?

    看到丈夫一副头疼的样子,张嫣心疼的走到他身旁握住了丈夫的手轻声安慰道:陛下,您也不用太过自责,如今的朝中百官几乎各自都有有各自的算盘,这些人做事不成内斗全都是好手,若是陛下事事都于他计较那您迟早得被他们气坏身子。不过咱们大明也不全都是这样的人,至少咱们还有诸如孙承宗熊廷弼以及杨峰这些能臣干将来帮衬您啊,您有什么事尽可吩咐他们去做嘛。

    是啊!朱由校反手握住了张嫣的小手,梓童说得不错,朕手底下还是有能人的,这个熊廷弼自从上次被释放回家后恐怕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吧?这一次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很令朕失望,朕没想到竟然是他的私心竟然如此之重,着实令朕想不到啊。

    张嫣听到这里不禁埋怨道:臣妾早就说过,魏忠贤此人心术不正,陛下就不应该重用此人。

    说到魏忠贤时,张嫣的凤目中露出一丝凌厉的目光。

    就在去年的时候,张嫣怀孕了,有一天她的腰有些不舒服,她听说宫里有一名宫女擅长推拿按摩于是派人找来了这名宫女替她按摩,不料这名宫女竟然把张嫣推拿得流产了,而且事后这名宫女也离奇的自尽,要说这里面没有猫腻那简直就是在侮辱张嫣的智商,而张嫣也把这个仇算在了魏忠贤和他的相好客氏的身上,也只有他们两人才有这个能耐暗算她这个后宫之主。只是魏忠贤和客氏深受朱由校信任,张嫣一时间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只好将这个仇恨藏在心里。

    梓童,你不懂!朱由校摇头道:本朝太祖皇帝创立大明朝后,废除了宰相以及中书省制度创立了六部制,这固然是极大的巩固了皇权,但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为君者必须日夜操劳处理政务,可自打太祖皇帝殡天后,本朝便再也无人能如太祖般如此勤政者,为此成祖皇帝不得不制定了内阁制,原本几个阁老只是辅助君王处理政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和文官们的权利也越来越大,甚至达到了可以制衡皇权的程度。为了制衡文官集团,先祖们不得不开始提拔宦官用来制约文官集团,但是任用宦官也是有风险的,一旦不慎就会重演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等人的祸害,现在你明白朕重用的魏忠贤的原因了吗?

    陛下,这些都是您想出来的吗?

    听毕的张嫣美丽的凤目一眨不眨的看着自己的丈夫,脸上满是惊讶的神情。正所谓知夫莫若妻,朱由校的文化水平他这个做妻子的是最清楚的,要说朱由校能把本朝制度的优缺点说得如此透彻明了,张嫣是绝对不信的,刚才那几句话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不是对大明朝了解得透彻无比的人是做不出这样的总结来的。而朱由校在当皇帝之前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如何能有这番见识。

    听到自家的媳妇这么惊讶的看着自己,朱由校老脸一红解释道,这些都是前些日子朕在江东门千户所暂居,与杨峰闲聊告诉朕的,朕听后也是大受启发呢。

    张嫣轻笑起来,她对于这个杨峰倒是挺有好感的。说到底她也是女人,杨峰又投其所好的经常派人送些在现代司空见惯但在这个时空却从未出现过的诸如洗发水沐浴露香皂镜子以及化妆品等女性用品给她,正所谓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拿了杨峰这么多好东西,她对杨峰的印象自然很好。

    只见她凤目一转,对朱由校道,陛下,既然如此臣妾倒是有个提议。孙承宗不是嚷着要把熊廷弼调回辽东吗,干脆您就让杨峰和熊廷弼一起去辽东得了,也好有个伴嘛。

    咦对啊!朱由校眼睛一亮,熊廷弼确实是个人才,倒是很会打仗的,让他和杨峰一起到孙承中麾下效力说不定还能创造出一个奇迹呢。

    说到这里,朱由校一把搂住了张嫣飞快的在她的粉脸上亲了一下,羞得张嫣赶紧将丈夫推开娇嗔道,陛下,这里还有人呢。

    哪来的人。朱由校笑了起来,张嫣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原本站在门口伺候的太监宫女早已消失得干干净净。

    梓童,朕突然记起了一件事,那杨峰曾经跟朕说过,说是夫妻之间在做那种事之前调会大大增加有身孕的机会呢。

    陛下又胡说八道了了!

    这可不是朕胡说八道,是那个杨峰跟朕说的,朕以为还是有点道理的,所以咱们今天来试试你看怎么样?

    不要了

    不行,朕现在就要!

    陛下那那您可得轻点

    一个星期后,当杨峰接到朝廷发来的旨意时,杨峰正在江东卫的校场上跟军官们一起吃饭,兵部的官员宣读完兵部的公文后整个校场上一片寂静。

    黄振业把刚放进嘴里的一块肥肉给吐了出来,邱迪生的最大则是可以塞进去一个鸡蛋,曹迎矛等人的脸上也神情各异,总而言之整个校场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

    看到陷入一阵诡异般寂静的校场,宣读公文的那名兵部的员外郎看着校场上数千双眼睛齐刷刷的看着自己,立刻就觉得心里有些毛了,这些大头兵这是怎么了,不会是想扯旗子造反吧?

    最后还是杨峰接过了公文,这名员外郎满脸堆笑的拱手道:恭喜杨大人贺喜杨大人荣升参将,此次能带辽东若是能打上几个胜仗,加官进爵指日可待啊!

    是吗?

    杨峰淡淡的说道:这位大人,本官只想知道,调本官和江宁卫所的军士去边关的提议是谁提出来的。

    看着皮笑肉不笑的杨峰和周围冒出一丝丝杀气的众将士,这名原本还拿捏着架子的员外郎只觉得两条腿都在打哆嗦,他战战兢兢的说:这个本官只听说只听说是上早朝的太仆寺卿霍维华大人提出来的,而后满朝百官都出声赞同,陛下这才同意下来。

    霍维华魏忠贤

    杨峰的嘴里缓缓吐出了一个字,他突然看着这名员外郎咧开了嘴露出了一口的白牙,若是本官不想去呢?

    :别说俺短小精干了,俺把两章都合为一章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条件
    不去当然嗯?你不去?

    员外郎先是一愣,随即几乎是不可置信的看着杨峰结结巴巴说:杨大人,这可是兵部下的公文啊,你难道打算抗命不成?

    抗命?杨峰撇了撇嘴,本官带的可是卫所兵,而且还是内卫,前往辽东原本就不应该轮到我们这些内卫所去。尽管朝廷给本官加封了一个参将的头衔,但那不过是好听一点而已,朝廷甚至连开拔银和钱粮都不给本官发下来,你总不会让本官带着江宁卫数千将士自备干粮上路吧?

    这

    员外郎的老脸一红,任何一支部队在开拔之前都要拨发下开拔银和一笔粮草,这是朝廷的规矩,为的就是让将领和士卒们没有后顾之忧,他之所以没提这茬就是想要拿捏一下杨峰,等着杨峰给好处费呢。现在既然人家提了出来他自然也不好意思再装糊涂了。

    这个东西自然是有的。员外郎有些含糊的说:此次朝廷给江宁卫准备了三万两银子和一千石的粮食,另外你部所需粮草可以象沿途的地方官府索要,这样总行了吧。

    员外郎说完后只觉得隐隐有些心疼,要知道兵部也只是拨了三万两银子和一千石的粮食,那么多的东西经过他的手却没能留下一点,这实在是有违他往日的原则啊。不过他的心疼只是暂时的,因为对面这位爷对他的好意却一点也不领情。

    我不去!

    杨峰依旧拒绝了,只见他正色问道:王大人,本官在江宁卫的产业可不少,每个月的流水就更多了,若是本官带着所有将士镇守边关,朝廷如何保证本官在此处的产业不被人抢走?

    这

    这位员外郎有些迟疑了,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杨峰的买卖他也略有耳闻,他在南京镇江府扬州甚至常州一带都开设了店铺,专门卖那些从欧巴罗拉来的货物,那些货物诸如镜子金银饰品妇人的化妆用品以及一些在许多人看来属于奇技淫巧类型的东西。

    别看这些东西乍看起来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但是从外面疯传的消息来看,这些东西在南京甚至江南一带简直就是卖疯了,经过大半年的口口相传,如今的有钱人都流行在家里摆上几件欧巴罗的镜子或是小玩意。

    什么这套胭脂水粉竟然要八百八十八两银子?你还别嫌贵,人家这还是限量出售,不是你有银子就能买的,你还得有相应的身份才能买,比如官宦人家或是巨富之家才能买,那些贵妇人或是小姐若是没有几套欧巴罗的胭脂水粉,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

    这样的生意说它是日进斗金那是绝不过份的,背地里若是没有人窥探那简直就是个笑话,如今之所以没有人敢对这份产业下手那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有曹大忠罩着,而且那时这份生意还不大,所以也没人会冒着得罪镇守太监的风险来抢夺它。等到别人发现这是一条日进斗金的生意后杨峰自己也当上了江宁卫指挥使,加之又手握数千精兵,自然没人会冒着生命来开罪他,即便是有这个心思的也被杨峰给打回去了,看看徐弘基张惟贤以及卢建深的下场就知道了。

    但是这一切都有个前提,那就是杨峰有足够的实力震慑住那些宵小,可一旦杨峰不在这里坐镇,即便是员外郎也能想象得出届时会有多少只饿狼扑过来,所以杨峰的话绝对是有道理的。

    看到员外郎迟疑的样子,杨峰冷笑道:怎么,王大人就没有什么要说的吗?

    员外郎想了想才说到:杨大人,本官跟你实说了吧。将你部调往辽东是陛下首肯,内阁发文,兵部下令的,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而且在来之前陛下还让您带上另一个人一起去辽东。

    另外一个人?杨峰好奇的问道:本官倒想知道谁这么有面子,竟然让本官捎上他一起上路。

    是熊廷弼大人。员外郎很是干脆的说。

    熊廷弼?他不是被陛下问罪了么,难道又被放了?

    没有。员外郎摇了摇头,陛下宽大为怀,认为熊大人并无大错,所以只是将他革职,令他闲赋在家,此次辽东战事将起,孙督师点名让熊大人前往辽东效力,所以陛下恢复了熊大人辽东经略的官职从新启用了。

    哟这个熊廷弼命还真大啊。

    杨峰很是有些意外,按道理这个熊廷弼已经被魏忠贤给干掉了,怎么他又没死呢?其实杨峰并未意识到这个时代的历史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的发生了一些改变,由于他和朱由校的认识,以及朱由校在江东门千户所暂住的这段时间里他给朱由校灌输的一些思想和理念,使得朱由校并未象另外一个时空那样盲目的信任魏忠贤,也使得他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到整个大明的弊端和问题,意识到广宁之败跟熊廷弼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朱由校就下令将熊廷弼给放了,而这件事的推手其实就是现在还是一脸懵逼的杨峰。

    熊廷弼没死,孙承宗还在主持辽东军务?杨峰不禁思索起来,今年是天启五年1625,正月的时候后金军取旅顺,游击张盘都司朱国昌等战死。盖自辽土失陷,惟金州东监海盖,南近登莱,游击张盘以孤军据其地,而兵力单弱,退保旅顺。后金兵来犯,张盘力战死,朱国昌阵亡。

    而且再过几个月就是柳河之战了,这场战斗明军战死四百余人,前锋营副总兵鲁之甲参将李承先战死,而正是由于这场败仗给了言官们攻击孙承宗的借口,东林党的那些言官们以这场败仗为借口拼命攻击孙承宗,说他在辽东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
1...7071727374...5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