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我要上头条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一梦一界

    在1995年以后,芯片制造工艺从500纳米、350纳米、250纳米、180纳米、150纳米、130纳米、90纳米、65纳米、45纳米、32纳米、28纳米、22纳米、14纳米、10纳米、发展到现在的7纳米,以及正在研究的5纳米制造工艺。

    而未来芯片实验室的芯片,采用的是22纳米制程工艺。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新芯片的优势
    新芯片的设计,是非常完美先进的。

    而且,新芯片采用的是新材质,而不是硅,性能表现也不一样。

    正因如此,新芯片才可以在制程工艺远远落后的情况下,却是全方位超越了锐龙r9 3900x和酷睿i9 9900k。

    碳基集成电路技术,不是现在才出现。

    未来芯片实验室并不是第一家发现这种技术,而是之前就有实验室发现了这个技术,只是还没有做到成熟而已。

    早在一年前,就有实验室通过碳纳米管来制造芯片的核心元器件,也就是晶体管,并且发现由过碳纳米管制作的晶体管,是同尺寸硅材料制作的晶体管的5倍,并且能耗还不到其五分之一。

    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也是臻国芯片有可能实现换道超车的突破口。

    不过,目前为止,这个技术还只能在实验室实现,而无法做到商业化,更无法实现量产,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还非常多,也只是多了一个突破口,一个可能有用的发展方向。

    但未来芯片实验室,就把这个实现做成了成品,并且效果还更好。

    未来芯片实验室的新芯片,就是采用碳纳米管制造的碳基芯片,而运算速度做到了同尺寸硅材料制作的晶体管的10倍,其能耗更是不到五分之一。

    而且,芯片样品的制造,以及相关测试数据,也证明了量产和商业化的可能性。

    在不久前,英特尔公布过10nm制程以及首次展示了10nm的晶圆,而他们的10nm制程可以做到每平方毫米1亿晶体管,而同为10nm制程的台积电为每平方毫米4800万晶体管,三星则是每平方毫米5160万。

    这些数据,就是说英特尔在10nm制程晶体管密度做到了极致,但这10nm制程也是相当难产,至今还没有正式推出相关产品。

    未来芯片实验室的新芯片在22nm制程,晶体管密度仅做到了每平方毫米2000万晶体管。

    单单是22nm制程晶体管密度,未来芯片实验室的芯片已经做到了极致,就连英特尔的22nm工艺也只是做到了每平方毫米1530 万晶体管,这几乎是被认为22nm工艺的极限。【¥¥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而未来芯片实验室的新芯片,同样是22nm制程,却是可以达到每平方毫米2000万晶体管,比英特尔的1530万晶体管,还多了470万晶体管。

    当然,比起英特尔的10nm制程,未来芯片实验室的22制程就落后许多,晶体管密度仅仅只是英特尔10nm的五分之一。

    只不过,得益于设计和材质的不同,同样数量的晶体管,碳基芯片的性能却是可以做到十倍以上,也就是新芯片的2000万晶体管,其性能已经超越了英特尔的1亿晶体管,甚至性能增强了一倍。

    最重要的是,在性能增强一倍的情况下,碳基芯片的能耗只是后者的五分之一,而且散热更佳。

    性能、能耗、散热都处于优势,这才会让封新立说出全方位超越了锐龙r9 3900x和酷睿i9 9900k这种话。

    如果仅仅只是性能超越的话,那封新立也不可能会说出全方位超越,也只有在任何方面,都优越于对标产品,才算是全方位超越。

    这种碳基芯片,对于半导体来说,可是一次技术上的重大跨越。

    现在仅仅只是采用22nm制程,碳基芯片就已经全方位超越了对标产品,如果采用更先进的制程,比如英特尔的14nm制程,甚至是10nm制程的话,其性能又会增强到什么程度,五倍,还是十倍,甚至是更高,这都是有可能的。

    正因如此,在测试结果出来后,封新立才会如此激动。

    尽管,这项技术并不是封新立团队开发出来,但他们可以参与其中,并且是亲眼见到成果,这就足以让他们激动不已。

    苏昱也很高兴,他之前就自信于这项技术,是属于跨时代的产品。

    如今,成品也证明了这一点,并没有让他失望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新芯片的生产成本
    对于领先技术,苏昱一直都非常谨慎。

    他希望可以通过这些领先技术,来推动全世界的科技发展。

    但苏昱也同时在防备着这些技术,过于领先,从而摧毁了这个世界的研究土壤,从而出现了中断。

    因为,他不知道大新闻系统好不好突然消失,还能不能继续提供更先进的技术。

    在这种未知数之下,苏昱必须做好这方面的考虑。

    或许,就算这个世界失去了研究能力,对他也没有影响,他也不会少赚一分钱。

    但苏昱还是不会这么自私自利,不会一味的为自己考虑,他还是希望这个世界可以越来越好,而不希望任何科技技术出现中断。

    哪怕,这种科技技术出现中断,对他的好处是最大,他可以成为最大的赢家,也不会让他这样做。

    正因如此,就算苏昱掌握了最领先的技术,他也不会直接放出了,而是会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再一点一点的推出新技术。

    这样一来的话,他就可以推动全世界的科技发展,但又不至于破坏了这个世界的研究土壤,不会出现中断的情况。

    芯片,也是如此。

    苏昱现在的确是有这个技术,可以做出1nm的芯片,领先现在技术最少十年,甚至是二十年以上。

    可他知道这样做的话,那这个世界的相关研究,可能会在短期之内全部消失,没有一家企业会再在这方面投入资金去研发。

    这样的话,芯片技术的发展就会出现中断。

    而万一在这种情况下,苏昱的大新闻系统突然消失,或者是他出现意外的话,那芯片技术还可以继续发展下去吗

    答案,显然是未知数的。

    但很有可能会是直接停歇,已经没有了相关的研发人才和积累,不知道要用多少年才可以恢复。

    在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后,苏昱就放弃了推出更先进的芯片,只放出了22nm制程的芯片。

    但这样做,他也不算是吃亏,甚至可以做到利益最大化。

    因为,苏昱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对芯片进行升级一次,保证自家公司的芯片永远处于最先进,领先于其他公司。

    未来科技公司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新型处理器,并且持续做到性能领先,以此来超越其他芯片公司。

    而这样做的话,英特尔等芯片公司,不会直接放弃芯片研发,还是会继续开发新技术,以此来追上未来科技公司的技术,但又占领不了高端市场。

    苏昱的打算,是直接占领中高端市场,而低端市场,则是开放给其他竞争对手。

    在前期,为了吞噬到更大的市场份额,他还会选择低价出售处理器,以性能更优越,而价格更低的处理器,把处理器的市场价整体都拉下来。

    至于在占领了一定市场份额后,会不会依靠性能的优势,而对处理器进行涨价,那是后话。

    但就算是会涨价,苏昱也可以保证比现在的处理器价格,只低不高,而不会让消费者多花钱,整体会让消费者都受益。

    当然,未来科技公司也不是做慈善的,自然会保证可观的利润率下,才会这样做。

    只不过,苏昱的这个计划,是建立于低成本的前提下。

    未来芯片实验室的碳基芯片,就算是性能翻一倍、能耗降至五分之一、散热更好的情况下,但生产成本太高的话,也无法做到低价出售,更别说是拉低处理器的市场价,连盈利都是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整合所有环节
    碳基芯片的预估成本,让苏京墨安心下来了。

    这么低的成本,加上这么优越的性能,这对于现在的市场来说,的确是大杀器。

    当然,这只是初步估计,实际成本还需要达到量产条件后,才可以得出真正的成本,现在还不一定准确。

    除此之外,苏昱也让实验室这边,要抓紧时间芯片测试,进行全方位的测试。

    毕竟,一款芯片想要实现商业化的话,不仅仅是性能、能耗等方面要做好,还有兼容也是一个问题来的。

    如果芯片的性能再优越,但却是不兼容市面上的硬件,或者是不兼容软件的话,那性能再好,也只是摆设,也不可能让消费者接受。

    最重要的是,未来科技公司在芯片行业的积累是为零,没有任何基础更没有底蕴。

    如果现在开发出来的碳基芯片,不能兼容现有的硬件和软件,那就不用指望市场可以来主动兼容碳基芯片,大部分的硬件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都不会为了还没有成熟的碳基芯片开发新产品。

    所以,如果不能做到兼容的话,那这种碳基芯片就是无用的,哪怕性能再好,成本再低,消费者也用不上,自然是不会买了。

    正因如此,苏昱非常重视这方面,还特意交代封新立。

    虽然说这是属于大新闻系统的技术,已经是非常完美成熟,应该是不会出现兼容问题,但小心驶得万年船,他觉得还是谨慎为好。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苏昱可不希望推出市场,才发现一大堆问题。

    他希望碳基芯片在进入市场后,就是最完善的产品,而不会存在一大堆漏洞。

    同时,苏京墨也决定在测试结束后,便展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碳基芯片的面世,也开始为这款产品上市做好准备。

    关于这款碳基芯片,苏昱决定由未来科技公司负责所有的生产流程。

    现在的芯片公司,已经很少从上游到下游,都完美兼备了,多数都是由不同的公司负责具体的环节。

    一款芯片,多数是由芯片公司设计芯片,再交给芯片代工厂生产芯片,然后再由封测厂进行封装测试,最后才是整机商采购芯片。

    这每个环节,都是由不同的公司来完成,而不是单独一家公司。

    不过,苏昱并不打算这样做,而是打算整合所有的环节。

    碳基芯片的设计图纸,是由大新闻系统直接兑换出来的,也就是省了芯片设计环节,至于未来芯片实验室也只是负责测试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开发主力。

    而苏昱为超级工厂提供的制造设备,是属于整合了所有的生产环节,从生产到最后的封装测试,都集中在一条生产线里,而不需要拆封成不同的环节来完成。

    所以,未来科技公司可以负责碳基芯片的所有生产过程,而并不需要和其他企业合作。

    而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控制成本,以及保证良品率。

    至于,最后的整机,苏昱就没有这个打算。

    目前而言,他并没有生产电脑的打算,无论是台式电脑,还是笔记本,都没有这个计划。

    以后,苏昱或许会推出电脑品牌,但不在于他现在的计划中。

    他还是打算直接出售处理器,而不会生产整机。

    毕竟,现在有那么多的电脑品牌,如果未来科技公司以碳基芯片的优势,来生产电脑的话,优势的确是会很大。

    但这么多的电脑品牌,肯定是会和英特尔等公司,联合起来对付未来科技公司。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为实现产业化而努力
    看过碳基芯片的测试结果后,苏京墨又开始忙碌起来。

    因为,她现在开始要为碳基芯片,实现产业化。

    碳基芯片的技术方面,苏京墨不是专业人员,无法在这上面帮上忙,但是碳基芯片实现产业化,并不仅仅只有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方面也需要解决。

    而这些事情,苏京墨自然是有能力处理,她现在也是去为碳基芯片产业化做准备。

    对于碳基芯片,苏京墨已经充满了期待。

    之前,在苏昱提出并决定实施的超级工厂计划时,苏京墨还觉得太过冒险,整个投资高达几百上千亿,让她觉得这种项目的风险过高,觉得不应该那么心急。

    但现在,苏京墨已经完全理解苏昱,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会怀疑这个项目会有什么问题了。

    这个超级工厂的投资额,虽然高到几百上千亿元,可不说其他产品,只要眼前的碳基芯片可以成功的话,那几百上千亿的投资,在五年内之内就可以全部收回来。

    甚至一切顺利的话,可以在二三年之内,就收回所有的投资,并且做到盈利。

    臻界最大的cpu制造商,英特尔的年营收破1400亿元,而净利润也超过了400亿美元,单单一年的利润,就相当于一个超级工厂的总投资。

    而且,英特尔的市场,仅仅只是在臻界而已,而其他五大界的cpu市场,英特尔至今未年攻克。

    这就是英特尔一年在臻界赚到的利润,就是400多亿美元,相当于两千多亿臻元。

    而未来科技公司的碳基芯片,全方面超越了英特尔的所有处理器,只要成功实现产业化后,比如会取而代之,不单单可以拿到臻界的市场,凭着性能的优势,还可以打开其他五大界的市场,把碳基芯片销售到全球的所有国家。

    碳基芯片的市场上限,比英特尔现在的市场份额,要高五倍都不止。

    在这种情况下,碳基芯片只要成功的话,那一年的利润,就已经比一个超级工厂的总投资都要高了,自然是可以做到两三年之内,收回所有的投资并且做到盈利了。

    碳基芯片一旦成功产业化,给未来科技公司带来的年利润,将会是千亿级别的。

    所以,苏京墨才会对这种碳基芯片如此期待,也不再怀疑苏昱提出的发展计划,而是认为他很有远见。

    对于苏昱所做到的事情,苏京墨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毕竟,他所拿出的芯片设计图纸,还有制造设备,都是世界最顶尖的技术,可以说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1...335336337338339...5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