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国无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录事参军
陆宁却是有些迷惑,贤妃赛花到了天山,还设了天山行宫,赛花替自己驻跸?
说起来,贤妃信里所说,确实是数年前开始帮于阗国对抗喀喇汗就确定的战略。
两年多前,自己从汴京出发前,还和永宁、赛花聊起过。
现今,并不求将喀喇汗灭国,将其痛击,令其不得不求和,又在喀喇汗国的压力下,将于阗和高昌并入大齐。
如此,用几年时间消化于阗和高昌的融合,同时,和喀喇汗的和平,也会使得陆路贸易得到延续,用大齐的布匹、丝绸、茶叶、陶瓷、糖、酒、琉璃等等,交换西域的牛羊,而不需要以往那些中原富翁需要的奢侈品,如此,实际上,贸易也是一场对西域默罕默德教派的战争,看不到硝烟,但战果可能会更惊人。
加之渗透影响,拉拢七河之地那些刚刚皈依默罕默德教派的部落头人该信,如此,不出二十年,中亚七河之地的默罕默德教派国,必然会衰败,大齐得到七河之地可能不会费什么力气。
不过,现今因为在印度地南域行省的建立,且前哨直到德里。
将于阗、中亚七河流域甚至河中地区、葱岭、阿富汗、印度河流域联成一片,如此,和南域行省便有了陆路相连,对陆宁来说,见到这一刻就有些心急。
如果用二十年消化七河流域,那自己有生之年能见到南域行省和西域大齐领土环抱吐蕃高原的一刻吗?
自己这一生,总要比铁木真征服更多的疆土才不负自己前世今生两世为人吧?
当然,自己征服之土,绝不能在自己死后便分崩离析就是了。
对一个国家来说,疆域从来不是越大越好,自己看中的,也都是可以和中原互补有各种资源的周边之土。
所以,消化慢一点,统治基础就更稳固。
对高昌、于阗两地,也是如此,当然,作为前唐安西四镇曾经统治之地,这两地本来就有中原后裔,只是唐后很漫长的时间,中原再不能进入西域,使得中原后裔,也融入了当地而已。
大齐来得足够快。
高昌和于阗两地,和永宁、赛花聊过,直接设两道。
高昌地,为天山北道,于阗地,为天山南道。
当然,两者并不是严格意义上以天山山脉作为分界,比如龟兹,属于高昌地,但位于天山之南,可从行政区域上,会划为天山北道。
不过,天山南北二道,距离中原太过遥远,如何任何命令都要从汴京发出,很多时候,怕会刻舟求剑。
和南域行省不同的是,西域强敌环伺,更没有水师的支持,何况作为道,本就没有南域行省那样的自主权。
是以,陆宁提起,要在龟兹,也就是天山大营驻地,设总督抚,给其类似行省总督的权力,总理天山两道的军政事。
但这个人选,就要极为慎重了,和海外行省不同,天山大营将会是西北屏障,驻精兵五万,天山总督抚又管理两道民事,用人不善的话,分分钟变成一个小诸侯。
当时陆宁开玩笑说起,不行就赛花你去,等以后稳定了,子女们长大了,那里就是历练太子之地。
而且几十年后,想来这个总都督府,裁撤也可无忧。
但当时,就是这么一说。
却不想,贤妃真的到了天山?而且看起来,好像来了挺长时间了。
陆宁蹙眉。
贤妃诞下双胞胎皇子,看来,怕是皇子诞下没多久,就来了天山。
永宁给自己写得信里,可没见这一说,当然,从皇子诞生后,也仅仅收到永宁一封信罢了。
贤妃肯定不会带幼子来西域,那么,想来两个皇子,都由永宁教养了。
这死丫头。
陆宁摇头,终于,到了事关后宫权柄乃至储君的大事上,这死丫头终于图穷匕见,露出了本来面目。
当然,想想她也挺可怜的,什么都可以让,但后宫权柄名份,她绝不会退缩半步。
虽然,本来贤妃所生,她可以选一名养在中宫,而且,她教养的,被立储的可能性更大,但她显然是希望,皇储也会和她有亲情,而且,防微杜渐,万一自己更喜欢旁的儿子呢?甚至母凭子贵,自己将来费了她这皇后呢?在她看来,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好不是?
实则永宁应该更希望青娥卫能先诞下皇子,随之继到她名下吧,偏偏四大皇妃中的贤妃生了两个儿子,想来令她寝食难安。
可话说回来,赛花别说多有主意了,来西北,固然永宁从中哄骗,但赛花要不想来,永宁也强迫不了她。
赛花本就喜欢外面天大地大的世界,而且,看来也不喜欢小孩子。
永宁哄骗她来天山,她又何尝不是顺水推舟,自己生气的话,永宁顶在了前面。
越想陆宁越摇头,这些家伙,真是不让自己省心啊。
……
出了这等事,陆宁再顾不得艾西瓦娅三女,令胡增力护送她们缓行,送到西京的东海客栈,自会有人安置她们。
随之,陆宁和三女告别,让她们到了西京后,可以放松游玩几天,自己会令人帮她们安排好一切,玩够了,再慢慢去汴京,一路想挺就挺,想多玩几天就多玩几天,不用着急,就当游山玩水就是了。
告别三女,陆宁快马加鞭,用了鱼符走快马加急的驿站,第二天就到了西安。
在行宫找出事关天山大营的机密军情,果然,去年时,贤妃就到了龟兹,设大皇帝行宫,她替自己驻跸,天山总督抚虚设,令由行宫出,总管于阗、高昌军民事。
更好笑的是,还看到永宁以皇室名义嘉奖夷懒、和罕、萧燕燕为“天山三杰妇”,类似诰命夫人的一种荣誉。
只是,萧家三姐妹,怎么就成了贤妃的得力亲信呢?
说起来,夷懒和贤妃走得近倒是知道。
八九年前,自己曾经带夷懒和萧皇后征东瀛,虽然宠幸了她们,但她俩自都不是能进后宫之人选,当然,也没有仅仅封她们“胡夫人”搪塞她们,而是让她们帮自己打理皇庄,偶尔,也会召入京亲近一番。
夷懒显然并不甘心就这样庸庸碌碌作为自己秘密情人和禁脔度过一生,倒是萧皇后,经历那么多生死,对现今生活极为满足。
夷懒和贤妃如何结识和亲近也是种种机缘,总之,后来被贤妃带在了身边。
想来也是那时候,和罕、萧燕燕也被夷懒举荐给了贤妃。
萧燕燕被自己抓到后,送去了招远皇庄,希望她能发挥聪明才智,为自己效力。
和罕,也就是胡辇,自己东征东瀛时才被抓到,自己并没有见到人,命一并送去了招远皇庄,后来就再没她们的消息。
偶尔宠幸夷懒,问起她两个妹妹,她都半开玩笑办认真的说两个妹妹越来越漂亮,可以做陛下的枕席人,陆宁后来就懒得再问了。
却不想,再见到她们消息,三姐妹,却已经成了贤妃面前的红人。
三姐妹看来不是前世,为了权力,要斗个死活,而是团结起来,希望能活得更好。
突然,陆宁心里一跳,这三姐妹是什么人?赛花的才具,如何斗得过三人一心?
三妹萧燕燕就不说了,辽国萧太后,文韬武略,开创契丹盛世,也是北方第一个,真正可以做到和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的国家层面的政体,至于那些所谓威胁中原的游牧,殊不足道。
大姐夷懒,历史上名号不显,是因为没得到机会,今世来说,作为契丹末代皇后,峥嵘微露,已经不同凡响。
和罕,或者说胡辇太妃,历史上领兵征服蒙古草原,为契丹扩土数千里,且坐镇治理,文韬武略未必就输给萧燕燕。
这三人合力,那什么人能斗得过她们三个?
当然,才具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但这三姐妹,都有成为枭雄的天资就是了。
不过,随之陆宁摇摇头,心下莞尔,自己其实是杞人忧天,这三姐妹只要够聪明,也不可能还妄想恢复旧国了?更不会害贤妃,是贤妃给了她们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要说有什么要提防的,这三姐妹怕是会进谗言,希望贤妃扳倒皇后才是,毕竟,贤妃诞下两个皇子,身份又尊贵,在三姐妹看来,完全存在扳倒皇后取而代之的可能。
而且,从某种角度,令中国皇室动荡,对她们来说,也算为族人复仇了。
日后见到她们三个,得吓唬吓唬她们。
琢磨着,陆宁又继续看下去。
我的帝国无双 第一百零一章 新文化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我的帝国无双最新章节!
离开汴京两年多,陆宁甚至都有些适应不了这座过百万人口的城市的变化,尤其是最外围的市城区域,红砖的大规模生长和水泥的应用,使得市城出现了大批两三层的砖楼,坚固而又节省了大量土地空间。
不过,皇宫也好,在汴京东郊刚竣工的皇家园林“康华园”,自然不会采用高效快捷但不够美观的建筑方式,尤其是康华园,历时八年之久,一处占地数千亩美轮美奂的皇家山水园林才渐渐成型,和东南大片原始森林融为一体,远远观之,便如神仙境。
这项浩大工程,不知道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仅仅长期雇佣的工户便有近万户。
大皇帝威望如日中天,这项工程自没人敢诟病劳民伤财,而且,不得不说,这项工程更多的促进了汴京和周边的物资人员往来,带动了整个汴京的经济发展,汴京市民,更是从中获益良多。
这上万户工匠很多是诸边内迁的战俘,现今被编为“工兵”户,劳作虽累,但薪酬很好,且有了大齐正式户籍,且可以定居汴京郊区,生活无忧,比预想中要好上百倍千倍,康华园竣工,他们休息一段时间,便会趁冬季加固汴京北的黄河河堤直到山东段,有了专门的工兵,以后倒不用再征募邻近民夫兴修维护水利,尤其是黄河下游汴京段,想义务征用民夫已经越来越难,薪酬越来越高,工兵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陆宁诧异的倒是康华园这一带的大片烟雾缭绕宛如仙境的原始森林,以及层峦起伏的宛如山谷的土丘地带,后世黄河数次决口,这里变成了黄泛区一部分,哪里还有这等盛景?
……
戏台上,正演出的剧目叫《东海黄公》,和汉代一个角抵戏同名,但故事却完全不同,却是说东海市一名黄姓老者的一生,用这名老者一家生活经历的跌宕起伏,映射的是大皇帝自东海崛起,给东海及天下苍生带来的极大恩德。
说起来,以现今来说,这剧目作者拍马屁的层级,也算很高了。
这十几年,中原文化,正是百花争艳的欣欣向荣之势,诗词歌赋、市井文娱生活,越来越是丰富,戏种也很出现了几个,《东海黄公》就是京剧剧目,当然,现今的京剧,是汴京剧,唱腔优美,博取南北之长,话词很多,仅仅看热闹,也可以津津有味看下去。
正为陆宁在这康华园中演出的是殿前文艺团,或者说是皇家文工团。
本来,永宁是想筹建一个只为内宫服务的女伶人教坊,但被陆宁否决,最终便有了这个殿前文艺团。
其前身,就是殿前军的军艺队,现今扩编到了数百名团员,主要演出的对象就是皇室、殿前军、汴京禁军等等,重大节日,也会为市民表演。
而诸大营、诸军大小不一的军艺队,全部隶属殿前文艺团管理,人员时常交流,从很大程度,提高了军艺队伶人的地位,也是避免这些军艺队,成为各路高级军官的私家后花园,那就完全失了陆宁本意,是以,强占军艺队团员,比之寻常,罪加三等,比之在民间抢男霸女代价高出十倍,毕竟,军艺队,是向基层武官及官兵宣扬忠君爱国思想所用,如果变了味,反而成了军队糜烂之源,可就得不偿失了。
陆宁慢慢品着茶,眼角余光瞥到,坐在自己身旁的永宁,心思有些不宁,不时偷偷看自己脸色。
回到汴京已经有几日,但还未在中宫留宿过,甚至今天还是第一天,和永宁单独相处。
当然,也不能说单独相处吧,几个小家伙都在。
南平和南安,周岁都已经十三了,都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两年多不见,少女阶段,变化实在是快。
从现今来说,其实都可以考虑两个女儿的驸马人选了,不过陆宁可不想早早将她们嫁人,最起码,也要都满十八周岁吧,如此嫁人生子,身体才没损害。
黄宝仪所诞的东阳,也已经八岁,小家伙粉雕玉琢,可爱无比。
德妃尤五娘诞下的嘉和,刚刚过了四岁生日,看她模样,弯弯眉毛细细凤眼,将来也是个祸国殃民的小家伙。
还有三个襁褓中的儿子,当然,说襁褓中已经勉强,三个小家伙是去年春天出生,现今都一岁半了,吱吱吖吖的已经能吐出一些音节,“父皇”是叫的最清晰的,显然被教的很用心,三个小家伙,各有乳娘在旁照顾。
“这三个小人儿,也看不懂什么,带他们去休息吧。”陆宁挥挥手。
今天只有子女和永宁在,也是很给皇后排场了。
乳娘却都看向永宁,自是她们从进宫,圣天子就不在宫中,她们见都没见过,这一年来更都听永宁指派,习惯了如此。
永宁蹙眉没吱声,如果现在她令退下,这三个乳娘才走,那成什么了?
乳娘们好像这才明白过来,忙都向陆宁和永宁行礼告退,搀着还不太会走路的小主人上步辇离开。
陆宁笑笑:“你也不用太在意,几个糊涂小奴,你回头也不必责罚她们。”
永宁轻轻颔首,但她目光闪烁,想来,几个乳娘都要倒霉。
陆宁摇摇头,问道:“珣儿和偲儿满月后,赛花就去了天山?”
贤妃折赛花生双胞胎,长子陆珣,次子陆偲,小周后生第三子,陆俦。
陆宁取的名字,今年正月初一,皇室昭告天下,同时授三名皇子亲王号。
陆珣封聂王,陆偲封温王,陆俦封卢王。
他们还都年幼,现今封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国号王,以后成材,自可能各有转封。
永宁听陆宁的话,好似反而如释重负,轻轻颔螓首,也不辩解什么。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陆宁看了她一眼,终于还是摇摇头,指了指台上,“看戏吧。”
我的帝国无双 第一百零二章 神化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我的帝国无双最新章节!
通政殿偏殿,陆宁坐在上首,二十多名内阁通政围坐一圈,不过他们坐的都是软墩,说话间,都要抬头仰望圣天子。
赵普前几年已经以多病为由致仕回乡养老,其实他也不过刚五十多岁,身体也还算强健,但十几年总理大臣,同僚间还是尊称的“相国”、“相爷”,现今功德圆满,也算君臣间一场佳话。
不过,后来几年的执政在陆宁看来,也不过是不功不过,是以,最终也没给他加三公三师、上柱国等一品殊荣,但念在多年尽职职责的苦劳,授其为邓国公,子孙降等承袭,也不枉君臣缘分一场。
同时,赵普也是第一位非降王而正经封国公的齐臣第一人。
其实内阁通政,建国之初到现今,也换了大半面孔。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现今的总理政务事魏仁浦,在赵普为相时,他为三政院主官中的中书令。
不过赵普卸任后,中枢机构进行了大变革,当时正是陆宁长期在京师时,也趁机改革了中央系统,使得其更高效,更接近后世官僚系统,但又多了些掣肘平衡之处。
除大理寺外,六部和诸寺、商税院等合并拆解,分为十二部,所辖职责,更类似后世的部司。
三政院裁撤,使得十二部可以直接对大皇帝负责。
御史台在各部都设监察台,和地方监察使一般,纠察弊端、肃正纲纪。
枢密院没有做太大改变。
翰林院,则又多了专门评定考核官员的权力,和吏部的权责,又交织在一起。
大理寺类似后世最高法,且道、府(州)、县均设检法院,主官由原本道署、州署、县署的提点刑狱司、司法参军、司法佐出任,归属本地长官和上一级检法院双重管理。
检法院主官,负责本地各类刑事、民事案件。
刑部则将管理战俘、奴隶案件的都官司和负责通会内外赋敛等的比部司并入其他部,负责巡检复查各地定案,进行民间法令制定等等。
其他各部和地方官署的职权及管辖权,也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在和后世比交通极不发达的现今,看似在明确各部司和地方官署职能,但为了互相监督和互相制衡,不能在任何部司和地方形成独立王国,也只能进行这种好像将各种职权进一步复杂化的革新。
哪怕总理政务事魏仁浦,看似十二部事务,他从中统筹,但又并不具备真正管理十二部具体事务的权力,更有完全和其并行的大理寺、御史台、翰林院等,比之赵普时代,相权明明好像提高了,毕竟赵普年代,还要通过三政院行事,和六部根本不直接发生关系,历朝历代,宰相也很难如现今一般,能统筹指挥如此多部司事务,但革新之下,偏偏其相权,又好似变得不是那么重要。
总之,大齐新朝,和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权力架构,都有很大不同。
魏仁浦,比赵普还要大上十岁,现今已过花甲之年,是个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先生。
在诸内阁通政中,和陆宁接触最多的却不是他,而是刚刚入阁的一位,年初由江南道巡抚迁升京兆尹的高劳年。
也是陆宁最早用文阿大、文正一身份行事时,在淮北收的学生。
去年高劳年续弦,娶了范如莲花。
此次回京听到这消息,想起当年种种,陆宁也不禁感慨,还专门命人送去了迟到的贺礼。
目光扫过这些或熟悉或不是那么熟悉的面孔,陆宁微笑道:“我刚从南域行省回来,这一去,就是两年。”
说起来,虽然大多数内阁通政都知道大皇帝最近这段时间肯定没在京城,因为便是每十天固定一次的内阁朝会,早就由监国的皇后娘娘垂帘听政,至于需要大皇帝朱笔御批的奏疏等等,想来也是皇后娘娘在代劳,但谁也不知道大皇帝去了哪里,又或者是不是就是懒得上朝,毕竟前些年大皇帝一直在京城时,对朝会也不怎么热心,经常要皇后娘娘代圣听政,这些年来,新人老人,也都习惯了。
而且帝国蒸蒸日上,对外更是万世未有之功,竟然在天竺打下一片大大的国土,那里土地肥沃,绝不是诸边的苦寒之地,迁徙黎民前往开垦,可大大降低未来人口带来的粮产压力。
而这一切,可以说,就是圣天子带来的。
中原种种变化,各行各业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巨变,那种种明物之学的神妙,说圣天子不是带着天书的神佛下凡都不可能,是以,就算圣天子喜欢,每天砍一个大臣脑袋,谁又能说出半个不字?
现今听,圣天子却是去了南域,不消说,那前唐时曾经前往天竺的僧人所书的金玉之地,又是有圣天子亲征才这般顺利的内附大齐,那还有何可说?
魏仁浦心下连连苦笑,作为总理政务、内阁首辅,圣天子这话,他本该规劝,但规劝的话,却怎么都说不出口,嘴巴张了张,微微躬身,“陛下圣明!”
皇后娘娘垂帘,他们话都不是一般的多,而且,还经常有激烈的争辩。
现今,圣天子这么一坐,好像除了“您圣明”,实在不知道再说什么好。
农部尚书董兴正襟危坐,心说怪不得圣天子不喜朝会,在圣天子面前,一个个闷葫芦一般,老程,你那刚正不阿的劲儿呢?老寇,你的俏皮话呢?真是一个个话都不敢说了,圣天子懒得你们也正常。
心里虽然嘀咕,作为末学后进,和高劳年同期进的内阁,董兴也不好开口多言。
“董卿,你有话说?”陆宁突然看向董尚书。
董兴呆了呆,张嘴想说什么,心却突然就剧烈跳动起来,想想,圣天子是什么人?自己研习的明经,几乎都是圣天子所著,自己自认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是,当突然意识到自己平素尊为圣人之言的那些神奇著作,实则就是面前至尊所著,脑子突然就有些空白,就怕说错了话,平素享有的才名,在圣天子眼中,变得一文不值。
呢喃着,也不知道在说什么,好像,也是“陛下圣明”?
“高劳年,汴京府,现今管辖多少州县?今年税赋如何?”陆宁看向了这位昔日得意门生。
高劳年微微躬身,和以往一般木讷,但虽然担任京兆尹不是很长时间,但早已经进入了角色,各种数据,信手拈来。
听到春税是近千万贯级别,加上秋粮,一年总赋税加起来过了千万,等于整个大齐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陆宁微微点头,还好,其占比逐渐下降,这是好事。
又看诸大臣模样,陆宁心下一哂,其实总见不到他们,也未必不是好事,也算是另一种面具吧,可以保持神秘感带来的威压,使得自己在他们想象中,越来越被神化。
若不然,历朝历代,亲近之臣都该知道所谓皇帝就是普通人,而且可能还是才能远远不及他们的普通人,他们怕的,只是皇帝这个身份,而不是皇帝这个人,是以,当皇权衰弱时,就不可避免出现乱臣贼子。
甚至皇权强如康熙,那些和他极为熟稔的重臣,索额图明珠等等,也都升起过扳倒他的心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