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帝国无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录事参军
虽说地方官吏作奸犯科,现今倒也不是对吏部考评官员便要问罪,不然,这位子也太高危,但如果这名官吏犯下重罪,举荐之官员和考评之官员,多多少少也会受连累,尤其当初对这名官吏的举荐和考评都另有内情甚至流于形式,那就更是不同的说法。
因为交通不便,当今时代,为了强化中央权威,便是县一级主官,也都是由内阁委任,州一级主官,更不必说。
道署虽然有一定的推荐权力,但完全没有什么决定权。
而随着州府日多,陆宁对州一级官吏的任命,已经完全交给内阁,更莫说县官了。
所以,刘汉常任这云安县县令,陆宁以前还真不知道。
虽然,州主官和县主官,报上来后,陆宁还是会认真看看其经历,但现今蜀地官员变动太多,县太爷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也看不过来。
陆宁又看其他文函,渐渐的,有点明了,为什么刘汉常和高家干上了。
在蜀地,虽然没有打土豪,但推行“赎田归公令”,一户,田“止千亩”,也就是,豪门大族,只能最多保留一千亩田地,其余田地,由公家赎回。
当然,公家并不是一次结清,按照现今地价,打个大大的折扣,根据田地良莠,从三折到五折不等,分期五十年,也没利息。
说起来,虽然还不至于是象征性补贴,但如果时间拉长到五十年来看,可就和象征性补贴没什么两样了。
一些蜀地大族,自也想办法对抗,甚至很多采取了分家的把戏。
原本多是嫡长子继承家业,现今,其余儿子,成亲者,便分家,另立户,如此,最起码田产还是自己子孙名下,田地多者,能多留千亩、几千亩不等。
对此,中枢有臣子提出该当惩治,户口之数,以赎田归公令颁布前计数,赎田归公令发布后分家者不作数。
陆宁驳回了此说,也不好太过分,豪族土地分拆就好,而且渐渐的,土地会更分散,只要遏制土地兼并的态势就好,倒不是非不要土地集中,一些土地集中的庄园,本来生产效率也更高不是。
当然,这个分家,也仅限于亲子,如此,很多豪族土地,终究还是要被收为公有,有将分家更进一步弄虚作假的,比如什么分给女儿女婿,更甚者,搞出什么私生子之类把戏乃至折价分给亲属的,则以违反“归公令”处置。





我的帝国无双 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内记 (下)
这夔州高家,就是分田地时踩线了。
夔州治所是奉节县,但奉节县多山,只是此地位置险要,夔州城治所才会在这奉节县城,而夔州的主要土地,都在云安县,也就是刘汉常任县令的县地。
现今云安县几乎三分之一的耕地,绝大多数良田,都是高家名下,名副其实的良田万顷。
看到这里陆宁蹙眉。
归公令颁布后,高家同样搞起了分家的把戏,其中,高家老二和高家老三,还算在云安县城有宅院,虽然常年不在此居住,但也勉强可算分家。
而高家老大高伯延和老四高季友,不但这种面子上的分家把戏都不走,而且,更是玩起了很多花枪。高家一共分成了四十多户,可以保留四万多亩良田,其中绝大多数新田户,都是老大高伯延的私生子、干儿子,还有一部分,是老四高季友夫人的亲眷。
这都是严重违反归公令的行为。
刘汉常便传高伯延和高季友,两人理也不理,刘汉常这才将海捕公文发到了奉节县城。
原本这高家,竟然有十几万亩土地,现今想保留的,自然都是最好的田地,也有四万多亩。
陆宁看得蹙眉。
刘汉常的性子,不是什么尽忠报国的人,这么起劲多半他自己也想捞油水,但至少事情,倒没有做错。
琢磨着,看了眼旁侧的汤玉娘。
此时汤玉娘早就下榻,伺立在旁。
说起来,汤玉娘心里,对这文总院的真实身份,又高估了几分。
莫不是圣天子的亲弟弟?圣天子甚为喜欢,准备册为储君?不然这些文函,天南地北、风土人情、军事调动、筑堤修坝、官员任免、农垦商贸,道州县农商月报等等等等,真的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自己虽然只是整理归类,多是看看封面签文,但想来认真看后,整个天下大势都甚为明了。
不是储君的话,寻常权贵?首先,不会有人呈报如此多公函,第二,是要造反么?
汤玉娘正胡思乱想之时,外面婢女声音:“主父,有夔州高家大夫人和四夫人,在码头上求见玉娘。”
陆宁微微一笑,还正琢磨,看刘汉常怎么处理此事呢,就来了耳目。
“你就去见见吧。”陆宁笑着说。
“好,我打听消息,回来禀明阿爹!儿先去换衣衫。”汤玉娘额手告退。
陆宁笑着点点头,汤玉娘,确实机灵。
……
此时夜幕降临,但江中楼船灯火通明,映得码头上也亮堂堂的。
大少夫人李氏和小少夫人陈氏,此时却没心情欣赏宝船江色美景,心下都是满心惶恐。
刚刚两人出城时,城门正要落栓,但两人也顾不得回去还能不能进城了,因为夫婿的性命怕都要保不住,家翁更被二儿子和三儿子气得当场晕倒,幽幽醒来后,才告诉李氏和陈氏,如果高家还能保全,唯一的希望,就是来求肯文总院。
李氏和陈氏不解,高北院才和两人说起,文总院可不是普通四品官员,是齐天子门生,霸占了惠妃娘娘和昭容娘娘,却毫发无伤仅仅降了一级官职,可见齐天子对他圣眷满满,如果他肯出面,应该能保住伯延和季友的性命。
又问陈氏,你和文总院婢妾汤氏不是故交么?我又令你们好生招待那汤氏,现今去求肯汤氏,看她肯不肯传话给文总院,就说老头子我想拜会文总院。
李氏和陈氏,这才惶惶而来。
刚刚的家门巨变,实在骇人,却不想,那些差役如狼似虎一般,竟真的将她两人夫婿锁拿,随行的一位云安县吏员更转述那刘县令的话,说高家现今犯的,是欺君大罪,成都府便有这样分田的豪族,比你高北院地位高得多,还不是被抄家问斩?
吏员更转述说了,刘县令说,他什么也不大,就是胆子大,圣天子在东海国的时候他就是圣天子身边的小小吏员,一心只为天子,谁阻我,我便六亲不认,官司打到汴京,打到三政院,打到圣天子面前,我也不怕!
这话转出来,就如晴天霹雳,整个高府中人都呆了。
怪不得呢,奉节县如此听话,会派出衙役抓人;裴刺史也是如此,他和老爷有旧,却根本不露面听之任之。
原来如此。
李氏和陈氏,只能眼睁睁看着夫婿被锁拿。
而二郎和三郎,就都收拾细软要走,说是回云安县宅院。
家翁闻言大怒,叫他俩来训斥,三郎就嘀咕,本来已经分家,府里的事,和两人没关系,他和二哥,只想回云安县安生过活。
家翁听到三郎嘀咕的话,当场气得昏迷晕倒。
而二郎和三郎也真绝情,老父卧床不醒,两人就真的收拾细软,带着夫人走路。
现今府里的主心骨,反倒成了李氏和陈氏两个妇人。
现今惶惶的站在码头上,李氏垂泪,说:“你今日,就该对汤家娘子好一些,她不见我们,你我便跪在这里不起。”到了这个境地,还有什么话不能直说呢?
“好,好。”陈氏连连点头,也抹泪,夫婿被锁拿,真是天塌地陷,哪里还有主意,现今可不知道多后悔,没有好好巴结汤氏,她真希望时光倒流,回到庙会上,初见汤氏的那个时刻。
等汤玉娘俏生生出现在码头上,李氏和陈氏大喜,立时都迎过去,垂泪哀告。
两人各说各的,一时说事,一时陪情。
但汤玉娘也渐渐听明白了原委。
“妹妹,你,你一定要帮我们,姐姐,姐姐给你磕头了!”陈氏就要下拜,汤玉娘想搀扶,但她却不及陈氏力气大,真的就被陈氏跪在脚前磕头。
看着陈氏前倨后恭的样子,汤玉娘也没什么胜利的喜悦,心中却有些酸楚,想起了自己当年,比现在的陈氏更骇怕更惶恐,那日子,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呢?真的有些忘了。
而现在呢,却好像,什么都不用担心什么都不用怕,唯一担心的,就是那喜新厌旧的阿爹,几时腻了,再不理会自己,不过,阿爹为人,那以后的生活,也会给自己安排的特别妥贴。
说不定,还会帮自己选一个特别好特别好的夫婿。
只是,自己却绝不会再嫁人了。
累了,倦了,心里也容不下别人了。
嫁人,只会害了人家。
轻轻拭去眼角泪痕,汤玉娘心里酸酸的,一时痴在当场,脑海里,盘旋不定的,是那熟悉的高大身影。




我的帝国无双 第二百二十章 重返故地
“高北院我就不见了,原本也想在此看看刘汉常怎么办这案子,但怕要耽搁很久,不过蜀地大族,因为土地事用出的小小花招,若无别的恶行,还是要宽容,我写封信,明日你送去云安县,了了此事。”
听完汤玉娘回报,陆宁思索了一会儿说。
就为了看一个小小的刘汉常到底想怎么盘剥高家,就在此多停留十天半月甚至更长时间,很没有必要。
也算给刘汉常一次机会,日后他真故态复萌做出什么不轨的行为,到时候再收治,也不枉东海故旧之情。
这封信,当然不会提及自己身份,但随意编造些言语,显得自己对他过往十分了解,比如隐晦提提昔年他在东海曾经触怒圣天子一事,也足够威慑他了。
汤玉娘听得点头,这件事,她也没想帮高家说话,总院怎么说,就怎么做就是。
……
第二日,汤玉娘带了名婢女,又有几个便装军汉打扮成仆役,去了云安县。
刘县令好像没听过文总院名头,但听说是禁军统领,也不敢怠慢,出来相见。
见到汤玉娘,他更是惊讶,又笑着说,自己最钦佩的就是禁军将领,可惜自己手无缚鸡之力,不能跟在圣天子身边征伐四方。
而等他看过文总院写给他的信,立时脸色大变。
当即他就下令,释放高大郎和高四郎,更告诉二人,高家可按规制保留良田四千亩,但二郎、三郎和四郎需分家,大郎随侍父亲,承继父亲之千亩土地。
而且二郎和三郎,忤逆无情,等不孝之罪,立即锁拿,杖六十。
齐律的不孝之罪,承继唐律,“告言诅詈祖父母父母;供养有缺;居父母丧身自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诈称祖父母父母死”等等。
而“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这一条去了,也就是除了承继家业的长子,其他儿子,准许成亲后另立户口,并不算不孝之罪。
高二郎和高三郎的行为,虽然没有明确触犯齐律,但可等同不孝。
他二人就在云安县,被锁来打得哭爹喊娘。
尔后,刘县令才恭送汤玉娘离开。
汤玉娘和高大郎高四郎前后脚到的夔州城,汤玉娘回了楼船不久,那高北院,又带了大郎四郎来码头给文总院谢恩,李氏和陈氏也跟来了,同样要叩谢汤玉娘。
陆宁一律不见,且刚刚下令启行,楼船起锚,缓缓驶离码头。
高家一众人等,只能眼巴巴看着这艘巨大楼船渐渐远去。
十几万亩土地,仅仅留下了几千亩,可以说土地尽没,而且因为弄虚作假,便是赎金公家都不用再付。
但本来可能抄家灭族,却免了一场祸事。
高彦俦看着远去船影,心里也不知道什么滋味。
看来因为路途遥远,成都府的老朋友来信躲避“归公令”的法子不但过时,还成了被严惩的标靶。
但偏偏好像因为新政之下,平民徭役赋税大为减轻,加之齐军骁勇,甚至新征募的本地蜀人禁军,换了主子,也突然就变了副模样,京城有豪门策动叛乱的,转瞬就被平息,落得抄家灭族的下场。
“四郎,家嫂这次算是结交了贵人。”高彦俦回头看了眼站在旁侧的四子高季友,不管怎么说,全家得以幸免,事情没朝最坏的方向发展,算是不错了。
陈氏和李氏一起,站在更后面,但也听到了家翁的话,她心里更不是滋味,那汤玉娘,怎么落魄到成为婢妾,自己还是不如她呢?模样生得俊俏,就真的可以万事亨通吗?
……
真的是一天多时间,楼船就到了江陵府。
登岸南下千里,十余日后,抵达贺州赤虎军寨。
陆宁还在道州时,因为贺州蛮部骚扰,就率赤虎军平定了贺州北部的蛮部,攻破了最大的蛮部火烧蛮。
而陆宁去征伐鬼蛮、西征秦地、平定蜀地这一年多近两年时间里,道州的赤虎军也没闲着,先后在贤妃及米珠带领下,以练兵为名义,在贺州活动越来越频繁,也很南汉贺州边军发生过冲突。
结果供给不足士气极为低落的贺州边军根本不堪一击。
去年年底,赤虎军干脆越过这五岭之中的都庞岭,将军寨直接扎在了岭南。
贺州都庞岭各蛮部在陆宁领赤虎军时就臣服,时常骚扰弱小蛮部的火烧蛮被平定,赤虎军越岭频繁练兵,尔后,终于将军寨扎在了岭南。
也就是,在岭南地,齐军嵌入了一枚楔子。
此事自然引起轩然大波,现今在广州兴王府的齐国上使院,除了和汉国谈大皇帝奴部事宜,又多了一桩扯皮的,也就是贺州北部赤虎军军寨的存废问题。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陆宁率一众人等千里迢迢风尘仆仆的来到了岭南。
虽然陆宁现在的身份仅仅是神威军统领,而且,神威军刚刚从成都启程,怕要一个多月后才能到达贺州,但赤虎军是陆宁的老部下,更加之赤虎军统领米珠知晓陆宁身份,甚至还有两个营指挥使,陆牙长和朱崇俊也知道陆宁身份,另一个知道陆宁身份的营指挥使姜斌,则已经升任遵义军统领。
陆牙长、朱崇俊和姜斌三人,都是追随陆宁平定鬼蛮后,陆宁特意告知三人自己身份的。
而现今陆牙长已经升任赤虎军副统领。
米珠和陆牙长,正副统领,更都是陆宁奴部出身。
是以这赤虎军,陆宁自然节制的得心应手。
而陆宁的住处,贤妃也早安置好,在赤虎军寨西北二十余里的富川县城内。。
诸毛、诸虎婢和京城来的女卫们,也早就在“行宫”中等候。
富川县属贺州,在都庞、萌诸两岭余脉之间,去年的时节,被都庞岭诸蛮部联军攻破,驱逐了县吏,尔后,赤虎军平定了蛮乱,也顺势,就将军寨落在了富川县城附近。
对这次“蛮乱”,汉国庙堂,都认为是齐人策划的,毕竟都庞岭诸蛮早已经被齐人收服,而且攻破县府,土蛮又没烧杀劫掠,仅仅驱逐官吏,随之便被平叛,他们图什么?
有汉官义愤下,甚至提议要杀了兴王府齐国上使馆的上使冯延鲁。
不过,也有声音,认为齐国势大,干脆将桂州、贺州、连州等楚地诸州还给齐国,他们也就不会再向南侵扰。
这种声音历史上也有过,宋军伐汉,攻破桂州、贺州、连州等诸州后,甚至汉主刘鋹,都认为宋军不会再继续南侵,因为桂州、贺州、连州等州本来是马楚地,南唐灭马楚时,汉国趁机北上攻略下的州府。
不仅仅刘鋹,刘鋹治下那不阉割不得做高官的宦官集团,和女官女巫决策集团,也都是这么认为的,都是蜜汁自信,觉得本朝根基之地,中原王朝不会有兴趣,路途遥远,地势险峻,中原便是征伐,也会大败而归。
女巫樊胡子,请神附身,神谕之下,更令刘鋹坚信这一点,自己子孙,可以千秋万世,一直统治岭南。
至于原来的马楚地各州,神谕倒没提及。
不过现今,要献出楚地桂州、贺州等州府的声音自然极小,也没掀起浪花。
至于要斩杀齐国使者冯延鲁的提议,同样没什么人附和。
所以这些糊涂账,还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扯皮状态。




我的帝国无双 第二百二十一章 富川行宫
富川县没多少客家移民,仅仅城内千余户,耕种县城近郊的几万亩开垦的土地,倒是大大小小的蛮寨,有数十处。
富川县城甚至土城都算不上,只有北面是用土坯筑起的城防,其余三面,则是倚着富川山而建的木栅角楼,比之蛮寨,也不过是木栅更高更坚固,角楼箭楼更多一些。
本来,此处客家移民从唐代来垦荒,当时开垦的田地,都归自己所有,缴纳粮赋便可,但到了马楚时,土地就莫名其妙成了楚地一个高官的,这些农户都成了佃农,易主为汉地后,这些土地也随之成了兴王府刘氏宗族的田地,这期间,自然有客家反对,有客家流亡,而反对者,多被屠戮,剩下的富川农户,也渐渐接受了土地不再是自己所有的状态。
因为从马楚时土地被剥夺,到现今已经五十多年,历史长河,五十年匆匆一瞬,但对生活其中的人来说,五十年很漫长,很多改变都会渐渐习以为常。
而去年时土蛮围城,驱赶了县吏,尔后齐人来到,富川再次易主,成了齐地。
但齐人一直没有派官吏来富川,只是整修城内富川山上的县衙,同时贴出安民告示,要城中居民各安本份,一切照旧,选了一名德高望重的乡绅暂时管理杂务。
到现今,突然来了齐人一位文总院,颁布大皇帝圣谕,富川土,尽皆归民,以口数均分,也就是一户之家,人口越多,分到的土地越多。
圣谕又改富川县为富川镇,为神威军军镇,富川民户粮赋,供养神威军。
当然,千余户的正常粮赋,就算仅仅计算口粮,自然也远远养不了五千军马,其余粮饷,还是要从湖南道拨运。
圣谕里,富川县同样和齐地一样赋税,按亩纳粮,废除丁税,同时也实行齐地全境推行的“赎田归公令”,也就是豪门大族,以后一户最多千亩土地,那些富贵之家,有了余钱,就不要购置土地了,投资经商也好,建场设坊也好,或者干脆金银铜铁藏在地窖生锈也好,总之添置土地这种富豪们传统的积累财富方式,就此作罢。
不过,和前朝一样,金银铜铁家中积攒的多,一旦被告发,同样有罪,有官方钱庄,可代为保管,也有息费。
当然,也和前朝一样,这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法令,除非真的家中金银铜器积攒到一种恐怖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也没人理会。
不过“赎田归公令”,和富川人根本没什么关系。
而大皇帝富川均田,将数十年前被强夺的开垦之田地重新归民,整个富川土城,欢声雷动,许多人家,燃起了爆竹,一个多月前的除夕新年夜,都没现在热闹。
甚至德高望重的乡绅们联名上书,希望头几年,能多缴些军粮,便是勒紧腰带,也要用一镇之力,供养驻军,哪怕仅仅能供养口粮呢。
毕竟,圣天子归田,这是前所未闻之事,富川民欢喜之余,又渐渐担心,怕是不是圣谕写错了?虽说金口玉言,但只怕过得几年,土地又被收回去。
出面接待乡绅的是神威军统领文总院,现今也是富川镇团练使。
文总院温言勉励,随之倒也接了陈情书,言道拳拳民意,想来圣天子会感安慰,粮赋一事,就如陈情书所言就是,不过,我要上书给州、道官长,要看上官如何定夺。
如此,富川民虽然觉得头几年可能会忍饥挨饿,但倒是安心了些。
……
富川“行宫”,在城内富川山上,东西南三面木寨角楼箭楼,都是依富川山的山势而建,富川山不大,但密林郁郁葱葱,景色甚美,空气尤为清新。
后世,富川可是有长寿之乡的美誉。
“行宫”就是原本的县衙,但扩建后多修了些木屋土楼,更在山坡上搭建了一个大大的木台,文总院寝账就在木台上,在密林之间,也是整个“行宫”最巍峨的建筑,显得极为威武霸气。
行宫四周,也就是环绕整个富川山,建了木寨,角楼箭楼林立,成了富川镇的内寨,当然,富川山并不大,南北三四百步,东西两三百步而已,内寨南北三百五十步,东西二百五十步。
内寨三十步一个箭楼,女卫日夜轮守,外城则是赤虎军派出一营值守,曹彬领的那一都神威军百名军卒,驻扎在内寨附近,维持城内治安。
“文总院”身边妾侍、婢妾、内记室见多,身边已经不好再用军卒值守,毕竟一来需要的军卒太多,二来也不方便。
是以,汴京遣出了内卫,这处行宫内寨,便是由大内副总管野人大花,领两百名女卫守卫,当然,这些女卫换下了大内宫卫常服,都是穿皂衣打扮,也就是黑色劲装,各个都有甲胄,平素也不出内寨,便是曹彬,也仅仅知道文总院内寨有买的胡人女护院看护,具体情形,也不甚了了。
对此,曹彬也只能心下嘀咕,文总院享受太甚,他自己勇武无敌,就买些胡人花瓶做护院,也实在荒唐的很,但比之霸占蜀主宠妃,这点浮华之处,也就不算什么了。
又琢磨,文总院如果不是这一身臭毛病,只怕,现今早就一路招讨使了。
……
在金帐中踱着步,陆宁有些哭笑不得,这贤妃,简直绝了,到底是讽刺自己,还真是就把自己看成了荒唐透顶的人,觉得自己喜欢这样,一切都可着自己心意?
1...131132133134135...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