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庶色可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安闲
“陛下,这水凉的很呢,想来咱们的身子难道还不如几个老人家?”冯芷兰也一脸委屈,带着撒娇的意味。
刘守睿这才忍不住一愣,是啊,这春日的清早,确实还冷着呢,农人也不如他们有温暖jīng致的衣裳,薄衣薄衫的,还要下水田种秧苗,当真是不容易。可这还是有田种的呢,那没田甚至没衣穿的呢?这样想着,他顿时起了些悲悯之心。
在他还未当上太子之前,想着自己的处境,虽然竭力掩盖,但内心深处其实是有浓浓的失望和委屈的。但是如今真的体会到劳作的小辛苦,才明白天下百姓的辛苦。他忍不住看了看两位老者,内心里起了一丝疑惑,难不成他们是故意的?
“罢了罢了,咱们两个老家伙记性差,这心里的气来得快去的也快。要是真让你们替咱们种田,那恐怕是别人家的稻子都长出来了,你们还没种好秧苗呢。这各人有各人的能力位置,你们高高在上的,做这个是浪费,真要这些庄户人家去做你们的事,也是浪费。”
老者说话,看热闹的人又是忍不住哄堂大笑,刘守睿和冯芷兰几人却忍不住咀嚼老者说的话,更是刮目相看,觉得圣人当真是圣人,做什么都是有名堂的。
俩人分别从水田上到田埂上,刘守睿吩咐那些内卫给几位老人家好好种田,自己与冯芷兰还有冯苏夫妻一道,准备随着两位老人,去他们家中说话。
就在这时,其中一位哼了声道:“那俩老不死的回来了,倒是逍遥,留着咱们在田里劳作,他们倒好。”
众人忍不住循着他的目光看去,旁边山脚下出现了俩并排走着的老者,一样的鹤发童颜,一身白衣,伴着山风飘飘,当真是有若仙人一般,几人看得有些恍惚,真是仙人风姿。
刘守睿更是加qiáng了要请这几人去太学执教的心思,毕竟他连水田都下了,便是再多为难他也应了。
待那俩人连连抱歉过来后,一行人并排而走,真是好大的气度。冯芷兰瞧见这几个老者当真是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她想给这几位封上个“老年f4”的名头。
这样想着,她便想到之前给王逸清,刘守睿,郭嵩和孙闲春封的大辉f4名头了,忍不住一时黯然。
到了几个老人的家里,便见到此处地方不小,好几间大屋,还有几个小童婢女,冯芷兰这才知道家里条件也相当不错,根本不是什么穷苦老人相依为命的戏码。
几个老者介绍了一下,才知道这里是其中一人的家,其他人因为关系好,便经常在此叨扰,对方倒也不烦。再加上几人都修习儒学,气味相投,久而久之就被称为世人称为“隐山四贤”了。
“陛下派咱们过来,便是希望几位贤人能去太学执教,不知四位意下如何?”刘守睿微微前倾问道,已完全放下了皇帝架子。
“咱们不过几个糟老头子,想必这天下处处都是贤人,何须非得咱们?”其中一人道。
几人对视一眼,刘守睿当先道:“陛下是看重几位在士林中的影响,若隐山四贤若去,想必也会有其他师生趋之若鹜了。”
“不去,不去,咱们年纪大了,不懂朝堂政治上的尔虞我诈,就想田园山水的过活。”其中一切撇了撇嘴,一副抗拒的模样。
刘守睿又答道:“只教太学生,不参与朝堂之事,也不允许参与朝堂之事,虽领朝廷俸禄,但完全与朝堂剥离,你们看这样如何?”
几个老者这又相互看看,脸上倒是露出几分诧异,往常这太学的老师也是有品级的,而且毕竟教出的学生也会进入官僚系统任职,要永远在太学任教而不完全沾染政治也是罕见的。
其中又一人又撇了撇嘴,只是比起刚才的要虚了很多,接着道:“咱们闲云野鹤惯了,受不了这等的拘束,不去。”
“几位先生,咱们同为读书人,在下因为一身病弱,一直赋闲在家,斗jī走狗的过活。几位有这般报效朝廷的机会,何必白白浪费?更何况不需沾染朝堂政争,只需一心教书育人,何必放弃?”冯苏忍不住,稍有些激动地道。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如今这乱世之中,何必非要报效朝廷,多咱们这四个老家伙浑水又会有什么区别?”第三个老头说道。
第二百八十五章好的兆头
这下俩人倒是忍不住了,不约而同地从这番推辞中想到了之前在同泰寺时的一场辩论。
当时王逸清便是一般的想法,一般的说辞,刘守睿却主张入世,与王安明辩了几个来回。冯芷兰当时也认同刘守睿的主张,后来冯芷兰却与王逸清坠入爱河。可如今,当时持有共同论点的人终于站在了一起。
刘守睿看了看身边人,忍不住有些恍惚。
“乱世不用?你们的意思便是享福要快快去,受累便躲得远远的?你们就是这样读的圣贤书?若你们身为我朝jīng英人杰,遇乱世便退缩,咱们用什么来对抗北国?咱们拿什么结束乱世,紧靠着陛下一人的热诚吗?”
冯芷兰秀眉一扬,忍不住拍案而起。
隐山四贤同时低头沉思,虽然几人不在乎那些名利,但
重生之庶色可餐 第 253 章
底还是被世人簇拥歌颂的当世大儒,竟然被一个女子这样一通羞辱教育,一时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忍不住红了脸。
其中一人叹了口气,道:“若是真能为天下万民做些事,咱们这些行将就木的人为何不愿?咱们去太学教书育人,到底不过是伺候那些富家子弟罢了,何必受这个羞辱。”
刘守睿听了这话心上一喜,既然话说到这个份上就好说了,他道:“陛下已决定,这太学要定额招取学生,这han门要占至少……”
“三成!”冯芷兰打断了刘守睿的话,赶紧道。
这下刘守睿和隐山四贤都忍不住惊讶起来,四位老人相互对视,嘴角已经露出微笑来,忍不住有些动心。而刘守睿却是诧异,当初他在朝上说的是五成,这怎么到了她的嘴里竟变成了三成?
“这是当真?”几人都一脸期待地看着刘守睿道。
刘守睿愣了下,脑筋一转便明白过来,冯芷兰这是想要给个转圜的余地,毕竟五成也是“至少三成”啊,万一到时候因为种种现实原因做不到五成呢?
“没错,这确是陛下的意思,几位但可放心。”刘守睿点了点头道。
几位老人再对视几眼,相互地点了点头,纷纷表示答应,只是其中一位哼了哼道:“若是陛下做不到这三成给han门的份额,便是刀斧加身,咱们也要溜之大吉。”
“这是自然。”刘守睿一脸严肃,心里对这几位老者也是十分敬重。
“多谢陛下为万民谋福祉,为天下一统做努力。咱们几个老头子也愿意全心全意教导太学生。”几个老者说着,纷纷下跪在地,朝着刘守睿叩头。
“几位贤者赶快起来。”刘守睿赶紧亲自上前扶起。几人这才知道这隐山四贤早就知道刘守睿的真实身份了,看来对冯芷兰的真实身份也知道了。
既然知道了,那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呢?如果早就知道了,竟然还敢让刘守睿下田耕种?冯芷兰想到此处,真是忍不住感叹这几个人胆子还真是大。
几人起来后,气氛算是打开了,冯苏时不时地说话请教学问,也算是活络了气氛,刘守睿也一句一句地请教几位治理天下的道理。
冯芷兰和云娘身为女子,只得一言不发。
其实冯芷兰心里却有些失落,其实她前世今生加起来,活得年纪确实不小了,但骨子里的玩性也是不小。这次能够摆脱这莫名其妙加在她头顶上的皇后身份,出来乡间山野,倒像是一场游玩一样,感到十分轻松惬意,没想到还是要回去了。
看着刘守睿一脸满足地与隐山四贤说着治国的学问,她心里却是一阵落寞。虽然前脚她刚安慰了刘守睿,可她自己却忍不住想,若是他俩也是这里来的一对普通的农夫农妇该有多好啊。
这里几人说话的时候,刘守睿早已吩咐守卫,让他们快马加鞭,提早回宫中安排宫里的派依仗来接。他倒不是想宣传自己是多么的礼贤下士,好吧,也有这方面原因,但最重要的,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当世最有名的隐山四贤要去新开放的太学里任教了。
到时候还不愁其他讲师蜂拥而至?
几人长谈许久,还在这里用过了午膳,下午皇帝依仗终于是过来接了。
浩浩荡荡的皇后皇帝仪仗到此,高头大马,华美的轩车,前后衣裳飘飘的宫娥,还有各样印着章纹的彩旗。当队伍停在这隐山脚下,村民们才一个个内心震动,原来刚才那来的竟然是皇帝啊。
那收了金子的老头子吓得差点昏厥过去,心里却想着这不仅是要和儿孙们吹嘘一辈子了,那几块碎金子,还要放到堂屋正中间,用东西罩起来,世世代代地传下去,可是不要再花出去了。
这样大的阵仗,让农人们又是喜又是惊,刘守睿一行人也知道皇家的仪仗来了。
刘守睿笑着走上前对隐山四贤道:“几位便随着咱们一道走吧,咱们特与几位贤者准备了车马,便放在朕与皇后的车马之后,想必所有人都会知道几位被朝廷招贤的事。”
几人对视一眼,心里产生了退却与不安,随即其中一人出来道:“陛下,咱们不过几个粗人,坐不了那么好的车子,且乡巴佬没见过世面,瞧着那样大的阵仗也心里慌得很,咱们随后去太学报道就是了,万不敢坐皇家鸾车。”
这下刘守睿怎么愿意罢休,他没有像来时一样低tiáo回去,便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胜利成果,怎么好让这几人拒绝了?正待再劝,却被冯芷兰扯了扯袖子。
冯芷兰扯了扯刘守睿,说道:“几位若是不愿,陛下便不要qiáng求了,贤人做事自有其打算,咱们可不要拂了他们的意啊。”
“是啊,陛下,这到时候隐山四贤在太学执教,是谁人都瞧得见的事实,何必非要此时昭告天下,以免让某些好事之徒说了闲话。”冯苏也跟在一旁劝解。
刘守睿这下点头应了,伴着冯芷兰等一行人上了宽敞舒适的马车。
冯芷兰心里却想,这几人倒不是别扭,而是觉得不想让自己与政治牵扯太深,而丧失了治学的独立性吧,心里也忍不住起了几分敬佩。
待到几人走后,四位老者才让府上的童仆吆喝着几辆牛车,慢悠悠地朝太学驶去。留下了两个疑惑怎么连碎金子都没得到的妇人。
第二百八十六章开学招生
隐山四贤慢慢悠悠坐着牛车赶到太学后,差点被赶了出来,还是冯芷兰心细,特意让冯苏前去迎接。
闹了这样大个笑话,竟然让此事传得沸沸扬扬。当世最有名的名家大儒,最受世人称道的隐士,竟然表示要来太学任教,这下其他名士和士人都开始蠢蠢欲动。
最终有人向太学表示了想去执教的意向,刘守睿也算是不拘一格,不理对方是否在朝为官,只要是有学问有学名的,便愿意收取做太学博士。
此时冯芷兰便与刘守睿在鸾清殿中讨论相关事宜,如今冯芷兰在皇帝办公地出入已经让宫人们见怪不怪了,刘守睿越来越信赖冯芷兰,觉得她懂分寸,且看事清楚明白,平时有个什么头疼的,俩人在一起聊一聊,能感到轻松许多。
“朕本来想着隐山四贤都来了,自然是各个遗漏在民间的名士,都对太学任教一事趋之若鹜,却没成想并未如朕预计一般,如今被收入太学任教的不过三四位而已。”
刘守睿说道,虽然嘴上说着遗憾,但冯芷兰知道他心里是开心的,嘴角上扬的弧度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陛下,这才十来天而已,就已有三四位可任太学博士了,本来如今士人都更偏爱黄老学说,咱们慢慢来,到时候定然能补上至少十几位才是。”冯芷兰笑着说道,看对方微笑着点头。
她又补充道:“到时候肯定是众人都要改修儒学了。”
对于这句话,
重生之庶色可餐 第 254 章
刘守睿很满意,不得不笑着点点头,俩人坐在一处,对于这太学的开门红感到喜悦。
“陛下,妾还有几个建议。”冯芷兰说完,征求对方的同意,见刘守睿笑着点了点头,才说了自己的一些意见,比如太学老师不参与政治,但享有较好的俸禄。参考现代大学的制度,给太学教师分为几个等级,并制定考核标准。
太学除了讲习儒学经典之外,还要开放其他学科,主要是军事科,教授兵家学说。
刘守睿点了点头,一一赞同。
“你说的朕瞧着都有理,到时候你说说你的想法,咱们一一地施行起来。不过在此之前,朕也有事要和你说。”刘守睿一脸笑意,神秘兮兮地道。
冯芷兰问了一句,刘守睿使了个眼sè,门外过来了冯苏,冯舒和冯。
她有些疑惑,但明白这又是要给封官或赏赐了,心里其实有些不安,但这个关头又不好拂了刘守睿的心意,只得做出个高兴的样子来。
几人一一见过礼后,冯芷兰见冯比以前要大方了些,身量也长高了些,如今已是成婚的人了,不再像曾经那般畏畏缩缩,胆小怕事了。
刘守睿转头对冯芷兰道:“朕决定要新成立一个‘太学司’,负责太学相关事务,让子由任太学司司长。子由博学多识,通百家学问,负责相关事宜是最适合不过,也不算枉费了人才,你瞧着如何?”
“这……”冯芷兰有些犹豫,看了看冯苏脸上没有讶异,才知道是提前都已商量好了,有些诧异,难道冯苏改变想法了?
“妾自然没有意见,只是妾知道兄长没有投身宦海的打算,且大哥毕竟身子不适,这若是担当此职,事物繁忙,怕是累坏了身子。”冯芷兰将自己的疑问说出道。
“这你放心,这个司是临时建起的,待太学步入正轨后,重新交由‘太常’打理,到时候子由就可卸任了。另外,朕让冯舒做太学司副司长,全力辅佐子由,有什么脏活累活的都让他在旁协助如何?”刘守睿继续说道,看样子已经把事情都办妥了。
既然冯苏自己都没什么说的,冯芷兰当然也不会多说什么,她知道冯苏是个有分寸的。
“那妾便替他俩谢过陛下了,陛下的恩德,冯家一定好好报答。”冯芷兰在刘守睿面前盈盈一拜道,眸中充满了感激。
冯苏和冯舒也上前一步,分别感谢陛下恩德,冯苏感到自己的手在微微颤抖,见这侄子在官场历练,如今已经泰然自若,便有些羞赧,心里起了些复杂的变化。
“这样便好,叫你七弟顶了冯舒原来的缺吧,这是个肥缺,又极是锻炼人,朕看他做的如何,只要能胜任,到时自然也是平步青云。”刘守睿接着道。
冯又谢了一遍,这才显出他的本来面目了,脸红得发紫,和个大茄子一般。
冯芷兰又嘱咐了几人几句,让他们要不负皇恩,好好工作。又想着冯虽然瞧着不像多有能力的,但是胆子小,是个老实的,应该做不出太出格的事,倒也是可以。
这边吩咐下去,刘守睿便向朝臣宣布了成立太学司的意向,并让冯苏担任司长,大家也都知道这是皇后的哥哥,据说也有些才名,便也没有多大的反对意见。
之后便是走马上任,太学迎门招生,一切风风火火地有序进行,冯苏将隐山四贤的名号搬了出来,将他们当成了招生大使一样的人物,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也贴出告示朝廷会对han家子弟进行补贴。
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招生持续了近半个月,属于名门子弟的五成已经全满,差不多有近千人就学,实在是无法再招入了,然而han家子弟,只有不到百来人。
其实这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贫家子弟没有读书条件,而太学作为国立最高学府,也不能什么阿猫阿狗没水平的都招进来啊。所以太学这边的博士和教授们联合出了一份考卷,只有通过才能入太学,这些可把平时没机会读书的han门子弟拦住了,只能蔫蔫地回去了。
而之前踌躇满志的刘守睿也忍不住蔫了一把,没想到他没有迎来来自名门大家的qiáng烈抵抗,反而是自己想得过于理想,竟遭到了这个结果,jīng心策划的新太学,jīng心思考的扶持han门子弟,怎么能就这样半途而废?
如此,他想到了干脆放低入学标准,并将这想法传达给了太学司司长冯苏,可是冯苏将想法提出后,太学的老师们却抗议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急欲成事
朝会上,刘守睿感到十分头痛,又十分渴望冯芷兰给他按一按,可是现在也只能端坐着了,毕竟下面有不少等着看他笑话的大臣呢。
不过他倒是越挫越勇,这事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办成的,他倒也做好了准备。好在这太学的事遇到了阻碍,别处倒有些进展,就这几天,地方上陆陆续续荐来了孝廉。
虽然这些孝廉也不乏地方上的名门望族出身的,但朝廷明显是说着重德行,其他次之。加之地方官也明白他的志向,所以其中也有许多贫han子弟。
“这几天地方上荐来了孝廉之士,众位爱卿可有耳闻?”刘守睿发问道。
“陛下重启孝廉之制,实乃社稷之福,臣等贺喜陛下。”有大臣适时地出来拍马pì道。毕竟举孝廉向来被某些名士认为是过去的德政,一直呼吁着要重新建立起来,只不过本朝一直是士族大家垄断了官员的生产,所以也没有真正把孝廉弄起来。
如今他当真要弄起来,也没人敢说什么,毕竟这是件极政治正确的事儿。而且光靠这事儿,也选不来太多堪用的人。
刘守睿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让孙安去把人叫过来,过了一会儿,一直等在附近的几个新晋孝廉进来了大殿,前后约有四五个人,都是他刻意在这次选过来的孝廉里,挑出来的han家子弟。
“这些都是地方上选来的,有侍奉父母至孝至亲的,有侍奉祖父母不辞心力的,这都是些至纯至善之人啊。”刘守睿感叹了几句。
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着夸赞,这让几个本就紧张的人更是受宠若惊,额头直冒冷汗,也不知该说话还是不该了。
“你们几个以后就与在场众位同朝为官了,与在场的说说你们的名姓字号与事迹。”刘守睿对下面的人鼓励着说道。
几人不知谁该先说,紧张的呼吸声此起彼伏,犹豫了一会儿,那站在最前的人开了口,此人瞧着也至少有三四十了,这个年纪才来从仕还是年纪太大了些。
“小民刘大宝,无,无表字,小民的父亲离去后,家中兄弟姐妹分家离去,只有小人侍奉年老的继母,被当地县丞举荐了上去。”此人哆哆嗦嗦了一阵,才终于说道。
刘大宝说出自己的名字后,场上的官员就忍不住露出了笑意,却也只能生生地忍住了,刘守
重生之庶色可餐 第 255 章
却点了点头,再示意下一个人继续。
好在除了刘大宝所处之地不靠谱的县丞之外,其他地方官还是靠谱了许多,、。虽然都是较为贫han的出身,但其实大多数都算是某些地方望族的穷亲戚,沾着光也都读过些书,刘守睿这就更放心了。
只剩最后一人了,大家都看向他,只见这人年纪较轻,长得老实憨厚,出旁一步道:“小民没有名字,家里的长辈都叫小民‘黑犬’。”
这下终于在场的终于是有些忍不住了,陆陆续续地产生了些笑声,刘守睿无奈地哼了哼道:“既然你无有名字,朕便给你一个如何?”
“小民真是三生有幸!”此人跪下磕了几个头道。
刘守睿点点头,思索一阵道:“就叫你‘廉贞’好了。”
众人纷纷贺喜欣羡,这样说了好一阵,刘守睿才一脸严肃道:“这些忠孝仁义之士,众卿也都见过了,朕让他们过来,便是要当着众卿的面给他们安排官职。”
刘守睿没有等着大臣说话,就自顾自地说了下去道:“朕看给那叫刘大宝的做个县令吧,附近不是有个县令空了出来?便让他过去赴任吧。”
这下众人呆了一呆,那个地方就临近京都,是一处大县,这已经是六品官了,刘守睿给的官可真不低啊。
还没等人提出异议,刘守睿又继续安排了下去:“……李廉贞便去御史台领个御史大夫做做吧。”
一般来说,这孝廉都是随意给个郎官做做,这次刘守睿可真是大手笔,一上来都是京官,都是五六品的,众人心里都不是滋味,都觉得这是陛下存心整些han门子弟来恶心他们呢。
“陛下万万不可,这些人有不通文学者,且都不懂为官之道,怎么能一上来就委以重任呢?不如先任以郎官之职,慢慢磨练,熟悉京都的环境才好啊。”一大臣出外,苦口婆心劝道。
他如何没料到他们的说辞,可这些人就是要给他一个信心的,他如何能够再等上至少三年,等地方小学给京里推荐人才?先将这些han门孝廉提拔起来吧。
“这位爱卿说得有理。”刘守睿说道。随后却又转向那些人道:“你们多读过圣贤书,听过圣人教诲,又本身是忠孝仁义之士,想必定有一腔热血,能为民谋得福祉。还有两位看来不通文学,你们平日空闲时,可随时入太学旁听,这样当可无碍。”
“另外朝中六品官员及京官皆可举荐家中子弟入太学,你们家中若有适龄子弟,可直接荐入太学,不需另行考试。”刘守睿又说道。
“你们要不负朕对你们的期望,不要忘了家中父母对你们的嘱托。好了,退朝吧。”刘守睿说完,径直离开。
众人面面相觑,心里越发不满了起来,他们都瞧出如今的陛下即位不久,年轻气盛,过于想解决大族专政的问题,看着身边这些宠儿,觉得不能再忍让下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