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朱聿键在于与众人商议后,遂即令李来亨率领六千骑兵,驻扎于东郊徐庄,令袁宗第率领两万五千人驻扎于钟山,刘体纯率两万五千人驻扎于栖霞山,刘芳亮率领四万顺系禁军,加上三万多镇江溃兵,共计七万余众,守卫南京。
就在朱聿键,布置妥当之时,赵铭的大军也在镇江完成了准备。
在拿下镇江后,赵铭的兵力,从六万增加到八万人,号称三十万,鼓躁喧天地往南京推进。
十一月中旬,浙军前锋逆着长江西进,进抵南京东郊。
当浙军前锋军官窥视南京城防时,被眼前这个庞然大物所震惊,南京城墙之高,护城河之宽远大于浙军从前所见。
正当前锋准备近距离窥视,一队禁军骑兵却疾驰而来,对前锋进行驱逐,禁军骑兵不多,只有一两百骑,但浙军前锋孤师深入,也不敢久留,当即飞撤,到宝华山向赵铭汇报。
第644章胡马南侵
十一月二十五日夜,三更天。
淮江北岸的旷野上,忽然出,出现了成片的黑影。
一阵阵甲胄的磨蹭声,炮车的嘎吱声不绝于耳,无数红顶斗笠,在黑夜中攒动,仿佛流动的黑绸。
这时,洪承畴骑在一匹战马上,走在队伍前面,他身前一白甲将,正是英亲王阿济格,他忽然一挥手,身后的人马立刻停下脚步。
不多时,数以万计的清军,在岸边停下,士卒鸦雀无声,散发阵阵杀气,显得十分精锐。
这时,在淮江北岸,聚集的黑影越聚越多,河堤上已经站满了人影,足有十余万众。
在洪承畴身前,是淮江江面,身后则是无数清军,站立在寒风之中,气势铺天盖地。
“王爷,可以过河了!”洪承畴沉声说道。
这次满清启用了洪承畴,令洪承畴十分激动,不过他了解如今局势后,其实并不赞成,此时对南明发起攻击。
洪承畴以为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当等待南明内部的战争,进一步扩大化,双方都杀红眼后,无法收手后,再发兵南下。
不过,满清虽启用他,但是却没给他什么权利,他只能提提建议,根本不能左右满清的军事行动。
满清,英亲王阿济格,对于南征动意已久,在探知赵铭攻陷发兵镇江后,便立刻决定发兵,进攻南明。
这时,阿济格扫视了南岸一眼,一挥手,低沉的声音喝令,“前锋,摸过去。”
一队白甲兵,立刻滑下河堤,踏淮江的冰面,不久便过了淮河。
阿济格骑在战马上,阴鸷的目光,看着前锋士卒安全通过冰面,知道淮海已经结冰,并且能够供大军通过,脸上不禁冷笑连连。
“哼,赵杂毛,你这个手下败将,本王这次定然斩杀你!”
“哼!南明小朝廷的蠢材们,完全不记得福王是怎么灭亡!他们只知道内斗,却不知道,黄雀在后。”
阿济格冷笑一阵,猛然挥手,“大军过河!”
当下,身后数以万几的人马,顿时纷纷滑下河堤,片刻间,河面上便遍布人影。
四更天,泗州城。
泗州在淮河之南,淮安之西,乃是从河南归德等地,进入淮南的要道。
明清议和后,这里成为前线,由朝廷军队控制。
本来朝廷在泗州驻有精兵,不过朝廷与浙系内讧,何腾蛟抽掉兵马平叛,泗州城便没了多少军队,多半还是老弱病残。
这时,在泗州城楼上,几个昏暗的灯笼,在寒风呼啸中摇晃着,泗州城外的黑暗中,一片死寂。
城头,几个明军缩在城垛后继续打瞌睡,躲避刺骨的寒风。
在城墙外一片漆黑的夜色中,近百名旗丁,潜伏在城墙百步外的黑暗中。
冬月间,两淮气候寒冷,夜晚更是滴水成冰,不过这对关外悍夷来说,却并不算什么。
虽说入关后,旗丁日子好过,在关内长大的三代、四代,基本已经废了,但是毕竟现在老旗丁还再,他们还能展现八旗强悍的一面。
这时佟养甲等人,身穿白色棉甲,外面再套上锁子甲或铁甲,脸上也蒙上厚厚的棉布,只露出两个眼睛,爬在雪地上行动,身体完全藏在雪地里。
佟养甲一行人,一时前进,一时纹丝不动,慢慢摸到城墙下,悄悄竖起几架长梯,梯子的上头包了棉布,搭上城墙时几乎没有声音。
佟养甲一挥手,白甲清兵,纷纷顺治梯子往上爬,发出的响动,完全被呼啸的寒风掩盖。
佟养甲跟随白甲兵之后,爬上城头,身体从墙垛上探头左右一看,城楼中有火光,隐隐传来说话声,外面有几个明军靠着城垛睡觉。
佟养甲跳上城墙,先上前的白甲兵,已经摸到了睡觉的明军身边。
这时佟养甲抽出寒光闪闪的短刀,来到一名明军身旁,而后一挥手。
一瞬间,众多清军纷纷一手捂住明军嘴巴,左首刀疯狂的朝着明军胸口连刺,刺出多个血洞。
这种手法的目的,在于放血,使得敌人没力气反抗。
佟养甲骑在一名明军军官身上,伸手卡住那明军的脖子,明军猛然惊醒,被捅了几刀,一时未死,想要挣扎,却被佟养甲铁钳般的大手卡着脖子,根本叫不出来,只能两眼鼓得老大,惊恐万状的惨死。
不一会儿,城楼两侧放哨的明军,就被清军解决,佟养甲立时带着士卒,摸到城门楼子的两边。
十几人站到城楼门的两侧,佟养甲则手持着手雷,气氛紧张。
这时,佟养甲给一名士卒使了个眼色,那名白甲顿时忽然暴起,便是一声怒,猛地一脚踹城楼大门上,门顿时被一些踹开。
突如其来的变化,令里面十多名明军猝不及防,他们刚站起身,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佟养甲便将一枚手雷丢了进来。
“嘭”的一声响,暴起一团白光,房间内明军士卒,顿时身体向四面倒飞,撞在四周墙壁上。
江北一战,阿济格缴获了东海镇大量军资,其中便有手雷。
这种火器,原理简单,制造起来也容易,清军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了前线的大军。
“杀!”佟养甲顿时怒吼。
埋伏在门两侧的清军,顿时一声怒吼,十多人涌入刚刚爆炸过后城楼内,挥刀乱砍,结束了明军的性命。
片刻间,城头明军被清军杀戮一空,而城头的动静,也惊醒了城中守军。
佟养甲提着滴血的战刀,看见城中有打着火炬的士卒,向城门赶来。
“快打开城门,迎接王爷进城!”佟养甲大声怒吼,一队清兵,立时窜下城头。
泗州城外的旷野里,树林中藏着无数清军。
阿济格目光紧紧注视着远处的泗州城,呼见城头暴起亮光,有巨响传来,不禁道:“佟养甲得手了。”
洪承畴指着城头晃动的火把,忙道:“王爷信号!”
阿济格见此,抽出战刀,猛夹马腹,大声怒吼,“给本王杀!”
城外树林中,清军士卒顿时发出一阵怒吼,呼啸着冲向泗州城。
第645章满清细作
南京东郊龙潭镇附近,布满了浙军的军帐,无数士卒穿行于营间,江面上则还有游弋的浙军战船。
近七万浙军,驻扎于长江边上,连营十里,军威壮盛。
在长江北岸,张名振指挥扬州浙军,主动出击,攻击旧江口、仪征等处,隆隆的炮声,隐约间自北岸传来南岸。
这时,隆武朝廷从朱聿键,到前线的兵将,无一不敢到憋屈。
隆武朝廷在南直隶,调动了三十万大军,兵力是浙军的两倍,理应占据优势,可如今却被浙军逼近都城。
这令朱聿键和前线的官兵,都感到耻辱,士气遭受严重的打击。
不过,隆武朝廷兵马毕竟多于浙军,人数的优势,还是起到了作用。
朱聿键令李来亨、袁宗第等顺系悍将,驻兵城外,主动抵御浙军,使得浙军虽然靠近南京,一时间却也无法威胁南京。
这时,赵铭七万大军,驻扎于南京东郊,刘芳亮等人镇守南京,李来亨、袁宗第屯于东郊两翼。
南京这样的大城,七万人马根本围不住,赵铭若是进抵城下,便会遭受城内和城外官军的夹击,而攻击城外的驻军,李来亨等人又不与赵铭决战,浙军这边火炮还没架好,官军已经移动到它处。
七万浙军,其中大半是新归附和整编的降军,东海镇精兵不到三万人,加上据细作传来的情报,阿济格在徐州集结了重兵,似有趁火打劫之意,让赵铭倒也不敢直接攻击南京。
在朱聿键派出顺系诸将后,南京附近的局势一下僵持下来。
这时,在龙潭镇附近,一队浙军士卒,沿着长江向西进行刺探,欲摸清李来亨部六千精骑驻扎之处。
李来亨作战勇猛,在湖广战场上追随堵胤锡,立下诸多战功,是隆武朝之中一员悍将。
在赵铭进抵南京东郊之后,本欲直接进逼南京城下,不过却遭受了李来亨的骑兵突袭。
当时,李来亨只有六千骑,便敢直冲赵铭七万大军,并在浙军之中,杀了两个来回,斩杀千余浙军,才扬长而去。
当然,李来亨突袭的并非赵铭本阵,而是外围的新附之军,再加上江北一战,东海镇精骑尽没,所以只要李来亨不来冲击东海镇的空心阵,赵铭便也很难留下这员悍将。
李来亨突袭赵铭后,赵铭只能选择在龙潭镇扎营,并派遣斥候探查,意图先击败李来亨这支骑兵。
不过与何腾蛟和他手下的主和派草包不同,李来亨等顺军众将,从崇祯年间就开始打仗,战争经验非刘承胤等辈可比,自然不容易对付。
李来亨深知骑兵的厉害,在于机动和突袭的能力,所以在突袭赵铭后,便带着六千骑兵在南京附近转悠,根本不给赵铭歼灭他的机会。
这时,在龙潭镇之西三十里,树林之内,躲避着七八个身影。
扬振威拨开树枝,看见树林外的小道上,一员身穿鱼鳞甲的大将,骑着高头大马,手提偃月刀,领着千余骑兵,缓缓而行,并不时警惕的四下张望。
“是李来亨!这厮要往南走,想绕到我们身后去!”旁边躲在树干后的刘迁沉声道。
扬振威点了点头,对刘迁说道:“刘迁,你带弟兄们先回去报信,我留下来继续监视!”
刘迁皱起眉头,“这怎么行,扬头你一个人太过危险,我留下来,也有个照应。”
扬振威却坚持道:“人多反而容易被发现,某乃边军夜不收出身,一个人反而更加安全!”
扬振威毕竟是长官,刘迁见他坚持,便只能领命,回头招手道:“大伙跟着我回营!”
当下,刘迁便领着几名汉子,悄悄退进树林,在林中深处,牵出战马,向大营而去。
杨振威待刘迁等人走后,没有牵马,便离开了树林,不过他并未尾随李来亨部,而是沿着江边向西走,到了曹庄外,见四下无人,立时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埋在一棵大树下,便又悄悄离去。
等他一走,刘迁却忽然出现,在大树下转了一圈,发现端倪,从石块下取出密信,展开看了一眼,神情一变,连忙离开。
黄昏时分,放出的哨探陆续回到营地,扬振威奔驰到营门外,翻身下马,出示腰牌后,进入大营。
这时,他将战马放回马棚,然后回到本帐,帐内立时十多双眼睛投了过来。
刘迁冷笑道:“扬头,不是去追踪李来亨,怎么回来呢?”
扬振威看见众人的目光,心中一凛,察觉到气氛不对,但还是镇定道:“别提了,李来亨警惕很高,跟了一阵,便跟丢了!”
刘迁却讥讽道:“怕是根本没有追踪李来亨,而是去了它处吧!”
杨振威神情大变,“刘迁,你什么意思?”
都是从山西逃过来的兄弟,平常相互之间,根本不会这么说话,扬振威不自觉的后退一步,手放在刀柄上,才发现刘迁等人,也都是握着刀柄。
“什么意思,你自己清楚!”一个声音从后响起,便见一名身穿铠甲,戴着臂章的百户官,领着一队士兵挑帐进来,堵住杨振威的退路,
杨振威看见这群人,臂章上写着“镇抚宪兵”立时面如死灰。
百户官冷哼一声,挥手喝令,“带走!”
扬振威面对宪兵,还有帐中的刘迁等人,根本不敢反抗,知道自己的身份暴露,只能束手就擒。
镇抚司宪兵队,对扬振威进行初步审理,因为宪兵主要抓军纪,不负责对付细作,所以又将扬振威移交到了军情司。
军情司是赵铭手下的特务机构,职能与明朝锦衣卫内似,甚至其中还收编了一批锦衣卫中,巡行逼供的好手。
进了军情司后,扬振威立时交代,明清议和之初,北方大批终于明朝的义军,按着约定南撤,满清借机在其中安插了不少细作,令他们潜伏在南明,刺探明朝情报,而东海镇作为满清的劲敌,自然是刺探重点。
扬振威便是南下的细作之一,他主动应募,加入东海镇,向满清传递情报。
龙潭镇内,吴越王临时行辕外,侍卫手握长枪,站在门外。
这时,军情司的刘四,大部进入行辕,来到节堂内。
赵铭正负手而立,刘四抱拳躬身,“殿下,卑职有事禀报!”
赵铭收回思绪,转过身来,问道:“何事?”
刘四道:“回禀殿下,军中抓到一名满清细作。”
赵铭眉头皱起,不禁疑惑,“满清细作?”
刘四正要说话,节堂外却忽然一阵喧哗,赵铭不禁不快道:“怎么回事?”
侍卫统领疾步进来,“殿下,江北火光冲天,不知发生了何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