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唐通闻语行礼道:“喳,卑职领命!只是如果海寇围攻旅顺,粮草到盛京后,还请中堂尽快为卑职解围。”
洪承畴一脸正色道:“本堂将大部分粮食给你,足够旅顺坚守一个半月。你大可放心,海寇精兵不到两万人,而我们有近四万精锐,只要粮食从关内运到,本堂立时与你内外夹击海寇!”
当下,清军在夜色中分成两股,洪承畴领着八旗兵骑兵和一部分汉旗,经过连山关,撤向盛京。
唐通则率领属下兵马,将会同抵达旅顺六千晋军,六千豫军,共计约两万人,坚守清军在辽东的军事重镇,也是物资屯集之处旅顺。
夜晚,鸭绿江对岸,义州城中,赵铭的行辕内,依然点着烛火。
这时,一队骑兵忽然疾驰的来到了行辕前,打着火炬的哨卒立时上前阻拦。
骑兵飞身下马,霍建炎急声道:“本将有紧急军情,要禀报大帅。”
行辕大堂内,正准备回去歇息的赵铭,大马金刀的坐在帅位上,几名心腹幕僚,坐在两侧。
霍建炎疾步走到大堂中间,便急声道:“启禀大帅,斥候发现,对岸清军撤退了。”
赵铭看了几名幕僚一眼,他们刚才就在商议此事,脸上露出微笑,“意料之中!”
刚才赵铭便正好与幕僚商议和推演战事的发展,顾炎武便提出意见,认为洪承畴肯定会跑。
赵铭问道:“清军撤往何处?”
霍建炎道:“回禀大帅,清军兵分两路,一路前往旅顺,一路逃向了盛京。”
赵铭闻语站起身来,走道沙盘边,问道:“诸位怎么看?”
众人围拢过来,注视着沙盘,沈阳与旅顺互为犄角,一个在海边,一个在内陆之中。
顾炎武道:“大帅,沈阳深处内陆,大军需要翻越群山,才能进入辽河平原,况且有旅顺在南,威胁大军侧翼,卑职建议,先拔旅顺,再取沈阳。”
赵铭闻语颔首:“正合我意!传令下去,大军立时开拔渡江,追击清军。”
此时在多尔衮增兵两万四千余人后,关外清军主力达到四万人,再加上一些其他驻守部队,兵马有近五万余人,远多于关外补给的上限。
明军则有水师一万,陆师一万多人,加上六千多名倭兵,以及七万多朝鲜人,联军兵力约有十万大军。
在清军撤离后不久,联军士卒迅速渡过鸭绿江,开始追击清军。
赵铭留一部人马,前往盖州,斩断旅顺与沈阳的联系,大军便直接开向旅顺。
明军有水师帮助,所以渡河十分迅速,很快就渡过鸭绿江,并开始向南追击清军。
旅顺城,北门。
城门打开,清军仓皇跑步入城,唐通骑马飞驰而入,然后急忙翻身下马,脚步蹭蹭的登上城头,扶垛眺望北面,只见黄尘漫天,联军铺天盖地而来。
“海寇来得好快,快关闭城门,以防细作混入城中!”唐通当即大喝。
清军攻城,便喜欢先制造混乱,让斥候混入城中,然后忽然发乱,里应外合夺取城池,当年关外许多城池,都是这么失陷。
清军急忙关闭城门,不多时,远处滚滚黄尘,仿佛刮起的沙尘暴,明军千骑风驰于前,后面步卒,如同一座兵山,移动而来!
城头上立时警钟大作,唐通神色阴沉,没想到明军会这么快追来。
清军士卒连忙登上城墙,看着远处铺天盖地的明军士卒,一个个不自觉的咽下一口唾沫,神情都有些紧张。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书单推广。)
第489章施琅的无奈
旅顺城下,赵铭兵临城下,首先命人射入书信,招降城中守军。
从各地调来的绿营清兵,离开关内,到关外作战,心中十分惶恐。
眼下看见联军兵临城下,一个个都有些慌乱,不过却并没有向赵铭投降。
这些清军的眷属都在关内,清军将领为了眷属的安全,并不敢不做抵抗,就投降联军。
明军在城下等待三日,士卒们一边等着清军回应,一边做着攻城的准对备。
三日后,城中清军并未投降,赵铭遂即命大军开始攻城。
这时,在旅顺城外,明军炮阵上火炮轰鸣,腾起团团白烟。
明军火炮铳焰闪烁,一枚枚黑色的铁弹,冲出硝烟,砸在山头炮台上,泥土和碎石飞溅。
在连日的炮击后,山坡上已经布满了弹坑,山顶的清军捂住耳朵,蹲在炮台后面。
赵铭骑马驻立于大纛旗下,用千里镜扫视重炮轰击的成果,不禁微微摇了摇头。
实心弹用于拆迁还行,杀伤力的确不大,很难大面积重创敌军。
赵铭放下千里镜,微微皱起眉头,心道:“看来开花弹的研究,应该要抓紧了。”
有了开花弹,不仅陆战中,能给予敌军巨大杀伤,海战中,必然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现在海战中,双方主要的火炮都是发射实心弹,炮弹只能在船上砸出一个窟窿,对船身和船上水手的伤害,其实并不大。
不过,若是开花弹投入海战,爆炸不仅能够将海船撕碎,爆炸还能杀伤船上的水手和船员。
如此一来,使用开花弹,最后的作用必定巨大,明军水师若是装备,足以横扫西夷的海军,制霸海洋。
在赵铭有感而发之际,朝鲜都元帅林庆之,拔出腰刀,大声怒吼:“为了大明,为了王,为了执政!杀啊!”
山坡下方,数以万计的朝鲜军队,顿时如同决堤了洪水,如同海上泛起的大潮,汹涌澎湃的冲向清军炮台。
旅顺城中,唐通坐在桌案前奋笔疾书,然后封入竹筒后,“来人!”
一名清军将领进来,单膝跪地,“军门!”
唐通将告急书信,交给了清将,严肃道:“速派死士去关内报信!”
“喳!”清军将领拍打着衣袖打千儿行礼,然后立刻起身,跑出了节堂。
夜晚,借着夜色的掩护,一条小船,悄悄的离开了旅顺口,向南方航行。
船只甲板上,清军士卒警惕的注视四周,脸上露出胆怯的神情,不过船只离开了旅顺口,进入大海,却依旧没有明军水师出现。
船楼上,清军把总,长长出了口气,见船只离开了危险海域,立时吩咐道:“快,满帆,赶紧离开!”
夜色中,明军战船上,士卒皱起眉头,“管带官,为何不击沉敌船?”
明军管带微笑道:“这是大帅之意,以后你自然明白。”
登州,水师提督衙门内。
施琅神情忧郁的来回踱步,手下一干水师将领,都沉着脸,等待他的决定。
这时,山东布政使孙之獬,沉声说道:“施军门,朝廷粮草存放于登州,这个时候,在调去直隶,然后出关送到辽中,时间已经来不及,而且需要征调太多民夫,消耗巨大。现在摄政王得道消息,明军正攻击旅顺,唐通向朝廷告急,摄政王已经下令,让水师护送粮船,渡海运粮,难道施军门要抗旨吗?”
一旁的山东巡抚方大猷也道:“辽东那边传来消息,海寇正拔旅顺城,施军门还是需要尽早援救的好!”
施琅停住脚步,“两位大人,此事是否还有机会挽回。水师若是出海,必定引来海寇,而水师还未做好决战的准备啊!”
洪承畴提拔施琅为水师总兵,满清的直隶水师,几乎是施琅一步步拉起来。
对于满清直隶水师,施琅充满了感情,他实在不想看见,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
作为水师提督,以及满清朝廷中,极少数懂得水师的人,施琅知道,满清水师与明军水师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不过,多尔滚等人,只看到清军水师添置了多艘炮舰,战船的数目和水师规模,并不差于明军,便以为即便有差距,也不会太大。
孙之獬板起脸,不快道:“水师耗费巨万,花费巨额银钱,添置西夷炮船。如今几年过去,在这关键时刻,却还要躲在海港内吗?难道施军门,要看见旅顺沦陷、盛京沦陷!今日,摄政王的旨意,本官已经传达。施军门自己决定,是不是要抗旨,有什么后果,也由你一并承担,与本官无关!”
说完,孙之獬冷脸道:“还请施军门给个答复,本官好如实上奏!”
施琅闻语心中一阵叹息,沉默半响,只能开口道:“好,既然朝廷执意要自海上援辽,本将便也只有接令!”
虽然不愿意,但是多尔滚有令,施琅不得不从,否则满清朝廷必定罢免他,然后派遣别的将领统领水师出海。
施琅觉得水师由自己统领,还有些胜算,要是交给别人,便必败无疑。
孙之獬脸上露出微笑,一旁方大猷遂即道:“既然如此,孙藩台就快点拨粮吧!辽东那边估计等不急,快要粮尽了。”
“这是自然,马上就能装船!”孙之獬表态道。
施琅却阴沉着脸,想要拖延一下都不行。
登州码头,海船云集,入目望去,桅杆如林。
这时,一艘艘的海船停在了岸边,搭上船板,苦力们扛着一袋袋的大米和面粉,装上海船。
一名精壮的汉子,扛着一袋粮食上船,四下打量一眼,见船舱内装满了粮袋,眼睛立时眯了起来。
汉子下了船,工头正要催促他继续搬运,汉子却忽然手捂肚子,脸色难看道:“头,我肚子不舒服~”
“懒人屎尿多!”工头不耐烦的挥手,“去吧,去吧!”
汉子连忙道谢,然后匆匆忙忙离开,来到码头商业区乱转,最后进入一家店铺。
不久之后,汉子回到码头,继续上工,店铺内走出一人,悄悄离开登州城,来到城外岸边,一处隐秘处,登上了一艘小船。
第490章黄海大战上
虽然施琅并不想出战,但是满清朝廷下了命令,他不能不遵守。
孙之獬组织大量民夫,花了两天时间,装满了一百条粮船。
施琅也下令,将清军水师集中起来,然后从登州起锚,浩浩荡荡的向旅顺而去。
这次护送粮食,清军水师可以说倾巢而出,三万水军,五艘炮舰,四百多艘大小战船,护送着百条粮船,浩浩荡荡的杀奔辽东。
山东的抗清势力,一直比较活跃,施琅知道明军可能探知清军水师出动的消息,所以并不分兵,而是集结起来,攥成拳头,希望能够下退明军。
这时,海港内,各艘战船纷纷起锚升帆,水手们麻利的操纵着,施琅的旗舰已经满帆,数百条战船紧随其后航行出了海港,船尾留下道道尾迹,场面格外壮观。
施琅站在船楼上,前面是海天相接,一望无际的大海,后面是数百条杨帆航行的战船。
此情此景,让施琅一时间忘记了清军水师与明军的差距,心中不禁一阵激荡,生出一股豪迈,只觉得以如此庞大的水师,就算是遇见赵杂毛,又如何?
在清军水师倾巢而出之时,赵铭收到了清军水师将要渡海来援的消息。
“天地会细作禀报,登州清军正在装运粮草,料想这几日就会渡海来援救。”顾炎武有些兴奋道:“大帅引蛇出洞的计划实现了!”
赵铭闻语微微颔首,心中激动,脸上却波澜不惊道:“在本帅意料之中!”
“大帅,清军水师要是敢来,卑职定让他们有来无回!”郭忠兴奋的道。
清军水师一直躲在海港之中避战,明军水师难以冲入海港,便一直拿清军水师没有办法。
现在清军水师主动离开了炮台护卫,明军的机会就来了。
顾炎武接过话头,“若是水师能够全歼满清水师,关外清军的补给断绝,旅顺、甚至盛京都可不战而降。”
此前,清军将粮食运到山东,然后准备自海路运往辽东。
之前清军运输士卒时,装了一些粮食过去,剩下的粮食都在登州。
此时,清军再将粮食,从登州转运到北京,再出山海关走辽西,运往辽中和辽东,已经来不及。
因此,将登州的存粮,从海上运到关外,成了洪承畴和关外清军的最后希望。
如果明军击败清军水师,俘获了清军粮船,便是断绝了清军最后的希望。
这时清军想要再次运粮,一是时间上来不急,二则是满清朝廷短时间内,也无法筹集到粮食。
届时,关外清军肯定会无粮崩溃,明军将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旅顺和沈阳等地。
赵铭站起身来,朗声说道:“本帅率军北上,第一要务就是歼灭满清水师。现在,躲在海港中的清军,终于出港,传令水师官兵,立时登船,准备起锚升帆,与清军水师决战。”
明军水师停泊于旅顺口之北的大连湾附近海域。
镇海号上挂起令旗,海湾内号鼓声响起,停泊于海湾内各船的管带官,立时纷纷来到镇海号上,商议作战事宜。
据情报,满清水师战船大概有四百艘,三万多人,而明军水师只有百艘战船,水军士卒刚好一万。
这么看来,光比较船只和人数,清军在明面上的实力强于明军。
清军水师庞大,面对如此多的巨舰,明军许多手段和计策都用不上,唯有来一场正面对决。
赵铭召集各船的管带官,进行了简短的商议后,便立时决定,出海迎战。
明军旗舰镇海号上,赵铭挥手喝令,“挂令旗,起锚,升帆!”
镇海号主桅杆上挂起赵铭的大纛,同时发出起航的指令,各船甲板上的水手纷纷转动车关棒,将沉入水中的大铁锚缓缓的拉起来。
这时操纵船帆的水手,奋力拉起白色的软帆,还有福船的硬竹帆,阵阵海风吹来,船帆鼓荡,各艘战船顿时便运动起来。
明军水手经验老道,各艘战船很快就调整了帆面,战船的数度便提了起来,快马难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