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过好日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牛奶花卷
 也对,再大一些就要做更“正经”的活了。
 “你们去那处挖。”最大的小孩很有气势的指了指旁边。
 蓝凤刚递给她小哥哥一个小木棍,听到这话抽抽嘴角,她们这是被排挤啦。
 让她想到了火遍抖.音的妈妈不让我和你玩梗。
 小哥哥显然不想走,小孩子嘛就喜欢热闹。
 还愿意往大些孩子身边凑。
 “走开!”其他三个都以最大的那个马首是瞻的,看到蓝龙他们不走,就有人抓起一把黑土冲他们撒了过来。
 卧槽!这群熊孩子,真想教教他们做人。
 不过好汉不吃眼前亏,蓝凤决定先战略性撤退。
 不过这几个臭小子样子她记住了,女孩子就是要记仇的。
 最后两人也没空手而归,抓了两个蚂蚱。
 油炸蚂蚱,那个香啊!
 不过蓝凤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每次的饭食跟水煮差不多,油腥都看不着,还想油炸,做梦还差不多。
 不过烧烤也很不错呢,蚂蚱可是好东西。
 之前她对蚂蚱也是拒绝的,毕竟长的有些怪。
 可是她有位女客户,属于减肥狂人,有一段时间疯狂喜欢上了吃蚂蚱,说这个东西营养价值丰富,比牛肉、jī肉还好,甚至很多科学家断言蚂蚱今后可能成为太空食品,属于高档绿sè食品。
 想要做成生意,当然要和客户保持一致,所以她陪着客户吃了不少蚂蚱,比她想象还好吃。
 也算入了坑了。
 就是太少了,两个小蚂蚱还不够塞牙缝呢。
 不过她也不希望看到太多蚂蚱,毕竟这玩意一多就是灾了。
 不过蚂蚱一般和大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会轻易闹出来的。
 两人手拉手回了家,看到两个堂姐正在洗衣服。
 真能干啊!
 她们家有些重男轻女的,要不然和二堂姐差不多的二堂哥就不会允许去玩了。
 突然想到,她再大些不会也要干这么多活吧,又不想长大了呢。
 emmm……其实她的裤子还有小哥哥一身都可以洗洗。
 蓝凤很厚脸皮的将手里的蚂蚱递给了二堂姐,因为她觉得大堂姐不会要。
 这就是洗衣服的费用了。
 多少是个意思。
 蓝龙并不愿意啊,就想抢过来,但是招娣手更快。
 蓝凤拉着哭唧唧的小哥哥进了屋,然后给他扒衣服裤子。
 估计碰到痒痒肉了,这家伙又笑起来了。
 小哥哥毫无羞耻心的,光着pì蛋又把他的石头子拿出来了,要和蓝凤玩。
 蓝凤在找衣服,她也要洗裤子的啊。
 吃人嘴软,这回招娣接了几件衣服倒没发牢sāo。
 蓝凤无jīng打采的陪着小哥哥砸石头,突然…她家小哥哥站了起来跑到炕边。
 吓得她差点也跑去抱人。
 然后就看到小哥哥又玩起了新花样——呲niàoniào。
 蓝凤当然不好盯着看,可她家小哥哥喊她啊。
 她条件反射就看了眼,看到了条成弧度的水线。
 这还不算完,她家小哥哥还和她比划,那个意思是他厉害吧,能niào那么远。
 蓝凤突然不想要这独属于双胞胎之间的心有灵犀了。
 看着遛鸟小哥哥又哒哒哒的冲她跑过来了,她45度忘向屋顶的蜘蛛网,有些蛋疼啊~
 村口有颗大柳树,徬晚会有几个老人带着孩子在这里乘凉。
 有时旁边会拢一堆火,用来熏蚊子。
 这是蓝凤观察好几天得到的情报。
 她决定去蹭消息。
 人一多就得聊天说话吧,她就能吸取有用的信息了。
 不过因为她年纪小,徬晚不容易出去,在大门口玩会倒是没问题,也能恍惚看到几个人影在柳树下,可是听不到她们说话啊。
 所以要好好想个办法。
 至于在家里获取信息…更难。她娘和大伯娘互相看不顺眼,说说话就能呛起来。
 然后就是她nǎi的主场,将两人骂一遍,这样的大戏套路这几天就上演很多遍了,她也不指望能从家里获取什么信息了。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蓝凤平时除了哄小哥哥,就是练习说话了。
 老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说话也和过日子差不多,之前口若悬河想说就说,现在口齿不清,真憋屈啊。
 而且被告黑状了,还不能及时怼回去,太特么窝火了。
 她不但自己练习,也拉着小哥哥,好在正是学话的年纪,大人们也不会感觉奇怪。
 倒是觉得两个最小的最近省事不少。
 这也是蓝凤的重要目的之一,给家人留下懂事的印象,这管制就会松散,她的自由度就能提高,以后要办事,例如去大柳树探听消息才能成功。
 也是撒费苦心了。
 
七零年代过好日子 10.中秋
 第十章
 华国人重亲情也重节日,除了最最重要的春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也是一年当中比较重要的日子了。
 中秋节是个举家团员的日子,当天要赏月、吃月饼的,但是对于现在的蓝家来说节日都是浮云,月亮想赏还是可以赏的,毕竟那个不花钱,至于月饼就不要做梦了。
 蓝凤安慰自己月饼其实也没多好吃,曾经为了讨好客户一买几十袋,有送不出去的她都吃长毛了,最后都扔了。
 可以现在想想,仿佛心要滴血,难道让她穿越到这个年代,是因为她曾经太浪费了嘛。
 如果有后悔药,她要吃一百粒。
 现在她已经充分认识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的真正含义了。
 别人讲八百句也没自己亲身一把来的印象深刻。
 虽然月饼是遥不可及的,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的,最起码她知道确切的月、日了,就差个年了。
 农历八月十五,阳历推算的话也到九月下旬了吧,怪不得早晚已经冷飕飕的了,她们也换了长袖衣服。
 她的长袖衣服她要好好说说,一般人想到换季换衣服,应该是短袖衣服收起来,长袖衣服穿上身。
 到了她们家,牛bī了,她娘拿出两个袖子一缝,短袖就成长袖了。
 这神cào作,看的她一愣一愣的。
 这也太节省了。
 其实这也是迫不得己,因为缺布票和钱,现在队上每年给每家两到三张1丈4尺5寸布票,大人缝一套衣裤足够了,小孩呢缝一套还有剩,可是有时候有布票也买不起,因为没有来钱的地方。
 赶上好年头,除去上交的公粮,农民的工分能吃饱就不错了,很少发钱。
 好在家里还能养几只jī和猪,虽然数量都不能多,比如jī不能超过五只,猪一般就是两头,但也管老事了。
 别小看几只jī,这时候很多农民管jīpì股叫“银行”,每个jī蛋都要攒起来,家里的盐、酱油、针线啥的都靠jī蛋换。
 再说养猪,这时候有政策,每年每户要给国家养头猪,而且还有斤数要求的,另一头才是自己家的,而且这猪还必须卖给回收站,价格也不高,但这猪也算是一家收入的大头了。
 所以jī和猪都是要jīng心照顾的,在她们家,大堂姐、二堂姐一大任务就是照顾它们。
 话题绕回过节,这天晚上蓝家居然加餐了。
 蓝nǎinǎi大方了一回,甩了半锅jī蛋野菜汤。
 蓝凤可是看到了,别看半锅汤,其实就两个小jī蛋,因为打成了蛋花所以才显得不老少。
 不过咋这么好喝呢,从来没觉得jī蛋汤如此鲜香美味。
 毕竟是过节,再加上有jī蛋野菜汤喝,家里气氛倒是好了不少,还说起了闲话。
 蓝大伯娘开了话头,“秋收过后,老苏家要娶新媳妇了,听说媳妇家里是镇上的呢。”
 这年头其实攀比无处不在的,比过日子比孩子比儿子娶的媳妇还有闺女嫁的人家。
 所以这句话的亮点在最后一句,老苏家娶到了镇上的闺女。
 蓝nǎinǎi撇撇嘴,“我可是听说了,那个闺女脸上有块疤,要不然谁也不傻镇上不待往咱们队上跑,他苏老大也不是啥了不起的人物。”
 凤娘也跟着凑趣,“娘,娘,你听谁说的?疤凌大不大?不能像柳麻脸那么吓人吧。”
 蓝nǎinǎi今个显然很有谈性,“柳麻脸那是一脸麻子,那个闺女就脸颊上有块铜钱大小的斑,我可不是瞎说,是你马大娘和我说的。”
 蓝大伯娘一拍大腿,“那准没错了,马大娘可是十里八村的活络人,就没她不知道的事儿。”
 jī蛋野菜汤喝光了,蓝彪和蓝龙两个不耐烦听这个,跑出去当院玩了。
 蓝龙想拉着蓝凤跟过去,她们又不像招娣来娣要干活。
 可是如此好机会,蓝凤怎么会错过呢,老实窝旁边获取有用的信息。
 小哥哥到底玩心大,跟着两个堂哥跑了,即使人家并不想带他。
 蓝大伯娘嘟囔了句,“这年头的婚礼也没意思,啥都不让整了。”
 “别啥都往外喷!”这次训她的居然是蓝大伯。
 凤爹笑嘻嘻的chā话,“大哥,这不是在家里嘛,不用那么板正。”
 蓝凤直觉看她娘,果然看到她张张嘴然后又硬憋了回去。
 她娘肯定想借着大伯子的话茬好好损损大伯娘的,没想到自家老爷们拆台,要是搁她上辈子,她爹是要跪键盘的节奏啊。
 凤爹突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说了句,“牛棚那个老头好像不行了,队长嗔他老生病,这次不准备管了,也就等死呢。”
 “老幺,你可离牛棚那几个远点,谁挨着他们谁倒霉,还有那几个知青也别近乎,咱们不是一路人。你们也是,谁敢招灾我打不死他。”蓝nǎinǎi瞪着小儿子,又冲着其他人嘱咐道。
 家里人自然没有敢唱反tiáo的。
 蓝凤眨眨眼,时代特sè产物——知青、黑五类上线了。
 
七零年代过好日子 11.苦秋收
 第十一章
 天头越来越冷了,蓝凤发现家里的饭菜终于有了变化,高粱米、苞米茬子、窝窝头这些干货居然都出现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她强大的推理经验,这是要搞事情啊。
 还真让她说对了,一年一度对于农民最重要的秋收终于到了。
 老百姓看天吃饭,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本来应该是高兴的事儿,但是秋收也叫抢收,必须得抓紧,要不然一旦赶上下雪,收成就要打折扣了。
 九十九步都走完了,败在最后一步,谁也受不了,所以秋收这段时间都是全家总动员的。
 蓝龙和蓝凤也被带地里去了,她们倒不会被安排干重活,而是捡稻穗和豆粒。
 这活就得小孩干,一是大人们可是主力,抽不开手,再一个捡东西总得不停的弯腰,小孩个头矮身体又软比成年人更适合这工作。
 秋收之所以家家都是全员上阵也是因为有政策跟着。
 按照惯例,秋收这天六七岁的孩子下地是给工分的,虽然不会太多,但蚂蚱腿找也是肉啊,多一个工分也是好的。
 再小的像蓝龙蓝凤这样的,她们肯定是没工分的,但是拾到的粮食可以自留一小部分。
 这个份额一般是四分之一左右,没有利益谁那么积极啊。
 蓝凤看着小半天的成果有些默,才浅浅的一个小篮子底,有一两么?四分之一才多少,也就是顺她和小哥哥辛辛苦苦一天还喝不上一顿粥,真想摔筐走人。
 这工作效率低到无法忍受啊,好不容易有挣粮食的机会,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首先这工具就不给力,这小篮子虽然不大,但对于她们来说还是太沉了,这就是负担。
 所以她准备直接用衣服兜着,或者晚上让娘给缝个口袋。
 其次地上的稻穗真心太少了,她得独辟蹊径。
 之前她在一篇杂志上看过一篇文章,是回忆以前农村生活的。
 其中就提到了挖鼠洞,每到秋收不但是人们丰收的时候,也是田鼠存粮的时候,这时候要是能挖到它们的洞,就能大有收获。
 不过作家也说了,从鼠洞挖到的粮食最好是别吃,可以用来喂家禽或者用来换水果。
 毕竟老鼠容易携带病菌的,可是此一时彼一时,蓝凤只想吃顿大米饭,实在管不了那么多了。
 这就像快要饿死了,有口吃的肯定要抢,哪里顾得上美不美味。
 不过老鼠洞也不是那么好挖的,太容易发现的早被大人们直接撬开了,然后招呼自家孩子赶紧过来捡。
 这个是队长允许的,不过大人也是顺便不能特意,也就是说不能耽误自己的活。
 所以这就给蓝凤留下了cào作空间。
 找到一个小木棍,这是用来扎鼠洞的,如果有鼠洞,它内里因为有粮食,所以很好扎下去,而且声音也和泥土不一样,不过这个要靠经验。
 据说老手一扎就能知道是不是老鼠洞,蓝凤不求百分百,不过经验这玩意是会增长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蓝凤在找到一个老鼠洞之后特意用木棍多扎了几下,仔细辨别声音的不同,然后牢牢记住。
 最后才和小哥哥把鼠洞挖开。
 “妹!多多!”蓝龙兴奋的大叫。
 蓝凤赶紧嘘声,“别,窝们的。”
 蓝龙捂着脑袋猛点头,也是可爱了。
 其实一下午也没找到太多鼠洞,毕竟鼠洞有限,但是每个鼠洞里面粮食都不少,毕竟老鼠们都知道错过这个秋收,它们冬天可是要饿肚子的,所以都是卯了劲的往窝里搬,不过现在便宜蓝凤她们了。
 等到晚上下工锣敲响,她们俩已经快把小筐装满了,足有三、四斤的样子。
 两个人都累出汗了,主要是筐太沉了,两人抬手都酸了。
 可是不敢撒手,也不舍得撒手。
 等到凤娘过来接孩子,看到筐里的稻穗都惊了下,这么多!然后条件反射的左右看了看。
 可是想到要让队长验,好像也藏不住。
 “咋找这么多。你爹给你们找的鼠洞吧。”凤娘一下子就看出这稻穗的不同了,因为太整了。
 老鼠可不是一粒粒的搬稻粒,人家直接把整个稻穗咬断拖回洞里,所以凤娘直接就能判断出不是拾的。
 “妹…找。”蓝龙不干了。
 蓝凤倒是没所谓,她在意的是结果。
 凤娘没把儿子话当真,拿着土筐带着两娃找孩他爹去了。
 “不是我啊,这么多啊!”凤爹觉得有些可惜,现在人太多不好往兜里装,一会到了队长那儿大头都被拿走了。
 每次到秋收都有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说偷薅把稻穗吃,队长一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毕竟秋收苦,吃点也能更有力气干活,但是不能往家里偷,看到了严重是要批.斗的。
 可是这年头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人们挖空心思怎么往家里多划拉点吃的。
 往年孩子们拾稻穗、黄豆啥的,就有偷偷藏哪的,然后等队长看过了收走队上的,这样家里能多得点。
 这事队长知道么?他肯定知道,可是拾稻穗多是小小孩,真的弄不了多少,所以这口子也不严,但也不能明目张胆,都得私下来。
 
七零年代过好日子 12.稻穗
 第十二章
 凤爹娘准备回头好好问问闺女儿子,咋找到这么多的稻穗的,现在半路上是不方便的。
 万一有啥门道不被外人听到了嘛。
 现在的队长姓郑,四十多岁的年纪,平时特爱板着脸,脾气也大。
 有那偷懒耍滑的让他看到,肯定是破口大骂,喷他一脸吐沫,不管男女,就是老人长辈犯他手里也落不下好。
 有点六亲不认的意思,不过为人公正,再加上有亲戚在县城当官,谁也不愿意和他过不去。
 在四大队,郑队长说话就是两个字,好使!
 蓝凤仰着脑袋看着这个老爹嘴里的“郑叔”,这是她暂时为止看到的最大的“官”了。
 别小看这个队长,权利不小呢。
 最主要的是他管着村里人的工分,工分就等于粮食,那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
 虽然工分这事他不能做的太明显,可是他真不得意谁,九分变八分、七分肯定是可以的。
 工分这玩意也没有硬性标准。
 而且这个年代想出远门就得开介绍信,没队长给你开介绍信,县城都出不去,更别提买火车票住宾馆了,简直是寸步难行。
 这个时候是没有高考的,只有工农兵大学可以念,想被推荐,队长是重要一个环节。
 老话说的好,县官不如现管,所以队长在村子里绝对是一号人物。
 郑队长抓出两大把稻穗,留下的差不多有四分之一,“可以啊,没少挖老鼠洞,今个顶你们家娃出息。”
 郑队长、包括边上的会计都没觉得这么多稻穗是两个孩丫子捡的,以为是凤爹娘帮忙的,不过只要没偷懒,人家运气好能在左近找到老鼠洞,他们也管不着。
 凤爹娘谦虚两句,带着孩子回了家。
 到了家,凤娘拿着小土筐显摆上了,“娘,这是龙和凤拾的,郑叔都夸她们呢,多吧。”
 蓝nǎinǎi抬眼一看,呦呵!真不少,“这是挖到老鼠洞,你和老小帮着弄的。”
 又一个误会的。
 凤娘声音更兴奋了,“娘这次可猜错了,我原以为是孩他爹帮忙的,问他说不是,真是这俩小的自己弄的。”转身招呼蓝龙蓝凤,“儿子,闺女,你们说说咋弄的?”
 她自己也好奇着呢。
 凤爹他们也都进了屋。
 “妹…”蓝龙挠挠头,不知道咋说,然后开始比划。
 小孩子不会说话那会,都是无师自通“手语”的。
 蓝凤笑嘻嘻的看着小哥哥的表演。
 小家伙觉得还是没表达太明白,突然把烧火棍抓了起来,双手抓着往地上捅。
 蓝凤暗暗点头,她家小哥哥模仿和表达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凤娘在一边帮着解说,“这是在说拿棍子捅…老鼠洞。”
 蓝龙虽然话说的不利索,但是话都能听得懂,赶紧点头,“多多。”
 那意思是说里面稻穗多。
 “看来还是我大闺女厉害啊!”凤爹一把将蓝凤举起来,还亲了口,“娘,得奖励下凤她们啊。”
 蓝凤老脸发烧,她绝对不是害羞,怕不是有些恐高。
 对!就是恐高的锅。
 本来一家子辛苦一天,拿两个小人的收获逗逗趣,再加上这次真的弄到不少稻穗,都够家里喝顿稀粥的了。
 大米可是金贵东西。
 “这有啥,要是彪子和虎子能拾稻穗,肯定比这个多。”蓝大伯娘有些不服气,语气酸不拉叽的。
 这回蓝大伯娘倒是没挨骂,老百姓不识字,但他们也有独特的智慧,心里都有本小账。
 这可是有一斤来的稻穗,就是换成大米也得六七两吧。
 彪子、虎子他们一天才两个工分,分不着多少东西,而且换的还是粗粮。
 彪子、虎子一组,招娣、来娣一组,都是拾稻穗,这样一天得弄到多少粮食。
 至于弄不到的情况,蓝nǎinǎi自动的忽略了,连最小的两个娃儿一天都能找那么多呢,今年老鼠洞肯定多。
 得抓紧啊,等大人们秋收忙完就会赶场,就会把整个地过一遍,那时候肯定弄不到啥了。
 “明个彪子、虎子还有来娣、招娣都去。”蓝nǎinǎi直接拍板。
 “娘,队长会不会说啊。”问话的是蓝大伯。
 蓝nǎinǎi一瞪眼,“他说啥,彪子也不大,挣工分可去可不去的。”
 往年大家都是拼命让孩子去挣工分,都恨不得说大几岁。
 现在去拾稻穗不挣工分了队长有啥不乐意的。
 “我去拾稻穗,到时候我拿个大筐,我肯定比小凤拾的多。”彪子可高兴坏了。
 虎子也拍手叫好。
 拾稻穗好啊,能满地跑,也没人管他们了。
 像彪子这样的小少年,可不会和大人一样,他们多是帮忙捡土豆、地瓜啥的。
 每个大队除了种水稻之外,还有不少旱地,会种黄豆、土豆、高粱、地瓜这些粗粮,都是要收的。
 至于玉米八月份就收完了。
 来娣和招娣对视了一眼,也有些高兴。
 她们也愿意去稻田,能偷摸吃两口稻米粒呢。
 之前她们捡地瓜,虽然有被铲坏的地瓜,可也不敢吃,太大了会被发现,要挨骂的,回头说不定还要挨打,所以尽管馋,她们也克制着。
 这事就算定下了,蓝凤耸耸肩很是无所谓,反正不影响她和小哥哥就好。
 不过这样也好,家里拾稻穗的多了,收获也就多了,离喝粥的愿望又近了一步。
 哎!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连喝个粥都成了遥不可及的愿望了。
 
七零年代过好日子 13.招娣
 第十三章
 蓝凤发现今天的小孩格外多啊,看来jīng明的不光是她nǎinǎi啊。
 她还看到那几个小仇人了呢。
 狼多肉少,她得赶紧行动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