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杜泽和任亨泰就在后面追,他们招呼两旁猛地侍卫,让侍卫阻拦朱
376.第376章 武夫来援
第376章 武夫来援
朱棣进宫了,外面却乱成了一团……
“大哥,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徐增寿气呼呼质问徐辉祖,“燕王殿下只身闯宫,你怎么就坐得住”
徐辉祖面沉似水,“老四,你想让我如何”
“哥!”徐增寿真的急了,“哥,现在是你该怎么做才是啊!宋国公、信国公、梁国公都不在京城,现在勋贵这边,就是你挑大梁!燕王又是你的妹夫,此刻不去帮着燕王抵定大局,我真的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徐辉祖年过而立,三绺胡须,风度翩翩,颇有当年徐达的风采。只不过虽然外面看起来一样,可里子却完全不同了。
“我想什么我什么都没想!正因为我们是勋贵之首,才不能贸然表态!你懂吗”
“我不懂!”徐增寿越听越生气,“大哥,现在波谲云诡,陛下生死难料。燕王一人入宫,福祸不知。你以勋贵之首的身份,入宫侍疾,情理之中。有你在燕王殿下也不会吃亏,东宫也不敢胡来……”
啪!
徐辉祖突然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都落在地上,摔得粉碎!
徐辉祖眼睛冒火,盯着四弟。
“你想害死咱们家吗”
“我不明白!”
“那我就跟你说明白了!”
徐辉祖缓缓起身,走到了四弟的面前,两兄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老四,正如你所说,咱们家是勋贵之首,我身为徐家长子,要替父亲维持这个家,你懂吗”
“大哥,你想维持徐家,那就应该去帮助燕……”
“不对!”徐辉祖断然摇头,“老四,你还是没想清楚,现在徐家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世袭罔替。我们要求稳,求安,不能冒进!”徐辉祖顿了顿,“看起来似乎陛下有意垂青燕王,可燕王为人粗鲁,手段残暴,又跟嚷嚷变法的那帮人搅在一起。圣人究竟想让谁继位,还不好说。万一我跳出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徐辉祖深深吸口气,“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过,以徐家的地位,大可以作壁上观,等到尘埃落定,就一切好说了。总而言之,我们不能犯错!”
徐辉祖很深沉道:“四弟,你懂了吗”
徐增寿默然看着大哥,他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他觉得有必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这位兄长了!
“大哥,燕王是你的妹夫啊”徐增寿缓缓道:“你不怕他遭人暗算”
徐辉祖略微迟疑,他也很纠结痛苦,可很快又坚定摇头。
“老四,还是那句话,不能因小失大,我不能拖累徐家……”
“呸!”
徐增寿只是狠狠啐了大哥一口,扭头就走,任凭徐辉祖在后面怒骂叫喊,他都懒得回头,徐增寿的心里有一团火焰在燃烧,仿佛要把他烤熟了似的!
大哥啊大哥!
你真是太让人失望了!
不但让人失望,还鼠目寸光!
这是什么时候
已经是生死关头,需要拼命了!
咱爹是留下了遗言,可问题是咱爹能算计到太子丧命吗能料想到变法吗徐增寿手握着苏州的产业,几年下来,他已经清楚感觉到,变法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而且变法和反对变法的力量,势必激烈交锋,殊死搏斗,非要杀一个血流成河不可。
在这个时候,还想着作壁上观,等哪边胜利了,锦上添花,就能维持徐家的地位,做梦去吧!
现在徐家不动,东宫不会领情,而朱棣更是会对亲戚失望!
这就叫两面不是人!
徐增寿想了想,无论如何,他也要进宫……满朝的勋贵当中,年轻一辈还有个曹国公李景隆,对不起,这家伙更不靠谱。
老将里面,有两位还算勉强的,一个是武定侯郭英,一个是长兴侯耿炳文,耿炳文就是一条老狗,别指望他了。
只能请武定侯郭英帮忙了!
“叔!无论如何,也请您老人家立刻进宫,策应燕王!”
郭英年纪不小了,他很早跟着大哥投靠朱元璋,打张士诚,打陈友谅,收复北平,平定西南……老将军无役不与。
历次战斗,郭英都身先士卒,他身上的伤疤就有上百处,绝对是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阎王爷都不敢收的人!
早年的郭英也是老朱的宿卫,跟王弼一样,忠勇过人,深得老朱信任。
有很多文章都说只有汤和躲过了朱元璋的黑手,安享晚年……姑且不论那些死的人是不是朱元璋杀的,总不能犯常识错误吧
耿炳文领兵跟朱棣对着干,郭英活到了永乐元年,有这两位在,就没法说功臣只活一个汤和吧
要扣帽子,也要稍微查点资料,不要闹笑话!
郭英虽然勇猛,可长年累月的征战,也让这位老将军饱受病痛之苦,他的双腿有严重的风湿,腰背也疼痛难忍,经常彻夜难眠。
今天他正在休息呢,徐增寿跑来了。
“郭叔!我的亲叔叔,你快去救救燕王吧!”
郭英眼皮微微抬起,“燕王怎么了”
“燕王独自闯宫,去见陛下了!”
郭英突然坐起,老眼之中,精光四射,跟刚刚一副等死的模样,判若两人!
“燕王怎么会进宫”
“陛下病倒了,燕王身为皇子,理当侍疾啊!”
郭英微微点头,可也摇了摇头,“小子,你跟老夫耍滑头,事情能这么简单吗”
徐增寿摸了摸头,无奈道:“叔,现在太孙身边都是文官,燕王孤身一人,会吃亏的!”
377.第377章 老朱醒了
第377章 老朱醒了
朱允炆此刻如坐针毡,老朱去东陵的时候,并没有带着他,其实想想也知道,老朱打算易储,跑去跟儿子念叨,要是把朱允炆也叫去,那不是添堵吗
朱允炆是得到了同行文官通知,才进宫侍疾,他进宫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昏迷了,朱允炆并没有得到什么口谕圣旨。
不过这并不重要,皇者只有在清醒的时候,才是皇!
不清醒的时候,和橡皮图章的功能差不多。
朱允炆以储君身份入宫,又拉来了吏部天官杜泽,还有礼部尚书任亨泰。
这俩人加入,使得组合就相对很厉害了。
吏部乃是六部之首,礼部又执掌一国的礼法,假如朱元璋真的有三长两短,他们配合默契,就能推朱允炆登基继位!
朱允炆觉得老天还是站在他这边的。
可就在这时候,朱棣横插一杠子,还没等朱允炆进行布置,朱棣就杀入了寝宫,并且像门神一样,挡在了老朱的前面!
这下子可糟糕了,他们控制不了皇帝,也就没法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局要失控啊!
或许还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连朱棣在内,一起杀掉!
没错,就是包括朱元璋,要杀就一起杀。
来个大明版的玄武门之变!
可朱允炆终究不是李二,他手下的这批文人也没有那个胆子。
只能眼睁睁看着朱棣靠着龙床边打盹儿。
“殿下,既然朱棣亲自为陛下试药,那,那不如就……”任亨泰没有往下说,可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你不是忌惮朱棣吗
不是害怕他吗
现在机会来了,只要一包药,就能除掉朱棣,不管怎么样,先杀了他!
朱允炆心砰砰跳,连皇祖父一起谋害,他有心没胆。杀了朱棣,倒是剪除了心中大患。可问题是皇祖父醒过来,会放过自己吗
本来皇祖父就已经对自己十分失望,如果再加上燕王的事情,还不扒了自己的皮
朱允炆迟疑不决,时间就这样一点点流逝……靠在龙床旁的朱棣看似在打盹儿,实则却是装的!
在这个关头,谁还能睡得着那该心多大啊
朱棣盘算着,他的处境看似危险,其实也不算什么。
老爹当了近三十年的皇帝,积威之深,人人惶恐战栗……只要父皇还有一口气在,就没人敢翻天。
至少暂时是这样的,问题是父皇何时能醒过来……又或者,父皇再也醒不过来……说到底,朱棣还不是储君,他担心父皇的安危,但也念着皇位的传承。
坦白讲,这件事情来得太突然了。
虽然进京了,可朱棣的根基全无,手边可用的人极为有限……朱棣这时候不免想起了柳淳,假如那小子也在京城,或许就能一切顺利。
只可惜,他远在云南,锦衣卫用不了,变法派缺少领袖,也发挥不出战斗力。尤其要命,没了柳淳牵头,勋贵这边都弱了许多。
盘算到这里,朱棣都不免吓了一跳。
好厉害的柳淳!
这才几年的功夫,他就拥有了这么多的力量,难怪父皇要把他扔到云南呢,要不然还真没人能驾驭得了那小子。
朱棣情不自禁,看了眼龙床上紧握着双手的朱元璋。
这是父皇给新君铺路吗
只是没了柳淳,缺少了最能干的臣子,父皇,你也力有未逮了……要是我,就不会自断手足,这么大的江山,不是一个人就能扛起来的,身为天子,固然一言九鼎,口含天宪。可天子不能什么都管,应该挑选一些贤才,充分授权,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靠着众人的力量,一起来治国,才能让大明更加兴旺发达……
很显然,朱棣跟老朱的想法是不同的,朱元璋凡事亲力亲为,不假于人。所有的权柄都被老朱狠狠抓在了手里。
哪怕再累,再苦,他也不愿意放弃一丝一毫。
可朱棣不同,作为一名将领,边军的统帅,朱棣在几次北伐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他必须让手下将领,各尽其才,大家伙的心要连在一起,上下一体,才能无往不利。
这两种治国思路很难说谁的更好,谁的就比较差。
朱元璋有朱元璋的难处,朱棣有朱棣的考虑……不过现在想这些都还太早了,连储君都还不是呢!
朱棣正在思索之际,突然外面乱了起来。
郭英带着三位大臣进宫了。
皇宫的侍卫们都要哭了,平时戒备森严的皇宫大内怎么了先是朱棣闯宫,接着是武定侯郭英闯宫,其实更早,是朱允炆进宫侍疾……你们都在干什
378.第378章 被按在云南的柳淳
第378章 被按在云南的柳淳
外面天塌地陷,宫里高卧安眠,老朱也真有两下子,这一觉足足睡了四个时辰,才缓缓醒来。老太监在旁边守着,见陛下睁开眼睛,连忙把温热的茶水递上去。
“皇爷,润润喉吧!”
朱元璋瞧了眼老太监,他眼睛红红的,一副疲惫憔悴的模样,准是没睡啊……朱元璋将一杯茶水喝光,道:“再来一杯。”
足足喝了三大杯,老朱才长长出口气,“饿了!”
老太监高兴的要笑出来了,手舞足蹈,皇爷知道饿了,这是要好了!他急忙跑去准备,一张老脸,笑得如同灿烂的菊花。
他跑出去几步,正好惊动了朱棣。
“燕王殿下,快去看看吧,皇爷醒了。”
朱棣大喜,急忙转身跑了两步,却又顿了一下,然后才迈步到了老朱近前,跪了下去。
“儿臣朱棣拜见父皇,恭贺父皇龙体恢复。”
朱元璋没说话,只是招手让朱棣过来。
父子俩相距不到一尺,朱元璋指了指床边,“坐吧!”
朱棣还有些受宠若惊,“儿,儿不累的。”
朱元璋哼了一声,“都站了这么久了,铁打的身体也受不了。快坐下,咱们父子说点贴心的话。”
听到老朱这么说,朱棣差点哭出来。
他记得小时候老朱就在外面打仗,大约到了七岁之后,朱元璋才渐渐安稳下来,他偶尔能陪着老爹聊天,朱元璋也会教他背书写字,不过次数非常有限,相比之下,朱元璋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朱标身上的。
等到十岁之后,朱棣就十分顽劣,父子俩每次见面,老朱都会训斥他,再后来他在凤阳待了两年,然后成亲,就藩……期间虽然有几次的朝见,但是也从来没有这么亲近过。
朱棣都三十好几的人了,竟然有那么一丝的激动,脸都红了。
老朱瞧着他,没好气道:“只身闯宫的本事哪去了你不是挺有能耐吗”
朱棣憨笑,“父皇在宫中,儿臣有什么好怕的。儿臣不过是进宫给父皇当宿卫吧!儿臣坚信,只要父皇康复,就没人敢乱来。”
这几句话听着像拍马屁,仔细想想,还真是拍马屁……不过拍得朱元璋挺高兴的,的确他有这个自信,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就是最强悍的洪武大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