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朱允炆打了个冷颤。
他觉得齐泰的话很有道理,不要讲什么变法不变法的。光是柳淳掌握的权力,就让他感到了惶恐不安。
“齐先生,柳先生还荐举你去协助草拟祖训,我,我看他还是有心跟先生修好的。”
齐泰摇头,“殿下,这就是柳淳阴险的地方,他让臣过去,无非是想败坏臣的名声罢了!”
“那,那先生还去吗”朱允炆关切道。
齐泰沉吟道:“臣势单力孤,如何能跟柳淳抗衡臣只有勉为其难了,不过请殿下放心,不管多难,臣都会挺过来,都会等到殿下能够扭转乾坤的那一天!”
朱允炆越发悲观,“先生,已经拟定了祖训,变成了金科玉律,我,我怕是无能为力啊!”
齐泰哈哈大笑,“殿下勿忧,柳淳这是枉费心机。就算变成了祖训又如何只要殿下能坐上龙椅,殿下就是头上的天,人力又如何逆天呢!”
朱允炆苦笑道:“先生莫要夸奖,我现在惶恐不安,生怕皇祖父会改立储君,那样的话,我,我就……”
“殿下!”
齐泰急忙捂住了朱允炆的嘴,“殿下,有些话可不能乱说啊!”齐泰压低了声音道:“殿下只要不出错,陛下就不会改立储君,毕竟陛下老了,承受不起折腾。至于柳淳那里,臣等,还有朝廷的忠义之士,都会站在殿下这边,柳淳此番得罪的人可不在少数,他会惹祸上身的。”
朱允炆点了点头,心疼道:“先生,孤心乱如麻,只有请先生替我支撑大局了。”
“殿下放心吧!”
……
东宫这边,愁云惨淡,商量着对策,柳淳却想说,这世上真的没有那么多阴谋,至少他玩的都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只要修订了皇明祖训,就等于拿到了尚方宝剑,拿到了大义名分。
即便真的像历史上一样,爆发了靖难之役,柳淳也不用怕了。
朱棣一直深受篡位夺权的困扰,这个恶名是他无法洗刷的包袱。
假如朱允炆违背了祖训,而朱棣站在维护祖训的立场上,起兵靖难,那就是名正言顺了,而且手握大义名分,朱棣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柳淳已经开始为了老朱死后布局了。
只不过他的行动十分小心罢了。
而有一个人,竟然比柳淳还要小心。
齐泰到了柳淳手下,果然就老老实实编写祖训,半点差错都没有。
每天早早赶来,晚晚回去,每完成一部分,就交给柳淳过目,不管柳淳叫他改多少遍,都没有半点怨言,那份谦卑恭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假如不是深知这家伙猪队友的身份,柳淳都想收下这个小弟了,用着比别人顺手多了。
“齐先生,你文笔平实,心思缜密,着实令人叹服,这一次皇明祖训修订之后,我打算向陛下上书,请求陛下任命你为翰林学士,不知齐先生意下如何”
见柳淳问自己,齐泰慌忙躬身,“下官唯恐才疏学浅,难以担当大任!”
柳淳摆手,“你是太孙仰仗的师傅之一,既然都是东宫的臣子,有好事情,我岂能忘了你!正好,刘三吾老先生升任礼部,把翰林学士空了出来。齐先生担任翰林学士之后,还能肩负草拟圣旨的职责。”
柳淳笑道:“先生可别小看这一项权力,拟定圣旨,就要了解陛下的心思,就要知道一项政令的前因后果,先生负责圣旨,自然能站在一个高度,审视全局,检讨得失,等到有朝一
第328章 愤怒的户部尚书
“名德兄,你怎么能把这件事情告诉柳淳啊!”
练子宁忍不住埋怨道。
此刻聚集在太孙身边的文臣,也分成了几部分,似乎抱成小团伙,是文臣最喜欢的事情。其中包括六元黄观,他因为跟柳淳走得太近,并不是传统文臣待见,但由于六元祥瑞的身份,还是有几个狐朋狗友。
比黄观强一点的就是黄子澄。
这位也被柳淳坑过,但是他在苏州任上,还算有些政绩,加之早年追随朱标,资格很老,因此也聚集了一伙人,包括景清、暴昭等人。
至于第三伙人,那就厉害了,是以齐泰齐师傅为主,包括工部侍郎练子宁,礼科都给事中铁炫,甚至还有礼部左侍郎陈迪。
他们这几位很明显,都是清贵出身,在朝中有些权力,但是又没有独掌一面,属于那种雄心勃勃,想要往上冲的那一类。
自从齐泰被柳淳叫去修皇明祖训,这几个人就时常凑在一起,商量对策。
齐泰闷声道:“我把郁新的事情透给柳淳,一来是让他减少对我的猜忌,毕竟柳淳大权在握,跟他明着斗,太过危险了。”
“那你就把郁尚书给卖了”铁炫脾气耿直,说话很不客气。
齐泰好面子,哪里听得下去,“你说的是什么话我一心为了殿下谋划,几时想过自己,你,你简直丢了读书人的脸!”
铁炫一听,真是好笑啊,你齐泰出卖队友,怎么能倒打一耙
眼瞧着这两人要吵起来,陈迪忙阻拦道:“你们不要吵了,大家都是自己人,我们先想想,柳淳会怎么出手!”
齐泰哼了一声,“郁尚书经验丰富,今年粮税有望达到近八成,是历年最高的,就凭这一点,陛下就不会怪罪郁尚书。我把消息告诉柳淳,也不过是想让他们斗一场罢了!不管结果如何,对我们都是好处。有些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此刻不抓住时机,在等下去就完了!”
铁炫越听越生气,“齐泰,你不要含沙射影,有本事就直说!”
“直说就直说,柳淳的门人弟子正在四处变法,假以时日,他们会纷纷还朝,占据要冲。我们不趁着这时候,抢占一些关键的位置,以后太孙登基,我们将如何辅佐太孙”
此言一出,倒是让铁炫语塞了。
包括练子宁和陈迪都陷入了思索。
是啊,他们现在还是副手,或者中下层的官吏,如果不能抢在柳淳弟子回朝之前爬上去,就很可能跟这帮人竞争。
“你们想想柳淳手握锦衣卫,吏部尚书赵勉又是他的人,到时候锦衣卫弄出点动静,吏部就能顺势把你们都压下去,给柳淳的弟子铺路,你们难道就没有看出这一步吗”
练子宁深吸口气,“唉,名德兄,你虑得是。不只是吏部,还有都察院,那个杨靖也不是好东西,他坐镇都院,压制科道,想发动言官,去对付柳淳,都做不到了。”
“所以我们才不得不借力打力!”齐泰微笑着说道:“郁新操守过人,为官清廉,以他的本事,至少能跟柳淳周旋一些日子。最好他们斗得两败俱伤,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即便郁新被柳淳干掉,他能为太孙登基掌权铺路,也足以含笑九泉了。”
齐泰笑呵呵说着,在座的几位,突然有种汗毛倒竖的感觉……这个姓齐的,是不是太无情了
就在齐泰他们商量的同时,柳淳这边,也在商议对策。
与会的人不多,仅有三个,一个是唐韵,一个是吴华,再有就是柳淳了。
“大人,卑职以为你的推论是完全正确的。”唐韵先开口道:“我可以很明白跟大人说,这户部的太仓,里面的弊端,绝对不小!如果真的把历年的账目掀出来,户部的官都要砍脑袋。”
吴华沉吟道:“唐大人,有这么严重吗我记得当初郭桓案的时候,就杀了许多人。近些年,锦衣卫一直盯着户部,他们还能在锦衣卫的眼皮子底下弄出动静来”
“哈哈哈!”唐韵朗声大笑,“老吴啊,你们能盯着什么无非是粮食多少罢了!我问你,新粮跟陈粮能一样吗每年太仓上报虫食鼠咬的粮食,真的有那么多吗还有,各地粮食的成色不一样,怎么评定,如何分类,你清楚吗再有,军粮之中,有给人吃的,也有喂牲口的,知道不,牲口吃的按理说,是要比人好的!可牲口不会说话啊!喂什么吃什么,没法鸣冤告状……老吴,你去军营瞧瞧,这十年来,江南的战马,是不是越来越差了”
唐韵的这一连串话,让吴华目瞪口呆。
作为硕果仅存的老锦衣卫,吴华其实很瞧不起唐韵,他甚至也不认同柳淳的那一套整顿方法。
他觉得锦衣卫就该狠辣无情,就该杀得血流成河,让人畏惧,让人惶恐,用不着什么专业精明,只是莽就对了。
可唐韵的这番话,向他揭示了太多的东西。
原来自诩精明强干的锦衣卫,竟然有这么大的不知道的事情,这帮文官的手段也太厉害了吧
唐韵继续道:“大人推论,很有可能有人会以陈粮充作税粮,送进太仓,这几乎是确定的,我现在想的倒是京城的粮价,能不能平抑下去,我看郁新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们说到了这里,就把目光落到了柳淳的身上,剩下的事情,就要看大人如何裁决了。
柳淳轻笑,“齐泰把这事情捅给我,他没安好心,户部当然该查,可我也不想当齐泰的打手,帮他借刀杀人。这事情,还真有些不好办。而且我是打算让变法革新的力量,光明正大击败原来的保守势力,让他们实实在在明白,原来的东西是错的。”
唐韵笑道:“大人,卑职算是看出来了,大人做事,光明磊落,比起那些以君子自居之辈,要强多了。可现在这个情况,恐怕难以两全其美。卑职的意思,干脆直接攻下户部这个堡垒!大人掌握的力量越强大越好!咱们锦衣卫都听大人的调遣。”
吴华
第329章 什么叫猪队友
郁新的愤怒那是难以形容的,他们郁家为了按时把粮食运到京城,死了两个人,还都是他的至亲。人都有这个毛病,总觉得死不到我的头上,虽然以前郁家也死人了,但那是偏房,而且死了人,朝廷也给赏赐了,还挺丰厚,郁新也觉得不错。故此在金殿上,是振振有词。
可现在他傻了,轮到了自己头上,这个滋味不好受啊!
如果说仅仅这样也就罢了,偏偏还有人说他营私舞弊,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郁家都死了两口子了,还吃人血馒头,你的良心呢
好歹也是一部尚书,在废除丞相之后,六部尚书,就是大明地位最高的文官了,户部还是六部靠前的部,至少排得进前三的,郁新都想跟人拼命了。
“郁尚书,咱们先稍安勿躁,我有些事情,想跟郁尚书谈谈。”
郁新强压怒火,“柳大人,有什么话,只管说吧。这次是郁某输了,我会上书陛下的。”
“不忙。”
柳淳摆手,“郁尚书,你我之争,是为了公务,不是个人恩怨……我坚持变法,其实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户部,我不太清楚,为何郁尚书很是反对。能不能借着今天的机会,开诚布公,好好谈谈。”
柳淳转身,给郁新取了一块小龙团。
这样的好茶,外面不多了,好在锦衣卫查抄的大官太多了,存货也够丰富,才能由着柳淳浪费。
郁新喝了两口茶,勉强平复了心境。
“柳大人,看得出来,你无心害我,那我就实话实说……自古以来,都讲究轻徭薄赋,爱惜民力。陛下登基以来,这一点尤其重视。户部这块,管着全国的户口,田赋,财税,盐税,仓库,还有军饷,俸禄……这些都要从户部支取……事情繁多,任务极重……你提到商税的问题,要怎么征收前朝是采用包税之法,也就是把某个区域的税,交给商人,尤其是色目商人,让他们去征税!”
“这帮商人,敲骨吸髓,无所不用其极,老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现在想征税,或者依旧让商人去做,或者呢,就要户部来负责,可,可户部已经不堪重负,你,你让我如何是好”
听完郁新的话,柳淳突然笑了。
郁新把眼睛瞪起来,“柳大人,莫非本官说错了”
“没错,没错!”柳淳轻笑,“郁尚书,你知道这次北平三镇,贡献了多少商税”
郁新闷声道:“五百多万贯,这我能不知道可北平是燕王帮着征税,我户部没有人可用!”
“那就增加人手啊!”
“怎么增加”郁新很傻眼,“这六部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设置,官吏就那么多,我总不能无中生有吧!”
柳淳不以为然,“郁尚书,说到这里,我不妨多说两句,有很多人都质疑,陛下是开基立业之主,为何还要变法这个变法,变的是两千年来的成法!革的是历朝历代沿袭的弊政,非是本朝所独有!户部人手不够,官吏不足,该做的事情做不来,这就是不合理,就要改!郁尚书或许还要说,轻徭薄赋,精简官吏,不能让老百姓负担太重……可问题是朝廷有太多该做的事情,就像征粮这件事!”
“明明是朝廷的责任,为何要交给粮长粮长能担负得起吗我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能因噎废食,因小失大。郁尚书请想,北平征收了这么多的商税,如果全面推开,这个税会增加多少那又要增加多少官吏来办这个事情,能不能承担下来,如果行的话,为何不增加官吏呢”
“啊!”
郁新大惊,“柳大人,你是说能增加官吏你,你有把握说服陛下”
柳淳轻笑,“郁尚书,前朝也没有锦衣卫啊!陛下是一代雄主,一心创立万世不拔的基业,只要对大明朝有利,陛下会虚心纳谏的。我看你可以准备一下,要全面推开商税征收,需要增加多少人,需要从哪里下手……你算计明白了,我回头替你跟陛下讲,郁尚书以为如何”
郁新还能说什么,他是户部尚书,征收商税,那是给户部扩充权力,他还能拒绝吗
“柳大人,过去我郁某一时糊涂,没能结交柳大人这个朋友,我,我很惭愧。柳大人能不计前嫌,我感激不尽。”
郁新压低声音,“柳大人,你能否再帮我一次,告诉我,那个嚼舌头根子的小人,究竟是谁”
柳淳摆手,“郁大人,柳淳不是传闲话的人,我现在只想问你一句,你……干净吗”
郁新深深吸口气,显得很无奈。
“柳大人,或许郁某有失察之过,但是我郁某绝对没有掺和这种事情。刚刚我也在思索,我可以告诉柳大人,所谓太仓,名义上归户部管,其实并不在户部之下!”
郁新道:“洪武初年的时候,陛下在京设立了二十所军储仓,派遣军中将领统管。后来是要归还户部的,但是柳大人或许听说过……都怪郭桓一案,陛下不放心户部,这些仓库还是军中负责。户部每年虽然派遣侍郎去查验,但是柳大人清楚,我们这些文人,如何管的了军中的骄兵悍将,也只是虚应故事罢了。”
“军中在管!”柳淳吸口气:“那当下是谁在总督这二十处军储仓”
“是王弼!定远侯王弼。”
猜你喜欢